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如图所示的电路的谐振频率
所谓谐振就是这两个支路并联后导纳的虚部为0欧。
电感支路的导纳=1/(50+j0.04ω专)=(50-j0.04ω)/(50*50+0.04*0.04*ω*ω)
电容支路的的导纳=j0.000001ω.
只要这两个式属子的虚部相等(符号是反的),就可以解出谐振的ω了。
❷ 简答什么是电路谐振,谐振频率如何确定
当电源的频率为某一值时,使得端口电压和电流同相,此时就叫发生了谐振。
谐振时,因为电压电流同相,故阻抗或导纳必只有实部,
即谐振频率是使阻抗或导纳虚部为0的值。
❸ 什么是谐振频率
谐振频率就是电路发生谐振时电量的频率。具体含义可看下面的解释:内
在含有电容和电容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电路振荡现象可能逐渐消失,也可能持续不变地维持着。当震荡持续维持时,我们称之为等幅振荡,也称为谐振。
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锻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即:f=1/√LC。
❹ 电路中的谐振频率一般有何作用为什么要定义一个谐振频率
振荡是指在含有电容和电感的电路中,如果电容和电感并联,可能出现在某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升高,而电流却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增加,电感的电压却逐渐降低。而在另一个很小的时间段内:电容的电压逐渐降低,而电流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电感的电流却逐渐减少,电感的电压却逐渐升高。电压的增加可以达到一个正的最大值,电压的降低也可达到一个负的最大值,同样电流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发生正负方向的变化,此时我们称为电路发生电的振荡。
到达谐振的条件主要有电路振荡现象可能逐渐消失,也可能持续不变地维持着。当震荡持续维持时,我们称之为等幅振荡,也称为谐振。谐振时间电容或电感两端电压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称为谐振周期,谐振周期的倒数称为谐振频率。所谓谐振频率就是这样定义的。它与电容C和电感L的参数有关,即:f=1/(2*π*√LC),相应的角频率w=2*π*f=1/√LC。
在电磁兼容范畴里面的谐振的由来: 电容在高频时会由于分布参数的作用,存在引线电感,而这个电感与电容就构成了串联谐振的条件。实际电容都存在某一谐振频点,在这个频率点之前,电容呈容性,而在这个频点之后,呈感性。
因为存在自谐振,所以在谐振频点之前,阻抗随频率升高而降低,而在谐振频点之后,阻抗随频率升高而升高,因此,采用电容滤波时所要滤除的频点首先要在谐振频点之前,另外在谐振频点附近。实际中电容的引线电感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引脚长度,过孔,PCB布线等。
所以,就是说这个谐振是由于电路里的电容带来的,会干扰电路,既然属于电路上的额外干扰,我们既要考虑把它滤除。
❺ 串联谐振频率要怎么计算
该谐振频率计算器利用电路(也称为串联谐振(又称变频谐振)电路,振荡电路或调谐电路)的电容(C)和电感(L)值来确定其谐振频率(f)。
您可以通过三个简单的步骤使用计算器:
1、输入谐振电路的任意两个参数。
2、选择您要使用的度量单位。
3、单击“计算”,谐振频率计算器将计算第三个缺失参数。
参考
在电子领域,LC电路被用于生成特定频率的信号或从特定频率的更复杂信号中选择一个信号。LC电路在包括无线电设备在内的许多电子设备的操作中起着基本作用,并被用于诸如滤波器,振荡器,调谐器和混频器之类的电路中。
LC电路由两个相连的电子组件组成:电感器(L)和电容器(C)。
当L和C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时,它们具有谐振频率。此谐振频率由以下公式表示:
F = 1 /(2π√ LC)
其中:f是谐振频率,单位为赫兹(Hz),L是电感,单位是亨利(H),C是电容,单位是法拉(F),π是常数(3.141592654…)
谐振频率计算示例
假设我们希望确定一个电感为3 mH,电容为3 μF的LC电路的谐振频率。
解决方案:电路的谐振频率(f)如下:
f = 1 /(2×3.141592654×√(3×10 ^(-3)×3×10 ^(-6))))
f = 1677.64 Hz≈1.678 KHz。
公式
该谐振频率计算器采用以下公式:
回复者:华天电力
❻ 谐振频率
解:设电路的频率为ω,则:XL=ωL=ω×1/4=0.25ω,XC=1/(ωC)=1/(ω×1/8)=8/ω。
所以电路的阻抗为:
Z=j0.25ω+2∥(-j8/ω)=j0.25ω+(32-j8ω)/(ω²+16)=32/(ω²+16)+j(0.25ω³-4ω)/(ω²+16)。
电路发生谐振,则:Im(Z)=0,即:0.25ω³-4ω=0。
所以:ω=4(rad/s)。
即电路的谐振频率为ω=4rad/s。
❼ (电路)求图所示电路的谐振频率
这个很简单,上面Y的表达式中,第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2-j2w,然后再取虚部就得到后面的分式了。
❽ 如何计算电容的谐振频率
由于焊盘和引脚的原因,每个电容都存在等效串联电感(ESL),因此自身会形成一个串联谐振电路,LC串联谐振电路存在一个谐振频率,随着电力的频率不同,电容的特性也随之变化,在工作频率低于谐振频率时,电容总体呈容性,在工作频率高于谐振频率时,电容总体呈感性,此时去耦电容就失去了去耦的效果,如下图所示
因此,要提高串联谐振频率,就要尽可能降低电容的等效串联电感
电容的容值选择一般取决于电容的谐振频率
不同封装的电容有不同的谐振频率,下表列出了不同容值不同封装的电容的谐振频率: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电路的去耦,低的ESR值比谐振频率更为重要,因为低的ESR值可以提供更低阻抗的到地通路,这样当超过谐振频率的电容呈现感性时仍能提供足够的去耦能力
降低去耦电容ESL的方法:去耦电容的ESL是由于内部流动的电流引起的,使用多个去耦电容并联的方式可以降低电容的ESL影响,而且将两个去耦电容以相反走向放置在一起,从而使它们的内部电流引起的磁通量相互抵消,能进一步降低ESL
(此方法适用于任何数目的去耦电容,注意不要侵犯DELL公司的专利)IC去耦电容的数目选择在设计原理图的时候,经常遇到的问题是为芯片的电源引脚设计去耦电容,上面已经介绍了去耦电容的容值选择,但是数目选择怎么确定呢?理论上是每个电源引脚最好分配一个去耦电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却经常看到去耦电容的数目要少于电源引脚数目的情况,如freescale提供的iMX233的PDK原理图中,内存SDRAM有15个电源引脚,但是去耦电容的数目是10个
去耦电容数目选择依据:在布局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做到一个电源引脚分配一个去耦电容,但是在空间不足的时候,可以适当削减电容的数目,具体情况应该根据芯片上电源引脚的具体分布决定,因为厂家在设计IC的时候,经常是几个电源引脚在一起,这样可以共用去耦电容,减少去耦电容的数目
❾ 工作频率和振荡频率和谐振频率,他们都是什么关系啊
■ 振荡频率一般指LC振荡器产生的频率。振荡器能将直流电能量转换为某一频率的交流振荡信号的能量,LC振荡器通常由电感L、电容C、三极管、电阻、直流电源组成,且构成正反馈电路从而产生交流振荡信号。此外还有RC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自激多谐振荡器等。■ 谐振电路一般由 交流信号源+LC串联或并联电路构成。当LC串联(并联)固有频率=信号源频率,即 ω=ωo 时,电路出现电流最大值(或电压最大值),这种最大值现象称为谐振,且ωo称谐振频率。■ 振荡器的频率、谐振电路出现谐振的频率都可称工作频率。小结: 振荡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信号;谐振电路= 信号源+LC负载,且负载出现电流or电压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