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文氏桥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桥是以什么各为一臂组成的
文氏桥振荡电路产生的正弦波幅值取决于非线性稳幅电路的特性,幅度越大增益内越小,当幅度大到容能使增益达到理论增益(3倍)时,就是理论振荡幅度。
但是实际这个幅度——增益的关系式并不那么好计算,就算能够确定它,由于3倍的放大增益也只是个理论值,由于桥路实际元件的误差,实际需要的增益并非是准确的3倍,本人曾经用仿真确认,桥路的一个元件有1%误差,最终幅度误差至少6%甚至达20%(看具体非线性反馈的电路构成),因此就算是计算出幅度依然不靠谱,实际幅度应该采用实测加可调元件来获得。
❷ 文氏桥振荡电路的正反馈之路由什么组成
文氏桥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如下:
从电路构成看,电路由两个“桥臂”构成,R1、RF构成负反馈桥臂,并联RC网络和串联RC网络再串联构成正反馈桥臂。也就是说,文氏桥振荡器既有正反馈,又有负反馈。
我们知道,正反馈电路是不稳定系统,那么,整个电路到底表现为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呢?这要取决于正反馈和负反馈哪个占“上风”!
负反馈增益为A1=1+RF/R1
正反馈增益A2(jf)=1/(3+j(f/f0-f0/f))
总增益A(jf)=A1*A2(jf)=(1+RF/R1)/(3+j(f/f0-f0/f))
上式中f0=1/2πRC,先定性分析:
频率无穷低时,即f趋于0时,f0/f趋于无穷大,总增益趋于零。
频率无穷高时,即f趋于∞时,f/f0趋于无穷大,总增益趋于零。
直观判断,是一个带通网络,事实上,的确如此,并且增益的峰值出现在f=f0
此时A(jf)=(1+RF/R1)/3
即:A(jf)是实数,也就是说,频率为f0的信号经过环路一周后,其相移为0°。
RF/R1的值不同时,电路出现下述三种情况:
a、A<1时,假如电路有一个扰动,扰动每经过环路一次,信号被衰减,负反馈占“上风”,电路是稳定系统,最终扰动趋于零。
b、A>1时,假如电路有一个扰动,扰动每经过环路一次,信号被放大,正反馈占“上风”,电路是不稳定系统,出现幅度不断增大的振荡。
c、A=1时,负反馈与正反馈“旗鼓相当”,电路为中性的稳定状态,出现扰动时,频率为f0的信号分量维持原有大小,无限的持续下去。
显然,上述电路还会有问题,首先,实际不可能做到A=1,其次,振荡器的输出幅值不可控。为此,最好是开始时,振荡幅值足够大之前,A>1,振荡幅值达到预定的幅值之后,A=1,显然,这样的电路,需要加入一些非线性环节。
下述电路就是这样的电路:
❸ 文氏桥振荡器的设计以及元件和参数
用集成运放吧,由于集成运放接成同相比例放大电路,它的输出阻抗可视为零,而输入阻抗远比RC串并联网络的阻抗大得多,可忽略不计,因此,振荡频率即为RC串并联网络的。当适当调整负反馈的强弱,使AV的值略大于3时,其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如AV的值远大于3,则因振幅的增长,致使波形将产生严重的非线性失真。所以要稳幅。
由于温度、电源电压或者元件参数的变化,将会破坏AVFV=1的条件,使振幅发生变化。当AVFV增加时,将使输出电压产生非线性失真;反之,当AVFV减小时,将使输出波形消失(即停振)。因此,在负反馈中并联2只二极管。开始时,二极管未导通,Av=1+R4/R3略大于3,当二极管导通后,电阻并联变小,从而达到稳定平衡状态时Av=3,Fv=1/3。
原件:RC网络:取R1、R2相等,C1、C2相等,振荡频率f=2paiRC,两个二极管,一个2.7k欧姆电阻,一个是2.7k的2倍多一点的电阻11k,还有一个运算放大器。。祝你成功
❹ 文氏桥振荡器的振荡原理是什么
文氏桥振荡器的电路原理图如下:
从电路构成看,电路由两个“桥臂”构成,R1、RF构成负反馈桥臂,并联RC网络和串联RC网络再串联构成正反馈桥臂。也就是说,文氏桥振荡器既有正反馈,又有负反馈。
频率无穷低时,即f趋于0时,f0/f趋于无穷大,总增益趋于零。
频率无穷高时,即f趋于∞时,f/f0趋于无穷大,总增益趋于零。
(4)桥振荡电路扩展阅读:
以RC串并联网络为选频网络和正反馈网络、并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两个网络构成桥路,一对顶点作为输出电压,一对顶点作为放大电路的净输入电压,就构成文氏桥振荡器。
文氏桥振荡电路由两部分组成:即选频网络和放大电路。 由集成运放组成的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取其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
由Z1、Z2组成,同时兼作正反馈网络,称为RC串并联网络。由右图可知,Z1、Z2和Rf、R3正好构成一个电桥的四个臂,电桥的对角线顶点接到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
由于Z1、Z2和R3、Rf正好形成一个四臂电桥,电桥的对角线顶点接到放大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因此这种振荡电路常称为RC桥式振荡电路。
假如某原因使振荡输出Uo增大,Rf上的电流增大而温度升高,阻值Rf减小,使负反馈增强,放大器的增益下降,从而起到稳幅的作用。
❺ 文氏振荡桥电路中二极管起什么作用
为了使桥式振荡电路有稳定的输出电压,需要对文氏电桥加入非线性环节,
这里是利用了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的非线性。也可以不采用二极管,只要能使振荡稳定即可。
❻ 要使RC桥式正弦波振荡器(文氏桥振荡器)产生正弦波的条件是什么D1、D2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产生正弦波的条件抄是Rf>=2R(我看不清楚你的图)就是反馈放大倍数要大于等于3但是为了容易起震一般都会大于3,因此起震后由于正反馈过深,波形会有严重的失真,因此D1D2的作用就是在起震后自动调节反馈深度,从而实现稳幅和减小失真的作用。
RC正弦波振荡器,RC正弦波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反比于RC选频阿络元件RC的乘积。用增大电阻阻值的方法降低振荡频率,不会像LC振荡器中增大电感量那样会使元件体积和重量加大,故RC振荡器可工作在低频段。
当振荡频率延伸至超低频频段时,要求RC乘积非常大。容量很大的电容体积大;阻值过大的电阻,阻值稳定性下降,电阻上的直流电压降过大,造成器件工作点偏离正常值,增大波形失真。积分式RC正弦波振荡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缺点。
这种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反比于组成振荡器积分器的积分时间常数。要获得大的积分时间常数,不一定要用阻值大的电阻。用低阻值电阻构成一个T型网络,取代高阻值的积分电阻,只要二者的传输电导相等,便可收到相同的积分效果。积分式RC正弦波振荡器特别适用于超低频段。
❼ 关于文氏桥振荡电路的问题
这是因为电路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电路的起振条件是:
AF>1
2、电路稳定的条件是:
AF=1
上述的A和F均为复数增益,A为正反馈增益,F为负反馈增益
在文氏桥中,上述条件变为:
Rf>2R1和Rf=2R1
显然,在线性电路中,这两个条件是矛盾的!
用Ri或Rf用热敏电阻替代,先满足起振条件Rf>2R1,起振后,电路不能稳定,但是,受到运放的输出电压的限制,电路输出运放的限制电压(正负峰值均输出最大值),这样,流过热敏电阻的电流较大,热敏电阻发热,阻值发生变化,逐渐达到Rf=2R1的平衡状态。
右图中,采用二极管的方法也是同样的作用。
起振前,Rf和二极管两端电压很低,二极管不能导通,Rf和二极管的总电阻很大,大于2倍的R1,起振后,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变高,二极管导通,二极管的导通电阻非常小,Rf和二极管的总电阻约等于Rf的电阻,只要Rf=2R1,电路就可稳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