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設備故障,都有哪些種類類型
所謂設備故障,一般是指設備失去或降低其規定功能的事件或現象,表現為設備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使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技術性能降低,致使設備中斷生產或效率降低而影響生產。
設備在使用過程中,由於磨擦、外力、應力及化學反應的作用,零件總會逐漸磨損和腐蝕、斷裂導致因故障而停機。加強設備保養維修,及時掌握零件磨損情況,在零件進入劇烈磨損階段前,進行修理更換,就可防止故障停機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故障這一術語,在實際使用時常常與異常、事故等詞語混淆。所謂異常,意思是指設備處於不正常狀態,那麼,正常狀態又是一種什麼狀態呢?如果連判斷正常的標准都沒有,那麼就不能給異常下定義。對故障來說,必須明確對象設備應該保持的規定性能是什麼,以及規定的性能現在達到什麼程度,否則,同樣不能明確故障的具體內容。假如某對象設備的狀態和所規定的性能范圍不相同,則要認為該設備的異常即為故障。反之,假如對象設備的狀態,在規定性能的許可水平以內,此時,即使出現異常現象,也還不能算作是故障。總之,設備管理人員必須把設備的正常狀態、規定性能范圍,明確地制訂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異常和故障現象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明確什麼是異常,什麼是故障。如果不這樣做就不能免除混亂。
事故也是一種故障,是側重安全與費用上的考慮而建立的術語,通常是指設備失去了安全的狀態或設備受到非正常損壞等。
設備故障按技術性原因,可分為四大類:即磨損性故障、腐蝕性故障、斷裂性故障及老化性故障。
1、磨損性故障
由於運動部件磨損,在某一時刻超過極限值所引起的故障。所謂磨損是指機械在工作過程中,互相接觸做相互運動的對偶表面,在摩擦作用下發生尺寸、形狀和表面質量變化的現象。按其形成機理又分為粘附磨損、表面疲勞磨損、腐蝕磨損、微振磨損等4種類型。
2、腐蝕性故障
按腐蝕機理不同又可分化學腐蝕、電化學腐蝕和物理腐蝕3類。
化學腐蝕:金屬和周圍介質直接發生化學反應所造成的腐蝕。反應過程中沒有電流產生。電化學腐蝕:金屬與電介質溶液發生電化學反應所造成的腐蝕。反應過程中有電流產生。
物理腐蝕:金屬與熔融鹽、熔鹼、液態金屬相接觸,使金屬某一區域不斷熔解,另一區域不斷形成的物質轉移現象,即物理腐蝕。
在實際生產中,常以金屬腐蝕不同形式來分類。常見的有8種腐蝕形式,即均勻腐蝕、電偶腐蝕、縫隙腐蝕、小孔腐蝕、晶間腐蝕、選擇性腐蝕、磨損性腐蝕、應力腐蝕。
3、斷裂性故障
可分脆性斷裂、疲勞斷裂、應力腐蝕斷裂、塑性斷裂等。
脆性斷裂:可由於材料性質不均勻引起;或由於加工工藝處理不當所引起(如在鍛、鑄、焊、磨、熱處理等工藝過程中處理不當,就容易產生脆性斷裂);也可由於惡劣環境所引起;如溫度過低,使材料的機械性能降低,主要是指沖擊韌性降低,因此低溫容器(-20℃以下)必須選用沖擊值大於一定值的材料。再如放射線輻射也能引起材料脆化,從而引起脆性斷裂。
疲勞斷裂:由於熱疲勞(如高溫疲勞等)、機械疲勞(又分為彎曲疲勞、扭轉疲勞、接觸疲勞、復合載荷疲勞等)以及復雜環境下的疲勞等各種綜合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斷裂。
應力腐蝕斷裂:一個有熱應力、焊接應力、殘余應力或其他外加拉應力的設備,如果同時存在與金屬材料相匹配的腐蝕介質,則將使材料產生裂紋,並以顯著速度發展的一種開裂。如不銹鋼在氯化物介質中的開裂,黃銅在含氨介質中的開裂,都是應力腐蝕斷裂。又如所謂氫脆和鹼脆現象造成的破壞,也是應力腐蝕斷裂。
塑性斷裂:塑性斷裂是由過載斷裂和撞擊斷裂所引起。
4、老化性故障
上述綜合因素作用於設備,使其性能老化所引起的故障。
㈡ 什麼是 「設備停機時間」
設備停機時間也就是設備停止工作的時間。
㈢ 如何計算設備故障率
計算設備故障率的方法如下:
(3)什麼叫設備故障停機維修時間擴展閱讀:
設備故障率的演變分為三個時期:
一、Ⅰ期,一般稱之為初期故障期, 這時故障的原因主要由於設計、製造不良,保管、運輸不慎。
所以, 設備在運轉初期故障較高,經過運轉、跑合、調整、維修,故障率將 逐步下降並趨於穩定。
二、Ⅱ期,稱之為偶發故障期,此時設備的零部件均未達到使用壽命,不易發生故障, 但由於操作失誤等原因,在一部分 零件上積累了超過設計強度的應力,導致了事故的發生。
此時期的 故障處於一種不可預測的狀態,並且隨著時間的流逝,故障基本保持一定比例而無規則地 發生。
三、Ⅲ期,稱之為磨損故障期,此時期由於零部件的磨損、腐蝕以及疲勞等原因,造成 故障率上升。
這時,如加強維修,及時更換即將到達壽命的零部件,則可降低故障率。
但維修費用過高時,則應考慮設備更新。
設備故障的原因:
設備故障一般是指設備失去或降低其規定功能的事件或現象,表現為設備的某些零件失去原有的精度或性能。
使設備不能正常運行、技術性能降低,致使設備中斷生產或效率降低而影響生產。簡單地說是一台裝置(或其零部件)喪失了它應達到的功能。
設備故障率是指事故(故障)停機時間與設備應開動時間的百分比,是考核設備技術狀態、故障強度、維修質量和效率一個指標。
待機的定義:設備在完好的情況下隨時可以投入正常運行。因此,將待機時間歸入運行時間。
㈣ 如何解決設備故障與性能降低的效率損失
如何解決設備故障與性能降低的效率損失
一、設備缺乏保養帶來的三大損失
設備缺乏保養帶來的損失主要包括:
1.故障停機的損失
設備故障停機指的是機械設備、模工裝刀治具等發生異常,進行更換或維修而暫停超過十分鍾的停機損失。
2.短暫停機的損失/空轉損失
設備暫停或者空轉損失指的是因工件卡堵、傾斜、掉落、污損、不良警報等,必須進行短於十分鍾的停機或空轉予以處理的暫停損失。
3.性能降低的損失
性能降低的損失,即性能或者是設備的速度降低造成的損失,例如設備缺乏保養等產生的損失等。
在實際工作中,大概會有10%~15%的時間屬於計劃性損失;20%的損失來自產品切換和開工准備;由於設備問題造成的故障、短暫停機、設備空轉以及性能降低導致效率的損失一般佔35%。因此,找到設備故障和造成性能降低的原因並進行相關改善,成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必經之路。
二、設備故障的前期徵兆與原因分析
設備既定功能喪失的原因主要包括:
1.自然劣化
任何設備只要正常使用,都會產生正常劣化和磨損,如電子零件會出現老化。
2.強制劣化
顧名思義,指強制的劣化。它是由環境或人為因素,如使用不當、操作不當或者維修不當造成的劣化。
3.對劣化的放任
如果設備不管是自然劣化還是強制劣化,若不進行復原,就是對劣化的放任。
4.對應力的放任
每台設備都有設計的應力強度,操作時都有一定的規范。一旦超過使用條件以上的應力,或者因為負荷過大、維修不當等,都可能使設備產生故障,即產生對應力的放任。
5.設備強度本身不足
設計每台設備時,都有相應的應力強度,如果設備本身的應力強度不足,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就屬於設計缺陷。
三、設備故障的五個對策
TPM對設備出現故障的問題總結出五種原因,同時也提出了五種解決對策。
1.基本條件的整備
基本條件的整備是指針對設備自主保養的三大基本條件,即清掃、給油和螺栓再緊固,制定操作基準並進行培訓。這三種看似簡單的工作,實際上並不簡單,企業必須找到最易操作和最有效率的基準,才能在現實工作中堅持下去,豐田公司稱為「防呆措施」。
【案例】
豐田公司關於清掃的規定
一台設備要清掃很多死角,即清掃設備的困難部位。關於如何解決困難部位,
用什麼方法讓工人每天都掃到應該清掃的死角,豐田公司有自己獨特而有效的方法。
豐田公司的機器面板上,有簡單的拆卸和復原方法,可以教會工人怎樣進行清
掃動作。這種看似簡單的方法,保證了清掃的效率。
加潤滑油的麻煩
給機器的螺絲加潤滑油,看似很容易的事情,某公司卻因此遇到了麻煩。
該公司有很好的作業指導書,但真正執行時,卻往往找了30分鍾還不知道設
備的加油嘴在哪裡;好不容易找到加油嘴,卻因為已經兩三年沒加過潤滑油,加油嘴已經滿是灰塵,被堵住了,無法加油;好不容易捅好了油嘴,但員工又不知道加什麼型號的油;等確定好加什麼型號的油以後,工人去倉庫領油,竟然是20加侖(約合90.9升)一桶的潤滑油。
可見,即便是加潤滑油這樣簡單的問題,若沒有合適的方法和訓練,工人在工作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障礙。該公司沒有執行力,其責任無疑不在工人。
【案例】
日本公司的給油工作經驗
在日本,企業里的加油嘴一定是被引導出來,在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地方,一看
就知道哪個是加油嘴。在加油嘴旁邊,一定會用不同顏色在不同的油區進行標注。加油時看到什麼顏色的點,就拿相應顏色的油壺,根本不用管是什麼型號的油。
此外,從設備裡面還拉出一個塑料管,底下是一條紅線,上面一條綠線。紅線
以下沒有油了,就代表需要加油,加到將要超過綠線時,油就加滿了。
由案例可見,日本公司的辦法很簡單,但很有效,工人容易操作,體現了公司的執行力。
2.使用條件的遵守
使用條件的遵守,是指想辦法讓員工遵守公司制定的措施。即要培訓、監督、考核、追蹤,保證員工按照操作條件執行操作。
3.劣化復原的展開
復原設備的劣化被稱為劣化的復原。例如,讓工人明白螺絲螺帽鬆了就要緊固;潤滑油沒有了就要加油;設備臟了就要清掃等基本的問題。
4.弱點對策的實施
弱點對策的實施是針對設備設計上的弱點進行的整改對策,關鍵在於產品和設備怎樣重新改造。由於很難買到最合適的生產設備,因此就要求企業有很強的設備改造部門,改造部門根據設備設計上的弱點進行相應的改造。
5.人為失誤的防止
防止人為失誤與基本條件的整備相關聯,可以運用「防呆」手法降低執行難度並進行相應的培訓,以避免過多的人為失誤。
四、設備效率損失的改善策略:保養
設備性能的降低往往是由於清掃不夠造成的,清掃不夠不僅會使設備性能降低,還可能引起設備故障、產品質量不良和設備的強制劣化等後果。如表1所示。
要點提示
設備清掃不徹底引起的弊害:
① 設備故障;
② 產品質量不良;
③ 強制劣化;
④ 速度降低。
1.設備保養與5S/設備保養的關鍵:現場5S
5S的概念來自日本,原意是指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和紀律五個動作。
整理
整理(SEIRI,Sort)即分類,也就是識別操作現場所有材料是否需要的行為。整理工作以排除浪費和提高效率的相應要求為判定依據。
整頓
整頓(SEITON,Straighten)即定位,整理結束之後,在車間現場操作需要或可用設備時,做到好收、好放、好找、好拿、好管理的整個過程叫整頓。依據標識、定位、定量進行整頓,創造出井然有序的工作環境,在這種環境里很容易發現問題所在。
清掃
清掃(SEISO,Scrub)即刷洗,清除掉不需要的垃圾,以保持現場整齊干凈。
清潔
清潔(SEIKETSU,Systematize/Solve,問題解決),即維持,指透過對異常(不該出現的物品)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維持現場在整理、整頓和清掃後應有的日常狀態。清潔是解決問題的系統性方法,具體步驟如圖1所示。
圖1 問題分析解決七步法
紀律
紀律(SHITSUKE,Standardize,標准化),顧名思義,指管理規定、工藝紀律的貫徹、執行與遵守,設備故障和性能降低的損失,其改善策略都歸責於設備保養。
2.設備保養與TPM
很多效率損失可以從TPM中找到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案。
TPM的八大模塊包括:個別改善、自主保養、計劃保養、技能訓練、質量保養、環境保養、安全保養、衛生保養。
㈤ 什麼是長時間設備故障
設備的故障按照時間長短來劃分,(很多書籍介紹)一般可分為:
.嚴重故障;
.長時間故障;
.一般故障;
.小停機(5分鍾以下);
對此,我建議你不要拘於這些定義劃分,根據自己公司設備類別,產品工藝及維修情況可自設時間區間進行管控。
長時間故障,一般指維修難度較大,需要拆卸、檢修、安裝等過程,所需要時間較長、人力較大之維修。
㈥ 設備故障停機率的計算公式
故障停機率=故障停機台時/[故障停機台時+設備實際開動台時(設備應開動總台時)]×100%
公式是指故障停機時間與設備應開動時間的比,是考核設備技術狀態、故障強度、維修質量和效率一個指標。式中設備故障停機台時是指設備自發生故障損壞時起,至修復後重新投入生產上的實際時間。 設備開動總台時=故障停機台時+實際開動台時。 在其它條件不變的前提下,故障停機率越小,說明設備的可維修性能越好。
Σ設備故障停機時間
GZL= -------------------- ×100%
Σ設備實際開動時間+Σ設備故障停機時間
(1)統計公式保持不變。注意子項和母項的計算公式。一個單位設備故障停機率過高均應引起關注,分析是否合理。但倘若一個單位故障停機率長期為零,可能未認真統計。
(2)一般要求綜合故障停機率GZL≤1%
(3)設備故障停機率+設備有效利用率=100%。
㈦ 什麼是「設備無故障停機時間」
是不是MTBF啊,即平均無故障時間,英文全稱是「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是衡量一個產品(尤其是電器產品)的可靠性指標。單位為「小時」。它反映了產品的時間質量,是體現產品在規定時間內保持功能的一種能力。
具體來說,是指相鄰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工作時間,也稱為平均故障間隔。它僅適用於可維修產品。同時也規定產品在總的使用階段累計工作時間與故障次數的比值為MTB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