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航空維修公司
獨立的飛機維抄修公司:(大陸)襲
北京飛機維修有限公司 AMECO
廣州飛機維修有限公司 GAMECO
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 TAECO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 STAECO
上海科技宇航 STARCO
以上不含航空公司旗下的維修公司。
此外,還有一些部件修理公司,如航達、航新、海特、摩天宇發動機等,專門修理部件和發動機的。
『貳』 全國飛機維修公司有哪些
上海科技宇航有限公司(STARCO)
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
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
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
。。。。
這是幾家比較大型的專業飛機維修單位~~
據我所知,鄭州應該是沒有專門的飛機維修廠,不過各家航空公司都自帶有飛機維修部門的~~~~
鄭州應該是南航鄭州的基地,你可以咨詢一下那裡。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叄』 香港有多少個航空公司可以直飛加拿大
香港地區:
有六家民航運輸企業:
國泰航空公司(CATHAY PACIFIC):成立於1946年,1948年7月1日開始運營,目前是香港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其在國際民航界也極具影響力,是「寰宇一家」航空聯盟的發起者。
2006年6月,國泰航空與太古集團、中國國航、中航興業與中信泰富等達成協議,對國泰航空、港龍航空、中國國航股權進行調整,重組結束後,太古擁有國泰40%的股權,國航及其附屬公司中航興業有限公司將合共持有國泰航空17.5%的股權。
運營基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CX/CPX,CP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100架大型民航飛機。
波音747系列共38架;其中B747-200F型8架,B747-400型21架,B747-400F型9架;
波音777系列共17架;其中B777-200型5架,B777-300型12架;
空中客車330/340系列共45架,其中A330-300型27架,A340-300型15架、A340-600型3架。
註:部分飛機處於停場狀況,等待或正在進行客貨機改裝。
港龍航空公司(DRAGONAIR):成立於1985年5月,同年7月開始運營。作為以香港為基地的地方性航空公司,港龍目前主要經營香港至內地及台灣地區的航線,2006年6月,國泰航空與太古集團、中國國航、中航興業與中信泰富等達成協議,國泰航空全資收購港龍航空,根據協議,港龍將保持自有品牌至少6年。
運營基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KA/HD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39架大中型民航飛機。
其中6架B747-2/3/400F;(租用中華航空1架B747-400F)
10架A320-200、6架A321-200、16架A330-300
註:部分A320、A330客機濕租給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運營。
近期機隊消息:
2006年6月:退租一架空客A320-200,注冊號B-HSF
華民航空公司
(AIR HONG KONG)
原由國泰航空公司控股,2002年10月9日,敦豪(DHL)全球快遞公司與國泰航空達成協議,DHL收購香港華民航空公司三成股權。根據規劃,公司將形成以香港國際機場為基地,為亞洲主要城市提供快遞服務的航空網路。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8架大型貨機。
8架均為A300F;
運營基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香港航空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9月30日,前身為中富航空(CR AIRWAYS LIMITED)於2001年由香港葉長青家族獨資創立,是繼國泰、港龍後第三家在香港注冊的航空公司。該公司最初主要提供來往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短途直升機服務,2003年6月獲准拓展新業務,開辦香港至內地及東南亞支線的包機支線航空服務,2005年1月正式進入中國內地市場。
2006年5月,中富航空股權發生重大變化,葉長青家族將其香港中富航空公司全部股權轉讓,其中45%由海南航空公司(Hainan Airlines)大股東新華控股所持有,另外55%股份則由新華控股董事蒙建強持有。2006年9月30日,正式更名為香港航空有限公司(HONG KONG AIRLINES LIMITED)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6架中小型客機。(直升機情況未列入)
運營基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N8/CRK
近期機隊消息:
2005年12月:與波音公司達成協議,將現有機隊中的CRJ200和CRJ700替換為波音737-800,在未來五年內引進40架波音客機,包括30架波音737-800和10架787。
港聯航空前身為港聯直升機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2002年港聯航空拓展業務至珠江三角洲,成為唯一一家提供香港、澳門及深圳三地之民航直升機營運商。一直提供著多元化的直升機服務。2005年4月獲准開辦香港至內地城市的支線航空服務,2005年9月正式投入運營。
2006年8月,中國海南航空入股港聯航空,控制其45%的股份。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4架小型支線客機。(直升機情況未列入
甘泉香港航空有限公司於2005年2月宣布成立,主要股東為經營房地產的甘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主席李卓民夫婦,甘泉航空是香港首家廉價航空公司外,更是全球首家提供長途航線的廉價航空公司。為盡量降低成本,除運輸業務外,公司其他大部分業務都會以外包形式完成,其中航機維修由香港飛機工程公司(HAECO)負責。2006年10月25日正式投入運營。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擁有2架大型客機,尚未投入運營。
運營基地:香港赤臘角國際機場
澳門地區:
有兩家民航運輸企業:
澳門航空公司: 成立於1994年9月13日,1995年11月9日開始運營。由中國航空公司控股,擁有51%的股份,其他股東還有葡萄牙航空公司、澳門旅遊娛樂公司及台灣長榮航空公司等。公司主要運營澳門至內地及台灣地區航線,台灣旅客是其主要客源
運營基地:澳門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NX/AMU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18架中型民航飛機。
其中1架A300,1架A320,7架A321,5架A319,同時還租賃4架A300F
非凡航空公司
非凡航空前身為澳門鷹揚航空服務有限公司轄下的WOW!Macau,由於與國際貨運品牌「WOW」沖突,於2005年12月9日更名為Viva Macau,並宣布正式成立,非凡航空是一家低成本廉價航空公司,已與相關方面達成協議,不會開航中國內地城市與澳門航空競爭,將主要提供低廉的中長途航線。計劃於今年10月底正式啟航,近期將租用波音767運營。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擁有2架中型客機,尚未投入運營。
運營基地:澳門國際機場
機隊消息:
將租用2架波音767開航,並與波音公司達成協議,訂購12架波音787-800型客機,正式交付前,將向非凡航空低價出租同等數量的波音767投入運營。
台灣地區:
主要有六家民航運輸企業:
中華航空公司(CHINA AIRLINERS):成立於1959年,目前是台灣地區最大的航空公司,目前還擁有全球最大波音747-400全貨機機隊
運營基地:台北中正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CI/CAL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66架大中型民航飛機。
波音747系列共32架;其中B747-400型15架,B747-400F型19架(另有1架濕租給港龍航空公司);
波音737-800共12架;
空中客車300-600R共1架,
空中客車330-300共12架
空中客車340-300共6架。
長榮航空公司(EVA AIR):1989年4月7日,由長榮集團成立長榮航空公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7月1日,正式投入運營,憑借長榮集團在航運界的雄厚基礎和資金支持,發展速度較快。
運營基地:台北中正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BR/EV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12月底),目前運營著46架大型民航飛機。
波音747系列共18架;其中B747-400型15架,B747-400F型3架;
波音MD11F型10架
波音777共4架;
空中客車330-200共11架
波音MD90-30客機3架
華信航空公司(MANDARIN AIRLINERS):華信航空成立於1991年6月1日。是由中華航空公司及和信集團共同投資設立,所以定名為華信。 主要目的是開辟中華航空公司由於政治因素而無法執行的航線,所以,成立當年即開辟台北直飛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際航線。
1992年10月31日,和信集團撤資,華信航空成為中華航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但人事、財務等完全獨立。1999年8月8日,華信航空與主要經營台灣島內航線的國華航空(FORMOSA AIRLINES)合並。
目前由於中華航空公司性質發生某些變化,已更換敏感標志,某些長程國際航線又轉交由中華航空公司運營。華信航空主要經營台灣島內航線、東南亞、日本地區國際航線。
運營基地:台北中正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AE/MD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9月底),目前運營著16架中小型民航飛機。
空中客車340-300共1架;(政治原因租用,原屬於中華航空)
波音737-800共2架;
FK50渦輪螺旋槳支線客機共5架
FK100渦輪風扇支線客機共6架,
另有租賃立榮航空公司Dornier228渦槳支線客機2架。
復興航空公司(TRANSASIA AIRWAYS):1951年成立,目前主要經營台灣島內航線、與內地如廈門、上海航空公司聯營澳門中轉航線。
運營基地:台北松山機場
IATA/ICAO代碼:GE/TN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9月底),目前運營著17架中小型民航飛機。
其中3架A320,5架A321,9架ATR72系列。
立榮航空公司UNI AIR:立榮航空公司的前身是馬公航空公司,成立於1988年8月1日。1996年3月8日,為了調整市場形象以及業務拓展的需求,正式更名為立榮航空。
1998年7月1日起,立榮航空正式與大華航空及台灣航空合並。目前只經營台灣島內航線
運營基地:高雄小港國際機場
IATA/ICAO代碼:B7/UI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9月底),目前運營著17架中小型民航飛機。
MD90-30型6架;
DASH8系列11架;其中DASH8-200型1架,DASH8-300型10架
遠東航空公司:1957年成立
運營基地:台北松山機場
IATA/ICAO代碼:EF/FEA
機隊資料:(截止2006年9月底),目前運營著19架中小型民航飛機。
其中7架波音757-200,4架MD82,5架MD83,2架MD90-30
『肆』 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是國營企業嗎
山東太古屬於中外合資企業,由山東航空集團(SDA)控股(山航佔有53%的股份),所以說它是國有企業也合理。但是,1999年山東太古成立的時候,是按照外企注冊的。
太古的總部是英國太古集團(SWIRE),其在香港成立了香港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簡稱港機(HAECO);其後,太古集團和港機又在廈門成立了廈門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廈太(TAECO)。
1999年3月27日,山東太古飛機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山太(STAECO)成立,其最大的股東是山東航空集團,其次是港機佔有30%股份,廈太佔有10%股份,香港中凱佔有7%股份。
(4)香港有哪些飛機維修公司擴展閱讀:
國有企業特徵:
1、國有企業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雖然也有營利目的,但也有非營利性目的,或者說它不以營利為目的。國有企業要執行國家計劃經濟政策,擔負國家經濟管理(調節社會經濟)的職能。
對於有些重要行業和產品,明知在一定時期內不能營利,也要、或者說更需要國家投資開辦企業,而等到以後其經營能夠營利或盈利率較高時,民間社會願意投資了,這時國家倒往往可以減少投資,甚至退出這些領域。
2、國有企業雖然是一個組織體,但它只有或主要為國家一個出資人。這不同於合夥、合作企業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於私人獨資企業。
國家作為企業出資人,一般並不由最高國家機關(最高國家權力機關或中央政府)直接進行具體的投資管理和經營活動,而是按照"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原則,分別由各級有關國家機關或其授權部門,代表國家所有權人負責具體的投資、管理和經營活動。
3、國有企業同所有其他企業一樣都必須依法設立,但它們所依據和適用的法律有所不同。國有企業依據和適用國家制定關於國有企業特別法,雖然它們也適用一般企業法的許多一般性規定。
國有企業法同一般企業法比較,在企業設立程序、企業的權利義務、國家對企業的管理關系等方面,其規定有所不同。國有企業設立的法律程序較其他企業更為嚴格、復雜。
國有企業往往享有許多國家給予的政策性優惠和某些特權,如某些行業經營的壟斷性、財政扶助、信貸優惠以及在資源利用、原材料供應、國家訂貨和產品促銷、外匯外貿等方面的優惠、虧損彌補和破產時的特殊對待等等。
但同時它也受到國家和有關主管部門的政策性限制,承擔許多特別的義務,如必須執行國家計劃、價格許可權制、生產經營自主權的限制,要優先保障國家和社會需要,滿足國家調節經濟的要求,有時利微或無利也得經營等等。
國家對其他企業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其組織和活動的一般規則,要求其守法和照章納稅,而對於國有企業,國家需要以政權和所有者雙重身份進行管理,在許多方面,國家(其代表者)要以自己為一方主體同企業和企業中關有各方直接發生各種法律關系。在國有並實行國營情況下,這種情況尤為突出。
『伍』 香港啟德機場的服務及設施
1946年起,啟德機場由香港政府屬下民航處直接管理及營運。客運是啟德機場最主要的功能。啟德機場啟用後設有一座較簡陋的客運大樓。1962年新客運大樓及停車場落成,並於1965年拆卸舊客運大樓。新客運大樓經多番擴建,使用至1998年關閉為止。
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離境大堂,設有航空公司登記櫃枱及多塊自動翻牌式航班顯示板;禁區內則設有入境處出境櫃位,保安檢查設施及免稅品店。離境大堂中央部份有一條通往上層瞭望台的樓梯,該處成為不少團體出發前拍攝團體照片之地。離境大堂上一層設有多家食肆,當中美心集團經營美心閣酒樓及弁慶壽司,另設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離境大堂亦設有一個小型綜合宗教祈禱室。
客運大樓下層為接機大堂,大堂設有麥當勞快餐店及找換店等設施,並有通道通往南面大樓外的有蓋的士站及機場巴士站。下層禁區內設有入境處入境檢查櫃位及多條行李輸送帶。客運大樓側設有停車場,並有通道通往行人隧道連接九龍城,及行人天橋連接富豪機場酒店(今富豪東方酒店)。
經過多番擴充後的啟德機場,關閉前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供大型客機如波音747使用。使用其它登機門的乘客需要步行至地面轉乘連接巴士,到戶外之停機坪,再爬上樓梯登機。
客運大樓頂層設有瞭望台,在1960年代至1979年,送機人士可在瞭望台觀看親友登上飛機。啟德機場的控制塔設於客運大樓頂層最高位置,可俯瞰整個機場停機坪及跑道的情況。 除客運外,空運亦是啟德機場的另一主要用途,對香港的貿易及製造業帶來不少貢獻。啟德機場設有兩個空運貨站,首個貨運站於1976年5月落成,第二期擴建在1984年4月落成;第二空運貨站則建於九龍灣,於1991年3月落成,全部由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經營,並在香港政府的專利協議下營運。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的空運量超過100萬公噸,處理能力屬全球最高,理貨失誤率卻是全球最低之一。1997年,香港空運貨站的年處貨量已超過150萬公噸。
1950年代起由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獨家提供飛機維修服務。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除了提供運轉過程中的小維修外,亦提供機體、引擎定期檢修,以及機身內部改裝等服務。 啟德機場位於九龍區市中心,交通方便。政府沒有特別為啟德機場興建高速公路或鐵路,通往啟德機場的主要道路包括太子道、觀塘道、東九龍走廊及後期興建的觀塘繞道;太子道建有行人天橋及隧道連接機場。現在已經改稱為啟德隧道的機場隧道則穿過機場跑道之下而走,連接九龍灣與土瓜灣的交通。機場隧道內設有一個通往機場的出口,連接宋皇台道及世運道,再通往客運大樓。
啟德機場內的多條道路名稱都和航空業相關,部份街道的英文名字來自飛機型號:
· 啟達道 Arrivals Road
· 康維道 Convair Road
· 協調道 Concorde Road(協和飛機)
· 電星道 Electra Drive
· 彗星道 Comet Road
· 天威道 Skymaster Drive
· 德高道 Dakota Drive· 三星道 Tristar Avenue
啟德機場關閉前設有多條機場巴士路線,全部於1998年7月6日起啟德關閉後取消。 · 總土地面積 33.8 公頃
· 客運大樓建築面積 66,000 平方米
· 滑行道總長度 7,100 米
· 停泊位置 65個
· 登機門 32個
· 登記櫃台 200個
· 行李輸送帶 12條
· 停車場泊車位 1,732個
『陸』 海航旗下12家航空公司分別是什麼
海南航空旗下航空公司共計14 家,機隊規模近900架,開通國內外航線約2000條,通航城市200餘個,年旅客運輸量逾1.2億人次。
一、烏魯木齊航空
烏魯木齊航空總部及運營基地位於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2013年11月由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與烏魯木齊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投資組建。
二、天津航空
天津航空成立於2009年6月8日,由海航集團和天津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
三、首都航空
首都航空的前身為1998年成立的金鹿航空有限公司。2010年4月,海航集團與首旅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並更名為北京首都航空有限公司,基地機場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
(6)香港有哪些飛機維修公司擴展閱讀:
自1993年創業至今,海航集團經歷28年的發展,從單一的地方航空運輸企業發展成為跨國企業集團。海航集團以航空運輸主業為核心,致力於打造中華民族的世界級航空品牌。
海航集團旗下參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參與管理機場13家,機隊規模近900架;開通國內外航線約2000條,通航城市200餘個,年旅客運輸量逾1.2億人次。
旗下海南航空連續10年獲評SKYTRAX全球五星航空公司;旗下海口美蘭國際機場為全球第8家、國內首家(除港澳台地區)SKYTRAX五星級機場。
作為深耕海南市場的本土航空企業,海航集團緊抓海南自貿港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海航資源優勢。
積極布局航空網路、基礎設施、航空物流、飛機維修、飛機租賃、離島免稅、旅遊消費等產業,發揮產業聚集優勢及協同效應,促進自身長足發展,並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責任感與使命感,助力海南自貿港建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航集團有限公司
『柒』 請問與民航有關的企業有哪些
1、中國國際航空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簡稱「國航」,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國航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控股的航空運輸主業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
2、北京航空
北京航空成立於2003 年11月,是中國唯一的載旗航空公司——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直屬分公司。截至2012年,公司共擁有波音BBJ、空中客車A318,灣流G450、達索獵鷹7X以及龐巴迪環球快車等機型公務機十餘架。
北京航空曾多次承載過中外國家元首的專機服務,同時多次為世界500強企業CEO、中國民營企業家和演藝界明星等提供過包機服務,安全的飛行和優質的服務已經得到高端客戶的廣泛認可。
3、中國國際貨運航空
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Air China Cargo,簡稱國貨航),由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信泰富有限公司、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共同投資組建,其前身是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貨運分公司。
總部設在北京,以上海為貨機主運營基地,是中國唯一載有國旗飛行的貨運航空公司。2011年3月18日,中國國際航空與香港國泰航空以中國國際貨運航空為平台完成貨運合資項目。
4、澳門航空
澳門航空(Air Macau)是一家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為基地的航空公司,澳門航空成立於1994年9月13日,於1995年11月9日開始正式作商業飛行。
澳門航空是基地位於澳門的地區性國際航空公司,提供到中國台灣、中國大陸、歐洲、東南亞與東亞的航線。主要樞紐基地是澳門國際機場。
5、深圳航空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1992年10月,是由由廣東廣控(集團)公司、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投資的航空公司,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是一家位於廣東深圳的航空公司。
『捌』 中國民航總局直屬的航空公司有哪些
中國國際航空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家全民所有制航空運輸企業,經營著中國絕大部分國際航線和國內主要干線及通用航空業務,形成了以北京為中心的國際國內航空運輸網路。公司正式成立於1988年7月1日,現為中國國際航空集團(1993年12月成立)的核心企業。現經營103條航線,其中國際和地區航線42條,國內航線61條。國際航線連接28個國家和地區的39個城市。機隊自1955年建立以來,一直保持安全飛行記錄。公司下設內蒙古、天津兩個分公司。1994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6.5億噸千米,旅客運輸量536.5萬人,實現利潤5億元。與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合資的Amoco是中國民航較大的一家航空維修公司。
機隊:總數63架。16架B747(B747-SP4架、B747-combi3架、B747-4008架、B747-2f10F1架)、9架B767、20架B737、4架BAl.46-100、2架L-100-30、1架An-12、4架Y-7,另有7架Y-5。
總裁:殷文龍雇員:8300
總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100621)
中國東方航空公司是在原中國民航華東管理局的基礎上,於1987年成立的一家以航空運輸為主、相關產業配套;多元化經營並舉的國內骨幹航空公司,現為中國東方航空集團(1993年10月成立)的核心企業。不僅建立了以上海為中心的國內航線網,而且開辟了上海至洛杉磯、布魯塞爾等數條遠程國際航線。公司下設安徽、江西兩家分公司,並控股浙江、齊魯和江蘇三家地方航空公司。1994年公司完成總周轉量8.9億噸千米,運送旅客561萬人,貨郵運輸15.9萬噸。公司兼營航空維修、飯店、航空食品、旅遊等業務。
機隊:總數歷架。5架MD-11、1架MD-11F、8架A300-600、14架MD-82、10架福史100、3架BAl46-100、3架An-24、9架Y-7、4架肖特360、3架沖-8,另有18架Y-5。
總裁:王立安雇員:6291
總部: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00335)
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成立於1993年10月)0日,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也是發展最快的航空公司。目前經營著184條國內航線、36條國際和地區及包機航線,以廣州為中心,通往馬尼拉、曼谷、香港等東南亞城市。下設河南、湖北、湖南、深圳、海南、珠海、汕頭,廈門,廣西10家分公司或控股公司。公司與美國洛克希德、香港和記黃浦合營Garaeco飛機維修公司,同時兼營航空食品、飯店等。194年旅客運輸量990萬人,運輸總周轉量10.07億噸千米,貨郵運輸量18.49萬噸,分81j比上年增長25%以上。
機隊:總數102架。6架B767-300、20架B757-200、12架B737-500、X架B737-300、2架An-24、5架Y-7、3架肖特360、4架Saab-340、18架-5、4架BELL214ST、1架M20T、4架S-76、1架「海島人」。
總裁:於延恩雇員:8032
總部:廣州市白雲國際機場(510406)
中國北方航空公司組建於1990年6月,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以沈陽桃仙國際機場為基地,下轄長春、哈爾濱和大連三家分公司,還在海南三亞與當地政府合營北亞航空公司。目前主要經營121多條國內、國際航線,其中國際、地區航線5條,並承擔著至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的不定期包機飛行業務。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4.8億噸千米,運送旅客359萬人,貨郵運輸量5.3萬噸。公司兼營航空維修、房地產開發、旅遊、航空食品等。
機隊:25架M1)-82、5架A300-600、11架An-24/Y-7、25架Y-5、9架Mi-8。
總經理:王開元雇員:4721
總部:沈陽東塔機場(110043)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是中國六大骨幹航空公司之一。成立於1989年12月6日。以陝西咸陽機場為基地,下轄蘭州分公司。目前已開辟國內和國際航線74條,通達全國多數大中城市及日本名古屋等。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2.4億噸千米,客運量210萬人,貨運3.2萬噸。
機隊:總數42架。2架A300-600、3架A310-200、10架Tu-154、3架BAl46-100、3架BAl46-300、1架An-24、7架Y-7、11架Y-5和安-2。
總裁:高俊岳雇員:4124
總部:西安市勞動南路(710082)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87年10月15日,是國務院批准成立的我國第一家骨幹航空運輸企業。目前經營著以成都為中心的148條航線,連接22個國內外城市,並開辟了拉薩至加德滿都的國際航線。公司下屬一家重慶分公司。1994年客貨運輸量分61j比上年增長31%和26%。
機隊:總數39架。11架B757-200、19架B737-300、1架B707、5架Tu-154、3架Y-7。
總裁:周正權雇員:4000
總部:成都雙流機場(610202)
中國新疆航空公司組建於1985年1月1日,是中國民航直屬航空運輸企業。現轄11個航空站,開辟有35條國內航線和4條國際航線。現已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典型的樞紐一輻射式營運網。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2.3億噸千米,客運量106萬人。客貨運輸量分別比1984年增長13倍和15.4倍,逐漸成為中國西北開放的門戶。
機隊:總數23架。7架Tu-1MM、3架IL-86、2架737-300,2架An-24、2架DHC-6「雙水獺」、7架Y-5。
總裁:張瑞甫雇員:4597
總部:烏魯木齊地窩堡國際機場(830016)
中國雲南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是中國民航直屬航空運輸企業。基地設在著名的旅遊勝地昆明,現已開通34條國內航線和3條國際航線,新加坡、泰國航空公司有航班直達昆明。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1.5億噸千米,旅客運輸:145萬人。
機隊:7架B737-300。訂貨:3架B737,3架B767。
總經理:薛孝明雇員:2300
總部,雲南省昆明市巫家壩機場(650200)
中國通用航空公司於1989年由中國民航工業航空服公司改名,是中國民航直屬企業,中國一家大型通用航空業。以山西太原為中心,連接34個城市,58條航線,為客提供攝影、探礦、石油勘探、測繪服務。有太原、石家莊個運輸基地。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0.5億噸千米,運送旅46萬人。
機隊:總數70架。5架雅克42、3架Y-7、6架雙水獺5架LL-14、3架An-30、5架Y-12、8架Y-5、2架「空中王」、2架BO-105、9架BELL、10架Mi-8以及C-130等。
總裁:張長景雇員:3791
總部,山西太原武宿機場(030031)
中國長城航空公司成立於1992年7月21日,是由中民航飛行學院創辦的以經營國內客貨運輸為主的航空企業陸續開通10條國內、省內航線。1994年完成總周轉量0.億噸千米,載運旅客11萬人。
機隊:總數5架。2架Tu-154、3架Y-7-100。
總經理:黃明順雇員:150
總部:四川重慶江北機場(618307)
『玖』 港龍航空
港龍航空有限公司(Dragonair,全稱Hong Kong Dragon Airlines Limited)是香港第二大航空公司,以香港國際機場作為樞紐。港龍航空每星期提供約四百班航班,客運航點包括亞洲各地,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市場;貨運路線則更涵蓋歐洲、中東及北美地區。
中文名稱:港龍航空有限公司 英文名稱:Hong Kong Dragon Airlines Limited 總部:香港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東輝路11號港龍大廈 港龍航空
樞紐:香港國際機場。 IATA代碼:KA ICAO代碼:HDA 呼號:Dragon 港龍航空是國泰航空公司的全資附屬公司,總辦事處位於香港大嶼山香港國際機場東輝路11號於2000年6月26日落成的港龍大廈,另而有一個設備完善的飛行訓練中心。港龍同時擁有五間附屬公司的控股權,營運各領域的航空業務;港龍航空是「亞洲萬里通」和「日航飛行儲蓄計劃」(JMB,Japan Airlines Mileage Bank)的會員。排除已結束經營的香港航空,港龍航空是香港第二所提供民航服務的航空公司公司發展
創辦初期 港龍航空於1985年5月由商人曹光彪、包玉剛、霍英東及中資機構華潤、招商局等組成的「港澳國際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並於同年7月開始營運,以一架波音737客機服務來往香港和馬來西亞沙巴的亞庇。 1986年,港龍航空將英文名稱由Hong Kong Dragon Airlines改為Dragonair,中文名稱維持不變。1987年,港龍成為首家以香港為基地的航空公司加入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1989年11月,包玉剛向曹光彪出售所持有的38%港龍股權。 國泰成為股東 1990年1月,國泰航空和太古集團從曹氏收購了港龍航空的35%,而中信泰富則收購了38%。1991年,港龍購入德國漢莎膳食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的航空膳食配餐廚房40%的股份;1992年,購入國際航空服務(香港)公司(IAS)30%的股份,並於1994年1月購入餘下的 70%股份,並更名為「香港國際機場服務有限公司」(HIAS)。 1995年,港龍航空和國泰航空的合資成立「香港新機場地勤服務有限公司」(HAS),負責營運所有於停機坪的運輸及裝卸等工作。1996年,國泰航空為拓展中國市場把部份的股份售與中航集團,收購了35.86%股權的中航集團成為港龍航空最大股東,其次是中信泰富保持28.5%的股份,太古/國泰佔百分之25.5%,曹氏家族佔5.02%。同年,港龍航空和大昌成立「大昌:港龍機場地勤設備服務有限公司」,提供地勤設備的維修和保養服務。 1997年,港龍成立貨運服務部,不再使用國泰航空總代理的航空貨運服務。另外,中航集團的子公司中航興業在香港上市,獲母公司轉讓其全部港龍股份,加上由曹氏家族及另一股東轉讓的7.43%股份,中航興業共擁有43.29%港龍股份。後期,雖然國泰航空是港龍航空的股東之一,但是港龍亦開辦與國泰直接競爭的航線,如香港來往台北、東京和曼谷的航線,而國泰亦開辦與港龍直接競爭的香港來往北京和廈門的航線。 國泰收購港龍 2006年6月9日,國泰航空發表聲明,指有關在收購港龍航空一事上已與其它相關公司達成協議。國泰航空將以82億2千萬港元及發行新股(股份佔九成),向港龍航空其它股東全面收購港龍。另動用40億7千萬,增持中國國際航空股權,由10%增至20%。另國航則以53億9千萬,購入國泰10.16%的股權,使國航與國泰形成互控關系。 同年9月28日,港龍航空正式成為國泰航空全資附屬公司,並宣布裁減191名員工。
航線與機隊
自1985年成立以來,港龍航空的航線從東南亞單一城市擴展至覆蓋大部份亞洲主要城市。首航馬來西亞亞庇後,港龍於1986年開辦來往泰國普吉的航線,並增加往返中國內地六個城市的包機服務,解決了因當時香港政府奉行每條航線,一間公司政策,使港龍航空在主要地點「插翼難飛」的情況。1990年代,由於當時只有港龍提供台灣經香港轉至中國內地的兩岸航機服務,因此主要發展其內地航線業務。 1998年7月,在赤鱲角新香港國際機場啟用前,港龍航空客機成為最後一班降落啟德機場的定期航班;而1999年5月,港龍由上海到港的航班,則成為首班降落香港國際機場第二條跑道的定期航班。2000年3月,港龍航空所有航線均轉為定期航班服務;同年7月,港龍航空擴展其業務,開辦貨運航班,來往中東及歐洲。2000年代,港龍繼續開辦往亞洲各地的客運航班,2004年4月2日,開辦每星期七班客運航班往來日本東京;和往歐美的貨運航班,2005年4月2日,開辦每周三班貨機服務前往美國紐約肯尼迪國際機場。 與國泰進行合並後,港龍航空重組航線,取消往來曼谷的航班,並重新營運往普吉即開辦前往釜山的航線。現時,港龍與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馬來西亞航空及汶萊皇家航空實施代碼共享。2006年12月1日起,與國泰航空就往來北京、上海、廈門、東京、普吉、釜山及亞庇的航班實施代碼共享。 港龍首航時,只擁有一架波音737-200客機。擴展業務後,開始增加飛機數量和引入不同機種,1993年3月,港龍機隊加入了空中客車A320,而A330則於1995年7月加入。2000年,租借波音747-200貨機運行貨運航班,2001年購買兩架波音747-300型貨機。2004年,客機機隊增至二十六架飛機,並在2005年5月5日接收的空中客車A330-300機身漆上特別圖案,慶祝其二十周年志慶。 飛機維修方面,港龍目前把工作交予台灣中華航空公司負責。。港龍航空2007年加入寰宇一家。
『拾』 哪些航空公司屬於國航,哪些屬於民航
國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等。
民航: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中國民航信息集團公司、中國航空油料集團公司、中國航空器材進出口集團公司。
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AIR CHINA),簡稱「國航」,於1988年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民用航空公司。國航是中國航空集團公司控股的航空運輸主業公司,與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稱中國三大航空公司。
2004年12月15日,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股票代碼009)成功上市。2014年10月1日,16:55分,國航首架波音747-8洲際客機飛抵北京。至2015年,國航將接收全部訂購的七架波音747-8洲際客機。
中國民用航空局(簡稱:中國民航局或民航局,英文縮寫CAAC)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主管民用航空事業的由部委管理的國家局,歸交通運輸部管理。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西大街155號 ,其前身為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在1987年以前曾承擔中國民航的運營職能。
2008年3月,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制為部委管理的國家局,同時更名為中國民用航空局。2016年12月,中國民航要求客機每15分鍾報告飛行位置 2020年實現無縫監控。
國航主要經營國際、國內定期和不定期航空客、貨、郵和行李運輸;國內、國際公務飛行業務;飛機執管業務,航空器維修;航空公司間的代理業務;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地面服務和航空快遞(信件和信件性質的物品除外);機上免稅品等。
國航總部設在北京,轄有西南、浙江、重慶、內蒙古、天津等分公司和上海基地、華南基地,以及工程技術分公司、公務機分公司,控股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北京航空食品公司。
國航還參股深圳航空公司、國泰航空公司等企業,是山東航空公司的最大股東,控股澳門航空有限公司。國航繼續經略北京樞紐的同時,又著力強化成都為中心的華西、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廣州為中心的華南等區域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