A. 蜂鸣器驱动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叮咚门铃
下图是一种能发出“叮、咚”声的门铃的电原理图。它是利用一块时基电路集成块和外围元件组成的。它的音质优美逼真,装调简单容易、成本较低,一节6V迭层电池可用三个月以上,耗电量较低。
图中的IC便是时基电路集成块555,它构成无稳态多谐振荡器。按下按钮AN(装在门上),振荡器振荡,振荡频率约700Hz,扬声器发出“叮”的声音。与此同时,电源通过二极管D1给C1充电。放开按钮时,C1便通过电阻R1放电,维持振荡。但由于AN的断开,电阻R2被串入电路,使振荡频率有所改变,大约为500Hz左右,扬声器发出“咚”的声音。直到C1上电压放到不能维持555振荡为止。“咚”声的余音的长短可通过改变C1的数值来改变。
不用电池的双音门铃
随着电话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拥有住宅电话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住宅电话使用率很低,利用电话入户馈线提供的48V(60V)直流馈电作电子门铃的工作能源是经济实用的。现介绍一款不用电池的双音门铃电路。电路原理如图所示,不难看出,图中电路是常规的电话机振铃电路的变型。a、b分别是电话机入户线的正、负两端。AN为常开型门铃按钮,在电话机候机时,按下AN,程控交换机提供的48V(或60V)电压,直流馈电经VD1、R1对电容C1充电,当C1端电压Vc达到IC1的起控电压时,IC1起振送出双音电子铃流使蜂鸣器B发声,告知主人有客来访。而当电话机正在使用时,则图中a、b之间的电压较低达不到IC1的起控电压,此时,即使按下AN门铃按钮也不工作,这是因为由于R1取值较大,远大于电话机的阻抗。故AN按下时对电话机的正常通话无影响。也对程控交换机无不良影响,仅在使用门铃时对其间打入的电话遇忙。
一种对讲门铃的剖析及改进
有一种对讲门铃的电路如图,其工作原理如下:平时挂机时叉簧开关HS的1、2触点接通,用AC220V供电,V1有直流输出,此电压既对电池充电,也加到音乐IC的③脚。如按一下S,则音乐IC的②脚受触发,④脚有音乐信号输出,经V2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声,同时经R5推动Y2、Y3。摘机后,叉簧开关HS的1、3接点接通,通话电路接通电源,这时可进行对讲。
本对讲门铃由于音频放大器IC2(LM386)的增益很高,容易使Y2、Y3产生啸叫声。经笔者实际验证,只要在Y2、Y3两端并联一只几pF的小电容,啸叫声即可消除。
不用按钮的音乐门铃
本文介绍一种不用按钮的音乐门铃,来人只要站在门铃前,便可自动发出门铃声。
该音乐门铃电路原理如附图所示。IC1等元件组成红外发射电路,由IC1、RP、R1、C1构成多谐振荡频率,按图示元件数据,振荡频率约40kHz,输出电流为100--200mA,可驱动红外发光二极管D1发射出40kHz调制红外脉冲。IC2是红外接收芯片,灵敏度高、增益高、输出波形好,并具有鉴频功能。红外接收管D2接收到40kHz频率的红外脉冲后,转换为电信号,送入IC2第⑦脚,经放大和C5、L调谐以及IC2内部电路检波、整形后,由第①脚输出脉冲信号。
平时,IC2第①脚输出低电瓶,D3截止,音乐集成电路IC3无触发脉冲,不产生音乐信号输出,扬声器B不发声。当有人站在门前遮挡D1发射的红外信号时,IC2第①脚电位瞬间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经D3触发IC3输出音乐信号,由V放大推动扬声器发声。
IC1选用NE555,IC2为μPC1373,IC3选用9300系列音乐集成电路。D1可用SE303A或LM66R型
5mm圆形红外发光二极管,D2可用PH302方形红外接收二极管。V为9013NPN管,β≥100。B选用YD58--1型、8Ω/0.25W小口径扬声器。L用?0.08mm高强度漆包线,在小型晶体管收音机的中频变压器骨架上密绕30匝即可。
两种无按钮音乐门铃
门铃均需安装按装,因而存在着安装麻烦和易于丢失损坏等问题。用复合开关管代替机械触发开关制作的音乐门铃,即可克服上述弊端。
图1为振动式。当有人用手敲门时,安装在门内侧的压电陶瓷片YD受到振动而产生相应的音频电压,使复合管开关BG1和BG2导通,音乐电路CIC受到触发即演奏一段乐曲。压电陶瓷片以采用直径较大的为宜,用502胶水
B. 蜂鸣器驱动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蜂鸣器发声原理是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使电磁线圈产生磁场来驱动振动膜发声的,因此版需要一定的电权流才能驱动它,单片机IO引脚输出的电流较小,单片机输出的TTL电平基本上驱动不了蜂鸣器,因此需要增加一个电流放大的电路。S51增强型单片机实验板通过一个三极管C8550来放大驱动蜂鸣器。
蜂鸣器的正极接到VCC(+5V)电源上面,蜂鸣器的负极接到三极管的发射极E,三极管的基级B经过限流电阻R1后由单片机的P3.7引脚控制,当P3.7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T1截止,没有电流流过线圈,蜂鸣器不发声;当P3.7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导通,这样蜂鸣器的电流形成回路,发出声音。因此可以通过程序控制P3.7脚的电平来使蜂鸣器发出声音和关闭。程序中改变单片机P3.7引脚输出波形的频率,就可以调整控制蜂鸣器音调,产生各种不同音色、音调的声音。另外,改变P3.7输出电平的高低电平占空比,则可以控制蜂鸣器的声音大小,这些都可以通过编程实验来验证。
C. 8550驱动蜂鸣器电路
因GPIO口输出电流有限,但是蜂鸣器在蜂鸣时需要较大的电流,GPIO输出口无法满专足要求,而三极管属8550最大可提供1A的输出电流,足以驱动蜂鸣器。故我们用GPIO口来控制8550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来控制蜂鸣器。
当向P0.7写入逻辑1时,P0.7输出高电平(+3.3V),三极管8550的基极电流为0,此时三极管Q1处于截止状态,电源不能加到蜂鸣器的正极上,蜂鸣器无法发声。
当向P0.7写入逻辑0时,P0.7输入低电平(0V),三极管8550的发射极和基极之间产生电流,此时Q1导通,蜂鸣器开始发声。
注意:三极管饱和导通的条件:在电路中ce两端电压接近0V且小于eb电压。
D. 无源蜂鸣器驱动电路怎么画!
不好画图,不过元件也不算多,讲讲你一定会明白的.
1:无源蜂鸣器无正负极之分(这个回你是知道的),这是很好装接答(如果要动手),用三极管推下一下信号.
2:NPN管子直接串入集电极,基极加一个电阻既可.
2:pnp管子直接串入发射极,基极加一个电阻既可.
E.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电路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电路如下:
蜂鸣器经常用于电脑、打印机、万用表这些设备上做提示音,提示音一般也很简单,就是简单发出个声音就行,我们用程序简单做了个 4KHZ 频率下的发声和 1KHZ 频率下的发声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sbit BUZZ = P1^6; //蜂鸣器控制引脚
unsigned char T0RH = 0; //T0 重载值的高字节
unsigned char T0RL = 0; //T0 重载值的低字节
voidOpenBuzz(unsigned int frequ);
void StopBuzz();
void main(){
unsigned int i;
TMOD = 0x01; //配置 T0 工作在模式 1,但先不启动
EA = 1;
while(1){ //使能全局中断
OpenBuzz(4000); //以 4KHz 的频率启动蜂鸣器
for (i=0; i<40000; i++);
StopBuzz(); //停止蜂鸣器
for (i=0; i<40000; i++);
OpenBuzz(1000); //以 1KHz 的频率启动蜂鸣器
for (i=0; i<40000; i++);
StopBuzz(); //停止蜂鸣器
for (i=0; i<40000; i++);
}
}
/* 蜂鸣器启动函数,frequ-工作频率 */
void OpenBuzz(unsigned int frequ){
unsigned int reload;//计算所需的定时器重载值
reload = 65536 - (11059200/12)/(frequ*2); //由给定频率计算定时器重载值
T0RH = (unsigned char)(reload >> 8); //16 位重载值分解为高低两个字节
T0RL = (unsigned char)reload;
TH0 = 0xFF; //设定一个接近溢出的初值,以使定时器马上投入工作
TL0 = 0xFE;
ET0 = 1; //使能 T0 中断
TR0 = 1; //启动 T0
}
/* 蜂鸣器停止函数 */
void StopBuzz(){
ET0 = 0; //禁用 T0 中断
TR0 = 0; //停止 T0
}
/* T0 中断服务函数,用于控制蜂鸣器发声 */
void InterruptTimer0()interrupt1{
TH0 = T0RH; //重新加载重载值
TL0 = T0RL;
BUZZ = ~BUZZ; //反转蜂鸣器控制电平
}
F. 蜂鸣器的驱动电路
由于蜂鸣器的工作电流一般比较大,以致于单片机的I/O 口是无法直接回驱动的*(但AVR可以答驱动小功率蜂鸣器),所以要利用放大电路来驱动,一般使用三极管来放大电流就可以了。
蜂鸣器驱动电路一般都包含以下几个部分:一个三极管、一个蜂鸣器、一个续流二极管和一个电源滤波电容。
1.蜂鸣器
发声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有源蜂鸣器)或者方波(无源蜂鸣器)就可以发声,其主要参数是外形尺寸、发声方向、工作电压、工作频率、工作电流、驱动方式(直流/方波)等。这些都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2.续流二极管
蜂鸣器本质上是一个感性元件,其电流不能瞬变,因此必须有一个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否则,在蜂鸣器两端会产生几十伏的尖峰电压,可能损坏驱动三极管,并干扰整个电路系统的其它部分。
3.滤波电容
滤波电容C1的作用是滤波,滤除蜂鸣器电流对其它部分的影响,也可改善电源的交流阻抗,如果可能,最好是再并联一个220uF的电解电容。
4.三极管
三极管Q1起开关作用,其基极的高电平使三极管饱和导通,使蜂鸣器发声;而基极低电平则使三极管关闭,蜂鸣器停止发声。
G. 蜂鸣器驱动电路
可以直连 但是声音很小
加个 pnp npn 三极管 即可
常用是9014 8050
H. 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电路分析
你所说的情况并不限制与蜂鸣器的驱动,包括常用的继电器,指示灯等很多情回况(布尔控制器件)都会遇到答。
设计这种电路,首先是要考察驱动的对象,看其正常工作的额定电流和电压。根据电流和电压参数选择三极管的,一般要保证三极管的最大Ic要大于等于1.5倍驱动对象的额定电流,Vce要大于等于1.2倍驱动器件的额定电压,如果是感性负载(如继电器),还必须在负载上反向并联吸收二极管,以防止感生电压过高损坏三极管。
选择好三极管后,根据三极管手册给出的最小放大倍数和驱动器件的最大工作电流计算所需要的Ib,根据这个Ib查询三极管数据手册,看看是否在三极管的安全工作范围中,如果超出就必须要重新选择三极管,如果合用,则计算Rb。
三极管的Vbe基本上可以取一个定值0.7V,查询单片机手册在既定工作电压下IO端口的高电平输出电压,用此电压减去0.7V,再除以之前所得的Ib,得出所需的Rb,这个Rb可能不是标准电阻,取最接近的标准电阻,记住,只能取小值(以保证三极管能处于饱和状态),验算实际Ib是不是在三极管的安全范围之内。
I. 压电蜂鸣器的驱动方式电路
我的理解,供参考:
你可以把压电式蜂蜜器理解成一个小电容(电容值与回蜂蜜器规格相关,答大概几个nF),要在电容上有交替变化的电压就可以发声,并上电阻一是给集电极回路,二是给电容(压电式蜂蜜器)放电。直接串电阻接IO其实就可以工作,电阻应该是防止IO口上驱动电流太大,通常不要在IO输出口接容性负责。电磁式则电流驱动,有ON/OFF变化的电流就可以引起振动片振动发声。
J. 怎么接5v有源蜂鸣器的驱动电路
这样肯定有问题嘛....电流不够的说,蜂鸣器的电流还不小呢。
你按我的版提示接电路:
IO口输出权后接一个1K电阻,到PNP三极管(S8550)的基极,PNP三极管的发射极接一个10欧电阻到5V电源。三极管的集电极接蜂鸣器的正极,蜂鸣器负极接地,用一个1N4007二极管反向并联在蜂鸣器正负极之间(1N4007的正极接地,负极接蜂鸣器正极)。
说明一下:
PNP三极管做驱动,1K电阻做基极限流,10欧电阻(其实5-10欧都可以,电阻大会降低蜂鸣器的发声功率)做限流和保护。由于蜂鸣器内有电感线圈,所有要并联一个反向的1N4007二极管做反峰保护。IO口以低电平方式,启动蜂鸣器发声。
这种电路我做过很多次了,非常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