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急!西安鍾樓怎麼到回民街在這兒走暈了.....
西安是正東西南北,鍾樓在正中間。
回民街就在鍾樓的西面,鼓樓的北面,向西步行幾分鍾就到了。鍾樓是國家級文物的鍾樓,矗立600餘年,2020年六月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六次修繕了。
另外鍾樓修繕,除了對對鍾樓進行屋面瓦件查補、寶頂修繕、檐口修繕等工作外,還對鍾樓木建築本體上原有照明設施進行拆除,旅客可以從鍾樓西面步行到回民街。
(1)維修鍾樓視頻擴展閱讀:
2020年8月開放後的鍾鼓樓博物館將旺季(4月1日—10月10日)開放時間延長1小時,由原來的8:30-20:30調整為8:30—21:30。
1953年和1958年鍾樓先後兩次整修,1996年對鍾樓進行牆體除鹼、寶頂維修、海墁及勾欄更換;2004年對鍾樓進行了屋面、外檐彩畫清洗、加固維修工作。
除此之外8月這次修繕難度最大的是寶頂部分,上次寶頂修繕是1996年,距今已有25年之久。此次寶頂共用了3800張金箔紙,重新貼金後的鍾樓寶頂,在外觀上要明亮很多。
⑵ 西安鍾樓修繕完成,中間都經歷了哪些問題
西安是我國非常著名的古都,而西安的鍾樓更加是這座古都中遠近聞名的一處建築,去西安旅遊的朋友們是一定都會去打卡鍾樓的。關於這座鍾樓,最近有一個好消息傳來!那就是“西安鍾樓歷時七十天修繕恢復開放,重新煥發光彩啦!”沒錯,近日,歷時餘七十幾天修繕的西安鍾樓,恢復對外開放。這次修繕是一九四九年以來至今的第六次修繕,主要修繕的位置是鍾樓寶頂、屋面、檐口、望板、角柱等。
而這次修繕過程中難度最大的就是對於寶頂的修繕。寶頂通高近兩米,加上須彌座,總高達近五米,修繕時需要搭爬梯,是十分危險的。不過,好在最後都順利的完成了。通過這次修繕,西安鍾樓將重新煥發光彩,更好地展現西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⑶ 跪求鍾樓愛人鍾樓愛人(2017)周湯豪等人聯合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RSVU8RYeL30iiztDfZGP4Q
提取碼:spvn
導演:郝心翔
編劇:許芸齊/烏得紙
主演:周湯豪/孟耿如/黃薇渟/張捷/羅北安/苗可麗/楊銘威/郭晉東/藍寧彤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台灣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7-04-15/2017-04-16
集數:16
單集片長:90分鍾(含廣告)
又名:Love,timeless
該劇講述了兆宇(周湯豪飾)曾是校籃球隊的種子選手,卻在一場關鍵的比賽中掉了鏈子,球隊慘敗。這場失敗令兆宇耿耿於懷,即便多年過去,兆宇依然無法逃離失敗帶給他的挫折感和陰影。凱佳(孟耿如飾)一直深深的喜歡著兆宇,這份感情從學生時代開始至今都未曾改變,只是,兩人的關系一直都僅限於普通朋友,這讓凱佳不禁感到有些傷感。某日,兆宇的大學死黨若比找到了他,一群曾經的好友相約回到了大學時代的秘密基地「鍾樓」。哪知道忽然之間鍾樓里的巨大時鍾發出耀眼的光芒,當兆宇再度睜開雙眼之時,震驚的發現自己竟然回到了2007年,也就是他上大二的那一年。
⑷ 西安鍾樓為何會耗時70餘天才修繕完成的
西安鍾樓在歷時70多天的修繕後,於26日正式對外開放。西安鍾樓位於西安市中心,城牆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鍾樓之一。
為何耗時70餘天,主要是西安鍾樓歷史悠久,修繕難度大。
據悉,修繕期間,西安市鍾鼓樓博物館對鍾樓基本陳列展覽也進行了提升改造,提升後的基本陳列展覽將以更加全面、生動、細致的展陳方式,更好的滿足廣大遊客觀賞。同時,通過此次修繕,西安鍾樓將重新“煥發光彩”,更好地展現西安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⑸ 鍾樓是哪個省哪個市的
西安鍾樓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於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築,被譽為「古城明珠」。
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國各城市興建鍾樓,以鎮天下。西安鍾樓初建時原址在今西安大街廣濟街迎祥觀,與鼓樓東西對峙。當時此地與南北城門正對,是城中心之所在。後擴建西安城,隨著城中心的東移,鍾樓的位置就與中心偏西,故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在陝西巡撫龔懋賢主持下,命咸寧、長安二縣縣令將其遷建於現址。遷建時「樓惟築基外,一無改創」。鍾樓落成後,龔懋賢寫了《鍾樓歌》刊石嵌於鍾樓內。以後清乾隆五年(1740),樓又經巡撫張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結構修建,唯將原室內懸掛的唐代「景雲鍾」移出室外,以使報時之聲遠揚。此外,樓上奉祀文昌帝君。鍾樓的命名,也因每天清晨擊鍾報時,故稱之。
鍾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攢尖木結構建築,面積1377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慣穿。鍾樓從地面至金頂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圓柱迴廊,樓分兩層,重檐三層,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樓體為木質結構。由磚台階踏步上到磚基座大平台而進入一層大廳,面闊7間,進深3間,大廳四面有門,周為平台,頂有方格彩畫藻井。由第一層大廳內東南角扶梯,可盤旋登上四面有木隔扇門和直通外面迴廊的二層大廳。二層梁架結構,採取砌上明造,用通柱,攢尖頂採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樑柱節點有宋元做法痕跡。
整個建築通體彩繪,樓內貼金彩繪,畫梁雕棟。四面漆紅大門,各層門扉還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西廂聽琴」、「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構圖優美,雕工精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樓翼角飛翹,下懸鐸鈴。樓頂端琉璃蓮花寶座上置有6米高的圓形鎏金寶頂,更顯庄嚴和富麗堂皇,顯示了明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鍾樓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曾成為拘押進步人士和革命青年的臨時牢獄,樓上駐扎軍隊。鎏金寶頂的銅葉被人揭去盜賣,樓體累遭破壞。1953年至1958年,國家對鍾樓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維修,加固了樓的台基座,拆換了樓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欄桿,翻修了全部門窗。樓的內外進行粉刷油漆,並按原樣裝置了鎏金頂和增加了避雷設施。1980年以後,又進行了多次維修。1996年西安市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決定仿製唐景雲鍾。唐景雲鍾鑄於唐景雲二年,原為唐景龍觀所用,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明初移至鍾樓用以報時。該鍾現為國家級文物,現藏於西安碑林。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多次走訪有關單位,商討仿製事宜。仿製的景雲鍾外觀與原鍾近似,通高2.45米,重6.5噸,鍾裙外徑 1.65米,紋飾、銘文酷似原鍾,音質嘹亮雄渾,可與原鍾媲美。經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數百年的晨鍾暮鼓再次在古城響起。仿製的景雲鍾現掛於樓基座的西北角。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鍾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鍾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鍾樓基座四周邊內;一般保護區為由重點保護區外延36米;建設控制地帶為由一般保護區再外延72米。
⑹ 鍾樓一層有幾個漆著黃色標志的維修木箱
10個,下一題是4個機械手臂,再下一題是12點,。最後一題選最後一個答案
⑺ 西安的鍾樓和鼓樓在古代時的作用有哪些
西安鼓樓同西安鍾樓一樣,全是古城西安城肉知名的古時候木結構建築房屋建築,自古以來一直為人正直矚目。西安鼓樓和西安鍾樓中間距離約三百米。過去,西安鼓樓和西安鍾樓一樣,全是整點報時性的工程建築。每目、每月、每一年,鍾樓和鼓樓都以暮鼓晨鍾的方法,不停頓地向全城老百姓匯報時間。
如今,西安鍾樓和西安鼓樓一起,變成西安市內知名的名勝古跡名勝古跡和關鍵的遊玩景點。橫貫於兩樓中間的住戶住房和酒樓店鋪,現如今均已拆卸,產生了一個寬敞美觀大方的鍾鼓樓廣場。
在西安鼓樓內,以往配有大鼓一面,每日向大家整點報時。在抗日戰爭時期,這兒變成一座軍營,樓內駐守著部隊。如今,在西安鼓樓內配有珍貴文物專賣店,展覽會和市場銷售在我國知名的陶瓷器、陶器和別的眾多的陶瓷藝術品。
鼓樓是古時候置放巨鼓的工程建築,用於敲鼓警報,或准時打鼓匯報時間。寺廟亦有鼓樓,與鍾樓相,始建正殿的上下,用於懸鼓整點報時,或於慶典時敲打。
宋朝孔平仲《孔氏談苑·封置鼓樓》全文記述:李崇為兗州知州,州劫盜,崇乃村置一樓,樓懸一鼓,盜發之處,搥鼓亂擊,諸村如聞者,槌鼓一通,次聞者,復撾認為節,俄頃中間,聲布千里,伏其保險的好處,莫不捉拿。諸村置鼓樓,此後始也。
含義就是:兗州地區過去經常會出現打劫的匪盜,李崇指令在每一個村子都設定一座樓,樓里都懸架著大鼓。在劫匪發生的地區,要強烈敲擊大鼓,各鄉聽見鑼鼓聲,都派人防禦保險的好處地區。不一會兒,鑼鼓聲遍及千里,保險的好處地區都布下伏擊,劫匪行動沒有不被捉獲得。設定鼓樓的作法從此刻逐漸。
⑻ 西安鍾鼓樓
西安鍾樓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築之一。它以其金碧輝煌的雄姿踞於西安城中心,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建築,被譽為「古城明珠」。
明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全國各城市興建鍾樓,以鎮天下。西安鍾樓初建時原址在今西安大街廣濟街迎祥觀,與鼓樓東西對峙。當時此地與南北城門正對,是城中心之所在。後擴建西安城,隨著城中心的東移,鍾樓的位置就與中心偏西,故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在陝西巡撫龔懋賢主持下,命咸寧、長安二縣縣令將其遷建於現址。遷建時「樓惟築基外,一無改創」。鍾樓落成後,龔懋賢寫了《鍾樓歌》刊石嵌於鍾樓內。以後清乾隆五年(1740),樓又經巡撫張楷重修,仍按明初年的原結構修建,唯將原室內懸掛的唐代「景雲鍾」移出室外,以使報時之聲遠揚。此外,樓上奉祀文昌帝君。鍾樓的命名,也因每天清晨擊鍾報時,故稱之。
鍾樓是一座重檐三滴水四角攢尖木結構建築,面積1377平方米。建築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白灰砌築而成,四面正中各有高、寬6米的券形門洞,與四條大街相互慣穿。鍾樓從地面至金頂通高36米,基座上面有四面空透的圓柱迴廊,樓分兩層,重檐三層,屋頂覆以綠琉璃瓦,樓體為木質結構。由磚台階踏步上到磚基座大平台而進入一層大廳,面闊7間,進深3間,大廳四面有門,周為平台,頂有方格彩畫藻井。由第一層大廳內東南角扶梯,可盤旋登上四面有木隔扇門和直通外面迴廊的二層大廳。二層梁架結構,採取砌上明造,用通柱,攢尖頂採用抹角梁和井口枋,樑柱節點有宋元做法痕跡。
整個建築通體彩繪,樓內貼金彩繪,畫梁雕棟。四面漆紅大門,各層門扉還有64幅精美的木雕故事,有「木蘭從軍」、「嫦娥奔月」、「西廂聽琴」、「伯樂相馬」、「柳毅傳書」、「八仙過海」等,構圖優美,雕工精細,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樓翼角飛翹,下懸鐸鈴。樓頂端琉璃蓮花寶座上置有6米高的圓形鎏金寶頂,更顯庄嚴和富麗堂皇,顯示了明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鍾樓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時期,曾成為拘押進步人士和革命青年的臨時牢獄,樓上駐扎軍隊。鎏金寶頂的銅葉被人揭去盜賣,樓體累遭破壞。1953年至1958年,國家對鍾樓進行了大規模的全面維修,加固了樓的台基座,拆換了樓梯、地板和部分柱子,增添了欄桿,翻修了全部門窗。樓的內外進行粉刷油漆,並按原樣裝置了鎏金頂和增加了避雷設施。1980年以後,又進行了多次維修。1996年西安市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決定仿製唐景雲鍾。唐景雲鍾鑄於唐景雲二年,原為唐景龍觀所用,唐睿宗李旦親自為其撰書銘文,明初移至鍾樓用以報時。該鍾現為國家級文物,現藏於西安碑林。西安市文物管理局多次走訪有關單位,商討仿製事宜。仿製的景雲鍾外觀與原鍾近似,通高2.45米,重6.5噸,鍾裙外徑 1.65米,紋飾、銘文酷似原鍾,音質嘹亮雄渾,可與原鍾媲美。經多方努力,1997年1月30日,沉寂了數百年的晨鍾暮鼓再次在古城響起。仿製的景雲鍾現掛於樓基座的西北角。
1956年8月6日,陝西省人民委員會公布鍾樓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20日國務院公布鍾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布保護范圍:其重點保護區為鍾樓基座四周邊內;一般保護區為由重點保護區外延36米;建設控制地帶為由一般保護區再外延72米。
鼓樓
西安鼓樓位於西安城內西大街北院門的南端,東與鍾樓相望。
鼓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和清乾隆五年(1740)先後兩次重修。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巨鼓早已不存,惟余鼓樓巍然聳立。
西安鼓樓是目前所存在全國最大的鼓樓。它的建築形式是歇山式重檐三滴水。高台磚基座東西長52.6米,南北寬38米,高7.7米,南北正中辟有高和寬均為6米的券洞門。樓建築在基座的中心,面闊7間,進深3間,四周另有走廊。第一層樓身上置腰檐和平座,第二層樓重檐歇山頂,上覆綠琉璃瓦。樓的外檐和平座都裝飾有青綠彩繪斗拱,使樓的整個建築層次分明,渾雄博大。登樓的青磚階樓設在磚台基兩側,在第一層樓的西側有木樓梯可登臨樓的第二層。在樓的南檐下正中,懸掛有「武盛地」藍底金字匾額,是陝西巡撫張楷重修此樓峻工後,摹仿乾隆皇帝的「御筆」。北檐正中懸掛有「聲聞於天」匾額,筆力挺拔,相傳系咸寧李允寬所書。兩匾不僅說明了建築物的意義,而且猶如畫龍點睛,使樓生氣盎然,更顯得宏偉壯麗,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毀,現文物管理部門已著手修復。
從50年代開始,人民政府曾多次修繕鼓樓,90年代又貼金描彩,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為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文物資源,促進文化旅遊事業的發展,恢復「晨鍾暮鼓」,1996年西安市決定重製鼓樓大鼓。重製的大鼓高1.8米,鼓面直徑2.83米,系用整張優質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徑3.43米,重1.5噸。上有泡釘1996個,寓意1996年制,加上4個銅環共2000年,象徵公元2000年,催人奮進,跨入21世紀。該鼓聲音宏亮、渾厚,重槌之下,十里可聞,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鼓。在鍾樓和鼓樓之間,開辟為鍾鼓樓廣場,綠草紅花點綴其間,造型獨特的聲光噴泉不時變換,是古城人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