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关于数据传输的硬件电路问题
单片机一般都有232
通信接口
,就是RXD接收和TXD发送。
因为单片机为
TTL电平
,而PC为
RS232
电平,所以中间需要转换下电平。
常用的有
MAX232
芯片,其它品牌也有很多。
网上直接搜索MAX232,看下datasheet,里面有推荐典型电路。
『贰』 简述音频信号在电路中的传输途径
此题应该结合电路来论述。
『叁』 信号是怎么通过电路传输的
信号是通过连接导线来传输的,导线的连接形成电路。
『肆』 简述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的特点是:信息传输时延小信息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数据信道上进行“透明”传输,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信息的编译吗和代码格式由通信双方决定,与交换网络无关。网络的利用率低,线路的利用率低,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无呼损。
『伍』 简述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主要区别
(1)电路交换: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因而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由于通信线路为通信双方用户专用,数据直达,所以传输数据的时延非常小。 ②通信双方之间的物理通路一旦建立,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实时性强。 ③双方通信时按发送顺序传送数据,不存在失序问题。 ④电路交换既适用于传输模拟信号,也适用于传输数字信号。 ⑤电路交换的交换的交换设备(交换机等)及控制均较简单。 缺点: ①电路交换的平均连接建立时间对计算机通信来说嫌长。 ②电路交换连接建立后,物理通路被通信双方独占,即使通信线路空闲,也不能供其他用户使用,因而信道利用低。 ③电路交换时,数据直达,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相互进行通信,也难以在通信过程中进行差错控制。 (2)分组交换:分组交换仍采用存储转发传输方式,但将一个长报文先分割为若干个较短的分组,然后把这些分组(携带源、目的地址和编号信息)逐个地发送出去,因此分组交换除了具有报文的优点外,与报文交换相比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①加速了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因为分组是逐个传输,可以使后一个分组的存储操作与前一个分组的转发操作并行,这种流水线式传输方式减少了报文的传输时间。此外,传输一个分组所需的缓冲区比传输一份报文所需的缓冲区小得多,这样因缓冲区不足而等待发送的机率及等待的时间也必然少得多。 ②简化了存储管理。因为分组的长度固定,相应的缓冲区的大小也固定,在交换结点中存储器的管理通常被简化为对缓冲区的管理,相对比较容易。 ③减少了出错机率和重发数据量。因为分组较短,其出错机率必然减少,每次重发的数据量也就大大减少,这样不仅提高了可靠性,也减少了传输时延。 ④由于分组短小,更适用于采用优先级策略,便于及时传送一些紧急数据,因此对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式的数据通信,分组交换显然更为合适些。 缺点: ①尽管分组交换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少,但仍存在存储转发时延,而且其结点交换机必须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 ②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一样,每个分组都要加上源、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使传送的信息量大约增大5%~10%,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效率,增加了处理的时间,使控制复杂,时延增加。 ③当分组交换采用数据报服务时,可能出现失序、丢失或重复分组
『陆』 简述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的几种方式
网络中常用的数据交换技术可分为两大类:线路交换和存储转发交换,其中存储转发交换交换技术又可分为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线路交换 通过线路交换进行通信,就是要通过中间交换节点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专业的通信线路。利用线路交换进行通信需三个阶段:线路建立、数据传输和线路拆除。线路交换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但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送,无需事先建立线路,事后更无需拆除。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响小、可以实现多目的报文;缺点是:延迟时间长且不定、对中间节点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分组交换 分组由报文分解所得,大小固定。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类型: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虚电路方式类似"线路交换",只不过对信道的使用是非独占方式;数据报方式类似"报文交换"。 报文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经济,但存在如下的缺点:有一定的延迟时间、额外的开销会影响传输效率、实现技术复杂等。
『柒』 什么是光传输电路
这是说的光作为介质来传递信号的电路,
通常有PLC的输出都是光电隔离的,其中就有将电信版号转化为发光二极管的权光信号,在将发光二极管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过程。
还有现在网络传输用的光纤也是光传输信号装置。
希望对你有帮助
『捌』 简述机电传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机电传动的电路的工作原理更多的是运用在控制器的一些机械上
『玖』 电路交换工作过程
第2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2.3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经编码后在通信线路上进行传输,按数据传送技术划分,交换网络又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图2.14为一个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
图2.14 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
2.3.1 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
1.电路交换的三个过程
1)电路建立:在传输任何数据之前,要先经过呼叫过程建立一条端到端的电路。如图2.14所示,若H1站要与H3站连接,典型的做法是,H1站先向与其相连的A节点提出请求,然后A节点在通向C节点的路径中找到下一个支路。比如A节点选择经B节点的电路,在此电路上分配一个未用的通道,并告诉B它还要连接C节点;B再呼叫C,建立电路BC,最后,节点C完成到H3站的连接。这样A与C之间就有一条专用电路ABC,用于H1站与H3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2)数据传输:电路ABC建立以后,数据就可以从A发送到B,再由B交换到C;C也可以经B向A发送数据。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建立的电路必须始终保持连接状态。
3)电路拆除:数据传输结束后,由某一方(A或C)发出拆除请求,然后逐节拆除到对方节点。
2.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及其特点
1)优点: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数据不会丢失且保持原来的序列。
2)缺点:在某些情况下,电路空闲时的信道容易被浪费:在短时间数据传输时电路建立和拆除所用的时间得不偿失。因此,它适用于系统间要求高质量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3)特点:在数据传送开始之前必须先设置一条专用的通路。在线路释放之前,该通路由一对用户完全占用。对于猝发式的通信,电路交换效率不高。
电路交换
1. 电路交换的工作原理
电路交换(Circuit Exchanging)方式与电话交换方式的工作过程很类似。在线路交换中,两台计算机通过通信子网进行数据交换之前,首先要在通信子网中建立一个实际的物理 线路连接,如图所示
线路交换方式中建立的物理连接
利用电路路交换进行通信需以下三个阶段:
(1) 线路建立
在数据传送之前,必须先建立一条利用中间节点构成的端到端的专用物理连接线路。
(2) 数据传输
两端点沿着已建立好的线路传输数据。
(3) 线路拆除
数据传送结束后,应拆除该物理连接,以释放该连接所占用的专用资源。
2. 电路交换的特点
(1) 优点 线路建立后,所有数据直接传输。因此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按原来的次序)。
(2) 缺点
线路接通后即为专用信道,因此线路利用率低。例如,线路空闲时,信道容量被浪费。
线路建立时间较长,造成有效时间的浪费。例如,只有少量数据要传送时,也要花不少时间用于建立和拆除电路。
(3) 结论 电路交换适用于高负荷的持续通信和实时性要求较强的场合(如会话式通信),不适合突发性通信。
3. 电路交换用于计算机网络的不足之处
(1) 资源浪费
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通信的特点是突发性通信,线路上真正用于传送数据的时间一般不到10%甚至是1%,绝大部分时间线路实际上是空闲的。
(2) 适应性不强
计算机网络中各种设备相差很大,使用线路交换,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计算机很难互相进行通信。
(3) 不够灵活
只要通信双方建立的线路中任何一点出现故障,就必须重新拨号建立新的连接。
『拾』 虚电路传输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虚电路是交换网络(ATM、帧中继、IP或因特网)上两个终端站之间的点对点通信链路。虚电路的设计是在交换网络上仿真物理电路的特性。家中与电话公司中心局之间的模拟电话线路就是物理电路的例子。它是专用于单个呼叫的物理线路,没有其他人使用它,带宽不共享。采用虚电路方式传输时,物理媒体被理解为由多个子信道(称之为逻辑信道LC)组成,子信道的串接形成虚电路(VC),利用不同的虚电路来支持不同的用户数据的传输。
虚电路的特点
(1)在每次分组发送之前,必须在发送方与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这是因为不需要真正去建立一条物理链路,连接发送方与接收方的物理链路已经存在;
(2)一次通信的所有分组都通过这条虚电路顺序传送,因此报文分组不必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辅助信息。分组到达目的结点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个结点时,结点只需要做差错检测,而不需要做路径选择;
(4)通信子网中每个结点可以和任何结点建立多条虚电路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