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制流和分压电路实验误差分析
分压电路的电压调节范围大,而制流电路电压调节范围很小。R0<=Rz/2时,在整个调节范围内调节基本均专匀,但制流电路可属调范当围小;负载上的电压值小,能调得较精细,而电压值大时调节变得很粗。
使用同一变阻器,分压电路消耗电能比制流电路要大。 基于以上的差别,当负载电阻较大,调节范围较宽时选分压电路;反之,当负载电阻较小,功耗较大,调节范围不太大的情况下则选用制流电路。若一级电路不能达到细调要求,则可采用二级制流(或二段分压)的方法以满足细调要求。
(1)电路误差分析扩展阅读:
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更接进于真实值的最佳测量结果;确定结果的不确定程度;据预先所需结果,选择合理的实验仪器、实验条件和方法,以降低成本和缩短实验时间。因此除了认真仔细地做实验外,还要有正确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这二者是同等重要的。仅报告结果,而不同时指出结果的不确定程度的实验是无价值的,所以要有正确的误差概念。
⑵ 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的误差分析
因为抄交流电压的即时值是在不停地从最小值到最大值作周期性变化的,只有转换成直流电压才能有一个稳定的供精确测量的量。但是测交流电压时通常是转换成有效值而不是平均值,有些器件是专门实现这一功能的,如真有效值转换器AD637、AD736等。
每次接线完毕,同组同学应自查一遍,然后由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接通电源,必须严格遵守先断电、再接线、后通电,先断电、后拆线的实验操作原则,星形负载作短路实验时,必须首先断开中线,以免发生短路事故。
(2)电路误差分析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两者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因此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
一些由单相电工设备接成的三相负载(如生活用电及照明用电负载),通常是取一条端线和由中性点引出的中线(俗称地线)供给一相用户,取另一端线和中线给另一相用户。这类接法三条端线上负载不可能完全相等,属不对称三相负载。
⑶ 物理电学实验的误差分析
电流表内接误差小,外接误差大
⑷ 分析基本运算电路输出电压的误差产生原因,如何减小误差
1、读数误差;
2、仪表存在误差;
3、集成电路内部噪声及电阻电容参数热回噪声;
4、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实答际值与标称值之间存在误差;
5、电源电压的波动;
6、运算放大器不是理想的,但当做了理想模型,参数本身就存在误差,如放大倍数 输入阻抗 输出阻抗、虚短、虚断等。
(4)电路误差分析扩展阅读:
一个电路或一个设备的输入电压,是指外界供给或外界加于这个电路或设备的电压。一个电路或设备的输出电压,是指这个电路或设备供给外界或加于外界的电压。
在正常的输入电压范围内,逆变器(负载)电流由市电提供,而不是电池提供。输入电压范围越宽,UPS电池放电的可能性越小,故电池的寿命就相对延长。因为当地的电压波动情况直接影响UPS的运行,特别是有些地区电网比较恶劣,白天和晚上的电压相差很大。
如果UPS 要24小时工作,在如此大的变化范围里,UPS能否工作至关重要。如不能工作,只有转电池,这样一则电池并没有用于真正的断电,二则频繁转电池会影响电池的寿命。如果该UPS的转电池装置为继电器,则对继电器的损坏特别严重,大大增加了UPS的故障率。
⑸ 这个电路的误差分析为什么是电压表分流
您好:
因为电压表本身也是一个用电器,它自身相当于一个电阻并联在两个内电阻之间容,原来是两个电阻串联,现在相当于俩个电阻并联后在与一个电阻串联;由于电路接入电压表而改变了其中一个电阻的有效阻值(有效阻值变成是电压表与一个电阻的并联关系量),整个电路的电压分配关系从而被改变了。由于并联电阻等效于减小了原来电阻的值,原来两个电阻中间的电位(电压)会被电压表形成的支路拉低,也就是所谓的“分压”。
这个道理如同从水管上引出一个支流,而降低了干线里的压力。
⑹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 误差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比例求和运算电路误差主要是电阻精度和运放零点偏移、零点温漂、输入失调电压、电流的影响等
。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温度对三极管的影响。温度的变化会使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发生微小而缓慢的变化,这种变化量会被后面的电路逐级放大,最终在输出端产生较大的电压漂移。因此,零点漂移也叫温漂。
(6)电路误差分析扩展阅读:
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选用高质量的硅管硅管的集电结反向饱和电流要比锗管小好几个数量级,因此目前高质量的直流放大电路几乎都采用硅管。另外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也很重要,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晶体管,如工艺不够严格,半导体表面不干净,将会使漂移程度增加。所以必须严格挑选合格的半导体器件。
二、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
三、采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利用热敏元件来抵消放大管的变化。补偿是指用另外一个元器件的漂移来抵消放大电路的漂移,如果参数配合得当,就能把漂移抑制在较低的限度之内。
在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中常用二极管补偿方式来稳定静态工作点。此方法简单实用,但效果不尽理想,适用于对温漂要求不高的电路。
四、采用调制手段,调制是指将直流变化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变化量(如正弦波幅度的变化),并通过漂移很小的阻容耦合电路放大,再设法将放大了的信号还原为直流成份的变化。这种方式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频率特性差。实现这种方法成本投入较高。
五、受温度补偿法的启发,人们利用2只型号和特性都相同的晶体管来进行补偿,收到了较好的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这就是差动放大电路。
在集成电路内部应用最广的单元电路就是基于参数补偿原理构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抑制零点漂移最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⑺ 电路误差分析公式推导
由微积分抄知识,ΔU=(∂U/∂us)ΔUs +(∂U/∂R1)ΔR1+(∂U/∂R2)ΔR2=[(R1+R2)/R1]ΔUs-UsR2/R1²ΔR1+(Us/R1)ΔR2,然后左边除以U,右边除以(1+R2/R1)Us。得到。你给的结论错了,ΔR1项前面是减不是加。
⑻ 比例放大电路中的误差分析及其产生原因
用运放搭的比例放大电路,两个输入的电阻要匹配,不然输入失调电压、电流会对输出结果有影响。
⑼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绘的误差分析
何一个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根据伏安特性的不同,电阻元件分为两大类:线性电阻和非线性电阻。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如图1-1(a)所示。该直线的斜率只由电阻元件的电阻值R决定,其阻值R为常数,与元件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无关;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不是一条经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其阻值R不是常数,即在不同的电压作用下,电阻值是不同的。常见的非线性电阻如白炽灯丝、普通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1(b)、(c)、(d)所示。在图1-1中,U >0的部分为正向特性,U<0的部分为反向特性。
绘制伏安特性曲线通常采用逐点测试法,电阻元件在不同的端电压U作用下,测量出相应的电流I,然后逐点绘制出伏安特性曲线I=f(U),根据伏安特性曲线便可计算出电阻元件的阻值。
三、1.直流稳压电源 1 台
2.直流电压表 1 块
3.直流电流表 1 块
4.万用表 1 块
5.白炽灯泡 1 只1 只.稳压二极管 1 只
.电阻元件 2 只、直流1-1 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U(V) 0 2 3 4 5 6 7 8 9 10 I(mA)
将图1-2中的1kΩ线性电阻R换成一只12V,0.1A1-2 测定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U(V) 0I(mA)
按图1-3接线,R为限流电阻,取200Ω,二极管的型号为1N4007。测二极管的正向特性时,其正向电流不得超过35mA,二极管D的正向压降UD+可在0~0.75V之间取值。特别是在0.5~0.75之间更应取几个测量点。测反向特性时,将直流直流其反向施压UD-可达30V,数据分别记入表1-3和表1-4。
表1-3 测定二极管的正向特性
UD+ (V) 0 0.2 0.4 0.45 0.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