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電腦的BIOS壞了,怎樣修復呢
你好,bios一般情況下很難壞的,你可以先把CMOS清零,在主板上,可以短接的,如果確定是BIOS壞了,可以找維修主板的重新寫入數據,廣東這邊的價格是20到40左右,如果是BIOS晶元壞了的話,那可能就比較麻煩,要找一塊想通型號的主板拆一個晶元過來,一般建議返廠維修。
② 主板壞了,bios不能正常載入怎麼修
一、電腦能通過自檢,稍後聽到「嘀」一聲,出現藍屏等情況,無法登錄Windows。這種情況一般是由於系統損壞、驅動或硬體沖突、病毒等造
成的,解決起來比較簡單。1、啟動過程中,選擇「最後一次正確的配置啟動」。若不能解決繼續下一步;2、啟動過程中,注意按「F8」鍵進入安全模
式,在此模式下通過導入備份過的注冊表、殺毒、查看硬體設備管理器來卸載重新安裝帶「!」的設備驅動。3、值得一提的是,鍵盤故障或沒有插好也會引起
藍屏,並出現「Keyboard error or no keaboard
present",若鍵盤和主板插介面沒問題的話,則清潔鍵盤連介面並重新插緊就能解決。4、開機正常而無顯示,檢查顯示器電源線、開關、數據線是否
正確無誤,也有可能是顯示器損壞,這些都可以通過觀察主機情況、啟動聲音等很容易排查。5、重新安裝系統。不可否認,這是解決軟體問題的終極手段之
一,是DIY玩家的必修課。
二、黑屏、無警報聲1、接觸不良問題,仔細檢查電源插座、機箱後的電源插頭、主板上的電源接頭、甚至電
源上面的開關(若有的話),重新插拔一次。2、機箱開關、重啟鍵、與主板連接線出問題,從主板上拔下所有與機箱的連接線,並用鑷子等直接連接開關跳線
試試。3、主板短路,仔細查看主板周圍、背面是否存在與機箱和其他部件的接觸。4、Bios設置不當,利用跳線清除主板的CMOS設置。(此問題
多發生在超頻、或硬體設置不當,若沒有這方面操作可忽略)5、主板或電源損壞,甚至是CPU燒毀,替換新的試試。
三、開機警報聲,無法啟動。
1、接觸不良,包括顯卡、內存、硬碟線、電源線等等,清理灰塵、用橡皮擦顯卡、內存的金手指並重新插緊。這些是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解決的。清理機箱內
灰塵,改善散熱,保證各風扇正常運轉。2、顯卡、內存損壞或與主板有兼容問題,替換法解決。如果是多根內存,可以用一根試試。3、硬碟問題,開機
啟動出現「Non 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strike any key when
ready" " Hard disk not present
"等等凡是出現「disk、HDD等字樣的,可以從硬碟電源線和數據線進行排查直至硬碟本身。出現「Boot from ATAPI CD-ROM:
disk boot flailure ,insert system disk and press enter"
,可以直接進bios中的Adwanced BIOS Feature選項將First Boot Device
設為HDD-0(即第一啟動從硬碟啟動),保存設置並重啟即可。增加硬碟後無法啟動,設置新增加的硬碟為從盤(Slave)即可,通過硬碟上面標注的
跳線方法即可解決。
四、開機無顯示打開電腦後,顯示器沒有顯示,仍然處於休眠狀態。
這可能是由於內存條和主板內
存插槽接觸不良所造成的。或者是內存條損壞,或主板內存插槽損壞也可能導致這個故障發生。如果是接觸不良,那麼只要拔出內存條,用橡皮來回擦拭內存條金手
指部位即可解決問題。如果是內存損壞了,那隻有更換才能解決問題了。還有,由於內存條故障造成開機無顯示時,主機的提示喇叭一般會長時間鳴叫。還有一般顯
卡的接觸不良或損壞也可能造成這種故障的發生。由於主板原因,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主板損壞或被CIH病毒破壞BIOS造成。一般BIOS被病毒破
壞後硬碟里的數據將全部丟失,是以我們可以通過檢測硬碟數據是否完好來判斷BIOS是否被破壞,還有兩種原因會造成該現象:1、因為主板擴展槽或擴展
卡有問題,導致插上諸如音效卡等擴展卡後主板沒有響應而無顯示。2、對於現在的免跳線主板而言,如若在CMOS里設置的CPU頻率不對,也可能會引發不
顯示故障,對此,只要清除CMOS即可予以解決。清除CMOS的跳線一般在主板的鋰電池附近,其默認位置一般為1、2短路,只要將其改跳為2、3短路幾秒
種即可解決問題,對於以前的老主板如若用戶找不到該跳線,只要將電池取下,待開機顯示進入CMOS設置後再關機,將電池上上去亦達到CMOS放電之目的。
對於主板BIOS被破壞的故障,我們可以插上ISA顯卡看有無顯示,倘若沒有開機畫面,也可以自己做一張自動更新BIOS的軟盤,重新刷新BIOS,
但有的主板BIOS被破壞後,軟碟機根本就不工作(據我所知,承啟的主板就是這樣),此時,可嘗試用熱插拔法解決,但據我個人經驗,採用熱插拔除需要相同的
BIOS外還可能會導致主板部分元件損壞,所以可靠的方法是用寫碼器將BIOS更新文件寫入BIOS裡面(維修手機的地方一般都有寫碼器)。對於主板
損壞的故障,有的可能是因為主板用久後電池漏液導致電路板發霉(針對以前的老主板而言),使得主板無法正常工作,對此我們可以對其進行徹底清洗看能否解決
問題,此方法還對主板各插槽的接觸不良有治根之妙。清洗方法:用工具拔掉主板上的BIOS、CMOS電池,然後用硬毛刷、洗衣粉,對其各部件進行徹底
清洗,最後用自來水沖洗干凈,待主板陰干後再試(筆者曾用此法治好過幾塊主板,且沒有發現任何後遺症)。五、主板COM口或並行口、IDE口損壞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用戶帶電插拔相關硬體造成,此時用戶可以用多功能卡代替,但在代替之前必須先禁止主板上自帶的COM口與並行口(有的主板連IDE
口都要禁止方能正常使用)。六、CMOS設置不能保存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電池電壓不足造成,對此予以更換即可,但有的主板電池更換後同樣不能
解決問題,此時有兩種可能:1、主板電路問題,對此要找專業人員維修;2、主板CMOS跳線問題,有的因為人為故障,將主板上的CMOS跳線設為
清除選項,使得CMOS數據無法保存。七、主板驅動程序裝完後,出現死機或光碟機讀盤速度變慢的現象在一些非名牌主板上筆者曾多次遇到過此類現象,
將主板驅動程序裝完後,重新啟動計算機不能以正常模式進入Windows桌面,而且該驅動程序在Windows下不能被卸載,使用戶不得不重新安裝系統。
在某些雜志上見到安裝主板驅動程序能夠提高主機速度,增強系統穩定性方面的一些文章,但就我五年以來的電腦維護經驗而言卻是未曾感覺到此事,以我個人
經驗而言,除非在Windows下存在設備沖突,其它的就沒有必要裝主板驅動程序了。八、安裝windows或啟動windows時滑鼠不可用出
現此類故障的軟體原因一般有以下幾點:1、cmos設置錯誤。在cmos設置的電源管理欄有一項modem use
IRQ項目,他的選項分別為3、4、5......、NA,一般它的默認選項為3,將其設置為3以外的中斷項即可。此類故障一般常見於老式586電腦,現
在的新式主板一般不會出現此類現象。2、在一些老式586電腦上其COM口與LPT口是靠一根信號連接線連到機箱外的,其COM口的信號連接線隨主板
不同,其接法也有所不同,如若接法不對也會導致滑鼠不可用,它的接法一般有以下兩種:①、信號線按照1至9的順序依次與連接頭相連。②、信號線與連接點交
叉相連,連接頭上面一排分別連接信號線的1、3、5、7、9,下面一排為2、4、6、8。九、由於主板的電池損壞引起的電腦故障
系
統啟動進入以後,在打開「我的電腦」時,會報告該設備無法使用,要求重新啟動電腦。當重新啟動後,有時工作正常,而有時會進入安全模式。如果進入安全模
式,再重新啟動一次電腦又可以正常工作了。工作正常以後,無論熱啟動還是冷啟動都會出現以上問題。使用各種殺毒軟體都報告沒有病毒,重裝系統也不能解決問
題。後面又換電源,換內存等都不能解決問題。其實電腦是在長時間關機工作後才不能正常運行,所以可能是主板上BIOS的供電電池電壓太低造成的,於是更換
上一個新的主板電池,一切問題就都得到了解決。
由於故障要在長時間關機後才出現,這讓我們分析出原因:有些驅動程序需要在BIOS中進行設置後才能生效,長時間關機後,由於電池已經損壞,BIOS中的
設置也就無法保留,造成了一些設備無法使用,當電腦重新啟動後,設備驅動程序又在BIOS中進行了參數設置,這樣機器就又可以正常運行了。十、電腦頻
繁死機,即使在CMOS設置里也會出現死機現象在CMOS里發生死機現象,一般為主板或CPU有問題,如若按下法不能解決故障,那就只有更換主板或
CPU了。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由於主板CACHE有問題或主板設計散熱不良引起,筆者在優雅815EP主板上就曾發現因主板散熱不夠好而導致該故障的
現象。在死機後觸摸CPU周圍主板元件,發現其溫度非常之高而且燙手。在更換大功率風扇之後,死機故障得以解決。對於CACHE有問題的故障,我們可以進
入CMOS設置,將CACHE禁止後即可順利解決問題,當然,CACHE禁止後速度那就肯定會有影響了。十一、CPU插座氧化導致黑屏
③ 電腦主板維修經驗
一、查板方法:
1.觀察法: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銹蝕。
2.表測法:+5V、GND電阻是否是太小(在50歐姆以下)。
3.通電檢查:對明確已壞板,可略調高電壓0.5-1V,開機後用手搓板上的IC,讓有問題的晶元發熱,從而感知出來。
4.邏輯筆檢查:對重點懷疑的IC輸入、輸出、控制極各端檢查信號有無、強弱。
5.辨別各大工作區:大部分板都有區域上的明確分工,如:控制區(CPU)、時鍾區(晶振)(分頻)、背景畫面區、動作區(人物、飛機)、聲音產生合成區等。這對電腦板的深入維修十分重要。
二、排錯方法:
1.將懷疑的晶元,根據手冊的指示,首先檢查輸入、輸出端是否有信號(波型),如有入無出,再查IC的控制信號(時鍾)等的有無,如有則此IC壞的可能性極大,無控制信號,追查到它的前一極,直到找到損壞的IC為止。
2.找到的暫時不要從極上取下可選用同一型號。或程序內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開機觀察是否好轉,以確認該IC是否損壞。
3.用切線、借跳線法尋找短路線:發現有的信線和地線、+5V或其它多個IC不應相連的腳短路,可切斷該線再測量,判斷是IC問題還是板面走線問題,或從其它IC上借用信號焊接到波型不對的IC上看現象畫面是否變好,判斷該IC的好壞。
4.對照法:找一塊相同內容的好電腦板對照測量相應IC的引腳波型和其數來確認的IC是否損壞。
5.用微機萬用編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軟體測試IC。
三、電腦晶元拆卸方法:
1.剪腳法:不傷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錫法:在IC腳兩邊上焊滿錫,利用高溫烙鐵來回拖動,同時起出IC(易傷板,但可保全測試IC)。
3.燒烤法:在酒精燈、煤氣灶、電爐上燒烤,等板上錫溶化後起出IC(不易掌握)。
4.錫鍋法:在電爐上作專用錫鍋,待錫溶化後,將板上要卸的IC浸入錫鍋內,即可起出IC又不傷板,但設備不易製作。
5.電熱風槍:用專用電熱風槍卸片,吹要卸的IC引腳部分,即可將化錫後的IC起出(注意吹板時要晃動風槍否則也會將電腦板吹起泡,但風槍成本高,一般約2000元左右)
作為專業硬體維修,板卡維修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拿過來一塊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斷具體哪個元器件出問題呢?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介面、晶元等的損害
2.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晶元(特別是CMOS晶元)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晶元。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
3.器件質量問題:由於晶元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四、清洗
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灰塵是主板最大的敵人之一。最好注意防塵,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晶元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當然我們可以用三氯乙烷--揮發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體之一。還有就是在突然掉電時,要馬上關上計算機,以免又突然來電把主板和電源燒毀。流程。
五、BIOS
由於BIOS設置不當,如果超頻……可以跳線清處,摘重新設置。如果BIOS損壞,如病毒侵入……,可以重寫BIOS。因為BIOS是無法通過儀器測的,它是以軟體形式存在的,為了排除一切可能導致主板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六、拔插交換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匯流排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採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七、觀看
拿到一塊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掃一下,看看沒有沒燒壞的痕跡,外觀有沒損壞,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能表量一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元試試。
(1).如果連線斷,我們可以用刀把斷線處的漆刮干凈,在露出的導線處塗上蠟,再用針順著走線把蠟劃去,接下來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銀溶液。接著就要用萬能表來確認是否把斷點連接好。就這樣一個一個的,把斷點接好就可以了。注意要一個一個的連,切不要心急,象主板上有的地方的走線間的距離很小,弄不好就會短路了。
(2).如果是電解電容,可以找匹配的換掉。
八、萬能表、示波器工具
用示萬能表、波器測主板各元器件供電的情況。一個是檢測主板是否對這部分供電,再有就是供電的電壓是否正常。
電阻、電壓測量:
電源故障包括主板上+12V、+5V及+3.3V電源和Power Good信號故障;匯流排故障包括匯流排本身故障和匯流排控制權產生的故障;元件故障則包括電阻、電容、集成電路晶元及其它元部件的故障。
為防止出現意外,在加電之前應測量一下主板上電源+5V與地(GND)之間的電阻值。最簡捷的方法是測晶元的電源引腳與地之間的電阻。未插入電源插頭時,該電阻一般應為300Ω,最低也不應低於100Ω。再測一下反向電阻值,略有差異,但不能相差過大。若正反向阻值很小或接近導通,就說明有短路發生,應檢查短的原因。產生這類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系統板上有被擊穿的晶元。一般說此類故障較難排除。例如TTL晶元(LS系列)的+5V連在一起,可吸去+5V引腳上的焊錫,使其懸浮,逐個測量,從而找出故障片子。如果採用割線的方法,勢必會影響主板的壽命。
(2)板子上有損壞的電阻電容。
(3)板子上存有導電雜物。
當排除短路故障後,插上所有的I/O卡,測量+5V,+12V與地是否短路。特別是+12V與周圍信號是否相碰。當手頭上有一塊好的同樣型號的主板時,也可以用測量電阻值的方法測板上的疑點,通過對比,可以較快地發現晶元故障所在。
當上述步驟均未見效時,可以將電源插上加電測量。一般測電源的+5V和+12V。當發現某一電壓值偏離標准太遠時,可以通過分隔法或割斷某些引線或拔下某些晶元再測電壓。當割斷某條引線或拔下某塊晶元時,若電壓變為正常,則這條引線引出的元器件或拔下來的晶元就是故障所在。
九、程序、診斷卡診斷
通過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根據各種技術參數(如介面地址),自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體維修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體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晶元(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用於檢查各種介面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但此法應用的前提是CPU及基匯流排運行正常,能夠運行有關診斷軟體,能夠運行安裝於I/O匯流排插槽上的診斷卡等。編寫的診斷程序要嚴格、全面有針對性,能夠讓某些關鍵部位出現有規律的信號,能夠對偶發故障進行反復測試及能顯示記錄出錯情況。
電腦維修判斷的注意事項
1)特別要注意用戶的使用環境,包括硬體環境、軟體環境和周圍環境
A、周圍環境:電源環境、其它高功能電器、磁場狀況、網路硬體環境、溫濕度、環境的潔凈程度;
B、硬體環境:機器內的清潔度、溫濕度,部件上的跳接線設置、顏色、形狀,用戶加裝的與機器相連的其它設備等一切可能與機器運行有關的其它硬體設施;
C、軟體環境:除標本軟體及設置外,用戶加裝的其它應用與配置。
D、裝配檢測:由於筆記本的裝配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在檢修時一定么注意機器的裝配是否正確。
2)對於所見到的現象,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進行認真的思考、分析,在充分的思考與分析之後才可動手操作,盡量的運用我們已有的測試工具來進行檢測。對於不明白的問題應向有經驗或技術水平較高的人員咨詢。
3)維修判斷必須先從軟體入手,最後考慮硬體的問題並結合筆記本電腦測試工作的結果進行確定。下列情況,則直接從硬體入手。
A、不加電;
B、開機無顯。
C、明顯的硬體故障
4)必須充分地與用戶溝通。了解用戶的操作過程、出故障時所進行過的操作、用戶使用電腦的水平等。
5)當出現大批量的相似故障(不僅是可能判斷為批量的故障)時,一定要對周圍的環境、連接的設備,以及與故障部件相關的其它部件或設備進行認真的檢查,以排除引起故障的根本原因。另外,要審查用戶的操作環境,如安放電腦的檯面是否穩固、操作是否符合要求等。
6)在進行故障現象復現、維修判斷的過程中,應避免故障范圍擴大。
7)加電前,必須認真觀察周圍的環境、電腦設備的連接情況,以確認無異常。下列情況應重點注意觀察:
A、電源環境--電壓值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電源是否穩定;在同一電源分支上是否有較大的干擾設備。
B、周邊環境--設備間的距離,其它產生干擾的設備,其它設備與電腦設備的連接情況。
C、溫、濕度是否在允許的范圍內。
D、設備間用於連接的插頭座是否完好,接觸是否牢靠。邊線連接是否正確。
E、電腦設備及所邊其它設備是否存在變形、變色、異味等異常現象。
8)在進行維修判斷的過程中,如有可能影響到用戶所存儲的數據,一定要在做好備份或保護措施,並徵得用戶同意後,才可繼續進行。
9)如果要通過比較法、替換法進行故障判斷的話,應先徵得用戶的同意。
電腦維修的原則與方法
一、 進行維修判斷須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
簡單的事情,一方面指觀察,另一方面是指簡捷的環境。
簡單的事情就是觀察,它包括:
1、 電腦周圍的環境情況--位置、電源、連接、其它設備、溫度與濕度等;
2、 電腦所表現的現象、顯示的內容,及它們與正常情況下的異同;
3、 電腦內部的環境情況--灰塵、連接、器件的顏色、部件的形狀、指示燈的狀態等;
4、 電腦的軟硬體配置--安裝了何種硬體,資源的使用情況;使用的是使種xx作系統,其上又安裝了何種應用軟體;硬體的設置驅動程序版本等。
簡捷的環境包括:
1、 後續將提到的最小系統;
2、 在判斷的環境中,僅包括基本的運行部件/軟體,和被懷疑有故障的部件/軟體;
3、 在一個干凈的系統中,添加用戶的應用(硬體、軟體)來進行分析判斷。
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有利於精力的集中,有利於進行故障的判斷與定位。一定要注意,必須通過認真的觀察後,才可進行判斷與維修。
二、 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要「先想後做」
先想後做,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先想好怎樣做、從何處入手,再實際動手。也可以說是先分析判斷,再進行維修。
其次是,對於所觀察到的現象,盡可能地先查閱相關的資料,看有無相應的技術要求、使用特點等,然後根據查閱到的資料,結合下面要談到的內容,再著手維修。
最後是,在分析判斷的過程中,要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判斷,對於自己不太了解或根本不了解的,一定要先向有經驗的同事或你的技術支持工程師咨詢,尋求幫助。
三、 在大多數的電腦維修判斷中,必須「先軟後硬」。
即從整個維修判斷的過程看,總是先判斷是否為軟體故障,先檢查軟體問題,當可判軟體環境是正常時,如果故障不能消失,再從硬體方面著手檢查。
四、 在維修過程中要分清主次,即「抓主要矛盾」。
在復現故障現象時,有時可能會看到一台故障機不止有一個故障現象,而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故障現象(如:啟動過程中無顯,但機器也在啟動,同時啟動完後,有死機的現象等),為時,應該先判斷、維修主要的故障現象,當修復後,再維修次要故障現象,有時可能次要故障現象已不需要維修了。
電腦維修的基本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是維修判斷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1、 周圍的環境;
2、 硬體環境。包括接插頭、座和槽等;
3、 軟體環境;
4、 用戶xx作的習慣、過程
二、最小系統法
最小系統是指,從維修判斷的角度能使電腦開機或運行的最基本的硬體和軟體環境。最小系統有兩種形式:
硬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和CPU組成。在這個系統中,沒有任何信號線的連接,只有電源到主板的電源連接。在判斷過程中是通過聲音來判斷這一核心組成部分是否可正常工作;
軟體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顯示器、鍵盤和硬碟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
對於軟體最小環境,就「軟體」有以下幾點要說明:
1、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保留著原先的軟體環境,只是在分析判斷時,根據需要進行隔離如卸載、屏蔽等)。保留原有的軟體環境,主要是用來分析判斷應用軟體方面的問題
2、 硬碟中的軟體環境,只有一個基本的xx作系統環境(可能是卸載掉所有應用,或是重新安裝一個干凈的xx作系統),然後根據分析判斷的需要,載入需要的應用。需要使用一個干凈的xx作系統環境,是要判斷系統問題、軟體沖突或軟、硬體間的沖突問題。
3、 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可根據需要添加或更改適當的硬體。如:在判斷啟動故障時,由於硬碟不能啟動,想檢查一下能否從其它驅動器啟動。這時,可在軟體最小系統下加入一個軟碟機或乾脆用軟碟機替換硬碟,來檢查。又如:在判斷音視頻方面的故障時,應需要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音效卡;在判斷網路問題時,就應在軟體最小系統中加入網卡等。
最小系統法,主要是要先判斷在最基本的軟、硬體環境中,系統是否可正常工作。如果不能正常工作,即可判定最基本的軟、硬體部件有故障,從而起到故障隔離的作用。
最小系統法與逐步添加法結合,能較快速地定位發生在其它板軟體的故障,提高維修效率。
電腦維修判斷方法
1)修判斷總是從最簡單的做起:如先查看外觀、連接,再看軟體的設置、安裝,最後進行拆機檢測。
2)觀察法。觀察,是維修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於整個維修過程中。觀察不僅要認真,而且要全面。要觀察的內容包括:
A、加電前的觀察;
B、拆裝過程中的觀察。應養成注意故障機原始狀況的好習慣,即每進行下一步操作之前,都要觀察當前的狀況,如連接狀況、安裝狀況、形狀狀況等;每拆卸下一個部件或設備後,都要對所拆卸的部件進行認真查看,如:部件上晶元或器件的顏色、插槽、接插件等;
C、加電過程中的觀察。加電中,應重點觀察:指示燈、風扇、氣味、屏幕顯示的內容(包括一閃而過的內容)等。
D、周圍環境的觀察。這一點一定要引起維修工程師的足夠重視。
3)軟體檢查
A、操作系統方面。如操作系統是否能正常啟動、響應和運行、是否存在病毒等;
B、設備驅動安裝與配置方面。即設備驅動程序是否與設備匹配、版本是否合適、相應的設備在驅動程序的作用下是否能正常響應;
C、磁碟狀況方面。檢查磁碟上的分區是否能訪問、介質是否有損壞、保存在其上的文件是否完整等(判斷的方法參見第二部分中的相關內容);
D、應用軟體方面。如應用軟體是否與操作系統或其它應用有兼容性的問題、使用與配置是否與說明手冊中所述的相符、應用軟體的相關程序、數據等是否完整等;
E、BIOS設置,在必要時應先恢復到最優狀態。建議:在維修時先把BIOS恢復到最優狀態,然後根據應用的需要,逐步設置到合適值。
F、在硬體配置正確,並得到用戶許可時,可通過重建系統的方法來判斷操作系統之類軟體故障,在用戶不同意的情況下,建議使用自帶的硬碟,來進行重建系統的操作。在這種情況下,最好重建系統後,逐步復原到用戶原硬碟的狀態,以便判斷故障點。
4)隔離法。這種方法與下面的最小系統法類似。即將有可能幹擾故障判斷,或懷疑有故障的功能屏 蔽掉,以突出故障本身的一種判斷方法。這種方法不僅用於硬體維修,還可用於軟體維修。
5)最小系統法。最小系統是指在滿足特定應用的條件下,使用的最少的部件配置來進行維修判斷的方法。最小系統有兩種:
A、硬體最小系統:既是光板測試,只包括主板、CPU、內存、液晶屏和電源,這種測試可以排除很多由於裝配而引起問題。
B、軟體最小系統:只含有電源、主板、CPU、內存、顯示卡、硬碟、鍵盤。在這個系統下,檢查軟體問題、啟動問題及硬體問題。
利用最小系統法,有兩種判斷思路:
A、在所組成的最小系統配置下,查看故障是否復現,如果故障消失,說明問題出在其它部件或設備上,否則問題出在最小系統中的部件上。
B、最小系統法,也可反轉使用,即從當前故障機的配置開始,逐步減少部件,最後至最小系統。在這一過程中,當減掉某部件後,故障消失,則在減掉的部件中就有可能存在故障部件。
6)用替換法進行替換及比較判斷替換、比較的順序。建議如下:
A、應根據故障的現象或第二部分中的故障類別,來考慮需進行替換比較的部件
B、在替換比較的過程中,應按先簡單後復雜的順序進行替換比較。
C、替換比較,應最先考查與懷疑有故障的部件相連接的連接線、信號線等,之後是替換懷疑有故障的部件,再後是替換供電部件,最後是與之相關的其它部件。
D、替換比較,還可從當前部件的故障率高低來考慮最先替換的部件。故障率高的部件先進行替換。
什麼叫主控制晶元
主控制晶元:主板上還有兩個重要的控制晶元,一塊PCI插槽旁邊,另一個在CPU旁邊;它們是控制局部匯流排和內存的,各種擴展卡都由它們來控制;也就是說CPU對其它設備的控制都是通過它們來完成的。它們的型號往往決定了主板的擴展性。
我們在購買主板時,常常看到包裝上、廣告上會寫著什麼BX晶元組,MVP晶元組,等等,這些晶元組就是指這兩顆控制晶元,它們決定了主板所支持的CPU類型、最高的工作頻率、內存的最大容量、擴展槽的數量等等。所以購買主板時,要注意晶元組的類型。
數據恢復種類知多少
1、磁碟陣列RAID故障恢復
RAID存儲技術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存儲方式。 磁碟陣列數據恢復對象包括RAID0、RAID1、RAID5以及組合型的RAID系列磁碟陣列的數據.
2、硬碟數據恢復
(1)病毒破壞、誤刪除、誤格式化、誤分區、誤克隆。
(2)CMOS檢測不識別硬碟、硬碟異響、磁頭偏移。
(3)IDE、SCSI、USB、ZIP 介面及 RAID 陣列硬碟的數據恢復。
(4)支持的操作系統 Win98、WinNT/2000、Linux/Unix、Mac、Novell.
3、文檔數據修復
(1)損壞的office數據恢復
(2)MMicrosoft SQL、Oracle、Sybase 、Foxbase/pro 文件數據恢復。
(3)損壞的 Zip、MPEG、asf、RM 等文件數據修復。
(4)MS Outlook、Exchange 文件的數據恢復。
(5)zip、rar、Word、Excel、Access、pdf 等文檔的密碼恢復。
4、系統恢復
因病毒破壞,誤操作等因素而崩潰的系統重新正常工作包括:
(1)分區丟失
(2)安裝多操作系統時因配置不當使某操作系統不可引
(3)支持的操作系統包括Win95/98/ME 、WinNT/2000 、Linux/UNIX
④ 因升級BIOS,而計算機不能啟動。如何維修BIOS 出現的問題
如果你願意,可以照著我說的去做,不願意的話,就拿到電腦城讓別人給你弄,要給錢的哦。呵呵
以下是摸黑操作的步驟:
1、在其他正常的機器上,做一張DOS啟動盤。
2、把可以正常開機的(你以前備份的那個就可以)BIOS和刷新程序烤到軟盤的根目錄下。
3、把你出問題的主板放電,以恢復BIOS默認。
4、把做好的軟盤插到軟碟機里,加電啟動。
5、在PC喇叭兩聲短促的鳴叫後,軟盤驅動器會開始工作,在軟碟機的指示燈熄滅後鍵入「刷新程序的名字」後並打回車鍵。
6、在軟區指示燈熄滅後,鍵入「BIOS文件名字」後並打回車鍵。
7、在軟碟機的指示燈熄滅後(這時系統是在等待你回答是否要保存當前的bios)鍵入n鍵。
8、等待10秒中,然後鍵入y鍵。(這時系統是在等待你回答是否要執行flash命令)
9、等待大約1分鍾,前提是軟區指示燈一定是熄滅後,重新啟動.
你會看到黑白的啟動畫面.
祝你好運.
⑤ 電腦主板維修方法
一、查板方法:
1.觀察法:有無燒糊、燒斷、起泡、板面斷線、插口銹蝕。
2.表測法:+5V、GND電阻是否是太小(在50歐姆以下)。
3.通電檢查:對明確已壞板,可略調高電壓0.5-1V,開機後用手搓板上的IC,讓有問題的晶元發熱,從而感知出來。
4.邏輯筆檢查:對重點懷疑的IC輸入、輸出、控制極各端檢查信號有無、強弱。
5.辨別各大工作區:大部分板都有區域上的明確分工,如:控制區(CPU)、時鍾區(晶振)(分頻)、背景畫面區、動作區(人物、飛機)、聲音產生合成區等。這對電腦板的深入維修十分重要。
二、排錯方法:
1.將懷疑的晶元,根據手冊的指示,首先檢查輸入、輸出端是否有信號(波型),如有入無出,再查IC的控制信號(時鍾)等的有無,如有則此IC壞的可能性極大,無控制信號,追查到它的前一極,直到找到損壞的IC為止。
2.找到的暫時不要從極上取下可選用同一型號。或程序內容相同的IC背在上面,開機觀察是否好轉,以確認該IC是否損壞。
3.用切線、借跳線法尋找短路線:發現有的信線和地線、+5V或其它多個IC不應相連的腳短路,可切斷該線再測量,判斷是IC問題還是板面走線問題,或從其它IC上借用信號焊接到波型不對的IC上看現象畫面是否變好,判斷該IC的好壞。
4.對照法:找一塊相同內容的好電腦板對照測量相應IC的引腳波型和其數來確認的IC是否損壞。
5.用微機萬用編程器(ALL-03/07)(EXPRO-80/100等)中的ICTEST軟體測試IC。
三、電腦晶元拆卸方法:
1.剪腳法:不傷板,不能再生利用。
2.拖錫法:在IC腳兩邊上焊滿錫,利用高溫烙鐵來回拖動,同時起出IC(易傷板,但可保全測試IC)。
3.燒烤法:在酒精燈、煤氣灶、電爐上燒烤,等板上錫溶化後起出IC(不易掌握)。
4.錫鍋法:在電爐上作專用錫鍋,待錫溶化後,將板上要卸的IC浸入錫鍋內,即可起出IC又不傷板,但設備不易製作。
5.電熱風槍:用專用電熱風槍卸片,吹要卸的IC引腳部分,即可將化錫後的IC起出(注意吹板時要晃動風槍否則也會將電腦板吹起泡,但風槍成本高,一般約2000元左右)
作為專業硬體維修,板卡維修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之一。拿過來一塊有故障的主板,如何判斷具體哪個元器件出問題呢?
引起主板故障的主要原因
1.人為故障:帶電插撥I/O卡,以及在裝板卡及插頭時用力不當造成對介面、晶元等的損害
2.環境不良:靜電常造成主板上晶元(特別是CMOS晶元)被擊穿。另外,主板遇到電源損壞或電網電壓瞬間產生的尖峰脈沖時,往往會損壞系統板供電插頭附近的晶元。如果主板上布滿了灰塵,也會造成信號短路等。
3.器件質量問題:由於晶元和其它器件質量不良導致的損壞。
四、清洗
首先要提醒注意的是,灰塵是主板最大的敵人之一。最好注意防塵,可用毛刷輕輕刷去主板上的灰塵,另外,主板上一些插卡、晶元採用插腳形式,常會因為引腳氧化而接觸不良。可用橡皮擦去表面氧化層,重新插接。當然我們可以用三氯乙烷--揮發性能好,是清洗主板的液體之一。還有就是在突然掉電時,要馬上關上計算機,以免又突然來電把主板和電源燒毀。流程。
五、BIOS
由於BIOS設置不當,如果超頻……可以跳線清處,摘重新設置。如果BIOS損壞,如病毒侵入……,可以重寫BIOS。因為BIOS是無法通過儀器測的,它是以軟體形式存在的,為了排除一切可能導致主板出現問題的原因,最好把主板BIOS刷一下。
六、拔插交換
主機系統產生故障的原因很多,例如主板自身故障或I/O匯流排上的各種插卡故障均可導致系統運行不正常。採用拔插維修法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的簡捷方法。該方法就是關機將插件板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後主板運行正常,那麼故障原因就是該插件板故障或相應I/O匯流排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後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採用交換法實質上就是將同型號插件板,匯流排方式一致、功能相同的插件板或同型號晶元相互晶元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於易拔插的維修環境,例如內存自檢出錯,可交換相同的內存晶元或內存條來確定故障原因。
七、觀看
拿到一塊有故障主板先用眼睛掃一下,看看沒有沒燒壞的痕跡,外觀有沒損壞,看各插頭、插座是否歪斜,電阻、電容引腳是否相碰,表面是否燒焦,晶元表面是否開裂,主板上的銅箔是否燒斷。還要查看是否有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遇到有疑問的地方,可以藉助萬能表量一下。觸摸一些晶元的表面,如果異常發燙,可換一塊晶元試試。
(1).如果連線斷,我們可以用刀把斷線處的漆刮干凈,在露出的導線處塗上蠟,再用針順著走線把蠟劃去,接下來就是在上面滴上硝酸銀溶液。接著就要用萬能表來確認是否把斷點連接好。就
⑥ 主板BIOS刷壞了怎麼辦
1、在官網的首頁進入<檔案下載>頁面,然後可以按產品類型和關鍵字來找相應的驅動,如果對晶元組清楚就選第一項,不然還是選關鍵字來進行查詢,找到相應主板後,選擇bios進入。
8、下面就開始刷新BIOS時,1分鍾左右就更新完成,提示重啟。
⑦ 台式機主板刷bios方法
現在的電腦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很快,隨著不斷更新bug越少,系統運行更為穩定也迅速。而主板上的bios是計算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包含著計算機的一些基本信息。那麼電腦主板怎麼刷bios?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電腦主板刷bios的操作方法了。
BIOS是英文"Base Input/Output System"的縮寫簡單說,BIOS是燒寫在板卡一顆晶元上的一個系統,負責管理板卡上各晶元的參數設定,為電腦提供最底層、最直接的硬體控制,BIOS的開發水平很大程度決定了主板的整體水平。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電腦主板刷bios的圖文。
電腦主板怎麼刷bios
升級主板BIOS至少需要兩個必備品,主板的最新BIOS文件,以及刷BIOS的工具,這些都可以在主板廠商的官方網站上獲取到。以小編的台式機為例,技嘉需要下載@bios刷主板工具和主板型號對應的BIOS。
刷bios
刷bios圖-1
在官網的首頁進入<檔案下載>頁面,然後可以按產品類型和關鍵字來找相應的驅動,如下圖所示,如果對晶元組清楚就選第一項,不然還是選關鍵字來進行查詢,找到相應主板後,選擇bios進入。
bios
bios圖-2
進入BIOS頁面後,由上至下是該主板的正式版BIOS,其中最上方為最新的版本,一般來說最新版本功能最全,穩定性也比較強,然後就選擇站點就近下載即可。下載完Bios後,在工具軟體頁面,用同樣方法下載@bios。
主板
主板圖-3
BIOS一般是個壓縮軟體,在電腦中找個目錄解壓縮即可,是個二進制的文件。@bios是個win下可安裝的工具,需要雙擊進行安裝,一鍵到底,要比DOS下的BIOS刷新工具好用多了
bios
bios圖-4
安裝@bios後,雙擊打開程序,如下圖所示,需要用到管理員賬號許可權才能運行。在左側的第三行可以看到當前版本的BIOS,小編目前是770T-UD3P的主板,F7代表BIOS版本號。
電腦主板
電腦主板圖-5
BIOS升級對電腦來說是個很危險的舉動,所以作好最壞的打算是必須的,先選擇右側的第三行,save current bios to file, 把當前的BIOS備份一下,記得存在硬體的位置呵
主板
主板圖-6
前面小編已經下載好了最新版本的BIOS,所以可以直接選擇右側的第二行,update bios from file,如下圖紅圈位置,用下載好的文件來進行更新。
電腦主板
電腦主板圖-7
點開update bios from file右側的小文件圖標,會出現本地硬碟文件的選擇界面,找到之前下載好的BIOS文件,如下圖如例,小編下載的是F12版本的BIOS文件。
電腦主板
電腦主板圖-8
@BIOS會出現提醒界面,如下圖所示,確認是否進行升級,並提示計算機界面會凍住幾分鍾,最好提前關閉掉所有的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選擇Y進行下一步。
主板
主板圖-9
下面就開始刷新BIOS時,1分鍾左右就更新完成,提示重啟。注意這里千萬不能斷電,如果刷BIOS時掉電,除非主板有主備BIOS保護,否則是必然再出開不了機,只有拿機器到維修店,用專業工具把主板的BIOS刷上。
bios
bios圖-10
以上就是電腦主板刷bios的操作方法了
⑧ 主板BIOS損壞了,怎樣修啊
可以,但要做幾個准備工作
先用軟盤在其它電腦上製作開機啟動盤(FORMAT A:/Q/S
從技嘉網站下載此主板的新版BIOS,注意型號,並解壓
從技嘉網站下載同型號主板DOS刷新程序
按網站上的提示,製作自動刷新程序至軟盤
接軟碟機接到你的主板上,接入製作好的軟盤,讓其自動恢復
另外,也可以使用熱撥插法,不過對老技術員容易一些,不建議你使用,弄不好怕又搞壞一片主板,就罪大了
⑨ 電腦主板BIOS被破壞該如何修復 詳細
受到破壞,一旦受損就會導致系統無法運行。
出現此類故障一般是因為主板BIOS
被CIH
病毒破壞造成。一般BIOS
被病毒破壞後,
硬碟里的數據將全部丟失,你可以檢測硬碟數據是否完好,以便判斷BIOS
是否被破壞;在
有DEBUG
卡的時候,也可以通過卡上的BIOS
指示燈是否亮來判斷。當BIOS
的BOOT
塊
沒有被破壞時,啟動後顯示器不亮,PC
喇叭有"嘟嘟"的報警聲;如果BOOT
被破壞,這時
加電後,電源和硬碟燈亮,CPU
風扇轉,但是不啟動,此時只能通過編程器來重寫BIOS。
你也可以插上
ISA
顯卡,查看是否有顯示(如有提示,可按提示步驟操作即可。),倘
若沒有開機畫面,你可以自己做一張自動更新
BIOS
的軟盤,重新刷新
BIOS,但有的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