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大班我家有哪些家用电器ppt课件
情况分析:《我是谁》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一学就会。从妈妈、爸爸、护士阿姨、叔叔、小弟弟、大毛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要有节奏和感情来朗诵这首儿歌。
活动名称:语言活动内容:我是谁活动班级:大班活动目标:
1、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
2、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重难点:学会儿歌,能幼感情的朗诵儿歌,知道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CD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用书、引出活动1、教师请幼儿观察幼儿用书,互相说说画面上有谁,他在做什么。
2、教师:书上画的是一首好听的儿歌的内容,儿歌的名字叫《我是谁》。
3、请幼儿重复一遍儿歌的名字。
二、继续阅读幼儿用书,欣赏儿歌。
1、教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认真听老师念一遍儿歌。
2、老师提问: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儿歌里讲了些什么?
教师小结:儿歌里讲了一个小朋友在妈妈的眼里是心肝宝贝,在护士的眼里是勇敢的小病人、在大毛的眼里是好朋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三、学念儿歌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轻声学念儿歌。
2、教师播放CD,幼儿学念儿歌。
四、尝试有感情地学念儿歌。
1、教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念这首儿歌呢?
2、幼儿分组进行朗诵,教师评价。
3、教师:念这首儿歌时要注意节奏,声音要有轻幼重,如:"妈妈说"中的"妈妈"两个字可以念的轻一些,表现妈妈的温柔。
4、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注意节奏和语气。
5、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朗诵儿歌。
⑵ 中班科学《生活中的工具教案》
活动目标:1.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小工具(筛子、漏斗、镊子),初步体验和认识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这三种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3.尝试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体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一篮黄豆、大米混合的豆子;五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米和小口瓶。
2.镊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个用透明胶带密封的大纸箱,引发思考。
(听说大三班的小朋友们都很聪明能干。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大箱的东西想请你们帮帮忙。都是些什么呢?)
(2)在幼儿期待中,教师努力想徒手打开箱子,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
(谁有好办法能帮老师打开箱子?)
(可以用小刀、剪子……)
(3)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小工具还真有用,果真帮了我大忙)
(活动一开始,教师努力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幼儿科学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2.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并一一介绍(混合的黄豆和大米、装有棉球的玻璃瓶),请幼儿帮忙分别把黄豆和大米装进玻璃瓶储存起来,那我们要做些什么?
1、把棉球从瓶子中取出,
2、把黄豆和大米分开,
3、把黄豆和大米分别装进瓶子。”
请你们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去试一试,当音乐停止了,就马上回来。
(播放一段三分钟的音乐计时。)
(材料:一篮混合着黄豆、绿豆的豆子,几个装有棉球的小口瓶子,豆子和小颈瓶。)
(2)幼儿分小组自由选择一项任务,徒手操作。
(活动结束,没有一组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完成任务了吗?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4)鼓励幼儿大胆猜想:“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幼儿在徒手操作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问题和疑惑,教师适时引导幼儿分析面临的问题,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作出猜想和假设。是否敢于大胆猜想和假设是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⑶ 中班职业神秘箱ppt科学
ppt基础知识及使用技巧
PowerPoint软件是教师制作课件的主要工具之一。下面介绍了ppt的一些基础知识及使用技巧,仅供初学课件制作者参考 。
一、PPT的启动和退出
1、打开方法:
方法一 :单击桌面“开始”按钮,选择“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2003”。这是一种标准的启动方法。
方法二: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图标“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这是一种快速的启动方法。
2、退出方法:
方法一:单击窗口右上角的“× ”。
方法二: 关闭所有演示文稿并退出PPT
单击菜单“文件”→“退出”。
二、幻灯片版式的选择
在右侧幻灯片版式中选择并单击需要的版式。教师在实际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希望能够自己设计模板,这时可采用“内容版式”中的“空白”版式,进行自由的创作。
三、有关幻灯片的各种操作
应用PPT进行设计的简单过程是:首先按照顺序创建若干张幻灯片,然后在这些幻灯片上插入需要的对象,最后按照幻灯片顺序从头到尾进行播放(可以为对象创建超级链接来改变幻灯片的播放顺序)。
幻灯片在PPT设计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幻灯片的操作包括幻灯片的选择、插入、删除、移动和复制,这些操作既可以在“普通视图”下进行,也可以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进行。下面以“普通视图”为例,介绍有关幻灯片的各种操作。在“普通视图”下,PPT主窗口的左侧是“大纲编辑窗口”,其中包括“大纲”和“幻灯片”两个标签,点击“幻灯片”标签,这时将显示当前演示文稿内所有幻灯片的缩略图,每张幻灯片前的序号表示它在播放时所处的顺序,通过拖动滚动条可显示其余幻灯片,有关幻灯片的操作在该区域进行。
⑷ 中班科学《离不开的小用具》教案
内容与要求:
1、进一步认识厨房里的各种小工具,了解他们的不同用途。
2、愿意学习使用常见的简单工具,体验它们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提高幼儿操作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重点:了解并愿意使用厨房小工具。
难点:使用小工具。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收集家中厨房里的小工具:水果刨、榨汁机、水果刀、包饺子器、夹碗器、擀面杖等;
2、厨房操作摄像、水果蔬菜若干、面粉、鸡蛋、一次性杯子;
3、幼儿已了解一部分工具并有对个别工具的使用经验。
设计思路:《纲要》指出“接触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懂得珍惜和学会合理利用”。在《有用的工具》的主题中,孩子们对厨房里的刨刀产生了兴趣。前期,孩子们一起将自己家里厨房小工具情况进行了了解和收集,同时孩子们也对一部分工具的功能有了了解,也尝试了用橡皮泥包饺子做面条。他们好想自己亲手来作做小厨师,体验一下使用小工具的快乐和方便。活动开始,让孩子帮老师想办法,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所见到过的小工具,并共同讨论它们的使用方法(这些工具是接下来小朋友要自己操作的)。接下来则是让孩子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工具不仅拓宽了思路也介绍几种用具丰富幼儿的经验。了解了那么多小工具的本领,孩子们当然想亲手试一试。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工具,体验小工具的使用。活动延伸部分则是让孩子品尝自己劳动的成果,进一步体验他们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活动流程。
播放录象,解决问题——其他工具,丰富经验——学做厨师,操作体验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想办法用小工具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并初步了解它们的用法。
2、鼓励幼儿想出几种其他的用具,并请个别幼儿才介绍自己带来的东西。
3、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鼓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工具;大胆尝试比较合适的用法。
4、能力强的孩子鼓励合作也可用工具和不用工具进行比赛;能力弱的孩子适当进行帮助和指点。
5、注意保持桌面清洁,提醒不做危险动作。
生活渗透:保持桌面的整洁
⑸ 科学大班活动反思家用电器有哪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家用电器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2、知道内基本的用电常识,培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家用电器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幼儿对科技产品的兴趣。
活动难点:知道基本的用电常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小朋友的书中班(上)啊拉宁波
活动流程:
(一)认识常见的家用电器。
请你说一说,你家的哪些用具是需要用电才能工作的?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家用电器。
(二)了解各种家用电器的用途和优点
⑹ 中班科学(盒子里面的什么的教案
活动来目标:
1. 认识各源种盒子与其用途。
2. 利用废旧物游戏,增强环保意识。
3. 按照盒子共同特征分类。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盒子若干个(泡沫盒、纸盒、铁盒等),小粘贴。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盒子
1. 出示盒子:这是什么?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 幼儿分组观察讨论。
3. 师幼小结。
4. 幼儿操作讲述,比较盒子的不同。
⑺ 急!!幼儿园中班上科学公开课,题目是,我家的电器 这节课要怎么上呢怎么导入呢
小朋友好看看我们教室有什么?对呀 ,电脑,电水壶,你家有什么带电的东西呢?
⑻ 中班科学教案家用小工具
活动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出动画片的主要情节内容。
2、感受笑容是可以传递的,爱笑的宝宝人人爱。
3、养成有意倾听,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
⑼ 幼儿园中班有用的工具,工具的宝库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区的常见的工具如下:1. 磁铁套装—分子电流;2. 放大镜5倍—物体专放大;属3. 昆虫观察器—动物观察;4.量杯—液体体积和形态;5. 量筒—液体体积和形态; 6. 探索静电—磨擦起电;7. 天平组—杠杆原理;8. 重力轨道车—惯性;9. 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10. 棉花生长史—植物标本;11. 玉米生长史—植物标本;12. 花生生长史—植物标本;13. 磁悬浮—磁铁同极相斥;14. 种子发芽—种子和发芽;15. 镊子;
16. 滴管;17. 降落伞—风的作用; 18. 红绿灯—电流;19.抛接球-重力作用 ;20.漏斗 ;21.地球仪(地理发现);22. 齿轮—轮轴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