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继线路的中继线数确定原则
根据某一确定的服务标准和话务量的大小,计算两个交换系统之间的中继线数量,构成容量不同的中继线束(或中继组),在等呼损条件下,小线束的平均每线利用率低,大线束的利用率高,但后者的过负荷能力比前者差,即在超负荷的情况下,后者的服务质量相对于前者将更迅速地恶化,故双向中继更易超负荷。因此当两个交换局之间的话务量大到一定程度,且来、去话忙时基本相同,话务量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应采用单向中继电路。
单向中继线对一个交换局而言,又分为去话中继线和来话中继线,只用于始发呼叫的中继线称为去话中继线(又称去话电路),只用于接受来话呼叫的中继线称为来话中继线(又称来话电路)。
㈡ 请问,程控电话交换机里有一个中继组的是什么概念
中继线,也就是外线电话线,就是电信局进来的线,这个意思,有的说明书故意写得个深奥。当然中继线的意思是多个号码一个线路,比如10000号或者是10010这样的。
㈢ 核心网中的中继线路和E1电路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E1的解释:
数字中继是一个E1接口(又称一个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对引自程控交换机的同轴电缆线,在电缆线上数据传输速率是2.048Mbps,可以同时容纳32时隙*64Kbps的语音数据。
64,000 bps (每个语音通道的速率)
x 32 (通道数或者叫时隙数)
2,048,000 (E1 速率)
当E1用于七号信令时,在32个时隙(Time Slot)中,第0时隙被用作帧同步信息,一般使用第16时隙作为7号信令的通道,其余30个时隙被用作语音通道。当E1用于一号信令时,使用第16时隙作为1号信令的通道。
在有些系统中,有时也使用非16时隙来作为7号信令的通道。
另外E1在不同领域里,有不同的解释。
㈣ 中继电路的中继电路
中继电路是于1992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交换网通讯协议,1994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中继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应用中快速而低廉的传输数位信息。它可以使用于语音、数据通信,既可用于局域网(LAN)也可用于广域网(WAN)的通信。每个帧中继用户将得到一个接到帧中继节点的专线。帧中继网络对于端用户来说,它通过一条经常改变且对用户不可见的通道来处理和其他用户间的数据传输。
主要特点:用户信息以帧(frame)为单位进行传送,网络在传送过程中对帧结构、传送差错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出错帧直接予以丢弃,同时,通过对帧中地址段DLCI的识别,实现用户信息的统计复用。
帧中继是一种封包交换通信网络,一般用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中的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永久虚拟电路PVC是用在物理网络交换式虚拟电路(SVCs)上构成端到端逻辑链接的,类似于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中的电路交换,也是帧中继描述中的一部分,只是现在已经很少在实际中使用。另外,帧中继最初是为紧凑格式版的X.25协议而设计的。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是用来标识各端点的一个具有局部意义的数值。多个PVC可以连接到同一个物理终端,PVC一般都指定承诺信息速率CIR和额外信息率EIR。
帧中继被设计为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物理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的客户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数据服务,因此允许可以给电信营运商的客户提供超过供应的数据服务。正由于电信营运商过多的预定了带宽,所以导致了帧中继在某些市场中获得了坏的名声。
电信公司一直在对外出售帧中继服务给那些在寻找比专线更低廉的客户,根据政府和电信公司的政策,它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
帧中继正逐渐被ATM、IP等协议(包括IP虚拟专用网)替代。
㈤ 中继线路的中继电路选用原则
中继电路根据交换机接入信号部件的类别可分为单向中继和双向中继,因此版两局之间的路由可能权是一个双向中继组,或两个分离的单向中继组。单向中继一端的发端局(或一个汇接局)只能传送去话呼叫信令,而另一端所连接的受端局则只能接受来话呼叫信令。双向中继所连接的两个局均能发送始发呼叫信令和接受对方局的来话呼叫信令。若在一条路由上需要的电路不多,或在两个方向上不太会同时发生话务量高峰,采用双向中继线较为经济。然而由于双向中继线所连接的两个端局,每个都必须处理呼入和呼出的呼叫,比较复杂,而且当中继电路的两端同时被始发呼叫占用时,还不能完全消除由于“对撞”或“同抢”而产生的重复接线的可能性,因此除采用公共信道信令的中继网和只有极少电路的路由外,在繁忙的局间中继上都采用单向中继电路。
㈥ 中继线路
中继线是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一种类似呼叫转移的业务,支持排队和导航菜单功能,可以用于客服坐席等需要。
你想申请对外使用哪个号码打进,就用哪个号码申请中继线,然后再申请足够的线路数,比如你说想要8个线,那中继线的费用就是*8的。每条线都要开中继线业务并指向同一个呼入号码。
排队方式有优先和话务均分式两种,部分运营商能做到你说的一起响,据我所知大部分只有前2种。优先的意思是,比如你说的8条线,它们是有一个固定顺序的,那么全空闲时来电肯定响1号,1号占线了才会响2号,12全占了才响3,以此类推。或者,23占的时候,1空闲了,还是1会响。反正最前一个空闲的线响铃,这就叫优先;话务均分或叫轮询式,不管占不占线,总是按顺序响铃,每一个新的呼入都向下一部话机转移,1打完就是2,2完了不管1占不占线都是3,到8再回1,要是转回来的时候这部电话还占线,就跳到它的下一部去。
如果线数比较少,接电话的人也少,可以考虑优先式;有较多的人工坐席接听,最好是使用第二种,也就是轮询式,它使每个话务员的工作量相当,不会有太累和太闲的话务员。
㈦ 什么是中继中继群电路,时隙,都是什么意思
中继就是桥接,用于无线覆盖。
㈧ 什么是中继线路
就是中断还要继续的线路
㈨ 中继线路的中继电路分类
根据中继电路[2]在各种电信网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话务量流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用于提供本地电话网内交换系统之间电路的称为市话中继线。②用于用户交换机接入本地电话网内一个端局或一个汇接局的中继线称为用户交换机中继线。③用于本地电话网的各种电话局与长途交换中心之间的中继线称为长市中继线或长市中继电路。④国内长途网中各级长途交换中心之间的电路称为国内长途电路。⑤国际长途通信网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电路称为国际长途电路。由若干段中继电路通过四线交换机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链称为四线链路。一个国际连接的四线链路由国际链路以及与它相连的国内延伸电路组成。
中继电路也可根据业务区分为电话电路、电报电路等。如果按传输信号方式来分,可分为数字中继电路和模拟中继电路。如果根据“往”“返”通路是由单线对或双线对提来分,可分为二线中继或四线中继电路。由于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都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所以四线中继电路可分成6种类型:①两端都是模拟交换机,中间用模拟传输系统连接。②两端都是数字交换机,中间用数字传输系统连接。③两端都是数字交换机,中间用模拟传输系统连接。④两端都是模拟交换机,中间用数字传输系统连接。⑤两端分别为数字交换机和模拟交换机,中间用模拟传输系统连接。⑥两端分别为数字交换机和模拟交换机,中间用数字传输系统连接。除①、②类外,③~⑤类都需要在交换机和传输系统之间增加数模或模数转换设备,显然③、④类比⑤、⑥类所用的转换设备要多。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②类是发展方向,即全数字化,因为它能经济地组成综合数字网,并可将各种业务综合在一起进行传输和交换,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
㈩ 中继电路的介绍
是于1992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交换网通讯协议,1994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中继专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属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应用中快速而低廉的传输数位信息。它可以使用于语音、数据通信,既可用于局域网(LAN)也可用于广域网(WAN)的通信。每个帧中继用户将得到一个接到帧中继节点的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