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急急!!!门铃电路图详细讲解
这是阻容移相振荡器电路。
电容的电压电流相位关系是90度,电阻的电压电流关系是0度,RC组合后,在一定频率下可以形成60度的相位关系。
C1R1,C2R2,C3R3组成3个60度移相电路。最终形成180度反馈。
上电瞬间,VT瞬间导通,包含丰富的频谱,经C1R1-C3R3选频后,符合180度相位条件的频率被筛选出来,形成自激振荡。最终的声音由喇叭发出。更改声音频率的方法是同时改变C1R1-C3R3的数值。
详细原理参考: http://wenku..com/link?url= 。
❷ 场效应管自激电路工作原理
场效应管工作原理用一句话说,就是“漏极-源极间流经沟道的内ID,用以栅极与沟道间的容pn结形成的反偏的栅极电压控制ID”。更正确地说,ID流经通路的宽度,即沟道截面积,它是由pn结反偏的变化,产生耗尽层扩展变化控制的缘故。在VGS=0的非饱和区域,表示的过渡层的扩展因为不很大,根据漏极-源极间所加VDS的电场,源极区域的某些电子被漏极拉去,即从漏极向源极有电流ID流动。从门极向漏极扩展的过度层将沟道的一部分构成堵塞型,ID饱和。将这种状态称为夹断。这意味着过渡层将沟道的一部分阻挡,并不是电流被切断。
在过渡层由于没有电子、空穴的自由移动,在理想状态下几乎具有绝缘特性,通常电流也难流动。但是此时漏极-源极间的电场,实际上是两个过渡层接触漏极与门极下部附近,由于漂移电场拉去的高速电子通过过渡层。因漂移电场的强度几乎不变产生ID的饱和现象。其次,VGS向负的方向变化,让VGS=VGS(off),此时过渡层大致成为覆盖全区域的状态。而且VDS的电场大部分加到过渡层上,将电子拉向漂移方向的电场,只有靠近源极的很短部分,这更使电流不能流通。
❸ 自激式发电机原理是什么
自激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就是其励磁电流是由主绕组供给的,没有其它的励磁来源。它的优点就是不需要另外的励磁电源,结构相对就简单了。它励方式需要专门的励磁系统,结构复杂,但励磁控制独立,调节性能优越。
❹ 你看下我提问的哪个,那个自激振荡怎么消除啊,谢谢了
按道理这个电路应该不存在自激振荡的问题呀!那么简单,没有正反馈回路,加上还是大功率管,不容易自激。实际上,你那个电路算不上乙类放大,因为管子没有偏置电压,会出现严重的交越失真。不会是把失真波形当成了自激吧?
建议:用两个1N4148串联在管子的基极,然后上下分别接一个10K电阻到VCC、VEE,信号从两个二极管的串接点注入。
❺ 有懂非门自激振荡原理的么
你模拟的电路与原来的电路不相符合。原图非门的第1脚是输入端,是一个高阻抗端,自己不会产生高低电压,你却把它接成电源或者地线,这样R 1送来的电流全部给它吃了,而非门的输入端是不会吃很多电流的。你把这条线剪断就符合原来电路功能了。
❻ TTL门电路的闲置输入端如何处理
TTL电路闲置的输入端不能悬空,否则会引起自激。一般是接高电平(或门接低电平)。
❼ 什么是自激多谐振荡器
自激多谐振荡器也叫无稳态电路.两管的集电极各有一个电容分别接到另一管子的基极,起到交流耦合作用,形成正反馈电路,当接通电源的瞬间,某个管子先通,另一只管子截止,这时,导通管子的集电集有输出,集电极的电容将脉冲信号耦合到另一只管子的基极使另一只管子导通.这时原来导通的管子截止.这样两只管子轮流导通和截止,就产生了震荡电流.
❽ 逻辑电路题,那位大神会的帮忙看看,谢谢
在这里很难画逻辑图,只能化简!而且,也只能用 ' 来表示 “非”运算。F = (AB+C')' + AC' + B = (AB)' * (C')...
❾ 电路产生自激的振幅条件和相位的条件
正反馈和反馈增益不为零是电路自激的条件。相位是是否形成正反馈的判断指标而不是条件,振幅是自激的表现而不是条件。
电路自激,指放大电路在没有输入信号时,仍有一定幅度和频率的电压输出。
电路自激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使电路产生自激而形成震荡电路;二是放大电路在噪声干扰,安装、布线不合理,负反馈太深以及各级放大器共用一个直流电源造成级间耦合等,使放大器在没有输入信号时,仍有一定幅度和频率的电压输出。
电路自激,是具有一定频率的电压波动经放大后,返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叠加并使其电压波动幅度增加造成的。电路自激有两个条件:
一是正反馈。即反馈信息,其方向与控制信息一致,可以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理想的振荡电路,希望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相位一致,在电路中指反馈相位偏转-180°;实际上反馈相位不一定要偏-180°,只要能对控制信息造成增幅就有可能能产生自激;而在一些专门设计放大电路中,信号的正反馈可以作为增加信号倍数的手段而不会形成自激。
二是信号增益,在放大器对信号的增益≤0时,反馈信息无法对控制部分形成促进或加强,也就无法形成电路自激。这一条件对振荡电路(反馈相位-180°)来说,就是反馈的振幅≥输入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