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极管放大电路和跟随电路的小问题求解
第一个,NPN三极管,如果不加基极偏置,C加+VCC,CB结N->P是反偏的,不会导通。具体来说,版BJT的原理是B加小权电流,高掺杂的E极向基区发射电子,而CB结反偏,拉走电子形成集电极电流,根据一堆公式,C极掺杂浓度低于基区,集电极电流远大于基极电流,产生放大作用。具体细节去看半导体物理或者微电子概论相关书籍。
第二个,利用了BJT的放大原理,E极电流为基极电流的β+1倍,画BJT放大器小信号等效电路(微变等效电路之类),可推导出射随器(即共集电极放大器)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结论。具体细节去看模拟电路教材。
❷ 并联电路,随着并联电路的支路数目的增加,其总电阻将要速度啊!!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
并联导体的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总比其中任一导体横截面积要大,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小
所以答案为变小
❸ 运放跟随电路
这个并非简单的跟随器,它包含了微分电路、积分电路。
R1与C组成微分电路,当输入信号突变时运放输出高脉冲信号,可以用于检出输入信号突变情况。
R2是运放的负载电阻,但并非是输出的负载电阻。
R3与470uF电容组成积分电容,它以可以消除运放输出的高脉冲信号。
如果不考虑突变过程,就是一个跟随器电路。
下图是当输入信号突变时的输出波形:
红色是输入信号,白色是运放输出信号,蓝色是最终输出信号。
❹ 电源两端的电压会随着电路中电阻的增加而增大吗
根据楼主的介绍,这种情况只能发生在串联的电路中,分析如下:
设电阻R1与R2串联,电源电压为U,则电路中的电流为:
I=U/(R1+R2)
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
U1=IR1
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U2=IR2
当其中一个电阻,如R1增大时,则电流为:
I'=U/(R1'+R2)
因为R1'>R1,所以I'电阻R2两端的电压为:
U2'=I'R2
因为I'而U1'=U-U2',所以U1'>U1.
而在并联电路的各支路中,无论电阻如何变化,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不变.
❺ 射极跟随电路的特性是什么
输入阻抗大,输出阻抗小,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所以这种电路一般都作为放大电路的输入极或缓冲极比较合适
❻ 放大电路和跟随电路互换
使用运放构成的放大电路很好解决,只需把反馈电阻并接一个开关就可以了!
手打不易,如有帮助请采纳,谢谢!!
❼ 一部科幻片,里面人进去到了电路里,可以随着电路到处跑。结局我记得是主人公以为阻止坏蛋进入电网了,结
二十世纪杀人网络
❽ 运放的电压跟随电路图
运放内部输入端是差分电路,所以要求P和N所接电阻对称,才能抑制零漂,所以R32和内R33都是2k,输出直接反馈到输出的容N端,中间没有电阻那根线,这样的接法是跟随器的接法,即Uout=Uin。二极管起嵌位作用。如果是一个正弦信号从N端收入,只取信号的负半轴输出。正半轴二极管截止。R34是反馈电阻,作用不大
❾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有哪些变化
随着集成电路工艺的发展,集成电路不断提高。1959年,一块商用的硅片只包含一个电路,到1964年增加到十个电路,1970年又增加到大约一千个电路。
❿ 电压跟随电路的性能
电压跟随器的显著特征是:输入阻抗高,而输出阻抗低。
常用于阻抗变换、前后级电路隔离等等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