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利局和水務局的區別
區別如下:
1、管理范圍不同:水務局的管理范圍大於水利局。因為水務局除了具備水利局的管理職能外,還管理城市給排水工程建設。 同一地區設立了水務局,便不再設水利局。
2、管理職能不同:上級主管部門依次都是省水利廳、水利部,部分城市在水務體制改革後把水利局改為水務局,針對城市管理特點強化了城市供水、排水等市政管理職能,而相對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就沒有那麼突出,故更名水務局。可以理解為水務局在原水利局的基礎上強化了涉水市政管理職能。
3、所屬部門不同:水利局(水務局)是自來水公司(供水公司)的上級部門,就是自來水的領導部門!水務局是行政事業部門,至於自來水,它是事業單位(企業管理),說白了,國家不撥款,靠自收自支。
(1)龍鳳水利局維修電話擴展閱讀:
水利局的職責
1.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關水利、水電等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起草地方性法規議案、政府規章草案和有關規 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
2. 擬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
3. 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組織擬定全市和跨區縣(自治縣、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並監督 實施;組織有關全市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及其它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和防洪的論證工作;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發布全市水資源公報;主管全市水文工作。
4. 主管全市節約用水工作。擬定全市節約用水政策,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制定有關標准,組織、指導和監督全市節約用水工作。
5. 按照國家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擬定全市水資源保護規劃;組織水功能區的劃分和向飲水區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監測 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審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
6. 組織、指導全市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協調並仲裁部門間和區縣(自治縣、市)間的水事糾紛。
7. 擬定水利行業的經濟調節措施;對全市水利資金的使用進行宏觀調節;按有關規定監管水利國有資產;指導全市水利行業的供水及多種 經營工作;研究提出有關全市水利的價格、稅收、信貸、財務等經濟調節意見。
8. 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業管理。組織編制、審查大中型水利基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擬定水利行業技術質量標准和 水利工程規程、規范並監督實施。
9. 負責全市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與保護;組織指導全市江河、湖泊、灘塗的治理和開發;組織建設和管理大中型或跨區縣(自 治縣、市)的重要水利工程;組織指導全市水庫、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管;指導全市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10. 指導全市農村水利工作;組織協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管理指導鄉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工作。
11. 主管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制定全市水土保持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全市水土流失的監測和綜合防治。
12. 負責全市水利方面的科技、教育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指導全市水利隊伍建設;指導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重大水利科學 研究和技術推廣。
13. 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市防洪抗旱工作,對江河和重要水利水電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
14. 在市政府電力綜合管理部門統一指導下,制定或參與制定水利行業的水電及電網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指導 水利行業水電管理,監管水利電業國有資產。
15. 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下屬單位
灌溉處
主要職責:
1、承擔氣象觀測、作物用水觀測和最優灌溉制度試驗;
2、負責指導全市水利工程的灌溉用水管理;
3、負責全市農田灌溉用水實驗;
4、負責全市農業灌溉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合理配水的等業務指導工作;
5、負責全市農業灌溉科研和科技人員的培訓工作;
6、承擔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
② 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龍鳳分公司怎麼樣
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龍鳳分公司是2017-08-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龍鳳鎮吉心村吉心街組。
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龍鳳分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22801MA4910Y71N,企業法人龔偉,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龍鳳分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供水經營;管道維修與安裝;發展供水用戶;經銷給排水材料及設備、給排水工程建設與設計;山泉水製作與銷售;水產養殖與銷售。(涉及許可經營項目,應取得相關部門許可後方可經營)。
通過愛企查查看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龍鳳分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③ 路燈壞了,找誰維修;路上的窨井蓋不見了,打電話找誰補上;水渠遭到破壞,向誰報告
路燈和井蓋,屬於市政工程設施,都屬於市政工程管理處,他的上級部門是城市管理委員會。水渠要區分地區,城市水渠屬於城管委,農村水渠屬於水利局。
④ 水利局下屬單位有哪些
以重慶市水利局為例,
局直屬事業單位包括:
1、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2、重慶市水利局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中心
3、重慶市水利工程管理總站
4、重慶市水文水資源勘測局
5、重慶市水利工程質量監督中心站
6、重慶市水資源管理站
7、重慶市水土保持生態環境監測總站
8、重慶市河道管理站
9、重慶市水利發展研究中心
10、重慶市防汛抗旱搶險中心
11、重慶市水利信息中心
局直屬企業單位包括:
1、重慶市水利水電發展總公司
2、重慶市水利電力建築勘測設計研究院
(4)龍鳳水利局維修電話擴展閱讀
重慶市水務局的職能:
(一)負責保障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貫徹執行水利水資源法律法規規章及方針政策,研究提出全市水利戰略規劃和政策建議,起草水利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草案,組織編制全市水資源戰略規劃、重要江河湖泊流域綜合規劃、防洪規劃等重大水利規劃。
(二)負責生活、生產經營和生態環境用水的統籌和保障。組織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施水資源的統一監督管理,擬訂全市和重要區域水中長期供求規劃、水量分配方案並監督實施。
負責重要流域、區域以及重大調水工程的水資源調度。按許可權組織實施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和防洪論證制度,指導開展水資源有償使用工作。指導水利行業供水和鄉鎮供水工作。
(三)按規定製定水利工程建設有關制度並組織實施,負責提出全市水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方向、具體安排建議並組織指導實施,按市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規劃內和年度計劃規模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提出市級及以上水利資金安排建議並負責項目實施的監督管理。
(四)負責水資源保護工作。組織編制並實施水資源保護規劃。指導飲用水水源保護有關工作,指導地下水開發利用和地下水資源管理保護。
(五)負責節約用水工作。擬訂節約用水政策,組織編制節約用水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擬訂有關標准。組織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等管理制度,指導和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
(六)指導水文工作。負責全市水文水資源監測、水文站網建設和管理。對江河湖庫和地下水實施監測,發布水文水資源信息、情報預報和重慶市水資源公報。按規定組織開展水資源、水能資源調查評價和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
(七)組織指導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保護與綜合利用。組織指導水利基礎設施網路建設。指導重要江河湖庫及河口的治理、開發和保護。指導河庫水生態保護與修復、生態流量水量管理以及水系連通工作。承擔全市河(庫)長制工作的組織和協調及重慶市河長辦公室日常工作。
(八)指導監督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組織實施具有控制性的和跨區域跨流域的重要水利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
(九)負責水土保持工作。擬訂水土保持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水土流失的綜合防治、監測預報並定期公告。負責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工作,指導重點水土保持建設項目的實施。承擔重慶市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負責農村水利工作。組織開展大中型灌排工程建設與改造。組織指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組織指導節水灌排有關工作。指導農村水利改革創新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指導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小水電改造和水電農村電氣化工作。
(十一)負責水利工程移民管理工作。擬訂水利工程移民有關政策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水利工程移民安置驗收、監督評估等制度。
負責指導監督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的實施,負責三峽工程後續工作規劃的綜合協調、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負責三峽庫區對口支援等工作。承擔重慶市三峽庫區對口支援辦公室日常工作。
(十二)負責組織重大涉水違法事件的查處,協調跨區縣(自治縣)的水事糾紛,指導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依法負責水利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組織指導水庫、水電站大壩、農村水電站的安全監管。指導水利建設市場的監督管理,組織實施水利工程建設的監督。
(十三)開展水利科技和外事工作。組織開展水利行業質量監督工作,組織擬訂水利行業的地方技術標准和規程規范並監督實施,組織重大水利科學研究和技術推廣。負責水利對外交流、合作等有關涉外事務。
(十四)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全市洪水乾旱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准並指導實施。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組織編制重要江河水庫和重要水工程的防禦洪水抗禦旱災調度及應急水量調度方案,按程序報批並組織實施。承擔防禦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
(十五)完成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
⑤ 水利局下屬有哪些部門
1、水利局下屬單位有:
水土保持站和水政監察大隊。
2、水利局工作機構有:
機關辦公室
;
機關人事股
;
機關財務室
;
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辦公室
;
規劃設計、質監辦公室
;
農田水利建設辦公室
;
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
農村安全飲水辦公室
;
水政水保及小水電生產辦公室
;
新農村建設辦公室
。
水務局原名水利局,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主要負責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防汛抗旱,水資源管理等,在職責區域內,負責開發、利用、節約、保護、管理水資源防治水害等的管理。
⑥ 市水務局和市水利局的區別
管轄范圍和職責不同。
各自的主要職責如下:
一、市水務局是為負責本市水行政管理的市政府組成部門。主要職責:
(一)研究本市水務發展戰略,起草有關水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提出水務中長期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重大建設項目中有關水務方面的論證工作;參與制定有關流域水資源規劃。
(二)統一管理本市水資源(含地表水、地下水、空中水);制定水資源中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徵收制度;發布水資源公報;負責管理水文工作。
(三)負責本市供水行業管理工作;組織制訂供水行業的技術、運營、服務、供應等管理規范和技術標准,並監督實施;負責供水行業特許經營的具體實施工作;負責本市自備井的管理;監督檢查公共供水和自建設施供水單位的供水水質。
(四)負責本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管理;組織擬訂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的有關政策和標准,並監督實施。
(五)負責本市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的行業管理工作;負責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行業特許經營的具體實施工作;負責排水設施、污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設施維修養護的管理以及污水處理費徵收、使用的管理工作;負責排水許可管理和排水水質監測的管理工作。
(六)負責本市河道、水庫、湖泊、堤防保護的管理工作;監測河流、湖泊、水庫及飲水區等水域的水量、水質;核定水域納污能力,研究提出水功能區的劃分、限制排污總量和水環境治理的意見,並監督實施。
(七)負責本市水務工程和水務設施的管理工作;組織編制重點水務工程建設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報告;組織實施國家水務技術質量標准和水務工程的規程、規范;組織水務工程的竣工驗收工作。
二、市水利局——主要職責
1.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以及市委、市政府有關水利、水電等工作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起草地方性法規、議案、政府規章草案和有關規 范性文件並監督實施。
2. 擬定並組織實施全市水利工作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和中長期規劃。
3. 統一管理全市水資源(含空中水、地表水、地下水)。組織擬定全市和跨區縣(自治縣、市)水中長期供求計劃、水量分配方案並監督 實施;組織有關全市國民經濟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及其它重大建設項目的水資源和防洪的論證工作;組織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費 徵收制度;發布重慶市水資源公報;主管全市水文工作。
4. 主管全市節約用水工作。擬定全市節約用水政策,編制節約用水規劃,制定有關標准,組織、指導和監督全市節約用水工作。
5. 按照國家資源與環境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標准,擬定全市水資源保護規劃;組織水功能區的劃分和向飲水區等水域排污的控制;監測 江河湖庫的水量、水質,審定水域納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總量的意見。
6. 組織、指導全市水政監察和水行政執法;協調並仲裁部門間和區縣(自治縣、市)間的水事糾紛。
7. 擬定水利行業的經濟調節措施;對全市水利資金的使用進行宏觀調節;按有關規定監管水利國有資產;指
導全市水利行業的供水及多種 經營工作;研究提出有關全市水利的價格、稅收、信貸、財務等經濟調節意見。
8. 負責全市水利工程建設的行業管理。組織編制、審查大中型水利基建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組織擬定水利行業技術質量標准和 水利工程規程、規范並監督實施。
9. 負責全市水利設施、水域及其岸線的管理與保護;組織指導全市江河、湖泊、灘塗的治理和開發;組織建設和管理大中型或跨區縣(自 治縣、市)的重要水利工程;組織指導全市水庫、水電站大壩的安全監管;指導全市水利工程移民工作。
10. 指導全市農村水利工作;組織協調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管理指導鄉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工作。
11. 主管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研究制定全市水土保持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全市水土流失的監測和綜合防治。
12. 負責全市水利方面的科技、教育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指導全市水利隊伍建設;指導行業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重大水利科學 研究和技術推廣。
13. 承擔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組織、協調、監督、指導全市防洪抗旱工作,對江河和重要水利水電工程實施防汛抗旱調度。
14. 在市政府電力綜合管理部門統一指導下,制定或參與制定水利行業的水電及電網規劃並監督實施;組織實施農村水電電氣化建設;指導 水利行業水電管理,監管水利電業國有資產。
15. 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⑦ 養龍鳳錦鯉魚水缸水為什麼起末
水質或者過濾系統不完善,餵食過程無泡沫,少換水減少餵食量
⑧ 廣州市海珠區有多少個政府單位
海珠區是廣州市的一個老城區,在廣州市珠江的南面,總面積102平方千米。總人口84萬人(2003年)。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510220.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歷史沿革
2000年,海珠區轄14個街道、1個鎮。總人口人,各街道、鎮人口:1237273 赤崗街道 102484 新港街道 74657 昌崗街道 91766 江南中街道 72314 濱江街道 58237 素杜街道 60215 海幢街道 61293 南華西街道 42349 龍鳳街道 86144 沙園街道 54847 南石頭街道 86848 風陽街道 72497 瑞寶街道 63476 江海街道 49610 新窖鎮 26053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7月,調整新滘鎮行政區劃,設立南洲、琶洲兩個街道。南洲街道轄12個居委會和6個村委會,琶洲街道轄7個居委會和3個村委會。調整後的新滘鎮轄3個居委會和7個村委會。
2001年底或2002年初,撤銷新滘鎮,設立華洲、官洲2個街道。調整後,海珠區轄18個街道辦事處。
2002年,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2004年,海珠區轄18個街道(赤崗、新港、濱江、素社、海幢、鳳陽、龍鳳、沙園、瑞寶、江海、南華西、南石頭、江南中、昌崗、南洲、琶洲、官洲、華洲):
赤崗街道:轄 下渡、鷺江、大江涌、客村、新市頭、珠影、七所、赤崗、毛紡、赤塘、七星崗、石榴崗、大江苑、煙廠、電研、竹園、南賢、江景、鴻運、粵信、金星、怡雅、愉景雅苑、江麗、匯美、新鴻、珠江帝景27個社區居委會。
新港街道:轄 立新、穗華、興怡、海洋、中大東、中大西、江怡、怡樂、攀桂、南景、海康、祈樂、金雅、半島、銀禧、嘉仕16個社區居委會。
昌崗街道:轄 穗花南、穗花北、昌崗東、曉港東、東曉、曉港中、曉南、曉西、青暉、曉園東、曉園北、曉園新、躍進南、躍進北、細崗東、細崗西、江南大道南、海富花園、江南雅居、昌崗中、慎德里、匯源、朝聖、隔山、信和25個社區居委會。
江南中街道:轄 萬松園、得勝北、得勝南、南園東、南園西、聚龍、萬壽、中後街、青鳳、青葵、聚源、紫金、紫龍、紫山、杏園、復興北、復興南、貴德東、江寶、紫來20個社區居委會。
濱江街道:轄 海景、海印、海城、遠安、海濱、仲愷、江灣、海岸、中海、草芳、海運、怡安、小港、華貴、益豐15個社區居委會。
素社街道:轄 蘭亭、稔崗、基立南、金匯、素社中、萬壽北、基立新村、蟠龍、素社東、海聯北、東翠、海印南苑、銀珠、橋東、怡海、郭墩16個社區居委會。
海幢街道:轄 寺前、南華中、溪峽、百睦、共和、塹口、寶賢、宏宇、仁厚直、杏壇、寶玉直、祈興、南村、福仁、同慶、蒙聖、永龍17個社區居委會。
南華西街道:轄 鰲洲、福安、敬和里、棲柵南、龍武里、兆龍里、福龍東、海天、洲頭咀、德和新、後樂園、厚德、永興、聚龍14個社區居委會。
龍鳳街道:轄 鳳安、新民、富澤、革新、梅園西、金沙、鳳寧、梅園南、鳳凰、荔福、鶴洲、鶴興、龍導、仁和、世昌、南北、狀元、寶龍、環珠、昌盛、龍田、怡雅、馬涌、康隆24個社區居委會。
沙園街道:轄 廣船、廣重北片、廣重南片、橡膠新村、港海、荔福、西華、沙園新村、奮勇、江南苑、光大花園11個社區居委會。
南石頭街道:轄 南箕一、南箕二、鄧崗、紙南、紙北、崗園、南石西、南邊、昌崗西、基建、福南、沙溪、石崗、山頂、泉塘、曉燕灣、紅棉、雅緻、保利、順意、南景園21個社區居委會。
鳳陽街道:轄 翠怡、匯源、疊彩園、五村、泰新、逸景翠園、泰寧、富康、曉華、鳳陽、康樂南、五鳳、金紫里、南珠、潤南、舊鳳凰、西畔里、馬崗頂、敦和、康樂東、鷺江、鳳和、康樂西、康樂北、康樂中、康盛、和平家園27個社區居委會。
瑞寶街道:轄 東約、南約、西約、北約、北街、瑞興、瑞源、錦綉名居、曉港灣、僑城、寶通、瑞寶花園、名苑、萬華、英豪、南洲、和輝、嘉鴻、金碧東、金碧西、工業大道南、石溪、東碧、富全、新溪、九畝洲26個社區居委會。
江海街道:轄 金德、厚德、桂田南、桂田北、金影、江貝、敦和、德盛苑、大塘、紅風、東明、金豐、綠茵、聚德北、聚德中、聚德東、堅真、聚德南、新村、富文、新安、台涌、石榴崗村、石榴崗24個社區居委會。
琶洲街道:轄 磨碟沙一、磨碟沙二、磨碟沙三、磨碟沙四、磨碟沙五、大家庭花園、南園居、琶洲西南、琶洲東北、黃埔一、黃埔二、黃埔三、石基、廣漁、漁村、新洲、雅郡花園17個社區居委會。
南洲街道:轄 橋南一、橋南二、上沖西約、上沖中約、上沖東約、後滘一、後滘二、池滘一、池滘二、西滘一、西滘二、西滘三、北村、水基、環秀坊、東街、西村、南安坊、新漁、大沙20個社區居委會。
華洲街道:轄 駿龍、聚龍、穎龍、萬年西、萬年東、土華東、土華南、土華西、土華北、華泰東、華泰西、瀛豪、瀛賢、瀛園、瀛南、瀛東16個社區居委會。
官洲街道:轄 車站東、新村、海晏、青雲、仁厚里、啟明坊、南侖、漁司、學院、西約、龍吟、桃源、北約、茂興北、南約、仁義16個社區居委會
街道簡介
街道辦事處、居委會辦公地址
南華西街道(同福西路兆龍里19號):鰲洲居委(南華西路87號)、福安居委(龍溪首約59號之一)、敬和里居委(岐興一巷6號)、棲柵南居委(岐興北4號)、龍武里居委(龍祥里10號)、兆龍里居委(龍慶里22號)、福龍東居委(龍溪南首約71號)、海天居委(濱江西42號115房)、洲咀居委(同福西路55號)、德和新居委(洪德五巷13號)、後樂園居委(洪德新七巷1號之一)、厚德居委(光德路34號之一)、永興居委(永興街114號之一)、聚龍居委(岐興南約35號104房 34346421)。
濱江街道(濱江東路逸民里15號二樓):海景居委((海景閣)怡海路60號二樓)、遠安居委(遠安新街55號105房)、草芳居委((椰城苑)江灣路78號地下)、海運居委(濱江中路302號地下)、小港居委(華貴坊17號地下)、華貴居委(華貴里34號地下)、怡安居委((怡安花園)怡安路228號地下)、海印居委(濱江東遠安新街一巷2號之一)、仲愷居委(濱江中二巷15號之一)、江灣居委(濱江中406號之一)、海濱居委(濱江中一巷13號之三)、海岸居委(濱江中一巷12號之一)、中海居委((中海名都)名都一街3號首層)、海城居委((海城花園)海城街11號104房)、益豐居委(土地巷34號地下)。
昌崗街道(昌崗東路曉港中馬路147號二樓):穗花南居委(穗花三巷7號之二地下)、穗花北居委(穗花一巷6號之一)、昌崗東居委(昌崗東5巷19號)、曉港東居委(曉港東一馬路一巷6號)、東曉居委(曉港東馬路61號)、曉港中居委(曉港中馬路91號102)、曉南居委(曉港中馬路62號側)、曉西居委(曉港西馬路139號之一)、青暉居委(曉港西馬路111號地下)、曉園東居委(細崗東區12號)、曉園北居委(曉園北6號104地下)、曉園新居委(曉園新5號之一)、躍進南居委(躍進一巷12號地下)、躍進北居委(躍進一巷2號之二)、細崗東居委(細崗東二街2號之一)、細崗西居委(細崗路十二巷12號)、江南大道南居委(江南大道南384號之一)、海富花園居委(南泰路533號)、江南雅居委(信裕路29號)、昌崗中居委(昌崗中路150號之四地下)、慎得里居委(慎德里中10號103)、匯源居委(石橋大街25號地下)、朝聖居委(朝聖大街4號)、隔山居委(隔山新街35號之一)、信和居委(昌崗中路241號)。
素社街道(前進路基立北街18號):蘭亭居委(前進北街蘭亭穎園)、稔崗居委(學院巷2號之三)、基立南居委(基立南街8號之一)、金匯居委(群策三巷1號之二)、素社中居委(素社二巷7號)、萬壽北居委(萬壽北街25號之一)、基立新村居委(基立新村北一巷1號120)、蟠龍居委(塘邊新街10號)、素社東居委(素社東三巷12號)、海聯北居委(海聯路55號之一101)、東翠居委(東翠南街34號地下)、海印南苑居委(海聯路48號)、銀珠居委(海聯路10號之二)、橋東居委(橋東三巷10號2樓)、怡海居委(怡海路818號地下)、郭墩居委(基立下道北29號之一)。
海幢街道(寶崗大道新鳳祥大街33號):寺前居委(南華中路寺前街15號)、南華中居委(濱江西192號之三)、溪峽居委(南華中路同福新街9號)、百睦居委(福場路聯珠直街11號)、共和居委(同福中路共和里21號)、塹口居委(同慶路文峰里20號之一)、同福中路寶賢北約1號之四)、宏宇居委(寶崗大道宏宇廣場B座6樓)、仁厚直居委(寶崗大道)、杏壇居委(寶崗大道311號可逸名庭內)、寶玉直居委(同福中路寶應里5號102房)、祈興居委(同福東路祈興里30號101房)、南村居委(同福東路田心坊10號之一)、福仁居委(南華東路福仁直街17號之一)、同慶居委(同慶路低凼巷20號)、蒙聖居委(同福東路元門口47號)、永龍居委(江南大道 北永龍坊19號)。
龍鳳街道(工業大道北60號二樓):鳳安居委(革新路鳳安四街10號)、新民居委(新民四街34號之1)、富澤居委(革新路富澤三街4-8號)、革新居委(鳳源里49號)、梅園西居委(梅園西26號203)、金沙居委(革新路121號之一地下)、鳳寧居委(鳳寧街5號地下)、梅園南居委(鳳凰二街19號102)、鳳凰居委(鳳凰四街45號)、荔福居委(鳳凰四街16號)、鶴洲居委(鶴洲直街11號之四)、鶴興居委(工業大道十八畝直街15號)、龍導居委(南田路七間直街8號之二)、仁和居委(寶崗路175號)、世昌居委(寶崗大道122號之一)、南北居委(寶崗大道南北廣場A幢4樓)、狀元居委(南田路將軍直街26號二樓)、寶龍居委(寶崗大道100號三樓)、環珠居委(同福中路環珠直街6號)、昌盛居委(南田路昌盛大街27號)、龍田居委(南田路西街口43號首層)、怡雅居委(馬涌直街104號地下)、馬涌居委(馬涌直街104號地下)、康隆居委(寶業路248號201)。
沙園街道(昌崗中路83號地下):廣船居委(沙園五一新村二街北7號)、廣重北居委(沙園六街北16號101房)、廣重南居委(沙園三街南1號側)、橡膠新村居委(昌崗中路110號大院2號103房)、港海居委(沙園八街10號側)、荔福居委(西華二街1號102房)、西華居委(沙園西華街20號之一)、沙園新村居委(荔福路西基東103號之一)、奮勇居委(沙園村尾八棟109)、江南苑居委(寶業路576號之一)、光大花園居委(光大花園翠榕北6號地下)。
江南中街道(江南西路青柳大街1號):萬松園居委(前進路24號之一)、得勝北居委(得勝崗1號之一)、得勝南居委(江南東路39號)、南園東居委(南園大街14號之三)、南園西居委(南園大街32號之一)、聚龍居委(新興街128號之四)、萬壽居委(東華巷6號之二)、中後街居委(江南大道中後街15號)、青鳳居委(青鳳大街4號)、青葵居委(青葵大街9號)、聚源居委(紫來大街55號地下)、紫金居委(紫金大街86號)、紫龍居委(紫龍大街13號101房)、紫山居委(紫山大街18號)、杏園居委(杏園大街25號101房)、復興北居委(復興十巷24號地下)、復興南居委(復興六巷22號二樓)、貴德東居委(紫來後街14—16號)、江寶居委(國泰新里1號)、紫來居委(下田巷20號)。
赤崗街道(下渡路128號):下渡居委(宜利街2號負一層)、鷺江居委(新港西路182號大院)、大江涌居委(大江涌路19號之一)、客村居委(客村東大街14號)、新市頭居委(新市頭大街19號)、珠影居委(新港中路354號大院)、七所居委(新港中路375號大院)、赤崗居委(新港中路477號)、毛紡居委(赤崗東二街26號地下)、赤塘居委(赤崗路1號大院)、七星崗居委(新港中路468號大院)、石榴崗居委(石榴崗路10號大院)、大江苑居委(大江涌大江直街2號)、煙廠居委(赤崗路89號大院12號104房)、電研院居委(新港西路206號大院)、竹園居委(赤崗二街10號103房)、南賢居委(櫻花街50號)、江景居委(下渡路柏蕙街13號)、鴻運居委(新港路赤崗西二街13號地下)、粵信居委(石榴崗路2號院信裕街57號)、金星居委(石榴崗路海崖路15號之一)、怡雅居委(赤崗東路303號)、愉景雅苑居委(新港西路235號)、江麗居委(翠竹路42號)、匯美居委(匯美南苑)、新鴻居委(藝苑路東慶街19號102房)、珠江帝景居委。
鳳陽街道(江泰路康泰花苑16號二樓):曉華居委(興南一街6號101房)、五鳳居委(鳳崗腳17號之一地下)、五村居委(五村迎祥大街7號)、舊鳳凰居委(舊鳳凰大街29號2樓)、馬崗頂居委(泰沙路209號一樓)、西畔里居委(西畔里大街23號之一)、金紫里居委(金紫里直街20號一樓)、鳳陽居委(鳳陽街2號)、翠怡居委(翠怡二街一號之一)、南珠居委(江燕路南珠南街6號地下)、潤南居委(潤怡大街6號102房)、富康居委(富榮二街5號一樓)、泰寧居委(逸安街曉安苑42號)、泰新居委(泰沙路58號之一、之二、之三)、鷺江居委(新港西路鷺江西街2號)、匯源居委(鷺江西街大街2號2樓)、敦和居委(敦和路129號首層東一座)、鳳和居委(鷺江南約新街19巷5號首層)、疊彩園居委(疊彩園彩棕街10號之2)、逸景翠園居委(逸景翠園翠羽居B座首層)、康樂中約南街一巷1號三樓)、康樂南居委(康樂東約南大街11號之二首層)、康樂西居委(康樂西約大街27號)、康樂北居委(康樂西約大街27號)、康樂中居委(康樂中約南街一巷1號三樓)、康盛居委(康樂西約新區20巷20號之2)。
琶洲街道(新港東路86號四樓):磨碟沙一居委(新港東路52號48號鋪)、磨碟沙二居委(新港東路74號大院)、磨碟沙三居委(新港東路致遠街32號首層)、磨碟沙四居委(新港東路致遠街32號首層)、磨碟沙五居委(磨碟沙大街商鋪30號)、大家庭花園居委(庭園路95號105房)、南園居委(南園居C幢)、琶洲西南居委(躍龍大街19號之一)、琶洲東北居委(朝陽左四巷112號302房)、黃埔一居委(夏陽大街10號之一)、黃埔二居委(樂善里4號)、黃埔三居委(楊青外街)、石基居委(石基村口)、廣漁居委(新港東路94號大院)、漁村居委(漁村大街1號之四)、新洲居委(新洲直街53號)。
官洲街道(北山大街10號):北山龍吟居委(北山大街20號)、北山青雲居委(北山大街29號)、北山桃源居委(北山村桃源大街老人活動室)、赤沙海晏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茂興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南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二樓)、赤沙北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一樓)、赤沙西約居委(赤沙村綜合樓一樓)、赤沙學院居委(廣東商學院內(原幼兒園一樓))、侖頭新村居委(侖頭六社余慶里農民公寓村交通安全室)、侖頭車站東居委(原侖頭居委會辦公室)、侖頭啟明坊居委(侖頭社亭崗文化室)、侖頭仁厚里居委(侖頭村舊幼兒園)、侖頭南侖居委(侖頭市頭大街舊茶樓)、官洲漁司居委(官洲碼頭原信用社辦公樓)、官洲仁義居委(官洲村仁義新街陳家祠)。
南洲街道(南洲北路398號):上涌東約居委(上涌東約一巷一號)、上涌中約居委(上涌中約大街二號)、上涌西約居委(上涌西約十二巷10號)、橋南一居委(橋南大街4號)、橋南二居委(匯源大街三號)、後滘一居委(後滘北大街133號)、後滘二居委(後滘北大街92號(擬建))、池滘一居委(南洲路47號)、池滘二居委(池滘北大街87號地下)、西滘一居委(西滘村南大街20號)、西滘二居委(西滘大街36號)、西滘三居委(西滘大街36號)、東街居委(瀝滘東街二巷二號)、北村居委(南洲路74號旁)、環秀坊居委(環秀坊四號之一)、南安坊居委(瀝滘大埗頭5號)、水基居委(瀝滘三約北41號之一)、西村居委(孖樓街7號之一)、新漁居委(瀝滘新漁大街一號)、大沙居委(南洲路118號)。
華洲街道(華洲路88號):聚龍居委(龍潭南約西街1號二樓)、駿龍居委(龍潭南約東街6號二樓)、穎龍居委(龍潭東環路42號二樓)、萬年東居委(南約萬年東街25號)、萬年西居委(萬年西街西12巷10號)、土華東居委(華洲路189號201)、土華南居委(華洲路189號202)、土華西居委(華洲路189號203)、土華北居委(華洲路189號301)、華泰東居委(華洲路189號302)、華泰西居委(華洲路189號303)、瀛東居委(小洲西園直街8號二樓)、瀛南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號一樓)、瀛賢居委(小洲拱北大街18號二樓)、瀛豪居委(瀛洲北路108號二樓)、瀛園居委(瀛洲北路108號二樓)。
瑞寶街道(南洲名苑怡居街59號):東約居委(瑞康工業區2號)、南約居委(南岸社橋頭3號二樓)、西約居委(瑞寶南路牛路3號二樓)、北約居委(聚源大街4號)、北街居委(瑞寶北街24號)、瑞興居委(瑞興大街1號之1)、瑞源居委(瑞海市場20號鋪)、曉港灣居委(曉港灣文華街98號二樓)、加怡雅居怡順街11號旁)、僑誠居委(僑誠花園夏暉街88號)、寶通居委(寶通小區寶通街21號)、瑞寶花園居委(瑞寶花園寶和街30號102室)、名苑居委(南洲名苑怡居街93號)、嘉鴻居委(嘉鴻花園嘉鴻一街3號)、金碧東居委(金碧第一花園金碧二街250號)、金碧西居委(金碧第二花園金誠路42號)、萬華居委(萬華花園萬華北街10號)、英豪居委(英豪花園英豪一街51號)、和輝居委(和輝花園和輝街52號)、南洲居委(南洲花園南燕中街65號二樓)、工業大道南居委(工業大道南421號)、石溪居委(石溪沖邊路8號)、東碧居委(涌邊街8號)、富全居委(蚝殼洲新街2號之1二樓)、九畝洲居委(南約東街南152號二樓)、新溪居委(蚝殼洲新街2號之1二樓(暫時))。
江海街道(赤崗大塘解困小區聚德東路18號):金穗居委(廣州大道南穗和北街4號106)、厚德居委(廣州大道南897號)、桂田南居委(敦和路138號)、桂田北居委(桂田南約大街12號)、金影居委(藝苑南路266號地下)、江貝居委(藝苑南路266號地下)、敦和居委(敦和路282號)、德盛苑居委(敦和路282號)、大塘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紅風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東明居委(大塘西華大街38號)、金豐居委(赤崗路181號地下)、綠茵居委(赤崗路181號地下)、聚德北居委(聚德西四街14號(K80棟))、聚德中居委(聚德路38號(G46棟)104)、聚德東居委(聚德路61號(D25棟)104)、堅真居委(聚德南路利和街16號一樓)、聚德南居委(聚德中路101號106)、新村居委(新村直街50號)、富文居委(新村直街50號)、新安居委(新安街B棟47號地下)、台涌居委(台涌新街一巷一號)、石榴崗村居委(石榴崗村東大街九巷1號)、石榴崗居委(海軍基地內)。
南石頭街道(南箕路5號三樓):南箕一居委(南箕翔鳳橫1號門內)、南箕二居委(南箕中約大街12號)、鄧崗居委(鄧崗大院23號102)、紙南居委(廣紙丙西街4號之一)、紙北居委(廣紙東三街33號)、崗園居委(南邊路匯翠街38號)、南石西居委(南石西西一巷4號)、南邊居委(南邊大街18號)、昌崗西居委(南邊東五巷11號二門201)、基建居委(基建一街6號)、順意居委(順意二街28號)、福南居委(福南新街16號)、沙溪居委(燕崗街23號101)、石崗居委(石崗路34號大院)、山頂居委(石崗三巷7號之一)、泉塘居委(下泉塘大街11號)、曉燕灣居委(曉燕街12號)、紅棉居委(江燕南一街14號)、雅緻居委(工業大道373號之九)、保利居委(保利花園內)、南景園居委(南景街44號二樓)。
新港街道(濱江東江怡路225號):立新居委(新港西立新街2號)、穗華居委(新港西142號大院10號)、興怡居委(新港西152號大院內)、海洋居委(新港西164號36號—101)、中大東居委(中大東北區371號104)、中大西居委(中大蒲園區641號地下)、半島居委(濱江東路71號)、江怡居委(新鳳凰後街2號之一2樓)、嘉仕居委(嘉韻街7號)、金雅居委(濱江東路54號27幢2樓)、怡樂居委(怡樂九巷1號)、攀桂居委(新港西57號側)、南景居委(新港西路68號9座地下)、海康居委(新港西151-11-201)、祈樂居委(怡樂路70號大院49號)、銀禧居委(新港西路千禧二街S8棟)。
補充:
海珠區古稱「江南洲」,位於廣州市的中部,由珠江水系廣州河段前後航道所環繞,是四面環水的天然良壤。海珠區風景秀麗,氣候宜人,是一個素有廣州「南肺」之稱的綠色島區。全區面積90.45平方公里,總人口123.73萬,轄內有18條行政街。
海珠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和人文環境,是廣州市唯一的島區,與荔灣、越秀、天河、黃埔、番禺各區隔江相鄰,江岸線長達47.35公里,地理位置優越,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大面積的水網果林風景區,呈現出「山水城市」的格局。海珠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有文物可考而比較確切的歷史,可追溯至距今20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區內遺跡舊址、名人故居和和紀念建築眾多,有民族英雄鄧世昌的故居,有民主革命時期孫中山先生兩次設立的大元帥府舊址,有嶺南畫派祖師居廉的居所十香園,有建於明代的雲桂橋、琶洲塔、赤崗塔,有見證海珠島地貌形成歷史的古海岸遺址等,頗具人文歷史底蘊。
海珠區是廣州市能通往珠江三角洲各市、縣,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重要通道。區內河涌密布,水上交通方便,不僅是廣州市區內的重要水路航道,還可直通珠江三角洲各內河港口及沿海港口。區內有客運貨運碼頭,船舶可直達汕頭、海口、三亞、廈門等沿海城市。陸路有主幹道、次幹道、支路,三級路網遍布全區,12座跨江大橋與市內各區相連,內環路、環城高速公路和華南大疲乏橫貫全區,地鐵二三號線通過區內最繁華地段,路橋網路四通八達。
目前,海珠區正致力於建設濱江路具有嶺南特色和異國情調的旅遊休閑、觀光中心,江南大道、江南西路、寶崗大道的大型零售購物、商業服務中心,廣州大道南地區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的物流商品集散中心,琶洲赤崗地區的會議、信息、商貿服務中心,以中山大學為龍頭,新港路沿線的科技中心,圍繞萬畝果樹保護區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旅遊中心。這六大中心已初具規模。
海珠區既有都市的繁華熱鬧,又有鄉村的田園景色。以「江、涌、林、園」為特色的江島生態系統,使海珠區成為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生態城區」。
海珠區一貫堅持「經濟強區,科教興區,環境建區,文化立區,依法治區」的發展思路,實施「優先發展服務業,優化提高工業,積極發展都市型生態農業」的產業發展戰略,以房地產為龍頭,大力發展商業服務業、金融業、旅遊業、倉儲運輸業和高新技術無污染工業,促進全區經濟健康發展。
海珠區已成為廣州市新的中心區域,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將得到優先重點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國際生物島等重點項目落戶海珠,海珠區的區位優勢日益凸現。新世紀迎來新機遇,歷史悠久的海珠區將煥發更燦爛的光彩。
⑨ 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鞍山村會修水庫嗎
合川區建議將石廟子水庫、鳳形山(龍多山)水庫納入重慶「澤渝」工程予以支持(鳳形山就是龍多山周邊,也就是燕窩鎮鞍山村周邊規劃的命名)「澤渝」工程是由全市一系列中型水庫打捆組成,整個工程是以農業灌溉、城鎮供水和農村人畜飲水為主,兼有發電、防洪、保護生態等作用。自2003年啟動以來,全市已有15個重點中型水庫納入了「澤渝」工程。
合川位於嘉陵江、渠江、涪江交匯處,扼川北水陸交通咽喉,水利事業發展潛力巨大。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該區已建成各類水利工程24256處,設計總蓄引水能力達2.72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54.37萬畝,農村飲水安全人口91.66萬人。2011年度完成各類水利投入9.88億元,新建、改建和維修各類水利設施2480處,新增灌溉面積6500畝,恢復灌溉面積3萬畝。目前,擬建設的石廟子水庫、鳳形山(龍多山)水庫均是投入上億元的水利民生工程。
一、基本情況
一是石廟子水庫。該水庫位於合川區三匯鎮,是一座以城鎮供水為主,兼有農業灌溉、農村人蓄飲水以及改善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的III等中型水利工程。總庫容為1070萬立方米,工程設計灌溉面積1.58萬畝,城鎮年凈供水量512萬立方米,工程靜態總投資3.93億元。目前已完成測量、地勘、基礎資料收集、庫區實物指標調查和工程規劃方案論證比較等工作,正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工作。
二是鳳形山(龍多山)水庫。該水庫位於該區西北部嚴重缺水的龍多山台地,是一座以供水和灌溉為主的中型水庫。總庫容1300萬立方米,工程設計灌溉面積1.9萬畝,可為該片區的4萬人和3萬頭牲畜提供飲用水源。工程施工總工期3年,工程總投資5.25億元,目前已啟動項目前期工作。
二、將石廟子水庫、鳳形山(龍多山)水庫納入「澤渝」工程的重要意義
一是石廟子水庫、鳳形山(龍多山)水庫是骨幹水源工程,建成後可構建起配套完備的供水網路,對保障庫區內人蓄飲水、農業灌溉等具有重要作用,是改善當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民生工程。
二是石廟子水庫建成後,將極大地緩解華鎣山片區水資源短缺狀況,特別是對華鎣山千億級經濟走廊建設起到很好促進作用。
三是鳳形山(龍多山)水庫建成後,將極大地緩解龍多山台地的嚴重缺水狀況,解決長期制約該地區經濟發展的水源問題,促進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四是有利於改善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地下水資源,對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三、建議
由市水利局牽頭,將石廟子水庫、鳳形山(龍多山)水庫納入「澤渝」工程予以支持,加快合川水利建設步伐,促進合川經濟社會發展。 (佔地補償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定,目前正在前期籌備,工作順利進行中,大概有:房屋安置、房屋賠償、土地徵收、徵用、以後人口調動轉戶、口糧款等補償,具體要根據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財政執行政策實施)。
補充回答:
重慶市合川區鳳形山水庫工程勘察設計招標
招標公告編號:059508
發布時間: 2015-11-17
1.招標條件
本招標項目重慶市合川區鳳形山水庫工程已批准開展前期工作,項目業主為重慶江城水務有限公司,建設資金來自上級補助資金、業主自籌資金,招標人為重慶江城水務有限公司。項目已具備招標條件,現對該項目的可研階段(含專題報告)、初步設計階段、招標設計階段及施工圖設計階段(含預算)設計及各階段的地質勘察進行公開招標。
2.項目概況與招標范圍
2.1項目概況:根據項目規劃鳳形山水庫位於嘉陵江水系南溪河支流寶藏溝上,行政區劃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西北部的燕窩鎮,是一座以灌溉、村鎮人畜供水為主的綜合性中型水利工程,距燕窩鎮約3km,有碎石公路聯通,交通方便。鳳形山水庫設計最大壩高23.7m,壩頂高程312.70m,壩長285m。水庫壩址以上集雨面積9km2,正常水位高程311.50m,總庫容約1189萬m3,主要供下游的燕窩鎮和龍鳳場鎮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年均供水量907.1萬m3,設計灌面2.57萬畝。水庫樞紐工程規模屬Ⅲ等中型,樞紐工程由大壩、溢洪道、引水建築物及調水建築物等組成。
本招標工程共分為1個標段;招標范圍為:完成合川區鳳形山水庫工程的可研階段(含水庫征地移民安置大綱、水庫征地移民安置規劃報告、水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水土保持方案報告、水資源論證報告、涉河建設方案及防洪影響評價報告、地質災害評估報告、礦產壓覆報告等專題報告)、初步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含預算)的全部勘察設計工作。
2.2工程地點:合川區
2.3分包:中標人可以將專題咨詢服務經招標人同意後可以分包給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實施。
3.投標人資格及業績要求
3.1本工程招標實行資格後審,要求投標人須具備:獨立企業法人資格,同時具有水利行業甲級及以上設計資質和工程勘察專業類岩土工程甲級及以上勘察資質,有類似工程業績,並在人員、設備等方面具有相應能力。
3.2 本次招標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3.3本次招標實行資格後審,資格審查的具體要求見招標文件。資格後審不合格的投標人投標文件將按廢標處理。
4.招標文件的獲取
4.1凡有意參加投標者, 請於2015年11月17日起下載該項目的招標文件、答疑補遺等資料。
4.2 招標文件售價500元,在遞交投標文件時由招標代理機構收取,售後不退。未支付招標文件費用的投標文件將被拒收。
4.3、投標人應仔細閱讀和檢查招標文件的全部內容。如發現缺頁或附件不全,應及時提出,以便補齊。
5.投標截止時間和開標時間
5.1投標文件遞交的時間
投標截止和開標時間:2015年 12 月 9 日 14 時 00 分整。
5.2逾期送達的或者未送達指定地點的投標文件,招標人不予受理。
報名前與下述聯系人聯系,下載申請表格辦理招標平台電子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