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車維修廠的制度都有哪些,最好是比較全面
汽車修理行的管理制度如下:
一、汽車維修質量承諾制度(汽修廠管理制度相關)
1、在車輛維修作業中,嚴格執行作業規范和三級檢驗制度。
2、認真填寫、整理車輛技術檔案和維修檔案,按規定簽發竣工出廠合格證。
3、維修中堅決杜絕使用假冒偽劣配件。
4、對維修車輛實行質量保證期制度,自竣工出廠之日起: 一級維護、小修及零件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公里或者10日; 二級維護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5000公里或者30日; 整車修理或者總成修理質量保證期為汽車行駛20000公里或100日。
二、汽車進廠檢驗制度
1、車輛送修時,應具有保修內容及相關技術檔案資料。
2、業務接待人員和檢驗人員負責對送修車輛進行預檢,按規范填寫《車輛維修檢驗單》。
3、車輛預檢時,根據駕駛員的反映及該技術檔案和維修檔案,通過檢測或測試、檢查,確定基本作業內容,並告知托修方。
4、得到托修方確認後,與托修方簽訂維修合同,辦理交接手續。隨車使用的工具和備用品,不屬於汽車附件范圍的應由托修方自行保管。
5、調度人員將維修作業單下派車間,車輛進入作業車間。
三、汽車維修過程檢驗制度
1、過程檢驗實行自檢、互檢和專職檢驗相結合的」三檢」制度。
2、檢驗內容為汽車或總成解體、清洗過程中的檢驗,主要零部件的檢驗,各總成組裝、調試檢驗。
3、各檢驗人員根據分工,嚴格依據檢驗標准、檢驗方法認真檢驗,做好檢驗記錄。
4、經檢驗不合格的作業項目,需重新作業,不得進入下一道工序。
5、對於影響安全行車的零部件,一定要嚴格控制使用標准,對不符要求的零部件應予以維修或更換,及時通知前台,並協助前台向車主做好解釋工作。
6、對於新購總成件,必須依據標准檢驗,杜絕假冒偽劣配件裝入總成或車輛。
四、汽車維修竣工檢驗制度
1、汽車維修竣工檢驗由專職檢驗人員負責實施。
2、汽車維修竣工檢驗內容為整車檢查、檢測、路試、檢測路試後的再檢測及車輛驗收。
3、修竣車輛竣工檢驗嚴格依據《營運車輛綜合性能要求和檢驗方法》(GB/T18565-2001)要求進行。首先進行整車外觀和底盤檢查,檢查合格後進行路試,對於路試中所發生的不正常現象,要認真復查。路試合格後重新進行底盤檢查,確保各項技術性能合格後由總檢開具出廠合格證。
4、對於進行二級維護及以上維修作業的車輛,除上述檢驗內容外,還必須經計量認證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檢測合格。
5、嚴禁為檢驗不合格的車輛開具竣工出廠合格證。
6、竣工檢驗合格的車輛實行規定的質量保證期制度。
五、汽車維修竣工出廠合格證管理制度
1、合格證由專人負責視生產情況定期到管理部門領取,專人負責開具。
2、開具合格證必須根據本廠質量總檢驗員對車輛的檢驗和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站的維修後質量檢驗結果進行。
3、開具合格證後要認真做好維護檢測車輛的台帳記錄,下次領用合格證帶台帳供管理部門核查。
4、嚴禁虛開合格證和轉借、倒賣合格證現象。
六、車輛維修檔案管理制度
1、檔案存放要有序,查找方便,並應做好六防工作,即防盜、放火、防潮、防鼠、防塵、防曬,保持檔案存放處清潔衛生。
2、不準損毀、塗改、偽造、出賣檔案,檔案資料如有損壞應及時修補。
3、根據檔案的內容、性質和時間等待征,對檔案進行分類整理、存放、歸檔,並按內容和性質確定其保存期限,電子檔案要及時備份。
4、各班組負責人要對本部門使用的檔案資料的完整性、有效性負責,在現場不得存有或使用失效的文件、資料。
5、各班組每年對檔案進行一次核對清理,並將所保存的檔案整理後交辦公室統一歸檔。已經到保管期限的文件資料,由辦公室按規定處理。
6、維修車輛實行一車一檔制,二級維護及以上作業的車輛檔案內容包括維修合同、檢驗記錄、維修人員和質量檢驗人員名單,竣工出廠合格證副頁、結算憑證。
7、檔案的借閱必須辦理規定手續,借閱者對檔案的完整、清潔負責,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借、復印。
B. 車輛的檢修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國際上通行兩種檢修制度:
一種是計劃預防修理制度。即首先摸清車輛主要零部件的損傷規律,然後確定其使用期限,再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檢修循環結構和檢修周期。
客車日常維修的內容包括車底在到達終點站或在始發站出發前。這種修理制度在保證設備安全前提下,充分發揮運輸設備的內在潛力,力圖將檢修工作量減小到最低限度。這就是先進的狀態修,也是中國鐵路車輛將逐步實施的檢修制度。技術檢查是對貨車的技術狀態進行檢查、剝離、擦傷,按修理內容分為定期檢修和日常維修兩類。所謂定期檢修,稱為摘車修理。貨車的日常維修由列檢所和站修所等單位承擔,使車輛零部件在運用中產生的損傷尚未達到極限時,就能加以修復。
另一種是按車輛技術狀態修理的制度。即在設備工作壽命期內,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
中國鐵路實行的車輛計劃預防修理制度、軸檢四種。 車輛日常維修的任務是保證車輛在運用中有良好的技術狀態,防止事故發生。貨車定期檢修修程為廠修,同時還負責扣修定檢到期的車輛。站修所設在有列檢所的車站上,它的任務是對貨車進行摘車修理。客車的日常維修工作集中在旅客列車編成站,必須對工作條件。客車定期檢修修程為廠修,在列車到發線,調車線或貨物線上進行修復作業,如磨損、段修和輔修三種、軸檢和輔修,送到專用臨修線或站修所修理,將運行設備按照規定的狀態值來監察其運行參數。由客車技術整備所、旅客列車檢修所和車輛檢車包乘組共同承擔。
C. 我國的汽車維修制度是什麼
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
D. 我國汽車維修企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部分法規如下: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 2005-7-18
道路貨物運輸及站場管理規內定 2005-7-18
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 2005-7-18
道路運容輸行政處罰規定 2005-7-2
汽車運輸車輛技術管理規定 2005-7-2
道路運輸車輛維護管理規定
JT/T 639-2005汽車車體校正機 2006-5-29
JT/T 635-2005輪胎拆裝機 2006-3-19
汽車維修行業計算機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 2006-1-4
商用汽車發動機大修竣工出廠技術條件第1部分:柴油發動機 2005-12-29
商用汽車發動機大修竣工出廠技術條件第1部分:汽油發動機 2005-12-29
大客車車身修理技術條件 2005-9-23
摩托車維修業開業條件 2005-9-11
汽車鼓式制動器修理技術條件 2005-7-20
汽車維護、檢測、診斷工藝規范 2005-7-20
大客車車身修理技術條件 2005-7-20
汽車修理質量檢查評定標准—車身大修 2005-7-19
汽車修理質量檢查評定標准—發動機大修 2005-7-19
汽車修理質量檢查評定標准—
E. 中國現行的汽車維修制度的主要內容有些什麼求解
汽車維修一般包括以下課程:工程制圖、汽車機械基礎、汽車電工基礎、汽車發回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答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電子設備原理與檢修、汽車空調原理與維修、發動機電子控制技術、汽車電腦維修技術、車身與底盤電控技術、汽車中央門鎖防盜系等。希望能幫助到你。
F.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有哪些內容
《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於2005年6月24日交通部發布 根據2015年8月8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版〈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權》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6年4月19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9年6月21日交通運輸部《關於修改〈機動車維修管理規定〉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G. 車輛的檢修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國際上通行兩種檢修制度:
一種是計劃預防修理制度。即首先摸清車輛主要零部件的損傷規律,然後確定其使用期限,再在此基礎上確定合理的檢修循環結構和檢修周期,使車輛零部件在運用中產生的損傷尚未達到極限時,就能加以修復。
一種是按車輛技術狀態修理的制度。即在設備工作壽命期內,將運行設備按照規定的狀態值來監察其運行參數,只要設備運行參數在規定的狀態限界值以內時,就一律不檢修。當運行參數超出規定的狀態限界值時,就按照規定工藝進行檢修,使其恢復到規定的狀態值後繼續使用。
設備達到有效使用壽命期,則予以更新。這種修理制度在保證設備安全前提下,充分發揮運輸設備的內在潛力,力圖將檢修工作量減小到最低限度。這就是先進的狀態修,也是中國鐵路車輛將逐步實施的檢修制度。
中國鐵路實行的車輛計劃預防修理制度,按修理內容分為定期檢修和日常維修兩類。
所謂定期檢修,是指對運用中的車輛,每隔一定時間,進行一次具有一定內容的檢修工作。定期檢修能有計劃地使車輛恢復運用功能,保持良好的技術狀態,並保證在到達下一個定期檢修以前,不出現重大故障。客車定期檢修修程為廠修、段修和輔修三種。貨車定期檢修修程為廠修、段修、輔修、軸檢四種。 車輛日常維修的任務是保證車輛在運用中有良好的技術狀態,防止事故發生,確保行車安全。我國鐵路貨車的特點是數量多、車型雜,一般不固定配屬給基層,所以流動性大,運用條件參差不齊。
如不及時對貨車進行檢查維修,必將危及行車安全。貨車日常維修的內容包括技術檢查和故障修理兩個方面。技術檢查是對貨車的技術狀態進行檢查,發現故障應及時進行摘車修理或不摘車修理。不摘車修理(圖3.4_01車輛檢修)是利用車輛停站時間,在不影響解體作業或正點發車的情況下,在列車到發線,調車線或貨物線上進行修復作業。
對一些較大的一時難以修復的故障,必須把故障車輛從列車中摘下,送到專用臨修線或站修所修理,稱為摘車修理。貨車的日常維修由列檢所和站修所等單位承擔。列檢所的基本任務是對到達、始發和中轉列車中的車輛進行技術檢查和修理,同時還負責扣修定檢到期的車輛。站修所設在有列檢所的車站上,它的任務是對貨車進行摘車修理、軸檢和輔修。
客車日常維修的內容包括車底在到達終點站或在始發站出發前,在整備庫內進行的技術檢查、日常保養和清掃整備作業。旅客列車在沿途由旅客列檢所負責進行技術檢查和不摘車修理。此外在旅客列車上還設有車輛乘務員,隨車進行途中的技術保養工作。客車的日常維修工作集中在旅客列車編成站、更換機車的客運站上進行。由客車技術整備所、旅客列車檢修所和車輛檢車包乘組共同承擔。
在車輛檢修中有一個車輛檢修限度,它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車輛檢修標准,指車輛檢修時,對車輛零部件允許存在的損傷程度。在日常維修中用檢修限度來判斷零件能否繼續使用,在定期檢修中用檢修限度來判斷零件是否需要修理及檢修後質量是否合格。
檢修限度標准絕大部分是以尺寸數值來表示,因車輛零部件的損傷程度,如磨損、腐蝕、裂紋、剝離、擦傷、變形、縫隙和游間等,均可以通過尺寸的變化來表示。車輛檢修限度按使用場合不同分為運用限度和中間限度。運用限度也叫列檢限度或最大限度,是指車輛零件的損傷程度已達到了極限損傷,超過了規定尺寸,必須進行修理更換。中間限度是指車輛進行各種定期檢修時,應控制的檢修限度。
確定一個檢修限度,必須對工作條件、損傷規律等進行系統的調查和分析研究,並結合長期的實踐經驗以及經濟上的合理性與技術上的先進性等,綜合分析比較後確定。
H. 如何理解我國現行的汽車維護制度
根據交通部《汽車運輸業車輛技術管理規定》,我國現行的汽車維護制度應貫徹「預防為主、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況修理」的原則,即汽車維護必須遵照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或生產廠家規定的行駛里程或時間間隔,按期強制執行,不得拖延,並在維護作業中遵循汽車維護分級和作業范圍的有關規定,以確保維護質量。
汽車維護是預防性的,保持車容整潔、車況良好,及時發現和消除故障和隱患,防止汽車早期損壞是汽車維護的基本要求。汽車維護的各項作業是有計劃定期執行的,它的內容是依照汽車技術狀況變化的規律來安排的,並且要在汽車技術狀況變壞之前進行,以符合預防為主的原則。
定期檢測是指汽車在二級維護前必須用檢測儀器或設備對汽車的主要性能和技術狀況進行檢測與診斷,以了解和掌握汽車的技術狀況及磨損程度,並做出技術評定。根據檢測的結果確定該車的附加作業或小修項目,從而結合二級維護一並進行附加作業或小修。
強制維護是在計劃預防維護的前提下所執行的維護制度,是指汽車維護工作必須遵照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或汽車使用說明書規定的行駛里程或時間間隔按期進行,不得任意拖延,以體現「強制維護」的維護原則。
汽車維護作業主要包括清洗、檢查、補給、潤滑、緊固及調整等內容。車輛在進行維護時,不能對其主要總成大拆大卸,只有在發生故障需要解體時方允許進行解體。很明顯,與過去的維護制度比較,現行的維護制度有以下特點:
(1)取消了整車解體式的三級維護。經生產實踐證明,對主要總成大拆大卸的工藝方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符合技術經濟原則的。同時,「三級維護」作業內容既有維護的作業,又有修理的作業,不便於維護與修理的區分。
(2)沒有對各級維護周期作統一規定,由各省、市、自治區按車型,結合本地區具體情況提出統一的維護周期,但制定了車輛維護技術規范以確保車輛正常維護質量。
(3)對季節性維護作了規范。當車輛進入冬、夏兩季運行時,通常結合二級維護對車輛進行季節性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