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电路过载的原因是什么
过载就是负荷过大,超过了设备本身的额定负载,产生的现象是电流过大,用版电设备发热,线路长权期过载会降低线路绝缘水平,甚至烧毁设备或线路。是指电路中同时工作的 用电器 过多,导致线路 电流 超过额定电流的现象。过载容易引起导线、开关、插座等 发热 ,会加速绝缘材料老化或烧坏 绝缘表皮 ,甚至引发 火灾 。
B. 什么是电路过载保护
1、当电路中电流超过额定值时,保护装置采集到这一信号后发出预警或跳专闸信号;
2、过压保属护的:压敏电阻,保护二极管(2M)
过流保护的:保险管,热敏电阻
过热保护的:PTC电阻,热保护器(比如压缩机旁边的)
当然还有电子电路自我保护的电路,
一般在3、电子技术方面可以分为主动保护和被动保护两种
C. 电路过载应如何处理
什么电路??
电气线路的保护方式有;过流保护,和矢压保护等。回
电子电路的保护方答式有;保险丝,继电保护(即由检测电路来实现电路的自动保护)。
电路过载可能是;漏电、元气件击穿、热稳定性差、设计不合理,电路产生自激等。。。。
D. 为什么电路如果过载大会烧坏电线或者保险
电路过载就是电流超标,由于导线都有电阻,电流平方乘以电阻为功率,电流超标会造成导线发热,从而有损害绝缘造成短路的可能。同时电流加大超过过保险丝的允许电流会造成保险丝熔断。
E. 电路过载定义
电路过载是相对于电源来说的。当流过电源的电流过大时,由P=UI,可理解为过载。
在电机主电路中有一个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当电机过载时,热继电器动作,常闭触点切断控制电路,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指示灯。
过载排除后,热继电器的触点有两种复位方式使电路重新开始工作:手动复位——需要按下复位按钮;自动复位——过载去除,等一会儿,它冷却后自动恢复正常。
(5)电路分析过载扩展阅读
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实际负载已超过了导线的安全电流;
还有“小马拉大车”现象,即在线路中接入了过多的大功率设备,超过了配电线路的负载能力。
在重要的物资仓库、居住场所和公共建筑物中的照明线路,有可能引起导线或电缆长时间过载的动力线路,以及采用有延烧性护套的绝缘导线敷设在可燃或难烧建筑构件上时,都应采取过载保护。线路的过载保护宜采用自动开关。
运行时,自动开关长延时动作整定电流不应大于线路长期允许负载电流。如采用熔断器作过载保护时,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应不大于线路长期负载电流。
在采用自动开关作保护装置时,它的电流脱扣器,在中性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中,应装在相线上;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中,允许安装在二相上;不接地的二相二线制中,允许安装在一相上。
在通信电源系统中,因负载过大而导致电源设备自动断开供电的功能叫做过载保护。
F. 过载保护电路分析
这是针对AC的过流保护电路。
CT4检测到的AC电流信号经R7 VR1 R29等衰减后由U1B 放大及检波(D1为输入保护,C4为输入抗干扰,D2 R26 C1为信号检波),U1A对直流信号进一步放大(由R0 VR2 R25 VR2? 等控制放大倍数)。
VR3 R21 C2及Q4 Q3等可以设定保护维持时间(也可以看做是保护恢复时间)
U1A放大的直流信号进入U1D的12脚,与13脚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基准电压由R23 R24 ZD1 R22等产生),当直流信号大于基准电压时,14脚为高电平。
14脚为高电平的结果是:
1,K1-2点电压升高,K1-1点电压也升高,Q6导通,打开声光指示
2,Q3 导通Q4截止,保护维持时间电路启动,U1C的10脚输入的是延 时 而且受Q4控制的直流信号,此时由于Q4截止,直流信号大于9脚 的基准电 压,U1C的8脚输出高电平(K2点);
最后说说Q1 Q2,这2个管以及外围电路可以产生一个大约1秒的脉冲信号,这个信号叠加在K1-2点上,使得声光指示也变成一亮一灭,一响一停的效果。
上面是过流的情况。当没有过流时K1-2为低电平,声光指示停止,过流驱动信号也是低电平(K2点)。
G. 有谁知道电工电路中的过载是怎么测的
过载都是用电流表测出来的,一个是钳形电流表,在一个就是总开关配电盘处的电流表,都可以测出来,
H. 在电路中什么叫过载
电路过载是相对于电源来说的。当流过电源的电流过大时,由P=UI,可理解为过载。回
在电机主电路中答有一个热继电器(过载保护),当电机过载时,热继电器动作,常闭触点切断控制电路,常开触点闭合接通指示灯。
发生过载的主要原因有导线截面选择不当,实际负载已超过了导线的安全电流;
(8)电路分析过载扩展阅读
虽然规则中明令禁止,但短时间少量的过载对于电路的影响几乎看不到。但这就像汽车超载一样,荷载5人的汽车,拉6个人往往也可以短期运转。但不得不承认,这样做是有风险的。
虽然不影响暂时的用电,但如此一来,会加剧回路中电线、插座等设备的老化;长期如此,或过载较多,则可能引起线路发热,从而发生火灾。
I. 总是电路过载,怎么解决
这要分析原因,或者改变设计,提高电路的负载能力,或者减少用电器的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