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痘的主要症狀是怎樣的引起水痘的病原體是什麼水痘是如何傳播的該怎麼預防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傳染率很高。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冬春兩季多發,其傳染力強,接觸或飛沫均可傳染。易感兒發病率可達95%以上,學齡前兒童多見。臨床以皮膚粘膜分批出現斑丘疹、水皰和結痂,而且各期皮疹同時存在為特點。該病為自限性疾病,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後感染復發而出現帶狀皰疹。
該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時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該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積極隔離病人,防止傳染。對於抵抗力低下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3ml/日,連續3天。 早期隔離至皮疹完全結痂乾燥為止。局部治療以止癢和防止感染為主,可外搽龍膽紫液,繼發感染者可外用抗菌素軟膏。繼發感染全身症狀嚴重時,可用抗生素。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糖腺苷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 B12 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該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隔離患兒至全部皮疹結痂為止,盡量避免易感兒接觸水痘,可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觸水痘後3日內接種仍然有效,故可給予正在進行激素治療的接觸者。 保護免疫低下易感兒,可在接觸後盡早肌注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2-5ml,可降低發病率與減輕病情,正在使用激素者,應酌情減低用量或停葯。
水痘疫苗自1995年以來被人們所使用來對抗這種疾病。一些國家要求兒童在進入小學前接種疫苗。 但是疫苗保護不是終身的,在第一次接種疫苗後五年後有必要再次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後的通常反應是: 注射後42天發燒至38.9℃ 注射後兩天在注射部位疼痛、瘙癢 在注射後8到19天在注射部位出現皮疹,如果出現,便有傳染性 在注射後5到26天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便有傳染性
2. 水痘的預防措施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搔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crb/shuidou.htm
3. 在春季的時候,准媽媽應當如何預防水痘
這只會讓懷孕母親的生活更不舒服,關鍵是影響孩子的健康。因此,在春季,當孕婦處於春季水痘等傳染病高發期時,孕婦應注意增減衣物,避免抗寒性下降。平日還應注意合理飲食,改善營養,盡量避免與水痘患者接觸,確保預防水痘。孕婦必須注意預防。水痘貼士1。加強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孕婦應注意提高抵抗力,加強體育鍛煉,改善身體狀況。2遠離傳染源。懷孕的母親不測量。
如果你在懷孕期間與水痘患者發生性關系,孕婦應注意預防。在春季水痘等傳染病高發期,孕婦應注意增加或減少衣物,避免抗寒性下降。平日還應注意合理飲食,改善營養,盡量避免天花感染。由於孩子無法獲得母親的保護性抗體,出生後5至10天容易生病,也容易轉變為播散性水痘,死亡率為25%至30%。預防水痘的方法。
4. 班級水痘預防措施
在學校這種人多的環境,水痘具有傳染性,班級之間要做好水痘的預防,保持環境清潔衛生,做好個人衛生。下面就由我為大家推薦班級水痘預防 措施 的 範文 ,歡迎閱讀。
班級水痘預防措施篇1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 兒童 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專家表示,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水痘的最好辦法。目前,水痘疫苗屬於自願自費接種的疫苗,1歲以上的兒童接種疫苗後可獲得較好的預防效果。為了避免兒童入托或入學後感染水痘,特別建議兒童在入托或入學前接種一劑水痘疫苗,接種地點可選擇居住地附近的免疫預防門診。
學校主要預防措施:
1.及早啟動流行病預防預案,學習要做到領導重視,措施得力,金費保障, 方法 落實。
2、加強水痘防病宣傳, 教育 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學校要把個人衛生檢查納入到班級管理中去。特別是農村學校,不但要督導學生勤洗澡,勤曬被,勤洗衣,更要學生指導家庭衛生工作。
3.通風是學校預防水痘的最科學、最經濟的方法。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科學通風,門窗對開,形成空氣對流。學校教師、學生都有會通風,並養成一進教室就通風的好習慣。學校領導要經常檢查。指導各班通風工作。因為通風工作太平常了,往往不能引起同學和老師的重視。教育學生會在家裡通風,指導家長通風,告訴家長通風的重要性。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 報告 ,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5、消毒工作。在水痘易發季節,要提前對教室消毒,特別是易出現疫情的教室,更是重點消毒。出現疫情後,更是要重點消毒。消毒要講究科學消毒,注意工作人員的安全。教室消毒前,教室要密封,然後消毒。每次進教室,要提前30分鍾給教室充分通風,然後學生才能進教室,消毒後的教室通風,消毒教師要親自指導和檢查。
6、有住宿生的學校,特別要加強衛生、通風、消毒工作。寢室管理員要定期開發浴室,督促學生洗澡。有大陽的日子,一定要安排學生曬被子。寢室管理員要合理安排,輪換進行,不能輪空。學生上課後,寢室管理員逐一打開寢室的門和窗,進行通風。到消毒的時間,進行消毒,學生進入寢室,寢室管理員要提前通風到一定時間後,學生才能進入。
7、水痘高發期,要教育學生不要到以下娛樂設施去玩,如蹦蹦床等。避免交叉感染。
8、開足體育課,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和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9、在開學時,低年級要加強報名工作,要檢查預防證,避免有些素質差點家庭沒有對孩子定期打預防針。
家庭護理要點
1.患了水痘的病人一經確診,立即在家隔離直至全部結痂。水痘雖然症狀較輕,一般都能順利恢復,但它的傳染性很強,而且水痘在目前還未普遍施行自動免疫,因此預防水痘,主要靠隔離好病人,盡可能避免健康人群與患水痘的病人接觸。
2.發熱時要讓病人休息,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飲食,要多喝開水和果汁水。
3.囑咐和管理病人不要用手抓破痘疹,特別是注意不要抓破面部的痘疹,以免皰疹被抓破化膿感染,若病變損傷較深,有可能留下疤痕。為了防止這一情況發生,要把孩子的指甲剪短,保持手的清潔。可縫制一副毛邊向外的手套,戴在病人手上。如果皰疹破了,可塗1%的紫葯水,如有化膿可塗抗生素軟膏。
4.病人的被褥要勤曬,衣服要清潔寬大,防止因穿過緊的衣服和蓋過厚的被子,而造成過熱引起疹子發癢。
5.個別水痘病人可合並發生肺炎、腦炎。如發現病人高熱不退、咳喘,或嘔吐、頭痛、煩躁不安或嗜睡,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6、保證充足的睡眠。這也是增強體質的重要方面。
7、進行體育鍛煉。這是增強體質的有效措施。鍛煉要從小開始,滿月後的孩子,夏天可以在室外躺一會兒,冬天可開窗在室內呼吸新鮮的空氣,衣服也不要穿得太多。從小培養孩子適應較冷的環境,當氣候發生變化時就不容易得感冒。戶外活動不令可以使皮膚合成維生素D,從而促進鈣的吸收,而且對肌肉、骨骼、呼吸、循環系統的發育以及全身的新陳代謝都有良好的作用。經常運動還可以增強食慾,使孩子攝入足夠的營養素,這樣體質就會增強,抵抗力就會明顯增加。
8、提供足夠的營養。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素的需要量相對較多,但由於消化功能尚未完全成熟而且食譜往往比較單調,故容易發生營養素的缺乏;營養不足,抵抗力就比較差。從目前研究的情況來看,輕度的(或稱為亞臨床型的)終生A和終生C缺乏是造成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一個常見原因。因此多吃一些富含終生C的新鮮有色蔬菜和水果(其中所含的B-胡蘿卜素可在體內轉化為終生A)或補充一些多元終生制劑(如小施爾康)確實能有效地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注意事項:
1.有的家長錯誤地認為水痘出的越多越好,因而一味地給孩子吃透表發疹的葯,這樣做的結果是導致全身水痘密集,使病情加重,孩子會感到奇癢難忍,煩躁不安,甚至用手去抓,輕者會留下疤痕,重者可能造成細菌由局部感染病灶進入血液循環,並在血液中生長繁殖引起敗血症。
2.正在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其他疾病的孩子,和患有濕疹或其他皮膚病比較重的孩子,以及傷口面積較大的外科病人,更應千方百計避免與水痘病人接觸。因為這些病人如果發生了水痘,病情很嚴重。為防止水痘在本園幼兒中傳染,在此提醒家長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最近不要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帶孩子串門使要注意孩子中是否有水痘病原體攜帶著。二、如果自己的孩子已經傳染水痘,為了全體孩子的健康,不要隱瞞,敬請告訴孩子所在班的老師,並聽從本班老師對孩子的隔離指導。三、水痘的潛伏期為13至17天,接觸病人者,應隔離,觀察三周,無病象才能回幼兒園。了解有關的水痘方面的衛生知識,不要將前驅症狀錯認為感冒,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四、本園目前無一例幼兒患水痘,敬請各位家長放心。附:水痘症狀:水痘起病急,幼兒常無前驅症狀,年齡較大的兒童常低燒、頭疼、全身乏力。發病當天或第二天就開始出診。呈向心性分布(軀干多,四肢與頭、面部少)。皮疹處為紅色斑疹或丘疹,二十四小時內變為皰疹,周圍有紅暈,搔癢,易破裂、潰瘍;一至三天後中心開始干縮。起病後三至六天內,心皮疹又分批出現。所以,檢查時往往可以發現皮疹、皰疹、結痂同時存在。全程約一至三周。
水痘的食療
1、水痘的飲食原則
(1)宜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宜飲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
片、龍須雞蛋面等。?(2)忌油膩、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發物。?(3)宜多飲開水及飲料。
2、水痘食療方
疏風清熱宜選用下列食療方:?
胡蘿卜芫荽羹:胡蘿卜、芫荽各60克、洗凈切碎,加水煮爛,加冰糖服,每日1劑,分3次服完。連服一星期,嬰兒只服湯汁。?
金銀花甘蔗茶:金銀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銀花水煎至100毫升,兌入甘蔗汁代茶飲。可頻頻服之。日1劑,7~10天為1療程。?
解毒祛濕宜選用以下食療方:
苡薏紅豆粥:苡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1劑,分3次服完。適於水痘已出,發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馬齒莧荸薺糊:鮮馬齒莧、荸薺粉各30克,冰糖15克,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每日1劑。適於水痘已出或將出,發燒、煩燥、便稀溏。
班級水痘預防措施篇2
一、成立水痘防控工作領導小組
二、全體教職工嚴格落實"五早"要求,對水痘疫情做出快速反應。
1、早發現:
交待幼兒及家長,發現皮膚上有紅疹及水皰,及早到醫院就診。
2、早報告:
出現疑似病例,要第一時間隔離幼兒並報告幼兒園校醫及有關領導,同時告知幼兒家長,帶醫院確診。
3、早隔離:
一是對患者及時隔離,通知家長立即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治療;二是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觀察、隔離,通知家長接回家觀察或到醫院檢查。患病幼兒病癒後返園學習(必須是皰疹結干痂後),需帶病歷或醫院的復學證明到校醫務室。
4、早治療:
發現水痘幼兒,及時通知家長並將幼兒送往醫院治療。
5、早處理:
患者離園後,應及時對桌椅、抽屜等公共設施,進行科學的消毒處理,教室內開窗通風,拉開窗簾,晚間幼兒園統一進行室內空氣消毒。
三、突發事件監測和報告
(一)突發事件監測
1、建立防控水痘疫情監測系統,各班級建立因病缺課上報制度,建立晨檢、消毒、隔離制度。
2、重視信息的收集。與區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隨時保持聯落,密切關注動態變化,以便做好防控工作。
(二)疫情報告
1、幼兒園召開預防水痘會議,指定疫情報告責任人,由保教醫師負責每日疫情防控報告。
2、嚴格執行幼兒園水痘疫情報告程序,對疫情實行"日報告"制度。出現水痘疫情時,幼兒園領導小組必須馬上啟動本園應急預案,園長立即(第一時間)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同時向當地衛生部門報告。
3、防控領導小組成員平時要加強日常工作,各負其責,一旦發生疫情,按責任分工保證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門和個人都不得隱瞞、遲報、謊報,對有違反者將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四、流行傳染病疫情的應急響應
幼兒園一旦發現流行傳染病,馬上啟動應急預案,做出應急響應:
1、啟動日報告制度,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疫情通報。
2、幼兒園嚴格執行出入校門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員進入幼兒園。
3、做好進入應急狀態的准備。
4、發現傳染病疫情時,要及時與衛生、疾控部門聯系,加強對傳染病患者的追蹤管理,做好教室消毒工作。
5、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印發宣傳資料,出好宣傳專刊,提高師生的自我防護意識和防護能力,外出和進入公共場所要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五、全體教職工必須把水痘的防控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以對幼兒高度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各項防控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做到防患於未然。對因工作不力、不負責任、措施不當等造成疫情擴散傳播或對師生健康造成 其它 嚴重危害後果的,要實行安全責任追究。
六、落實防控措施
1、堅持晨檢制度,暢通報告 渠道 。班主任要堅持對幼兒每日晨檢,對出勤幼兒進行詢問,對生病請假在家的幼兒要通過電話等方式詢問病情及主要症狀。建立班主任→校醫→園長三級上報防護網路。
2、缺勤缺課登記制度。對每天缺課缺勤的師生要做好登記(由各班在因病缺勤登記簿上填寫),並註明原因,每日登記情況及時反饋給校醫。
3、做好健康教育,消除恐慌心理。幼兒園密切關注水痘的流行趨勢,根據疫情發展情況,及時加強宣傳力度,有效利用校園網、班會課、宣傳欄、致家長一封信等多種形式,深入地進行預防水痘知識的專題宣傳和防治動態的 相關報道 ,普及水痘的防治知識,引導師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師生衛生防病的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消除恐慌心理。
4、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及環境衛生,消除傳染病可能發生或傳播的條件。
5、建立資金保障制度。根據需要,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於各種防控措施的落實,如消毒用品及器械的儲備。
七、疫情應急處理
1、當幼兒園發現傳染病疫情時,立即報告教育部門和疾控中心,並採取果斷措施,對病人實施嚴格隔離,到指定醫院進行治療。
2、對與水痘等傳染病人有密切接觸的師生進行就地隔離,並進行醫學觀察1周以上,無相關傳染病症狀並經指定醫院醫生檢查確認後方可復課。
3、對水痘病人到過的場所及用過的物品,迅速、嚴密、徹底地做好全面消毒工作。
4、積極配合上級有關部門作好流行病調查及善後處理工作。
5、堅持完善幼兒園門衛憑證出入制度,一旦幼兒園發生傳染病疫情時,嚴禁園內外人員隨意進出幼兒園。
班級水痘預防措施篇3
水痘(varicella)是一種高傳染性的疾病,接觸到病患的皮膚或吸入其傳染性口沫,約10至20天後發病。沒發生過水痘的訪客要戴手套、口罩,避免被感染。患者應予隔離,在家卧床休息,至燒退、結痂開始脫落才免隔離。 成人被感染水痘時發燒、倦怠較兒童嚴重。口、咽、臉、頭皮、軀干皆可發生水泡,四肢少見。病程為:全身性陸續起紅疹-->水泡-->膿庖-->結痂,7-14天內痂脫落,才可免除隔離。 婦女懷孕六個月內感染水痘可能導致胎兒畸型,可服用抗組織胺止癢與退燒葯以減輕症狀。
水痘預防 水痘是一種具高度傳染性、帶有發癢的紅斑與水皰的疾病,是孩童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能傳染給孕婦。水痘的疫苗含弱化的水痘病毒,用來促使接種者產生抗體,形成對此疾病的防護。有以下情況者不宜接種水痘疫苗: 對葯品或其他物質產生過敏性反應,如發癢的疹子、氣喘、臉或舌浮腫 已懷孕或有意在一個月之內懷孕的婦女 由於異常的血液狀況、癌症、或某種葯療導致免疫力低的人士 處於嚴重感染並發高熱者 過去一個月之內曾接種病毒類疫苗,如麻疹、腮腺炎、或風疹者 水痘疫苗接種的方法是在上臂或大腿處注射入皮層下。成人通常須兩劑、間隔一至兩個月注射。水痘疫苗接種後可能產生如下的副作用,但一般都很輕微: 注射處發紅、浮腫、疼痛 稍微發燒 在接種一個月以內出現類似水痘的紅疹,但症狀較輕 過敏反應,通常都很輕微 水痘疫苗是否一定能預防水痘? 最近的研究顯示,疫苗防止水痘發生的成功率為95%;其防止嚴重性並發症(如肺炎)的成功率則為100%。即使有少數的接種者過後仍出水痘,但其症狀都很輕微,一般只引發幾日的輕微發燒和少許丘疹。 水痘疫苗是否持久有效? 日本的研究結果顯示有效期可長達二十年。
5. 如何防水痘的小知識
1、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學生要多到戶外活動,勤洗手。根據氣候適時增減衣服,多吃蔬菜和水果,多飲水。
2、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要洗手,不要共用毛巾,勤曬衣被,少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暢的公共場所。
3、堅持適度鍛煉,增強體質,避免過度疲勞,適當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4、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早隔離。
建議患者在家隔離,避免交叉感染。預防水痘最好的方法是注射疫苗。
記住了嗎?呵呵`
6. 如何防止被水痘傳染
預防感染水痘病毒最好的辦法就是接種水痘疫苗!高三學生,13歲以上了,需要接種2劑疫苗,2劑之間要間隔6-10周。
7. 水痘的預防
水痘(Varicella)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剌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診斷]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預後]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參考資料:
水痘的防治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出疹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多見於2~6歲幼兒,偶爾出現於成人及嬰兒。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因接觸患兒皰疹內的皰漿通過衣服、用具、玩具傳染,傳染性較強。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多見於冬春季節。
小兒傳染上水痘病毒後,要經過2~3周的潛伏期後才出現症狀。一般是先發燒一天,伴有頭痛、厭食、哭鬧、煩燥不安、全身不適或咳嗽,然後有皮疹出現,大多散布於頭面部、軀干及腋下,發生在四肢、手掌、足底的很少,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時皮膚出現米粒至豆子大小的鮮紅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時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水皰,周圍有紅暈,水皰極易破裂而潰爛。3~5天後,水皰漸漸乾燥,先由中央萎縮,然後結痂,再經數天或2~3周,結痂完全脫落而痊癒,一般不留痕跡。發病時眼結膜、口腔與咽部粘膜、陰道粘膜皆可發生損害。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少數患兒抵抗力弱、免疫功能差,會出現出血性水泡和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導致腦炎、肺炎、心肌炎或其他器官疾病。
水痘患兒的病情一般比較緩和,很少有並發症,無須特殊治療,常可在7~10天內自然痊癒。但要精心護理,以防止感染。發熱出疹期要卧床休息,給病兒多喝水,並供給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雞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魚蝦等食物;預防受涼感冒,特別不要吹風;常洗手洗臉,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潔消毒,講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溫濕度要適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兒抓傷皮疹而引起感染。如果瘙癢嚴重,可擦爐干石洗劑止癢,也可服用撲爾敏等葯物;皰疹破潰可塗龍膽紫,已有感染可局部塗一些消炎軟膏,必要時可服用黃連素、磺胺類葯物;切忌使用膚輕松、強的松一類的軟膏,以免造成全身性水痘。如出現持續高燒、咳嗽、頭痛、胸痛或皰疹密集,色紅赤,皰液混濁以及已經發生彌漫性膿瘡、蜂窩組織炎或淋巴腺炎的患兒,則需送醫院治療。
為預防水痘傳染,對患兒應隔離至皮疹全部結痂為止,對接觸過水痘病人的孩子最好也要隔離觀察3周,體弱者可在接觸後4天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流行期間盡量少帶孩子去公共場所。
水痘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傳染性很強,主要傳播途徑為飛沫。其特點為皮疹先見於軀干,然後蔓延至面部,最後達四肢,呈多形性疹:斑疹,丘疹,水皰疹,痂疹。水痘患者應嚴格隔離,休息,吃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皮膚破損處用2%-5%NaHCO3濕敷,禁忌手抓,化膿處塗抹抗生素軟膏。對免疫功能缺陷者進行抗病毒治療。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水痘Chickenpox(帶狀皰疹)
何謂水痘?
本病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致的高度傳染性疾病。幾乎人人必患,通常在兒童期。如兒童期未患病,成人期仍敏感並可受感染。
如何感染?
接觸了傳染期的患者。病毒因患者咳嗽、噴嚏而經空氣傳播,也可因接觸了患者使用過的布類、卧具而受染,疾病後期的脫痂則無感染性。
有那些症狀?
低熱、頭痛、食慾減退,1-2天後皮膚出現搔癢的水皰疹,常始於軀干然後播散至面部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嚴重者,頭、腋下、眼瞼和口腔均可出現水泡,然後破裂、結痂。成人症狀往往較兒童嚴重。
症狀何時出現?
一般是接觸病毒後2周,也可11-21天。
傳染期多長?
水泡出現前1-2天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當所有水泡乾燥時可認為已無傳染性。
是否需要隔離?
是。首批水泡出現後應將患者從工作或學校中隔離5天,或直至全部水泡乾燥和結痂。
如何治療?
通常不必特殊治療,爐甘石洗劑常用於止癢,如效果不佳,應就醫。
有否預防疫苗?
有。水痘疫苗已在美國批准使用。可向醫生咨詢。
如何免受感染?
避免接觸患者,由於早期水痘幾乎不可能被診斷,如有危險,可注射疫苗。患者應隔離,至首批水泡出現後5天,或至全部水痘乾燥結痂。
水痘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水痘是怎麼發生的?
水痘常見於2~10歲的兒童,是一種發病急、傳染性很強的傳染病。水痘好發於冬春兩季,常在幼兒園或小學校內引起流行。
水痘的病原體是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存在於患者的血液,皰疹的漿液和口腔分泌物中。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也就是說如果健康的兒童與患水痘的兒童經常一起玩耍、說話、密切接觸都可感染而發病。所以一旦患了水痘應注意隔離,在完全治好以前不應去幼兒園或上學。即使是與水痘患者接觸過的小孩,也應隔離觀察2~3周。因為感染病毒後不是立即發病,一般要經14~17天的潛伏期,長者可達3周。
水痘傳染性很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與之接觸的兒童約90%發病。而且從發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均有傳染性。
起病較急,可有發熱、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成人較兒童明顯,一般1~2天內發疹。首先發於軀干,逐漸延及頭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即軀干多,面部四肢較少,手掌,足跖更少。初起為紅色小丘疹,數小時後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繞以紅暈。水皰初呈清澈的水珠狀,壁薄易破,伴有瘙癢。經2~3天而乾燥結痂,以後痂脫而愈,不留疤痕。在發病3~5天內,皮疹陸續分批發生,故同時可見丘疹、水皰、結痂等不同時期的皮損,病程約 2~3周。
口腔、眼結合膜、咽部、外陰等粘膜也偶可發生損害,常形成潰瘍而伴有疼痛。
皮疹並非出得越多越好,只要符合一般的出疹規律,多一些或少一些都是正常現象。若水皰抓破後繼發細菌感染,可發生皮膚壞疽,甚至引起敗血症。此外,少數患者還可出現水痘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及暴發性紫癜等並發症。
中醫學認為本病屬外感時邪熱毒,濕熱郁於肌膚所致。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完整版請看這里:http://www.zgxl.net/sljk/crb/shuidou.htm
8. 孩子怎樣預防水痘的發生
水痘是由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1-6歲孩子的發病率極高。它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疾病,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傳染:接觸長水痘的病人;接觸長帶狀皰疹的病人。那麼小孩水痘應該怎麼預防呢?
1、注射水痘疫苗
一般1歲以上的孩子都會注射水痘疫苗,媽媽們要遵循醫生的建議,及時給孩子打疫苗,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種疫苗可能會有一些副作用,有10%—30%的兒童不能完全免疫。
2、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飯前飯後要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盡量少到人員密集的地方去玩,以免接觸到帶狀皰疹病毒,也不去病兒家串門,杜絕傳染性接觸。
3、遠離傳染源
孩子被傳染上水痘的幾率非常高,所以幼兒園、學校要是要孩子出水痘的話,應該立即讓生病的孩子回家休息,杜絕傳染性的發生,同時對於接觸患病者的孩子及時進行觀察,以防被傳染。
小孩出水痘是一件正常的事情,提前做好預防工作,盡量減少這種疾病的發生,如果孩子被傳染,要立馬到醫院找專業醫生就診,悉心照顧,直至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