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1比賽中賽車進站維修,時間怎麼算
進站時間計算在比賽時間內,每條賽道都要跑完規定的圈數,時間最少者勝;按你說的演算法,平均單圈時間最少也就是總圈時間最少(當然得包括進站時間)當然能贏,
2. F1賽車比賽的時候,賽車每次進維修站換胎都是換的新胎嗎
不一定,要看賽車是否需要更換輪胎,也是一種戰術的安排。
像在雨站,如果一開始沒有下雨,但比賽中預測幾分鍾後會下多大的雨,這時各個車隊就會安排車手進站,如果車隊認為會下雨,必定要換上雨胎,以備車手對賽車更好的掌控,和賽車在賽道上的抓地力。
一場比賽對輪胎的磨損很大,但是究竟需不需要換胎,什麼時候換胎,都有車隊自己的安排。
從車手的角度來說,進站換胎為了車手的安全起見。若輪胎磨損系數超過了它的最大承受的范圍,就直接影響了輪胎和地面接觸的面積,因此也就降低了輪胎的物理抓地力。這樣的話,車手在超過150千米/時的難以駕馭的賽車中無異於把自己推向極限,極其危險。
從車隊的角度來說,進展首先是加油,檢查其他部件有沒有問題。換胎的同時也進行加油、調整定風翼的工作,這就決定了戰術的運用。
3. 為什麼賽道會設計成在比賽完成後賽車還要繞場一圈才能從維修口回到自己車隊。
頭車完成比賽後,其實賽道上還有其他的車手仍然沒有完成比賽。一個是慶祝勝利,也是尊重所有的選手,大家是在一起比賽。不要你奪冠了就牛逼,直接開回家拉。
F1和各類比賽都對賽車有重量,機械上的規定。需要比對賽前和賽後的數據,看有沒有違規。
4. F1中的賽車造價那麼高,為什麼經常在發車、出維修站的時候熄火
FI賽車採用的不是自動點火裝置。是通過賽車後部排氣管中的油氣混合氣點著的。大家看比賽的時候可以看到有2個人拿著一個象大炮一樣的東西站在賽車的後面那就是點火用的。
因為F1採用的是半自動離合器。而車手在起步的時候是要通過自己控制離合器來起步。而F1在怠速的時候轉速也要超過5000轉以上。車手稍有控制不好離合器賽車就會熄火。
三是有興趣的人可以了解一下變速箱。常見車換擋有一個摘檔的過程,中間有一段零點幾秒沒有動力傳遞。因此f1用的變速箱齒輪特殊設計,在換擋的時候舊齒輪還沒脫離新齒輪就已經咬合上了,想像一下那場景,太酸爽
這幾個例子大概就能讓人明白一些問題的答案了。設計時沒考慮耐久追求極致速度,辣手摧車,不差錢不怕換配件。
5. 賽車比賽中的術語
F1賽車術語解讀
車身底盤 (Chassis):賽車的基本架構包括懸吊系統、鋼圈輪胎及其他各類車材的組合。一輛高科技F1賽車的車身底盤是由碳纖維板和其他材料合製成的,底盤非常的輕巧而且強力大耐用。
製造商/車隊 (Constructor):F1賽車的製造商是指車身底盤的製造者,而不是指引擎製造商。按照規定,底盤製造者的名字通常是放在引擎製造商名字的前面,在一級方程式錦標賽中,車隊冠軍的榮耀是頒給車身底盤的製造商。
減速彎道 (Chicane):在直線賽道上設置的連續彎道,用來降低賽車的車速。
發夾彎道(Hairpin):難度非常高,車手駕控非常棘手的彎道,通常是180度象發夾似的彎道路段。
賽車駕駛艙 (Cockpit):賽車車身結構內車手駕車的座位區域,是專為車手量身定做的,車手在座位內僅可轉頭、手及腳。
亂流 (Dirty air):急駛中的賽車所產生的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的氣流。亂流會干擾緊隨其後的其他賽車所產生的氣流,從而影響(減少)空氣流動中所產生的下壓力,這就會使緊隨其後的賽車駕控受到影響,賽車有可能會打滑失控。
下壓力 (Downforce):賽車的車身,車翼及懸吊系統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因空氣流動的作用而產生向下的壓力。下壓力隨著賽車速度的增加會產生的更強,從而使賽車的抓力增強。
風洞 (Wind Tunnel):賽車在急駛的過程中,車身周圍不同的風速會產生風洞。風洞對正在比賽中的賽車所造成的影響程度,是由專門的精密儀器來測量的。
排位 (Grid):賽車決賽時起跑的排列位置,是按照排位賽的比賽結果而排列確定的。賽車排列置於兩賽車交錯的行列,最前端的賽車領先下一輛賽車有8米遠的間隔距離。
起跑排位 (Starting Grid):根據車手的賽車在排位賽的成績來排定其賽車的起跑的位置。
竿位 (Pole Position):竿位又稱為P.P.是星期六下午排位賽取得的名次而定,以賽車所跑單圈最快的成績來確定車手在決賽起跑時最前面的排頭位。
排位賽 (Qualifying):排位賽分為兩部分,分別在周五和周六進行,每輛賽車只能做一
圈排位。周五排位賽發車的順序按照前一站比賽成績(新賽季首站按上一年世錦賽成績)。周六排位賽發車順序按照周五排位賽得出名次的倒順序,即慢車先排位,快車最後排位。決賽排位是以周六的排位賽名次成績為准,第一名的賽車手決賽起跑位置稱為竿位。
裝備區 (Paddock):設在賽事賽道的起跑位附近,這是車隊管理和休息區及運輸車輛停放
的地方。
維修區 (Pits):是所有賽車的車庫,供賽車檢修的地方。
維修道 (Pit Lane):經過特殊設計的在維修站前的通道,是賽車從維修站進入賽道或離開賽道返回維修站的通道。維修道是有嚴格速度限制的路段,一般速度限制在80-120公里/時速( 即每小時50-74英哩),不同的賽道有不同的限速規定。
停站 (Pit Stop):賽程中預定的後勤為維修區,是車手加油及換輪胎的地方,進維修站
的時機及次數是每個車隊比賽的重要策略。
光頭胎 (Slicks):在乾燥路面上使用的沒有胎紋的賽車輪胎也稱干胎。光頭胎是於1998
年的賽季前被有四條直紋溝槽的輪胎(干胎)給取代了,這些溝槽是用來降低賽車過彎道時的速度。
後勤維修人員 (Pit Crew):指在維修區負責車隊的工程師和技師。
賽車號碼 (Race Number):在新賽季之前FIA會根據前一年的車手排名,給予每輛F1賽車
一個號碼,此號碼必須是很清楚地展示於車體的車鼻翼兩側,離地高度最少要有25mm。13這一數字西方人特別忌諱,因此13賽車號碼,是沒有的即沒有被使用過。
安全車 (Safety Car):是一輛閃著黃色車燈的賓士車,車身並貼有"Safety Car"的標志
。安全車的駕駛者很有經驗,車上裝有與控制台聯絡的通訊系統。
6. 賽車問題
成為賽手的第一步就是要考取賽手執照。目前,國內有資格培訓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受權由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頒發賽手執照的駕校,有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培訓中心和北京海淀駕校、楓寶賽車俱樂部等為數不多的幾家。目前,由於發展的需要,部分省市的賽車俱樂部也可通過辦理認證,獲得頒發駕照的資格。國內的教學賽車大都是日本產三菱、法國產標志106、國產的捷達王,富康等,但都是按照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的要求改裝的標准賽車。只要擁有國內交通主管部門頒發的駕駛執照,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者均可以報名學習。目前,國內主要是以汽車拉力賽為主的各賽車培訓班學費價格在3000~5000元左右,學期3天。主要學習賽車運動的基礎知識和賽車基本的安全改裝,以及以砂石路為主的剎車、過彎、打方向等駕駛賽車的基本操作方法,都是由教練一帶一地示範,並且帶領學員親自在專業賽道上駕駛,幫助學員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賽車運動的基本要領。三天的培訓中,初級班基本只訓練三種技能,一種是直線加速;第二種是高速行駛時採用類似ABS 的點剎技術進行快速短距剎車;第三種是快速過彎技術。別小看了這三項技能,坐上改裝後的標准賽車,和平常的駕駛感覺完全不一樣,比如在第一項後,保准你會詢問他人是否願意替自己把車開回家,因為你會覺得自己不會「正常」駕駛了。也許你會認為培訓費太高了,但高額培訓費只相當於賠償費,很多學院會在駕車途中會將賽車某個部位摧殘,而這些維修費非常昂貴
國內的賽車的培訓主要為拉力賽和場地賽兩類。其中,培訓拉力賽的機構較為分散,場地賽目前主要集中在珠海國際賽車場,以康巴斯賽車為主。培訓費用不等,初級拉力賽培訓一般為3000~5000元/期(三天,不含食、宿和交通費用)。珠海的康巴斯車型價值較高,因此培訓費用也不菲,一期兩天的初級培訓班收費35500元(包括食宿和20000元押金),即如果訓練中不損壞賽車,最終交費為15500 元。
目前,全國參加過賽車手培訓的人次不到1000名,更不用說實際參賽人員了。主要的原因是賽車太費錢,且不說超級豪華的F1方程式賽車,我曾見過一輛賽車,它的改裝費用就在人民幣100萬元左右,而且所有的改裝工作都是在德國完成的,光新增的焊點就達幾千個之多,再加上比賽時的後勤維修服務、賽事活動的各項費用以及賽車損壞的修復費用等等,這已決不是僅僅憑個人興趣所能解決的了。結業時,每位學員都要親自駕駛賽車,在專業的拉力賽場地通過考核,成績合格者就可以拿到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受權由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頒發的賽手執照了。此執照級別為E級,國內可以考取的最高級別為C級,但持有E級執照者同樣可以參加國內汽車拉力賽的各種賽事。
另外,還有中級班和領航員培訓班。中級班的教學都是由聘請的國外教練執教,但學習者要持有初級班結業證(也就是E級賽手執照)。領航員培訓班是為汽車拉力賽中作為向導的領航員專門設立的。有了駕照沒車等於有子彈沒槍一樣。就像子彈要和槍相配一樣,參加比賽用車和普通的民用車有很大的差別。這也就是說,必須改裝達到規定的標准後,方可參加比賽。當然,專業的賽車也有得賣,如果經濟能力允許的話可以嘗試。一輛普通車改成適應公路賽段比賽的賽車,前前後後需花費近百萬元人民幣,可想而知直接購買一輛正式賽車,價格只會高不會低。
中國汽車運動聯合會(FASC)規定,凡是年產2500輛以上的國產車廠家的轎車通過申請批准,都可以參加國內的各項比賽。目前,可以參加國際比賽的國內品牌車,也就是在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正式注冊的車型只有一汽—大眾的捷達王。汽車作為一種運輸工具,無論是代步,商業運營,還是進行汽車拉力賽,其安全性能都是首當其沖的。我在文中提到的也就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安全性能的改裝。首先,要安裝防滾架、更換賽車座椅,安全帶也要更換成由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注冊的指定產品,也就是賽車專用安全帶。再者,賽車還必須要安裝滅火裝置,現有的滅火裝置有手動和自動兩種。參賽車手也要做必要的安全保障,參賽時要穿阻燃賽服、戴防火手套、穿防護鞋等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改裝所用配件,還是賽手服裝、滅火器,都必須要用國際汽車運動聯合會正式注冊的指定產品,方可參加比賽
7. F1賽車為什麼要頻繁地更換車的輪胎
大家很容易通過輪胎側面的顏色進行區分,除了綠色的半雨胎(每秒最大排水25升)和藍色的全雨胎(每秒最大排水65升)會在下雨地面潮濕的情況下拿出來使用外一般倍耐力每站比賽會從紫色極軟、紅色超軟、黃色軟胎、白色中性胎、橘黃色硬胎中選出兩三套不同軟硬的輪胎。
所以保護輪胎和合理的進站更換輪胎戰術變得也非常重要,而且現在F1比賽中規定,除了下雨的,正常的比賽中車手必須要用到兩種以上的不同特性輪胎,也就是避免有些善於保胎的車手一跑到底而讓比賽缺少懸念。比賽根據不同的賽道、不同的氣候和不同駕駛方式的車手,每站正賽更換輪胎至少一次,多則看具體比賽情況和儲備輪胎的數量而定。這也就是我們在看F1比賽中維修站是如此的忙碌,不停的有賽車進站更換輪胎。
8. 賽車在比賽中進行修理耽誤的時間如何補救
每個車隊,每個車手都需要進站,進站的次數和是否出現失誤,還有對問題的處理辦法,就是考驗整個團隊的問題了。
所以,F1這個賽事,是整個團隊的比賽,如果在PIT里耽誤了時間,就必須要制定更合理,更有針對性的進站策略,車手更快的圈速,更穩定的發揮來挽回損失的時間。
但大部分時候,進站的失誤,是決定性的,所以,每個車隊對於維修人員,是異常重視的。
9. F1比賽中途,給賽車換輪胎、加油的通道稱為什麼有沒有比較專業的叫法
維修通道,他設置在賽道發車點的旁邊,要不然開賽時的技師豈不是很苦逼的要跑很遠
賽車從賽道進入維修區再回到賽道的通道,維修通道是在賽道上唯一有嚴格速度限制的地方,速度限制在時速80-120公里,依不同的賽道而有不同的規定,例如摩納哥由於賽道狹窄,維修通道的規定時速是6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