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模电—电流信号转换成电阻信号
你的表达不是很清楚,按我的理解简单介绍如下,需要交流你再补充。
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不同,但是通过相关电路处理后,输出信号分为模拟输出与数字输出两类,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可以直接与接受端的数字设备连接,得到广泛的应用。
模拟输出分为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两类,电流信号抗干扰能力比电压信号强,并且断路检测容易,多数模拟传感器是电流输出型。传输标准是 :4 ~ 20 mA ,即物理量的变化转换成 4 ~ 20mA 的电流变化,即可变电流源,线路断路则无电流,详见下面链接:
http://wenku..com/link?url=JYu8JQAUh_-6OZscbdg7aNqvyxdEMpMBDj_yZxOEJf0L1RG6Q-
电压信号常用的有:
单极性:0 ~ +5V ,0 ~ +10V 。
双极性:0 ~ ±5V ,0 ~ ± 10V 。
作为电子整机的设计者,不用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着手设计电路,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集成传感器的飞速发展,传感器生产厂家不断推出体积小、精度高、接口简单的新型传感器,我们时刻关注最新进展即可。
② TTL输出是什么意思
TTL输出是指输出的是TTL信号,电平电压在0V ~ 5V之间。
③ 电路图像
特殊值法
先设R0为25,则RL越大,R并越大!!相应的U越大,所以B、D排除;
又当RL为无穷大时,为近似直线,再根据上述结论,排除A,所以答案为c
诶,可费了一番功夫,很久了,都忘了。。
④ 如图所示的电路,R=3Ω,L为“6V 0.5A”的小灯泡,当L正常发光时,在相同的时
灯泡的电阻RL=
U |
I |
6V |
0.5A |
W1 |
W2 |
| ||
|
R |
RL |
3Ω |
12Ω |
1 |
4 |
⑤ rl电路是什么
RL电路就是只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感元件组成的电路。RC电路就是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组成的电路,可以是并联也可以是串联,视电源是电压源还是电流源而定。。
⑥ 如图所示电路,电源内阻r=1Ω,R1=2Ω,R2=5Ω,灯L标有“3V,1.5W”,滑线变阻器最大值为R,当滑片P滑到
⑦ 采样保持器的保持电容对采集数据的影响
可以将电容分为四类:
第一类:
ac耦合电容。主要用于ghz信号的交流耦合。
第二类:
退耦电容。主要用于保持滤除高速电路板的电源或地的噪声。
第三类:
有源或无源rc滤波或选频网络中用到的电容。
第四类:
模拟积分器和采样保持电路中用到的电容。
电容重要分布参数的有三个:esr、esl、epr。其中最重要的是esr、esl,实际在分析电容模型的时候一般只用rlc简化模型,即分析电容的c、esr、esl。
1、等效串联电阻esr
resr
: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是由电容器的引脚电阻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阻相串联构成的。当有大的交流电流通过电容器,resr使电容器消耗能量(从而产生损耗)。这对射频电路和载有高波纹电流的电源去耦电容器会造成严重后果。但对精密高阻抗、小信号模拟电路不会有很大的影响。resr
最低的电容器是云母电容器和薄膜电容器。
2、等效串联电感esl,lesl
: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是由电容器的引脚电感与电容器两个极板的等效电感串联构成的。像resr
一样,lesl
在射频或高频工作环境下也会出现严重问题,虽然精密电路本身在直流或低频条件下正常工作。其原因是用于精密模拟电路中的晶体管在过渡频率(transition
frequencies)扩展到几百兆赫或几吉赫的情况下,仍具有增益,可以放大电感值很低的谐振信号。这就是在高频情况下对这种电路的电源端要进行适当去耦的主要原因。
3、等效并联电阻epr
rl
: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容器泄漏电阻,在交流耦合应用、存储应用(例如模拟积分器和采样保持器)以及当电容器用于高阻抗电路时,rl
是一项重要参数,理想电容器中的电荷应该只随外部电流变化。然而实际电容器中的rl
使电荷以rc时间常数决定的速率缓慢泄漏。
选择电容标准是:
1、尽可能低的esr电容。
2、尽可能高的电容的谐振频率值。
电解电容器(比如:钽电容器和铝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很大,由于其隔离电阻低,就是等效并联电阻epr很小,所以漏电流非常大
(典型值5〜20na/μf),因此它不适合用于存储和耦合。电解电容比较适合用于电源的旁路电容,用于稳定电源的供电。最适合用于交流耦合及电荷存储的电容器是聚四氟乙烯电容器和其它聚脂型(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电容器。单片陶瓷电容器比较适合用于高频电路的退耦电容
⑧ 图是一种调压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不考
由电路图可知,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Pa部分的电阻与灯泡并联后与滑动变阻器bP部分电阻串联.
(1)∵并联电路中,支路电阻变大时,总电阻变大,
∴滑片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与灯泡并联部分的电阻逐渐变大,
∵串联电路中电阻越大,分得的电压越大,且并联部分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大,
∵P=
U2 |
R |
RRL |
RL+R |
RRL |
RL+R |
R2RL |
RL+R2 |
R1RL |
RL+R1 |
R2L(R2?R1) |
(RL+R1)(RL+R2) |
(R1?R2)(R1R2+R1RL+R2RL) |
(RL+R1)(RL+R2) |
⑨ 电气主接线有哪几种形式主要应用在什么场合
1、线路变电所组接线
线路变压器组接线便是线路和变压器直接相连,是一种最简略的接线要领。线路变压器组接线的好处是断路器少,接线简略,造价省。相应220kV接纳线路变压器组,110kV宜接纳单母分段接线,正常分段断路器打开运行,对限定短路电流结果显着,较得当于110kV开环运行的网架。但其可靠性相对较差,线路妨碍检修停运时,变压器将被迫停运,对变电所的供电负荷影响较大。其较得当用于正常二运一备的城区中间变电所,如上海中间城区就有接纳。
2、桥形接线
桥形接线接纳4个回路3台断路器和6个隔离开关,是接线制止路器数量较少。也是投资较省的一种接线要领。根据桥形断路器的位置又可分为内桥和外桥两种接线。由于变压器的可靠性宏大于线路,因此中应用较多的为内桥接线。若为了在检修断路器时不影响和变压器的正常运行,偶然在桥形外附设一组隔离开关,这就成了长期开环运行的四边形接线。
3、多角形接线
多角形接线便是将断路器和隔离开关相互连接,且每一台断路器两侧都有隔离开关,由隔离开关之间送出回路。多角形接线所用配置少,投资省,运行的机动性和可靠性较好。正常环境下为双重连接,任何一台断路器检修都不影响送电,由于没有母线,在连接的任一部门妨碍时,对电网的运行影响都较小。其最紧张的缺点是回路数受到限定,因为当环形接线中有一台断路器检修时就要开环运行,此时当别的回路产生妨碍就要造成两个回路停电,扩大了妨碍停电范畴,且开环运行的时间愈长,这一缺点就愈大。环中的断路器数量越多,开环检修的机遇就越大,所一样平常只采四角(边)形接线和五角形接线,同时为了可靠性,线路和变压器接纳对角连接原则。四边形的掩护接线比力庞大,一。二次回路倒换操作较多。
4、单母线分段接线
单母线分段接线便是将一段母线用断路器分为两段,它的好处是接线简略,投资省,操作方便;缺点是母线妨碍或检修时要造成部门回路停电。
5、母线接线
双母线接线便是将事情线。电源线和出线议决一台断路器和两组隔离开关连接到两组(一次/二次)母线上,且两组母线都是事情线,而每一回路都可议决母线团结断路器并列运行。
与单母线相比,它的好处是供电可靠性大,可以轮番检修母线而不使供电制止,当一组母线妨碍时,只要将妨碍母线上的回路倒换到另一组母线,就可敏捷光复供电,别的还具有调治。扩建。检修方便的好处;其缺点是每一回路都增长了一组隔离开关,使配电装置的构架及占地面积。投资费用都相应增长;同时由于配电装置的庞大,在变化运行要领倒闸操作时容易产生误操作,且不宜实现自动化;尤其当母线妨碍时,须短时切除较多的电源和线路,这对特别紧张的大型发电厂和变电站是不容许的。
6、母线带旁路接线
双母线带旁路接线便是在双母线接线的根本上,增设旁路母线。其特点是具有双母线接线的好处,当线路(主变压器)断路器检修时,仍有连续供电,但旁路的倒换操作比力庞大,增长了误操作的机遇,也使掩护及自动化体系庞大化,投资费用较大,一样平常为了节省断路器及配置隔绝,当出线到达5个回路以上时,才增设专用的旁路断路器,出线少于5个回路时,则接纳母联兼旁路或旁路兼母联的接线要领。
7、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
双母线分段带旁路接线便是在双母线带旁路接线的根本上,在母线上增设分段断路器,它具有双母线带旁路的好处,但投资费用较大,占用配置隔绝较多,一样平常接纳此种接线的原则为:
(1)当配置连接的出入线总数为12~16回时,在一组母线上设置分段断路器;
(2)当配置连接的出入线总数为17回及以上时,在两组母线上设置分段断器。
8、3/2(4/3)断路器接线
3/2(4/3)断路器接线便是在每3(4)个断路器中间送出2(3)回回路,一样平常只用于500kV(或紧张220kV)电网的母线主接线。它的紧张好处是:
(1)运行调治机动,正常时两条母线和全部断路器运行,成多路环状供电;
(2)检修时操作方便,当一组母线停支时,回路不必要切换,任一台断路器检修,各回路仍按原接线要领霆,不需切换;
(3)运行可靠,每一回路由两台断路器供电,母线产生妨碍时,任何回路都不停电。
2/3(4/3)断路器接线的缺点是利用配置较多,特别是断路器和电流互感器,投资费用大,掩护接线庞大。
⑩ 串联电路中,感抗和容抗的总阻抗是怎么计算的
R=R
RL=SL
RC=1/SC
S=jw
j^2=-1
w=2πf
经拉普拉斯转换,所以,串联阻抗可相加:
RL+RC=SL+1/SC=jwL+1/j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