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電腦壞了怎麼修
很多小白遇到的問題其實都很相似,差不多就下面幾個問題。
(1)電腦經常藍屏。
(2)電腦開機時,主機發出很大滴滴滴的嗡鳴的聲音。
(3)一開機就無限重啟的情況,
(3)電腦溫度太高導致直接卡死,
(4)玩游戲時幀數低(顯卡夠用的情況下)
現在大家都知道挑選好的硬體和顯卡玩游戲或者工作,那麼硬體的異常卡頓就給我們帶來諸多不便
電源的設置選項中,咱們可以把電腦設置成高性能
電腦主板bios界面咱們可以把性能設為高性能模式(有些高端主板有專門的游戲模式)
系統的話咱們可以強裝win7,如果是旗艦級處理器顯卡裝win10 倒也影響不大(而且現在intel8代9代和amd 二代處理器搭配的主板默認是只支持win10,要裝win7還有點技術)
再就是驅動了,很多小白不知道,以為最新的驅動就是好的,其實咱們下載的驅動精靈就可以給我們推薦驅動版本,那些最新版本的驅動並不一定有老版本好用,我們可以重裝評價兼容最好的老版本驅動。
這些問題排查過後,再看看你桌子上的顯示器。可能有極少部分用戶會買高清解析度的顯示器,但是你知道么?其實並不是所有的顯卡都能帶動4k或者2k解析度的顯示器。高解析度給顯卡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選擇顯示器和顯卡也是要看你具體的用途和預算。
『貳』 筆記本電腦主板怎麼修
筆記本 電腦的主板壞了,拿出去修?一般的商家都會讓你更換一塊的,下面就讓我教大家如何自己動手修筆記本電腦主板。
修筆記本電腦主板的 方法
一、查板方法:
1.觀察法: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銹蝕。
2.表測法:+5V、GND電阻是否是太小(在50歐姆以下)。
3.通電檢查:對明確已壞板,可略調高電壓0.5-1V,開機後用手搓板上的IC,讓有問題的晶元發熱,從而感知出來。
4.邏輯筆檢查:對重點懷疑的IC輸入、輸出、控制極各端檢查信號有無、強弱。
5.辨別各大工作區:大部分板都有區域上的明確分工,如:控制區(CPU)、時鍾區(晶振)(分頻)、背景畫面區、動作區(人物、飛機)、聲音產生合成區等。這對電腦板的深入維修十分重要。
二、排錯方法:
1.將懷疑的晶元,根據手冊的指示,首先檢查輸入、輸出端是否有信號(波型),如有入無出,再查IC的控制信號(時鍾)等的有無,如有則此IC壞的可能性極大,無控制信號,追查到它的前一極,直到找到損壞的IC為止。
2.找到的暫時不要從極上取下可選用同一型號。或程序內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開機觀察是否好轉,以確認該IC是否損壞。
3.用切線、借跳線法尋找短路線:發現有的信線和地線、+5V或 其它 多個IC不應相連的腳短路,可切斷該線再測量,判斷是IC問題還是板面走線問題,或從其它IC上借用信號焊接到波型不對的IC上看現象畫面是否變好,判斷該IC的好壞。
4.對照法:找一塊相同內容的好電腦板對照測量相應IC的引腳波型和其數來確認的IC是否損壞。
5.用微機萬用編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軟體測試IC。
三、電腦晶元拆卸方法:
1.剪腳法:不傷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錫法:在IC腳兩邊上焊滿錫,利用高溫烙鐵來回拖動,同時起出IC(易傷板,但可保全測試IC)。
3.燒烤法:在酒精燈、煤氣灶、電爐上燒烤,等板上錫溶化後起出IC(不易掌握)。
4.錫鍋法:在電爐上作專用錫鍋,待錫溶化後,將板上要卸的IC浸入錫鍋內,即可起出IC又不傷板,但設備不易製作。
5.電熱風槍:用專用電熱風槍卸片,吹要卸的IC引腳部分,即可將化錫後的IC起出(注意吹板時要晃動風槍否則也會將電腦板吹起泡,但風槍成本高,一般約2000元左右)
作為專業硬體維修,板卡維修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拿過來一塊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斷具體哪個元器件出問題呢?
引起 主板故障 的主要原因
1.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介面、晶元等的損害
2.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晶元(特別是CMOS晶元)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晶元。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
3.器件質量問題:由於晶元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四、清洗
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灰塵是主板最大的敵人之一。最好注意防塵,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晶元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當然我們可以用三氯乙烷--揮發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體之一。還有就是在突然掉電時,要馬上關上計算機,以免又突然來電把主板和電源燒毀。流程。
五、 BIOS
由於BIOS設置不當,如果超頻……可以跳線清處,摘重新設置。如果BIOS損壞,如病毒侵入……,可以重寫BIOS。因為BIOS是無法通過儀器測的,它是以軟體形式存在的,為了排除一切可能導致主板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六、拔插交換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匯流排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採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七、觀看
拿到一塊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掃一下,看看沒有沒燒壞的痕跡,外觀有沒損壞,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能表量一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元試試。
(1).如果連線斷,我們可以用刀把斷線處的漆刮干凈,在露出的導線處塗上蠟,再用針順著走線把蠟劃去,接下來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銀溶液。接著就要用萬能表來確認是否把斷點連接好。就這樣一個一個的,把斷點接好就可以了。注意要一個一個的連,切不要心急,象主板上有的地方的走線間的距離很小,弄不好就會短路了。
(2).如果是電解電容,可以找匹配的換掉。
八、萬能表、示波器工具
用示萬能表、波器測主板各元器件供電的情況。一個是檢測主板是否對這部分供電,再有就是供電的電壓是否正常。
電阻、電壓測量:
電源故障 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電源和Power Good信號故障;匯流排故障包括匯流排本身故障和匯流排控制權產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則包括電阻、電容、集成電路晶元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最簡捷的方法是測晶元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最低也不應低於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晶元。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晶元(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採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板的壽命。
(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
(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後,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信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晶元故障所在。
當上述步驟均未見效時,可以將電源插上加電測量。一般測電源的+5V和+12V。當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准太遠時,可以通過分隔法或割斷某些引線或拔下某些晶元再測電壓。當割斷某條引線或拔下某塊晶元時,若電壓變為正常,則這條引線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來的晶元就是故障所在。
九、程序、診斷卡診斷
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基匯流排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
電腦維修判斷的注意事項
1)特別要注意用戶的使用環境,包括硬體環境、軟體環境和周圍環境
A、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能電器、磁場狀況、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凈程度;
B、硬體環境:機器內的清潔度、溫濕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運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C、軟體環境:除標本軟體及設置外,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
D、裝配檢測:由於筆記本的裝配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在檢修時一定么注意機器的裝配是否正確。
2)對於所見到的現象,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在充分的思考與分析之後才可動手操作,盡量的運用我們已有的測試工具來進行檢測。對於不明白的問題應向有經驗或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員咨詢。
3)維修判斷必須先從軟體入手,最後考慮硬體的問題並結合筆記本電腦測試工作的結果進行確定。下列情況,則直接從硬體入手。
A、不加電;
B、開機無顯。
C、明顯的硬體故障
4)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了解用戶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平等。
5)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以排除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另外,要審查用戶的操作環境,如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
6)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范圍擴大。
7)加電前,必須認真觀察周圍的環境、電腦設備的連接情況,以確認無異常。下列情況應重點注意觀察:
A、電源環境——電壓值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電源是否穩定;在同一電源分支上是否有較大的干擾設備。
B、周邊環境——設備間的距離,其它產生干擾的設備,其它設備與電腦設備的連接情況。
C、溫、濕度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
D、設備間用於連接的插頭座是否完好,接觸是否牢靠。邊線連接是否正確。
E、電腦設備及所邊其它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8)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數據,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 措施 ,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9)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電腦維修的原則與方法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xx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運行部件/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軟體;
3、 在一個干凈的系統中,添加用戶的應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 死機 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用戶xx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 顯示器 、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xx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xx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干凈的xx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沖突或軟、硬體間的沖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 不能啟動 ,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碟機或乾脆用軟碟機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電腦維修判斷方法
1)修判斷總是從最簡單的做起:如先查看外觀、連接,再看軟體的設置、安裝,最後進行拆機檢測。
2)觀察法。觀察,是維修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A、加電前的觀察;
B、拆裝過程中的觀察。應養成注意故障機原始狀況的好習慣,即每進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都要觀察當前的狀況,如連接狀況、安裝狀況、形狀狀況等;每拆卸下一個部件或設備後,都要對所拆卸的部件進行認真查看,如:部件上晶元或器件的顏色、插槽、接插件等;
C、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加電中,應重點觀察:指示燈、風扇、氣味、屏幕顯示的內容(包括一閃而過的內容)等。
D、周圍環境的觀察。這一點一定要引起維修工程師的足夠重視。
3)軟體檢查
A、 操作系統 方面。如操作系統是否能正常啟動、響應和運行、是否存在病毒等;
B、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即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是否能正常響應;
C、磁碟狀況方面。檢查磁碟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判斷的方法參見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
D、應用軟體方面。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兼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數據等是否完整等;
E、BIOS設置,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F、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4)隔離法。這種方法與下面的最小系統法類似。即將有可能幹擾故障判斷,或懷疑有故障的功能屏 蔽掉,以突出故障本身的一種判斷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用於硬體維修,還可用於軟體維修。
5)最小系統法。最小系統是指在滿足特定應用的條件下,使用的最少的部件配置來進行維修判斷的方法。最小系統有兩種:
A、硬體最小系統:既是光板測試,只包括主板、CPU、內存、液晶屏和電源,這種測試可以排除很多由於裝配而引起問題。
B、軟體最小系統:只含有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硬碟、鍵盤。在這個系統下,檢查軟體問題、啟動問題及硬體問題。
利用最小系統法,有兩種判斷思路:
A、在所組成的最小系統配置下,查看故障是否復現,如果故障消失,說明問題出在其它部件或設備上,否則問題出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B、最小系統法,也可反轉使用,即從當前故障機的配置開始,逐步減少部件,最後至最小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當減掉某部件後,故障消失,則在減掉的部件中就有可能存在故障部件。
6)用替換法進行替換及比較判斷替換、比較的順序。建議如下:
A、應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進行替換比較的部件
B、在替換比較的過程中,應按先簡單後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比較。
C、替換比較,應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D、替換比較,還可從當前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什麼叫主控制晶元
主控制晶元:主板上還有兩個重要的控制晶元,一塊PCI插槽旁邊,另一個在CPU旁邊;它們是控制局部匯流排和內存的,各種擴展卡都由它們來控制;也就是說CPU對其它設備的控制都是通過它們來完成的。它們的型號往往決定了主板的擴展性。
我們在購買主板時,常常看到包裝上、 廣告 上會寫著什麼BX晶元組,MVP晶元組,等等,這些晶元組就是指這兩顆控制晶元,它們決定了主板所支持的CPU類型、最高的工作頻率、內存的最大容量、擴展槽的數量等等。所以購買主板時,要注意晶元組的類型。
數據恢復種類知多少
1、磁碟陣列RAID故障恢復
RAID存儲技術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存儲方式。 磁碟陣列數據恢復對象包括RAID0、RAID1、RAID5以及組合型的RAID系列磁碟陣列的數據.
2、硬碟數據恢復
(1)病毒破壞、誤刪除、誤格式化、誤分區、誤克隆。
(2)CMOS檢測不識別硬碟、硬碟異響、磁頭偏移。
(3)IDE、SCSI、USB、ZIP 介面及 RAID 陣列硬碟的數據恢復。
(4)支持的操作系統 Win98、WinNT/2000、Linux/Unix、Mac、Novell.
3、文檔數據修復
(1)損壞的office數據恢復
(2)MMicrosoft SQL、Oracle、Sybase 、Foxbase/pro 文件數據恢復。
(3)損壞的 Zip、MPEG、asf、RM 等文件數據修復。
(4)MS Outlook、Exchange 文件的數據恢復。
(5)zip、rar、Word、 Excel 、Access、pdf 等文檔的密碼恢復。
4、系統恢復
因病毒破壞,誤操作等因素而崩潰的系統重新正常工作包括:
(1)分區丟失
(2)安裝多操作系統時因配置不當使某操作系統不可引
(3)支持的操作系統包括Win95/98/ME 、WinNT/2000 、Linux/UNIX
筆記本電腦主板怎麼修相關 文章 :
1. 筆記本主板維修方法
2. 筆記本主板短路怎麼辦
3. 電腦主機電源開關的維修詳細方法(圖解)
4. 筆記本電腦主板溫度過高怎麼辦
5. 電腦主板各部件詳細圖解
『叄』 怎樣修理電腦顯示器
你們知道電腦 顯示器 怎麼 修理 嗎,下面是我帶來的關於怎樣修理電腦顯示器的內容,歡迎閱讀!
修理電腦顯示器 方法 一:
液晶顯示器一般是有二種介面:VGA(模擬信號)、 DVI(數字信號)。當輸入VGA信號時,顯卡將數字信號通過DAC轉換成模擬信號後,再通過顯示器的ADC轉換成數字信號。兩次轉換後勢必會對信號有影響,這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因為相位和時鍾不同步。這種不同步會引起液晶顯示器的象素抖動問題,具體表現為畫面模糊,仔細觀察後回發現像素有規律的跳動。引起抖動的原因具體有以下幾種:
1、顯示卡VGA信號輸出不良
目前很多顯示卡VGA部分簡化嚴重,只能適應CRT顯示器,碰到液晶顯示器後就暴露本來面目了,尤其是集成的顯示卡。解決方法是更換顯示卡,如果顯示器卡有DVI-I的話,使用轉接頭使用DVI介面。
2、刷新率不正確
很多液晶顯示器要求標准60赫茲刷新率,但事實上不少顯示器只有在75赫茲下才能避免相位問題。但有些顯示器正好相反,用戶最好自己嘗試不同的設置。
設置方法:在屏幕上右鍵點擊屬性-進入設置項-選高級進入監視器設置-選擇監視器 在這里選擇屏幕刷新頻率。
3、顯示器設計不良
通常沒有辦法解決,只能靠在菜單中予以調節。搭配一塊好的顯示卡,幫助作用很大。
4、顯示器損壞
如果以上三種方法都試過了,那麼很大比例就是顯示器已經損壞,最好送去維修。
還有幾種不常見的原因也可能造成顯示器出現閃爍等現象
1、顯示器燈管老化或損壞,它的閃爍會很容易被肉眼察覺,會觀察到顯示器像水波紋一樣閃爍,但文字卻是非常清晰的。碰到這種情況,請立刻將顯示器送修。
2、顯示器輸入的電源不良或電源板損壞,電源板損可能是輸入電源不穩等原因造成,如果電源板損壞只能送去維修,更換一塊電源板,費用也不貴。
3、液晶本身是有凝固點和沸點的,因此液晶顯示器的工作溫度比CRT嚴格的多,通常來講液晶顯示器的使用溫度是0-40度,儲存溫度是-20-60度。超過這個范圍需要人為調節溫度,例如給顯示器增加加溫裝置。
修理電腦顯示器方法二:
一:鉛筆橡皮擦
一般來說,液晶屏幕的表面上都貼了層膜,叫做偏光膜。常見的小劃痕就是出現在它上面的,因此在處理劃痕時需要注意些細節,以免對其造成更大的損傷。
在動手之前需要對有劃痕的屏幕區域進行清潔,最好不要用自來水和礦泉水,因為它們中台有雜質會在後面的擦拭過程中損壞屏幕。建議用過濾後的蒸餾水,用柔軟的棉布或擦鏡布沾上對屏幕輕輕擦拭。找來個白色的鉛筆橡皮擦,必須要使用全新的以及柔軟的,如果使用舊的橡皮擦,其中會含有鉛筆的石墨渣,將會對屏幕造成較大的損傷。用橡皮擦沿著劃痕的方向擦拭,力量點要輕,直到劃痕完全消失即可。
二:用白醋擦拭
有些朋友可能會想到用酒精來擦除劃痕,但是一般的酒精濃度比較高會對偏光膜造成腐蝕,而如果進行稀釋的話,又不容易掌握溶液比例,因此建議不要用酒精以及其他的清潔劑。
理想的方法是使用家中常有的白醋,將它和蒸餾水以1:1的比例混合。接著將柔軟的棉布折疊一下,沾上白醋溶液,進行輕輕擦拭。如果劃痕不容易消除,可以提高一點白醋的濃度,並施加點壓力來擦拭,切記不要用力過猛。當劃痕消失後,還必須使用另外張棉布沾上蒸餾水對剛剛的擦拭區域進行清潔,清理掉白醋溶液,最後將剩餘的液體吸干即可。
三:牙膏與凡士林
還有一種方法是使用牙膏來擦拭屏幕劃痕,但是市面上的牙膏中會含有研磨劑,屬於碳酸鈣,是菱形的極小顆粒,它可以像砂紙樣把劃痕打磨平。如果擔心它會二次損傷液晶屏,也可以選擇具有油性成分的凡士林。塗抹凡士林的工具,不需要棉布,自己用手指塗抹在劃痕處,塗抹時間可以長一點。然後再用濕棉布將凡士林擦去,你會發現經過幾士林的擦拭之後,屏幕會變得鮮艷光亮。
看了"怎樣修理電腦顯示器" 文章 內容的人還看:
1. 顯示器故障大全
2. 台式電腦顯示器怎麼拆解步驟
3. 電腦顯示器不亮怎麼維修
4. 電腦顯示器知識大全
5. 顯示器黑屏了怎麼修復
6. 電腦顯示器燈管壞了怎麼修
7. 筆記本顯示器壞了怎麼修
8. 常見電腦顯卡及顯示器故障維修
9. 電腦顯示器常見故障維修
10. 怎麼看電腦顯示器壞了沒有
『肆』 電腦電源要怎麼維修
電腦電源是電腦運轉工作的來源,可以說是電腦系統中比較重要的部件。它長期工作在高壓,高溫的環境中,電壓的波動,電流沖擊、各種電源干擾都有可能造成損壞。所以和其他元器件比較起來是容易損壞的部件。現在辦公用電腦較多,所以進入夏季以來,天氣炎熱、電壓不穩導致電源損壞的情況很多,那麼一般情況電源損壞是什麼故障呢?電腦電源要怎麼維修呢?以下是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電腦故障知識,歡迎大家參考!
一、電腦電源常見故障
1、故障類型:電源無輸出此類為最常見故障,主要表現為電源不工作。在主機確認電源線已連接好(有些有交流 開關 的電源要打到開狀態)的情況下,開機無反應, 顯示器 無顯示(顯示器 指示燈 閃爍)。無輸出故障又分為以下幾種:美基電腦電源:美基1U350T
① +5VSB無輸出前面已講到+5VSB在主機電源一接交流電即應有正常5V輸出,並為主板啟動電路供電。因此,+5VSB無輸出,主板啟動電路無法動作,將無法開機。此故障制定方法為:將電源從主機中拆下,接好主機電源交流輸入線,用 萬用表 測量電源輸出到主板的20芯 插頭 中的紫色線(+5VSB)的電壓,如無輸出電壓則說明+5VSB線路已損壞,需更換電源。對有些帶有待機指示燈的主板,無萬用表時,也可以用指示燈是否亮來判斷+5VSB是否有輸出。此種故障顯示電源內部有器件損壞,保險很可能已熔斷。
② +5VSB有輸出,但主電源無輸出此種情況待機指示燈亮,但按下開機鍵後無反應,電源 風扇 不動。此現象顯示 保險絲 未熔斷,但主電源不工作。故障判定方法為:將電源從主機中拆下,將20芯中綠線(PS ON/OFF)對地短路或接一小 電阻 對地使其電壓在0.8V以下,此時,電源仍無輸出且風扇無轉動跡象此種情況除外則說明主電源已損壞,需更換電源。
③ +5VSB有輸出,但主電源保護此類情況也比較多,由於製造工藝或器件早期失效均會造成此現象。此現象和②的區別在於開機時風扇會抖動一下,即電源已有輸出,但由於故障或外界因素而發生保護。為排除因電源負載(主板等)損壞短路或其它因素,可將電源從主機中拆下,將20芯中綠線對地短路,如電源輸出正常,則可能為:I. 電源負載損壞導致電源保護,更換損壞的電源負載;II. 電源內部異常導致保護,需更換電源;III. 電源和負載配合,兼容性不好,導致在某種特定負載下保護,此種情況需做進一步分析。
④ 電源正常,但主板未給出開機信號此種情況下也表現為電源無輸出,可通過萬用表測量20芯中綠色線對地電壓是否在主機開機後下降到0.8V以下,若未下降或未在0.8V以下,可能導致電源無法開機。
2、 故障類型電源有輸出,但主機不顯示。提示:這種情況比較復雜,判定起來也比較困難,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 電源的各路輸出中有一路或多路輸出電壓不正常,可用萬用表測試;
2) 無P.G信號,即測量20芯線中灰色線是否為高電平,如果為低電平,主機將一直處於復位狀態,無法啟動。
3) 電源輸出上升沿或時序異常,或和主板兼容性不好,也可導致主機不顯示,但此種情況較復雜,需藉助存儲示波器才可分析。
二、常見電腦電源故障分析與維修
1.電源無輸出
當電源在有負載情況下,測量不出各輸出端的直流電壓時即認為電源無輸出。這時應先打開電源檢查保險絲,通過保險絲熔斷情況來分析故障范圍。
1)保險絲熔斷並發黑
說明有嚴重短路現象,應重點檢查整流濾波和功率逆變電路。
(1)交流濾波 電容 C3、C4因交流浪涌電壓擊穿而短路,有些ATX電源交流濾波電路比較復雜,應檢查是否有短路的元件。
(2)交流主迴路橋式整流電路中某個 二極體 擊穿。損壞原因:由於直流濾波電容C5、C6一般為330μF或470μF的大容量電解電容,瞬間充電電流可達20A以上。所以瞬間大容量的浪涌電流易造成整流橋中某個性能略差的整流管燒壞。另外交流浪涌電壓也會擊穿整流二極體而短路。
(3)整流濾波電路中的直流濾波電容C5、C6擊穿,甚至發生爆裂現象。損壞原因:由於大容量的電解電容耐壓一般為200V左右,而實際工作電壓達到150V左右,接近額定值。因此,當輸入電壓產生波動或某些電解電容質量較差時,就容易發生擊穿電容現象。另外當電解電容發生漏電時,就會嚴重發熱而爆裂。
(4)直流變換電路中的功率開關晶體管VT1、VT2和換向二極體VD1、VD2擊穿損壞。損壞原因:由於整流濾波後的輸出電壓一般高達300V左右,逆變功率開關管的`負載又是感性負載,漏感所形成的電壓峰值可能接近於600V,而VT1、VT2的耐壓Vceo只有450V左右。因此當輸入電壓偏高時,某些耐壓偏低的開關管將被擊穿。所以可選擇耐壓更高的功率開關管。
2)保險絲熔斷但不發黑
說明不是短路引起保險絲熔斷。
(1)通電瞬間燒斷保險,多為瞬間的大電流將保險沖斷,如開機時直流濾波電容的充電電流。
(2)使用過程中燒斷保險,多為負載過大所致。
3)保險絲未熔斷
如電源無輸出。而保險絲完好,則應檢查電源控制線路中是否有開路、短路現象,以及過壓、過流保護電路是否動作,輔助電源是否完好等。
(1)交流輸入迴路的限流電阻THR開路,此時測不到300V直流電壓。開關電源採用220V直接整流濾波電路,當接通交流電壓時會有較大的浪涌電流(電容充電電流),浪涌電流易造成限流電阻或保險絲熔斷。
(2)輔助電源無+5V電壓輸出。應重點檢查輔助電源電路中的相關元件,如輔助電源電路VT15振盪管損壞,VZ16穩壓管、VD30、VD41二極體擊穿短路,限流電阻R72或啟動電阻R76斷路等。
(3)脈寬調制晶元TL494損壞,電壓比較器LM393損壞。另外如IC10、VT7短路,會使IC1的4腳的電壓為高電平,而處於待機狀態。
(4)直流輸出端有短路,此時短路保護會起作用。其現象是開機瞬間電源指示亮,然後馬上又熄滅。應仔細檢查±5V、±12V線路是否有破損或 電路板 上有擊穿的器件。一般最為常見+5V直流迴路的肖特基二級管被擊穿。
(5)直流輸出過壓,此時過壓保護會起作用。此時應檢查+5V、+12V自動穩壓控制電路是否損壞,使自動穩壓控制失效。
2.受控啟動後直流電源無輸出
(1)T2原邊VT3、VT4推動管損壞,R54電阻阻值變大;
(2)半橋功率變換電路開關管VT1、VT2至少有一個開路;
(3)防偏磁電容C8容量變小或開路。
3.電源有輸出,但開機不自檢
這主要是因為電源的PW-OK信號延遲時間不夠或無輸出造成的。開機後,用電壓表測量PW-OK的輸出端(電源插頭的8腳)有無+5V。此時應檢查比較器LM393是否損壞。如因延時不夠,則應檢查延時電路中的電阻R104和電容C60。
4.電源負載能力差
電源負載能力差主要表現為:電源在輕負載情況下,如只向系統板、軟碟機供電時,能正常工作,而在配上大硬碟、擴充其他設備時,往往電源工作就不正常。這種情況一般是功率變換電路的開關管VT1、VT2性能不好,濾波電容器C5、C6容量不足。更換濾波電容時應注意2個電容的容量和耐壓值必須一致。
5.電源輸出電壓不準
如果只有一檔電壓偏離額定值,而其他各檔電壓均正常,則是該檔電壓的集成穩壓電路或整流二極體損壞。如全部偏離額定值,則是由IC1的1、2腳誤差放大器,R39、C32誤差放大器負反饋迴路,取樣電阻R33、R34、R35、構成+5V、+12V自動穩壓控制電路有故障。
在更換電源電路中的二級管時要注意,因為 逆變器 工作頻率較高,一般大於20kHz,另外負載電流也較大,故電源中+5V檔採用肖特基高頻整流二極體SBD,其餘各檔也採用恢復特性的高頻整流二極體FRD。所以在更換時要盡可能找到相同類型的整流二極體,以免再次損壞。
6.風扇不轉或發生響聲
計算機電源的風扇通常採用接在+12V直流輸出端的直流風扇。如果電源輸入輸出一切正常,而風扇不轉,多為風扇電機損壞。如果發出響聲,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機器長期的運轉或運輸過程中的激烈振動引起風扇的4個固定 螺釘 松動;其二是風扇內部灰塵太多或含油軸承缺油,只要及時清理或加入適量的高級潤滑油,故障就可排除。
三、電腦電源的保養與維修
一般來說,計算機在正常工作時發出的聲音很小,除了硬碟讀寫數據發出的聲音外,主要是散熱風扇發出的聲音,其中尤以開關電源風扇發出的聲音最大。有的開關電源長期使用後,在工作時會產生一些雜訊,主要是由於電源風扇轉動不暢造成的。引起電源風扇轉動不暢發出雜訊的原因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風扇電機軸承接套產生軸向偏差,造成風扇風葉被卡住或擦邊,發出"突突"的聲音。--風扇電機軸承松動,使得葉片在旋轉時發出"嗡嗡"的聲音。
--風扇電機軸向竄動,由於墊片的磨損,軸向空隙增大,加電後發出"突突"的聲音。
--風扇電機軸承中使用了劣質潤滑油,在環境溫度較低時容易跟進入風扇軸承的灰塵凝結在一起,增加了電機轉動的阻力,使電機發出"嗡嗡"的聲音。
如果風扇工作不正常,時間長了就有可能燒毀電機,造成整個開關電源的損壞。針對以上電源風扇發出聲音的原因,平時需要進行如下維護保養工作。電源盒是最容易集結灰塵的地方,如果電源風扇發出的聲音較大,一般每隔半年把風扇拆下來,清洗一下積塵和加點潤滑油,進行簡單維護。由於電源風扇是封在電源盒內,拆卸不太方便,所以一定要注意操作方法。
(1)拆風扇 先斷開主機電源,拔下電源背後的輸入、輸出線插頭。然後再拔下與電源連接的所有配件的插頭和連線,卸下電源盒的固定螺絲,取出電源盒。觀察電源盒外觀結構,合理准確地卸下螺絲,取下外罩。取外罩時要把 電線 同時從缺口處撬出來。卸下固定風扇的四個螺絲,取出風扇,可以暫不焊下兩根電源線。
(2)清洗積塵用紙板隔離好電源電路板與風扇後,可用小毛刷或濕布擦拭積塵,擦拭乾凈即可。也可以使用皮老虎吹風扇風葉和軸承中的積塵。
(3)加潤滑油撕開不幹膠標簽,用尖嘴鉗挑出 橡膠 密封片。找到電機軸承,一邊加潤滑油,一邊用手撥動風扇時,使潤滑油沿著軸承均勻流入,一般加幾滴即可。要注意滾珠軸承的風扇是否有兩個軸承,別忽略了給進風面的軸承上油,上油不要只上在主軸上。
4)加墊片 如果風扇發出的是較大的"突突"雜訊,一般光清洗積塵和加潤滑油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這時拆開風扇後會發現扇葉在軸向滑動距離較大。取出橡膠密封片後,用尖嘴鉗分開軸上的卡環,下面是墊片,此時可取出風扇轉子(與扇葉連成一行),以原墊片為標准,用厚度適中的薄塑料片製成一個墊片。把製作好的墊片放入原有的墊片之間,注意墊片不要太厚,軸向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用手撥動葉片,風扇轉動順暢就可以了。最後裝上卡環、橡膠密封片,貼上標簽。記住主軸上的墊片、橡膠密封片、 彈簧 等小零件,以免散落後不知如何復位。
總之,電源是計算機工作的動力,如果電源風扇出了故障,引發的後果是嚴重的,因此要定期地對電源進行維護和保養。
『伍』 筆記本電腦的主板上有哪些核心配件主板燒毀需要怎麼修理要直接更換嗎
在筆記本電腦的主板上,有著很多核心的配件,這些核心配件只有在共同驅動的作用下,才能夠使得筆記本電腦正常的運行。具體的核心配件包括CPU、顯卡、內存、硬碟、電源和顯示器。總而言之,筆記本主板內部的原件共有六個,這六大原件都是幫助筆記本主板進行運行的主要程序。正常情況下筆記本主板是可以良好運行的,如果出現燒毀的情況要先去檢修看具體什麼地方出現了問題,然後再對症下葯症。
『陸』 筆記本電腦usb介面通電後電腦壞了,怎麼維修
題主是不是想用電腦的USB介面,為筆記本電腦充電?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是電腦主板被燒壞了。需要更換此筆記本電腦的主板。
更換筆記本電腦主板時,首先是了解筆記本主板的介面,用軟體查看主板的情況,主要看介面和功耗。替換的主板必須符合功耗和介面相符。然後要看主板的晶元組,一定要主板支持才能正常使用。通常是使用同品牌同系列同機型的主板,這樣會減少很多的麻煩。
接下來是拆機,(整個拆機過程如果自己不熟悉,建議不要自己拆。可以叫別人幫忙。如果要自己拆可以參考拆機教程。)首先是拆背面的螺絲,把光碟機和內存硬碟都可以拆下來。然後再拆下鍵盤就可以把正面螺絲拆卸。(有的要拆 顯示器 ,有的不必)把主板拆卸下來就是更換主板的過程了。把散熱器拆下來,把散熱器上的硅膠擦乾凈。順便把散熱器風扇清理干凈這也算順便清理灰塵了(所以可以送到修理店清理灰塵時順便更換主板)
。
將主板的鎖扣擰到打開的位置,將主板取下。將新的主板平整的放上去,然後擰上鎖扣。將硅膠均勻塗抹在主板上,另外均勻塗抹在電腦的顯卡晶元上。將散熱器按上去(先別擰螺絲,讓硅膠充分接觸一下。將散熱器螺絲擰好,然後看每個螺絲,將散熱器裝牢固。
最後就是將整個電腦復原的操作。運行電腦,更新驅動。如果電腦正常運行,這樣就可以。個人建議沒有自己拆機過程的,去維修店說清理灰塵順便更換主板。
『柒』 電腦常見故障維修方法
電腦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大全
一般常見的故障有:
1:主板故障 2:顯卡故障 3:音效卡故障 4:硬碟故障
5:內存故障 6:光碟機故障 7:滑鼠故障
8:鍵盤故障 9:MODEM故障 10:列印機故障 11:顯示器故障
12:刻錄機故障 13:掃描儀故障
14:顯示器抖動的原因 15:疑難BIOS設置
16:電腦重啟故障 17:解決CPU佔用率過高問題
18:硬碟壞道的發現與修復 19:網頁惡意代碼的手工處理
20:集成音效卡常見故障及解決21:USB存儲設備無法識別
22:黑屏故障 23:WINDOWS 藍屏代碼速查表
24:WINDOWS錯誤代碼大全 25:BIOS自檢與開機故障問題
下面是相關的故障速查與解決問題
電腦出現的故障原因撲朔迷離,讓人難以捉摸。並且由於Windows操作系統的組件相對復雜,電腦一旦出現故障,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想要准確地找出其故障的原因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是否是說我們如果遇到電腦故障的時候,就完全束手無策了呢?其實並非如此,使電腦產生故障的原因雖然有很多,但是,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總結,我們還是可以掌握一些電腦故障的規律和處理辦法的。在本期的小冊子中,我們就將一些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典型的電腦故障的診斷、維護方法展示給你,通過它,你就會發現——解決電腦故障方法就在你的身邊,簡單,但有效。
一、主板
主板是整個電腦的關鍵部件,在電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主板產生故障將會影響到整個PC機系統的工作。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主板在使用過程中最常見的故障有哪些。
常見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電腦開機無顯示,首先我們要檢查的就是是BIOS。主板的BIOS中儲存著重要的硬體數據,同時BIOS也是主板中比較脆弱的部分,極易受到破壞,一旦受損就會導致系統無法運行,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主板BIOS被CIH病毒破壞造成(當然也不排除主板本身故障導致系統無法運行。)。一般BIOS被病毒破壞後硬碟里的數據將全部丟失,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檢測硬碟數據是否完好來判斷BIOS是否被破壞,如果硬碟數據完好無損,那麼還有三種原因會造成開機無顯示的現象:
因為主板擴展槽或擴展卡有問題,導致插上諸如音效卡等擴展卡後主板沒有響應而無顯示。
2. 免跳線主板在CMOS里設置的CPU頻率不對,也可能會引發不顯示故障,對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決。清除CMOS的跳線一般在主板的鋰電池附近,其默認位置一般為1、2短路,只要將其改跳為2、3短路幾秒種即可解決問題,對於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戶找不到該跳線,只要將電池取下,待開機顯示進入 CMOS設置後再關機,將電池上上去亦達到CMOS放電之目的。
3. 主板無法識別內存、內存損壞或者內存不匹配也會導致開機無顯示的故障。某些老的主板比較挑剔內存,一旦插上主板無法識別的內存,主板就無法啟動,甚至某些主板不給你任何故障提示(鳴叫)。當然也有的時候為了擴充內存以提高系統性能,結果插上不同品牌、類型的內存同樣會導致此類故障的出現,因此在檢修時,應多加註意。
對於主板BIOS被破壞的故障,我們可以插上ISA顯卡看有無顯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驟操作即可。),倘若沒有開機畫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張自動更新BIOS的軟盤,重新刷新BIOS,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壞後,軟碟機根本就不工作,此時,可嘗試用熱插拔法加以解決(我曾經嘗試過,只要BIOS相同,在同級別的主板中都可以成功燒錄。)。但採用熱插拔除需要相同的BIOS外還可能會導致主板部分元件損壞,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寫碼器將BIOS更新文件寫入BIOS裡面(可找有此服務的電腦商解決比較安全)。
常見故障二:CMOS設置不能保存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電池電壓不足造成,對此予以更換即可,但有的主板電池更換後同樣不能解決問題,此時有兩種可能:
1. 主板電路問題,對此要找專業人員維修;
2. 主板CMOS跳線問題,有時候因為錯誤的將主板上的CMOS跳線設為清除選項,或者設置成外接電池,使得CMOS數據無法保存。
常見故障三:在Windows下安裝主板驅動程序後出現死機或光碟機讀盤速度變慢的現象
在一些雜牌主板上有時會出現此類現象,將主板驅動程序裝完後,重新啟動計算機不能以正常模式進入Windows 98桌面,而且該驅動程序在Windows 98下不能被卸載。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建議找到最新的驅動重新安裝,問題一般都能夠解決,如果實在不行,就只能重新安裝系統。
常見故障四:安裝Windows或啟動Windows時滑鼠不可用
出現此類故障的軟體原因一般是由於CMOS設置錯誤引起的。在CMOS設置的電源管理欄有一項modem use IRQ項目,他的選項分別為3、4、5......、NA,一般它的默認選項為3,將其設置為3以外的中斷項即可。
常見故障五:電腦頻繁死機,在進行CMOS設置時也會出現死機現象
在CMOS里發生死機現象,一般為主板或CPU有問題,如若按下法不能解決故障,那就只有更換主板或CPU了。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Cache有問題或主板設計散熱不良引起,電腦君在815EP主板上就曾發現因主板散熱不夠好而導致該故障的現象。在死機後觸摸CPU周圍主板元件,發現其溫度非常燙手。在更換大功率風扇之後,死機故障得以解決。對於Cache有問題的故障,我們可以進入CMOS設置,將Cache禁止後即可順利解決問題,當然,Cache禁止後速度肯定會受到有影響。
常見故障六:主板 COM口或並行口、IDE口失靈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用戶帶電插拔相關硬體造成,此時用戶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須先禁止主板上自帶的COM口與並行口(有的主板連IDE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
顯卡
常見故障一:開機無顯示
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或主板插槽有問題造成。對於一些集成顯卡的主板,如果顯存共用主內存,則需注意內存條的.位置,一般在第一個內存條插槽上應插有內存條。由於顯卡原因造成的開機無顯示故障,開機後一般會發出一長兩短的蜂鳴聲(對於AWARD BIOS顯卡而言)。
常見故障二:顯示花屏,看不清字跡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示器或顯卡不支持高解析度而造成的。花屏時可切換啟動模式到安全模式,然後再在 Windows 98下進入顯示設置,在16色狀態下點選“應用”、“確定”按鈕。重新啟動,在Windows 98系統正常模式下刪掉顯卡驅動程序,重新啟動計算機即可。也可不進入安全模式,在純DOS環境下,編輯SYSTEM.INI文件,將display.drv=pnpdrver改為display.drv=vga.drv後,存檔退出,再在Windows里更新驅動程序。
常見故障三:顏色顯示不正常,此類故障一般有以下原因:
1. 顯示卡與顯示器信號線接觸不良
2. 顯示器自身故障
3. 在某些軟體里運行時顏色不正常,一般常見於老式機,在BIOS里有一項校驗顏色的選項,將其開啟即可
4. 顯卡損壞;
5. 顯示器被磁化,此類現象一般是由於與有磁性能的物體過分接近所致,磁化後還可能會引起顯示畫面出現偏轉的現象。
常見故障四:死機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多見於主板與顯卡的不兼容或主板與顯卡接觸不良;顯卡與其它擴展卡不兼容也會造成死機。
常見故障五:屏幕出現異常雜點或圖案
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卡的顯存出現問題或顯卡與主板接觸不良造成。需清潔顯卡金手指部位或更換顯卡。
常見故障六:顯卡驅動程序丟失
顯卡驅動程序載入,運行一段時間後驅動程序自動丟失,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顯卡質量不佳或顯卡與主板不兼容,使得顯卡溫度太高,從而導致系統運行不穩定或出現死機,此時只有更換顯卡。
此外,還有一類特殊情況,以前能載入顯卡驅動程序,但在顯卡驅動程序載入後,進入Windows時出現死機。可更換其它型號的顯卡在載入其驅動程序後,插入舊顯卡予以解決。如若還不能解決此類故障,則說明注冊表故障,對注冊表進行恢復或重新安裝操作系統即可。
音效卡
常見故障一:音效卡無聲。出現這種故障常見的原因有:
1. 驅動程序默認輸出為“靜音”。單擊屏幕右下角的聲音小圖標(小嗽叭),出現音量調節滑塊,下方有“靜音”選項,單擊前邊的復選框,清除框內的對號,即可正常發音。
2. 音效卡與其它插卡有沖突。解決辦法是調整PnP卡所使用的系統資源,使各卡互不幹擾。有時,打開“設備管理”,雖然未見黃色的驚嘆號(沖突標志),但音效卡就是不發聲,其實也是存在沖突,只是系統沒有檢查出來。
3. 安裝了Direct X後音效卡不能發聲了。說明此音效卡與Direct X兼容性不好,需要更新驅動程序。
4. 一個聲道無聲。檢查音效卡到音箱的音頻線是否有斷線。
常見故障二:音效卡發出的噪音過大.出現這種故障常見的原因有:
1. 插卡不正。由於機箱製造精度不夠高、音效卡外擋板製造或安裝不良導致音效卡不能與主板擴展槽緊密結合,目視可見音效卡上“金手指”與擴展槽簧片有錯位。這種現象在ISA卡或PCI卡上都有,屬於常見故障。一般可用鉗子校正。
2. 有源音箱輸入接在音效卡的Speaker輸出端。對於有源音箱,應接在音效卡的Line out端,它輸出的信號
沒有經過音效卡上的功放,雜訊要小得多。有的音效卡上只有一個輸出端,是Line out還是Speaker要靠卡上的跳線決定,廠家的默認方式常是Speaker,所以要拔下音效卡調整跳線。
3. 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序不好。在安裝音效卡驅動程序時,要選擇“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而不要選
“Windows默認的驅動程序”如果用“添加新硬體”的方式安裝,要選擇“從磁碟安裝”而不要從列表框中選擇。如果已經安裝了Windows自帶的驅動程序,可選“控制面板→系統→設備管理→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點中各分設備,選“屬性→驅動程序→更改驅動程序→從磁碟安裝”。這時插入音效卡附帶的磁碟或光碟,裝入廠家提供的驅動程序。
常見故障三:音效卡無法“即插即用”
1. 盡量使用新驅動程序或替代程序。筆者曾經有一塊音效卡,在Windows 98下用原驅動盤安裝驅動程序怎麼也裝不上,只好用Creative SB16驅動程序代替,一切正常。後來升級到Windows Me,又不正常了再換用Windows 2000(完整版)自帶的音效卡驅動程序才正常。
2. 最頭痛的問題莫過於Windows 9X下檢測到即插即用設備卻偏偏自作主張幫你安裝驅動程序,這個驅動程序偏是不能用的,以後,每次當你刪掉重裝都會重復這個問題,並且不能用“添加新硬體”的方法解決。筆者在這里泄露一個獨門密招:進入Win9xinfother目錄,把關於音效卡的*.inf文件統統刪掉再重新啟動後用手動安裝,這一著百分之百靈驗,曾救活無數音效卡性命……當然,修改注冊表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
3. 不支持PnP音效卡的安裝(也適用於不能用上述PnP方式安裝的PnP音效卡):進入“控制面板”/“添加新硬體”/“下一步”,當提示“需要Windows 搜索新硬體嗎?”時,選擇“否”,而後從列表中選取“聲音、視頻和游戲控制器”用驅動盤或直接選擇音效卡類型進行安裝。
常見故障四:播放 CD無聲
1. 完全無聲。用Windows 98的“CD播放器”放CD無聲,但“CD播放器”又工作正常,這說明是光碟機的音頻線沒有接好。使用一條4芯音頻線連接CD-ROM的模擬音頻輸出和音效卡上的CD-in即可,此線在購買CD-ROM時會附帶。
2. 只有一個聲道出聲。光碟機輸出口一般左右兩線信號,中間兩線為地線。由於音頻信號線的4條線顏色一般不同,可以從線的顏色上找到一一對應介面。若音效卡上只有一個介面或每個介面與音頻線都不匹配,只好改動音頻線的接線順序,通常只把其中2條線對換即可。
常見故障五:PCI音效卡出現爆音一般是因為PCI顯卡採用Bus Master技術造成掛在PCI匯流排上的硬碟讀寫、滑鼠移動等操作時放大了背景
雜訊的緣故。解決方法:關掉 PCI顯卡的Bus Master功能,換成AGP顯卡,將PCI音效卡換插槽上。
常見故障六:無法正常錄音
首先檢查麥克風是否有沒有錯插到其他插孔中了,其次,雙擊小喇叭,選擇選單上的“屬性→錄音”,看看各項設置是否正確。接下來在“控制面板→多媒體→設備”中調整“混合器設備”和“線路輸入設備”,把它們設為“使用”狀態。如果“多媒體→音頻”中“錄音”選項是灰色的那可就糟了,當然也不是沒有挽救的餘地,你可以試試“添加新硬體→系統設備”中的添加“ISA Plug and Play bus”,索性把音效卡隨卡工具軟體安裝後重新啟動。
常見故障七:無法播放Wav音樂、Midi音樂
不能播放Wav音樂現象比較罕見,常常是由於“多媒體”→“設備”下的“音頻設備”不只一個,禁用一個即可;無法播放MIDI文件則可能有以下3種可能:
1. 早期的ISA音效卡可能是由於16位模式與32位模式不兼容造成MIDI播放的不正常,通過安裝軟體波表的方式應該可以解決
2. 如今流行的PCI音效卡大多採用波表合成技術,如果MIDI部分不能放音則很可能因為您沒有載入適當的波表音色庫。
3. Windows音量控制中的MIDI通道被設置成了靜音模式。
常見故障八:PCI音效卡在WIN98下使用不正常
有些用戶反映,在音效卡驅動程序安裝過程中一切正常,也沒有出現設備沖突,但在WIN98下面就是無法出聲或是出現其他故障。這種現象通常出現在PCI音效卡上,請檢查一下安裝過程中您把PCI音效卡插在的哪條PCI插槽上。有些朋友出於散熱的考慮,喜歡把音效卡插在遠離AGP插槽,靠近ISA插槽的那幾條PCI插槽中。問題往往就出現在這里,因為Windows98有一個Bug:有時只能正確識別插在PCI-1和PCI-2兩個槽的音效卡。而在ATX主板上緊靠AGP 的兩條PCI才是PCI-1和PCI-2(在一些ATX主板上恰恰相反,緊靠ISA的是PCI-1),所以如果您沒有把PCI音效卡安裝在正確的插槽上,問題就會產生了.
『捌』 電腦壞了拿去修理要注意什麼
在使用電腦的時候如果電腦因為一些小故障而壞了,那麼對此如果拿去維修的話需要注意好哪些事項呢?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電腦壞了拿去修理要注意的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1、如果不懂電腦,或不在現場那麼
2、內存,顯卡,硬碟,光碟機,主板,CPU,主板,電源,就剩機箱不可能換!
3、修時最好在現場,或找個朋友看看配置
4、先把你電腦的配置寫出來
5、雙方確定了之後就可以放在維修部啦
6、最好大家簽名,只要跟維修員說:“怕到時換錯了。有個單子在。大家都放心。(保險一步就是自己買些貼紙,寫上自己的名字。貼上去)
電腦黑屏維修多少錢?其實這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要看是系統問題還是硬體問題,若是軟體問題的話,一般幾十元重裝系統即可,若是硬體問題的話,就得好幾百元錢了。
一、卡慢及開機速度慢的排除
電腦經常使用之後會出現卡,啟動變慢,點擊回應慢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清理一下電腦裡面的垃圾啦。
註:電腦在安裝文件時除必須安裝C盤的軟體其他一律建議安裝D,E,F等盤,讓C盤保持清潔,之裝系統問題即可。在互聯網下載軟體安裝的時候最好手動一步一步安裝,因為很多軟體如果使用它的一鍵安裝將為您帶來亂七八糟的軟體一大堆,佔用您的系統緩存,導致電腦變慢。
方法一:
首先推薦大家下載一個垃圾清理的軟體,網路一搜有很多我就不說名字了,以免認為我是寫軟文的。下載安裝之後點擊清理垃圾,將電腦裡面的緩存內容,注冊表,及無用的系統垃圾統統掃描清理,最重要的找到啟動項這個欄目點開將裡面無用的啟動項全部禁止,因為他們會佔用系統內存導致開機速度變慢。
方法二:
在使用軟體清理之後我們還要使用一個電腦系統自帶的軟體:磁碟清理和磁碟碎片整理。首先是磁碟清理,步驟為:點開電腦桌面左下角Windows圖標-所有程序 –附件-系統工具-磁碟清理然後選擇需要清理的磁碟就可以了。然後是磁碟碎片整理,步驟為點開電腦桌面左下角Windows圖標-所有程序 –附件-系統工具-磁碟碎片整理,點開之後選擇需要整理的磁碟點擊分析然後整理就可以了,如果有不懂的朋友可以網路一下:磁碟碎片整理。
二、藍屏的問題解決方法
方法一:
當電腦出現藍屏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使用“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來初步修復一下電腦。當電腦首次出現藍屏時,應當在重啟電腦時,按鍵盤快捷鍵“F8”進入系統啟動菜單中,然後選擇“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來啟動電腦,據此來修復一下電腦,看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
方法二:
點擊電腦桌面左下角windows圖標在點擊“運行”對話框,輸入命令“Regedit”進入注冊表程序。依次展開“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 ”→“CurrentControlSet ”→“Control ”→“SessionManager ”,在右側找到BootExecute項,雙擊將其值設置為“ autocheck autochk *”。 經過這樣設置以後,如果電腦出現藍屏,將會在電腦重啟後自動運行自檢程序,試圖對系統中存在的錯誤進行修復。
方法三:
如果電腦的硬體驅動安裝不當,或程序兼容性等原因而導致系統藍屏現象的出現,針對此類情況,右擊“我的電腦”,在彈出的菜單中選擇“管理”項。在“計算機管理”窗口中點擊“設備管理器”,然後找到存在不兼容硬體設備或驅動未正確安裝的設備。對於驅動未正確安裝的設備,建議重啟安裝其對應官方驅動。對於不兼容的硬體設備,就在對應設備上右擊,選擇“禁用”命令將其禁用。
方法四:
如果以上方法您覺得麻煩那麼你可以下下載一個360在裡面找到人工服務裡面搜索“系統藍屏“然後點擊立即修復即可。
方法五:
內存條的安裝不正確,金手指上面有了污垢也有可能造成系統藍屏,那麼就需要將電腦機箱打開將內存條拔出來用橡皮擦將上面的金手指仔細擦拭之後在插回去就可以了。
三、電腦啟動報警的問題解決
當電腦啟動之後如果聽到滴滴的報警聲而無法開機請參考一下: 在計算機開機自檢時,如果發生故障,有時便會響鈴不斷,而不同的響鈴代表不同的錯誤信息。
Award BIOS
1短:系統正常啟動。表明機器沒有任何問題。 2短:常規錯誤,請進入CMOS Setup,重新設置不正確的選項。 1長1短:內存或主板出錯。換一條內存試試,若還是不行,只好更換主板。 1長2短:顯示器或顯示卡錯誤。 1長3短:鍵盤控制器錯誤。檢查主板。 1長9短:主板Flash RAM或EPROM錯誤,BIOS損壞。換塊Flash RAM試試。 不斷地響(長聲):內存條未插緊或損壞。重插內存條,或更換內存。
AMI BIOS
1短:內存刷新失敗。更換內存條。 2短:內存ECC較驗錯誤。在CMOS Setup中將內存關於ECC校驗的選項設為Disabled就可以解決,不過最根本的解決辦法還是更換一條內存。 3短:系統基本內存檢查失敗。換內存。 4短:系統時鍾出錯。 5短:CPU出現錯誤。 6短:鍵盤控制器錯誤。 7短:系統實模式錯誤,不能切換到保護模式。 8短:顯示內存錯誤。顯示內存有問題,更換顯卡試試。 9短:BIOS晶元檢驗和錯誤。 1長3短:內存錯誤。內存損壞,更換即可。 1長8短:顯示測試錯誤。顯示器數據線沒插好或顯示卡沒插牢。
『玖』 電腦電源壞了怎麼修
電腦電源壞了維修方法:
1、檢測故障。先看看電源是不是燒焦了,如果是,更換電源。如果沒有,再用萬用表量量電源的供電接頭有沒電,電壓是多少。接頭如果正常供電,進入下一步。
2、電源內部有一個保險管,可以在超壓時熔斷形成自我保護,這時只要將保險管從彈簧架上取下更換一個新的就可以了。該過程只需要一把螺絲刀,操作上也沒有任何技術含量,非常簡單。
3、電容是硬體中相對脆弱的部分,電容損壞造成硬體不能工作的現象也非常多,從外觀上識別電容損壞也比較容易:鼓蓋、冒漿、爆裂,非常直觀,只要按型號購買並更換上就可以了。需要的工具也很簡單,螺絲刀一把,用來打開電源外殼和拆卸電路板;電烙鐵一把、焊錫絲一段,用來拆除和焊接電容。只需要簡單的焊接技術,不需要專業培訓。
4、只要超過了保修期,在硬體損壞時電腦維修公司一般是不會給維修的,只會賣給你一件新的,並給你安裝好。自己動手維修雖然存在一定風險,但還存在一線希望,修不好也無所謂,反正要換新的。所以,不要有顧慮,尤其是這種簡單易行的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