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寧波市桑田路935號矩離興寧路178號有多少公里
公交線路:102路,全程約1.0公里
1、從寧波市江東區行政服...步行約370米,到達兒童公園南站
2、乘坐102路,經過1站, 到達丹鳳新村站(也可乘坐12路、21路、507路、123路、350路、512路、14路)
3、步行約130米,到達寧波興寧達眾汽車銷...
㈡ 興寧藍氏從何而來在該地有多久歷史
一、姓氏源流藍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260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0.02%。
尋根溯源,藍姓來源有四:
1、出自嬴姓。據《姓氏考略》、《竹書紀年》所載,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為藍君,藍即藍田(今屬陝西),子孫以地為氏。
2、據《戰國策》、《通志·氏族略》所載,中山大夫藍諸之先祖食采於藍田,因氏。
3、出自羋姓。據《百家姓考略》所載,楚公族食采於藍邑,子孫以邑為氏。
4、今漢、壯、畲、回、滿、瑤等民族均有此姓,瑤族佔多數。
5、藍姓為廣西省最多,而廣西藍姓多為瑤族,分布在廣西都安、巴馬、大化等縣市,共計近百萬人均為瑤族藍姓,藍姓是瑤族的大姓,福建亦有很多藍姓為瑤族,根據廣西瑤族藍姓族譜記載其從湖南遷徙到福建從福建遷徙到廣西。此外,藍姓也是畲族的大姓,約30萬人,居住在浙江福建一帶。廣西瑤族藍姓盤姓和浙江畲族藍姓和苗族有相同始祖傳說,都禁吃狗肉,都善於編織竹藤與釀酒,都承認武陵王為其祖先,因此有一說法說瑤畲苗同源。 二、得姓始祖子向。戰國時秦國人。梁惠王(即魏惠王)三年(即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為藍君,藍即藍田,即今陝西藍田縣,藍田位於秦嶺之北,藍水之東,以產美玉而名聞天下,子向之後以地為氏,稱藍姓,並尊子向為其始祖。 三、繁衍播遷藍姓起源於今陝西藍田,歷秦漢而降,藍姓主要繁衍於中山郡、東莞郡與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帶,東莞在今山東莒縣一帶,汝南在今河南平輿一帶,三地為藍姓郡望,即為藍姓之最早發祥地,表明藍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發展,後世繁衍於各地之藍姓多由此三處分衍而出。漢魏之後,藍姓以上述三地為中心,逐漸播遷於黃河中下游諸省,並有南徙於安徽、湖北、江蘇、浙江等地者。藍姓大舉南遷於隋唐間,其中汝南郡一支藍姓遷居今福建上杭藍尾驛,後周廣順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藍有善遷居會同里藍家莊,有善後裔分遷清流、順昌、石城。藍姓入居廣東亦在唐末五代間,宋初之廣東南海人藍繼宗便為此支裔孫。據廣東五華《藍氏族譜》所載:「十七世萬一郎,由建寧崇善坊遷居寧化石壁鄉。十九世和二郎,於宋時寧化遷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廣東梅縣,為梅縣藍氏始祖,其後分衍興寧、長樂、寶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時是藍姓的繁盛地之一。《廣州初集藍鼎元行狀記》載有「藍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實。宋元兩代,藍姓除繁盛於福建外,在廣東,藍姓也繁衍得非常興旺,並且在宋末元初亂世時大批遷居廣西,當然亦有北遷入湖南、四川之地者。明初,山西藍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陝西、甘肅、河南、天津、北京、江蘇等地。明中葉以後,閩粵沿海之藍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間亦有廣西之藍姓播遷雲南、貴州以及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歷有清一代,藍姓分布愈廣,今東北三省亦有藍姓入居。如今,藍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廣西、廣東等省多此姓,上述兩省之藍姓約佔全國漢族藍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四、郡望堂號藍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中山郡,漢代設置,治所在盧奴(即今河北定州),轄境相當今河北狼牙山以南,保定、安國以西,唐縣、新樂以東,滹沱河以北地區;
2、東莞郡,漢為城陽郡,晉改稱東莞,治所在莒(即今山東莒縣),後改名東安,轄境相當今山東臨朐、沂水、蒙陰、沂源等地;
3、汝南郡,漢代設置,治所在平輿(故城在今河南平輿北),轄境相當今河南淮河、潁河之間。
堂號:「汝南」、「藍田」、「藍玉」、「中山」、「戒君」等。 五、宗族特徵1、藍姓當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於北,而盛於南。
2、藍姓人才濟濟,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現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後,藍姓名人競現史冊,表現十分搶眼,既有文臣武將,又有詩人畫家、才子佳人。
3、解放後由於漢字簡化緣故,一些藍姓簡寫為蘭,其實藍與蘭有本質區別,蘭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時鄭國公族之後。
4、藍姓在宋人編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131位。 六、名人精粹藍繼宗:廣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時為中黃門,太宗時從征太原,多稱旨,真宗時遷為入內都知,仁宗時累遷為宣慶使。藍奎:潮州程鄉(今廣東梅縣)人,宋代學者。哲宗進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過目成誦,以文章氣節名,學者稱藍夫子。藍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詩人。絕意科舉,專意為詩,其詩和平雅澹,有《藍山集》。藍智:藍仁弟,元末明初詩人。元末與兄往武夷山從杜本,絕意科舉,一心為詩。明洪武十年以薦授廣西按察僉事,以清廉仁惠著稱。其詩清新婉約,與兄齊名,有《藍澗集》。
藍玉:定遠(今屬安徽)人,常遇春妻弟,明初大將。驍勇善戰,以功歷永昌侯進涼國公,後恃功驕橫,所為多不法,終以「謀反」罪族誅,其案牽連致死者達一萬五千人,史稱藍獄。藍章:山東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進士,歷御史、陝西巡撫等職,官終南京刑部右侍郎。
藍瑞:河南鄧州人,明代學者。正德進士,官終漢中知府,後辭官歸里,著有《日省篇》、《求仁錄》、《湍南稿》。藍廷瑞:四川保寧(今閬中)人,明中葉四川農民起義領袖。正德間起事,轉戰於湖南、湖北、四川、陝西,最多時擁眾十餘萬,自稱順天王,後在川北被圍求降,尋求緩機,被殺。
藍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畫家。擅畫山水,筆墨秀潤。後漫遊南北,風格變為蒼老堅勁,兼工人物、花鳥、蘭竹,為武林畫派創始人。其孫藍深、藍濤俱為名畫家,得其祖傳而善畫山水。藍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學者。博物洽聞,工諸體詩,山水學倪瓚,精篆刻,著有詩集《采飲集》。
藍廷珍:福建漳浦人,清代將領。康熙間由把總屢遷至總兵,後因入台鎮壓朱一貴起事有功,歷台灣總兵升遷至福建水師提督。
藍天蔚:湖北黃陂人,近代資產階級革命者。武昌起義時,他與吳祿貞、張紹曾策劃北方新軍起義未成,逃於上海後,被推為關東革命大都督、北伐軍司令。1921年任鄂西聯軍總司令,不久被孫傳芳擊敗,死於四川。
㈢ 寧波南站到寧波市江東區興寧路178號 興寧達眾4s店坐幾路車
公交線路:106路,全程約5.4公里
1、從寧波汽車南站步行約60米,到達寧波火車站南廣場站
2、乘坐106路,經過8站, 到達丹鳳新村站
3、步行約70米,到達寧波興寧達眾汽車銷...
㈣ 親!有人說買車找四s店的銷售經理價格會更優惠一點是真的么我想問一下寧波興寧達眾汽車銷售經理是誰知
銷售經理手中有比普通導購更大的優惠力度,就看你能不能忽悠住他了,但是要記住一點,羊毛出在羊身上,你買車少花的錢,他們會在別的項上讓你掏出來
㈤ 興寧第三中學暴力事件案子怎麼處理
我是興寧的,沒聽到警方的處理方法。這件事在興寧街知巷聞,其實應該有兩起事件。網上的視頻是三中的,還有一個聽說是寧江中學的,場景差不多。但情節堪比暴力色情片,在手機上瘋傳。看過的都評論:一群女畜生。
㈥ 想知道:梅州市 從興寧市到龍歸寨瀑布旅遊風景區怎麼坐公交
安排方案如下:
廣西北海—廣東梅州—福建武夷山—江西婺源—江蘇蘇州—河南洛陽—寧夏銀川(說明:不包括梅州的話只能從桂林北行,江浙一帶就得走回頭路了)
一、具體車程安排:
廣西北海—廣東梅州,需要在汽車到南寧後轉火車,
推薦 1234/1231次列車 南寧18:13—梅州 15:04票價135元。
廣東梅州—福建廈門—福建武夷山,
推薦K297/K300次列車 梅州00:43—廈門08:48 票價47元
推薦K8746/K8747次列車 廈門19:04——武夷山08:18票價78元
(中間轉車時間可以在廈門鼓浪嶼遊玩,時間足夠)
福建武夷山—江西上饒—江西婺源,
婺源沒有火車,您需要汽車前往上饒再轉車前往
江西婺源—安徽黃山—江蘇蘇州(可以加上西塘古鎮)
推薦K8420/K8417次列車 黃山19:15—蘇州08:31票價82元
(婺源以古民居為主、黃山以山水聞名,您可以根據行程時間確定是否停留遊玩)
江蘇蘇州—河南洛陽
推薦 K696/K697次列車 蘇州13:35—洛陽07:10票價137元
河南洛陽—寧夏銀川
推薦 1296/1297次列車 洛陽22:06—銀川18:17票價73元
二、推薦旅遊地點簡單介紹
廣東梅州—
梅州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梅州市內旅遊資源豐富,景點眾多,著名的景點有:梅江區的千佛塔、人境廬、泮坑旅遊風景區,梅縣的雁南飛茶田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雁鳴湖旅遊度假村(國家4A級旅遊景區)、陰那山省級風景區、葉劍英元帥故居和紀念館、聯芳樓、洞天湖旅遊度假區,平遠縣的五指石省級風景名勝區,豐順縣的豐順溫泉省級旅遊度假區、龍鯨河漂流、龍歸寨瀑布,蕉嶺縣的長潭旅遊度假區,五華縣的湯湖熱礦泥山莊,興寧市的合水旅遊區、神光山旅遊區,大埔縣的客家土圍樓-花萼樓,大埔三河鎮旅遊景區等。其中,大埔三河鎮在2008年9月被確認為廣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風景名勝區主要景區方圓7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米,屬典型的丹霞地貌,素有「碧水丹山」、「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武夷山具有獨特、稀有的自然景觀,屬罕見的自然美地帶,是人類與自然環境和諧統一的代表。
江西婺源—
婺源位於贛東北,是一顆鑲嵌在皖、浙、贛三省交界處的綠色明珠,是全國著名的文化與生態旅遊縣,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
江蘇蘇州—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這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因其從古至今繁榮發達、長盛不衰的文化和經濟,被譽為「人間天堂」,素有「絲綢之都(絲綢之府)」、「園林之城」的美譽。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化大都市。
河南洛陽—
洛陽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是【華夏第一王都】,是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絲綢之路】起始點(長安、洛陽)之一,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命名為【神都】的城市。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
祝您旅行順利、旅途愉快!
修改版本
考慮小智再三強調不去梅州,還希望去一下秦嶺,現將有關行程做一調整,即原沿海線調整為內陸線,基本行程如下:
線路:廣西北海—廣西南寧—廣西桂林—江西南昌—江西景德鎮—江西婺源—安徽黃山—江蘇蘇州—陝西漢中—陝西西安—寧夏銀川
旅遊點:廣西桂林、江西婺源、江蘇蘇州、陝西漢中
具體行程:
第一天
廣西北海—廣西南寧:火車汽車都行,但是因為要在南寧轉火車時間不吻合,為了節約費用,還是坐汽車好,上午趕到南寧
廣西南寧—廣西桂林:K538南寧 11:14 桂林 17:26票價65 元[宿桂林]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桂林、陽朔游覽
第四天下午乘坐K1192桂林 19:10 南昌次日11:14 票價120元[宿火車]
第五天上午到達南昌後轉乘2240次南昌 14:24 景德鎮 19:13票價24元[宿景德鎮]
第六天前往江西婺源,第六第七第八天都在婺源
第八天下午婺源前往黃山,在黃山轉火車前往蘇州,K8420/K8417黃山 19:15 蘇州 08:31 票價82元[宿火車]
第九天第十天第十一天在蘇州游覽,包括附近的同里古鎮,說明一下蘇州不是你想像中的那種繁華的都市。
第十一天的晚上乘坐K282/K283 上海-成都 蘇州 23:03 到達漢中是第十三天的02:21 票價231元[宿火車]
第十三天第十四天第十五天在漢中游覽(要看秦嶺您得去縣里那些小村落了)
第十六天K118漢中 08:13 西安南 14:39 票價65元[宿西安]
第十七天西安見朋友[宿西安]
第十八天離開西安返回銀川K360/K361西安 09:28 銀川 票價106元
第十九天銀川。。。小智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啦
㈦ 寧波江廈橋和興寧橋簡介
江廈橋
位於市中心三江口的新江橋,已經有144年的歷史了。它是寧波歷史上跨越姚江、連接老城區與江北岸的第一座橋梁,也是通往鎮海、慈溪的重要通道。自古以來,姚江兩岸全靠渡船往來,直至清同治元年(1862年)英國人在這里建起了一座浮橋。在此之前,整個寧波只有一座跨江大橋,就是歷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的靈橋(當時還是浮橋,又稱「東津浮橋」)。為區別於老的靈橋,新建的浮橋就叫做「新江橋」,靈橋順理成章地被稱為「老江橋」。
新江橋是怎樣建起來的?在漫長的歲月中,它經歷了什麼樣的滄桑?在它的身上發生過什麼故事?
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辟為五口通商的口岸之一。1843年,英國首先在江北岸設立了領事館,此後相繼在寧波設領事館或領事的有法國、普魯士、荷蘭、瑞典、挪威等國。1850年,居住在江北岸的外國人強行圈劃土地,作為「外國人居留地」,獲得了治外法權。接踵而至的西方傳教士,任意插手教群訟爭,干涉我國內政,不斷引起民眾的憤怒。
咸豐末年,寧波市民李阿才等人痛恨某傳教士橫行霸道,想給他吃點苦頭。他們暗暗相約,在一偏靜處守候,等到該傳教士經過,便群起而攻之,「掌其頰(抽他耳光)凡十下,掌畢,一鬨而散。」傳教士又驚又羞又痛又怒,馬上向英領事夏弗禮告狀,定要報復。因為這時候太平軍正准備進攻寧波,寧波地方官員紛紛逃往舟山定海,領事無法與之交涉。傳教士見領事幫不上忙,就私下與英商台弗遜密謀,由英商入城捕捉李阿才,將他關在江北巡捕房。
台弗遜經常往來於江北岸和寧波老城區。一天,他又從江北桃花渡橫渡姚江。搭乘渡船時,有四人尾隨而至,與他上了同一條渡船。台弗遜做夢也沒想到,這四人都是李阿才的好友,是為李阿才報仇來的。船抵中流,四人故意將兩腳使勁擺動,使渡船左搖右擺,劇烈晃動,不一會兒就傾覆了,船上的人一齊落水。這四人個個諳熟水性,不慌不忙,潛游至僻靜處上岸。他們想,這下子台弗遜這小子肯定完蛋了。不料台弗遜的水性也很好,泅水登岸,逃過一劫。但他受此一場驚嚇,就想仿照奉化江上的老江橋,在姚江也建造一座浮橋。當然其目的不僅是為過江方便,主要還是想控制寧波的交通,在中國人手裡大撈一把。
外國人想在中國的土地上造橋,按理說應該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可這時候,太平軍兵臨城下,腐敗的清政府自顧不暇,台弗遜乘機糾集工人,運來材料,擅自建造浮橋一座。由18艘木船連排,上鋪木板,索鏈絞接。起初橋址在鹽倉門關帝殿道頭(今解放橋附近),因距市中心太遠,第二年移到現在的位置,從江北桃花渡直達東渡門。
新江橋落成後,英國領事派巡捕把守,向行人每人收取四文銅錢「買路錢」。
舊時甬上風俗:每年農歷四月半,都要舉行迎「五都元帥」的大型賽神會。賽神時,燈彩法器,五光十色、爭奇斗艷;四鄉民眾聞風而至,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同治八年四月十三(1869年5月24日),迎神賽會隊伍浩浩盪盪經過新江橋之際,守橋巡捕不顧人多擁擠,照例勒索過橋費,引起眾人不滿,雙方發生爭執,橋上的人越聚越多,結果橋梁不堪重負,橋鏈突然崩斷,400餘人落水喪生。當時有一首民謠:「好看彤雲社,翻落江橋下,氽到下白沙,撩起豆腐渣。」(彤雲社是當時著名的賽會會社)道出了這一慘案的真相,也是對帝國主義的血淚控訴。
光緒三年(1877年),甬上的有識之士募集銀元1.6萬元,向英國領事館贖回新江橋主權,才結束了這段屈辱的歷史。從此後,百姓過橋不必再付過橋費。
關於新江橋,《寧波市志》有這樣的記載:1899年沿江道路拓寬,浮橋木船減至16艘。1927年,以弧形鐵板加固各段橋板銜接處。1935年、1946年,曾發起改建固定橋,但未成功。
解放後,黨和政府對改建浮橋十分重視。1953年將新江橋的木質浮橋改建為8孔鋼梁混凝土結構浮橋,載重能力提高到7.8噸,還可單向通行汽車,安全狀況有了很大改善。
1970年9月,建起了三孔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也就是現在的新江橋,當時命名為「反帝橋」(文革結束後恢復原名)。老的浮橋「退而不休」,隨著寧波城市建設的發展,頻頻發揮「余熱」。1972年,它移到現在的解放橋位置,架起了解放北路與大慶南路的通道。由於此處姚江的江面比三江口原橋址處闊,浮橋的長度不夠,局部還接了一段固定混凝土橋。1981年,浮橋又移到現江廈橋位置,成為連接市區最繁華的中山東路與江東大河路(現中山東路延伸段)的紐帶,直至1990年新的江廈橋落成……
記得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我小時候,每次過新江橋,總是既開心又緊張。我家住海曙區,平時就在附近上幼兒園、讀書,凡是需要過新江橋,都是跟大人到江北岸輪船碼頭去乘輪船,到上海去,所以開心得不得了。可是每次從新江橋上走過,那腳下橋板之間一條條兩三指寬的縫隙,以及透過縫隙看見的洶涌翻滾的江水,會令年幼的我膽戰心驚,生怕一不小心從縫隙中掉下江去,於是緊緊攥住大人的手,既小心翼翼又迅速地走過橋去。
由於是木船連排的浮橋,三江口又直通大海,所以每當潮水漲落,浮橋也隨之起伏。漲潮時,浮橋升得高高的,兩端會向上弓起來,這時候,行人上橋落橋,就像上山下山。人還好,黃包車、手拉車之類就很困難了。於是一種特殊的行當應運而生———一些人專門等在橋頭,見有黃包車之類過來,就上去推,將它推上橋去;橋上的車下來了,就用一條繩子從後面系住它去拉,幫它減速,否則黃包車就會像乘滑梯一樣飛快地沖下橋去,說不定來個人仰車翻!就這樣推一推,拉一拉,車上的乘客給他們幾個小錢。記得從前《三毛流浪記》里的三毛,就干過這活。
最稀奇的是,每當有大船從橋下經過,浮橋還得臨時成為「斷橋」:將聯結其中幾艘浮船的鏈索脫開,將它們從浮橋中「抽」出來撐到一旁,讓出航道,以便大船通過。因為浮橋不像鋼筋混凝土的固定橋,橋身可以造得很高;浮橋是靠船浮在水上,橋面的高度只能跟露在水面上的船身一樣高,大些的船就過不去。每當碰到這種情況,要過橋的人就得等。一次,看到一艘帆船要從新江橋下過,帆船雖不甚大,但桅桿很高,浮橋也得斷開讓道。卸鏈索、移浮船、過帆船、橋復原……這一折騰就是半個多小時。
這諸多不便,一直等到1970年新江橋改建為固定的大橋後,才有了徹底的改變。大橋通車是在9月30日,正是國慶節前夕。只見橋上彩旗飄揚、車水馬龍;人們奔走相告、先走為快;入夜,欄桿上的火炬燈組齊放光明,閃爍在江面之上……寬敞宏偉的新江橋,給寧波人民帶來過多少方便和快樂!
可惜的是,由於當時受歷史條件限制,這座新江橋在設計、施工和選址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先天不足,以致近年來過早老化,已成為一座危橋。為確保安全,兩個月前,新江橋被緊急封橋,禁止一切機動車輛通行;接著又公布了新江橋應急處置方案:在原橋旁修建一座便橋,以方便市民出行,緩解交通壓力;在便橋建成後,老的新江橋將被整體拆除,並建設一座新的橋梁。
帶著時代車輪碾過的深深烙印,100多歲的新江橋漸漸離我們遠去……
新江橋,寧波人民將與你依依惜別;又將迎來你更輝煌的新生!
㈧ 誰知道綿陽努比亞手機維修站什麼地方嗎
這個確實不太清楚來,源我認識的用努比亞手機的人,都是拿到青紅弟弟那裡修的,聽他們說,青紅弟弟那裡,修理技術很不錯,修的又快,價格也便宜,我也感覺挺好的。你要是想找他修,你搜:綿陽青紅弟弟,就能找到。另外,保險起見,你先問清楚他那裡修你這型號的努比亞手機,是什麼價格,如果價格你能接受了,再去也不遲。不合適的話,再隨便在找一家。不過,修努比亞手機的水很深,你要注意別被坑。希望這個用心寫的答案,能切實的幫到你。
㈨ 被譽為「小南京」曾為南漢陪都的小縣城在關東什麼地方
廣東位於我國南部,如今雖然是第一經濟大省,但卻也是我國開發較晚的地區之一。所以歷史上的廣東也只有建立過南越和南漢兩個單獨的政權,而且這兩個政權的國都都位於廣州。
興寧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山川秀麗,風光旖旎,境內各類景點多達30餘處。其中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熙和灣客鄉文化旅遊產業園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是一個休閑避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