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集成电路属于哪个行业,主要分为哪些领域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是一复种微型电子器制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二极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B. 集成电路行业的上游、下游产业公司有哪些怎么分析他们的发展
一般高端抄的芯片上下游都是一家,防袭治技术外泄,比如Intel,从芯片设计研发到生产,都是自己一家完成得,但也有的厂,只加工,没有实际的研发技术,先购IC生产买设备,在购买设计图,在买原料,晶圆等,就可以干了,
C. 中国集成电路芯片行业和外国差距有多大
差5年吧。
D. 全球第一、二、三大集成电路生产基地
2009年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复重点企业排制名
集成电路制造行业销售收入前十位企业排名
排名
企业名称
1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2
恩斯迈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3
奇梦达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4
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5
奇梦达模组(苏州)有限公司
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7
环旭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8
威讯联合半导体(北京)有限公司
9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10
伟创力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凯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利润前十位企业排名
排名
企业名称
1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2
海力士意法半导体有限公司
3
飞思卡尔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
4
成都航天通信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5
江阴新潮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6
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
7
无锡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
8
环旭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9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10
上海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艾凯数据研究中心整理
E. 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目前的情况怎么样前景如何
如果不是这个专来业,建议不要自来了
不是很好的产业,现在已经快到夕阳产业了
IC设计现在就是靠的是工艺的升级,工艺升级才会产生新问题,才会要设计人员
你知道现在的工艺达到多少了吗?20nm已经有大公司量产了,概念是以后从物理层无法再升级,摩尔定律不再适用
那时候,所有的设计差不多完成,IC厂商只是把这些设计去流片而已
以后的IC设计的方向就是向多产业扩展,如汽车电子,4G,5G芯片,以及医学芯片,这些是新课题,但能不能成功还是未知数
反正前途未卜,现在的行情还能支撑10年到20年,现在国内的需求还很大,但是等到3年以后就不好说了
F. 现在国际和国内集成电路加工水平是多少呢
国际大厂,如Intel、三星、台积电,主力生产线应该是22/28纳米的工艺水平。国内的中芯国际,主力生产线是40/45纳米水平。差了一代。
G. 集成电路制造上下游行业是哪些,有谁知道,跪求!
集成电路制造,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IDM厂商,设计制造都是自己做,例如Intel;另一类是外包厂商,只做加工,例如台积电。
从IC产品的供应链看,IC制造者要从设备研发者那里购买生产设备,从IC设计者那里拿到设计,从晶圆生产者那里购买晶圆(当然也可以自己制作晶圆),然后投入量产,再将成品送到IC销售者那里去销售。对于IDM厂商,设计者和销售者都在本公司内部。对于外包厂商,设计者和销售者都在公司外部。但还是可以将IC设备研发、IC设计、晶圆生产看作上游,IC销售看作下游。
H.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资料
集成电路产业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龙头企业涌现、但产业的整理竞争力有待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将如何发展,本文将从发展重点、发展目标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十三五”发展回顾
——国内市场快速增长、贸易逆差扩大
集成电路产业信息产业的核心之一,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十三五”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增长,2020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达8848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20%,为同期全球产业增速的3倍。但同时,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总体扩大,2020年达2334.4亿美元。
——各省市发展目标汇总
此外,全国各省市也围绕集成电路产业的产业规模、龙头企业数量等内容,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I. 集成电路包括哪些行业
集成电路包括电子技术产业,包括电子元件产业,以及一些电路板企业。
J. 中芯国际在芯片行业处于什么地位
目前中芯国际的芯片在行业上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由于中芯国际无法买到先进的制造设备,由此导致没有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所以在一些程度上根本无法跟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程。
吸收新人才,未来可期
站在客观的角度上来看这个问题,实际上从同等级别的工艺上来虽然国产的厂商能做,但是这并不代表着能做得更好。因为人才上的弱势中心国际仍然和台积电也有一定的差距,人才之所以会储备不足,终究还是因为大陆在集成电路这条产业上的起步比较晚,我们大量的依赖外部人才,本土化的人才并不多,但好在这几年中芯国际也正在加大力度,引入新鲜的血液。
瓦森纳协议限制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制作工艺技术,而且由此还影响了中心国际的产品质量和工作量。根本上导致了中心国际的工程师离职率偏高。但是如今中国渐渐的发展起来之后,现代社会里中心国际实际上的待遇和名声在行业里还是算比较不错的,也非常有前景,可以吸引来不少的年轻人才,未来中芯国际的发展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