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
正确使用关键复平时要制养成良好的习惯,这里简单列举几点
不要频繁开关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不要用湿手触及开关和外壳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要随时切断电源。
不要靠近热源。
家用电器的维修和养护
1.灰尘:灰尘可谓家中无处不在。灰尘清洁就显得很重要
2.温度:使家电内部的元件受潮发霉而影响绝缘性能,会大大缩短电器的使用寿命。
3.超载:要注意额定功率,家庭中的几件大功率电器,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事故。最好不要多种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插座,以防接触不良或短路、超载等。
❷ 万能表怎么测试家用电器对地
把万用表的红色笔插入插座。把另一支笔放在铁门上。如果没有铁门,它可以悬挂起来。如果电压接近220,那就是导线。如果家里的台词比较正式,就是左零右开火。第一种方法: 如果你没有测试笔只有万用表,在正常的电压情况下,你可以用万用表来区分火线和零线。用万用表的一支笔连接电线或零线,另一支笔连接地面或墙壁,金属管等。如果有一个电压(通常大于20v) ,它是火线; 如果没有电压,它是零线。方法二: 首先,为了了解钢笔的工作原理,钢笔由一根金属棒、一个氖灯泡、一个碳电阻器和一个金属盖组成。霓虹灯是一个发光装置,一个充满惰性气体的玻璃球,碳电阻的电压为1米或更高,金属帽是人手接触它的地方。当人类接触到金属盖时,电线,电笔,人体和地球形成一个电路,其中人与地球之间的电容大约为100倍,这就是电路的工作原理。用万用表测量时,无论是数字万用表还是指针万用表,在了解了电源电压的一般范围后,以220vac 电压为例,将万用表的移位调整到400vac,红表接线或零线,手触黑表笔,此时万用表如果有读数显示,那就是火线; 没有读数显示的是零线。这种方法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险,因为数字万用表内阻为10m 欧元,指针表内阻为20k 欧元/v,如果测量电压为220v,指针表内阻为20k 220v = 4400欧元,绝对安全,因为触针的碳电阻通常为1m 欧姆。
❸ 如何测量家用电器(比如吸尘器或者蒸汽机)的 绝缘电阻 和 介电强度 ,标准值是多少,测量方法应当如何
绝缘电阻一般用绝来缘仪(俗称的摇表自)就可以简单测量。注意在摇动摇表手把时应缓慢均匀摇动5圈以上,读取稳定的最大值,最少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即可。一般在2兆欧以上。
介电强度是一种材料作为绝缘体时的电强度的量度. 它定义为试样被击穿时, 单位厚度承受的最大电压, 表示为伏特每单位厚度. 物质的介电强度越大, 它作为绝缘体的质量越好.
介电强度应使用介电强度仪测试,也称介电击穿强度试验仪 满足GB1408.1-2006 要求,只要适用于固体绝缘材料如:塑料、薄膜、树脂、云母、陶瓷、玻璃、、绝缘漆等介质在工频电压或直流电压下击穿强度和耐电压时间的测试;该仪器采用单片机控制,可对试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采集、处理,并可存取、显示、打印 的一种测试仪器。
介电强度仪容量不小于0.4KVA,精确度不低于±5%,吸尘器属于I类电器,应不低于1250VAC(II类3000VAC,III类500VAC),无闪络无击穿方为合格。测量位置为电器的L和N极与可解除部位之间。
❹ 如何正确使用家用电器,你真的知道吗
正确使用抄关键平时要养袭成良好的习惯,这里简单列举几点
不要频繁开关
家用电器在使用时,不要用湿手触及开关和外壳
家用电器使用完毕,要随时切断电源。
不要靠近热源。
家用电器的维修和养护
1.灰尘:灰尘可谓家中无处不在。灰尘清洁就显得很重要
2.温度:使家电内部的元件受潮发霉而影响绝缘性能,会大大缩短电器的使用寿命。
3.超载:要注意额定功率,家庭中的几件大功率电器,不能同时使用,以免发生事故。最好不要多种家用电器共用一个电源插座,以防接触不良或短路、超载等。
❺ 家用电器安规测试需要测试哪些
产品安规测试:
为了通过安规认证而进行各项测试,安规认证是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环境安全的一种产品认证,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认证要求,产品必须符合这些要求才可以进入市场销售。
产品安规通常有如下测试项目(根据产品进行删减):
功率测量Input test
温升测试Heating test
潮湿试验Humidity test
高低温试验Low and high temperature test
漏电流测试Leakage current measurement
耐压测试Electric strength test
接地电阻测试Earth continuity test
电源线拉力测试Cord anchorage test
稳定性测量Stability test
插头扭矩测试Plug torque test
冲击试验Impact test
工作电压试验Working voltage measurement
元器件异常测试Fault conditions test
过载测试Overload test
马达堵转试验Motor lock-rotor test
绝缘电阻测量Insulation resistance test
插头放电测试Capacitor discharge test at plug
螺丝扭力测试Screw torque test
滚筒跌落试验Tumbling test
球压测试 Ball pressure test
灼热丝测试Glow-wire test
针焰测试Needle flame test
❻ 怎样计算家庭用电负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庭用电负荷不断增加,特别是大功率家用电器的使用,提出了如何计算家庭用电负荷问题。
70年代末以前设计的住宅楼,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瓦标准设计供电设施,主要用于照明。两居室用户的用电量不超过110瓦,三居室用户不超过140瓦。80年代,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0瓦标准设计供电设施,两居室用户的用电量不超过550瓦,三居室用户不超过700瓦。90年代,按每平方米建筑面积25瓦标准设计供电设施,两居室用户的用电量不超过1400瓦,三居室用户不超过1700瓦。现行国家标准规定,一般两居室住宅用电负荷为4000瓦,相应的电能表规格为10(40)安,进户铜导线截面不应小于10毫米2,空调用电、照明与插座、厨房和卫生间的电源插座应该分别设置独立的回路。除了空调电源插座外,其他电源插座应加装漏电保护器,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连接。由上可知,住宅楼按照所建年代不同,供电容量也不同。目前,由于住户的用电容量不断增加,因此,加重了早先修建的住宅搂人户导线、开关电器的负担,熔丝容易超载烧断,或者自动空气开关经常跳闸断电。加之个别用户不遵守用电规则,用铜导线或铁丝代替熔丝,造成了导线过热,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很容易引发火灾。
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用电发展,每户的用电量应按最有可能同时使用的电器最大功率总和计算,所用家用电器的说明书上都标有最大功率,可以根据其标注的最大功率,计算出总用电量。
目前市场上的大功率家用电器,大致分为电阻性和电感性两大类。电阻性负载的家用电器以纯电阻为负载参数,电流通过时会转换成光能、热能,如白炽灯、电水壶、电炒锅、电饭煲、电熨斗等。电感性负载的家用电器电能转变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如以电动机作动力的洗衣机、电冰箱、抽油烟机、电风扇、空调器等。
常用家用电器的容量范围大致如下:微波炉为600一1500瓦;电饭煲为500一1700瓦;电磁炉为300瓦-1800瓦;电炒锅为800一2000瓦;电热水器为800-2000瓦;电冰箱为70-250瓦;电暖器为800一2500瓦;电烤箱为800一2000瓦;消毒柜为600-800瓦;电熨斗为500-2000瓦;空调器为600-5000瓦。计算家庭用电负荷时,可以按几个最经常同时使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加起来,宁可取大数。如果是新住宅,必须首先应搞清楚人户供电设施的容量,再按自己所使用的电器最大用电功率计算。装修施工时也应全面、充分考虑进出线和保护设施的功率。无论新、旧住宅,一定要按照电能表的容量来配置家用电器。如果电能表容量小于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最大使用容量,则必须更换电能表,并同时考虑人户导线的断面积是否符合容量的要求
❼ 万用表测试家用电器好坏问题(急)
当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家用电器电源输入端(插头)的通、断情况时,根据电器电源开关控制方式,可以出现开关在关断时,量出插头两脚间是连通的或不连通(指针摆动或不摆动): 当电源开关直接切断电源进线的家用电器,如台灯、电视机、DVD等,在开关关断时,电源被直接切断,所以电表测量时,插头两脚间不应连通; 但处于待机状态的电视机、DVD、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等,在不工作时,内部电源并不是处于全部被切断状态,即处于待机状态,所以部分电路仍在工作,(例如电冰箱,电源插上后只要门打开,内部照明灯就亮,只要冰箱门打开,灯泡正常,测量冰箱插头两脚时等于测量一个打开的台灯,电表应量通)这类家电在测量电源插头两脚时,可能就是仍处于连通状态; 具体需要查看该家电的电原理图,根据实际情况才能判断指针偏转与否是否代表正常。 例如目前常接触的小直流电源(收录机外接电源、手机充电器等),它们基本不带开关,直接插入带电插座上使用,但从内部结构来说,有使用变压器降压再整流、稳压输出;也有使用开关电源,输出稳定直流电压,两者因为工作原理不同,对同样输入交流220V,输出直流参数也相同的两种电源,前者体积、重量较后者大,当用万用表测量220V输入端的电阻时,前者因为220V直接接到变压器初级线圈,正常时电阻值应该只有几百欧姆左右,如果指针不动,或电阻值很大,电源就有问题了;但对后者使用开关电源原理的直流电源来说,一般电表1K档以下测量输入端是通的,指针是摆动的,该电源极大可能已经损坏。这是由于不同的电路结构产生的差异。 不同电器,不同品牌,电路结构不尽相同,是否存在故障也不同,这就是测量时有时通,有时不通的原因。
❽ 家用电器安全性能测试标准
安全标准涉及的安全方面,分为对使用者和对环境两部分。
对于使用者的安全包括5项。
首 先是防止人体触电。触电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如果一个人身上较长时间流过大于自身的摆 脱电流(IEC报告,60公斤体重成年男子为10mA,妇女为70%,儿童为40%),就会摔倒、昏迷 和死亡。防触电是产品安全设计的重要内容,要求产品在结构上应保证用户无论在正常工作 条件下,还是在故障条件下使用产品,均不会触及到带有超过规定电压的元器件,以保证人 体与大地或其他容易触及的导电部件之间形成回路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在规定限值以下。据 统计,每年我国因触电造成死亡人数均超过3000人,其中因家用电器造成触电死亡人数超过 1000人。因此,防触电保护是安全标准中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
第二是防止过高的温升。过 高的温升不仅直接影响使用者的安全,而且还会影响产品其他安全性能,如造成局部自燃, 或释放可燃气体造成火灾;高温还可使绝缘材料性能下降,或使塑料软化造成短路、电击; 高温还可使带电元件、支承件或保护件变形,改变安全间隙引发短路或电击的危险。因此, 产品在正常或故障条件下工作时应当能够防止由于局部高温过热而造成人体烫伤,并能防止 起火和触电。
第三是防止机械危害。家用电器中像电视机、电风扇等,儿童也可能直接操作 。因此对整机的机械稳定性、操作结构件和易触及部件的结构要特殊处理,防止台架不稳或 运动部件倾倒。防止外露结构部件边棱锋利、毛刺突出,直接伤人。还要能保证用户在正常 使用中或作清洁维护时,不会受到刺伤和损害。例如产品外壳、上盖的提手边棱都要倒成圆 角,电视机、收录机的拉杆天线顶端要安装一定尺寸的圆球,用来保证既清楚可见,不易误 刺伤人,又能传递不致压刺伤人的压力。
第四是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家用电器中所装 配的元器件和原材料很复杂,有些元器件和原材料中含有毒性物质,它们在产品发生故障, 发生爆炸或燃烧时可能挥发出来。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硫化碳及硫化氢等, 因此,应该保证家用电器在正常工作和故障状态下,所释放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剂量要在危 险值以下。
第五是防止辐射引起的危害。辐射会损伤人体组织的细胞,引起机体不良反应, 严重的还会影响受到辐射人的后代。家用电器中电视机显像管可能产生X射线,激光视听设 备会产生激光辐射,微波炉会产生微波辐射,这些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安全,因此在设计这 些产品时应使其产生的各种辐射泄漏限制在规定数值以内。
对于环境的安全方面包括两项。
第一项是防止火灾。起火将严重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据 统计,某地一家庭由于电视机变压器无电源输入端保险丝装置,造成过热爆炸,引发火灾, 死2人,火灾损失1 6万元。北京市每年平均因家用电器引发火灾66起。由于使用劣质“热 得快”,造成触电、火灾时有发生。由于劣质电热毯引发火灾每年达700起,烧毁民居、商 店损失达数千万元。因此家用电器的阻燃性防火设计十分重要。在产品正常或故障甚至短路 时,要防止由于电弧或过热而使某些元器件或材料起火,如果某一元器件或材料起火,应该 不使其支承件、邻近元器件起火或整个机器起火,不应放出可燃物质,防止火势蔓延到机外 ,危及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是防止爆炸危险。家用电器有时在大的短路电流冲击下发 生爆炸,电视机显像管受冷热应力或机械冲击产生爆炸。安全标准要求,电视机显像管万一 发生爆炸,碎片不能伤害在安全区内的观众,安全区是指正常收看位置(最佳收看距离约为 屏幕高度的4~8倍),以及离电视接收机更远的地区。
第三是防止过量的噪音。
第四是防止 摄入和吸入异物。
第五是防止跌落造成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这些要求都是从维护消费者人 身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所必需的。
❾ 家用电器在正常使用期间有可能超标吗
不会超抄标的。
依据《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第四条规定:由于第三条列举的原因出现若干户家用电器同时损坏时,居民用户应及时向当地供电企业投诉,并保持家用电器损坏原状。供电企业在接到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投诉后,应在24小时内派员赴现场进行调查、核实。
属于本办法第三条所列事件引起家用电器损坏的,供电企业应会同居委会(村委会)或其他有关部门,共同对受害居民用户损坏的家用电器名称、型号、数量、使用年月、损坏现象等进行登记和取证。登记笔录材料应由受害居民用户签字确认,作为理赔处理的依据。
(9)怎样测家用电器会不会超载扩展阅读:
居民用户家用电器的相关要求规定:
1、旧家用电器应符合GB4706.1规定的安全要求。其中,音频、视频类旧家用电器应符合GB 8898规定的安全要求。
2、在明显部位张贴统一标识的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期为二年(买卖双方另有协议除外);没有在明显部位张贴统一标识的旧家用电器,安全使用期为十年。
3、清洗吸油烟机的时候不要使用酒精、香蕉水、汽油等易燃易挥发的溶剂,因为如果这些物质挥发到空气中,可能着火引发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