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器电路 > 纸电路课程

纸电路课程

发布时间:2021-02-15 09:54:15

1. 一节纸电路课的作文

在我学习的生涯中,要说使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那还得从我上五年级的一节作文课说起。

那天天气晴朗,老师面带微笑着走进教室,手里还提着一袋东西。我们疑惑地看着老师,纳闷极了,不知老师的葫芦里卖得是什么药?这时,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由我来公布比赛规则。如果我说举左手,你们举右手,总之,你们的动作必须跟我说的相反。看谁能坚持到最后都是正确的有奖品哦!但是被淘汰的选手要上台表演啰。”说完,做了一个鬼脸。

“好!”同学们兴奋不已,异口同声地答道。

“开始”老师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老师故意慢条斯理地说左,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右手。老师满意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灿烂,好比春天盛开的花朵。同学们得意极了。就在这时,老师趁大家不备:“左右右左,右左右右。”老师的话如闪电一般交错在一起。同学们措手不及,忙乱中错把左手举左手,右手举右手。因此,许多人被淘汰了。首先出场表演的是陈泳杰,只见他扭着身腰走猫步,两手有节奏地摆动,接着把手裳放在嘴巴上“叭”地一声,结束后,又做出个亲嘴的动作。若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接着开始比赛,场上的同学所剩无几,比赛达到了高峰期,竞争越来越激烈,老师的速度起来赶快。这时,老师使出迷魂计:“左左左……”我提高了警惕,认认真真地听着老师说的每一个字,不敢有半点疏忽怠慢。“右!”老师突然一喊,正如我所料,我敏捷地举起了左手。哈哈,我的同学都还没反应过来,举起了右手。胜利是我的啦!我激动万分,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老师给我颁发了奖品,当然,其它同学也获得鼓励奖。

这时,老师微笑着问我们:“这次游戏玩得有趣吗?”“有趣”同学们齐声回答。“同学们把游戏的情景记清了吗?”“记清了”“好,大家回去以《难忘的一节课》为题,写一篇作文。”噢!原来老师让我们做游戏,是别有用心啊!

“叮零零”下课了。这一堂课不仅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而且使我们思维敏捷。我喜欢这节作文课,它使我终身难忘。

2. 电子电路自主学习 本人想从事这方面的发展,,不想走弯路

给想学电子电路或者叫想学电子技术的初学者的一点建议
在网络知道中,太多的人问这样的问题:我想学电子电路,该从哪儿着手?应找什么书,搜何种网站?也有人这样问:如何才能看懂电路图?如何才能看懂印剧板上的电路?等等。

首先,要学无线电电子技术,并希望学有所成,关键是动手,包括动手画原理图、方框图,最好也动手绘电路板;动手将一堆元器件焊成一个电子产品并调试好。动手一次比看十遍书还管用,动手一次,比听别人讲十遍还记得牢,体会得深。

所以,学电子技术最好不要寄望电脑、网站,还是啃书本实际。就算画原理图,在基础不牢时最好用纸笔来画,有了基础才用软件画图。通过纸和笔画出由电容、电阻、三极管等元器件组成的各种电原理图,加深了解各种分立元件的电路结构,理解各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初学者最好不要一入门就摆弄集成电路芯片,对于还没弄懂分立元件电路的人来说,面对一块块满身是腿的集成块或芯片,除了死记外,根本就无法理解其内部的工作原理。就算你照别人的指点把一个电路弄出来了,那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有把分立无件弄懂了,才会明白那一块块的集成电路是怎么一回事。对于业余爱好者,学电子技术最实际是从分立元件的AM收音机开始,其原因有:

1、电路种类齐全:

别小看一台古老的调幅收音机,那里头有无线电波接收、可变调谐、高频振荡、超外差变频、中频选择和放大、变压器耦合、电容耦合、二极管检波、甲类放大器、推挽放大器、甲乙类放大器等电子路,在这些电路中还有滤波、正反馈、负反馈、交流旁路等细节。是集模拟电子技术之大成!也是集无线电接收、调频、调幅载波、调制、解调、调谐、振荡、差频、高放、低放、功放之知识大全。

2、通过对各级偏置电流的调试,会使你加深对甲类放大器、甲乙类放大器和推挽放大器的认识。通过调试,也使你知道放大器为什么会进入饱和、为什么会出现削顶失真、交越失真等等。

通过调中周、统调等,会加深你对无线电调制、发射、接收、放大、解调、LC谐振、变频、选频等电路的认识。

3、AM收音机套件便宜,来源丰富。一块万用表、一支烙铁,再加十来元钱的套件就可动手,不成功再来也不心痛。

如果你能将十来元钱一套的六管收音机套件焊好、调好弄响了,你的电路基础也有了,电路原理图也会看了,印剧电路板也会看了。

老叔我敢打保票,只要你将现在己无人感兴趣的收音机玩透了,再接触点差分放大、单稳、双稳和稳压电源之类的电路你就是一个玩模拟电子电路的高手。玩好了模拟的,数字电路就不在话下了!
所以建议买本收音机的书来看,从学收音机开始。
信不信由你。

3. 第一次做一电路,请大家给我点指导

可查查遥控车电原理图,或拆一个看看。
PCB布线
在PCB设计中,布线是完成产品设计的重要步骤,可以说前面的准备工作都是为它而做的, 在整个PCB中,以布线的设计过程限定最高,技巧最细、工作量最大。PCB布线有单面布线、 双面布线及多层布线。布线的方式也有两种:自动布线及交互式布线,在自动布线之前, 可以用交互式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 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布通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布线规则可以预先设定, 包括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的数目、步进的数目等。一般先进行探索式布经线,快速地把短线连通, 然后进行迷宫式布线,先把要布的连线进行全局的布线路径优化,它可以根据需要断开已布的线。 并试着重新再布线,以改进总体效果。
对目前高密度的PCB设计已感觉到贯通孔不太适应了, 它浪费了许多宝贵的布线通道,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不仅完成了导通孔的作用, 还省出许多布线通道使布线过程完成得更加方便,更加流畅,更为完善,PCB 板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过程,要想很好地掌握它,还需广大电子工程设计人员去自已体会, 才能得到其中的真谛。

1 电源、地线的处理
既使在整个PCB板中的布线完成得都很好,但由于电源、 地线的考虑不周到而引起的干扰,会使产品的性能下降,有时甚至影响到产品的成功率。所以对电、 地线的布线要认真对待,把电、地线所产生的噪音干扰降到最低限度,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对每个从事电子产品设计的工程人员来说都明白地线与电源线之间噪音所产生的原因, 现只对降低式抑制噪音作以表述:
(1)、众所周知的是在电源、地线之间加上去耦电容。
(2)、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0.2~0.3mm,最经细宽度可达0.05~0.07mm,电源线为1.2~2.5 mm
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不能这样使用)
(3)、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

2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的共地处理
现在有许多PCB不再是单一功能电路(数字或模拟电路),而是由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混合构成的。因此在布线时就需要考虑它们之间互相干扰问题,特别是地线上的噪音干扰。
数字电路的频率高,模拟电路的敏感度强,对信号线来说,高频的信号线尽可能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对地线来说,整人PCB对外界只有一个结点,所以必须在PCB内部进行处理数、模共地的问题,而在板内部数字地和模拟地实际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互不相连,只是在PCB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数字地与模拟地有一点短接,请注意,只有一个连接点。也有在PCB上不共地的,这由系统设计来决定。

3 信号线布在电(地)层上
在多层印制板布线时,由于在信号线层没有布完的线剩下已经不多,再多加层数就会造成浪费也会给生产增加一定的工作量,成本也相应增加了,为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首先应考虑用电源层,其次才是地层。因为最好是保留地层的完整性。

4 大面积导体中连接腿的处理
在大面积的接地(电)中,常用元器件的腿与其连接,对连接腿的处理需要进行综合的考虑,就电气性能而言,元件腿的焊盘与铜面满接为好,但对元件的焊接装配就存在一些不良隐患如:①焊接需要大功率加热器。②容易造成虚焊点。所以兼顾电气性能与工艺需要,做成十字花焊盘,称之为热隔离(heat shield)俗称热焊盘(Thermal),这样,可使在焊接时因截面过分散热而产生虚焊点的可能性大大减少。多层板的接电(地)层腿的处理相同。

5 布线中网络系统的作用
在许多CAD系统中,布线是依据网络系统决定的。网格过密,通路虽然有所增加,但步进太小,图场的数据量过大,这必然对设备的存贮空间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象计算机类电子产品的运算速度有极大的影响。而有些通路是无效的,如被元件腿的焊盘占用的或被安装孔、定们孔所占用的等。网格过疏,通路太少对布通率的影响极大。所以要有一个疏密合理的网格系统来支持布线的进行。
标准元器件两腿之间的距离为0.1英寸(2.54mm),所以网格系统的基础一般就定为0.1英寸(2.54 mm)或小于0.1英寸的整倍数,如:0.05英寸、0.025英寸、0.02英寸等。

6 设计规则检查(DRC)
布线设计完成后,需认真检查布线设计是否符合设计者所制定的规则,同时也需确认所制定的规则是否符合印制板生产工艺的需求,一般检查有如下几个方面:

(1)、线与线,线与元件焊盘,线与贯通孔,元件焊盘与贯通孔,贯通孔与贯通孔之间的距离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生产要求。
(2)、电源线和地线的宽度是否合适,电源与地线之间是否紧耦合(低的波阻抗)?在PCB中是否还有能让地线加宽的地方。
(3)、对于关键的信号线是否采取了最佳措施,如长度最短,加保护线,输入线及输出线被明显地分开。
(4)、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部分,是否有各自独立的地线。
(5)后加在PCB中的图形(如图标、注标)是否会造成信号短路。
(6)对一些不理想的线形进行修改。
(7)、在PCB上是否加有工艺线?阻焊是否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阻焊尺寸是否合适,字符标志是否压在器件焊盘上,以免影响电装质量。
(8)、多层板中的电源地层的外框边缘是否缩小,如电源地层的铜箔露出板外容易造成短路。

第二篇 PCB布局
在设计中,布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布局结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布线的效果,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合理的布局是PCB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布局的方式分两种,一种是交互式布局,另一种是自动布局,一般是在自动布局的基础上用交互式布局进行调整,在布局时还可根据走线的情况对门电路进行再分配,将两个门电路进行交换,使其成为便于布线的最佳布局。在布局完成后,还可对设计文件及有关信息进行返回标注于原理图,使得PCB板中的有关信息与原理图相一致,以便在今后的建档、更改设计能同步起来, 同时对模拟的有关信息进行更新,使得能对电路的电气性能及功能进行板级验证。

--考虑整体美观
一个产品的成功与否,一是要注重内在质量,二是兼顾整体的美观,两者都较完美才能认为该产品是成功的。
在一个PCB板上,元件的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

--布局的检查
印制板尺寸是否与加工图纸尺寸相符?能否符合PCB制造工艺要求?有无定位标记?
元件在二维、三维空间上有无冲突?
元件布局是否疏密有序,排列整齐?是否全部布完?
需经常更换的元件能否方便的更换?插件板插入设备是否方便?
热敏元件与发热元件之间是否有适当的距离?
调整可调元件是否方便?
在需要散热的地方,装了散热器没有?空气流是否通畅?
信号流程是否顺畅且互连最短?
插头、插座等与机械设计是否矛盾?
线路的干扰问题是否有所考虑?

第三篇 高速PCB设计
(一)、电子系统设计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系统设计复杂性和集成度的大规模提高,电子系统设计师们正在从事100MHZ以上的电路设计,总线的工作频率也已经达到或者超过50MHZ,有的甚至超过100MHZ。目前约50% 的设计的时钟频率超过50MHz,将近20% 的设计主频超过120MHz。
当系统工作在50MHz时,将产生传输线效应和信号的完整性问题;而当系统时钟达到120MHz时,除非使用高速电路设计知识,否则基于传统方法设计的PCB将无法工作。因此,高速电路设计技术已经成为电子系统设计师必须采取的设计手段。只有通过使用高速电路设计师的设计技术,才能实现设计过程的可控性。

(二)、什么是高速电路

通常认为如果数字逻辑电路的频率达到或者超过45MHZ~50MHZ,而且工作在这个频率之上的电路已经占到了整个电子系统一定的份量(比如说1/3),就称为高速电路。
实际上,信号边沿的谐波频率比信号本身的频率高,是信号快速变化的上升沿与下降沿(或称信号的跳变)引发了信号传输的非预期结果。因此,通常约定如果线传播延时大于1/2数字信号驱动端的上升时间,则认为此类信号是高速信号并产生传输线效应。
信号的传递发生在信号状态改变的瞬间,如上升或下降时间。信号从驱动端到接收端经过一段固定的时间,如果传输时间小于1/2的上升或下降时间,那么来自接收端的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前到达驱动端。反之,反射信号将在信号改变状态之后到达驱动端。如果反射信号很强,叠加的波形就有可能会改变逻辑状态。

(三)、高速信号的确定

上面我们定义了传输线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但是如何得知线延时是否大于1/2驱动端的信号上升时间? 一般地,信号上升时间的典型值可通过器件手册给出,而信号的传播时间在PCB设计中由实际布线长度决定。下图为信号上升时间和允许的布线长度(延时)的对应关系。
PCB 板上每单位英寸的延时为 0.167ns.。但是,如果过孔多,器件管脚多,网线上设置的约束多,延时将增大。通常高速逻辑器件的信号上升时间大约为0.2ns。如果板上有GaAs芯片,则最大布线长度为7.62mm。
设Tr 为信号上升时间, Tpd 为信号线传播延时。如果Tr≥4Tpd,信号落在安全区域。如果2Tpd≥Tr≥4Tpd,信号落在不确定区域。如果Tr≤2Tpd,信号落在问题区域。对于落在不确定区域及问题区域的信号,应该使用高速布线方法。

(四)、什么是传输线

PCB板上的走线可等效为下图所示的串联和并联的电容、电阻和电感结构。串联电阻的典型值0.25-0.55 ohms/foot,因为绝缘层的缘故,并联电阻阻值通常很高。将寄生电阻、电容和电感加到实际的PCB连线中之后,连线上的最终阻抗称为特征阻抗Zo。线径越宽,距电源/地越近,或隔离层的介电常数越高,特征阻抗就越小。如果传输线和接收端的阻抗不匹配,那么输出的电流信号和信号最终的稳定状态将不同,这就引起信号在接收端产生反射,这个反射信号将传回信号发射端并再次反射回来。随着能量的减弱反射信号的幅度将减小,直到信号的电压和电流达到稳定。这种效应被称为振荡,信号的振荡在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经常可以看到。

(五)、传输线效应

基于上述定义的传输线模型,归纳起来,传输线会对整个电路设计带来以下效应。
• 反射信号Reflected signals
• 延时和时序错误Delay & Timing errors
• 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False Switching
• 过冲与下冲Overshoot/Undershoot
• 串扰Inced Noise (or crosstalk)
• 电磁辐射EMI radiation

5.1 反射信号
如果一根走线没有被正确终结(终端匹配),那么来自于驱动端的信号脉冲在接收端被反射,从而引发不预期效应,使信号轮廓失真。当失真变形非常显著时可导致多种错误,引起设计失败。同时,失真变形的信号对噪声的敏感性增加了,也会引起设计失败。如果上述情况没有被足够考虑,EMI将显著增加,这就不单单影响自身设计结果,还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失败。
反射信号产生的主要原因:过长的走线;未被匹配终结的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5.2 延时和时序错误
信号延时和时序错误表现为:信号在逻辑电平的高与低门限之间变化时保持一段时间信号不跳变。过多的信号延时可能导致时序错误和器件功能的混乱。
通常在有多个接收端时会出现问题。电路设计师必须确定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延时以确保设计的正确性。信号延时产生的原因:驱动过载,走线过长。

5.3 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
信号在跳变的过程中可能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从而导致这一类型的错误。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错误是信号振荡的一种特殊的形式,即信号的振荡发生在逻辑电平门限附近,多次跨越逻辑电平门限会导致逻辑功能紊乱。反射信号产生的原因:过长的走线,未被终结的传输线,过量电容或电感以及阻抗失配。

5.4 过冲与下冲
过冲与下冲来源于走线过长或者信号变化太快两方面的原因。虽然大多数元件接收端有输入保护二极管保护,但有时这些过冲电平会远远超过元件电源电压范围,损坏元器件。

5.5 串扰
串扰表现为在一根信号线上有信号通过时,在PCB板上与之相邻的信号线上就会感应出相关的信号,我们称之为串扰。
信号线距离地线越近,线间距越大,产生的串扰信号越小。异步信号和时钟信号更容易产生串扰。因此解串扰的方法是移开发生串扰的信号或屏蔽被严重干扰的信号。
5.6 电磁辐射
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电磁干扰,产生的问题包含过量的电磁辐射及对电磁辐射的敏感性两方面。EMI表现为当数字系统加电运行时,会对周围环境辐射电磁波,从而干扰周围环境中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它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电路工作频率太高以及布局布线不合理。目前已有进行 EMI仿真的软件工具,但EMI仿真器都很昂贵,仿真参数和边界条件设置又很困难,这将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最通常的做法是将控制EMI的各项设计规则应用在设计的每一环节,实现在设计各环节上的规则驱动和控制。

(六)、避免传输线效应的方法
针对上述传输线问题所引入的影响,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控制这些影响的方法。

6.1 严格控制关键网线的走线长度
如果设计中有高速跳变的边沿,就必须考虑到在PCB板上存在传输线效应的问题。现在普遍使用的很高时钟频率的快速集成电路芯片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些基本原则:如果采用CMOS或TTL电路进行设计,工作频率小于1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7英寸。工作频率在50MHz布线长度应不大于1.5英寸。如果工作频率达到或超过75MHz布线长度应在1英寸。对于GaAs芯片最大的布线长度应为0.3英寸。如果超过这个标准,就存在传输线的问题。

6.2 合理规划走线的拓扑结构
解决传输线效应的另一个方法是选择正确的布线路径和终端拓扑结构。走线的拓扑结构是指一根网线的布线顺序及布线结构。当使用高速逻辑器件时,除非走线分支长度保持很短,否则边沿快速变化的信号将被信号主干走线上的分支走线所扭曲。通常情形下,PCB走线采用两种基本拓扑结构,即菊花链(Daisy Chain)布线和星形(Star)分布。
对于菊花链布线,布线从驱动端开始,依次到达各接收端。如果使用串联电阻来改变信号特性,串联电阻的位置应该紧靠驱动端。在控制走线的高次谐波干扰方面,菊花链走线效果最好。但这种走线方式布通率最低,不容易100%布通。实际设计中,我们是使菊花链布线中分支长度尽可能短,安全的长度值应该是:Stub Delay <= Trt *0.1.
例如,高速TTL电路中的分支端长度应小于1.5英寸。这种拓扑结构占用的布线空间较小并可用单一电阻匹配终结。但是这种走线结构使得在不同的信号接收端信号的接收是不同步的。
星形拓扑结构可以有效的避免时钟信号的不同步问题,但在密度很高的PCB板上手工完成布线十分困难。采用自动布线器是完成星型布线的最好的方法。每条分支上都需要终端电阻。终端电阻的阻值应和连线的特征阻抗相匹配。这可通过手工计算,也可通过CAD工具计算出特征阻抗值和终端匹配电阻值。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使用了简单的终端电阻,实际中可选择使用更复杂的匹配终端。第一种选择是RC匹配终端。RC匹配终端可以减少功率消耗,但只能使用于信号工作比较稳定的情况。这种方式最适合于对时钟线信号进行匹配处理。其缺点是RC匹配终端中的电容可能影响信号的形状和传播速度。
串联电阻匹配终端不会产生额外的功率消耗,但会减慢信号的传输。这种方式用于时间延迟影响不大的总线驱动电路。 串联电阻匹配终端的优势还在于可以减少板上器件的使用数量和连线密度。
最后一种方式为分离匹配终端,这种方式匹配元件需要放置在接收端附近。其优点是不会拉低信号,并且可以很好的避免噪声。典型的用于TTL输入信号(ACT, HCT, FAST)。
此外,对于终端匹配电阻的封装型式和安装型式也必须考虑。通常SMD表面贴装电阻比通孔元件具有较低的电感,所以SMD封装元件成为首选。如果选择普通直插电阻也有两种安装方式可选:垂直方式和水平方式。
垂直安装方式中电阻的一条安装管脚很短,可以减少电阻和电路板间的热阻,使电阻的热量更加容易散发到空气中。但较长的垂直安装会增加电阻的电感。水平安装方式因安装较低有更低的电感。但过热的电阻会出现漂移,在最坏的情况下电阻成为开路,造成PCB走线终结匹配失效,成为潜在的失败因素。

6.3 抑止电磁干扰的方法
很好地解决信号完整性问题将改善PCB板的电磁兼容性(EMC)。其中非常重要的是保证PCB板有很好的接地。对复杂的设计采用一个信号层配一个地线层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此外,使电路板的最外层信号的密度最小也是减少电磁辐射的好方法,这种方法可采用"表面积层"技术"Build-up"设计制做PCB来实现。表面积层通过在普通工艺 PCB 上增加薄绝缘层和用于贯穿这些层的微孔的组合来实现 ,电阻和电容可埋在表层下,单位面积上的走线密度会增加近一倍,因而可降低 PCB的体积。PCB 面积的缩小对走线的拓扑结构有巨大的影响,这意味着缩小的电流回路,缩小的分支走线长度,而电磁辐射近似正比于电流回路的面积;同时小体积特征意味着高密度引脚封装器件可以被使用,这又使得连线长度下降,从而电流回路减小,提高电磁兼容特性。

6.4 其它可采用技术
为减小集成电路芯片电源上的电压瞬时过冲,应该为集成电路芯片添加去耦电容。这可以有效去除电源上的毛刺的影响并减少在印制板上的电源环路的辐射。
当去耦电容直接连接在集成电路的电源管腿上而不是连接在电源层上时,其平滑毛刺的效果最好。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些器件插座上带有去耦电容,而有的器件要求去耦电容距器件的距离要足够的小。
任何高速和高功耗的器件应尽量放置在一起以减少电源电压瞬时过冲。
如果没有电源层,那么长的电源连线会在信号和回路间形成环路,成为辐射源和易感应电路。
走线构成一个不穿过同一网线或其它走线的环路的情况称为开环。如果环路穿过同一网线其它走线则构成闭环。两种情况都会形成天线效应(线天线和环形天线)。天线对外产生EMI辐射,同时自身也是敏感电路。闭环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因为它产生的辐射与闭环面积近似成正比。

结束语
高速电路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设计过程,ZUKEN公司的高速电路布线算法(Route Editor)和EMC/EMI分析软件(INCASES,Hot-Stage)应用于分析和发现问题。本文所阐述的方法就是专门针对解决这些高速电路设计问题的。此外,在进行高速电路设计时有多个因素需要加以考虑,这些因素有时互相对立。如高速器件布局时位置靠近,虽可以减少延时,但可能产生串扰和显著的热效应。因此在设计中,需权衡各因素,做出全面的折衷考虑;既满足设计要求,又降低设计复杂度。高速PCB设计手段的采用构成了设计过程的可控性,只有可控的,才是可靠的,也才能是成功的
电路板的印制:
热转印法:
硬 件:

1:一台用于产生高精度塑料碳粉阻焊层的打印输出设备,比如一台激光打印机或者一台复印机(复印机的话需要有复印原稿,原稿可以用喷墨打印机打印出来)。

2:一个能用的电熨斗。

3:一张不干胶贴纸的光滑底衬纸。

4:一定量的三氯化铁腐蚀液,根据板的大小而定。补充,有个量程在0~200度的数字温度计的话更好,高档数字万用表附带的也行。

软 件:低版本的PROTEL,比如PROTEL2.5中文版高版本的PROTEL,比如PROTEL99SE中文版甚至只是一个WIN自带的画图程序总之就是要一个能画图的软件即可 步骤:

第一步:利用一个能生成图像的软件生成一些图像文件,比如用低版本PROTEL组织SCH,再利用网络表生成相应PCB图,或用PowerPCB直接画PCB图(不会PROTEL、PowerPCB的话,甚至是WINDOWS的画笔程序也行),以备打印。

第二步:将PCB图打印到热转印纸上(JS所说的热转印纸就是不干胶纸的黄色底衬!)。

第三步:将打印好PCB的转印纸平铺在覆铜板上,准备转印。

第四步:用电熨斗加温(要很热)将转印纸上黑色塑料粉压在覆铜板上形成高精度的抗腐层。

第五步:电熨斗加温加压成功转印后的效果!若你经常搞,熟练了,很容易成功。

第六步:准备好三氯化铁溶液进行腐蚀。

第七步:效果还不错吧!注意不要腐蚀过度,腐蚀结束,准备焊接。

第八步:将焊盘铣刀装到台钻上,清理出焊盘部分,剩下的部分用于阻焊。

第九步:安装所需预定原件并焊接好。

注 意:
1:不要使电熨斗过热或者过凉,最佳温度是140~170之间,在这个温度范围以内,塑料碳粉的转移特性最佳

2:要等温度低一些以后再将转印纸揭下来,慢慢的揭,发现又没转印好的部分请再盖上

再次加温加压进行热转移。

3:一些实在有问题的部分(比如断线)请用油性碳素笔或者指甲油,油漆什么的进行补救一下不过这种情况不是很多

4. 去培训中心学电工,6天的课程真的学的了东西吗。

以我的经验,6天的培训利用好了会学到很多东西,第一是用电安全,这一项要内认真听;容
其次是基础知识,常规电路,故障排除方法及电工用具介绍,这一项老师只会简单介绍,具体的还需要你以后边工作边学习。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遇到问题多跟网友请教交流,只要用心,相信用不了多久你就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师了。

5. 想学习怎么自己制作电路板100分

是要抄板吗?
最简单,找别人抄,没有单片机之类的可编程器件,不是很复杂的,一般200-300起价了

自己动手的话
步骤
1.搞清楚板子上每一个元器件的型号。一般元器件都有标识的,但是有些贴片器件没有,如贴片的瓷片电容。还有些IC,国内很多小厂都会打磨掉,不让人仿造,如果抹掉了,就要分析了,通过电路判断这个是什么芯片了。还有些是裸片的,很多电视机遥控器都用裸片的。
2.搞清楚型号后,看看ic中是否有可编程的芯片,如单片机、cpld之类的都是可以编程的,光知道型号还没用,还要有里面的程序。
可以根据功能重写一个烧进去,或者找人解密。成本跟软件复杂程度、芯片型号有关
3.给电路板拍个高清照吧,这个也可以放第一步了。多拍几个,万一改动了,不知道怎么复原
4.开始抄板了,方法很多了。
1)先炒出原理图,再用portel等pcb软件自己对着pcb画,画出来可能有点差距
2)拆除所有元器件,用扫描仪扫描,如果是双层板比较方便,多层的话就麻烦了,要抹掉外面的,再抄,或者用高级的设备了
网上找抄板教程很多

下面是别人发的了,比我说的好,呵呵。
PCB抄板密技

第一步,拿到一块PCB,首先在纸上记录好所有元气件的型号,参数,以及位置,尤其是二极管,三机管的方向,IC缺口的方向。最好用数码相机拍两张元气件位置的照片。

第二步,拆掉所有器件,并且将PAD孔里的锡去掉。用酒精将PCB清洗干净,然后放入扫描仪内,启动POHTOSHOP,用彩色方式将丝印面扫入,并打印出来备用。

第三步,用水纱纸将TOP LAYER 和BOTTOM LAYER两层轻微打磨,打磨到铜膜发亮,放入扫描仪,启动PHOTOSHOP,用彩色方式将两层分别扫入。注意,PCB在扫描仪内摆放一定要横平树直,否则扫描的图象就无法使用。

第四步,调整画布的对比度,明暗度,使有铜膜的部分和没有铜膜的部分对比强烈,然后将次图转为黑白色,检查线条是否清晰,如果不清晰,则重复本步骤。如果清晰,将图存为黑白BMP格式文件TOP.BMP和BOT.BMP。

第五步,将两个BMP格式的文件分别转为PROTEL格式文件,在PROTEL中调入两层,如过两层的PAD和VIA的位置基本重合,表明前几个步骤做的很好,如果有偏差,则重复第三步。

第六,将TOP。BMP转化为TOP。PCB,注意要转化到SILK层,就是黄色的那层,然后你在TOP层描线就是了,并且根据第二步的图纸放置器件。画完后将SILK层删掉。
第七步,将BOT。BMP转化为BOT。PCB,注意要转化到SILK层,就是黄色的那层,然后你在BOT层描线就是了。画完后将SILK层删掉。

第八步,在PROTEL中将TOP。PCB和BOT。PCB调入,合为一个图就OK了。

第九步,用激光打印机将TOP LAYER, BOTTOM LAYER分别打印到透明胶片上(1:1的比例),把胶片放到那块PCB上,比较一下是否有误,如果没错,你就大功告成了。

http://www.ourdev.cn/bbs/bbs_content.jsp?bbs_sn=447296&bbs_page_no=1&search_mode=1&search_text=抄板&bbs_id=9999

6. 电路理论基础的图书信息(一)

序言
前言
第1章 电路分析导论
1.1 引言
1.2 电路模型和集中参数假设
电路模型是实际电路抽象而成,它近似地反映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电路模型由一些理想电路元件用理想导线连接而成。用不同特性的电路元件按照不同的方式连接就构成不同特性的电路。
电路模型近似地描述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根据实际电路的不同工作条件以及对模型精确度的不同要求,应当用不同的电路模型模拟同一实际电路。
这种抽象的电路模型中的元件均为理想元件。
1.3 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关联参考方向
1.4 功率和能量--电路的复合变量
功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的数量一定,时间越短,功率值就越大。求功率的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物理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 功率可分为电功率,力的功率等。故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
电功率计算公式:P=W/t =UI;在纯电阻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U=IR代入P=UI中还可以得到:P=I*IR=(U*U)/R
在动力学中:功率计算公式:P=W/t(平均功率);P=Fvcosa(瞬时功率)
因为W=F(f 力)×S(s位移)(功的定义式),所以求功率的公式也可推导出P=F·v(当v表示平均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过程的平均功率,当v表示瞬时速度时求出的功率为相应状态的瞬时功率)。
度量物质运动的一种物理量。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亦简称能。
能量这个词是T.杨 1801 年在伦敦国王学院讲自然哲学时引入的,他针对当时把质量与速度二次方之积称为活力或上升力的观点,提出用能量这个词表示上述乘积是妥当的,并和物体所作的功相联系。但并未引起重视,人们仍认为不同的运动中蕴藏着不同的力。直到能量守恒定律被确认后 ,才认识能量概念的重要意义。 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简称“能”。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除了这些,还有风能潮汐能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例如,两个作机械运动的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即能量特性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因此,可以对能量做出全新的哲学定义。
1.5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与电荷守恒公理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于1845年由古斯塔夫·基尔霍夫所发现。该定律又称节点电流定律,其内容是电路中任一个节点上,在任一时刻,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在集总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意结点,所有流入流出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依据:电流连续性原理。
也就是说,在电路中任一点上,任何时刻都不会产生电荷的堆积或减少现象。
适用范围:
基尔霍夫定律不仅适用于电路中结点,也可以推广到电路中任一闭合面。
1)定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简称KCL):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结点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对任一结点有:∑i =0
注意:“流出”结点电流是相对于电流参考方向而言。“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结点,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2)推广:在集总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任一闭合面的电流代数和恒等于零。“代数和”指电流参考方向如果是流出闭合面,则该电流前面取“+”;相反,电流前面取“─”。
3)本质:是电流连续性的表现,即流入结点的电流等于流出结点的电流。
实际应用:实际问题中的交通问题,有些也是以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为背景设立的。
1.6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与能量守恒公理
1.7 特勒根定理
如果有两个具有n个结点和b条支路的电路,它们具有相同的图,但由内容不同的支路构成。假设各支路电流和电压都取关联参考方向,并分别用(I1,I2,···,Ib)、(U1,U2,···,Ub)和(ǐ1,ǐ2,···,ǐb)、(ǔ1、ǔ2、···,ǔb)表示两电路中b条支路的电流和电压,则对于任何时间t,有ǐ1*U1+ǐ2*U2+···+ǐb*Ub=0以及I1*ǔ1+I2*ǔ2+···+Ib*ǔb=
两个拓扑结构相同的集总参数电路中各对应的电流、电压的乘积之和为零 。1952年由B.H.特勒根提出。定理指出,若两个集总参数电路(电路本身最大线性尺寸远小于电路中电流或电压的波长)1和2 具有相同的有向图,并且二者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分别满足基尔霍夫定律,则恒有:
式中 U k 和 I k 分别是电路1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ǔk和 ǐk分别是电路2 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 , b 为两个电路的支路数。两式的两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也可以是同一电路中不同状态下的两组电流和电压(各表示一种工作状态)。若将上式中的ǔk 和 ǐk都换成 U k 和 I k (这相当于式中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都用同一电路中同一状态的支路电流和支路电压),则有 ǐ1*ǔ1+ǐ2*ǔ2+···+ǐb*ǔb=0以及I1*U1+I2*U2+···+Ib*Ub=0,
1.8 总结与思考
1.8.1 总结
1.8.2 思考
习题1
第2章 电路元件与电路分类
2.1 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描述
2.1.1 二端电阻
2.1.2 二端电容
2.1.3 二端电感
2.1.4 二端忆阻元件
2.2 独立电源
2.3 基本信号
2.3.1 复指数信号
2.3.2 单位阶跃信号
2.3.3 单位斜坡信号
2.3.4 单位冲击信号
2.4 多端电路元件的数学抽象及其描述
2.4.1 多端电阻
2.4.2 多端电感
2.4.3 多端电容
2.5 电路元件的基本组与器件造型的概念
2.6 电路分类
2.7 总结与思考
习题2
第3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3.1 支路电流法
3.2 节点分析法
3.3 网孔电流法
3.4 总结与思考
习题3
第4章 电路定理
4.1 叠加定理
4.2 替代定理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4 互易定理
4.5 对偶原理
4.6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4.7 总结与思考
习题4
第5章 电路的时域分析
5.1 一阶电路分析
5.2 一般电路系统I/O微分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5.3 冲击响感和阶响应
5.4 卷积与零状态响应
5.5 卷积积分应用
5.6 总结与思考
第6章 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6.1 正弦稳态分析基础
6.2 阻抗、导纳和相量模型
6.3 相量分析法
6.4 正弦电路的功率
6.5 非正弦周期信号激励下电路的稳态分析
6.6 谐振电路
6.7 总结与思考
习题6
第7章 三相电路
7.1 三相交流电路
三交流相电路。三相交流电源指能够提供3个频率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电压或电流的电源,最常用的是三相交流发电机。三相发电机的各相电压的相位互差120°。它们之间各相电压超前或滞后的次序称为相序。三相电动机在正序电压供电时正转,改为负序电压供电时则反转。因此,使用三相电源时必须注意其相序。一些需要正反转的生产设备可通过改变供电相序来控制三相电动机的正反转。 三相电路是一种特殊的交流电路,由三相电源、三相负载和三相输电线路组成。 世界上电力系统电能生产供电方式大都采用三相制。
7.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3 三相电路的功率及测量
7.4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7.5 总结与思考
习题7
第8章 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方法
8.1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8.2 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8.3 拉普拉斯反变换
8.4 复频域电路分析方法
8.5 网络函数的定义
8.6 网络函数的零点和极点
8.7 网络函数的瞬态响应
8.8 网络的正弦稳态响应
8.9 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8.10 总结与思考
第9章 双口网络
9.1 双口网络的参数
9.2 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9.3 双口网络的相互连接
*9.4 双口网络有效连接的判别和实现
9.5 双口网络的黑箱分析法
9.6 总结与思考
习题9
第10章 图论及LTI电路系统的矩阵分析法
10.1 图论基础
10.2 电路系统的图矩阵表示
10.3 支路电压电流关系——VCR方程
10.4 节点分析法和基本割集分析法
10.5 网也分析法和基本回路分析法
10.6 改进节点分析法
10.7 总结与思考
第11章 滤波器设计
11.1 滤波器设计基础
11.2 有源R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1.3 有源RC滤波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1.4 总结与思考
第12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
12.1 计算机辅助设计基础
12.2 Multisim2001软件基础
12.3 Multisim2001高级应用
12.4 Multisim2001应用实例——有源带通滤波器的仿真
12.5 总结与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 陈希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1 字数: 650000 版次: 3 页数: 538 印刷时间: 2004-1-1 定价:¥39.10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040130133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在1996年《电路理论基础》(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除保持第2版教材特色外,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做了如下考虑:进一步理顺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便于自学;适度增删,突出教学重点和工程实用性;使物理概念、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有机结合;针对系列课程教学计划,进一步理顺与前期课及后续课关系。
全书共分15章,具体内容是:基尔霍夫定律及电路元件、线性直流电路、电路定理、非线性直流电路、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正弦电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网络的图、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二端口网络、均匀传输线,另有3个附录,附录A 磁路,附录B 0rcAD/capture,Pspice概要,附录C MATLAB概要。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师生作为电路课程的教材使用,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绪论
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与电路元件
1.1 电流、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1.2 电功率与电能
1.3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
1.4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
1.5 电阻元件
1.6 独立电源
1.7 受控电源
第2章 线性直流电路
2.1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2 电源和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的星形和三角形联接
2.4 支路电流法
2.5 回路电流法
2.6 节点电压法
2.7 运算放大器
2.8 含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
第3章 电路定理
3.1 置换定理
3.2 齐性定理与叠加定理
3.3 等效电源定理
3.4 特勒根定理
3.5 互易定理
3.6 对偶原理
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4.3 数值分析法
4.4 分段线性分析法
4.5 图解法
第5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5.1 电容元件
5.2 电感元件
5.3 耦合电感
5.4 理想变压器
第6章 正弦电流电路
6.1 正弦电流
6.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6.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6.4 元件方程的相量形式
6.5 RLC串联电路的阻抗
6.6 GCL并联电路的导纳
6.7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6.8 含耦合电感的正弦电流电路
6.9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6.10 复功率
6.11 最大功率传输
第7章 三相电路
第8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第9章 频率特性和谐振现象
第10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时域分析
第11章 线性动态电路暂态过程的复频域分析
第12章 非线性动态电路的暂态过程
第13章 网络的图 网络矩阵与网络方程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第15章 均匀传输线
附录A 磁路
附录B OrCAD/Capture, PSpice概要
附录C MATLAB概要

7. 关于"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这门专业该如何去学习(详细)i

注重动手能力,上课当然要认真啊,作业也不可少,多泡泡图书馆,上网查阅最新的集成电路知识等等,作为大学生真的不能只盯着书本,眼光要长远,希望对你有用

8. 谁教下我怎么学非线性电子电路容易点

1
图书名称:零起步轻松学电子电路

出 版 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字 数: 208000
版 次: 1
页 数: 179
印刷时间: 2006/01/01
开 本:
印 次: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5141781
包 装: 平装

作者:未知
市场价: 19 元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电子电路(模拟电路)的入门图书,书中详细全面地介绍了各种主要模拟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内容包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谐振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调制解调电路、变频电路和电源电路。另外,书中每章都设有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习题,检查自己对本章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书起点低、通俗易懂,内容结构安排符合学习认知规律,适合作电子技术初学者的自学教材,也适合作大中专院校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辅导书。

编辑推荐

阅读本套丛书,学好电子技术基础知识,为进入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书目录

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知识 1
1.1 电路基础知识 2
一、电路、电流和电阻 2
二、电位、电压和电动势 3
三、直流电和交流电 6
四、电路的三种状态 9
五、接地和屏蔽 10
1.2 电路分析方法与规律 11
一、欧姆定律 11
二、电功和电功率 13
三、电阻器的串联和并联 14
四、基尔霍夫定律 17
五、叠加定理 21
六、戴维南定理 23
七、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与阻抗变换 25
习题1 27

第2章 放大电路 29
2.1 基本放大电路 30
一、简单的放大电路 30
二、交流放大电路 31
三、三种基本放大电路 33
2.2 反馈放大电路 36
一、反馈的概念 36
二、反馈类型的判别 38
三、负反馈放大电路 42
四、负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响 44
2.3 功率放大电路 45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状态 45
二、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电路 47
三、OTL功率放大电路 49
四、OCL功率放大电路 52
2.4 多级耦合放大电路 52
一、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53
二、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53
三、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 54
2.5 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5
一、结型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5
二、增强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7
三、耗尽型绝缘栅场效应管及其放大电路 59
习题2 61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63
3.1 直流放大器 64
一、直流放大器 64
二、直流放大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64
3.2 差动放大器 66
一、基本差动放大电路 66
二、实用的差动放大电路 69
三、差动放大器的几种连接方式 72
3.3 集成运算放大器 74
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础知识 75
二、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 76
三、集成运算放大器的非线性应用电路 81
四、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保护 84
习题3 86

第4章 谐振电路与滤波电路 89
4.1 谐振电路 90
一、串联谐振电路 90
二、并联谐振电路 91
4.2 滤波电路 93
一、RLC滤波电路 93
二、有源滤波电路 98
习题4 101

第5章 振荡电路 103
5.1 振荡电路基础知识 104
一、基本振荡电路 104
二、振荡电路组成及工作条件 106
5.2 LC振荡电路 108
一、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108
二、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 109
三、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11
四、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 113
5.3 晶体振荡电路 115
一、石英晶体的特性 115
二、晶体振荡电路 116
5.4 RC振荡电路 118
一、RC移相式振荡电路 118
二、RC桥式振荡电路 121
习题5 123

第6章 调制与解调电路 125
6.1 无线电的传送与接收 126
一、无线电信号的发送 126
二、无线电信号的接收 128
6.2 调幅调制电路与检波电路 130
一、调幅调制电路 130
二、检波电路 131
6.3 调频调制电路与鉴频电路 132
一、调频调制电路 132
二、鉴频电路 135
习题6 144

第7章 变频电路 145
7.1 倍频电路 146
一、倍频原理 146
二、倍频电路 147
7.2 混频电路 148
一、混频原理 148
二、混频电路 149
习题7 150

第8章 电源电路 151
8.1 整流电路 152
一、半波整流电路 152
二、全波整流电路 153
三、桥式整流电路 155
四、倍压整流电路 156
五、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 156
8.2 滤波电路 160
一、电容滤波电路 160
二、电感滤波电路 161
三、复合滤波电路 161
8.3 稳压电路 162
一、简单的稳压电路 162
二、串联型稳压电路 163
三、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164
8.4 开关电源 166
一、开关电源基本工作原理 167
二、三种类型的开关电源工作原理分析 168
三、开关电源电路分析 170
习题8 175

习题答案 176

2
电路基础(第6版)
【原 书 名】 Electric Circuits Fundamentals, Sixth Edition
【原出版社】 Prentice Hall
【作 者】(美)Thomas L.Floyd [同作者作品] [作译者介绍]
【译 者】 夏琳[同译者作品] 施惠琼
【丛 书 名】 国外经典教材·电子信息
【出 版 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书 号】 730213717X
【出版日期】 2006 年10月 【开 本】 185×260 【页 码】 725 【版 次】6-1
【所属分类】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电路基础
计算机 > 计算机控制与仿真 > 电路设计 > 综合
【内容简介】
全书由15章和3个附录组成,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方式,对基本电路和其他类型的电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不仅详细介绍了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给出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应用之处,而且着重讲解了这些技术背后的科学原理。特别是对于每一类相关的电路技术,书中都通过仿真软件以及应用作业实例,非常形象直观地给出了实际电路技术的翔实图景。.

本书可作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电路原理基础课程教材。对于从事电子技术的人员,则是一本优秀的参考书。...
【目录信息】

第I部分直流电路.
第1章元件、物理量和单位3
1.1电子元件和测量仪器3
1.1.1电阻器3
1.1.2电容器5
1.1.3电感器5
1.1.4变压器6
1.1.5半导体设备6
1.1.6电子仪器6
1.2电和磁物理量的单位8
1.3科学记数法9
1.3.110的幂9
1.3.2使用10的幂的计算11
1.3.3计算器上的科学记数法12
1.4工程记数法和国际单位制词头13
1.4.1工程记数法14
1.4.2国际单位制词头14
1.4.3计算器上的工程记数法15
<< 查看详细目录
【译者序】
人类已进入建立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基础之上的信息时代。虽然器件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必将发生变化,但如何分析电路从而得出如何改进电路的基本概念却不会改变。因此,制造、测试或使用这些电路的工程师们需要对电子电路的特性有一个基本了解。另外,电子电路设计中采用的许多技术和原理在其他学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书在帮助读者掌握实际电路技术的全面图景的过程中贯穿了由基本概念到具体应用的思想。众所周知,精通电路的具体应用以及设计电路工程需要有一定的悟性。坚实的理论基础只是确保充分完全地理解电路系统,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敏锐的判断“看到”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而思考.. << 查看译者序
【前言】
《电路基础》(第6版)全面介绍了电学和电子学的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故障诊断技术。本书对某些领域进行了加强和改进,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新的特色。.
本书分成两部分:直流电路(第1章~第7章)和交流电路(第8章~第15章)。
本书特色
工程记数法第1章介绍工程记数法,以及计算器(TI

阅读全文

与纸电路课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浙江pvc手套厂家电话号码是多少 浏览:100
华硕笔记本北京维修点 浏览:799
涪陵空调维修电话附近 浏览:247
宜昌工贸家电在哪里 浏览:527
闪修侠龙岗维修点 浏览:845
翻新机怎么变成真机 浏览:111
海清家居服 浏览:222
防水洒到哑光砖上怎么办 浏览:869
铁路护栏翻新用什么漆价格是多少 浏览:495
湘潭华为维修点查询 浏览:623
史密斯热水器售后维修这行 浏览:921
重庆九阳电器售后维修 浏览:91
广州顶级家具 浏览:807
伟威家电维修部怎么样 浏览:100
本地家具回收哪里好 浏览:511
电路板补点 浏览:973
西藏口碑好的家具包括哪些 浏览:743
电路第五版第三章答案 浏览:528
常熟索尼电视机哪里维修店 浏览:588
家居彩装膜价格图片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