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单片机手动复位电路原理
按键后:电容器被短路放电、RST直接和VCC相连,就是高电平,此时进入“版复位状态”。
松手后:权电源开始对电容器充电,此时,充电电流在电阻上,形成高电平送到RST,仍然是“复位状态”;
稍后,充电结束,电流降为0,电阻上的电压也将为0,RST降为低电平,开始正常工作。
『贰』 手动复位和自动复位电路原理
你的图中是一个低电平阻容复位电路(包括了上电复位和手动复位电路)。
原理:
由于阻容串连电路中电容C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因此在上电时,RST端会维持一段时间的低电平起到低电平复位信号的作用,随着Vcc电源通过电阻R2向电容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差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高电平,上电复位信号结束。
在征程工作过程中,当按键SPOWER1被按下时,电容C1两端被短路放电,按键松开后RST端仍会维持一段时间的低电平起到低电平复位信号的作用,随着Vcc电源通过电阻R2向电容C1充电,C1两端的电压差逐渐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变为高电平,手动复位信号结束。
如果把电阻和电容的位置互换,就组成高电平阻容复位电路。
以上的阻容复位电路是比较原始的复位电路,它的复位信号波形并不是很标准的矩形波,尤其当用于掉电复位有时并不可靠。因此现在已经基本被淘汰。现在一般都使用专门的复位器件来实现复位功能,不仅保证了复位信号波形是标准的矩形波,而且保证有足够的脉宽。常用的上电复位电路(掉电复位电路)有MAX809(低电平复位电路)和MAX810(高电平复位电路)以及许多兼容型号,带有手动复位功能的有MAX811(低电平复位电路)和MAX812(高电平复位电路)及其兼容型号,还有兼有高、低复位信号输出和看门狗(程序监控)的MAX813L及其兼容型号。
『叁』 这个复位电路的原理是什么
1 按钮S1是复位键,按下是RST 接地。给RST输出复位电平。
2 上电时,由于电容C24的作用,会使RST在上电瞬间接地产生复位电平。
『肆』 想问下这个51单片机复位电路的原理 麻烦讲解的详细点
首先RST保持两个机器周期以上的高电平时自动复位1、上电复位:上电瞬间,电容充电电流最大,版电容权相当于短路,RST端为高电平,自动复位;电容两端的电压达到电源电压时,电容充电电流为零,电容相当于开路,RST端为低电平,程序正常运行。2、手动复位:首先经过上电复位,当按下按键时,RST直接与VCC相连,为高电平形成复位,同时电解电容被短路放电;按键松开时,VCC对电容充电,充电电流在电阻上,RST依然为高电平,仍然是复位,充电完成后,电容相当于开路,RST为低电平,正常工作。
『伍』 复位电路原理图
(1)复位电路之一。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A105是机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A101是主轴伺服控制和数字信号处理集成电路, A104是伺服控制集成电路。
微控制器实用复位电路之一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接通后,+5 V直流电压通过电阻R216和电容C128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信号输入引脚⑨脚,开机瞬间由于电容C128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所以A105的⑨脚上是高电平,随着+5 V直流电压对C128充电的进行,⑨脚的电压下降。
由此可见,加到集成电路A105的复位引脚⑨脚上的复位触发信号是一个正脉冲。这一正脉冲复位信号经集成电路⑨脚内电路反相处理,使内电路完成复位。
重要提示
这一复位电路在使集成电路A105复位的同时,A1的⑥脚还输出一个低电平复位脉冲信号,分别加到集成电路A101的复位信号输入端16脚和集成电路A104的复位信号输入端①脚,使A101和A104两个集成电路同时复位。
(2)复位电路之二。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2脚是电源引脚,33脚是复位引脚。
这一电路的工作原理是这样:在电源开关接通后,+5 V直流电压给集成电路A1的电源引脚42脚供电,当电源开关刚接通时,+5 V 电压还没有上升到稳压二极管VZ1 的击穿电压,所以VZ1处于截止状态,此时VT1管截止,这样+5 V电源电压经电阻R3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管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即使集成电路A1的复位引脚33脚为低电平。
实用复位电路之二
随着 +5 V 电压升到稳定的 +5 V 后,这一电压使稳压二极管VZ1击穿,导通的VZ1和R1给VT1管的基极加上足够的直流偏置电压,使VT1饱和导通,其集电极为低电平,这一低电平加到VT2管的基极,使VT2 管处于截止状态,这样+5 V 电压经电阻R4加到复位引脚33脚上,使33脚为高电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在电源开关接通后,复位引脚33脚上的稳定直流电压的建立滞后一段时间,这就是复位信号,使集成电路A1的内电路复位。
断电后,电容C1充到的电荷通过二极管VD1放掉,因为在电容C1上的电压为上正下负,+5 V 端相接于接地,C1 上的充电电压加到VD1上的是正向偏置电压,使VD1导通放电,将C1中的电荷放掉,以供下一次开机时能够起到复位作用。
(3)复位电路之三。所示是微控制器中的另一种实用复位电路。电路中, A1是微控制器集成电路,其41脚是电源引脚, 24脚是复位引脚,VZ002是稳压二极管,VT002是PNP型三极管。
『陆』 复位电路,和晶振电路 原理
复位电路的复功能就是:开机制上电时和在系统出现死机或可能导致死机的异常情况(例如掉电、程序跑飞、进入死循环等)后,给系统的控制器件一个强制复位信号使其程序计数器归0,从而开始或恢复正常运行。上电掉电复位电路以前多是用阻容电路产生一个高电平或低电平延时脉冲作为复位信号,由于阻容复位电路可靠性不高,现在已经被专用复位电路所取代,专用复位电路的复位脉冲是标准的正方波并且确保固定的脉宽时间。程序监控复位复位电路俗称“看门狗”电路,主要是一个计时器,当经过一定的时间而没有清零后,就会输出一个复位信号对系统进行复位操作,因此使用程序监控复位电路的系统在设计单片机程序时,一定要有定时给看门狗电路清零的子程序(俗称“喂狗”),这样当程序进入死循环或跑飞后就会因不进行喂狗操作而被强制复位。现在很多复位电路都包括了上电掉电复位和程序监控复位这两种功能。
晶振电路的功能,就是利用晶体振荡器的频率非常稳定这个特点用晶体振荡器和附属电路搭成一个固定频率输出的振荡电路为系统提供时钟频率。
『柒』 这个复位电路的工作原理
刚上电的时候,因为电容C1上电电压不会突变,所以RST脚电压为高电平。随着C1的充电,RST脚的电压会慢慢变低,直到为0.这个电路就是上电时候给单片机一个高电平信号,让单片机复位。
『捌』 cpu复位电路工作原理
复位的原理,一般是指在复位引脚上RST上,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会使系统进回入初始答化的状态。
复位,从实现方式上,可以分为上电复位、手动复位、软件复位等;
上电复位--系统上电时会发生;
手动复位--根据用户需要,手动触发复位;
软件复位--根据需要,通过软件可以复位
复位电路,是指复位的电路实现,实现复位引脚上的高低电平(要保持一段时间)。
RC电路,通过1个电阻和1电容可以实现复位;
按键复位,通过按键按下时接通高低电平来实现复位;
专用的复位芯片,为了增加可靠性,可以采用专门的复位芯片来实现。
『玖』 RC复位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
先不管按键,看上电复位的情况:通电瞬间电容可以当短路所以RST脚为高电平。随版着时间的飞逝(电容充电),稳定权后VCC的电压实际上是加在电容上的。电容下极板也就是RST脚最终为0V。这样RST持续一段时间高电平后最终稳定在低电平,高电平持续时间由RC时间常数决定。这就是上电高电平复位
在说按键。按键按下去就相当于上电那一瞬,让电容短路。后面的事都一样了。
再顺便说下,大电容旁边那个小电容一般是稳定电源电压滤波用的
『拾』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
电阻给电容充电,电容的电压缓慢上升直到vcc,没到vcc时芯片复位脚近似低电平,于专是芯片复位,接近属vcc时芯片复位脚近高电平,于是芯片停止复位,复位完成。
先看看单片机数据手册,得知复位时间最少是多少个周期,再计算当前时钟频率一个周期是多少时间,再乘以复位所需周期数(适当增加周期的数量,可使复位可靠)就知道当前时钟频率所需复位时间,用rc充电公式计算所需电阻电容值即可。注意单片机数据手册复位脚的高低电平电压值,rc充电时间要计算复位脚的高低电平区间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