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汽車性能的評價要從幾方面看
在汽車行業從業者被調查人群中,接受調查的此群體人員分別從事汽車銷售、計程車、汽修汽配等不同工作。計程車司機佔35.6%,汽修汽配行業人員為27%,汽車銷售人員為27.4%,汽車媒體人員佔20%。
作為從事汽車服務行業的人,他們對汽車有一定了解,尤其是從事汽修行業的,對於不同品牌汽車的優缺點也知之甚多,所以他們選擇結果,具有一定的客觀性,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觀點。他們的觀點和看法,很可能會反映到他們的工作中,並間接影響其他消費者。而且身為汽修單位的人,對於車輛出現的小毛病差不多都會自己動手來處理。所以什麼樣的車能夠得到他們的信任對其他消費者來說很有借鑒意義。他們更是注重車輛安全性、操控性以及車內的舒適性,也更注重售後服務的環境和維修價格、維修人員的服務態度等。
作為計程車司機,其行業有著一定的特殊性,他們雖然對很多品牌車型並不了解,但他們所評選的車型卻是與他們日夜相伴的。計程車司機所選擇的車型具有省油、耐用及維修方便等取向性,這些特點同樣也是普通家庭所關注的。
在我們對不同地區的計程車司機調查中,發現一些經濟發達的大都市,例如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對於國產車的認可度不高,而在西部,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很多國產品牌車型都深受人們喜愛。
由於這一群體是媒體從業人員,他們在購車時受外界的影響小,尤其受廣告影響的可能性小,更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他們的工作又與汽車生產廠家有一定聯系,有關汽車的知識、對廠家的了解比一般的消費者豐富,因此其所選擇的結果有一定的專業性,對其他消費者也有不小的影響力。
第五部分 在校大學生追求動力強勁、外觀時尚
在被調查人群中,學歷越高,對汽車的綜合性價比追求越高。有效樣本中,大專及以上車主擁有汽車高達84.8%。但是,比較而言,中等學歷的用戶更積極主動的表達對汽車使用的滿意程度,他們的評價顯然更值得引起重視。
在校大學生一直都被廠家和經銷商認為是最有潛在消費能力的群體,而作為未來社會的主導力量,他們對車的購買取向將直接影響著未來汽車的款式、性能。
統計的調查結果表明,不少有車大學生滿意的車型傾向於那些動力好、質量過硬的品牌車型。例如,很多有車大學生喜歡動力和質量都不錯的一汽高爾夫和一汽捷達,有些則對外型前衛、動力操控性好的三廂車型表示滿意,還有不少人喜愛越野性能良好的SUV車型。在價位方面,被調查者選擇的車型大多在20萬元以內。
他們大多年輕氣盛,敢於也樂於追求時尚,不像已經參加工作的消費者,對於工作辛苦和掙錢不易有著深切的感受。敢想敢做,追求酷、派,是當代很多大學男生的性格特點,這種性格也直接影響了他們對汽車方面的喜好,那就是追求動力強勁、外觀時尚、空間寬敞的「夠勁」車型。
在車型方面,很多人喜歡時尚動感的兩廂車型,有些則對外型前衛、動力操控性好的三廂車型表示滿意,還有不少人喜愛越野性能良好的SUV車型;在價位方面,被調查者選擇的車型大多在15萬元以下。
另外我們還針對在校大學生中的女性同學進行了單獨的調查,大學女生雖然還沒有購買汽車的能力,但卻是汽車消費忠實的擁護者。大學女生活潑、可愛的性格,以及對未來事業的樂觀追求,使得她們對於汽車車型的喜好,既有外形小巧、玲瓏可愛的微型車,更有大氣美觀的商務車。相比男生而言,大學女生對車的喜愛與男生有一些微小的差別,比如男生普遍不喜歡QQ,而女生卻有一些喜歡QQ可愛的外形;男生在重視動力及性能時,女生則更注重外形,比如相當一部分女生都喜歡商務車,這可能與女生的「白領情結」有關。
第六部分 被調查者區域分析 區域消費差異較大 地區品牌各占強勢
在此次汽車品牌調查活動中,接受調查的消費者所涉及的區域非常廣泛。我們將對此次調查所涉及的各個區域進行具體分析。
東部沿海地區:豪華車需求旺盛,新能源車更容易被接受
區域特點:東部區域一般經濟發展比較好,人力資本豐富,發展優勢明顯。
汽車消費特點:因此汽車消費水平比較高,因為這一區域的人們對汽車品質的要求也比較高。由於此區域消費者的平均收入水平較高,因為在選擇車型時,都比較偏重於時尚、個性的車型。
以上海為例:上海的情結使上海通用、上海大眾成為他們購車的第一選擇,主要考慮到售後服務、零部件等價格較低。
統計數據顯示,上海本地製造的大眾和別克系列車型成為上海人的購車首選。中端車型消費集中是上海汽車消費的突出特點。
上海汽車消費除明顯的本地情結外,還有幾個特點。
首先是自主品牌車消費低於全國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自主品牌的優勢產品多為價格在5萬元上下的經濟型車,這與競拍一張4萬多元的汽車牌照相比,令上海人無法接受。在合資車型中,歐美品牌市場佔有率高於日韓品牌。另外,上海兩廂車的消費比例明顯較高,而小排量車不受歡迎。
這些都反應出了東部沿海地區消費者的汽車消費特點,同時也說明這一區域汽車消費檔次較高。同時,因為要面子,這一區域的人消費選車喜歡空間大的車。空間大,排量自然不會太小。另外,豪華車需求旺盛,MPV消費能力較強,新能源車更容易被接受,進口車消費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南方地區:看重車輛檔次和價位,傾向廣本、廣豐和上海大眾
區域特點:這一地區面臨港、澳、台,海外社會資源豐富,對外開放程度高。
汽車消費特點: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南方地區的汽車市場呈現的特點是,銷量不大成交額很大,單車平均成交額比周邊城市高出幾萬元。
以浙江溫州市為例:從數據上看,去年12月的新車成交量為1285輛,成交額為19516.9萬元,單車平均成交額為15.19萬元,遠高出杭州和嘉興同期單車11.77萬元和10.59萬元的平均成交額。
另外,從銷量排名上也可以看出南方城市的汽車消費特點。去年廣州、深圳等南方城市的汽車銷量排名前三位的汽車廠家是廣州本田、廣州豐田和上海大眾。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南方城市經濟與國內其實地區相比比較發達,高收入人群集中,消費水平較高,中高檔車的銷售佔主流。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各城市的豪華車銷量一直在全國名列前茅,因此,出現成交額相對較高的現象並非偶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南方地區消費在選車是比較看重車輛的檔次和價位,而對售後、保養及油耗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與一些比較低端的車型相比,他們還是更加青睞那些檔次和價位較高的車型。
西南及中部地區:經濟型轎車為主,SUV市場份額增多
區域特點:這一地區地處偏遠、人口多,但經濟發展較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
汽車消費特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這一區域的消費者對汽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以四川省重慶市為例,根據重慶汽博中心去年12月的銷售數據分析,無論是新車銷量還是二手車交易量,高居重慶車市榜首的都是上海大眾。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重慶消費者對上海大眾的品牌認知度較高。
桑塔納、捷達等「老三樣」使用時間較長且跨度較大,性價比和保值率都比較高,所以在二手車交易中較受歡迎。同時,山路比較多,所以SUV車型需求量也不過占很大比例。
而在新車排行榜中,位居前五名的企業是上海大眾、東風本田、東風悅達起亞、廣州豐田和神龍。北京現代落榜,重慶本地汽車製造商長安汽車的銷量也沒有擠進前五名。二手車交易量排行前五名的車型是,桑塔納、捷達、花冠和奇瑞QQ。
東北及華北部地區:青睞經濟實用車型 看重實用性與性價比
區域特點:這一地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在對外開放中成績顯著。
汽車消費特點:這一地區包含有北京、天津、大連、沈陽等大型城市,在這一地區,人們對汽車的要求相對較高。而在這一地區以一汽大眾、一汽奧迪、北京現代等區域性較強的汽車品牌因存在時間較長,因此在消費者中的知名度很高。而以廣州本田、上海大眾為道的南方汽車品牌以其極具沖擊力的發展勢頭,在此區域內也受到了消費者的廣泛好評。
這一區域的消費者對汽車要求比較理性和嚴格,他們更加看重車輛的實用性與性價比,而對車輛外形的要求較低。因此像捷達、桑塔納這類的車型在此區域很受消費者的青睞。而對於一些外形前衛、而實用性不強的車型,這一區域的消費者對其興趣不大。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的汽車服務商家雖然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售後服務水平,但他們卻忽視了或者說不願正視用戶的真正需求。由於地區間存在消費偏好、環保政策的差異,導致了不同地區間存在著一定的市場價格差值,銷售和服務網點還不健全等缺陷。
由於我們是第一次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消費者眼中的汽車品牌的調查,難免會有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將意見及時反饋給我們。
② 北方賓士和德國賓士有什麼區別
包頭 北方賓士重型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北方工業公司、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重慶 鐵馬 集團公司、包頭市工業國有資產有限公司、山東小峰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國有股份制汽車企業,是 80 年代後期,國家為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打造國內重車品牌,實施「高起點、高標准、高品質」戰略決策,全套引進德國賓士許可證重車生產技術建設的重點項目。 發展歷程 Normal 0 誕生始末1978年初,中央批准了從國外引進重型汽車技術改造中國汽車工業的計劃。4月,以一機部汽車局為骨幹、各汽車企業為輔的中國汽車工業考考察團在一機部副部長楊鏗的帶領下,前往汽車工業的鼻祖——聯邦德國進行考察。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里,考察組先後考察了聯邦德國汽車工業的四大典範:賓士、MAN、大眾和道依茨,並深入到這四家公司的所屬一廠、技術研發中心、試車場等設施進行了細致的考察。這也為日後組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打下了基礎。1978年6月中旬,一機部汽車局根據這次考察的成果,並會同國內有關部門向中央提交了數份工作報告,其中在《關於聯邦德國賓士重型汽車和建設重型汽車廠的報告》中,一機部提出引進賓士公司生產的NG-80系列,載重9噸、11.5噸、14噸、16噸、21噸5個級別的17個基本車型。這份報告中總的設想是,以購買重型汽車生產所需關鍵設備、製造技術、測試手段等作為主要途徑建設重型汽車廠。經初步估算,這個項目全部投資大約需要10億美元的外匯,另需25億元人民幣的國內投資。黨和國家領導人對這份報告給予了充分重視。 聯邦德國賓士NG-80系列卡車,是賓士汽車公司於上世紀60年代後期開發的重型汽車,是歷經十年時間,花費了數十億馬克的研製費用,在70年代末 期才投放市場的最新車型。該系列卡車具有十分先進的技術水準,以其整車底盤車架為例,其不等寬、變截面、邊梁式魚肚型結構車架,是賓士獨有的車架技術,採用有限元優化結構設計手段,在減輕重量、縮小體積的同時,大大提高了車架的抗彎強度、扭轉彈性和承受非對稱循環交變沖擊載荷的能力,使賓士卡車在惡劣環境 下的工作和生存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尤其是在戰時條件下的後勤運輸保障方面更加顯得得心應手。但是其對加工工藝要求極高,相對於當時國內重型汽車所採用的槽型、Z型車架而言,它需要專用的沖壓設備,而且這些設備需要全部從國外進口,花費較大。這對於當時並不富裕的中國來說,有些勉為其難,也為日後這一項目的擱淺埋下了伏筆。 此後,中方和賓士公司的談判陷入了僵局,賓士公司對技術轉讓提出了苛刻的條件,要求中方先購買相當大數量的產品,才考慮對中方進行技術轉讓。這對於剛剛走過了「文革」十年的中國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同意的。這時,重慶256工廠拿起了我國建國初期工業發展最擅長的模式——反向測繪仿製,這就是後來 的鐵馬汽車(原型為上世紀70年代後期進口的賓士2026A)。這一期間,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後來者居上,以積極的態度與中方開展相關技術轉讓合作,1983年12月17日,中奧雙方簽訂了《重型汽車製造技術轉讓合同》,而這最終成就了斯太爾在中國的鼎鼎大名和極高的市場佔有率。斯太爾項目的成功給了德國人強烈的挫折感,畢竟賓士NG-80系列重型卡車在世界上的地位要比斯太爾產品高出許多。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斯太 爾91系列重型汽車在奧地利的年產量只有5000輛左右,而賓士NG-80系列車年產量卻高達50000輛以上。盡管第一次關於引進技術的接觸以失敗告 終,但是中德雙方並沒有因此中斷聯絡。不過這次和德國方面接觸的是中國兵器工業公司。 因為在20世紀70年代生產的重型汽車難以滿足地方企業和軍隊的運輸需要,我國先後數次進口了各國的重型汽車。其中德國賓士是表現最出色的。眾 所周知,我國南北地域差異較大,東西海拔高低十分明顯,並且這個時候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十分落後,因此對使用的車輛是一個十分嚴峻的考驗。而德國賓士重型汽車卻以優異的性能贏得了贊譽,在軍內外有著良好的口碑。我國研製的WZ551輪式裝甲輸送車就是以有著賓士血統的鐵馬汽車為技術背景。在鐵馬汽車研製初期,遇到了一些難以逾越的技術障礙。以賓士驅動橋為例,該橋為整體非斷開式帶輪邊減速器的雙級減速車橋,最大一級減速和車輪驅動力矩是通過輪邊行星齒輪減 速器來實現的,因此大大降低了傳動系零部件所承受的交變載荷的沖擊程度,有效地延長了使用壽命,減小了主減速器殼體尺寸;增大了離地間隙,提高了車輛通過性能,並可充分滿足車輛的越障高度、越溝寬度等性能要求。但其使用材料較為苛刻,製造工藝十分復雜,最初仿製的驅動橋難以達到設計要求。盡管後來在一定程 度上得到克服,但是與德國原產車相比,技術指標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對後來研製WZ551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畢竟仿製的汽車產品在工藝流程上存在著缺 陷,車輛性能難以達標也在情理之中。 這時德國方面也不願意放棄中國市場,在認清形勢後德國人放下架子,同意向中方轉讓技術。我們也應該看到,對於當初合作的擱淺,我們也有著相當大的責任,一起步就把年生產能力定在5萬輛的目標上,這一計劃確實有些冒進了。經過反思的雙方又重新以務實的態度開始了新一輪合作。新的技術引進談判比先前 要順利的多,一方面我國的重型汽車技術引進計劃已經是「把一觀二」;另一方面,斯太爾項目的成功也給賓士引進帶來了若干便利,諸如斯太爾和賓士重型卡車的變速器和轉向系統都是採用的聯邦德國ZF公司產品;另外,隨著斯太爾項目的引進,我國當時建成了中國重汽濰坊柴油機公司(斯太爾技術)、中國兵工華北柴油 機公司(道依茨技術)、重慶康明斯柴油機公司(美國康明斯技術)等三個重型汽車用發動機企業,無需再引進賓士OM系列柴油機,因此賓士重型汽車引進項目的 投資大幅度降低。1988年9月27日,隨著各方面條件的成熟,中德雙方國家領導人出席了中方與德國戴姆勒一賓士公司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賓士重型汽車引進項目簽字儀式。這也標志著後來的北方賓士汽車有限公司的誕生。目前其生產的軍用汽車已裝備我軍各兵種。並且在賓士重型汽車技術基礎上,我國研製的WZ551系列輪式裝甲車也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家族,並且出口到許多國家,贏得了普遍的贊譽。 [編輯本段]公司現況 公司累計投資 20 億元人民幣,建成了具有國內一流的汽車總裝、車橋加工、分動箱加工,大型駕駛室覆蓋件和車架成型沖壓、艾森曼噴漆、車輛檢測等大型生產線。 2003 年北方賓士實現了在兵器系統內部對重型車的整合以及和山東煙台民營企業合資組成大型客車生產企業,實現了包頭、重慶、煙台全國范圍內的產業布局,形成了北方賓士、重慶鐵馬兩個品牌的重型汽車、煙台北方賓士大客車以及客車底盤、車橋、駕駛室等大部件更加完整的全新的產業鏈。目前,北方賓士生產的重車品種已發展到 A 、 B 、 C 三大系列 40 種基本車型 400 多個品種的載重車、自卸車、半掛牽引車、改裝車、專用車和全驅動車,它以其卓越的性能、強勁的動力、大噸位的裝載、豪華的外觀、舒適的駕駛廣泛應用於、郵政、鐵路、公路、港口、石油、化工、水電、林業、消防、銀行、部隊等行業和部門,並遠銷伊拉克、衣索比亞、奈及利亞、土庫曼、哈薩克等國家和地區。 「北方賓士」作為國內高檔重車的知名品牌,依託賓士技術平台和兵工行業雄厚的製造、設計能力,通過自我研發、匹配國內優質協作件,產品由高檔化向具有優異性價比的中高檔、中檔車型的系列化轉變,載重量從 8 噸至 25 噸、牽引重量從 30 噸至 60 噸,可以滿足 重車購買者不同 需求,公司推出的經濟型重車也已溶入主流市場,並深受客戶青睞和歡迎。 在重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的形勢下,公司新一屆領導層審時度勢,科學布局,確定了公司的三步走規劃,對經營方式進一步轉變,營銷模式也由單一的直銷變為直銷和經營商代理銷售相結合的市場型模式,不斷完善營銷網路建設,並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提高市場運作能力,北方賓士開始向著經營規模化、組織結構集團化、管理信息化方向快速前進。
③ 重慶長捷電子有限公司怎麼樣
重慶長捷電子有限公司是2010-05-27在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下路鎮柏樹村。
重慶長捷電子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00240556757375Q,企業法人朱亞文,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重慶長捷電子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子元器件製造、銷售;交電、照明器件製造、銷售;貨物及技術進出口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重慶市,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85721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5000萬以上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646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重慶長捷電子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④ 本田公司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樓主可以結合東風本田 廣州本田兩個公司的發展
1.東風本田
2003 年 7 月 16 日,由 東風汽車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 5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出資 40% ,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出資 10% ,通過改組改造原武漢萬通汽車有限公司,成立 東風本田汽車(武漢)有限公司(簡稱東風本田),注冊資金 9800 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 設計、研製、製造和銷售乘車 ( 包括轎車 ) 及其零部件,並提供相應的售後服務。
東風汽車公司是國內三大汽車支柱產業之一,而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則是日本的三大汽車製造商之一。從 1994 年在廣東惠州設立的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到 1998 年成立的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再到如今成立的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雙方有著十餘年的良好合作基礎。
東風本田目前已形成了整車焊裝、塗裝、總裝、檢測與發動機裝配能力,國產化率已達 40% ,已引入並生產的車型有東風本田 cr-v ,生產能力為 3 萬輛 / 年,已確定引入的車型有本田思域,計劃在 2006 年初投產,屆時公司的生產能力將達到 12 萬輛 / 年,建築面積將由現在的 5 萬平米提高到 18.1 萬平米,員工也由現在的約 930 人增加至約 2800 人。新改進的工廠布局將增加新的塗裝車間、沖壓工序、樹脂成型工序及研發中心等,成為一個與人類和環境共存的「綠色工廠」。東風本田的宗旨是放眼全球,以建力國際優秀企業為目標,通過提供令顧客滿意的產品和服務,貢獻社會。
東風本田大記事
1994 年,成立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 64 萬台(套)轎車零部件的生產能力,產品出口日本、東南亞、歐州等地,並供應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1998 年 7 月,成立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注冊資金近 5 億元人民幣, 1999 年實現利潤 3.88 億元, 2002 年實利潤 12.08 億。2003 年 5 月,成立本田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其中東風汽車公司占 10% 股份,是國內第一家建在出口加工區的中外合資汽車企業。
2003 年 7 月 16 日,成立東風本田汽車(武漢)有限公司。
2004 年 4 月 24 日,雙方合作生產的第一款車型東風本田 cr-v 下線。
2004 年 11 月 8 日,東風本田正式宣布決定引入日本本田思域,計劃 2006 年初投產。
2.廣州本田
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7月1日,首期工程總投資22.775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為11.6億元人民幣,由廣州汽車集團和本田工業技研株式會社各出資50%建設而成,合資期限30年。廣州本田目前引進本田雅閣最新2.0升級系列轎車,生產綱領為年產5萬輛以上,起步階段為年產3萬輛。生產車型為雅閣2.3VTi-E豪華型轎車、2.3VTi-L普通型轎車和2.0EXi環保型轎車。
公司現有員工2382人,佔地約54萬平方米,擁有研究開發中心、排放實驗室等強大技術研發力量和沖壓、焊裝、塗裝、總裝、合成樹脂等先進工藝生產車間。1999年3月26日,第一輛廣州本田雅閣轎車下線,同年11月通過國家對廣州本田雅閣轎車40%國產化的嚴格驗收。2000年2月28日,廣州轎車項目通過年產三萬輛的項目竣工驗收。 目前,廣州本田的生產能力已達到年產5.5萬輛汽車,生產的車型有廣州雅閣轎車系列和7人座多功能轎車——Odyssey(奧德賽)。
在科技引創未來的時代,將技術優勢發揮到極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廣州本田憑借強大而先進的國際生產工藝和技術設備,詮釋對汽車製造的獨到見解,為產品的卓越品質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在引進世界最新科技的同時,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還根據中國的道路狀況以及用戶的駕乘習慣和審美品味,進行技術調整和再創新。
廣州本田的目標是: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產品。
放眼未來,廣州本田一直關注環保、節能等與人類生存攸關的全球性問題,致力於綠色環保汽車的生產,努力建設真正意義上的「綠色工廠」,並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廣州本田擁有國內最先進的排放實驗室,可進行歐洲I號、II號標準的排放實驗,並具有歐洲Ⅲ號排放標準的檢測能力。目前,廣州本田汽車的尾氣排放已提前達到中國計劃於2004年實施的尾氣排放標准(歐洲II號法規水平)。
污水處理站採用先進的生化綜合處理系統,令水資源能夠得到再循環利用。經其處理過的水,水質優於國家一級排放標准,達到HONDA更為嚴格的企業回用水標准。
信賴源自可靠的安全保障。廣州雅閣的許多先進裝備使之具有了深值信賴的安全性:
為增加後排乘員安全而設的後座椅中央三點式ELR安全帶;
更堅固、更耐銹蝕一體式保險杠;
還有進一步改善的ABS(防抱死制動系統),在縮短制動反應時間的同時改進了制動和操縱的穩定性,實現了更平穩、更迅速的轉向控制……
特別是廣州雅閣配有的SRS(輔助安全帶)雙安全氣囊,採用先進的間接折射式設計,使彈出的氣囊先打在汽車的前擋風玻璃上,再彈到駕乘者身上,緩解了氣囊本身的沖力,減少氣囊對駕乘者的沖擊,使之更有效保障駕乘者的安全。
世界領先的四缸16氣門VTEC(可變氣門正時及升程電子控制系統)發動機,配合多點電控汽油噴射技術(PGM_FI),有效降低了燃油消耗,ACCORD2.3VTI轎車90公里等速行駛百公里油耗僅為7.3升。
本公司重視保護地球環境,在產品開發、生產經營和服務中積極參與保護人類健康和地球環境的活動,為實現環保領域的領先而不懈努力。
秉承「尊重個性,以人為本」的企業哲學,廣州本田匯聚了最優秀的中日人才。自立、平等、信賴的工作氛圍,讓個人的獨創性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在尊重個性的同時,廣州本田始終提倡「合作與交流」的團隊精神,並通過完善的人才培訓機制和良好的激勵機制,不斷培養製造高品質產品所必需的創造性人才。
演繹動感 創引時尚
廣州雅閣,源自跑車的流線外型,時刻迸發時尚氣息。採用先進的VTEC發動機、電子控制四檔自動變速器、五連桿雙叉後懸掛系統、SRS(輔助安全帶)雙安全氣囊,配以精工細制的內飾,處處顯露非凡氣質。讓您縱情馳騁天地間,品味超然人生!
廣州本田在引進世界最新科技的同時,技術研究開發中心還根據中國的道路狀況以及用戶的駕乘習慣和審美品味,進行技術改造和再創新。廣州本田的目標是:創造世界最高水平的產品。
我們以國際企業為目標,通過向顧客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商品,貢獻社會。
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
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由廣州汽車集團公司和本田技研株式會社按50:50的股比合資建設和經營,於1998年7月1日正式掛牌成立。首期工程總投資22.775億元人民幣,注冊資本11.6億元人民幣,合資年限30年。
廣州本田現有員工4000多人,佔地面積60萬平方米,現已形成了年產24萬輛的生產規模。廣州本田擁有研究開發中心、排放試驗室等強大技術研發力量和沖壓、焊接、注塑、塗裝、總裝、整車檢測等先進工藝生產車間,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綜合培訓中心等輔助設施。
廣州本田目前的產品品種有第七代雅閣轎車、多人乘坐多功能轎車奧德賽、精巧型轎車Fit Saloon(飛度)轎車和Fit(飛度)兩廂轎車。
公司概況: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簡稱廣州本田)於1998年7月1日成立,它由廣州汽車集團公司和日本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合資經營,雙方各佔50%股份,合作年限為30年。廣州本田佔地面積為160萬平方米,現有員工5000多人。廣州本田目前的產品品種有06款雅閣(Accord)轎車、多功能轎車新銳派新奧德賽(Odyssey)、Fit(飛度)轎車和思迪(CITY)轎車,共四個系列,18種車型。
生產規模:在國內轎車項目中,廣州本田走出了一條「以市場為導向、少投入、快產出、滾動發展」的道路,經過年產3萬輛、12萬輛、24萬輛生產能力階段的工程改造,已經於2004年年初建立了年產24萬輛的生產體制,並實現了日產1000台的目標。
廣州本田於2004年11月在增城市建立第二工廠,首期投資22億元人民幣,起步生產規模為年產12萬輛,計劃於2006年9月正式投產。通過建立第二工廠,廣州本田將更快更好地滿足市場及廣大顧客的需求。
經營情況:廣州本田成立以來,產銷量實現一年上一個新台階。2005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廣州本田順利實現23萬輛的產銷目標,比2004年增長13.9%;在國產乘用車市場佔有率為7.4%;實現銷售收入360億元,同比增長9.1%。
廣州本田2006年的產銷目標是26萬輛。2006年1-5月累計生產103349台,同比增長21%,1-5月累計銷售101382台,同比增長21.9%。1-5月雅閣轎車累計銷售53436台,成為中高檔轎車市場的單月以及累計銷量雙料冠軍。截止2006年6月27日,廣州本田雅閣的產量累計達到50萬輛。
八年來,廣州本田源源不斷地向社會提供了80多萬輛用戶滿意的轎車。
企業文化:廣州本田企業文化的精髓是廣州本田哲學,廣州本田所有的經營活動都是在廣州本田哲學的基礎上而展開。
廣州本田以「我們以國際企業為目標,通過向顧客提供世界最高水平的商品,貢獻社會。」為公司宗旨,本著「以人為本,三個喜悅」的基本理念開展工作。三種喜悅包括購買的喜悅、銷售的喜悅和製造的喜悅,通過這三個喜悅實現用戶、經銷商以及企業(包括供應商)的「三贏」。
企業文化也是一種競爭力。廣州本田通過各種方式創造健康、有活力的企業文化:通過開展勞動競爭、NGH、改善提案等自主活動,營造一個和諧、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通過5S活動,提高員工綜合素養,提升企業形象;通過周年慶典、新春晚會、運動會等大型集體活動提高員工歸屬感;通過不斷完善人事、薪酬、考核等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工作氛圍;並且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自我培訓」造就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員工隊伍;通過內部報紙、電視、雜志、電子信息屏、櫥窗以及領導接待日等方式,創造一個溝通無限的世界。
供應商網路:自公司成立以來,廣州本田堅持推進國產化,並於1999年11月成功達到40%國產化率的目標。
截止目前,廣州本田在全國的零部件供應商已經達到143家,主要分布在華南、華東、華北東北、華西以及華中地區。
廣州本田對供應商的選擇,是在對供應商進行各項調查的基礎上,本著QCDDME的原則,對供應商在質量、價格、交貨期、研究開發能力、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術等六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最後根據評價結果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除了在工廠內作好質量保證以外,廣州本田還把質量管理的控制點向前推移到供應商,實行的是一個主動型的供應鏈的質量管理,廣州本田與供應商建立戰略夥伴關系,幫助供應商構建可靠的質量保證體系,從根本上保證供應商提供的產品從出廠時就是合格、高品質的。
銷售服務網路:廣州本田在成立之初率先在國內導入以售後服務為中心,集「整車銷售、售後服務、零部件供應、信息反饋」四位一體的特約銷售服務模式。截止2006年5月22日,廣州本田分布在全國各地、已開業的特約銷售服務店已達到252家,使顧客購車、用戶保養維修非常便捷,並且享受到貼心的服務。
為提高用戶滿意度,自1999年以來,廣州本田每年舉辦兩次售後服務雙周活動,且自2001年在國內首次舉辦售後服務技術技能競賽,至今已舉辦了5年,大大提高了特約店售後服務綜合水平和操作規范性;還在全國首先導入快修體制,將保養的時間縮短至30分鍾以內。此外,廣州本田還在特約銷售服務店實施24小時緊急救援服務體制、以及「早八晚八」體制等,為用戶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務。
為了以更快速度向顧客供應商品以及零部件,廣州本田採用公路運輸和鐵路運輸結合的方式,並於2003年11月1日建成國內汽車企業中第一個可以從工廠直接通過鐵路發運整車的專用鐵路發運中心。
目前,廣州本田成立了華南(廣州)商務中心、華北(北京)商務中心以及華東(上海)商務中心,承擔對特約銷售服務店的培訓以及商品車和零部件的中轉功能。目前西南商務中心正在建設中。
研發力量:1998年7月1日,廣州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成立,同時設立研究開發中心。經過多年的建設,具備了一定的研究開發基礎能力。
汽車的大量增加引起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控制汽車尾氣排放成為我們的重要課題。廣州本田從2000年開始規劃建設排放試驗室,並於2001年底建成。可以對試制車型進行排放檢測和分析,以達到比法規要求更低的排放水平,可以對量產產品進行一致性的排放控制。這是全國首個可進行低溫檢測的排放試驗室。
廣州本田投放的車型系列逐漸豐富,產量和保有量迅速增加,對製造過程的質量技術分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對用戶的車輛技術訴求需要有更快速的解決方案。通過一年多的規劃建設,於2003年底落成試驗樓,包括消音室、道路模擬試驗室、動力性能試驗室、淋雨密封試驗室、零部件疲勞強度試驗室和環境試驗室,可對整車的基本性能和質量水平進行測試,尋求改善性能提高質量的措施辦法。
綠色工廠:環保一直是廣州本田的追求,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生產過程資源的再生利用都力圖達到綠色環保工廠的標准。
廣州本田生產的雅閣、奧德賽、飛度和思迪均達到歐Ⅳ排放水平,且實現了整車材料90%可回收利用,真正成為綠色產品。
廣州本田第一工廠投資3千多萬元建立了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2500噸。處理後的「中水」回用,約有50%回用於廠區綠化、馬路灑水、廠房噴淋、衛生間的沖洗、部分工業用水等,減少了部分自來水的用量。
另外建議樓主搜索一下五羊本田
這是一個合資的摩托車 電動車企業
⑤ 東風本田和廣汽本田有什麼區別
區別一、成立背景。
雖然同屬於本田企業,但是,由於成立時間不同,廣汽本田更加具有競爭優勢,並且在資歷方面,要比東風本田更強。兩家車企的產品定位有所不同,廣汽本田更加側重商務型汽車的製造,而東風本田則更加側重年輕車型的生產。
區別二、品牌不同。
兩家車企都有眾多的子品牌,比如,廣汽旗下的歌詩圖、雅閣,而東風旗下則主要是思域、哥瑞等。通過這些子品牌的設立,吸引了很多自己品牌的客戶。
區別三、銷量的區別。
在2018年上半年,雖然都是本田這一品牌,但是卻採取了不同的銷售策略。通過相關數據可以看出,廣汽本田在上半年的表現非常優秀,總體銷量要比東風本田多出上萬輛。所以,近年來,只要提到本田的銷量不景氣,應該都是在說東風本田。
區別四、產品質量和消費者口碑的差別。
雖然它們都用本田全球規定的質量標准,但是做出來的東西還是有區別。廣汽本田工廠自動化程度更高、品控比東風本田更好,百車故障率排名比東風本田低一些。在眾多汽車消費者心中,廣汽本田的質量、口碑都高於東風本田。
公司標志
本田公司在80年代成立了商標設計研究組,從來自世界各地的2500多件設計圖稿中,確定了現在的三弦音箱式商標,也就是帶框的「H」,圖案中的H是「本田」拼音Honda的第一個字母。
這個標志體現出技術創新,職工完美和經營堅實的特點,同時還有緊張感和可以放鬆一下的輕松感。而廣州本田的標志是將中文的「廣州」二字與本田標志結合而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汽本田;網路-東風本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