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磁条卡和芯片卡的区别是什么
银行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
区别:
银行芯片卡卡有集成芯片,磁条卡没有集成芯片,使用磁性记录介质记录信息。
芯片卡又称集成电路卡,它是在大小和普通信用卡相同的塑料卡片上嵌置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构成的。集成电路芯片可以是存储器或向处理器。带有存储器的芯片卡又称为记忆卡或存储卡,带有微处理器的芯片卡又称为智能卡或智慧卡。记忆卡可以存储大量信息;智能卡则不仅具有记忆能力,而且还具有处理信息的功能。
磁卡是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它用途。磁卡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
为降低银行卡被复制的风险、近年相关部门力推安全性能更高的金融IC卡。金融IC卡是以智能芯片(IC卡)为介质的银行卡、芯片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具有安全性好、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
⑵ 芯片银行卡与磁条卡有什么区别那个更好呢
银行芯片卡比磁条卡更安全。
区别:
1、银行芯片卡卡有集成芯片,磁条卡没有集成芯片,使用磁性记录介质记录信息。
2、银行芯片卡容量大,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能够同时处理多种功能、具有安全性好、存储容量大、使用方便等特点。
拓展资料
IC卡与传统磁条卡相比有什么优势?
金融IC卡的外形与磁条卡相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数据存储的媒介。磁条卡是通过卡上磁条的磁场变化来存储信息的,而金融IC卡则是通过嵌入卡中的集成电路芯片来存储数据信息的。与传统的磁条卡相比,金融IC卡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1、具备一卡多用的革命性优势。金融IC卡的存储容量是传统磁条卡的数百倍,可植入更多的应用程序,比如社保、公交、零售、医院、自助售票及售货等。从而使金融IC卡被广泛应用除银行外的各个合作领域,真正实现“一卡多用、一卡通行”。
2、安全保密性好。相比磁条卡,金融IC卡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很难被复制与伪造。
3、“闪付”快捷消费。不同于传统的磁条卡中只能有一个账户,IC卡芯片中还可以增加电子现金账户(即“电子钱包”),该账户余额上限1000元,可通过“闪付”实现脱机快速消费。
作用
1.从根本上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由于以前银行磁条卡技术简单,磁条信息易被复制,使用磁条信息盗录装置复制银行卡磁道信息,通过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窃取持卡人敏感信息,通过针孔摄像机在ATM终端上偷录持卡人密码等事件,以及伪造磁卡条、盗用磁卡信息的案件频繁发生,给持卡人和发卡机构造成巨额损失。世界各地的实践经验表明,在推广使用IC卡后,这类案件就会大幅下降,
2.有利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相比银行磁条卡存储空间小,无运算能力,金融IC卡具备多应用加载平台,可丰富银行卡产品系列,成为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要手段。
3.顺应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迫切需求。社会上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支付卡,由于发卡主体多样,技术标准不一,不能联网统一清算,账户资金管理混乱,“一事一卡,一人多卡”的情况非常普遍,造成持卡人携带和使用的不便,卡内的沉淀资金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也存在许多潜在风险。
使用金融IC卡后,可以以金融IC卡为主导,逐步减少和代替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卡,实现一卡通用(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支付),一卡多用(多个行业共用一张卡),是统一规范支付市场,强化行业管理职能,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民生的必要抓手。
4. 金融IC卡是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服务高度融合的工具,采用芯片技术与金融行业标准,可兼具银行卡、保障卡、管理卡等多重功能,具有安全性、便利性、标准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央行经反复论证,实施了银行卡从磁条卡向金融IC卡迁移的战略,该项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已开始发行金融IC卡。
资料来源:网络:金融IC卡
⑶ 磁卡的工作原理
磁卡工作原理
一.磁学的基本概念
按照电磁学理论,可把磁性体假定是由许多非常细小的磁畴所构成的。磁畴的体积很小,较大的磁畴只有 10-7 ~ 10-3cm ,每一个磁畴包含有 1012 ~ 1015 个分子,本身有南极和北极,相当于一块小小的永久磁铁。磁性体在未经磁化的情况下,这些磁畴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这时,彼此的磁性互相抵消,就整体来说,对外并不显示磁性。如果我们使磁性体外面的线圈通上电流,磁性体由于处于磁场内,磁畴受到磁化力的影响,就产生一种趋向于统一排列的趋势,如外部磁化力不够强,磁畴排列的方面还不能完全一致,彼此互相抵消磁力的现象不能完全消除,磁性体对外所显示的磁性还不能达到最大值。如果使用磁性体磁化强度再增加,磁畴的排列就更趋整齐,这时磁性体的磁性达到最大值。此后,尽管再增加线圈的电流,磁性体也不会有更大的磁性。换句话说,磁性体在此时的磁力线已经达到饱和的程度。当外界的磁场消失,磁性体磁畴的排列仍保持整齐的状态,这就是永久磁体。
1.磁场、磁力线、磁通、磁感应强度
(1)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空间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物质。
磁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磁场力的作用。
磁场的来源是永久磁体、电流、运动电荷。
(2)磁力线是一种对磁场的情况假想的形象描述。磁力线的方向与指南针 N 极所指的方向一致,通过磁场内某一截面积的磁力线总数叫磁通,用 φ 表示,单位为韦( Wb )。
通过与磁力线垂直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磁力线数目叫磁力线的密度,也叫磁通密度或磁感应强度,用 B 表示,单位为特( T )。
2.磁场强度和磁导率
磁通、磁感应强度皆因介质而异。为了定义一个与介质无关的量,把真空中的磁感应叫做磁化力或磁场强度,用 H 表示,单位为安每米( A / m )。 B 与 H 的比值叫磁导率,用 μ 表示,即 μ = B / H 。
实验证明:空气的 μ = 1 ;铁磁材料(铁、坡莫合金等)的 μ 可达几千或几万。
3.磁滞回线
在各种磁介质中,最重要的是以铁为代表的一类磁性很强的物质,它们叫铁磁体。在铁磁材料中,磁导率 μ 不是常数,它随 H 而变,也因原来的磁化情况而异。在磁场中,铁磁体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用曲线来表示,当磁化磁场作周期的变化时,铁磁体中的磁感应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关系是一条闭合线,这条闭合线叫做磁滞回线。
每一种铁磁材料各有不同的磁滞回线,磁滞回线是研究铁磁材料磁特性的基础。
二、磁卡记录原理
记录磁头由内有空隙的环形铁芯和绕在铁芯上的线图构成。磁卡是由一定材料的片基和均匀地涂布在片基上面的微粒磁性材料制成的。在记录时,磁卡的磁性面以一定的速度移动,或记录磁头以一定的速度移动,并分别和记录磁头的空隙或磁性面相接触。磁头的线圈一旦通上电流,空隙处就产生与电流成比例的磁场,于是磁卡与空隙接触部分的磁性体就被磁化。如果记录信号电流随时间而变化,则当磁卡上的磁性体通过空隙时(因为磁卡或磁头是移动的),便随着电流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被磁化。磁卡被磁化之后,离开空隙的磁卡磁性层就留下相应于电流变化的剩磁。
如果电流信号(或者说磁场强度)按正弦规律变化,那么磁卡上的剩余磁通也同样按正弦规律变化。当电流为正时,就引起一个从左到右(从 N 到 S)的磁极性;当电流反向时,磁极性也跟着反向。其最后结果可以看作磁卡上从 N 到 S 再返回到 N 的一个波长,也可以看作是同极性相接的两块磁棒。这是在某种程度上简化的结果,然而,必须记住的是,剩磁 Br 是按正弦变化的。当信号电流最大时,纵向磁通密度也达到最大。记录信号就以正弦变化的剩磁形式记录,贮存在磁卡上。
三、磁卡工作原理
磁卡上面剩余磁感应强度 Br 在磁卡工作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磁卡以一定的速度通过装有线圈的工作磁头,磁卡的的外部磁力线切割线圈,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传输了被记录的信号。当然,也要求在磁卡工作中被记录信号有较宽的频率响应、较小的失真和较高的输出电平。
一根很细的金属直线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重放设备。金属直线与磁卡紧贴,方向垂直于磁卡运行方向,磁卡运行时,金属直线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切割的磁力线成正比。当磁卡的运行速度保持不变时,金属直线的感应电动势与磁卡表面剩余磁感应强度成正比,而导体中的感应电动势可由下式表示:
e=BrWv 式中 Br -表面剩余磁感应强度;
W -记录道迹的宽度;
v -重放时磁卡的运行速度。
在 Br=2πf/vφrmcos2πft 的情况下,综合 Br 和 e 的关系式,得到 e=2πfWφrmcos2πft 。 当然,用一根金属线作磁卡工作设备,由于输出很小,故而是不实用的。
而磁头是用高导磁系数的软磁材料制成的铁芯,上面缠有绕组线圈,磁头前面有一条很窄的缝隙,这时进入工作磁头的磁卡磁通量而言,可以看作是两个并联的有效磁阻,即空隙的磁阻和磁头铁芯的磁阻。因为空隙的有效磁阻远大于工作磁头铁芯的磁阻,所以磁卡上磁通量的绝大部分输入到磁头铁芯,并与工作磁头上线圈绕组发生交连,因而感应出电动势,在这种情况下,单根金属重放线所得到的感应电动势公式完全适用于环形磁卡工作磁头,只是比例系数不同而已。
设 N 为线圈的匝数, m 为与工作磁头铁芯的大小和磁性有关的系数,则环形工作磁头绕组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2πfWmNφrmcos2πft
因为在工作磁绕组中所感应的电动势正比于磁通的变化率,即电动势 e ∝ By ∝ 频率 f 。在记录时 i=Isinwt ,纵向剩磁密度 Bx ∝ i (传递曲线的直线部分),所以, Bx=K1Isinwt 。由于 By ∝ dbx/dt,e ∝ By ,所以, e=K2Iwcoswt 。这里的 K2 取决于工作磁头的效率、匝数、磁带材料等。这些公式还表明:输出电压正比记录电流;输出电压正比于信号频率;输出电压得到 90°的相应变化(即由正弦项改变到余弦项)。
对于准备采用高抗磁条的银行或其它机构,其有关设备需相应地调整:
>>> 写磁设备
·使用如 DC9000 和 DC15000 打卡设备的个人化中心只需根据高抗磁条的要求,调整软件的设置即可。
·早期的打卡设备可能需要进行设备升级或更换高抗写磁头。
·可供持卡人选择 PIN 号码的写磁设备必需升级或更换为高抗写磁头
年度
总读、写磁失误率
磁道失误
高抗磁条卡比例
1993
17.8%
无统计数据
0%
1994
18.0%
3.60%
0%
1995
8.4%
3.20%
40%
1996
6.4%
1.80%
70%
>>> 读磁设备
·读磁设备的 POS 不必变动
·在线自动提款机不必变动
·专营脱机自动提款机必需升级为擦磁及写磁双磁头,以供擦 / 写第三磁道。
有关实施高抗磁条的硬件方面的调整,请直接同您的设备供应商联系,以获取更详细、更全面的信息。
磁条的颜色与性能
磁条制造商可根据市场需求供应多种颜色的磁条,如金、银、红、绿、蓝、褐、黑等。磁条呈现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标准磁条的保护层涂上所需颜色造成的。目前,符合标准的读磁、写磁设备可以对不同颜色的磁条进行读磁、写磁,因此磁条颜色并不影响正常读磁、写磁。通常低抗磁条的颜色为褐色,高抗磁条的颜色为黑色,以方便使用者(包括制卡商和发卡商)在生产、贮存等过程中从颜色上区分低抗和高抗磁条。
磁条能否正常进行读磁、写磁主要与电磁性能有密切关系,包括饱和曲线斜率、信号幅度、分辨率、冒脉冲及可抹除性。 磁条由 3 个磁道组成:字母数字磁道 -- 第 1 磁道;数字磁道 -- 第 2 磁道;读写磁道 -- 第 3 磁道,其质量好坏的标志主要是由信号幅度、冒脉冲及可抹除性组成,按照国家和国际标准,衡量信号幅度、冒脉冲及可抹除性的指标是一个相对比值的数据。
(1)信号幅度:分为平均信号幅度和单个信号幅度。平均信号幅度表示在普通的磁卡读写机具上,当以一定的记录电流在卡上写信息时,当幅度偏低未达到标准规定时,就会出现应该写上信息的位置并没有写上信息,造成数据丢失,对磁卡的可靠性影响较大;单个信号辐度表示当卡上的磁条受到污染或划伤造成磁性介质脱落,因而导致信息记录失败。
(2)冒脉冲:表示磁条本身的静态磁性能未达到要求(磁层表面粗糙及磁层薄等)或读卡机具对噪声的灵敏度较高时,原来在磁条没有记录信息的地方却读出了信息。
(3)可抹除性:表示当做刷卡动作时,应被删除信息的位置,信息并未被删除。如果磁条信号辐度达不到标准,则可能无法正常读磁、写磁,影响磁卡的可靠性,而磁条冒脉冲及可抹除性达不到标准,可能使用户无法正常使用磁卡。
磁条的标准与矫顽磁力
低抗磁条依据的国际最新版本标准是 ISO/IEC 7811/2 1995 ,国家标准是 GB/T 15120.2-94 (等同于国际标准ISO7811/2-1985 中的《识别卡记录技术 第 2 部分:磁条》)。高抗磁条依据的国际标准是 ISO/IEC 7811-6 1995 。虽然低抗磁条的矫顽磁力(以 Oe 为度量单位)范围在 250~700 Oe 就可满足 ISO7811/2 及国家标准的要求,但是全世界使用低抗磁条的银行卡或票据磁带绝大多数都采用 290~340 Oe 的,而且它已成为行业惯用标准;范围在 500~700 Oe 的磁条,特别是 650 Oe 的磁条主要在日本应用。客户如选择非行业惯用标准的磁条,则可能会引起写磁设备不兼容或需要调整等问题,例如,银行或其它机构的写磁设备在对 500~700 Oe 的低抗磁条写磁时,如果打卡设备(如 DC7000 等)可对高抗磁条进行写磁,则兼容;反之则不兼容或需进行调整。但在读磁方面, 500~700 Oe 磁条可与现有读磁设备兼容。
高抗磁条的矫顽磁力范围在 2500~4000 Oe 也符合 ISO/IEC 7811-6 的标准。使用高抗磁条的银行卡大多采用 2750 Oe 的磁条,而 4000 Oe 的高抗磁条主要应用在门禁及识别系统。从理论上讲,磁条矫顽磁力越高,其抵抗意外擦磁能力就越强,就更值得选择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结合其它因素来综合考虑。例如,高抗磁条有 4000 Oe ,甚至还有高于 4000 Oe 的,但是 ISO/IEC 、 VISA 、 Master-Card 等国际信用卡组织却一致认为,银行卡选用 2750 Oe 的高抗磁条最为适宜。根据充足的测试结果表明, 2750 Oe 的磁条即足以防止意处擦磁,又比较容易读写,它与 4000 Oe 的高抗磁条相比,在使用过程中更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等多方面优势。相反, 4000 Oe 的高抗磁条则可能会引起写磁困难及产生过大的噪声影响其安全性或引起读磁失误。
⑷ 磁卡读卡器的电路设计。
看用什么型号的解码芯,有的是单轨的,有的双轨的,有的三轨一体的,但每一个轨道必需有时钟信号,数据信号,卡装载信号.
⑸ 什么是磁条卡
磁卡是一种卡片状的磁性记录介质,利用磁性载体记录字符与数字信息,用来标识身份或其它用途。磁卡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覆塑料制成,能防潮、耐磨且有一定的柔韧性,携带方便、使用较为稳定可靠。例如我们使用的银行卡,就是一种最常见的磁条卡。
磁卡使用方便,造价便宜,用途极为广泛,可用于制作信用卡、银行卡、地铁卡、公交卡、门票卡、电话卡;电子游戏卡、车票、机票以及各种交通收费卡等。 今天在许多场合我们都会用到磁卡,如在食堂就餐,在商场购物,乘公共汽车,打电话,进入管制区域等等,不一而足。
⑹ 芯片卡和磁条卡的区别
芯片卡与磁条卡的区别:
现在大家用的银行卡,基本上都是磁条卡,磁条卡的造价低廉、安全性能低、易消磁。犯罪分子通常是通过装在自动取款机上面的监控摄像头,看你输密码,窃取你的密码,用来窃取客户的信用卡资料的这个装置,装去,卡插进去,里面有个磁头的,把卡上的信息都读取了。而银行卡的复制设备甚至密码盗取设备大量流入市场,像读卡器等设备在网上或者电子市场都可以轻易买到,一整套设备的价格一超万元。这样看来,银行磁条卡遭盗刷案频频发生也就不足为奇。对于此事情,国家各部门也非常重视,很快央行有了新的规定,2015年前在经济发到地区要淘汰磁条卡,全面应用金融IC卡。
而金融IC卡,就是我们常说的芯片卡,芯片卡和磁条卡相比有哪个好处呢?简单的说芯片卡就是磁条卡的升级版,芯片卡容量大(储存量是磁条卡的160倍),可以存储密匙、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卡上有读写保护好数据加密保护,并且在使用保护上采取个人密码、卡与读写器双向认证。芯片卡复制的难度极高,具备很强的抗攻击能力。金融IC卡的稳定性也比磁条卡更强,不会出现消磁的情况。
当然芯片卡和磁条卡除了功能上的区别,在制卡价格上也是有区别的。芯片卡造价比磁条卡要高许多。但是这样的成本能换来银行卡的高性能、高安全。能为老板姓的钱财真正意义上的保驾护航,能因为换来老百姓的信任感,那么商家的投入一切都是值得的!
⑺ 芯片卡和纯磁条卡,芯片磁条复合卡的区别
各有优点。
1、芯片与磁条复合卡的优点:同时具备了芯片和磁条,因此对设备的适应性好,不管是芯片读卡还是磁头读卡都可以支持。
2、芯片与磁条复合卡的缺点:由于使用了磁条,而磁条的加密保护程度太低,容易被复制,因此使用磁条会造成该卡的信息泄露导致损失。
3、芯片卡的优缺点:可见芯片卡的优点,是不存在容易被复制的漏洞,安全性高,当然缺点就是必须使用芯片读卡,磁头读卡就不兼容了。
⑻ 磁条卡,ID卡和IC卡的区别
磁条卡是什么卡?磁条卡和芯片卡有什么区别?
一、IC卡与磁卡区别:
当前,伴随着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和电子化,磁卡、IC卡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现在我国每年各种磁卡、IC卡已经达到两亿张规模的发卡总量。那么磁卡、IC卡是怎样工作的?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
二、磁卡:
磁卡是在一张塑料片上均匀地涂布上一层磁性微粒材料制成的。刚生产出来的磁卡上面的磁性微粒是不显磁性的,这样的磁卡就象一张白纸,人们需要在磁卡里输入一些信息才能使用。那么信息是怎样被记录的呢?这就需要纪录磁头的帮助。纪录磁头是一种一旦通上电流,就可以产生与电流成比例的磁场的装置。人们通过控制设备让磁卡穿过纪录磁头,磁卡上的磁性微粒就被磁化。如果信号电流是变化的,这种电流就可以表达某种信息,磁卡上的磁性体便随着电流的变化而不同程度地被磁化。磁卡被磁化之后,卡片上就留下和电流变化规律相同的磁性,此时的磁卡也就纪录下了电流送来的信息,从而有了它自己的身份。人们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规则,在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磁卡上包含了什么信息。从上面我们看出,磁卡其实和录音机磁带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银行卡就属于磁卡。它使我们潇洒的轻轻一划就可以完成付款,免去了找零等诸多的麻烦。我们用银行卡消费的过程就是刷卡机的纪录磁头读取和重新磁化卡片的过程。
磁卡的优点是读写方便、成本低廉;磁卡的缺点是容易磨损、容易被其他磁场干扰。所以好不要把它和手机、钥匙放在一个口袋里,因为手机产生的磁场会使磁卡失效,钥匙会划伤磁条。
==========================================================================================
三、IC卡:
IC(Integrated Circuit)卡是1970年由法国人Roland Moreno发明的,他将集成电路芯片先封装在小铜片中,然后再镶嵌到塑料卡片中,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IC卡片。“IC卡”和“磁卡”都是从技术角度起的名字,不能将其和“信用卡”、“电话卡”等从应用角度命名的卡相混淆,比如电话卡就同时有磁卡式和IC卡式的。自IC卡出现以后,国际上对它有多种叫法。英文名称有“Smart Card”、“IC Card”等;在亚洲特别是香港、台湾地区,多称为“聪明卡”、“智慧卡”、“智能卡”等;在国内,一般简称为“IC卡”。IC卡的主体是一块塑料片,通常还印有各种图案、文字和号码,称为“基片”,在“基片”的固定位置上嵌装一种特定的IC芯片,这个芯片就是从外形上区分磁卡和IC卡的好方法,根据嵌装的芯片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IC卡。IC卡按使用方法又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接触式IC卡是将卡插入卡座后,卡片通过留在在塑料卡外面的一块含有电路腿的接触片与外界交换信息。我们平时使用的上面有一块小金属片的电话卡就属于这种类型。非接触式IC卡是通过电磁波与外界交换信息,它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外界设备向IC卡发一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协振电路,其频率与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协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就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公交车上使用的月票就是这种卡,乘客甚至不需要把卡片从包里掏出来,就可以完成买票的过程。
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新的IC卡技术,它不仅可以非接触使用,还可以接触式机读,成功的把接触式的安全性、保密性和非接触式的方便、快捷结合在了一起。
相对于磁卡,IC卡的信息是储存在芯片内的,这样使它不容易受到干扰和损毁,使用寿命更长;同时芯片的信息容量也大大高于磁卡,在储存个人资料上更有优势。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造价较高,另外,相对磁卡来说损坏或丢失后补办不易。
⑼ IC卡与磁条卡有什么区别
磁卡是通过卡上磁条的磁场变化来存储信息的,而IC卡是通过嵌入卡中的电擦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集成电路芯片(EEPROM)来存储数据信息的。因此,与磁卡相比较,IC卡具有以下优点: . 1、存储容量大。磁卡的存储容量大约在200个数字字符;IC卡的存储容量根据型号不同,小的几百个字符,大的上百万个字符。 2、安全保密性好。IC卡上的信息能够随意读取、修改、擦除,但都需要密码。 3、IC卡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在与读卡器进行数据交换时,可对数据进行加密、解密,以确保交换数据的准确可靠;而磁卡则无此功能。 4、IC卡使用寿命长。较为安全。价格比磁卡要高。 5、磁条卡使用的时候,一定要配合微机使用,用专门的读卡器读取卡上的号码,提取数据库内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