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分布式电路

分布式电路

发布时间:2021-12-01 22:38:26

❶ 输电线路的分布式等值能应用于很长的线路(超过1公里)。对吗

看你用来干什么,如果是计算稳态潮流和机电暂态过程,就是几百公里也用集中参数等值。如果计算雷电波,很短的都要用分布参数。

❷ 什么叫分布式电力系统

分布式发电指的是在用户现场或靠近用电现场配置较小的发电机组(一般低于30MW),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要,支持现存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或者同时满足这两个方面的要求。
这些小的机组包括燃料电池,小型燃气轮机,小型光伏发电,小型风光互补发电,或燃气轮机与燃料电池的混合装置。由于靠近用户提高了服务的可靠性和电力质量。技术的发展,公共环境政策和电力市场的扩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分布式发电成为新世纪重要的能源选择。

优点一:
通过分布式发电和集中供电系统的配合应用有以下优点:
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各电站相互独立,用户由于可以自行控制,不会发生大规模停电事故,所以安全可靠性比较高;

优点二:
分布式发电可以弥补大电网安全稳定性的不足,在意外灾害发生时继续供电,已成为集中供电方式不可缺少的重要补充;

优点三:
可对区域电力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非常适合向农村、牧区、山区,发展中的中、小城市或商业区的居民供电,可大大减小环保压力;

优点四:
分布式发电的输配电损耗很低,甚至没有,无需建配电站,可降低或避免附加的输配电成本,同时土建和安装成本低;

优点五:
可以满足特殊场合的需求,如用于重要集会或庆典的(处于热备用状态的)移动分散式发电车;

优点六:
调峰性能好,操作简单,由于参与运行的系统少,启停快速,便于实现全自动。

❸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的目录

第1章 从分布式发电到微电网 1
1.1 分布式发电 1
1.1.1 分布式发电的概念 1
1.1.2 分布式发电技术 2
1.1.3 分布式发电并网技术 3
1.1.4 分布式发电的研究与发展 4
1.2 微电网 5
1.2.1 微电网的概念 5
1.2.2 微电网技术 6
1.2.3 微电网的研究与发展 7
第一部分 分布式发电
第2章 典型分布式电源 11
2.1 概述 11
2.2 太阳能光伏发电 11
2.2.1 光伏发电基本原理 11
2.2.2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12
2.2.3 光伏发电功率特性 15
2.2.4 光伏发电运行失配现象及机理 17
2.3 风力发电 21
2.3.1 风力发电基本原理 21
2.3.2 风力发电机分类 22
2.3.3 感应发电机型风电机组 23
2.3.4 双馈恒频型风电机组 25
2.3.5 直驱型风电机组 30
2.4 燃料电池发电 34
2.4.1 燃料电池发电基本原理 34
2.4.2 PEMFC数学模型 38
2.4.3 PEMFC运行特性 40
2.5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 40
2.5.1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 41
2.5.2 微型燃气轮机动态数学模型 44
2.5.3 微型燃气轮机运行特性 45
2.5.4 不同结构MT运行特点比较 46
第3章 分布式电源并网及控制 48
3.1 概述 48
3.2 光伏发电并网及控制 48
3.2.1 并网系统描述 48
3.2.2 并网方式 49
3.2.3 并网控制策略 52
3.3 风力发电并网及控制 54
3.3.1 并网方式 54
3.3.2 控制系统 61
3.4 燃料电池发电并网及控制 70
3.4.1 并网系统结构 71
3.4.2 并网控制策略 72
3.5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并网及控制 74
3.5.1 并网系统结构 74
3.5.2 系统建模 74
3.5.3 控制方式 76
第4章 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 78
4.1 概述 78
4.2 传统配电网数学模型 78
4.3 传统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79
4.3.1 牛顿类潮流计算方法 79
4.3.2 母线类潮流计算方法 80
4.3.3 支路类潮流计算方法 81
4.3.4 3类潮流算法的比较 83
4.4 分布式电源在潮流计算中的节点处理方法 84
4.5 含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87
4.6 算例分析 88
第5章 分布式电源在配电网中的优化配置 93
5.1 概述 93
5.2 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 94
5.2.1 目标函数 94
5.2.2 约束条件 95
5.3 基于图示的优化配置方法 95
5.3.1 功率分布 95
5.3.2 馈线电压分布 97
5.3.3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99
5.4 基于“功率圆”的优化配置方法 101
5.4.1 假设条件与目标函数 101
5.4.2 功率圆 102
5.4.3 DG最佳接入位置 103
5.4.4 算例分析 106
第二部分 微电网
第6章 微电网概况 112
6.1 概述 112
6.1.1 微电网产生的背景 112
6.1.2 微电网的定义 112
6.1.3 微电网的典型结构 113
6.1.4 微电网的特点 114
6.1.5 储能技术 116
6.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8
6.2.1 国外微电网的发展现状 118
6.2.2 国内微电网的发展形势 122
第7章 微电网管理与控制 125
7.1 微源接口类型 125
7.2 微电网基本控制策略 127
7.2.1 微电网控制的特殊性 127
7.2.2 主从控制法 129
7.2.3 对等控制法 129
7.3 典型主从控制法介绍 131
7.3.1 微电源控制器 131
7.3.2 中央控制器 135
第8章 孤岛型微电网 143
8.1 孤岛效应 143
8.2 孤岛检测的基本问题 144
8.2.1 注意事项 144
8.2.2 检测标准 144
8.2.3 测试电路 145
8.2.4 基本原理 145
8.2.5 检测盲区 147
8.3 孤岛检测方法 148
8.3.1 基于通信的孤岛检测方法 148
8.3.2 基于同步发电机的本地孤岛检测方法 149
8.3.3 基于逆变器的本地孤岛检测方法 150
8.3.4 各种孤岛检测方法的比较 156
第9章 市场环境下的微电网 157
9.1 微电网参与市场 157
9.2 竞价流程 158
9.3 MCP规则 158
9.4 MCP理论 158
9.4.1 单边竞价市场 159
9.4.2 双边竞价市场 160
9.5 案例分析 160
9.5.1 需求恒定时的线性供给竞价 161
9.5.2 需求线性变化时的线性供给竞价 162
9.6 对电力市场的影响 164
附录1 分布式发电IEEE1547技术标准主要内容(中英文对照) 165
附录2 其他分布式发电相关技术标准 178
参考文献 182

❹ 均流电路工作原理

Droop法均流开关电源变换技术(图)
作者: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五一○所 刘克承 王卫国 郭祖佑 日期:2006-1-1
对Droop法均流变换技术做了理论分析,建立了并联供电的热备份开关变换器的电路模型,进行了电路分析并给出了验证结果
引言
航天用电源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用分布式电源系统代替集中式电源系统,其好处是使供配电系统设计简化,提高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在分布式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的DC/DC变换器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可靠性,一般采用并联备份方式,形成可靠性并联系统。
国内目前星上应用的DC/DC变换器常用的并联备份方式为冷备份方式(主份承担全部输出功率,主份出现故障,需遥控指令进行主备份切换)、温备份方式(主份承担全部输出功率,主份出现故障,备份自动输出工作)。
国外有资料表明,电子元器件在工作温度超过50℃时的寿命是常温25℃时的1/6,或者说电子元器件的失效率随温度升高大大增加。为了更进一步提高 DC/DC变换器工作寿命和可靠性,主要影响DC/DC变换器寿命的功率器件要合理设计使用工作应力,在并联供电系统中实现热备份方式(主备份同时工作, 各承担部分输出功率)。
本文主要通过对Droop法DC/DC变换器并联均流技术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反激式电路拓扑的两个DC/DC变换器并联输出的均流变换器。
单端反激电路的电路拓扑及工作原理
• 电路拓扑

图1 反激式变换器

反激式变换器是在基本Buck-Boost变换器中插入变压器形成的,线路组成见图1所示。变压器原边绕组其实是充当一个储能电感的作用,后文将叙述到初级电感量的设计将影响到反激式变换器的工作模式。

电路工作的第一阶段是能量存储阶段,此时开关管Tr导通,原边绕组电流Ip的线性变化遵循式(1)。

(1)

电路工作的第二阶段是能量传送阶段,此时开关管Tr关断,原边电流为零,副边整流二极管D导通,出现感生电流。并且按照功率恒定原则,副边绕组安匝值与原边安匝值相等。副边绕组电流Is遵循式(2)。

(2)

其中为副边绕组电压,为变压器副边的等效电感。
• 电路工作模式

(1)工作模式改变的条件

如图1所示的变换器,设开关管导通占空比为D1,二极管导通占空比为D2,工作周期为Ts,按稳态电感电流增量相等原则有:

(3)

连续模式时,D1期间(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存储在L上的能量在D2期间(开关管截止,二极管导通)没有完全放完,故有:

(4)

不连续模式时,D1期间(开关管导通,二极管截止)存储在L上的能量在小于D2期间(开关管截止,二极管导通)已完全放完,故有:

(5)

从而可以推导临界连续的条件是:
D1+D2=1且每周期开始时的IP=0
故有:

(6)

其中,Lc为临界连续的电感值。
代入式(3)有:

(7)

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可以建立CCM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CCM模式下的反激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

从中可以导出开环输出阻抗为:

(8)

其中

由式(8)可以看出,对设计好的Buck-Boost变换器,其输出阻抗仅为开关管导通比的函数。通过PWM控制开关管的导通占空比D,就可以控制变换器的开环输出阻抗。
Droop法均流原理
分布式电源系统并联使用的好处是可以实现电源模块化和标准化系统设计,可以实现冗余设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但同时要求并联的电源之间采取均流(Current-sharing)措施,以保证并联电源模块之间的电流应力和热应力均匀分配。
Droop法又叫改变输出内阻法、斜率控制法、电压下垂法、外特性下垂法、输出特性斜率控制法,线路简单,易于实现;均流精度不高,适用于电压调整率要求不高的并联系统。

图3 开关电源电路模型

图4 开关电源的输出曲线
如图3所示的单个开关电源,它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4所示,其输出电压Vo与负载电流Io的关系为:

(9)

图5 两台开关电源并联的电路模型
当两台开关电源按图5并联时,每个开关电源的负载电流为:

(10)

(11)

其中

图6 并联后开关电源的外特性斜率
从图6显见,外特性斜率小(即输出阻抗小)的电源,分配电流的增长量比外特性斜率大的电源增长量大。
Droop法实现均流的主要手段就是利用电流反馈调节每个变换器的外特性斜率,使并联变换器的输出阻抗接近一致,从而达到输出均流。
由前文所述,反激电路的输出阻抗为开关管导通占空比的函数,因此用反激电路实现Droop法均流的途径,应该通过电流检测信号控制开关管导通占空比来实现,或者说电流检测信号要参与PWM控制。
本文用Droop法设计了两个12V输出的并联DC/DC变换器,结构如图7所示,技术指标要求如下。

图7 Droop法均流DC-DC设计原理框图
输入电压:17V~32VDC;
输出电压:12VDC;
输出最大功率:30W;
工作频率:200kHz。
电压调整率:小于±3%;
负载调整率:小于±3%;
效率:大于70%;
纹波:于70mV。
设计结果
● 负载调整率
本文研究的反激式变换器的输出方式是离线式设计,而且电压采样信号没有从输出端直接采样,而是采用了磁隔离采样技术。这种设计可以不借助启动隔离电 路和隔离驱动电路而实现离线式输出,线路简单,但带来的缺点是负载调整率做不到很高。理论上很难把负载调整率做到±5%,有关文献介绍这种 设计(输出12V,电流从0.1~0.3A变化)可以实现的负载调整率±3%,本设计经过一些有效的措施,使得负载调整率在负载电流从 0.1~1.3A变化时达到±3%。
1. 变压器耦合

由于电压采样信号是通过变压器电压采样信号绕组耦合输出电压变化信号得到的,故信号耦合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的好坏。经过反复试验,得到两点实践经验:
1. 变压器的绕制采用“三明治”式绕法,即初级绕组先绕一半,再绕次级绕组,绕后再将初级绕组剩余的匝数绕完,将次级绕组包裹在里面,这样漏感最小,见图8所示。

图8 变压器的绕制方法

2. 输出绕组和电压采样绕组并绕以实现最佳耦合效果。
2. 工作模式

经过试验发现,电路工作模式的不同对负载调整率影响也很大。当电路设计原边电感较大,工作于连续模式(CCM)时,使得负载变化引起的电流信号(峰值电感电流)波形斜率比较平(变化率小),影响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而电路工作于不连续模式(DCM)时,又影响效率。

所以经过反复试验,电路设计原边电感适中(变压器初级匝数调整为6匝),电路工作于临界连续模式,结果对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有一定改善。
3. 电压采样信号

试验中还发现,减小电压取样绕组的输出阻抗等效于对电压采样信号有一定的放大效果,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如图9所示。

图9 减小电压取样绕组的输出阻抗可改善输出电压负载调整率
结论
根据本文的有关研究和讨论,以及结合设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所设计的单端反激热备份均流开关电源性能比较好,各项输出参数见表1。

表1
两个并联DC-DC变换器的均流结果见图10。

图10 两个并联DC-DC变换器的均流结果
从结果来看,由于DC/DC1的输出阻抗小于DC/DC2的输出阻抗,稳态调整的结果DC/DC1的输出电流始终大于DC/DC2 的输出电流,输出电流的不平衡度为12.78%左右。
可以通过串联电阻调节DC/DC1的输出阻抗,能进一步降低不平衡度,但这样一来输出效率下降,二来导致输出负载调整率增大。
从设计结果看,基本实现了热备份DC/DC输出,整体效率和各项指标比较好地达到了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占松,蔡宣三著.开关电源的原理与设计.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2. 周志敏,周纪海著.开关电源实用技术设计与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8
3. Marty Brown著, 徐德鸿,沈旭,杨成林,周邓燕译. 开关电源设计指南.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4. 北京半导体器件五厂. 最新开关集成稳压器数据应用手册
5. 刘树棠译.信号与系统(第二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11
6. Gene F.Franklin [美]J.David Powell,Abbas Emami-Naeini著. 动态系统的反馈控制. 朱齐丹,张丽珂,原新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5

❺ 什么是集中式/分布式母线保护

集中式微机母线保护将各个连接元件的交流、直流回路均引至主控制室的母线保护屏上,微机型母线保护对电流、电压以及开关量进行处理,转换为数字量,根据一定的算法进行计算、判断及处理。

集中式微机母线保护是从常规母线保护发展而来,简化了回路,增强了自检功能,完善了保护判据及CT饱和检测判据,有较高的灵活性及扩展性。但是近年来,随着无人值班的变电站的出现和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保护下放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它可以节省投资。集中式微机母线保护依然要将每个连接元件的CT、电压互感器(VT)、隔离开关辅助接点以及开关的跳闸接点接入母线保护屏内,位于主控制室。由于主控制室与开关场距离较远,需要大量电缆。二次回路十分复杂,给现场运行、维护带来很多困难。此外,从变电站的建设和发展来看,变电站的最终规模不可能一次完成,有时母线的接线形式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母线的主接线从双母线变成双母线单分段。这类要求对运行的变电站来说是十分麻烦的事。分布式母线保护则能够很好地适应上述要求因而备受关注。

分布式微机母线保护是将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分散成若干个(与被保护母线的回路数相同)母线保护单元,分散装设在各回路保护屏上,各保护单元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每个保护单元只输入本回路的电流量,将其转换成数字量后,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给其它所有回路的保护单元,各保护单元根据本回路的电流量和从计算机网络上获得的其它所有回路的电流量,进行母线差动保护的计算,如果计算结果证明是母线内部故障则只跳开本回路断路器,将故障的母线隔离。在母线区外故障时,各保护单元都计算为外部故障均不动作。这种用计算机网络实现的分布式母线保护原理,比传统的集中式母线保护原理有较高的可靠性。因为如果一个保护单元受到干扰或计算错误而误动时,只能错误地跳开本回路,不会造成使母线整个被切除的恶性事故,这对于具有超高压母线的系统枢纽非常重要。

集中式微机母线保护在微机母线保护发展初期是必经之路,它为分布式微机母线保护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运行经验。分布式微机母线保护无疑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❻ 电力系统中分布式电源(DG)的 hunting behavior 什么意思

这是优化算法里的词吧,跟DG没有关系,通常在进行DG优化配置时用到了优化算法,然后选择了一个带有Hunting Behavior(觅食行为)环节的算法。
这类优化算法主要是模拟动物的Hunting Behavior(觅食行为)来提出解的搜索策略,从而实现最优解的搜索,什么企鹅优化,蚁群优化,都有这么个“Hunting Behavior”的概念。。。

❼ 分布式电阻

分布式电阻不是一种特殊的电阻,平时我们见到的电路板上的电阻那是集总参数的电阻,就是电阻完全集中在一个点上,分布式电阻不是集总参数的,比如集成电路里的硅基片,这整个硅片就是一个分布式电阻,通常是寄生的,计算时要比集总参数的复杂

❽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怎么区分

集总电路

集总电路(Lumped circuit):在一般的电路分析中,电路的所有参数,如阻抗、容抗、感抗都集中于空间的各个点上,各个元件上,各点之间的信号是瞬间传递的,这种理想化的电路模型称为集总电路。
这类电路所涉及电路元件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件内部进行。用集总电路近似实际电路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实际电路的尺寸要远小于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长。
对于集总参数电路,由基尔霍夫定律唯一地确定了结构约束(又称拓扑约束,即元件间的联接关系决定电压和电流必须遵循的一类关系)。
★以下为【科学男孩】编辑:
集总参数元件是指有关电、磁场物理现象都由元件来“集总”表征。在元件外部不存在任何电场与磁场。如果元件外部有电场,进、出端子的电流就有可能不同;如果元件外部有磁场,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就可能不是单值的。集总(参数)元件假定:在任何时刻,流入二端元件的一个端子的电流一定等于从另一端流出的电流,且两个端子之间的电压为单值量。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集总电路,或称具有集总参数的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分布参数电路
distributed parameter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实际电路参数具有分布性,必须考虑参数分布性的电路,称为分布参数电路. 又称为高速电路,是指传输线的长度与工作波长可相比拟,需用分参数电路来描述的电路.
典型的分布参数电路是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 ) .

❾ 分布式光伏发电原理

分布式光伏发电原理以及应用详解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时间:2016-03-23 10:41:27 作者:

一、分布式光伏发电概述

光伏发电是指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把太阳辐射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发电方式。光伏发电是当今太阳能发电的主流,所以,现在人们通常说的太阳能发电主要是指光伏发电。

分布式光伏发电特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运行方式以用户侧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且在配电系统平衡调节为特征的光伏发电设施。

分布式光伏发电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分布式光伏发电是一种新型的、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发电和能源综合利用方式,它倡导就近发电,就近并网,就近转换,就近使用的原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同等规模光伏电站的发电量,同时还有效解决了电力在升压及长途运输中的损耗问题。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是建在城市建筑物屋顶的光伏发电项目。该类项目必须接入公共电网,与公共电网一起为附近的用户供电。

二、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构成

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构成主要包括:

1.太阳能电池组件2.保护装置3.电路4.逆变器5.电网接口

太阳能电池组件:它是光伏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的设备。由于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为直流电,而实际应用过程中绝大部分负载都是交流负载,因此需要此装置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以供负载使用。

三、分布式光伏发电下特点

(一)、输出功率相对较小。一般而言,一个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容量在数千瓦以内。与集中式电站不同,光伏电站的大小对发电效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对其经济型的影响也很小,小型光伏系统的投资收益率并不会比大型的低。

(二)、污染小,环保效益突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发电过程中,没有噪声,也不会对空气和水产生污染。

(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局地的用电紧张状况。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能量密度相对较低,每平方米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功率仅约100瓦,再加上适合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屋顶面积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电紧张问题。

(四)、可以发电用电并存。大型地面电站发电是升压接入输电网,仅作为发电电站而运行;而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接入配电网,发电用电并存,且要求尽可能地就地消纳。

四、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应用

1.工业应用

特别是在用电量比较大、网购电比较高的工厂,通常厂房屋顶面积很大,屋顶开阔平整,适合安装光伏阵列;同时由于用电负荷较大,分布式光伏发电可以做到就地消纳,抵消一部分网购电量,从而节省用户的电费。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业应用

2.商业应用

与工业区的作用效果雷士,不同之处在于商业建筑多为水泥屋顶,更有利于安装光伏阵列,但是往往对建筑美观性有要求,按照商厦、写字楼、酒店、会议中心等服务业的特点进行安装。用户负荷性一般表现为白天较高、夜间较低,能够较好的匹配光伏发电的特性。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工业应用

3.居民应用

居民区有大量的可用屋顶,包括自有住宅屋顶、蔬菜大棚、鱼塘等,居民区往往处在公共电网的末梢,电能质量较差,在居民区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可提高用电保障率和电能质量。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居民应用

五、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政策与如何获得补贴

国家针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台了“度电补贴政策”,就是按照光伏系统所发出的电量进行补贴,其特点是“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即自发自用的光伏电量不做交易,国家按照自用电量给与补贴,富余上网电量除了电网企业支付的脱硫燃煤火电机组上网标杆电价外,也享受国家的度电补贴,目前的补贴标准是每度电补贴0.42元。

电网企业负责指导项目单位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并网运行调试和验收,与项目单位签订购售电合同。电网企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全部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分别计量,对全部发电量向项目单位转付国家补贴资金,上网电量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脱硫燃煤火电标杆电价收购。

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申请

1.申请范围

项目发电就地利用,10千伏及以下接入,单并网店容量不超过6兆瓦。

2.申请并网流程

分布式光伏项目业主准备好相关资料后,向地市或县级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提出接入申请,项目业主向客户服务中心提出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电网企业将完成电能计量表装置安装、购售电合同及调试协议签订、并网验收及调试工作、之后项目即可并网发电。

3.自然人和法人申请分布式并网分别需要如下资料:

(1)自然人申请需提供资料: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房产证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文件。

(2)法人申请需提供资料:1.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和法人委托书原件。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土地证等项目合法性支持文件。3.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同意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批复(需批准项目)。4.项目前期工作相关资料。

相关阅读

分布式光伏发电原理应用以及补贴政策全解

中国分布式光伏市场究竟期待什么?

责任编辑:陈卓阳

❿ 分布参数电路和极性参数的区别

一、两者的实质不同:

1、分布参数的实质:分布参数模型中至少有一个变量与空间位置有关,所建立的模型对于稳态模型为空间自变量的常微分方程,对于动态模型为空间、时间自变量的偏微分模型组成电路模型的元件,都是能反映实际电路中元件主要物理特征的理想元件。

2、极性参数的实质:集中参数模型中模型的各变量与空间位置无关,而把变量看作在整个系统中是均一的,对于稳态模型,其为代数方程,对于动态模型,则为常微分方程。

二、两者之间不同的回路:

1、参数分布电路:属于长线路电路。

2、极性参数电路:短路。

三、三种系统的不同特点:

1、分布参数系统的特点:在分布参数控制系统中引入反馈的问题也比集中参数系统复杂得多。在大多数情况下,控制器和检测装置都采用集中参数类型,所以对于分布式参数系统很难实现完全状态反馈或输出反馈,系统的能控性和能观性都比较弱。分布式参数控制系统的综合设计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极性参数: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其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

阅读全文

与分布式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boost电路原理 浏览:225
飞涂外墙防水胶怎么样 浏览:8
如何查询百邦维修进度 浏览:742
广东gf防水材料多少钱一公斤 浏览:348
胶州仿古家具市场在哪里 浏览:249
汽车水泵保修期限 浏览:101
赣州市哪里回收旧家电 浏览:293
深圳市邸高家居 浏览:539
房屋漏水物业如何维修 浏览:54
前锋热水器泸州维修点 浏览:768
电动车维修技巧免费视频教程全集 浏览:449
电影里的智能家居 浏览:277
塔吊维修怎么写 浏览:373
成都家居用品公司 浏览:927
多久压电路 浏览:328
济南历城区家电维修地址 浏览:429
买华为平板如何注意买到翻新机 浏览:162
switch如何验证是不是翻新 浏览:275
济南lg空调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286
小米虹口维修点 浏览: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