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修復瀝青路面的車轍病害方法
常見的病害主要為裂縫、車轍和推移、坑槽和泛油四大類。一、裂 縫裂縫病害有縱向裂縫,橫向裂縫和網裂三種形式,以下將分別介紹。(一)縱向裂縫縱向裂縫一般有兩種:一種主要發生在緊急停車帶或路肩部位,其形狀是沿路肩邊緣向內逐步擴大,呈月牙形,這種裂縫容易使路基發生滑移,危險性很大;另一種是發生在行車道部位,多為縱向條帶狀,裂縫兩端未延伸到路堤邊緣。
縱向裂縫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
(1)地基原因。有些路段處於丘陵低窪、河谷處,地基土天然含水量較高,在設計及施工時未做處理,在高填土後,由於地基承載能力的差別出現不均勻沉降,造成路面縱向開裂。
(2)路基施工原因。如果土基施工時天氣乾燥,局部路堤填料土塊粉碎不足,路基壓實不均勻,暗埋式構造處因構造物長度限制,路基邊緣不能超寬碾壓,致使路基邊緣壓實度不夠,或者混合料攤鋪時縱向施工搭接質量不好,都會造成縱向裂縫。
(3)水的滲透破壞。中央分隔帶、路表、邊坡等滲水,使局部路基受水浸泡後承載力值降低,在動靜荷載的作用下,路基滑動產生裂縫,另外填料若為弱膨脹土,如施工中未做處理,滲水後含水量變化,也會導致裂縫產生。
(二)橫向裂縫
橫向裂縫是與路面中線近於垂直的裂縫,裂縫起初大多出現於路面兩側的硬路肩,逐漸發展而貫通全路幅。貫通裂縫沿路面大致呈均勻分布。
橫向裂縫通常不是由於荷載作用引起的。
其成因主要有三個:
(1)材料收縮引起橫向裂縫。一方面在基層成型過程中,因基層材料失水收縮而形成規則的橫向裂縫,另一方面基層材料因溫度驟降而發生低溫收縮開裂。這兩種收縮變形使面層底面承受拉力,當拉力超過瀝青面層的抗拉強度時就使瀝青面層底部拉裂,並隨著溫濕的循環變化及行車荷載的反復作用而導致瀝青面層低面裂縫。
(2)瀝青及混凝土的溫縮引起的裂縫。因瀝青是一種對溫度變化比較敏感的粘彈性材料,溫度下降時,瀝青混合料逐漸變硬變脆,並發生收縮變形.當收縮拉應力超過瀝青混凝土的抗拉強度時,瀝青路面表面就會被拉裂,並逐步向下發展,形成上寬下窄的橫向裂縫,這種溫縮裂縫在北方溫差較大地區初冬一般寬度為3~5mm,到嚴冬可加寬到10mm,最寬達到20mm,而到春季則又縮回。
(3)差異沉降引起的橫向裂縫。在軟土地基與非軟土地基交界處、軟土地基處理方法變化處或構造物台背與路段交接處,因地基或路基與構造物差異沉降導致基層開裂,並反射到瀝青面層,形成橫向裂縫。
因為溫度變化引起的瀝青面層本身收縮是造成橫向裂縫的重要原因,所以自由瀝青含量越多裂縫越多,選用符合重交通道路石油瀝青技術要求的瀝青,控制瀝青用量,精選礦料,准確組成級配,或使用纖維等添加劑,均可有效減少裂縫。另外還應設計合理的路面結構並且精心施工。
(三)網 裂
網裂是相互交錯的疲勞裂縫,形成一系列多邊形小塊組成的網狀開裂,它的初始形態是沿輪跡帶出現單條或多條平行的縱縫,而後,在縱縫間出現橫向和斜向連接縫,形成縫網。
網裂主要是由於路面的整體強度不足而引起的。一個原因可能是路面結構設計不合理,路基路面壓實度不足,路面材料配合不當或未拌和均勻等使瀝青與石料粘結性差;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路面出現橫向或縱向裂縫後未及時封填,致使水分滲入下層,使基層表面被泡軟,在汽車荷載反復作用下,粉漿通過面層裂縫及空隙被壓到表面產生唧漿,基層表面被逐步淘空,產生網裂。另外,瀝青老化和汽車嚴重超載,使基層產生疲勞破壞也是導致瀝青面層形成網裂的重要原因。
二、坑 槽
路面上出現的坑槽,是龜裂、鬆散等其它損壞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一)坑槽的形成可歸結為水損害和油損害兩個主要方面
1.水損害形成坑槽是瀝青路面早期破壞的最常見的現象之一。在開始階段,雨水由瀝青路面大空隙或破損處滲入,停留在基層表面上,在行車荷載反復作用下動水沖刷半剛性基層的細料並逐漸形成灰漿,使瀝青面層與基層脫開,灰漿被行車荷載擠壓,通過面層裂縫或面層混合料中的空隙唧到表面。在產生唧漿的位置,瀝青面層產生網裂,接著一些碎裂的小塊面層或基層材料被車輪帶走,而逐步形成坑洞,並不斷的擴大,最後形成坑槽。
2.車輛修理或機動車用油滲入路面,污染使瀝青混合料鬆散,經行車碾壓逐步形成坑槽。預防坑槽損害,首先要選用粘附性和抗老化性強的瀝青,恰當採用集料,合理設計混合料級配; 其次要嚴格控制混合料的出廠、攤鋪、碾壓及終了溫度,確保壓實度達到規范要求,確保瀝青面層的厚度和平整度;再次要確保路表排水暢通,以預防為主,對裂縫、小面積鬆散、沉陷等作用及時科學的維修,避免其迅速發展為坑槽。
三、車轍和推移
車轍是在行車荷載重復作用下,路面產生永久性變形積累形成的帶狀凹槽。車轍和推移降低了路面平整度,當車轍達到一定深度時,由於轍槽內積水,極易發生汽車飄滑而導致交通事故。
(一)車轍和推移形成的主要原因如下
1.行車荷載的影響。車輛按規定正常在行車道行駛,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渠化現象非常突出,隨著車輛荷載作用次數增加,行車道車輛輪跡處進一步壓實並逐漸形成不同程度的車槽。
2.基層施工質量差。因基層的厚度不足或因基層材料、施工、養生不當導致基層整體強度不足,由於荷載作用超過路面各層的強度,使得路表變形過大而形成轍槽和推移。
3.瀝青面層高溫穩定性差。由於瀝青混合料是一種彈塑性材料,如瀝青、礦料的選材不當或混合料組成不當會導致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差、抗塑性變形能力低,在高溫條件下,車輪碾壓反復作用,荷載應力超過瀝青混合料的穩定極限,使流動變形不斷積累形成車轍和推移。
四、泛 油
瀝青混合料中的瀝青在天氣炎熱時向上遷移到路面表面,而在冷天時又不存在逆過程,因而瀝青積聚在路面表面,形成一層有光澤的瀝青膜的現象為泛油。
(一)泛油的成因如下
1.混合料組成設計不當。混合料中瀝青用量過多或空隙率過小,在車輛荷載反復作用下,多餘瀝青由下部泛到路表形成泛油。
2.混合料拌和控制不嚴。細料含量過少,混合料比表面積較小,則瀝青用量相對較多,也易出現泛油。
3.粘層油用量不當。噴灑過多或灑布不均勻也會局部出現泛油。
4.施工質量差。攤鋪時混合料產生離析,局部細料過分集中,也易泛油。
5.水破壞。雨水滲入使下層瀝青與石料剝離,在水作用下瀝青膜剝落,上泛引起表層泛油。
Ⅱ 如何測量瀝青路面的車轍
測量路面車轍一般用3米尺,因為工程上測路面平整度採用3米尺測量,前一段時間剛好搞了幾個高速公路的維修,主要就是處理車轍,都用的3米尺法測車轍的深度。
車轍是隨車輛行駛時車輪對瀝青路面產生重力 ,路面車輪對路面產生豎向變形的轍槽,一般為W形。溫度高瀝青路不穩定很容易產生車轍,所以夏天是車轍產生的高發期。
橋面鋪裝層的車轍成因:
① 鋪裝熱穩定性不足, 尤其在高溫季節,在汽車反復荷載作用下,因混合料蠕變形成永久變形積累。
② 地區溫度過高,長年高溫季節過長及封閉式箱梁內部溫度較高等引起粘結層和鋪裝層溫度過高,特別是粘結層的溫度升高會使其強度大幅度下降,抗剪切能力不足,在重載作用下,輪跡下面的鋪裝層會出現沉陷及其側向隆起現象, 長期累積形成車轍。
Ⅲ 砂石路面的路面坑槽和車轍應怎樣修理
修補應根據原路面的結構、層次、級配類型,採用與原路面相一致的混合料進行修補。專如果路面基層損壞,應針對屬損壞原因,先處理基層病害,再修復面層,坑槽修補時氣溫要適宜,在寒冷不宜進行坑槽修補的季節,可採用粘性較好的泥土臨時填補坑槽,防止坑槽擴大,待氣溫適宜時再進行修補。
瀝青路面產生坑槽破損不僅嚴重影響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更對安全有很大的影響。坑槽及時修補的功效,總的來說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1、恢復瀝青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功能,恢復行車的、平順性和舒適性。
2、坑槽的破壞減薄了結構層,及時修補能恢復路面的局部強度和承載能力。
3、彌補坑槽破損處原有路面的強度和耐水性的不足,具有明顯的補強作用。
4、改善破損處承受車輛和水等外部荷載的進一步破壞擴展,做到防治結合。
Ⅳ 瀝青路面出現車轍應該如何處理
現行基本就兩個方法,加鋪和銑刨重鋪。加鋪可以採用熱料加鋪也可以採用微表形式進行車轍修復。
Ⅳ 如何改善瀝青路面的車轍現象
【答案】A【答案解析】參考JTGF40-2004中關於熱拌瀝青混合料配合比設計中關於高穩定性技術要求的相關內容。在高溫條件下,瀝青混合料能夠抵禦車輛反復作用,不會產生顯著永久變形,保證瀝青路面的平整特性。車轍試驗用來模擬車輛輪胎在路面上行駛時所形成的車轍深度的多少,對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進行評價的一種試驗方法。主要是該方法可改善馬歇爾方法的不足,其結果直觀,重要的是試驗結果與瀝青路面的車轍深度之間有相關性,真實地反映瀝青混合料抗車轍形成能力的大小。稍微不足的是該方法要求試驗設備比較復雜。
Ⅵ 車轍是如何形成的急!!!!
車轍是車輛在路面上行駛後留下的車輪永久壓痕。 過去,人類廣泛應用馬車,在泥土路上走,由於土路較軟,車過後路面就有壓痕,雨後,路面有泥水壓痕更深。古人雲:「前面有車,後面有轍。」車走多了,路上留下兩條平行的很深的車轍。 現代路面車轍是路面周期性評價及路面養護中的一個重要指標。路面車轍深度直接反映了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車轍深度的檢測能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決策者能為路面的維修、養護及翻修等作出優化決策。
Ⅶ 瀝青路面該怎麼維護
1、在老化的瀝青路面上噴灑軟化劑,使老化發脆的瀝青重新變軟,多用於貫入式和表面處治路面的再生。
2、將老化了的舊瀝青層挖出,重新軋碎,必要時加入「再生劑」使瀝青質量改進,並加入部分新的集料和瀝青,重新加工回用。可以就地粉碎拌和,也可以集中到工廠拌和,以廠拌熱法加工者質量較好。
3、舊瀝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和回用可節約瀝青、集料和能耗,減少環境污染,已引起各國築路部門的注意和推廣使用。
(7)車轍如何維修擴展閱讀
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
影響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因素可歸納為內在因素和外部條件。內在因素主要反映在材料本身的質量上,如瀝青的用量,瀝青的黏度,礦料的級配,礦料的尺寸、形態以及瀝青混合料攤鋪面積等。
外部條件則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和交通條件,當外部條件與材料本身的內在因素結合在一起時就會對瀝青路面產生綜合影響。
瀝青混合料高溫穩定性的改善措施 由於瀝青路面高溫穩定性不足出現的車轍不僅影響行車的舒適性和快速性,而且影響行車的安全性。改善瀝青混合料的高溫穩定性應針對下面這些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
材料方面:
集料:集料應首選高質量的集料,特別是表面兩層瀝青混合料,應採用堅硬、表面粗糙、破催、顆粒接近立方體的集料。
瀝青結合料:有關研究認為,就瀝青對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的影響來說,瀝青含量的影響可能比瀝青本身特性的影響更重要,
對於細粒式或中粒式密級配瀝青混合料,適當減少瀝青用量有利於抗車轍,在考慮抗車轍因素時應綜合考慮級配、集料對瀝青的吸收性、集料與瀝青間的粘聚力、混合料的空隙率等。
Ⅷ 路肩松動怎麼修理
(1)填方路基碾壓不到位,使路肩和邊坡未達到要求的密實度。
(2)填方寬度不夠,最後以鬆土貼坡。鬆土填墊路肩,又不經壓實。
(3)路基填方屬砂性土或鬆散粒料,所形成的邊坡穩定性差。
3.危害:
(1)路肩松軟,會危及路面邊緣結構的穩定性,路面易造成掰邊損毀。
(2)路肩松軟,會使走在路肩上的機動車輪下陷。嚴重時會造成翻車。
(3)邊坡鬆散易造成沖刷、風蝕,使路基變窄。
(4)路肩邊坡鬆散,高填方路段,易發生滑坡。
4.治理方法:
(1)填方路堤分層碾壓,兩側應分別有20~30cm的超寬,最後路基修整時施以削坡,不得有貼坡現象,如有個別嚴重虧坡,應將原邊坡挖成台階,分層填補夯實。路肩的密實度應達到輕型擊實的90%以上。
(2)路基填方如屬砂性土或鬆散粒料,其邊坡應予護砌或栽
種草皮、灌木叢以保護,或加大邊坡坡率,一般應大於1:2
(3)路面完工後,所填補的路肩虧土,必須碾壓或夯實,密
實度應達到輕型擊實的90%以上。
(4)採用石灰土或礫料石灰土穩定路肩。
(5)在路肩外側,用塊石或混凝土預制塊鋪砌護肩帶。其最小寬度≥200mm。
(6)鋪條形草皮或全鋪方塊草皮進行邊坡植被防護。前者用於一般路堤邊坡,後者用於坡長8m以上的高填方邊坡。
(7)採用片石,卵石或預制塊鋪砌在邊坡表面,用以加固邊坡。
Ⅸ 三七灰土夯實後又壓壞了(壓出車轍了)怎麼辦
最佳答案:繼續施工上層結構啊 你的三七灰土本身就是後期滲水後會密實的,這種情況都會發生。直接施工水穩就好了!
Ⅹ 瀝青路面車轍如何維修
起掉,重新鋪設。
其實,
並沒有特別好的辦法。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主要依靠修路階段的封路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