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柜为什么主回路和控制回路要分开走
主要有两个考虑:
1、安全性
主回路和控制回路中工作电压、电流等级,形式(交流/直流)不同,如果线路走在一起,一旦有短路或搭接现象,会损坏设备,造成安全问题;
2、抗干扰性
控制回路中的信号容易受到外部强电环境的电磁干扰,有可能导致控制回路工作异常;分开是为了确保控制回路工作的稳定性;
B. 什么是电气的主回路,控制回路,辅助回路,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它们的联系
通俗解释:
主回路就是用电设备的直接供电回路,是“大”电流流通回路,走的是“主力部队”;
控制回路就是控制主回路上的接触器、继电器等部件的回路,是“小”电流通道,是对主回路进行监测、控制的,是“辅助作战单位”,相对于主回路,控制回路也可以叫辅助回路路;
狭义上理解,一次回路一般就是主回路,二次回路一般就是控制回路。这里注意下但通常说的一次图和二次图就是另外的概念了,是常对应变配电而言的。
C. 主回路是什么
第一次回答可获2电源回路是主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电压的转换,将电压变换至CPU所能接受的内核电压值,使CPU正常工作,以及对主机电源输送过来的电流进行整形和过滤,滤除各种杂波和干扰信号以保证电脑的稳定工作。电源回路的主要部分一般都位于主板CPU插槽附近。
电源回路依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线性电源供电方式和开关电源供电方式。
线性电源供电方式 这是好多年以前的主板供电方式,它是通过改变晶体管的导通程度来实现的,晶体管相当于一个可变电阻,串接在供电回路中。由于可变电阻与负载流过相同的电流,因此要消耗掉大量的能量并导致升温,电压转换效率低。尤其是在需要大电流的供电电路中线性电源无法使用。目前这种供电方式早已经被淘汰掉了。
开关电源供电方式 这是目前广泛采用的供电方式,PWM控制器IC芯片提供脉宽调制,并发出脉冲信号,使得场效应管MOSFET1与MOSFET2轮流导通。扼流圈L0与L1是作为储能电感使用并与相接的电容组成LC滤波电路。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负载两端的电压VCORE(如CPU需要的电压)要降低时,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外部电源对电感进行充电并达到所需的额定电压。当负载两端的电压升高时,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外部电源供电断开,电感释放出刚才充入的能量,这时的电感就变成了电源继续对负载供电。随着电感上存储能量的消耗,负载两端的电压开始逐渐降低,外部电源通过MOSFET场效应管的开关作用又要充电。依此类推在不断地充电和放电的过程中就行成了一种稳定的电压,永远使负载两端的电压不会升高也不会降低,这就是开关电源的最大优势。还有就是由于MOSFET场效应管工作在开关状态,导通时的内阻和截止时的漏电流都较小,所以自身耗电量很小,避免了线性电源串接在电路中的电阻部分消耗大量能量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单相电源回路”的工作原理。
单相供电一般可以提供最大25A的电流,而现今常用的CPU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P4处理器功率可以达到70-80瓦,工作电流甚至达到50A,单相供电无法提供足够可靠的动力,所以现在主板的供电电路设计都采用了两相甚至多相的设计。(如图2)就是一个两相供电的示意图,很容易看懂,就是两个单相电路的并联,因此它可以提供双倍的电流供给,理论上可以绰绰有余地满足目前CPU的需要了。但上述只是纯理论,实际情况还要添加很多因素,如开关元件性能,导体的电阻,都是影响Vcore的要素。实际应用中存在供电部分的效率问题,电能不会100%转换,一般情况下消耗的电能都转化为热量散发出来,所以我们常见的任何稳压电源总是电器中最热的部分。要注意的是,温度越高代表其效率越低。这样一来,如果电路的转换效率不是很高,那么采用两相供电的电路就可能无法满足CPU的需要,所以又出现了三相甚至更多相供电电路。但是,这也带来了主板布线复杂化,如果此时布线设计如果不很合理,就会影响高频工作的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在市面上见到的主流主板产品有很多采用三相供电电路,虽然可以供给CPU足够动力,但由于电路设计的不足使主板在极端情况下的稳定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如要解决这个问题必然会在电路设计布线方面下更大的力气,而成本也随之上升了。
D. 电气控制电路的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各有什么特点
主电路:电压高,电流大,用于直接带动设备启动停止。控制电路:线路电流小,通过控制电路来实现相应的控制要求
E. 什么是主电路
主电路。包含来内容很丰富,自“主电路亦称干线电路”,主电路形成主要躯干,其它付支线电路【辅助电路】网络。在工厂担负生产任何的是主要电路【干路】,其它照明设施就是辅助电路【支路】。电子版线路设计;驱动整机启动是;主要电路【干路】,经整流变压输出的电路,是辅助电路【支路】。
F. 什么是主回路。什么是二次回路
负载的主电源即为主回路,而控制和服务于负载的相关电路就是二次回路。
比如说一台电动机的运行,接入电动机使其运转的电源叫主回路,而控制其启动、停止的电路叫二次回路。
G. 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接线图
这是交流接触器线圈是220V的正反转控制
H. 什么叫主回路 和控制回路
一般来说主回路是功率回路
就是比如48V输入转5V输出电路
主回路就是48V转5V的变换电路
走大电流
大功率
属于能量转换
控制回路就是保证这个变换的可靠和精确
比如反馈啊
什么的
一般不走大电流
属于信号转换
I. 电路中,主电路与控制电路的区别是什么
一、定义不同:
控制电路一般指能够实现自动控制功能的电路,工作电路指的是实现某些功能的电路;
电路中的主电路主要指动力系统的电源电路,如电动机等执行机构的三相电源属于主电路;
控制电路是指控制主电路的控制回路,比如主电路中有接触器,接触器的线圈则属于控制回路部分。
二、使用范围不同:
控制电路一般包括:传感器或信号输入电路、触发电路、纠错电路、信号处理电路、驱动电路等,工作电路一般包括:执行电路、功能电路、电源电路等.控制电路和工作电路两者并没有严格的分工,即控制电路可以包括工作电路,工作电路中也可能含有控制电路。
主线路就是为电动机提供动力电源的电路部分,一般包括总电源开关,电源保险,交流接触器,过流保护器等,控制电路是为主线路提供服务的电路部分,比如启动电钮,关闭电钮,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等,主线路使用的380V电压,可以提供大电流。
三、作用不同:
通俗的来说功率电路就是主电路,它是驱动负载的电路,电流,电压等级都比较高,而信号电路是用于采样,传感,控制电路是控制主电路的,相当于电脑的CPU,对信号处理反馈,作用到主电路。
控制电路一般根据继电器的吸合线圈来定电压,有12V,36V,220V,380V几种,不可以提供大的电流。
(9)电路主回路扩展阅读:
(1)新型功率开关器件的采用:集成门极换向晶闸管(IGCT)在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集成了硬驱动门极驱动电路及反并联二极管,使器件无须关断吸收电路,可靠性更高,工作频率更高,损耗更低,易于串联工作,适于风冷,这些优越性使得IGCT成为最适应大容量FACTS装置的新型开关器件。
(2)多重化技术:这是大幅度提高装置容量的最有效办法,采用多个逆变桥通过变压器组合使用,可成倍提高装置容量。采用多重化需注意考虑逆变桥交流侧变压器的连接方式和不同逆变桥间的移相角度等。
J. 什么是控制回路,什么是主回路
电路来当中,要想让电机转动,就必自须给电机接线柱通入三相交流电,合上电源开关,三相交流电通过黄绿红三根主回路线流经主回路保险、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主端子、接线端子、电缆、最后到电机接线柱。
只要接触器吸合,接通,电机就会转动,接触器释放,电机就停止,这就是主回路。
控制回路通常是针对模拟量的控制来说,一个控制器根据一个输入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算法来决定一个输出量,这样,输入和输出就形成一个控制回路。
(10)电路主回路扩展阅读
主回路包括:开关、主回路保险、主回路线(黄、绿、红)、接触器(主触点)、热继电器(主端子)、控接线端子、电缆、电机。
控制回路包括:控制回路保险、控制回路线(黑色)、按钮、接触器辅助触点和线圈、热继电器辅助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