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较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优缺点
优点:桥式整流是最理想的,成本低,具有全波整流的优点,但不需变压器,电路和结构都简单。
缺点:只是要用4个二极管,用元件多,但是现在二极管不值钱,用4个也无所谓。
所谓的桥,是连接到一个菱形电路,两个对角点是输入,另外两个对角点是输出,因为它的对称性,像一个桥在水中,所以称为桥。在单相半波整流器中,当输入为标准正弦波时,输出为正弦波,负值丢失,波形为输入交流的一半,因此为半波。
(1)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扩展阅读:
在半波整流电路中,当整流二极管截止时,交流电压峰值全部加到二极管两端。对于全波整流电路而言也是这样,当一只二极管导通时,另一只二极管截止,承受全部交流峰值电压。所以对这两种整流电路,要求电路的整流二极管其承受反向峰值电压的能力较高;
两只二极管导通,另两只二极管截止,它们串联起来承受正向峰值电压,在每只二极管两端只有正向峰值电压的一半,所以对这一电路中整流二极管承受反向峰值电压的能力要求较低。
⑵ 画出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当α=60°,以下三种情况的ud、iT及uT的波形
乙肝病毒吧!
?
⑶ 单相半波(全波)可控(不可控)整流电路怎么区分
单个二极管整流是半波 四个二极管或用四脚的整流桥的是全波 一个三个脚的是半波可控整流 两个三个脚的加两个二极管是全波可控整流 三脚元件一般是可控硅 也有可能是三极管或场效应管
⑷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接电阻电感性的负载电压如何计算
先说负载上电压的波形:
如果是电阻性负载,那么:
整流管导通的时候(整流管前电压为正值且控制信号为“导通”),负载上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整流管正向压降;
整流管不导通的时候(包括整流管前电压为负值的时候),负载上电压是零。
如果是电感性负载,且没有续流二极管,那么:
原则上和上述类似。但是此时因为负载电感的感生电动势作用,整流管前电压为负值的时候,电流不见得为零,有可能继续为正电流导通。此时负载电压比整流管前电压更负(差值等于整流管正向压降)。此时,因电压为负,故电流在下降过程中,等电流减到零的瞬间,整流管才截止。
如果是电感性负载,且有续流二极管,那么:
因为续流管的存在,负载电压就不可能太负,只可能被钳位为续流管正向压降的负值,此时整流管不导通了,电流全流经续流管。
如果忽略续流管的正向压降,那么钳位时电压为零。这种情况下的电压波形就和前述的纯电阻负载时一样了。
上述三种情况下,第二种比较复杂,因为其导通时间(也就是负电压存在的时间)严重取决于负载电感的大小和电流的具体指。所以波形比较复杂。
但实际应用中,如果是电感性负载,大都有续流管。所以只要考虑上述一、三两种即可。
上述一、三两种的波形,除了取决于电源波形外,只取决于控制信号。故设计者是可以清楚的。
如果需要知道其“直流成分”,只要将导通期间的电压波形积分,再除以周期,就可以得到其电压的“平均值”,也就是电压的“直流成分”了。
极端情况,当控制信号为“正半周全导通”时,若忽略整流管正向压降,输出的直流成分为交流有效值的:
(√2)*(2/π)*0.5 = 0.45016
⑸ 简述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主电路采用整流二极管和晶闸管的混合电路,称为半控桥整流电路。
控制电路由同步信号采样电路、移相触发脉冲形成和触发脉冲功放电路组成。
如果是上桥臂采用晶闸管器件,则共用一路触发电源即可。
需3路触发电路。
⑹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当电感负荷接续流二极管时,控制角
首先求出Ud,Id,即负载平均电压、平均电流
因为带续流二极管,晶闸管的平均电流为[(π - α)/2π]*Id,有效值是把[(π - α)/2π先开方再乘以Id.
⑺ 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和半控整流电路有什么区别
半波整流,抄是指输出只有正半轴的整流,半波可控整流是指用可控硅代替二极管,可以控制导通角的半波整流电路,整流器为单个可控硅。
半控整流电路一般是指全波整流,包括双半波整流和桥式全波整流,半控是指每个通电回路中,用一个可控硅代替两个二极管中的一个。若都用可控硅,则称为全控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