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平頭鎖眼機斷線問題如何解決
---杭州搜盈服裝設備有限公司今天來說說平頭鎖眼機斷線的解決方法,5個竅門避免這些故障。
斷線是機器在縫紉過程中最常見的故障之一,產生斷線的原因很多,如:有操作工使用不當;由於維修不當致使機器的有關位置搞錯;機器長期使用造成零件磨損等,都可能會造成在正常縫紉過程中出現斷線故障。
重機781平頭鎖眼機正常縫紉時,由低速轉向高速縫紉,或者是加固縫和改變縫制針位時,往往容易發生斷面線的故障。造成正常縫紉中斷面線故障的原因很多,下面筆者分別分析該機在正常縫紉中斷面線故障的原因及幾點維修竅門。
竅門1檢查底線、面線的張力調整是否合適
檢查底線、面線的張力調整是否合適。縫線的張力要根據縫料的差別、縫線的粗細及其他一些因素而改動。如果僅根據某種縫料、縫線就可以定出縫紉的張力,那是十分困難的。在實際使用中,筆者都是依據縫紉出來的線跡來調節底面線的張力,一般底線在60g~80g之間,面線在120g~200g之間,才能得到正常的線跡。
竅門2關注旋梭的質量問題
旋梭的質量是影響縫紉性能好壞的關鍵,出現斷面線的故障與旋梭的質量有直接的關系。檢查方法:首先,取下旋梭,用手輕輕轉動旋梭,一般轉動輕滑,無明顯的響聲,軸向、徑向間隙都很小,說明旋梭質量好。旋梭尖往往會被機針扎毛,長時間使用的旋梭尖會變鈍,如果旋梭尖扎發毛,可用細砂紙處理毛刺,而變鈍的旋梭尖可用油石修磨,再用汽油清洗干凈。其次,檢查旋梭過線的各個部位有無毛刺,如果過線不流暢,可用修磨、研磨等方法解決,否則會使面線拉毛或軋斷造成斷線故障。旋梭經過修磨後,必須進行清洗,裝配好後,加點機油,使其轉動靈活後,按要求裝在下軸上,用手轉動上軸皮帶輪試縫一下,並檢查面線經過旋梭和梭殼底缺口下方有無受阻現象。若有受阻現象,那麼我們要合理地修磨,利於過線輕滑。
竅門3檢查機針和縫線的配合是否適宜
檢查機針和縫線的配合是否適宜,特別是縫線的選擇,一定要按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要求,即面線用左旋線,底線用左、右旋線均可。
竅門4檢查機針是否彎曲、變形,針尖是否變毛、變鈍,針孔是否有毛刺
檢查機針,可將機針放在縫紉機台板上,用手指按住針柄滾動,觀察針尖與縫紉機台板之間的間隙是否時大時小,如果時大時小,說明機針已彎曲,需要更換機針。檢查針孔是否有毛刺,可穿進一根縫線,來回多拉幾次,看縫線是否會被割斷或拉毛,如果不符合要求,應更換機針。
竅門5檢查各過線道零部件是否有毛刺或不光滑
認真檢查各過線道零部件是否有毛刺或不光滑,經過檢查若發現有問題,可用細砂紙或研磨膏進行拋光。不能修復的零件需要更換新的零件。
除上述5個方面造成斷面線故障外,夾線器上挑線簧強度和行程也要合理調整,方可進行正常縫紉。
5個小竅門希望能讓平頭鎖眼機避開這些問題。
(中國縫紉機網。縫紉機視頻網。
B. 怎麼調節平頭鎖眼機壓腳前後位置
怎麼調節平頭鎖眼機壓腳前後位置?781平頭鎖眼機的調整 01-1、 停車時間調整。 01-2、 搖動手柄,在聽到切刀下切聲音後翻到機頭,此時送料曲柄應停在大麴道盤凹槽的最凹處;停車勾塊尖與停車當塊尖對齊;如果需要調整旋松相應的螺絲分別歸位後擰緊螺絲。 01-3、 在停車位置時兩止動勾塊垂直方向應該有0.5—1.0mm間隙,如果需要調整旋松勾塊螺絲調整到位後擰緊螺絲。 01-4、 拉動止動架,使止動架與止動輪之間應有7mm的間隙,如果沒有7mm間隙旋松止動勾螺絲,水平方向調整到位後擰緊螺絲。 01-5、 止動架緩沖簧螺桿應有10mm絲桿外露,以保證緩沖力,如果需要調整可擰動緩沖簧螺母。 02-1、皮帶勾的調整,旋松皮帶勾兩顆固定螺絲,使皮帶勾在高速和低速時,分別處在高速輪和空轉輪相應的位置上。 03-1、扭孔機構調整,松開調節螺絲的螺母,在扭孔尺標槽內左右移動,壓腳、送料板不能有移動,如果需要調整翻到機頭。 03-2、在停車位置(送料曲柄的滾珠運行至大麴道大盤最凹槽處)旋松送料軸固定螺絲、送料板螺絲。 03-3、翻正機器搖動針距調節螺絲,使送料板、壓腳都不再有移動想像,把壓腳前邊緣移動到距離機針2.5mm處,翻到機頭固定,擰緊送料軸固定螺絲、送料板螺絲。 04-1、安裝上機針、切刀,拆下送料板。 04-2、激培御旋松四顆針板固定螺絲,降下機針,前後、左右移動針板,使機針位於針板孔中央位置,按下切刀使切刀落下後處刀槽中間兩邊位置相等,擰緊四顆針板固定螺絲。 05-1、切刀動作調整,搖動手柄在切刀動作勾靠上切刀驅動柄時;轉動皮帶輪,在動作勾勾住驅動柄時,調整動作勾限位螺絲,使動作勾與驅動柄上下有0.5—1.0mm間隙。 05-2、切刀時間調整,切刀下切後機針還應該再運行2—3針停車,如果需要調整,翻到機頭旋松頂塊固定明岩螺絲,向順時針方向滑移提前下刀,向逆時針方向滑移推遲下刀,調整到位後旋緊切刀頂塊螺絲。 06-1、擺針調整,旋下縫線寬度調節與擺針架的連接螺絲,旋松基線調節與擺針架的螺絲,打開左邊的大蓋板,右邊的小蓋板,卸下兩根擺針架拉簧。 06-2、從左邊旋松擺針後曲柄固定螺絲,時針桿能自由地左右搖動。 06-3、搖動手柄使左基線調整螺絲頂起, 06-4、轉動皮帶輪使擺動叉運行至最左邊,抬起擺動叉墊入一個8mm墊片, 06-5、使墊入的8mm墊片完全墊在擺動叉與機殼之間,從前面左右移動機針至切刀槽的中間後,再擰緊擺針後曲柄螺絲。 06-6、掛上兩根拉簧,取出8mm墊片,順序安裝上左右蓋板,擰緊基線調節柄螺絲,安裝上縫線寬度調節柄與擺動叉連接的螺絲。 07-1、基線調節,往下旋左基線調節螺絲,左基線整體往左移動,往上旋左基線調節螺絲,左基線整體往右移動;往下旋右基線調節螺絲,右基線整體往左移動,往上旋右基線調節螺絲,右基線整體往右移動;往裡旋進縫線寬度調節螺絲,縫列寬度加寬,往外旋出縫線寬度調節螺絲,縫列寬度減小;往裡旋進套結寬度調節螺絲,套結寬度加寬,往外旋出縫線寬度調節螺絲套結寬度減小。 07-2、搖動手柄在左基線調節螺絲剛剛下降時,套結螺絲應該就有動作並開始打第一個套結,如果時間有誤翻到機頭調整松線擋塊螺絲。 07-3、旋松第一松線擋塊的兩個螺絲,順中鬧時針移動擋塊松線時間提前,逆時針移動擋塊松線時間推遲(在移動套結擋塊時,套結螺絲應該有動作)。 07-4、在第二套結結束時左基線調節螺絲應該頂起,如果沒有頂起旋松第二擋塊螺絲調節(順時針移動擋塊松線時間提前,逆時針移動擋塊松線時間推遲)。 07-5、在縫制時有套結就應該有松線,在松線擋塊頂起時松線量如果不合符要求(頂過量或者沒頂起)時,應該打鬆鬆線頂塊的固定螺絲,移動松線頂桿(松線頂桿往下移動松線量增大,松線頂桿往上移動松線量減小)至合適位置後(頂開量在1mm左右)擰緊螺絲。 07-7、第一夾線器的調整,是靠旋緊或旋出夾線器螺釘調整的。 08-1、擺針調節,當機針下刺回升離開縫料10mm後擺針才能有擺動動作(擺針時機不正確後發生斷針或者跳線)。 08-2、擺針調節,旋松擺針齒輪的固定螺絲,轉動皮帶輪使機針在直針位置下刺上升離開縫料1
C. 781鎖眼機不回位怎麼修
781平頭鎖眼機的維修與調整 1、針桿、挑線、勾線機構 針桿與旋梭的配合 ① 當針桿下降至下死點時,針桿下平面至針板上平面的間距為13.6mm。 ② 當針桿由下死點回升約2.2~2.6mm時,旋梭尖勾線,梭尖與機針中心相交。 ③ 此時,梭尖高於針孔上面為1.2~1.6mm。 ④ 同時,梭尖與機針間隙為0.05~0.1mm。 調節順序 ① 確定針板高度、梭尖勾線、梭尖與機針間隙; ② 注意機針在左右針位時的高低位置不同,所以一定要使機針在任何位置均能順利形成線環並被梭尖勾線。 2、針擺、套結、復位機構 ⑴ 機針的擺動應在機針退出縫料後到刺入縫料前進行,一般調節至開始擺動到擺動結束時針尖距離針板的間距一樣;調整方法:將機針降至下死點,旋松針擺小齒輪,並輕轉小齒輪,使針擺凸輪的最大半徑轉到最右邊。 ⑵ 針在右基線落針時應落在針板孔中心;調整方法:將針降至下死點,旋松擺桿上的螺釘,撥動擺桿,使之落在中心。 ⑶ 在機頭右側有4個螺釘(2個水平、2個垂直),其中2個水平螺釘分別調節左右基線,也就是調節兩橫列中間空隙的間距的大小;2個垂直螺釘調節橫列寬度下面的主調節套結的寬度。 ⑷ 左右橫列中間間距一般調整為0.5mm左右,過小有可能切斷橫列線,過大會出現毛刺。 ⑸ 適當調節緊固螺釘,否則會發生間距變大、橫列變寬、套結變寬等現象。 3、送料、壓腳、松線機構 送料凸輪 ⑴ 運動路線 上軸轉動——帶動鈕孔針數變換主、副齒輪——送料凸輪傳動齒輪——帶動送料凸輪動作。 ⑵ 送料凸輪上有 ① 一凹槽帶動滾珠、從動桿等送料,停車時,滾珠落在心形凹部正中。 ② 一半凸起、一半平的圓軌道,目的是左右橫列位移。 ③ 2個松線頂塊,目的是使前面套結時,下夾線器張開松線。 ④ 2個套結頂塊,為了打2個套結。 ⑤ 一個落刀定時頂塊,目的是為了選擇最佳落刀時機。 ⑥ 下部有低速停車頂塊,目的是為了縫紉即將結束時產生低速,最後停車。 ⑶ 2個夾線器 ① 上夾線器:工作時(橫列套結)均夾緊,只有停車時松開,目的是為了讓打線桿拉出一部分線。開機時,因長拉桿拉動鎖緊鉤,使鎖緊鉤上連著的連桿松線曲柄、上夾線挺桿從平面上落入斜面上,使之夾緊工作。停機時,長拉桿推動鎖緊鉤,使之松開。 ② 下夾線器:橫列工作時夾緊,套結時松開,原因是因橫套結時擺幅突出增大,減輕線張力,避免套結時斷線,停車時,一般也調為松開,但起針一針必須落下,目的是為了防止起針時脫線,可調節2個松線線頂塊。 ⑷ 調節順序及配合 ① 停車時,滾珠落在心形凹槽正中。 ② 手搖送布手柄時,注意第1套結頂塊一開始頂,第1松線頂塊也開始頂。 ③ 第2套結剛走完,第二松線頂塊也完成,但未落下,一開機即落下夾緊。
④ 第2套結剛走完,低速停車頂塊也頂完。
⑤ 第2套結即將結束,尚差2~3針時,切刀定時頂塊開始頂。
⑥ 要注意左右橫列長短,右橫列長,左橫列短,說明第一套結太遲,應提早。 4、變速制動機構 工作程序
⑴ 腳踩踏板——啟動架擺動——啟動架上調節螺釘壓向制動架下部的啟動頂銷——機器安全縫鎖開始。
① 制動架擺動,拉動皮帶,產生高速,開始工作。 ② 變速杠桿因其上的壓簧作用,掛到高速檔上。 ③ 因制動架擺動,拉動鎖緊鉤,使上夾線器夾緊。
④ 鎖緊鉤又鎖住壓腳架,使抬壓腳剪線機構等暫不工作。 ⑵ 停車和低速的調整
① 大約距縫紉結束7~8針時,低速頂塊向下頂,引起變速杠桿脫檔(高速檔落入低速檔),同時,制動架因拉簧作用輕微擺動,撥動低速皮帶進入低速帶輪上,高速皮帶進入滑動輪上,產生低速。
② 轉到低速停車頂塊最高點時,引起變速杠桿再次脫檔(由低速進入空檔),同時,制動架因拉簧作用,再次擺動。將低速皮帶也撥入滑動輪上,高速皮帶在原滑動輪右端到左端,其間尚有制動減速彈簧板卡進制動盤曲面上,減速後,制動定位塊卡進定位凹槽制動定位。 調整要求
⑴ 用手動送布曲柄轉動機器,將變速杠桿由高速檔轉到低速檔後,調節制動架頂塊與變速杠桿頂塊的間隙為0.2~0.5mm。
⑵ 制動緩沖大彈簧的彈力一般調整在螺柱伸出螺母10~15 mm。
⑶ 啟動架的調節螺釘頭部與制動架下部的啟動頂銷的間隙應調為0.5~1mm。 ⑷ 制動緩沖彈簧前端與制動凸輪盤的距離應調為0.5mm。 5、切刀和剪線機構 切刀
⑴ 切刀的動作是由底下送料凸輪上的落刀定時頂塊來控制的。時間一般是在縫紉結束前2~3針時進行,即第二套結頂塊即將完成時,切刀頂塊開始工作。 ⑵ 切刀的動力來源於上軸帶動的切刀偏心。
⑶ 切刀位置為兩橫列間距正中,不能切到橫列或套結線跡。 ⑷ 切刀落點應調節在針板槽正中。 ⑸ 切刀的動作過程
① 落刀定時頂塊上頂,使落刀頂桿向上頂,推動落刀頂架順時針擺動並推動落刀曲柄順時針擺動。
② 落刀定時頂塊落入落刀頂塊和落刀頂架之間,落刀曲柄逆時返回,使落刀曲柄下面的突頭落入落刀頂塊和落刀頂架之間,落刀曲柄逆時針擺動過程中,其凹部剛好與上面落刀擺架的突出部咬合。
③ 隨著落刀擺架的上擺,拉動落刀曲柄上擺並拉動落刀杠桿動作,使切刀下落切下縫料。 ④ 切刀切下縫料後,因落刀擺架又向下動作,拉動落刀曲柄下擺,使切刀退出縫料。 ⑤ 因減速停車頂塊的作用,使機器停機,制動架往前擺制動定位的同時,長拉桿推動鎖緊鉤動作,鎖緊鉤上突出部分推動落刀曲柄使其與落刀擺架脫離,各部件回復原位(因拉簧等的作用)。 ⑹ 調節要求
當落刀擺架擺到最低位置時,落刀擺架突出部分卡進落刀曲柄凹部,此時落刀擺架下平面與落刀曲柄下平面之間的間隙為0.1~0.15mm。調節時可旋轉落刀杠桿上的螺釘,使落刀曲柄擺動來達到上述要求。
⑺ 注意自動停刀桿的作用,在機頭右側,面線在工作時被拉緊,使鋼絲也被拉向夾緊器一邊,此時自動停刀桿因平衡塊作用被平衡,而當斷面線時,鋼絲擺動,使自動停刀桿擺動,一端勾住了落刀曲柄,使機器不能切刀(要注意撥線鋼絲與自動停刀桿的平衡配合)。 剪線部分 ⑴ 閉合剪線
踩踏板,抬壓腳架動作,一是斜面使面剪前移;二是斜面使面剪右擺,面剪的圓柱銷碰面剪閉合擋塊,產生剪線動作並夾住線頭。 ⑵ 張開
放下壓腳,面剪刀軸等復位,開動機器向前送料,面剪聯動機構前移,面剪圓柱銷又碰到面剪張開導面,使面剪張開。 ⑶ 調節要求
① 面剪盡量調低,不碰壓腳。
② 面剪盡量調後,但要能夾住線並能剪斷。
③ 調節面線張開時間調節器,使面剪張開時間盡可能晚,防止起針脫線。 ④ 面剪右擺時,最右點離切刀槽中心約為3.8~4.3mm。
⑤ 剪線後被夾住的線頭要能被縫紉的線跡包住,使鎖眼美觀。 ⑷ 反應壓腳的同時,底面剪線也同時進行
抬壓腳架的擺動,帶動底剪擺桿左擺,撥動底剪啟動桿,推動底剪推刀架,使底線撥桿動作撥完線,再推動動刀圓柱銷剪斷底線。 6、高、低速調整
⑴ 鈕孔針數變換由調換主動、被動齒輪來達到,其中主動、被動齒輪齒數為定值。 計算公式:針數=137×被動輪齒數÷主動輪齒數
⑵ 緊急停車手柄軸上有一深一淺2個平面及圓面,正常位置時,頂柱落在較深平面上,可產生高速。當手柄轉動90°時,落入淺平面,引起變速杠桿脫檔到低速位上,產生低速;如果轉180°時,變速杠桿再次脫檔落入空檔,停機。
⑶ 手動送料手柄,因兩個離合彈簧的作用,順時針轉時,兩離合彈簧能栓緊軸,從而能帶動送布凸輪動作。
當手柄反轉時,彈簧無法將軸栓緊,所以無法使送布凸輪工作。因此,在發生斷線或其他故障時,停車再倒回到故障點,重新工作。 7、鎖緊鉤的作用
⑴ 開機時,長拉桿拉動鎖緊鉤 ① 使上夾線器夾緊,開始工作。
② 鎖緊鉤鎖住抬壓腳桿,使抬壓腳機構、剪刀機構等無法工作而進行安全縫鎖。 ⑵ 停車時,長拉桿推動鎖緊鉤復位 ① 使上夾線器松開,便於拉線。
② 釋放被鎖的抬壓腳桿,使之可以工作。
③ 抬壓腳桿上部突出部分推動切刀曲柄,使之與切刀擺架分離。 8、高、低速皮帶
⑴ 首先應明確各個皮帶輪的情況:從左到右分別為左滑輪、低速輪、中滑動輪、高速輪。 ⑵ 停機時,低速帶在左滑動輪上,高速帶在中間滑動輪上空轉。
⑶ 開機時,腳輕踩踏板,則因拉鉤向外拉,低速皮帶拉進低速帶輪,使機器低速工作,而此時高速帶則只是在中間滑動輪上平移一段距離而已。
D. 重機781平頭鎖眼停車不穩機針不在同一位置怎沒辦
平頭鎖眼機老是斷線、跳線,一般情況是由與機針的安裝不正確以及機針彎曲,穿線錯誤,過線部位有線痕造成縫線過線不暢引起的斷線、跳線,針桿的高低位置不合理,機針與旋梭的時間位置及配合不合理,梭尖有磨損及毛刺,壓腳工作狀態不好或因縫制薄料時產生松動引起斷線、跳線等問題。處理方法:換新機針裝好後,按正確方法穿好縫線,如過線部位有線痕,把線痕拋光,針桿最底點時,針桿的下端與針板平面的距離用標尺「1」端進行調整,針桿在針板中間部上升時,用標尺「2」端放入針桿與針板中間,並把旋梭軸固定螺釘松開調至梭尖到達機針中心時緊固,一定要注意針與梭尖的間隙為0.05mm,修磨梭尖的毛刺,磨損嚴重的予以更換新旋梭,壓腳壓力的輕重不一,調換安裝壓腳用的軸位螺釘,如壓腳大於鈕孔時,使用適合鈕孔大小的壓腳,縫制薄料時使用薄料及針織編織料的專用壓腳。參考資料:桑博縫紉機商城 ~~
E. 781落刀故障,如何處理平頭鎖眼機,落刀,故障
平頭鎖抄眼機,落刀,故障? 如何處理?平頭鎖眼機,落刀,故障? 我們通常會遇到———平頭鎖眼機鎖扣眼時,有時鎖10個~20個紐孔就會有1個~2個下刀不到位,這是由於沒有調整到位所引起的,建議採取如下方案處理故障: 1.切刀動作鉤不良,我們要按標准重新對平頭鎖眼機鎖扣眼進行有效調整。 2.停刀桿平衡塊和停用過線鉤鋼絲調節不良。在縫紉中停刀過線鋼絲穿線孔中央與過線鉤中央一致時,停刀桿與切刀動作鉤分離,停止時停刀桿鉤住切刀動作鉤,可以移動平衡塊及停刀過線鋼絲來調節。 3.切刀動作鉤拉簧拉力不足。平頭鎖眼機的切刀動作鉤拉簧由於長期使用容易疲勞,會造成拉力不足,應注意調整或更換
F. 781平頭鎖眼機底線從底鎖中出來怎麼回事
781平頭鎖眼機底線從底鎖中出來的原因有3點,分別是:
1、針沒有裝到位,裝的方向不對,或者不是合適的型號。
2、梭芯沒有裝到位,例如有線纏在梭芯套里,平頭鎖眼機的切刀動作鉤拉簧由於長期使用容易疲勞,會造成拉力不足,應注意調整或更換。
3、某個傳動機構松動導致了針和梭不同步,切刀動作鉤不良,要按標准重新對平頭鎖眼機鎖扣眼進行有效調整。
G. 我是服裝廠。會修機子的178美機鎖眼機卡住不動怎辦
平頭鎖眼機維修中的幾個定位要點
平頭鎖眼機是專門用於縫制鈕孔的設備。它除了具備普通縫制設備中最基本的機構外,還增加了擺針及變位機構、切刀機構、剪線機構以及制動變速控制機構等。目前,國內最常見的平頭鎖眼機基本結構大致分為兩大類,以重機761、781為特徵的機型,如大連GI3-1、上工GF108等,其主控制大盤(曲線輪)水平擺放機座下部;以兄弟814、816為特徵的機型,如標准GT670、華南GI6-1,其主控制大盤垂直擺放機座中間,縫鎖順序有由左向右和由右向左的區別。
了解並掌握平頭鎖眼機最基本的調試定位要點,對於設備出現故障時能作出准確的分析,調試定位,提高工作效率,無疑是維修這類設備的前提。
刺布機構的定位
平頭鎖眼機的針桿在縫制過程中,除了做上下運動外,還要作橫向擺針運動,在擺針和變位機構的作用下,使直針能在針板孔的不同位置上刺入縫料,實現左橫列、右橫列、前後套結,以形成完整的鈕孔縫制。
針桿高度、擺針時間、針位定位在刺布機構定位過程中的重要性。
1. 針桿高度定位
針桿高度定位在縫制設備調試中非常重要,許多調試工作都是以它為基準。高度是否合理,與縫制效果好壞和故障率的高低都有直接關系。一般的方法是:按要求裝上機針,取左橫列右針位或右橫列左針位(圖1 a),用手轉動機器使針桿下降至最低位置,測針桿下端距針板平面之間的尺寸(重機781約11.9mm,兄弟814約13.5mm)。這個參數對於不同的機型,或同機型縫制面料差異太大的產品,定位時都會有所不同。在實際調試工作中,為滿足縫料類別和特殊產品縫制需要,就是同一型號的設備,針桿高度還可適當提高或降低一些,彈性、軟縫料針桿宜下降些,厚、硬縫料針桿宜上升些,再加上勾線機構的配合,會使縫制效果得到提升。針桿高度尺寸變化應當控制在標准值±1mm內為好。
處理平頭鎖眼「機縫厚料」易斷線竅門
2010年1月15日 來源: 中國服飾報
在線投稿
通常情況,用平頭鎖眼機縫制較厚面料時常會發生斷線、跳針等故障,而這給維修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問題,筆者在長期的修理工作中總結了一些經驗,這里推薦給服裝設備修理工朋友們,也許能幫助你減少一些麻煩。
平頭鎖眼機安裝機針時,要求機針的容線槽向前,背對操作工。當縫線穿過針桿穿線夾頭右側過線孔進入機針孔後,右側過線孔中心與機針容線槽中心約在一條水平線上,與容線槽垂直中心線約成90度。當機針上下運動縫制較厚面料時,機針容線槽不僅不能保護縫線,減少縫料對縫線的阻力,反而使縫線始終與容線槽右側邊緣摩擦後擠入縫料,這樣很容易產生斷線故障。
綜上分析,筆者認為需要改制針桿上的穿線夾頭。當縫線穿過針桿穿線夾頭右側過線孔,再穿過內側過另一線孔以後,此時的縫線便能夠很好地進入容線槽。當機針上下運動與較厚縫料摩擦時,縫線能受到很好的保護,從而降低斷線故障率。
改制方法:首先用一塊0.8 mm左右厚的不銹鋼皮,按相應的尺寸下料、鑽孔,用細砂紙將鑽好的孔磨光,將其內側面拋光。然後找一根報廢的平頭鎖眼機針桿做模具,把磨光後的不銹鋼皮按相應的形狀彎折在針桿上,成型後取下做好的針桿穿線夾頭,細磨拋光,尤其是兩個過線孔。最後便可以裝機使用了。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自製的針桿穿線夾頭安裝上針桿後,要將切刀架向前移動0.8mm,保證切刀不與自製的針桿穿線夾頭相碰。針桿穿線夾頭經改制後鎖出的紐孔與改制前的紐孔相比大了0.8mm,一般來說這樣的差別是可以接受的,其他尺寸均不會改變
重機781平頭鎖眼機斷線故障的排除方法
2008-9-4 9:18:33 作者: 黃衛清 文章來源: 中外縫制設備
重機781平頭鎖眼機是服裝廠常用設備之一,機器長時間使用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怎樣維護好機器及發現和排除機器故障,是維修人員最頭痛的事,這要求維修人員不僅要了解和掌握機器的結構原理,還必須善於分析故障產生的原因和掌握故障排除的方法,才能保證機器的正常運行。
斷線是機器在縫紉過程中最常見的故障之一,產生斷線的原因很多,如:有操作工使用不當,有維修不當致使機器的有關位置搞錯。另外機器長期使用造成零件磨損等,都可能會造成在縫紉過程中出現的斷線故障。下面筆者就重機781平頭鎖眼機斷線故障談談個人的修理心得。
1 機器起針時斷面線
機器剛啟動就斷面線,這種縫紉故障出現的不多,一般機器在出廠前都經過嚴格的試縫,由於運輸過程中出現碰撞,或安裝不合理,造成機器剛啟動就出現斷面線故障。
⑴ 踩動啟動踏板或者用手把制動架(B2604-771-000-A)向後推,使制動架上的制動定位塊(B2653-781-000)勾住鎖定板(B2607-761-000),轉動上軸使針桿下降到最低位置,用量規檢查針桿的下端面與針板的上平面的距離是否為11.9mm。如果做針織面料針桿應下降一點(注意針桿要在針板中心),然後針桿上升到13.6mm,旋梭尖到達機針中心,並且旋梭尖與機針中心的間隙為0.05mm。上述兩項如果都在規定的范圍內,再檢查機針柄是否裝在針桿裝針孔的孔底,應按標准要求重新進行調整。
⑵ 檢查上軸、立軸和下軸上的兩對傘齒輪咬合的累積間隙,這一間隙最終反映在最末一級的下軸傘齒輪上,若間隙過大會使旋梭在上軸轉動之後才開始轉動,這樣就會延遲旋梭的勾線時間。原則上傘齒輪咬合的間隙越小越好,但不能過緊(無齒輪間隙),否則會加劇齒輪的磨損,同時會出現較大的雜訊和引起轉動不平穩。檢查方法:一隻手抓住上軸的皮帶輪,一隻手抓住旋梭反復搖動,鑒別齒輪間隙是否大於1mm,再檢查上軸、立軸和下軸的軸向竄動間隙是否在0.05mm范圍之內。如果傘齒輪的間隙過大,可旋松傘齒輪上的緊固螺釘,通過軸向移動進行調整,然後擰緊緊固螺釘。調整時,使被調整的那隻傘齒輪與其咬合的傘齒輪不要脫開,這樣不會使兩齒輪錯位,否則就會發出雜訊。
軸向間隙的調整,可旋松軸套上的緊固螺釘,把所要調整的軸套輕輕地向有間隙的一邊敲擊,使軸套軸向移動可消除間隙,調好後再擰緊軸套上的緊固螺釘。
⑶ 檢查面線壓線器的壓力是否正常,周期的松線和壓線時間是否准確,前後壓線器的夾線板接觸是否嚴密,若有不符合要求和失靈,可按標准要求進行調整,使壓線器不但壓線自如,時間正確,且壓線張力均勻。
⑷ 檢查機針裝的方向是否在規定的范圍內,機針是否裝到針桿裝針孔的孔底上,穿線的順序、位置是否符合使用說明書中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應調整到合理的位置。
⑸ 檢查一下針桿行程是否在規定的尺寸范圍,該機的針桿行程是34.6mm,偏差為0.5mm。造成不符合規定尺寸的原因是:針桿曲柄上的挑線曲柄定位螺釘沒有定在挑線曲柄的定位平面上,或者是定位螺釘松動,使挑線曲柄失去正確位置。上述原因出現極少,一旦出現,調至正確位置即可解決。
⑹ 擺針時間不正確,平頭鎖眼機與平縫機不同,它除了針桿要作往復直線運動外,還要作間歇的擺動運動,如果擺動時間不對,也會出現剛開機即斷面線。調整方法:按規定標准進行調整。
2 正常縫紉過程中斷面線
重機781平頭鎖眼機正常縫紉時,由低速轉向高速縫紉,或者是加固縫和改變縫制針位時,往往容易發生斷面線的故障。造成正常縫紉中斷面線故障的原因很多,下面筆者分別講解造成機器在正常縫紉中斷面線故障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⑴ 檢查底線、面線的張力調整是否合適。縫線的張力要根據縫料的差別、縫線的粗細及其他一些因素而改動,如果說某種縫料、某種縫線就可以定出縫紉的張力,那將是十分困難的。在實際使用中,都是依據縫紉出來的線跡來調節底面線的張力,一般底線在60~80g之間,面線在120~200g之間,使之能得到正常的線跡。
⑵ 檢查機針和縫線的配合是否適宜,特別是縫線的選擇,一定要按使用說明書中規定的要求,即面線用左旋線,底線用左、右旋線均可。
⑶ 檢查機針是否彎曲、變形,針尖是否變毛、變鈍,針孔是否有毛刺。檢查機針,可將機針放在縫紉機台板上,用手指按住針柄滾動,觀察針尖與縫紉機台板之間的間隙是否時大時小,如果時大時小,說明機針已彎曲,需要更換機針。檢查針孔是否有毛刺,可穿進一根縫線,來回多拉幾次,看縫線是否會被割斷或拉毛,如果不符合要求,應更換機針。
⑷ 旋梭的質量是影響縫紉性能好壞的關鍵,出現斷面線的故障與旋梭的質量有直接關系。檢查方法:取下旋梭,用手輕輕地轉動旋梭,一般轉動輕滑,無明顯的響聲,軸向、徑向間隙都很小,說明旋梭質量好。旋梭尖往往會被機針扎毛,長時間使用的旋梭尖會變鈍,如果旋梭尖扎毛,可用細砂紙處理毛刺,變鈍的旋梭尖可用油石修磨,再用汽油清洗干凈。其次檢查旋梭過線的各個部位有無毛刺,如果過線不流暢,可用修磨、研磨等方法解決,否則會使面線拉毛或軋斷造成斷線故障。旋梭經過修磨後,必須進行清洗,裝配好後,加點機油,使其轉動靈活後,按要求裝在下軸上,用手轉動上軸皮帶輪試縫一下,檢查面線經過旋梭和梭殼底缺口下方有無受阻現象,若有受阻,要合理地修磨,利於過線輕滑。
⑸ 認真檢查各過線道零部件是否有毛刺或不光滑,經過檢查若發現有問題,可用細砂紙或研磨膏進行拋光。不能修復的零件需要更換新的。
除上述5個方面造成斷面線故障外,夾線器上挑線簧的強度和行程也要合理調整,方可進行正常縫紉。
3 正常縫紉過程中斷底線
在正常縫紉中,斷底線也是經常發生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原因。
⑴ 由於繞線器接觸不好,梭心在繞線時出現有時轉有時不轉,繞在梭心上的縫線有松、亂、散等情況,使底線在縫紉過程中出現量時多時少,時緊時松,引起斷底線的故障。排除方法:合理地修復繞線器,使梭心上的繞線達到均勻、緊湊、整齊。有時由於繞線量過多,出現梭心上的縫線與梭殼內表面發生摩擦而增加了出線的阻力,造成斷底線故障。
⑵ 由於梭殼與梭心的配合精度低,梭心與梭殼內表面之間有摩擦,造成出線不均勻,使縫紉過程中出現斷底線的故障。排除方法:取下梭殼,試一下出線情況,梭心在旋轉時是否碰到梭殼內表面,然後裝入旋梭,抽出底線查看底線有無受阻現象,若有此現象,應選配合適的梭心,使梭心和梭殼之間的配合有一定間隙,運轉自如。
⑶ 梭殼外殼上的梭皮配合不緊密,間隙不均,會使底線經過梭皮底面時,使線的張力時小時大,導致縫紉時出現斷底線的故障。排除方法:調整梭皮底面與梭殼外殼的配合間隙,使底線在任何位置上的出線張力無明顯的變化。
⑷ 底線動刀背面有毛刺,撥線時,由於毛刺將底線滑傷使底線撕斷。排除方法:拆下底線動刀,用油石將毛刺磨光即可。
⑸ 撥線簧撥線部位有毛刺,撥線時,由於毛刺將底線劃傷使底線撕斷。排除方法:拆下撥線簧,用油石磨去毛刺,並將其拋光。
在縫紉過程中,斷底線的故障較少,出現斷底線的故障一般是由上述5個方面造成的,找到上述5個原因並進行維修,斷底線故障一般可以解決。
另外,鎖眼機對縫線要求也很高,許多服裝廠為了降低成本,使用質量較差的縫線,也容易造成鎖眼機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