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光电码盘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光电码盘是由光学玻璃制成,在上面刻有许多同心码道,每个码道上都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透光和不透光部分。
工作时,光投射在码盘上,码盘随运动物体一起旋转,透过亮区的光经过狭缝后由光敏元件接受,光敏元件的排列与码道一一对应,对于亮区和暗区的光敏元件输出的信号,前者为“1”,后者为“0”,当码盘旋转在不同位置时,光敏元件输出信号的组合反映出一定规律的数字量,代表了码盘轴的角位移。
光电码盘角位移测量系统工作部分介绍。
光电码盘按其编码方式分为二进制、十进制和循环码三种方式:
增量式与绝对式编码器: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❷ 光码盘 电机驱动 遥控电路英语怎么说啊
光码盘 CD-ROM
电机驱动 motor drive
遥控电路 circuit remote control
❸ 怎样通过硬件电路实现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计数鉴向电路图怎么画
现在有一种专门用于编码器鉴相计数的芯片,直接拿来用就可以了。
❹ 光码盘测速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
❺ 光码盘信号有和开关频率一致的毛刺
用长线驱动的输出形式(也叫差分输出),抗干扰能力要好得多。
❻ 光电编码器的正反转判断电路
你可以找抄一本传感器的书,袭查看里面的增量式编码器一节,一般这种光电码盘需要配备专门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一套光电对管,需要另外买;你要是觉得水平高,也可以自己做一个90度的移相电路),一个发射,接收的地方是三条腿,里面有两个接收管,形成两个相位差为90度的脉冲(正转10101010,反转01010101),单独一个接收脉冲你看不出,两个结合起来看,正转是10 01 11 00,反转是00 01 11 10(你把两个脉冲画出来,以1/4周期为新的码元宽度,相位差间隔为90度),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出来。测速就更简单了,预估一下频率,只要是100HZ以上,10KHz以下,可以不做其他处理,频率特别高的话用计数器分频一下,频率特别低的直接测量周期,转而求频率即可。
❼ 码盘的光学编码器
另一种绝对式编码器是光学编码器,是依照光学和光电原理制成的器件。它由光源、码盘、光学系统及电路4部分组成(图2)。码盘是在不透明的基底上按二进制码制成明暗相间的码道,相当于接触编码器的导电区和不导电区。光线通过码盘由光电元件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光学编码器的精度高于1/10^8,径向分度线的精度为 0.067弧秒。已制出的标准码盘有伪随机码、素数码、循环码、正弦余弦码、对数码和二进十进码等。
光电编码器码盘
光电编码器是一种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传感器, 光电编码器是由码盘(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码盘(光栅盘)是在一定直径的圆板上等分地开通若干个长方形孔。由于光电码盘与电动机同轴,电动机旋转时,码盘(光栅盘)与电动机同速旋转,经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输出若干脉冲信号,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通过计算每秒光电编码器输出脉冲的个数就能反映当前电动机的转速。此外,为判断旋转方向,码盘还可提供相位相差90º的两路脉冲信号。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菲林、树脂:玻璃码盘是在玻璃镀铬面上腐蚀出明暗码道,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易碎,成本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不易腐蚀,易形变,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不易碎和变形,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树脂码盘与玻璃码盘的工艺接近,也是通过腐蚀明暗树脂表面的镀铬,呈现出明暗脉冲,其优点是精度高不容易碎,缺点在环境恶劣的高温下容易跳码,价格相对较高,加工工艺难度高,发达国家有生产,暂时没有生产厂家。
特性
● 物料: 菲林(PET片基), 厚度0.10 mm 或 0.18 mm
● 外径: 10~100mm
● 高性价比
● 解析度: 32 CPR ~ 1024 CPR (28mm 外径)
● 运行温度: 85℃ max
❽ 码盘工作原理
码盘是指测量角位移的数字编码器。编码器将信号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
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什么是编码?例如,装电话要给个电话号码,寄信要有邮政编码等,这些都是编码。一般地讲,用数字或某种文字和符号来表示某一对象或信号的过程,称为编码。 十进制编码或某种文字和符号的编码难于用电路来实现。
接触编码器的缺点是码盘与电刷之间存在接触摩擦,使用寿命短。电刷与码道的不正确接触还会产生模糊输出,可能给出错误的结果,造成误差。采用循环码(格雷码)可克服这一缺点,因为在任何瞬间只有一个比特的改变。格雷码(见字符编码)是变权码,它与十进制数的关系为
式中D为十进制数,n为具有“1”输出的最高位的位数,m为其次一位具有“1”输出的位数,q、s、…依次类推。采用格雷码时,还需要按上式设计出相应的转换电路。
光学编码器另一种绝对式编码器是光学编码器,是依照光学和光电原理制成的器件。它由光源、码盘、光学系统及电路4部分组成。
❾ 光码盘测速原理是什么
工作原理:由一个中心有轴的光电码盘,其上有环形通、暗的刻线,有光电发射和接收器件读取,获得四组正弦波信号组合成A、B、C、D,每个正弦波相差90度相位差(相对于一个周波为360度),将C、D信号反向,叠加在A、B两相上,可增强稳定信号;另每转输出一个Z相脉冲以代表零位参考位。
由于A、B两相相差90度,可通过比较A相在前还是B相在前,以判别编码器的正转与反转,通过零位脉冲,可获得编码器的零位参考位。
编码器码盘的材料有玻璃、金属、塑料,玻璃码盘是在玻璃上沉积很薄的刻线,其热稳定性好,精度高,金属码盘直接以通和不通刻线,不易碎,但由于金属有一定的厚度,精度就有限制,其热稳定性就要比玻璃的差一个数量级,塑料码盘是经济型的,其成本低,但精度、热稳定性、寿命均要差一些。
分辨率—编码器以每旋转360度提供多少的通或暗刻线称为分辨率,也称解析分度、或直接称多少线,一般在每转分度5~10000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