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云和县水电路

云和县水电路

发布时间:2021-02-24 08:50:33

Ⅰ 浙江一共有多少个县

浙江全省辖11个地级市,37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合计一共8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浙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最东端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为杭州。古代历史上,浙商还与粤商、徽商、晋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

浙江既富名山胜水,又多文物古迹,是中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普陀山是“海天佛国”,为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莫干山号称“清凉世界”,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雁荡山则以“造型地貌”闻名,多奇石怪岩,又是动植物宝库。低山丘陵多有岩溶奇景,金华三洞、庐瑶琳仙境令人叹为观止。

富春江之美、钱塘潮之雄素负盛名。湖泊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鄞县东钱湖等,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则算是人工湖中的佼佼者。从大禹、越王勾践、王羲之、白居易、苏轼、陆游、岳飞到近代鲁迅、秋瑾、周恩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迹。京杭运河从这里开始。天一阁被称为“天下第一藏书楼”。杭州、绍兴、宁波都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全省主要剧种有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等 。温州市越剧团出演的新编同名著名南戏《荆钗记》,在1999年8月19日在沈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了“满堂红”(十项大奖),使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越剧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实际上越剧《红楼梦》、《五女拜寿》等优秀曲目早已享誉海内外。

而全省旅游重点则为杭州,素以“人间天堂”驰誉世界,文物古迹遍布城内外,因此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和五大旅游热点之一。 地方文艺: 浙江素有“文物之邦”、“戏剧美术大省”之称誉。遐迩闻名的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南戏发祥地和越剧的故乡,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

(1)云和县水电路扩展阅读:

浙江简介:

1.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2.截至2017年9月15日,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下分8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7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 。截至2013年底时共有1324个,包括639个镇,264个乡(包括14个民族乡)和421个街道办事处。

3.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浙江陆地面积10.43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的1.09%,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

4.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遗存。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5.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实际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6.浙江属于长江经济带南翼,与安徽、江苏、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22年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

Ⅱ 云和有什么好吃

回来云和快六年了,这个城市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城市不大甚至可以说很小,但应有尽有,人们生活的很悠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态度,我不敢说我的生活态度有多好,但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希望自己能洒脱点吃喝玩乐。其实,我还真想当个吃货。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在我看来可以满足吃货们胃口的好地方。

店铺类

1、 仙人掌水饺:新华街靠近实验小学

东西很不错,可以吃到很多种馅的水饺。记得五年前回到云和妹妹第一次给我带了仙人掌的水饺,那一次之后我就开始成了这里的常客。五年来,我和仙人掌之间最大的变化在于以前我拿出十块钱还可以找零,而现在我拿出十块钱还要补零。社会的进步对于我们这些过小日子的小市民来说变化也太巨大了,从最早的三块钱一份到今天最高的十五块钱一份,我的天哪,这吃的可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啊,心疼中……

PS:此店白天不营业,一般下午5点左右开门,且经常间歇性关门(生意可以这么做,我想这个老板应该也是很享受很成功的)。

2、 老体委水饺:仙人掌向东50米

如果说仙人掌水饺是因为特色受欢迎,那么这家店真正吸引我的是老板追求完美的热情,这是我见过的最实在的老板(要是老板知道我这么夸他,会不会给我弄个贵宾卡,哈哈),他的终极目标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做出最好吃的东西回馈消费者。因此相对来说这家店的水饺价位明显低于仙人掌,但东西也绝对是正宗好吃的。喜欢在夏天的时候叫上一杯冷饮,然后让老板弄一份蛋黄煎饺,那种感觉老爽了,夏天快点来吧。

PS:一般全天营业,特别推荐这里的豆腐皮,汤料很足,口感十足。

3、 大肠米线:仙人掌和体委中间

这是一家很有味道的店铺,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大肠米线了。此店最大的特色在于米线不是像别的店家一样水煮,而是放在锅里蒸熟,因此口感很劲道,很有弹性(不过近年来似乎失去了以前的那种口感和味道,也许和米线质量下降及工序变化有关系)。原来的老板是个体形有点胖的阿姨,人很好很健谈,经常给熟人加料(哈哈,很会做生意哦),近来更多进行操作的换成了她的儿子,同样也继承了他母亲的手艺和口才,只是在时间火候的把握上可能比他母亲稍差,但是经过时间磨砺我觉得这种口感肯定会得以延续。

PS:此店的蒜泥非常香,只此一家。

4、 茂金鸭头店:新华街与菜市路交接处

回云和第一次喝酒就是在这家店,并且直到今天朋友还是会拿当天我的酒量出来说事,这让我很“惭愧”,因为其实我不喜欢喝酒,酒量也只是从老爸老妈那里遗传了一点点。此店白天不营业,老板做的主要是夜宵的生意。相对于一般小炒店来说环境很一般,但适合我们这些喜欢热闹喜欢大手大脚的小市民。说不上有什么特色,但就是可以让你每隔一段时间就忍不住要去光顾。我个人认为这家店最好吃的是螺丝,从前的我真的不喜欢吃这么没有盼头的东西,但是这家店的螺丝颠覆了我所有的想法。

PS:晚上约上三五好友到此小聚,喝喝小酒,放空心情,是个很好的去处(而且在这里最好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大声到肆无忌惮的讲话,可以抛下很多世俗的东西)。

5、 蒸饺店:茂金鸭头店隔壁

蒸饺店的蒸饺味道不错,最重要是皮薄馅足(不会像大馄饨一样可以偷工减料,嘿嘿)。蒸饺店的老板和鸭头店的老板都是很会做生意的人,由于有时候节假日顾客较多,因此蒸饺店与鸭头店经常合作经营,你可以选择任意的其中一家吃上两家的东西,这种合作的生财之道真的适合很多商家学习。

PS:有点小遗憾就是以前蒸饺店的老板差不多三年前回老家了,所以现在的老板做的东西虽然味道还在,但总体感觉还是比以前欠点火候。

6、 其荣手打面:水电路(连接新华街和解放街的一条没多少人知道名字的路)

三年前登说要带我去吃手打面,结果直到今天也没见她履行诺言,好在我自己最后找到了这个比较难找的地方。这就是一家面积不大的普通面店,老板是个长的特别有喜感的中年男人(当时我觉得这个人很像我同学的大哥,所以特亲切)。此店的东西很实惠,特别是当我发现老板娘在面里加萝卜丝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哪是赚钱,简直就是“败家”嘛(哈哈,老板要看到这个估计以后真不给顾客加那么多了)。老板和老板娘人都很好,而且记性也很好,好几次我只要一到就知道我肯定要点小份的加鸡蛋和油渣,甚至好几次就把剩下的油渣全给我带回家了,弄的我特别不好意思。

PS:强烈建议去的时候点个小份的,因为大份的真的很多,一般人都会浪费,想想这个世界还有很多人填不饱肚子,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这样浪费资源。

7、 姐妹小炒:南门桥头向云中方向走50米

这家店在云和的名头就好像楼外楼在杭州,很少能碰见几个不知道的。其实它的另外一个称呼才是响亮名头的由来——老麽店。在这里你可以吃到很多很家常的菜式,并且价格实惠,我想这就是大家都喜欢来这里吃饭的原因。这年头吃过了太多酒店的菜式,所以特别害怕看见酒桌上的东西,反而这种家常的东西是人们生活中极其缺乏的,因此隔三差五的到这个地方吃饭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我比较喜欢这里的酒糟大肠和梅菜扣肉(发现自己很肉食),很下饭的那种。俺们现在一群人正尝试着做这种家常味道的菜式,向好男人好媳妇靠近,哈哈。

PS:此店还有一特色就是观察点菜老板写字,龙飞凤舞的,那是相当的“艺术”。

8、 一鸣真鲜奶吧:新建路耐克对面

与一鸣的缘分在大学就开始了,那时有过加盟的念头,只是最后由于资金问题流产;那时去电视台录制节目或者做群众演员发的小票也是一鸣的牛奶。现在的一鸣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奶吧,它在自己的经营中加入了很多休闲娱乐的元素,有点类似于茶吧和桌游吧的感觉。休息的时候,去一鸣静静的坐着,点杯牛奶,听听音乐看看书,很小资的感觉。我没觉得这里的东西有多好,只是喜欢这个小城市能有这么一个可以让我安静一会,可以让我透过玻璃看人来人往的地方。

Ⅲ 瓯江的水利概况

上游丽水市段长299.3公里,有4条一级支流航道。
小溪,自景宁县沙湾至青田县石溪乡溪口,通航里程141公里,沿线主要停靠埠有标溪、梧桐、新亭、外舍、金钟、渤海、陈村、白岩、仁宫等村镇。该航段全在山谷中穿行,卵石河床,滩多流急,有大小滩136处,主要险滩69处,平均比降0.15%,滩上比降0.3%~0.467%,河面宽度80~200米,最低通航水位0.4米,枯水期最浅水深仅0.2米,船行十分困难。每年11月至翌年1月为停航期。沙湾至外舍可通1.5~2.5吨木帆船,外舍至石溪口可通2~2.5吨机动木船。松阴溪、宣平溪、好溪,1985年以后均不通航。
瓯江干流河谷下切深,两岸高峰夹峙,山势险峻。温溪街以上属山溪性河流,岩性河岸,卵石河床,河道时宽时窄,深潭与浅滩相间,整条河流几乎全在山谷中穿行。沿河除山岙及支流汇入处有些台地外,仅大港头至丽水的中游小平原和梅岙以下的下游冲积平原。随着紧水滩、石塘电站的建成,石塘至龙泉变成2个水库回水区。龙泉至丽水航段龙泉至丽水段航道长117公里,沿线经大白岸、道太、安仁口、武溪、赤石、龙门、石浦、局村、石塘、大港头、碧湖、石牛、苏埠等村镇。全段落差130米,平均比降0.134%,滩险120余处,其中碍航较大的有65处。一般通航2.75吨舴艋船,正常水位上行需7~8天,下行2~3天。洪水期水流湍急,水势汹涌,船舶有一段时间避洪停航。枯水期由于水深不足,2.75吨舴艋船上行仅载600~1000公斤,下行载1000~1500公斤,船到浅滩处还需结队过滩,船工赤足下水,背扛肩推,十分艰苦。木排顺水下行,由于枯水航槽曲率半径过小,以及横流影响,常有排尾打在滩上,致使木排打散,造成祸事的危险。
丽水至温溪航段丽水(大水门)至温溪下花门段航道处于瓯江中游河段,全长86.5公里。沿线主要村镇有石帆、腊口、锦水、五里亭、祯埠、海口、石门洞、高市、芝溪头、船寮、石溪、青田、圩仁、温溪街等。该段航道洪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滩多水浅,航行困难。该段航道总落差42米,平均比降0.05%,全线有险滩60处,平均1.5公里有一个滩,滩险处水深一般为0.6~0.8米,流速一般为1.0~2.0米/秒,比降一般为0.1%~0.2%。
下花门至河口航段该航段为瓯江下游,长76.2公里,完全处于冲积平原地带,河底为淤泥,河面开阔,正常水面宽度达1500米左右,为感潮河段,候潮500吨级海轮可抵温溪港。
下游温州市境内温州港航道分口内航道(即瓯江下游航道)和进口航道。
口内航道(瓯江下游航道)上起瓯江大桥上游1公里,下至瓯江口内岐头,全长47.5公里。按水深状况,自西向东可分为4段:第一段从起点至郭公山脚,长12公里,江面宽为300~1300米,最浅水深为1.1米,乘潮可通航500吨级海轮;第二段由郭公山起经灰桥浅滩,至杨府山港区,航道长6.5公里,灰桥处有一过渡浅滩,水深不足2.5米。乘潮可通过浅水万吨海轮;第三段由杨府山至龙湾,中间经过七都涂北航道或南航道。1985年11月起,因七都南航道淤浅,七都北航道成为主航道,长14公里,江面宽800米以上,最浅水深为2.9米,江道长年稳定,有良好的河相关系,乘潮可通浅水万吨级海轮。龙湾至七都涂尾段的航道,弯曲较大,转向角为1200。七都南航道为辅助航道,长13.5公里,江面宽1100~2000米,滩多水浅,最浅水深1.4米左右。第四段由龙湾至岐头,长15公里,航道顺直,江面宽在1500米以上,水深良好,磐石至龙湾的过江浅滩最浅水深为4米以上。
进口航道分两条,一条为沙头水道,从港口的岐头至洞头县的小五星岛,航道长12公里,最浅水深2.5米。1970年前,为进港主航道。后该水道逐年淤浅,进港船舶吨级又不断增大,1973年调整为辅助航道,供3000吨级以下船舶进出港。另一条为黄大岙航道,从岐头至洞头的青菱屿检疫锚地,长14公里。青菱屿浅段水深不足6米,乌仙咀以西4.5公里浅段,最浅水深4.5米。民国时期,此航道是汽轮船进港主航道,最近十几年水深逐年加深,从1972年10月1日起,该航道对外轮开放,乘潮时可通过万吨级以上水轮。
温州港,位于瓯江下游河口段,江面自西向东逐渐从1000多米开阔至5000多米。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依序列居港中。北岸后方山峦起伏,江口外洞头岛有103个岛屿,全港域广水深、风平浪静,是一个河口港和海湾港兼备的天然良港。温州港处在我国海岸线的中段,南北辐射居中。沿海各主要港口呈对称分布:北距上海港320海里、宁波港219海里;南距福州港192海里、厦门港393海里、台湾基隆港203海里。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的许多港口以及香港,都分布在温州港南北扇形的海面上。 瓯江自潮区界温溪至岐头角,长78公里,为河口段。其中从温溪至梅岙,长25公里,河床主要由径流塑造而成,相对比较稳定;梅岙至龙湾,长38公里,径流和潮流相互消长作用比较强烈,河宽也迅速放大,在中潮位时梅岙河宽为485米,至龙湾则达2400米,河段内边滩交错,滩洲众多,又有支流楠溪江汇入,河床冲淤变化较多;龙湾至口门,长15公里,基本上受潮流控制,江面宽阔,并受一些山嘴矶岩制约,河床稳定。
海塘修筑
据嘉靖《温州府志》载:唐贞元年间(785~805),温州刺史路应鉴于久废河防,多水患,命民筑堤乐成(今乐清县)、横阳(今平阳县)界中,由是得上田,除水害。宋淳熙年间(1174~1189),乐清黄华东西大堤建成,后经历代兴修,自东至西有黄华塘、知广塘、陈家塘、朱家塘、白鹤塘、法空塘、普觉塘、八都塘、十一都塘、盘石塘、重石塘等11条海塘相连,总长4165丈。并建成重石至琯头的支湾塘、田江塘,长1227丈,以及琯头至白鹭屿的琯头塘、驿前塘、象浦塘,长1325丈。在瓯江南岸,明弘治二年(1489)建成安塘,长700丈。明嘉靖年间(1522~1566)筑沙城塘,即海滨长堤,南起一都长沙,北至沙村寨,塘长2619丈,用块石砌筑。清乾隆十三年(1748)筑长沙塘,南起一都芙蓉岩,北至三都宁村城外,长4706丈;以及山北塘,南起三都兰田马道,北至四都三错,长1050丈。
古时所筑海塘,大多标准不高,防洪御潮能力低,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塘失修、失管情况较为严重。建国后,在50年代对海塘进行全面整修,加高加固。1964~1966年,温州市郊建成灵昆64塘及天河一期、海滨一期海塘。70年代先后建成龙湾、状元两条标准塘,全长6.9公里。到1990年底止,瓯海、鹿城、龙湾及乐清柳市等沿海地区共建成海塘总长112.31公里,保护农田27.14万亩,人口46.53万人。其中保护农田万亩、人口万人以上的海塘有:鹿城塘,起自渔渡,止于下新涂,长16.17公里;龙湾塘,起自下新涂,止于龙湾塘,长14.42公里,永强塘,起自龙湾塘,止于老鼠山,长32.4公里;灵昆塘,建于灵昆岛周围,全长17.6公里;琯头塘,起自乌牛水闸,止于琯头,长1.1公里;慎江塘,起自西埭西,止于西埭东,长4.14公里;新陡门塘,起自田湾角,止于盘石南门,长2.73公里;盘石塘,起自盘石南门,止于横河坝,长1.92公里。
海涂围垦
海涂围垦与海塘修筑,相辅相成。随着海涂淤积,海塘外移,围垦面积不断扩大。瓯江河口早期的海岸线东至今温瑞塘河,北至今乐琯塘河,到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海岸线南部已推移至今瓯海县永强塘河以东,北部推移至今黄华塘至盘石塘及三屿塘一带。今温州市区的龙湾、瓯海县的永强、梧埏及乐清柳市以东等广大区域,都是海涂淤积和人类长期修塘围垦的结果。
建国后,海岸线以每年10~20米速度外伸,每三、五年即围垦一次。50~60年代,主要高滩围垦,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灵昆64塘,天河一期、海滨一期等3处。70年代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三江、天河二期、灵昆74塘、灵昆75塘及海滨二、三期工程等6处,并由高滩围垦向低滩促淤围垦方向发展。1978~1979年,实施了灵昆岛南口堵江促淤一期工程,共投工25万工,投资103万元,完成筑坝抛石23.3万立方米,筑潜坝长278.5米。工程实施后,近10年来南口淤积量达436万立方米,促淤效果较好。到1990年年底止,河口两岸已累计围垦面积4.6万亩。
港口建设
瓯江河口温州港位于宁波、福州两大港中间,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优越。唐、宋时期开始兴盛,是当时对外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明代实行“海禁”,港口衰落。清光绪二年(1876),列为对外通商口岸,翌年建立温州海关,港口复苏。建国后,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对外开放港口。拥有码头62座,计泊位76个,码头总长4266米,原最大泊位为5000吨级的杨府山1号码头,1989年,龙湾港区建成万吨级杂货和多用途泊位各一个,1990年,温州电厂建成二万吨级专用煤炭泊位一个,在盘石水域还建有一万吨级和二万吨级过驳浮筒泊位各1个。全港年总吞吐能力497万吨。
瓯江河口由于沙滩移动频繁,航道变迁不定。自清光绪二年(1876)温州开埠后,西门至朔门河段,水深达5.5~6.7米,民国元年(1912)和15年(1926)两次大台风洪水后,使原来由江心屿南面通过的瓯江主流改从北面通过后,朔门一带水深条件恶化,对港口航运带来严重影响。建国后,1964和1968年,虽曾两次挖泥疏浚,但效果不大。为摸清山溪性潮汐河口河床演变规律和整治方案,后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制成瓯江河口河工比尺模型,经反复试验和研究论证,决定采取稳定河势,控制主流流向的治理方案。从1971年开始,对航道进行了多次整治:1971年在瓯江北岸上村附近至江心屿的新涂,抛石50万立方米,建顺坝2条,潜坝1条,总长5175米,迫使瓯江主流从南江通过。同时在南江开挖一条长4150米,宽60米的深槽,共挖泥119万立方米,使南江朔门、西门一带码头前沿水深逐步达到5米以上;1972年在瓯江北岸楠溪江口的龟山脚下,修筑东、西丁坝,把水流挑向南岸,冲刷安澜、振华港区河床,并在各码头前沿挖一条长2525米,宽120米的深槽,使安澜码头前沿水深恢复至5米以上,门坎沙埂逐渐消失,1973年,为稳定七都南航道水深,建老虎岩东丁坝,1974年,为改善杨府山港区水深,建灰桥顺坝长7600米;1976年,为整治七都南板桥浅滩,建丁坝长700米。上述整治工程,共投资700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9座,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2座。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自管”方针,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80年代在干流龙泉溪河段先后建成紧水滩大型水电站、石塘中型水电站;90年代又建成玉溪中型水电站;进入新世纪华东第一高坝——滩坑水电站顺利建成蓄水。
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瓯江治理开发从小支流到大支流及干流,从单一的防治,逐步转向以水力水电为龙头,灌溉、供水、航运、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至2008年底,已先后建成大中型水库33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紧水滩水库,滩坑水库,总库容达62.4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36座,总装机容量71.53万千瓦,其中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座,容量52万千瓦。 瓯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情况工程名称类别所在河流总库容万(立方米)主要功能集雨面积(平方公里)紧水滩水库大型龙泉溪139300发电、防洪、航运、渔业2761滩坑水库大型小溪415000发电为主,防洪、灌溉、3330钟前水库中型白石溪2340灌溉、防洪、供水、发电38.7白石水库中型白石溪1300灌溉、防洪、供水、发电48.5金坑水库中型船寮港2040发电为主,灌溉、养殖97.3大奕坑水库中型大奕坑源2840发电为主61.81北溪水库中型大源溪3820发电为主,兼防洪、养殖132雾溪水库中型浮云溪1170灌溉、防洪为主29.7高溪水库中型高溪1017灌溉为主,防洪、发电26大洋水库中型盘溪1688发电,防洪36.94金溪水库中型金溪1973发电、防洪118仰义水库中型瞿溪1350供水、灌溉、防洪11.5玉溪水库中型龙泉溪1453发电为主,供水、航运3407大白岸水库中型龙泉溪2470发电150石塘水库中型龙泉溪8271发电为主,兼有航运3234瑞垟二级水库中型龙泉溪1485发电86.2岩樟一级中型龙泉溪1143发电109大岩坑水库中型南阳溪1125发电、养殖、下游供水100.2瑞垟水库中型瑞垟溪1066发电为主,防洪、灌溉23.65泽雅水库中型戍浦江5713防洪、供水102成屏二级中型松阴溪1346发电为主,灌溉、防洪215成屏一级中型松阴溪5230发电为主,灌溉、防洪185东坞水库中型松阴溪1460供水、灌溉、发电52应村水库中型松阴溪2349发电79.6梧桐源水库中型松阴溪1658灌溉为主、结合发电53.2雅溪水库中型小安溪3000发电184上标水库中型小溪2159发电30.1英川水库中型小溪3731发电199双坑口水库中型小溪1470发电38左溪一级水库中型小溪1346发电90.2谢村源水库中型谢村源1473灌溉为主、结合发电47.2黄村水库中型严溪1845城市供水为主,发电150.7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古人因势利导在此筑坝拦水入渠,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大坝在大溪与松荫溪汇合处的大港头向西500米处,弓形大坝弓脚南端在堰山山脚,北端在引水渠东岸大堤,大堤上植着数千株千年香樟,使大坝两端基脚更为牢固。同时,大溪从龙泉港下来的水流,在汇合处必定产生旋转,部分水流向西冲向拦水坝,可抵消松荫溪大水对大坝的冲力。这是通济堰拦水坝千年永固的原因所在之一。
古方塘,有1700多年,是瓯江流域最早有记载的水利工程。古方塘在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和上坪村附近的古方山顶上,海拔近1200米,是瓯江上游主要支流盘溪的发源地。古方塘修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明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十五日重修,有古石碑记载立于塘边。旧古方塘坝高约18米,长26米,蓄水量为10万立方米。1970年重修后,现为坝高38米,长130米,库容为128万立方米。主要灌溉上宕村、上坪村、蛟坑村和胡村等胡源乡的大半个乡,现在古方山脚建有冲击水力发电站一座,充分发挥了发电灌溉的综合作用。
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支流小溪中段,库区大部分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电站在青田县境内。滩坑水电站2004年10月31日,主体工程开工,2008年4月29日,滩坑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2008年8月15日,滩坑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1月12日滩坑电站2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7月10日,滩坑电站3号机组并网发电,进入商业运行。滩坑水电站水库总容41.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电站年发电量为10.35亿千瓦时。拦河大坝坝顶高程为171米,坝顶长506米,最大坝高162米,为华东第一高坝。
紧水滩水库,位于瓯江上游云和县城北,集水面积2761平方公里,是瓯江干流水力资源开发的第一座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及发展淡水渔业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1981年10月开工兴建,1986年6月大坝竣工。大坝水库总库容13.9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万千瓦。1988年6台机组全部投产,为华东电网提供25万千瓦的调峰容量和5万千瓦的负荷备用与事故备用容量,多年均发电量可达4.9亿千瓦时。水库面积达34.2平方公里,可增加养鱼面积4万亩。水库蓄水后使下游大溪流量得到调节,遇20年一遇洪水时可削减洪峰流量57%,对提高丽水市区及碧湖镇的防洪能力,保护丽水、碧湖两盆地7万亩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石塘水电站,是瓯江流域最大的河床式中型水电站。是紧水滩水电站的二级电站,两站相距22公里。石塘电站在云和县境内,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34平方公里,至紧水滩区间集水面积473平方公里;水库为河道型,总库容8300万立方米,进行日调节。电站装机总容量7.8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89亿千瓦时。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发电厂房、开关站、升压站和通航过筏设施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04.9米,最大坝高38.9米;坝顶总长255米。

Ⅳ 云和湖仙宫景区的门票信息

门票类型 门市价 同程价 联票(水电工业游+仙宫渔乐游) 98 88 仙宫渔乐游 50 45 购票须知
1.景区开放时间:版8:30—17:00
2.取票地权点:云和县紧水滩镇游客中心售票厅
3.特殊人群预定标准:
A.免费政策:1.2米以下儿童免票
B.优惠政策:身高1.2-1.5米购儿童票半票,70岁以上老人持老年证购半票
4.发票说明:网络预订景区门票不提供发票
5.购票须知:对于免票和半票的游客需收游船费20元;春节2012.1.22-1.23期间闭园;2012.1.24-1.28号期间景区门票免费,仅收20元的游船费

Ⅳ 莲都区、龙泉市、松阳县、云和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庆元县、景宁县分别有什么美誉

缙云县,简称缙,隶属浙江省丽水市,是“革命老区县”、“中国麻鸭之乡”。地处浙江省中南部丘陵山区,位于北纬28°25′-28°57′,东经119°52′-120°25′,东临仙居、永嘉,南连青田,西邻莲都、武义,北接永康、磐安,面积150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辖9镇15乡642个行政村。邮政编码321400,长途电话区号为0578。 缙云县始建于武周万岁登丰元年(公元696年),以境内古缙云山而得名。缙云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号名。置县后,属括州。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改括州为处州,沿属处州,1949年5月,缙云解放,属丽水专区。1952年改属金华专区。1963年复属丽水专区。1968年丽水专区改为丽水地区,隶属不变,2000年丽水地区改为丽水市,隶属不变。县人民政府驻地是五云镇。 缙云县地处括苍山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全县总面积80%以上,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境内主峰大洋山,海拔1500米,为括苍山脉最高峰,壶镇、新建是境内两块最大的河谷盆地。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由于地势高低悬殊,形成“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后不同天”的垂直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月平均气温29.2-24.5℃,极端最高温达41.9℃,1月平均气温5-2.3℃,极端最低温达-13.1℃。年平均降水量1437毫米,无霜期245天。主要河流有好溪、新建溪、永安溪等,分属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好溪为境内最大河流,自东北向西南斜穿全境,干流全长100余公里。流域面积791.8平方公里,全县水资源丰富,年平均径流量13.69亿立米方,人均占有水资源3321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总蕴藏量8.3万瓦,人均0.2千瓦。水和水力资源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盘溪电站为“一水多用,梯级开发”的典范,为联合国指定的亚太小水电技术培训实验基地。 缙云县境内非金属矿产极为丰富,已发掘的有沸石、凝灰岩、珍珠岩、澎润土、石英砂、萤石等。其中,沸石贮量约3亿吨,居全国第四,质量第一。建材矿产以凝灰岩、花岗岩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为丽水市主要产粮区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1994年,仙都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被评为4A级旅游区。鼎湖峰号称“天下第一奇峰”,相传为黄帝升天成仙之地。黄帝文化源远流长,黄帝祠宇是中国南方朝拜轩辕黄帝的中心,已与陕西黄陵形成“北陵南祠”格局。该景区逐步成为浙江西南旅游热点和影视天然摄影棚。仙都“奇峰异石”、“田园风光”、“黄帝文化”集于一身,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达100多万人次,旅游业年总收入3亿元左右,旅游业已成为该县三产的龙头。 全县人口为43.6万,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5.8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已进入老龄化县。性别比例为108:100。平均寿命为75岁。民族以汉为主。 近年来实施了“开放兴县、工业强县、生态立县”的三大战略,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2003年实现生产总值34亿元,同比增长15.5%;工业农业总产值63.65亿元,同比增长28.6%,其中工业总产值56亿元。财政总收入3.5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增长54%。全年实现自营出口总值6220万美元。全社会出口收购总额13.8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153元。人口自然增长率4%。 [区位交通]330国道、金丽温高速公路、金温铁路纵贯南北,穿城而过,建设中的台缙高速公路横穿东西。北到省会杭州为2.5小时路程,到上海为4小时路程,已纳入上海四小时交通圈。到周边市所在地仅1—3小时路程。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工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是全县经济主导产业,主要经济增长点。2003年工业产值达5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88%,实现了两年翻一番目标。工业园区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新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是该县规模最大的工业园区,处在丽水市北大门,利用与永康接壤的区域优势,主要接纳永康等周边县市的辐射,接受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对接。五东、壶镇两个城市功能区是该县另外两个重要工业基地。五金电动机械、缝纫机、灯管、摩配件(电子仪表)、建材制品为本县五大优势行业。 [基础设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针对缙云地处山区,县城城区面积小,集聚力非常有限的实际,提出围绕“再造一个新城”目标,突出抓好新区开发。近年来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亿元,加快了县城新区开发,县城城市规模已由原来的2.41平方公里扩大到2003年底的4.6平方公里,新区集聚人口1.5万人,县城常住人口从1998年的不足4万增至2003年5.5万。连接区域内外和城乡的水、电、路、讯等设施不断完善。全县电话普及率达75%,移动电话实现乡镇基本覆盖,有线电视用户覆盖达50%以上。城乡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 [农业农村]农业主导产业是麻鸭(畜禽养殖)、黄花菜、高山蔬菜、茶叶等,全县有1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万户。2003年有13家企业的1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有1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笋峰”、“蚕峰”等3个品牌茶叶被中科院认定为有机茶,实现了我县有机食品零的突破。农村工作得到加强,2004年初出台实施了《缙云县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先贷款、免费培训等多项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各项制度。全县享受低保的对象共3131户5263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小康县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03年,全县共有76%的乡镇、57%的行政村通过了市级小康验收。壶镇镇湖川村被授予全省首批小康示范村。 [社会事业]重视科技发展,2003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教育是缙云县一大品牌,2003年初升高比例为84%,提前实现“十五”全省目标,高考升学率稳居丽水市第一,上线人数是丽水市9个县市总和的三分之一。缙云中学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文体活动蓬勃展开。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2003年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 仙都,在丽水市缙云县境内,是一处以峰岩奇绝、山水神秀为景观特色融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山水飘逸、云雾缭绕。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有“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的美誉。仙都风景名胜区由仙都、黄龙、岩门、大洋四大景区组成,由鼎湖峰、倪翁洞、小赤壁、芙蓉峡、黄帝祠宇等三百多个景点组成,总面积为166.2平方公里。其中,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0.8米,是世界最高大柱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相传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架鼎炼丹,跨龙升天时,鼎塌成湖,故称“鼎湖”。黄帝祠宇作为仙都风景名胜区最主要的人文景观,与陕西黄陵遥相呼应构成了“北陵南祠”的格局。倪翁洞又名初阳谷,相传是老子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唐、宋、明、清等历代摩崖石刻达60多处,是仙都风景区摩崖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倪翁洞中的“倪翁洞”三个篆字,是出时任缙云县令、李白族叔、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最负盛名。 帅哥天下处处有,俊男不独在缙云!呵呵。 参考资料:<a href="http://www.jinyun.gov.cn/zjjy/jygl/qhfw/" target="_blank">http://www.jinyun.gov.cn/zjjy/jygl/qhfw/</a>

Ⅵ 云和白鹤尖怎么走

在云和县崇头镇、黄源乡、沙铺乡三乡交界之处,以云和最高峰白鹤尖为中心,绵延十几里,5月的满山遍野的杜鹃,9月遍地都是的野山楂,引来许多县内外户外爱好到此登山,这次我们有幸运在山上扎营,看到平日难得一见的云海,流云,还有神奇的佛光,更让白鹤尖增添了几分魅力。很多人打电话到好男人和我这里问路,登白鹤尖有三条线路可以选,为方便大家,我在这里对三条路线做一简单的介绍:

1、 车行至黄源乡陈坞村,从村后小路上山,此路最近也最好走,但入口有点难找,可向村民询问一下便可,只是半山腰山上有此树木被砍伐了,原来的小路有一小段找不了,但从山形可以判断出方向(这段路起点有个山涧水源干净可以补给水),过了这段,再穿过一片树林可到山脊,休息一下再随着山脊向上半个小时可到白鹤尖顶。这条路线最短,途中可以补给水,而且在山的西面,适合上山基本上晒不到太阳。

2、 车行至不到黄源乡叶洋坳头,路边有一凉亭,亭边有一小道,沿着小道前行半个小时可见一十字路口,向右是上山的路,向前是下梅竹村,上山的路应该是山水冲刷形成,有许多滚石,行走时要小心看路,上行一个多小时可到与第一线路相交的山脊位置,休息一下再随着山脊向上半个小时可到白鹤尖顶。这条路线最短,在山的东面,适合下山可少晒不到太阳,时间充足还可以到梅竹村转转,看看梯田古村。

3、 第三条路适合两天驴行,可有多种走法,一、车行至梅竹村从村上头一山涧边山路上行这段古道保存的较好,山路两边植被完好多样,山涧蜿蜒于路边,行走其中让人心旷神怡,拾阶而上回头可见梅竹村全貌,村边梯田、竹海、还有蜿蜒的康庄公路,此景随着海拔的提升景色随着改变。经不到两个小时时间可到一山坳处,有一三叉路口,应是早年林场留下的,路面四五米宽,较为平整,但因多年无人行走已长满杂草,如是大部队过来可在此处扎营,从此上到山顶只用半个小时,而且水源方便不远处路边就可取水。在此向前可通沙铺乡朱宅村;向左可通通天岭岭头于通往沙铺的公路相交,从左侧边上山脊穿越树林上山即是另一高峰白鹤仙尖,其与白鹤尖相对,海拔略低于白鹤尖;向右已无路,但是我们上到白鹤尖顶峰之路,只好从树林中穿越,这段路有点难走,但日后经村民稍做整理即可。到山顶最高峰后向前可见一铁塔,铁塔边上杜鹃花丛中就是我们这次的营地。二、车可行至坑根村,延着坑根至梅竹的小道到梅竹村,再接上前面说的路线,此段小道延着两村梯田从边上蜿蜒而上,也挺有味道。三、想ZN的车行至崇头镇从武代峰水厂出发沿山路开始起点海拔300左右,向上至坑根村(海拔800左右)、梅竹村(海拔1000左右)可在梅竹农家中饭后休息一阵,再延前面说的路线上山扎营。第二日,可选下山看看梅源梯田就早点回家休息,也可继续ZN的,并且天气不错的情况下,可以先下到前面说的林场老路,向前到朱宅村,再到沙铺乡政府,中饭时间大致可到,中饭后可以穿越沙铺砻大峡谷,到沙铺砻水电站上车回家,时间有点紧,路上要抓紧时间。

Ⅶ 云和紧水滩可以露营吗

云和风景名胜仙宫湖崛立在云和县紧水滩的浙南第一坝紧水滩水电站大坝,将滔滔瓯江拦腰锁住。在水电站建成的同时,浙南的茫茫林海中奇迹般地出现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紧水滩库湖。1993年8月9日经地区行署批准,改名为仙宫湖。放眼全湖,碧波荡漾,晶莹似镜,周围千姿百态的奇岩异峰、浩如烟海松涛,点缀湖边的村庄、田野和山林,好似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山水画。这里广阔的湖面,烟波浩渺,水山相连,望不尽头。与千岛湖相比,虽无“千岛”之态。但湖中岛屿正在一个个形成。随着蓄水位的渐渐增高,将会出现“湖心之岛”。那晶莹澄碧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潋滟的波光,似一颗闪眼的明珠,镶嵌在群山峻岭之中。湖两旁的松杉。翠竹掩映于湖唇,好似绣上一道花边,君若泛舟湖中,其可谓“人行明镜中”了。这山景水色不会逊色于西湖之秀。仙宫湖之美,还在于湖光山影多变,奇妙绚丽。湖周围的二十多万亩群山林涛环拱,环湖一周有近百公里之长.湖面随着瓯江的原道弯弯曲曲,湖面也因而曲曲弯弯。因而构成了许多湖湾、溪岔,造就了很多“良港”静幽之处。船行湖面绕过一山又一湾。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景以船移,千姿百态,奇妙无穷。远远望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近看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湖”。倘若天气作变,更给景色增添妙异的变幻。晴天,头上蓝天万里,脚下碧波千顷,点点白帆移动,轰轰船只掠过,举目望去,山水一色;回首顾盼,却置身于绿水青山之中。雨天,雾霭茫茫,层林碧水连成一片,人在湖面,有身置云雾琼楼仙境之感。尤其在赤石、龙门一带,水域宽阔,岛屿列布,湖区四周还有“九潭十八湾”、“夏洞天”、“龙老洞”、“蝴蝶洞”、“牛头山”等胜景。仙宫湖不愧为特具魅力的旅游胜地。梅源梯田梅源梯田是一个规模宏大的梯田群,为一处自然景点,位于云和县崇头镇,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距丽龙一级公路12公里,距县政府所在地20公里,有三级油路相通,交通便利,可进入性强,摄影者在公路上即可以拍摄,12公里处的吴坪村和18公里处的下洋村是主要拍摄点,该景点拍摄线路长,可以容纳大量旅游者。

Ⅷ 紧水滩水电站的介绍

紧水滩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紧水滩镇西北金水峡口,距云和县城12km,系国家版开发瓯江流域龙权泉溪干流梯级发电的第一级水电站,隶属省电力工业局。安装水轮发电机组6台,单机容量5万kW,总容量30万kW。电站设计发电水头69m,单机发电流量 84.7立方米/秒,设计年发电量4.9亿kWh,装机年利用小时1633h。保证出力3.03万kW。电站水库集水面积2761平方公里,占龙泉溪流域总面积3548.85平方公里的77.8%。多年平均降水量 1833.8mm,年平均径流量31.5亿立方米。

阅读全文

与云和县水电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下次要做防水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240
家用电器处理办法 浏览:254
谢瑞麟手链坏了维修怎么办 浏览:657
扫码全自动洗衣机维修视频 浏览:343
苹果维修点潇湘人瑞 浏览:676
城建浦电路 浏览:384
合肥创维电视售后维修电话 浏览:488
维修流量及注意哪些事项 浏览:352
电路板金银 浏览:117
背带牛仔短裤怎么以旧翻新 浏览:115
短接铁轨电路 浏览:407
国家电网农电工怎么去 浏览:321
宜家宠物家具哪个好 浏览:139
为什么进口的家电质量好 浏览:761
兰州安宁区家电维修公司 浏览:877
采样电路模块 浏览:18
高碑店家具一条街哪里便宜 浏览:212
旧房翻新屋顶多少钱 浏览:66
丹尼尔惠灵顿维修点 浏览:750
读书朗g90S屏幕碎了维修多少 浏览: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