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电路中sar

电路中sar

发布时间:2022-03-08 08:08:09

1. 日立变频器中的sar是什么意思

硬盘概述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这些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绝大多数硬盘都是固定硬盘,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盘驱动器中。硬盘记录密度越大就可以实现越大的磁盘容量,希捷最近发布的160GB5400rpm2.5英寸垂直纪录笔记本硬盘的纪录密度是每平方英寸135Gbits,东芝最新展示的2.5英寸硬盘每平方英寸纪录密度是188Gbits,而在加州硅谷的IDEMADiSKON展会上,希捷展示了1种磁记录设备,每平方英寸可以纪录421Gbits数据!希捷CEOBillWatkins表示,在纪录密度上的突破将开启数字革命,硬盘在各种存储需求上可以持续保持领先优势。根据希捷的新闻稿,希捷宣称采用421Gbits/平方英寸密度制造的1.8英寸硬盘可以容纳275GB数据,2.5英寸硬盘可以容纳500GB数据,而全尺寸的3.5英寸硬盘则可以容纳2.5TB数据,预计希捷将在2009年拿出全尺寸3.5英寸2.5TB容量的硬盘。日立2010年推5000G硬盘等同半个人脑存储量据国外媒体报道,日立日前宣布,将于2010年推出5TB(5000G)硬盘,从而向新兴的固态硬盘发起挑战。如今,固态硬盘逐渐蚕食传统硬盘业务,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硬盘将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硬盘专家日立的做法是,尽可能提升硬盘的存储空间。据悉,日立计划于2010年推出5TB3.5英寸商用硬盘。该硬盘采用了电流正交平面垂直巨磁阻(CPP-GMR)技术,使每平方英寸的存储密度达到1TB。至于5TB的硬盘能够存储多少内容,日立高管YoshihiroShiroishi称:“到2010年,2块硬盘的存储量就与人类大脑的存储量相当。硬盘接口IDE,俗称PATA并口SATA(SerialATA)接口,它作为一种新型硬盘接口技术于2000年初由intel公司率先提出。虽然与传统并行ata存储设备相比,sata硬盘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磁盘系统的真正串行化是先从主板方面开始的,早在串行硬盘正式投放市场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就已经就绪了。但在intelich5、sis964以及viavt8237这些真正支持sata的南桥芯片出现以前,主板的sata接口是通过第三方芯片实现的。这些芯片主要是siliconimage的sil3112和promise的pdc20375及pdc20376,它们基于pci总线,部分产品还做成专门的pciraid控制卡。SATA2,希捷在SATA的基础上加入NCQ本地命令阵列技术,并提高了磁盘速率。SCSI,希捷在服务器上使用的接口,可以热插拔SAS(SerialATASCSI)希捷在高端服务器上的接口。[编辑本段]硬盘品牌希捷旗下的酷鱼Barracuda、迈拓金钻MaxtorDiamond是硬盘的最佳选择,性能最稳定,技术最领先,速率最快,价格略高西部数据,旗下的鱼子酱是节能的选择,性能中规中矩,价格便宜日立,原IBM硬盘部,价格便宜,但稳定性欠佳,且噪音大,建议不要选择三星,主要提供笔记本硬盘硬盘保养硬盘作为电脑各配件中非常耐用的设备之一,保养好的话一般可以用上个6~7年,下面给大家说一说怎样正确保养硬盘。硬盘的保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从硬件的角度看,特别是那些超级电脑DIY的玩家要注意以下问题。他们通常是不用机箱的,把电脑都摆在桌面一方面有利于散热,一方面便于拆卸方便,而这样损坏硬件的几率大大提高,特别是硬盘,因为当硬盘开始工作时,一般都处于高速旋转之中,放在桌面上没有固定,不稳定是最容易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摩擦而损坏硬盘。还有就是要防止电脑使用时温度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影响硬盘的正常工作,还可能会导致硬盘受到损伤。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磁介质也会因热胀效应而造成记录错误。温度过高不适宜,过低的温度也会影响硬盘的工作。所以在空调房内也应注意不要把空调的温度降得太多,这样会产生水蒸气,损毁硬盘。一般,室温保持在20~25℃为宜。接下来我们谈谈使用过程中

2. ce认证中的sar 和fcc中的sar的区别

SAR是SAR是Specific Absorption Rate的简称,中文通常称为特殊吸收比率,它衡量多少能量被单位质量人体所吸收,单位为瓦特每千克(W/Kg)。根据相关印度政府相关文件,2012年9月1日后的通信类产品要进入印度市场,必须满足BIS(印度标准局)对SAR的要求。
区别在于: 目前世界上对手机辐射SAR的衡量有两种标准,一种是美国FCC采用的标准1.6W/Kg(1g值),另一种是欧洲CE采用的标准2.0W/Kg(10g)

3. 审计中的SAR和PIT

SAR和PIT最大的不同,是PIT是拿所有已知定量来匡算,SAR是拿估约量来匡算。比如你确定一盒苹果有多少个,PIT是通过一个一个数来得到结果,SAR是通过衡量盒子的长宽高折算体积再拿苹果在盒中的密度去算大约有多少个。PIT的结果往往更准确,因此是拿结果和明显不重要门槛去比较;SAR误差较大,所以审计会专门计算一个threshold来与之比较。

4. 电路板丝印SAR0,SAR1,SAR2是什么意思

汇编语句:
SARL %eax
而我们常见的用到SARL的形式,一般是SARL k, D(这是ATT Format,Intel Format反过来写),即将D算术右移k位。

解释:
这种Unary Operation形式的SARL,估计是SARL $1, %eax的缩写。

5. 汇编语言中sar是什么意思

1、相同点:汇编语言中SAR和SHR指令都是右移指令,SAR是算数右移指令(shift arithmetic right),而SHR是逻辑右移指令(shift logical right)。

2、两者的在于SAR右移时保留操作数的符号,即用符号位来补足,而SHR右移时总是用0来补足。

例如10000000算数右移一位是11000000,而逻辑右移一位是01000000。

3、用法不同:

SAR功能是将操作数右移,符号位保持不变,可用于有符号数除法;
SHR功能是将操作数右移,原最低位移入进位标志CF,原最高位补0;可用于无符号数除法.

例如,AL=1110 1110,BL=0110 1100,CL=2

SHR AL,CL后

AL=0011 1011 SHR最高位用0填补

SAR AL,CL

AL=1111 1011 SAR最高位不变

SAR BL,CL

BL=0011 1011 SAR最高位不变

(5)电路中sar扩展阅读:

逻辑右移SHR

SHR指令影响标志位CF和OF。如果移位次数为1,且移位后符号位的值发生变化,则OF=1,否则OF=0.如果移位次数不为1,则OF不确定。

【格式】:SHR OPR.CNT。其中OPR用除立即数外的任何寻址方式。移位次数由CNT决定,在8086中可以是1或CL,CNT为1时只移一位。

如:MOV AX,62H

SHR AX,1

当移位数大于1时,需要先将移位数放进CL中然后再进行移位操作。可以使用8位立即数指定范围从1到31的移位次数。

如MOV AL,62H

MOV CL,4

SHR AL,CL

所执行简易理解如下:

01100010B因为是右移操作,也称为右移补0操作,将二进制位逐次在右边去掉一位然后在左边添个0,移多少位重复上述操作多少次。4次移位后结果为00000110B,即06H.

【应用】逻辑右移一位的操作,相当于将寄存器或存储器的无符号数除以2,因此同样可以用SHR指令完成除以某些常数的运算。而且移位指令通常比除法指令时运行速度要快得多。

网络——SHR(计算机术语)

6. SAR中单极化、双极化、全极化定义是什么具体指的是

电磁波发射分为水平波(H)和垂直波(V),接收也分为H和V

单极化是指(HH)或者(VV),就是水平发射水平接收或垂直发射垂直接收,

如果你研究的是气象雷达领域那一般都是(HH)。

7. SAR ADC是种什么样的ADC呢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SAR)的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是采样速率低于5Msps的中等至高分辨率应用的常见结构。SAR ADC的分辨率一般为8位至16位,具有低功耗、小尺寸等特点。这些特点使SAR ADC获得了很广的应用范围,例如便携式电池供电仪表、笔输入量化器、工业控制和数据信号采集器等。

那末什么是SAR 呢? 顾名思义, SAR实质上是实现一种二进制搜索算法。所以,当内部电路运行在数兆赫兹(MHz)时,由于逐次逼近算法的缘故,故ADC采样速率仅是该数值的几分之一。为了使SAR ADC在很宽的范围上得到应用,那就应该对SAR(逐次逼近寄存器型)的ADC有一个全面的理解。首先对SAR ADC的结构分析。

模拟输入电压(VIN)由采样/保持电路保持。为实现二进制搜索算法,N位寄存器首先设置在中间刻度(即:100…00,MSB为‘1’)。这样,数字模拟转换器(DAC)输出(VDAC)被设为VREF/2,VREF是提供给ADC的基准电压。然后,比较判断VIN是小于还是大于VDAC,如果 VIN>VDAC,则比较器输出逻辑高电平或‘1’,N位寄存器的MSB保持‘1’。相反,如果VIN < VDAC ,则比较器输出逻辑低电平,N位寄存器的MSB清为‘0’。随后,SAR控制逻辑移至下一位,并将该位设置为高电平,进行下一次比较。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最低有效位(LSB)。上述操作结束后,也就完成了转换,N位转换结果储存在寄存器内。

图2是一个4位转换器。y轴及图中的粗线表示DAC的输出电压。本例中,第一次比较表明VINVDAC,位2保持为‘1’。DAC置为01102,执行第三次比较。根据比较结果,位1置‘0’,DAC又设置为01012,执行最后一次比较。最后,由于V1N>VDAC,位0确定为‘1’。

注意,对于4位ADC需要四个比较周期。通常,N位SAR ADC需要N个比较周期,在前一位转换完成之前不得进入下一次转换。由此可以看出,该类ADC能够有效节省功耗和空间,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分辨率在14位至16位,速率高于几Msps的逐次逼近ADC及其少见。一些基于SAR结构的微型ADC已经推向市场。例如,采用QSPITM串行接口的 MAXlll5-MAXlll8系列8位ADC以及采用微小的SOT23封装,分辨率更高的可互换产品-10位MAXl086和12位MAXl286,尺寸只有3mm×3mm。兼容于I2C接口的MAXl036/MAXl037可将四路、8位ADC和一个基准源集成在SOT23封装内。

SAR ADC的另一个特点是,功率损耗随采样速率而改变,这一点与闪速ADC或流水线ADC不同,后者在不同的采样速率下具有固定的功耗。这仅对于低功耗应用或者不需要连续采集数据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例如,用于PDA数字转换器的MAXl233)。

SAR的深入分析

SAR ADC的两个重要部件是比较端和DAC,可以看到,图1中采样/保持电路可以嵌入到DAC内,不作为一个独立的电路。

SAR ADC的速度受限于:

1、DAC的建立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必须稳定在整个转换器的分辨率以内(如:1/2 LSB)。

2、比较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分辨VIN与VDAC的微小差异。

3、逻辑开销。

8. SAR 成像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人脑纵切面的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NMRI),又称自旋成像(spin imaging),也称磁共振成像、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利用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nance,简称NMR)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结构图像。

将这种技术用于人体内部结构的成像,就产生出一种革命性的医学诊断工具。快速变化的梯度磁场的应用,大大加快了核磁共振成像的速度,使该技术在临床诊断、科学研究的应用成为现实,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神经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迅速发展。

从核磁共振现象发现到MRI技术成熟这几十年期间,有关核磁共振的研究领域曾在三个领域(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内获得了6次诺贝尔奖,足以说明此领域及其衍生技术的重要性。

目录 [隐藏]
1 物理原理
1.1 原理概述
1.2 数学运算
2 系统组成
2.1 NMR实验装置
2.2 MRI系统的组成
2.2.1 磁铁系统
2.2.2 射频系统
2.2.3 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
2.3 MRI的基本方法
3 技术应用
3.1 MRI在医学上的应用
3.1.1 原理概述
3.1.2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3.1.3 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3.2 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3.3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进展
4 诺贝尔获奖者的贡献
5 未来展望
6 相关条目
6.1 磁化准备
6.2 取像方法
6.3 医学生理性应用
7 参考文献

[编辑]
物理原理

通过一个磁共振成像扫描人类大脑获得的一个连续切片的动画,由头顶开始,一直到基部。[编辑]
原理概述
核磁共振成像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路技术、超导体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磁学核自旋成像技术。医生考虑到患者对“核”的恐惧心理,故常将这门技术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是利用磁场与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内进动的氢核(即H+)发生章动产生射频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

原子核在进动中,吸收与原子核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即外加交变磁场的频率等于拉莫频率,原子核就发生共振吸收,去掉射频脉冲之后,原子核磁矩又把所吸收的能量中的一部分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来,称为共振发射。共振吸收和共振发射的过程叫做“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成像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因为人体的约70%是由水组成的,MRI即依赖水中氢原子。当把物体放置在磁场中,用适当的电磁波照射它,使之共振,然后分析它释放的电磁波,就可以得知构成这一物体的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据此可以绘制成物体内部的精确立体图像。

[编辑]
数学运算
原子核带正电并有自旋运动,其自旋运动必将产生磁矩,称为核磁矩。研究表明,核磁矩μ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S 成正比,即

式中γ 为比例系数,称为原子核的旋磁比。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自旋角动量的空间取向是量子化的,它在外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值可表示为

m为核自旋量子数。依据核磁矩与自旋角动量的关系,核磁矩在外磁场中的取向也是量子化的,它在磁场方向上的投影值为

对于不同的核,m分别取整数或半整数。在外磁场中,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具有相应的能量,其数值可表示为

式中B为磁感应强度。可见,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由于磁矩和磁场的相互作用,自旋能量分裂成一系列分立的能级,相邻的两个能级之差ΔE = γhB。用频率适当的电磁辐射照射原子核,如果电磁辐射光子能量hν恰好为两相邻核能级之差ΔE,则原子核就会吸收这个光子,发生核磁共振的频率条件是:

式中ν为频率,ω为角频率。对于确定的核,旋磁比γ可被精确地测定。可见,通过测定核磁共振时辐射场的频率ν,就能确定磁感应强度;反之,若已知磁感应强度,即可确定核的共振频率。

[编辑]
系统组成
[编辑]
NMR实验装置
采用调节频率的方法来达到核磁共振。由线圈向样品发射电磁波,调制振荡器的作用是使射频电磁波的频率在样品共振频率附近连续变化。当频率正好与核磁共振频率吻合时,射频振荡器的输出就会出现一个吸收峰,这可以在示波器上显示出来,同时由频率计即刻读出这时的共振频率值。核磁共振谱仪是专门用于观测核磁共振的仪器,主要由磁铁、探头和谱仪三大部分组成。磁铁的功用是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探头置于磁极之间,用于探测核磁共振信号;谱仪是将共振信号放大处理并显示和记录下来。

[编辑]
MRI系统的组成
[编辑]
磁铁系统
静磁场:当前临床所用超导磁铁,磁场强度有0.5到4.0T,常见的为1.5T和3.0T,另有匀磁线圈(shim coil)协助达到高均匀度。
梯度场:用来产生并控制磁场中的梯度,以实现NMR信号的空间编码。这个系统有三组线圈,产生x、y、z三个方向的梯度场,线圈组的磁场叠加起来,可得到任意方向的梯度场。
[编辑]
射频系统
射频(RF)发生器:产生短而强的射频场,以脉冲方式加到样品上,使样品中的氢核产生NMR现象。
射频(RF)接收器:接收NMR信号,放大后进入图像处理系统。
[编辑]
计算机图像重建系统
由射频接收器送来的信号经A/D转换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学信号,根据与观察层面各体素的对应关系,经计算机处理,得出层面图像数据,再经D/A转换器,加到图像显示器上,按NMR的大小,用不同的灰度等级显示出欲观察层面的图像。

[编辑]
MRI的基本方法
选片梯度场Gz
相编码和频率编码
图像重建
[编辑]
技术应用

3D MRI[编辑]
MRI在医学上的应用
[编辑]
原理概述
氢核是人体成像的首选核种:人体各种组织含有大量的水和碳氢化合物,所以氢核的核磁共振灵活度高、信号强,这是人们首选氢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原因。NMR信号强度与样品中氢核密度有关,人体中各种组织间含水比例不同,即含氢核数的多少不同,则NMR信号强度有差异,利用这种差异作为特征量,把各种组织分开,这就是氢核密度的核磁共振图像。人体不同组织之间、正常组织与该组织中的病变组织之间氢核密度、弛豫时间T1、T2三个参数的差异,是MRI用于临床诊断最主要的物理基础。

当施加一射频脉冲信号时,氢核能态发生变化,射频过后,氢核返回初始能态,共振产生的电磁波便发射出来。原子核振动的微小差别可以被精确地检测到,经过进一步的计算机处理,即可能获得反应组织化学结构组成的三维图像,从中我们可以获得包括组织中水分差异以及水分子运动的信息。这样,病理变化就能被记录下来。

人体2/3的重量为水分,如此高的比例正是磁共振成像技术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的基础。人体内器官和组织中的水分并不相同,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会导致水分形态的变化,即可由磁共振图像反应出来。

MRI所获得的图像非常清晰精细,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诊断效率,避免了剖胸或剖腹探查诊断的手术。由于MRI不使用对人体有害的X射线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造影剂,因此对人体没有损害。MRI可对人体各部位多角度、多平面成像,其分辨力高,能更客观更具体地显示人体内的解剖组织及相邻关系,对病灶能更好地进行定位定性。对全身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编辑]
磁共振成像的优点
与190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普通X射线或197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计算机层析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T)相比,磁共振成像的最大优点是它是目前少有的对人体没有任何伤害的安全、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法。如今全球每年至少有6000万病例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对人体没有游离辐射损伤;
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多个成像参数能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这使得医疗诊断和对人体内代谢和功能的研究方便、有效。例如肝炎和肝硬化的T1值变大,而肝癌的T1值更大,作T1加权图像,可区别肝部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
通过调节磁场可自由选择所需剖面。能得到其它成像技术所不能接近或难以接近部位的图像。对于椎间盘和脊髓,可作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可以看到神经根、脊髓和神经节等。能获得脑和脊髓的立体图像,不像CT(只能获取与人体长轴垂直的剖面图)那样一层一层地扫描而有可能漏掉病变部位;
能诊断心脏病变,CT因扫描速度慢而难以胜任;
对软组织有极好的分辨力。对膀胱、直肠、子宫、阴道、骨、关节、肌肉等部位的检查优于CT;
原则上所有自旋不为零的核元素都可以用以成像,例如氢(1H)、碳(13C)、氮(14N和15N)、磷(31P)等。

人类腹部冠状切面磁共振影像[编辑]
MRI的缺点及可能存在的危害
虽然MRI对患者没有致命性的损伤,但还是给患者带来了一些不适感。在MRI诊断前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把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其缺点主要有:

和CT一样,MRI也是解剖性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核磁共振检查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射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不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
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
扫描时间长,空间分辨力不够理想;
由于强磁场的原因,MRI对诸如体内有磁金属或起搏器的特殊病人却不能适用。
MRI系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强静磁场:在有铁磁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不论是埋植在患者体内还是在磁场范围内,都可能是危险因素;
随时间变化的梯度场:可在受试者体内诱导产生电场而兴奋神经或肌肉。外周神经兴奋是梯度场安全的上限指标。在足够强度下,可以产生外周神经兴奋(如刺痛或叩击感),甚至引起心脏兴奋或心室振颤;
射频场(RF)的致热效应:在MRI聚焦或测量过程中所用到的大角度射频场发射,其电磁能量在患者组织内转化成热能,使组织温度升高。RF的致热效应需要进一步探讨,临床扫瞄仪对于射频能量有所谓“特定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的限制;
噪声:MRI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噪声,可能使某些患者的听力受到损伤;
造影剂的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造影剂主要为含钆的化合物,副作用发生率在2%-4%。
[编辑]
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MRI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没有医学领域那么广泛,主要是因为技术上的难题及成像材料上的困难,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的研究、固态反应的空间有向性研究、聚合物中溶剂扩散的研究、聚合物硫化及弹性体的均匀性研究等;
在金属陶瓷中,通过对多孔结构的研究来检测陶瓷制品中存在的砂眼;
在火箭燃料中,用于探测固体燃料中的缺陷以及填充物、增塑剂和推进剂的分布情况;
在石油化学方面,主要侧重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和流通性以及对油藏描述与强化采油机理的研究。
[编辑]
磁共振成像的其他进展
核磁共振分析技术是通过核磁共振谱线特征参数(如谱线宽度、谱线轮廓形状、谱线面积、谱线位置等)的测定来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与性质。它可以不破坏被测样品的内部结构,是一种完全无损的检测方法。同时,它具有非常高的分辨本领和精确度,而且可以用于测量的核也比较多,所有这些都优于其它测量方法。因此,核磁共振技术在物理、化学、医疗、石油化工、考古等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磁共振显微术(MR micros, MRM/μMRI)是MRI技术中稍微晚一些发展起来的技术,MRM最高空间分辨率是4μm,已经可以接近一般光学显微镜像的水平。MRM已经非常普遍地用作疾病和药物的动物模型研究。
活体磁共振能谱(in vivo MR spectros, MRS)能够测定动物或人体某一指定部位的NMR谱,从而直接辨认和分析其中的化学成分。
[编辑]
诺贝尔获奖者的贡献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保罗·劳特布尔(Paul C. Lauterbur)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以表彰他们在医学诊断和研究领域内所使用的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

劳特布尔的贡献是,在主磁场内附加一个不均匀的磁场,把梯度引入磁场中,从而创造了一种可视的用其他技术手段却看不到的物质内部结构的二维结构图像。他描述了怎样把梯度磁体添加到主磁体中,然后能看到沉浸在重水中的装有普通水的试管的交叉截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图像技术可以在普通水和重水之间区分图像。通过引进梯度磁场,可以逐点改变核磁共振电磁波频率,通过对发射出的电磁波的分析,可以确定其信号来源。

曼斯菲尔德进一步发展了有关在稳定磁场中使用附加的梯度磁场理论,推动了其实际应用。他发现磁共振信号的数学分析方法,为该方法从理论走向应用奠定了基础。这使得10年后磁共振成像成为临床诊断的一种现实可行的方法。他利用磁场中的梯度更为精确地显示共振中的差异。他证明,如何有效而迅速地分析探测到的信号,并且把它们转化成图像。曼斯菲尔德还提出了极快速的梯度变化可以获得瞬间即逝的图像,即平面回波扫描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技术,成为20世纪90年代开始蓬勃兴起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研究的主要手段。

雷蒙德·达马蒂安的“用于癌组织检测的设备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们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做出的开创性贡献,为获得2003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两位科学家开发核磁共振扫描仪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铺平了道路。由于他们的理论工作,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才取得了突破,使人体内部器官高清晰度的图像成为可能。

此外,在2003年10月10日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上,同时出现了佛纳(Fonar)公司的一则整版广告:“雷蒙德·达马蒂安(Raymond Damadian),应当与彼得·曼斯菲尔德和保罗·劳特布尔分享200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没有他,就没有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指责诺贝尔奖委员会“篡改历史”而引起广泛争议。事实上,对MRI的发明权归属问题已争论了许多年,而且争得颇为激烈。而在学界看来,达马蒂安更多是一个生意人,而不是科学家。

[编辑]
未来展望
人脑是如何思维的,一直是个谜。而且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利用MRI的脑功能成像则有助于我们在活体和整体水平上研究人的思维。其中,关于盲童的手能否代替眼睛的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样本。正常人能见到蓝天碧水,然后在大脑里构成图像,形成意境,而从未见过世界的盲童,用手也能摸文字,文字告诉他大千世界,盲童是否也能“看”到呢?专家通过功能性MRI,扫描正常和盲童的大脑,发现盲童也会像正常人一样,在大脑的视皮质部有很好的激活区。由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盲童通过认知教育,手是可以代替眼睛“看”到外面世界的。

快速扫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使经典MRI成像方法扫描病人的时间由几分钟、十几分钟缩短至几毫秒,使因器官运动对图像造成的影响忽略不计;MRI血流成像,利用流空效应使MRI图像上把血管的形态鲜明地呈现出来,使测量血管中血液的流向和流速成为可能;MRI波谱分析可利用高磁场实现人体局部组织的波谱分析技术,从而增加帮助诊断的信息;脑功能成像,利用高磁场共振成像研究脑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是脑科学中最重要的课题。有理由相信,MRI将发展成为思维阅读器。

20世纪中叶至今,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是发展最活跃的两个领域,专家相信,作为这两者结合物的MRI技术,继续向微观和功能检查上发展,对揭示生命的奥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编辑]
相关条目
核磁共振
射频
射频线圈
梯度磁场
[编辑]
磁化准备
反转回复(inversion recovery)
饱和回覆(saturation recovery)
驱动平衡(driven equilibrium)
[编辑]
取像方法
自旋回波(spin echo)
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
平行成像(parallel imaging)
面回波成像(echo-planar imaging, EPI)
定常态自由进动成像(steady-state free precession imaging, SSFP)
[编辑]
医学生理性应用
磁振血管摄影(MR angiography)
磁振胆胰摄影(MR cholangiopancreatogram, MRCP)
扩散权重影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e)
扩散张量影像(diffusion tensor image)
灌流权重影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e)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 fMRI)
[编辑]
参考文献
傅杰青〈核磁共振——获得诺贝尔奖次数最多的一个科学专题〉《自然杂志》, 2003, (06):357-261
别业广、吕桦〈再谈核磁共振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物理与工程》, 2004, (02):34, 61
金永君、艾延宝〈核磁共振技术及应用〉《物理与工程》, 2002, (01):47-48, 50
刘东华、李显耀、孙朝晖〈核磁共振成像〉《大学物理》, 1997, (10):36-39, 29
阮萍〈核磁共振成像及其医学应用〉《广西物理》, 1999, (02):50-53, 28
Lauterbur P C Nature, 1973, 242:190
黄卫华〈走近核磁共振〉《医药与保健》, 2004, (03):15
叶朝辉〈磁共振成像新进展〉《物理》, 2004, (01):12-17
田建广、刘买利、夏照帆、叶朝辉〈磁共振成像的安全性〉《波谱学杂志》, 2002, (06):505-511
蒋子江〈核磁共振成像NMRI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化学世界》, 1995, (11):563-565
樊庆福〈核磁共振成像与诺贝尔奖〉《上海生物医学工程》, 2003, (04):封三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6%A0%B8%E7%A3%81%E5%85%B1%E6%8C

9. sar中的红圈、绿圈各表示什么

SAR指标又叫抛物线指标或停损转向操作点指标。

1、红色圆圈
当K线运行在SAR曲线的上方时,表明当前股价是处于连续上涨的趋势之中,这时SAR指标的圆圈就是以红色表示,它意味着投资者可以继续持有股票。此后投资者可以用SAR数值的多少和红圆圈的存在作为止损标准。一旦股票的收盘价跌破SAR所标示的价位并且SAR指标的红圆圈消失,就应该及时卖出股票。

2、绿色圆圈
当股价运行在SAR曲线的下方时,表明当前股价是处于连续下跌的趋势之中,这时SAR指标的圆圈就是以绿色表示,它意味着投资者应继续以持币观望为主,直到SAR指标再度发出明确的买入信号。
参考:http://ke..com/view/348867.htm?wtp=tt

阅读全文

与电路中sar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北京家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浏览:253
苹果指纹保修吗 浏览:270
木质家具摔裂怎么固定 浏览:296
防水涂料如何用滚筒刷 浏览:563
华苑冠华维修电话 浏览:698
顶楼雨棚多久需要维修 浏览:864
海尔空调武汉维修点 浏览:603
北碚长安4s店维修电话号码 浏览:924
小米售后维修大概需要多久 浏览:949
电脑保修键盘进水保修吗 浏览:398
维修车子需要带什么 浏览:829
维修电脑与家电怎么办理执照 浏览:518
瑞士珠宝保修单 浏览:284
中式古典家具质量怎么样 浏览:296
合肥家具除甲醛如何处理 浏览:457
楼顶开裂用什么防水材料 浏览:441
苹果广西售后维修点吗 浏览:739
广州市苹果维修电话 浏览:46
家电的市场部活动怎么写 浏览:535
开平二手家电市场在哪里 浏览: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