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武漢長江大橋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武漢長江大橋是1957年建成的。
武漢長江大橋是蘇聯援華156項工程之一,於1955年9月動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車。武漢長江大橋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萬里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鐵兩用橋,被稱為「萬里長江第一橋」。
(1)武漢長江大橋什麼時候維修擴展閱讀:
武漢長江大橋正橋是鐵路公路兩用的雙層鋼木結構梁橋,上層為公路橋,下層為雙線鐵路橋,橋身共有八墩九孔,每孔跨度為128米,橋下可通萬噸巨輪,八個橋墩除第七墩外,其它都採用「大型管柱鑽孔法」,這是由我國橋梁工作者所首創的新型施工方法,凝聚著我國橋梁工作者的機智和精湛的工藝。
武漢長江大橋的建築設計,極富中國民族建築的特徵,在橋面兩側,是鑄有各種飛禽走獸的齊胸欄桿;大橋的兩側是對稱的花板,內容多取材於我國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等,有「孔雀開屏」、「鯉魚戲蓮」、「喜鵲鬧梅」、「玉兔金桂」等,極具民族氣息;
在大橋兩端是高約35米的橋頭堡,從底層大廳至頂亭,共七層,橋頭堡的堡亭為四方八角,上有重檐和紅珠圓頂,橋頭堡內有電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大廳之中有建橋英雄群像大型泥塑展列其中,供遊人觀看、欣賞,追憶逝去的歲月,感觸英雄的博大氣概。
Ⅱ 關於武漢長江大橋
是的,武漢長江大橋1955年9月1日動工,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一五」是1953--1957
武漢長江大橋至今從來沒有因結構的原因而進行大的維修,雖然他的實際車流量比設計的翻了倍,可見當初建造是花了多少工夫。當然路面維修,鋼筋刷漆,鉚釘加固這些基本的維護還是在進行。
Ⅲ 武漢長江大橋的維護保養
長江大橋的建設和養護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精心呵護著大橋,他們每隔10年就要對大橋做一次全面細致的「體檢」。武漢市在長江大橋上下游分別修建武漢長江二橋、白沙洲長江大橋、天興洲長江大橋、武漢長江隧道和二七長江大橋等過江通道,分流武漢長江大橋的車流,減輕大橋負荷。
為保證和延長大橋使用壽命,一是需要靠養護,二是需要靠管理。很多橋梁出問題就是因為管理不當,超負荷運行。武漢長江大橋只要養護得好、管理得當,使用100年以上沒有問題。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橋梁的常年維護內容為:鋼梁油漆翻新,橋面易損件翻修和橋頭堡裝飾層的維修。漢陽岸引橋發生過嚴重的病害,經維修加固後趨於穩定。
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修建為以後長江各處修建大橋積累了成功經驗,培養造就了大批建橋骨幹。自建成通車以來,武漢長江大橋歷經50年風雨滄桑。武漢長江大橋每天的汽車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數千輛上升到近10萬輛;每天的列車通過量已增加到148對,296列。大橋上平均每分鍾有60多輛汽車駛過,每6分鍾就有一列火車通過。大橋的荷載早已大大超過了建成之初。
半世紀來,武漢長江大橋歷經76次撞擊但並沒有傷筋動骨。經多次檢測表明:全橋無變位下沉,橋墩可承受6萬噸壓力,可抵禦每秒10萬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洪水,可抗8級以下地震和強力沖撞,正橋的穩定性仍然良好。
2002年8月至9月,武漢長江大橋進行了首次大修。
Ⅳ 武漢長江大橋的修建有什麼特點
武漢長江大橋西北始於漢陽龜山南坡,東南止於武昌蛇山入江的山頭。由於龜蛇鎖江,江面狹窄,縮短大橋的長度。江底為兩山余脈,除7號墩地質條件較差外,正橋的7個橋墩都立在堅固岩石上。利用兩岸山勢,橋下凈空高,可滿足通航需要。大橋為公路鐵路雙層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長1156米。正橋8墩9孔,每孔橋跨128米。橋墩基礎施工採用「管柱鑽孔法」,開創了中國建橋史上的新工藝。正橋鋼梁由平弦菱形連續梁組成,鋼梁設計三聯,每聯三孔。鋼梁製作精確,由兩岸平衡懸臂向江心拼接合攏。連續梁由一組絞式固定支座和三組輥軸式支座所支撐。在最高洪水位時,橋下凈高18米,可滿足上行大型輪船的通航要
武漢長江大橋夜景(17張)求。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橋長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過17.2米,均為鋼筋混凝土門式拱橋。連接正橋與兩岸引橋的橋台為8層樓式橋頭堡,第8層在公路橋橋面兩側各設一對仿古雙檐小角亭,成為橋頭附近黃鶴樓與晴川閣之間的連結點。橋面上下兩層。下層設鐵路雙軌,南北列車可同時對開。兩側有2.25米寬小道,專供大橋養護人員行走。上層為公路橋橋面,車行道寬18米,可並行6輛汽車,設計荷載汽—18、掛—100,其兩側人行道寬2.25米。正橋人行道外緣為鑄鐵雕花欄桿,圖案有丹鳳朝陽、孔雀開屏、雄雞報曉、鳥語花香、菊黃蟹肥、石榴結籽、獼猴摘桃、魚躍荷香等。人行道內緣後來增設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撞護欄。每隔32米矗立一對燈柱,兼作無軌電車供電線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橋燈遠望如過江銀龍,壯麗奇絕。大橋管柱基礎、墩台、梁體及鐵路聯絡線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施工,公路橋橋面及兩岸引道由武漢市建設局協同施工。大橋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2.63萬立方米;安裝鋼梁24 372噸;打入鋼筋混凝土管樁3 000根,總長62.5公里;直徑1.55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224根,總長3 752米。總結算投資1.38億元,大橋主體工程投資7 189萬元。公路橋橋面由武漢市建設局負責維修管理,其餘均由鄭州鐵路局武漢長江大橋橋工處維修管理。經過30多年運行檢驗,雖因航運事故大橋鋼梁嚴重受撞兩次,橋墩受船舶撞擊多達50次,正橋的穩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橋梁的常年維護內容為:鋼梁油漆翻新,橋面易損件翻修和橋頭堡裝飾層的維修。漢陽岸引橋發生過嚴重的病害,經維修加固後趨於穩定。大橋通車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14]大橋通車後頭5年,鐵路通過貨運量800多萬噸,縮短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貨運費用的節約已超過大橋造價。公路橋部分,30多年中過橋車流量逐年增長,1988年晝夜行車在3萬輛次以上。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修建為以後長江各處修建大橋積累了成功經驗,培養造就了大批建橋骨幹。
Ⅳ 武漢長江大橋全年封閑維修過看和南京長江大橋質量對比的參考
說武抄漢三線的那個你是不是太沒有常識了?每一年的各省GDP你有沒有關注過?除了北上廣這樣的一線,武漢大多是二線中的前三好么。不說別的,就武漢的交通位置,九省通衢,南京比得上嗎?武漢長江大橋1955動工,蘇聯幫忙建設,頂多就三個月的」深度維修」別的根本就沒有很長時間好么。武漢有好幾條長江相關的大橋,白沙洲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長江二橋,後面幾個修了沒幾年,是武漢政府修的,所以質量不太好,但請不要侮辱我們的長江大橋好么?不懂就別亂評論,去網路。
Ⅵ 武漢長江大橋可以用到什麼時候
武漢修建長江大橋是千百萬人民群眾近百年來的渴望。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太平軍曾在龜蛇兩山之間鋪設長江浮橋。清末,郵傳部開始擬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計劃。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也提出「以橋或隧道聯絡武昌、漢口、漢陽為一市」的設想。1913年,詹天佑請北京大學德籍教授喬治米勒帶領13名土木科畢業生來漢測量長江大橋橋址。1929年,國民政府鐵道部請美籍顧問華德爾博士來漢勘測,在江中鑽了8孔,計劃沿武昌蛇山至漢陽鳳凰山線建橋,長4 010英尺,共15孔;中孔主跨300英尺,設升降梁,橋面一層由公路鐵路共用。1934年,茅以升主持的錢塘江橋工處又對長江大橋橋址作測量鑽探,並請駐華莫利納德森工程顧問團擬定又一建橋計劃:橋址在武昌黃鶴樓到漢陽蓮花湖北劉家碼頭,橋長1 932米,設兩台7墩8孔,6、7號墩間主跨237.74米,以拱形鋼梁架設於6、7兩墩之上;橋面一層,公路鐵路並列;橋下在最高洪水位時凈高30米,可通航最大江輪;在漢江上分設鐵路橋與公路橋,工期4年。這兩個計劃均給後人建橋以啟示。
建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決定修建武漢長江大橋。1950年,政務院責成鐵道部進行勘測和設計,1953年3月完成初步設計,延聘蘇聯專家進行指導並委託蘇聯交通部對設計方案鑒定。1955年初,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編制了技術設計,9月1日建橋工程開工,1957年9月底竣工,10月15日正式通車。武漢長江大橋西北始於漢陽龜山南坡,東南止於武昌蛇山入江的山頭。由於龜蛇鎖江,江面狹窄,縮短大橋的長度。江底為兩山余脈,除7號墩地質條件較差外,正橋的7個橋墩都立在堅固岩石上。利用兩岸山勢,橋下凈空高,可滿足通航需要。大橋為公路鐵路雙層橋,總長1670米,其中正橋長1156米。
正橋8墩9孔,每孔橋跨128米。橋墩基礎施工採用「管柱鑽孔法」,開創了中國建橋史上的新工藝。正橋鋼梁由平弦菱形連續梁組成,鋼梁設計三聯,每聯三孔。鋼梁製作精確,由兩岸平衡懸臂向江心拼接合攏。連續梁由一組絞式固定支座和三組輥軸式支座所支撐。在最高洪水位時,橋下凈高18米,可滿足上行大型輪船的通航要求。
漢陽岸引橋長303米,有17孔;武昌岸引橋長211米,12孔。每孔跨度不超過17.2米,均為鋼筋混凝土門式拱橋。連接正橋與兩岸引橋的橋台為8層樓式橋頭堡,第8層在公路橋橋面兩側各設一對仿古雙檐小角亭,成為橋頭附近黃鶴樓與晴川閣之間的連結點。橋面上下兩層。下層設鐵路雙軌,南北列車可同時對開。兩側有2.25米寬小道,專供大橋養護人員行走。上層為公路橋橋面,車行道寬18米,可並行6輛汽車,設計荷載汽—18、掛—100,其兩側人行道寬2.25米。正橋人行道外緣為鑄鐵雕花欄桿,圖案有丹鳳朝陽、孔雀開屏、雄雞報曉、鳥語花香、菊黃蟹肥、石榴結籽、獼猴摘桃、魚躍荷香等。
人行道內緣後來增設了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防撞護欄。每隔32米矗立一對燈柱,兼作無軌電車供電線路的支架。入夜成串的橋燈遠望如過江銀龍,壯麗奇絕。大橋管柱基礎、墩台、梁體及鐵路聯絡線由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施工,公路橋橋面及兩岸引道由武漢市建設局協同施工。大橋工程耗用混凝土和鋼筋混凝土12.63萬立方米;安裝鋼梁24 372噸;打入鋼筋混凝土管樁3 000根,總長62.5公里;直徑1.55米的鋼筋混凝土管柱224根,總長3 752米。總結算投資1.38億元,大橋主體工程投資7 189萬元。公路橋橋面由武漢市建設局負責維修管理,其餘均由鄭州鐵路局武漢長江大橋橋工處維修管理。
經過30多年運行檢驗,雖因航運事故大橋鋼梁嚴重受撞兩次,橋墩受船舶撞擊多達50次,正橋的穩定性仍然良好,在交通量逐年增長、負荷已趨飽和的狀況下,仍能保證火車和機動車的正常通行。橋梁的常年維護內容為:鋼梁油漆翻新,橋面易損件翻修和橋頭堡裝飾層的維修。漢陽岸引橋發生過嚴重的病害,經維修加固後趨於穩定。大橋通車前,一列鐵路貨車車廂經輪渡過江,需往返多次,最快也需5個多小時。
大橋通車後頭5年,鐵路通過貨運量800多萬噸,縮短運輸時間約2400萬車小時,貨運費用的節約已超過大橋造價。公路橋部分,30多年中過橋車流量逐年增長,1988年晝夜行車在3萬輛次以上。這座萬里長江第一橋的修建為以後長江各處修建大橋積累了成功經驗,培養造就了大批建橋骨幹。
Ⅶ 武漢長江大橋什麼時候通車
武漢長江大橋於1955年9月1日開工建設,於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車。1957---至今一直都在通車啊~沒有說不能通車的~~當時預計使用壽命為100年~~
Ⅷ 武漢長江大橋是什麼時候建成的
大橋橫跨於武昌蛇山和漢陽龜山之間。是我國在 萬里長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鐵路、公路兩橋。1955年9月1日興建,武漢長江大橋是一座公路鐵路兩用橋,全長1670米,正橋部分為1156術,兩岸引橋共514米。上層公路路面寬達18米,可以並行行使六輛汽車、兩側設有人行道,下層為雙線鐵路橋。在長江大橋的建設中,工程技術人員第一次採用大型管柱基礎和管柱鑽孔施工方法,是我國建橋史上的一個創舉,為以後各地大橋採用大型管徑的管柱基礎提供廠寶貴經驗。
武漢長江大橋凝聚著設計者匠心獨運的機智和建設者們精湛的技藝。八個巨型橋墩矗立在大江之中,米字形桁架與菱格帶副豎桿使巨大的鋼梁透出一派清秀的氣象; 35米高的橋台聳立在兩岸,給大橋增添了雄偉氣勢。從晴川閣、龜山、大橋到蓮花湖、蛇山、黃鶴樓,綿亘連接,相得益彰,組成一片宏大連綿、美麗動人的景點群。它不僅是長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也是一座歷史豐碑,在江城人們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橋梁名稱:武漢長江大橋 橋梁位置:龜山、蛇山
全橋總長:1670米 正橋長度:1156米
橋梁跨度:每孔128米 橋梁寬度:18+2X2.5米
跨越河流:長江 橋梁類型:鋼桁架三孔連續梁
建成時間:1957年10月15日 設計單位:鐵道部勘測設計院
施工單位:鐵道部大橋工程局 建設單位:武漢大橋工程局
管理單位:鄭州鐵路局長江大橋橋工處
武漢市建設局
Ⅸ 四月份武漢長江大橋還在維修嗎
過幾天吧,有時候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