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过载保护电路的使用
过载保护可以有效保护电器同时也能保护电路的,
⑵ 限流保护电路
这个问题抄主要要着重理解P3的be极电压关系:
1)在常态,R的阻值很小,一般在1欧以下,工作时,输出电流在它上面的压降较小,只要R1和R2分压在P3基极的电压大于0.65V,P3就会导通,就有输出电流。
2)当输出电流增大时,R上的压降也会增大,它将影响到R1+R2的电压,也就是影响到基极的电压,这个电压对于P3是向着be降低的方向(也就是减小P3电流的方向)
3)当输出电流大于额定值,这时R上的电压,通过R1+R2送到基极,足以影响到P3的输出电流,这时就将输出电流限制在一定的大小,不再增大,从而对电路起到了保护作用。
这个R,我们一般称呼取样电阻,就象一个电流表接在这里,电流在额定电流以下时,它不起作用,电路正常工作。
当到额定电流时,它上面的电压就(通过R1+R2的分压)去降低调整管P3的基极电压,去控制输出电流。
⑶ 电源低压保护电路
你的要求很易得到满足:
12v-4v=8v;
先不要考虑Dw1和R2,先说Dw2和R1,Dw2和R1为运放的+输入端提供一个内电压,只要这容个电压高于运放的 - 输入端,电路就不会翻转。这个电压来自流过Dw2的电流在R1上产生的压降Vr。只要Dw2电流消失,Vr也就消失了(相当于+端接地),这时由于Dw1的存在(不管它是2v、4v、还是6v),运放的 - 端电压都比 + 端高,那么电路就会翻转。
以以上分折,只要Dw2的稳压值为8v便可满足你的要求。
稳压二极管具有齐纳特性,不能以电阻值计算。即一个稳压二极管,它的标称值是8v时,加在稳压二极管上的反向电压小于8v时,它是不会反向导通的。当电压高于8v后才有反向电流过稳压二极管。
⑷ 锂电保护电路的作用是什么
锂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循环寿 命高、高电压电池和自放电率低等优点,必须考虑充电、放电时的安全性,以防止特性劣化。针对锂电池的过充、过度放电、过 电流及短路保护很重要,所以通常都会在电池包内设计保护线路用以保护锂电池。此类保护电路与芯片都较为成熟,品种丰富,下面以常规电路说明一下保护电路工作机制:
1 正常状态
在正常状态下电路中N1的“CO"与“DO"脚都输出高电压,两个MOSFET都处于导通状态,电池可以自由地进行充电和放电,由于MOSFET的导通阻抗很小,通常小于30毫欧,因此其导通电阻对电路的性能影响很小。 此状态下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为μA级,通常小于7μA。
2 过充电保护
当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达到4.28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C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2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充电回路,使充电器无法再对电池进行充电,起到过充电保护作用。而此时由于V2自带的体二极管VD2的存在,电池可以通过该二极管对外部负载进行放电。
在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超过4.28V至发出关断V2信号之间,还有一段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设为1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
3 过放电保护
在电池放电过程中,当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2.3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D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1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放电回路,使电池无法再对负载进行放电,起到过放电保护作用。而此时由于V1自带的体二极管VD1的存在,充电器可以通过该二极管对电池进行充电。
由于在过放电保护状态下电池电压不能再降低,因此要求保护电路的消耗电流极小,此时控制IC会进入低功耗状态,整个保护电路耗电会小于0.1μA。
在控制IC检测到电池电压低于2.3V至发出关断V1信号之间,也有一段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设为100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
4 过电流保护
电池在对负载正常放电过程中,放电电流在经过串联的2个MOSFET时,由于MOSFET的导通阻抗,会在其两端产生一个电压,该电压值U=I*RDS*2, RDS为单个MOSFET导通阻抗,控制IC上的“V-"脚对该电压值进行检测,若负载因某种原因导致异常,使回路电流增大,当回路电流大到使U>0.1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其“DO"脚将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1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了放电回路,使回路中电流为零,起到过电流保护作用。
在控制IC检测到过电流发生至发出关断V1信号之间,也有一段延时时间,该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3决定,通常为13毫秒左右,以避免因干扰而造成误判断。
5 短路保护
电池在对负载放电过程中,若回路电流大到使U>0.9V(该值由控制IC决定,不同的IC有不同的值)时,控制IC则判断为负载短路,其“DO"脚将迅速由高电压转变为零电压,使V1由导通转为关断,从而切断放电回路,起到短路保护作用。短路保护的延时时间极短,通常小于7微秒。其工作原理与过电流保护类似,只是判断方法不同,保护延时时间也不一样。
⑸ 请高手指导51单片机掉电保护电路的设计
1、在电路板的供电上增加一个超级电容,保证掉电状态电压可专以缓慢下降,属例如5V降到4.5V约0.5秒的时间。
2、使用T0中断提供时钟,每0.1秒对电源电压采样一次,当电压下降到4.7V时,开始保存数据操作。操作完毕后单片机进入休眠。
3、之间和之后的工作应该没有问题了吧?用24C01,X25045等等做数据存储器都可以,建议用25045.
⑹ 电源如何加保护电路
110V输入端的开关肯定不会跳的,你这属于电路局部故障,接触电阻增加造成发热过多,在烧的过程中,对于整个电路而言并未过流或其它,好像对于接触不良这种没办法做保护电路。
⑺ 求继电器常用的触点保护电路
继电器常用的触点保护电路
继电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一种元件,一般由晶体管、继电器等元器件组成的电子开关驱动电路中,往往还要加上一些附加电路以改变继电器的工作特性或起保护作用。继电器的附加电路主要有如下三种式:
一、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继电器串联RC电路:
电路形式如图1,这种形式主要应用于继电器的额定工作电压低于电源电压的电路中。当电路闭合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现象会产生电动势阻碍线圈中电流的增大,从而延长了吸合时间,串联上RC电路后则可以缩短吸合时间。原理是电路闭合的瞬间,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可视为短路,这样就将比继电器线圈额定工作电压高的电源电压加到线圈上,从而加快了线圈中电流增大的速度,使继电器迅速吸合。电源稳定之后电容C不起作用,电阻R起限流作用。
二、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继电器并联RC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2,电路闭合后,当电流稳定时RC电路不起作用,断开电路时,继电器线圈由于自感而产生感应电动势,经RC电路放电,使线圈中电流衰减放慢,从而延长了继电器衔铁释放时间,起到延时作用。
三、继电器触点保护电路——继电器并联二极管电路:
电路形式见图3,主要是为了保护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当图中晶体管VT由导通变为截止时,流经继电器线圈的电流将迅速减小,这时线圈会产生很高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源电压叠加后加在VT的c、e两极间,会使晶体管击穿,并联上二极管后,即可将线圈的自感电动势钳位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此值硅管约0.7V,锗管约0.2V,从而避免击穿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并联二极管时一定要注意二极管的极性不可接反,否则容易损坏晶体管等驱动元器件。
⑻ 常见的电路保护有哪些
最常见的电路保护是“保险丝”,另外“继电器”也可以是电路保护回路。
⑼ 5v保护电路。
5v保护电路非复隔离制降压模块确实有直通的可能性,有类似顾虑的帖子我都是回复这是小概率事件,不过话虽这样说心里还是打鼓的,万一这小概率事件让自己碰上,把手机、平板弄坏了,损失也不小。整理了两个简单实用的保护电路,原理简单,工作可靠,供大家参考。
说明:
图一用P管,比较难找,锂电池保护板上有
图二用N管,废旧主板上比较多,电流大、导通电阻只有几个毫欧姆,压降可以忽略
图三属于一次性保护,用保险管几乎没有压降,通过电流也大,如果用自恢复保险可重复使用,压降大,通过电流也相对小
图一、图二和图三的电路可以串联使用,双保险
⑽ 保护电路汇总部分的电路
只要S1或S2闭合,mos管基集得点,mos管完全导通,其压降很小,约为0.2v,发光二极管取 0.7v的压降,则
R4=(12-0.7-0.2)/0.01=1110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