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一、什麼是銷售退回
銷售退回,是指企業售出的商品由於質量、品種不符合客戶要求等原因而發生的退貨。
銷售退回,既包括本年度銷售後的商品在年度結束前退回,也包括以前年度銷售後的商品在本年度退回。
二、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
《企業會計准則第14號-收入》第九條規定: 「企業已經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應當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銷售退回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適用《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
因此,對於銷售退回,企業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對於本年度未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這時會計處理比較簡單,企業應按已記入「發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額,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發出商品」」科目。
2、對於本年度已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退回的,企業一般應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成本。
如該項銷售退回已發生現金折扣的,應同時調整相關財務費用的金額;如該項銷售退回允許扣減增值稅額的,應同時調整「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科目的相應金額。
【例1】甲公司在2013年11月18日向乙公司銷售一批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銷售價格為50000元,增值稅額為8500元,該批商品成本為30000元。乙公司在2013年11月27日支付貨款,2013年12月5日,該批商品因質量問題被乙公司退回,甲公司當日支付有關款項。假定甲公司已按規定開具了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2013年11月18日銷售實現時,確認收入
借:應收賬款 58 5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500
借:主營業務成本 30000
貸:庫存商品 30000
在2013年11月27日收到貨款時
借:銀行存款 58 500
貸:應收賬款 58 500
2013年12月5日發生銷售退回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5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 500
貸:銀行存款 58 500
借:庫存商品 30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 30000
3、已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的銷售退回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應當按照有關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三、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
1、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相關規定
《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規定:
「第二條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是指資產負債表日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發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項。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是指董事會或類似機構批准財務報告報出的日期。
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包括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是指對資產負債表日已經存在的情況提供了新的或進一步證據的事項。
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是指表明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情況的事項。
第四條 企業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的財務報表。」
因此,企業發生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應當調整資產負債表日已編制的財務報表。對於年度財務報告而言,由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發生在報告年度的次年,報告年度的有關賬目已經結轉,特別是損益類科目在結賬後已無余額。因此,年度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調整事項,應分別按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1)涉及損益的事項,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調整增加以前年度利潤或調整減少以前年度虧損的事項,記入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貸方;反之,記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的借方。
需要注意的是:涉及損益的調整事項如果發生在資產負債表日所屬年度(即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的,應按准則要求調整報告年度應納稅所得額、應納所得稅稅額;發生在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後的,應按准則要求調整本年度(即報告年度的次年)應納所得稅稅額。
(2)涉及利潤分配調整的事項,直接在「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中核算。
(3)不涉及損益以及利潤分配的事項,調整相關科目。
(4)通過上述賬務處理後,還應同時調整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數字,包括:①資產負債表日編制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末數或本年發生數;
②當期編制的財務報表相關項目的期初數或上年數;
③經過上述調整後,如果涉及報表附註內容的,還應作出相應調整
2、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
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銷售退回,既包括報告年度銷售的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銷售退回,也包括以前年度期間銷售的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的銷售退回。
資產負債表所屬期間或以前年度期間所售商品在資產負債表日後退回的,應作為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處理。發生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至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之間的銷售退回事項,可能發生於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前,也可能發生於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後,其會計處理分別為:
(1)、涉及報告年度所屬期間的銷售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前,應調整報告年度利潤表的收入、成本等,並相應調整報告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以及報告年度應繳納的所得稅等。
【例2】甲公司2013年12月20日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取得收入50 000元(不含稅,增值稅率17%)。甲公司發出商品後,按照正常情況已確認收入,並結轉成本30 000元。此筆貨款到年末尚未收到,甲公司未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2014年1月18日,由於產品質量問題,本批貨物被退回。企業於2014年3月31日完成2013度年所得稅匯算清繳,甲公司2014年4月30日對外報出2013年度財務報告。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本例中,銷售退回業務發生在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涵蓋期間內,應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調整事項。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2014年1月18日,調整銷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
貸:應收賬款 58500
②調整銷售成本
借:庫存商品 3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00
③調整應繳納的所得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5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00
④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5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15000
⑤調整盈餘公積及調整報告年度相關財務報表(略)
(2)、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涉及報告年度所屬期間的銷售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稅匯算清繳之後,應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稅法規定在此期間的銷售退回所涉及的應繳所得稅,應作為本年度的納稅調整事項。
【例3】甲公司2013年12月20日銷售一批商品給乙公司,取得收入50 000元(不含稅,增值稅率17%)。甲公司發出商品後,按照正常情況已確認收入,並結轉成本30 000元。此筆貨款到年末尚未收到,甲公司未對應收賬款計提壞賬准備。2014年4月18日,由於產品質量問題,本批貨物被退回。甲公司2014年4月30日對外報出2013年度財務報告,企業於2014年3月31日完成2013度年所得稅匯算清繳。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
甲公司的賬務處理如下:
①2014年4月18日,調整銷售收入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5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8500
貸:應收賬款 58500
②調整銷售成本
借:庫存商品 3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30000
③將「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20000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0000
④調整盈餘公積及 調整報告年度相關財務報表(略)
(註: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原則及上述例2和例3的會計處理參考企業會計准則講解(2010)的規定)
四、銷售退回的所得稅處理
1、稅收政策的規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
「企業因售出商品的質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價上給的減讓屬於銷售折讓;企業因售出商品質量、品種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發生的退貨屬於銷售退回。企業已經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應當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2、銷售退回的所得稅處理
(1)本年度售出商品的退回
本年度銷售的商品,在本年度結束前銷售退回,會計處理與所得稅處理並不產生差異,都沖減當年的銷售收入。
(2)以前年度售出商品在本年度退回
企業以前年度售出的商品,在本年度退回,依據國稅函〔2008〕875號的規定,應該沖減退本年度的收入,而不論售出的商品是哪個年度售出的。
這種情況下所得稅處理與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是有差異的,應該引起注意。
在上述文中第三部分中的資產負債表日後發生銷售退回的會計處理是參考了國稅發[2003]45號《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執行需要明確的有關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相關規定:「企業年終申報納稅前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所涉及的應納所得稅調整,應作為會計報告年度的納稅調整;企業年終申報納稅匯算清繳後發生的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所涉及的應納所得稅調整,應作為本年度的納稅調整。」 但是該文件已全文失效(參見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2號),因此上述例2和例3中銷售退回的所得稅處理都應該沖減2014年度的銷售收入。
Ⅱ 銷售商品發生退貨怎麼做會計分錄啊
一、銷售商品發生退貨怎麼做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收賬款
二、完整的會計分錄是:
1、銷售實現時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發出銷售退回時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收賬款
「主營業務收入」賬戶用於核算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收入。在「主營業務收入」賬戶下,應按照主營業務的種類設置明細賬,進行明細核算。本賬戶期末應無余額。
(2)銷售後退貨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例1]大華公司於9月15日根據合同售給南山公司A商品500件,增值稅專用發票列明商品價款42 735元、增值稅額7 265元,共計50 000元,商品已經發出,大華公司以銀行存款代墊運費2 000元(發票已經轉交)。貨款及代墊運費已向銀行辦妥托收手續,取得托收承付結算憑證回單。分錄如下:
借:應收賬款──南山公司 52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42 735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7 265
銀行存款 2 000
當公司收到銀行轉來的南山公司承付貨款及代墊運費52 000元的收賬通知時,應記錄:
借:銀行存款 52 000
貸:應收賬款──南山公司 52 000
[例2]大華公司為增值稅的一般納稅人。按照合同規定,5月8日,公司收到丁公司預付的貨款6 000元。15日,公司向丁公司發出A產品200件,售價為10 000元,應交增值稅1 700元。
⑴5月8日公司收到丁公司預付的貨款時,應記錄:
借:銀行存款6 000
貸:預收賬款──丁公司6 000
⑵5月15日公司向丁公司發出商品時,應記錄:
借:預收賬款──丁公司11 7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 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 700
⑶5月25日企業收到丁公司補付的貨款時,應記錄:
借:銀行存款5 700
貸:預收賬款──丁公司5 700
Ⅲ 商品銷售退回,已經確認收入的,該怎麼做賬務處理
會計處理中,企業在發生銷售業務時按照確認的售價確認銷售收入和稅額。在發生銷售退回時,沖減之前確認的銷售收入和稅額。因此,已經確認收入的退貨了,可以這樣處理:
1、發生時,沖減當期的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等
2、同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1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因產品質量問題銷售退貨如何處理,倉庫和財務如何銜接
因產品質量問題銷售退貨,應沖減當期主營業務收入,沖減當期成本。
倉庫應當將退回商品入庫;
財務分錄為: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收賬款
同時沖減成本,商品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一)銷售折讓的定義:
銷售折讓是指由於商品的質量、規格等不符合要求,銷售單位同意在商品價格上給予的減讓。在核算時,由於銷售折讓不具備費用的屬性,因此,應當將其作為收入的抵減數處理。實際發生銷售折讓時,沖減企業的銷售收入。
(二)銷售折讓的賬務處理:
1、購買方未付貨款並且未作賬務處理的;
購買方須將原增值稅專用發票第二聯(稅款抵扣聯)和第三聯(發票聯)及產品(商品)銷貨單主動退還給銷售方,銷售方則應視不同情況作下述處理:
⑴銷售方在會計上未入賬時,應將所有專用發票聯次註明作廢,並將發票聯和抵扣聯粘貼於存根聯後面。
⑵銷售方已入賬時,開具一張相同金額的紅字(負數)發票,將記賬聯撕下入賬,作為沖減當期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的
依據,將退回的藍字發票聯和抵扣稅粘於紅字(負數)發票的發票聯後,並註明藍字發票記賬聯的原有憑證號,便於備查。另一種情況,產品(商品)銷售單價發生
了變化,例如銷售方與買方商量一致同意將上月發出產品價格調高或調低(當上月已按原價開票,並已作賬務處理和報稅),購買方應將上月開的發票聯和抵扣聯退
回後,銷售方本月重新按現價開一張藍字發票,將新開的藍字發票聯和抵扣聯撕下,郵寄給買方,記賬聯在本月補記上月少記(沖回多記)的賬款,將變更後的合同
或協議附於其後。並註明上月原記賬聯的出處(憑證號)。退回的藍字發票聯和抵扣聯粘貼於本月重開藍字發票存根聯後。未收到購買方退還的專用發票前,銷售方不得扣減當期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
2、購買方已付貨款或者貨款未付但已作賬務處理,發票聯及抵扣聯無法退還的情況:
購買方必須取得當地主管稅務機關開具的進貨退出或索取折讓證明單,遞交銷售方,作為銷售方開具紅字(負數)專用發票
的合法依據。銷售方在未收到證明單以前,不得開具紅字(負數)專用發票;收到證據單後,根據退回貨物的數量、價款或折讓金額向購買方開具紅字(負數)專用
發票。紅字(負數)專用發票的存根聯、記賬聯作為銷售方扣減當期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的憑證,其發票聯、稅款抵扣聯作為購買方扣減庫存商品和進項稅額的憑
證。
(三)發生銷售折讓的會計分錄:
⑴若該公司未入賬,應將該發票所有聯次註明作廢,並將發票聯和抵扣聯粘貼於存根聯後面。
⑵若該公司已入賬並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貸: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
則應按以下方法調整:
①另開具一張相同金額的紅字發票,將紅字發票記賬聯撕下入賬,沖減當期銷售收入和銷項稅額,作會計分錄:
借:應收賬款 (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 (紅字)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紅字)
②將退回的藍字發票聯和抵扣聯貼於紅字發票聯後,並在上面註明藍字發票記賬聯所在記賬憑證編號。
(a)銷售方在收到《證明單》後,應根據退回貨物的數量、價款開出紅字專用發票,並作賬務處理,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紅字)
貸:主營業務收入 (紅字)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紅字)
銷售方收到退回的貨物後,應作沖減銷售成本的賬務處理:
借:主營業務成本 (紅字)
貸:庫存商品 (紅字)
(b)購買方(乙方)在退還對方紅字發票和退貨後,也調整相應的會計處理:
借:庫存商品 (紅字)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紅字)
貸:銀行存款/應付賬款 (紅字)
Ⅳ 銷售員如何應對客戶的退貨
客戶退貨是一個比較常見的問題,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如何處理客戶的退貨卻又能避免自身利益受損失,這對營銷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銷售員具體該如何應對客戶的退貨?以下是一個品牌業務經理應對客戶退貨的辦法,可供參考。 這是發生在去年的事,一位區域業務代表反應說,他所負責銷售某品牌化妝品在當地的代理商在取得代理權的一年後,由於銷售不暢和對公司的服務不滿等原因,向公司提出要求給予其退貨,而公司的政策規定,退貨必須在自進貨之日起的三個月之內,超出三個月打六折,代理商進貨的時間太長,按公司的政策是不能退的,但該客戶卻執意要退,並揚言不給退貨要找人來公司鬧事,面對這樣的局面,業務代表一時沒有了主意,找到公司來,讓部門經理處理這件事,這本來是件比較常見的事件,可業務代表上下都不敢得罪,不知如何處理。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決定要首先是了解一下該客戶的情況,於是我陪業務代表一同去拜訪了這個客戶。 隨著對該客戶的拜訪,並對周邊的市場做了一定的了解和分析之後,覺得應該讓公司與客戶同時作出些讓步,才能把事情處理好,但這個讓步不是哀求公司領導與客戶發善心來做到,那樣雙方對業代的工作都不滿意,反而會把事情辦的更糟,因為上下雙方不會做出無謂讓步。而是要曉以利害,變被動為主動,在公司與客戶之間爭取一些空間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在與公司的領導作了溝通之後,我們是這樣做客戶工作的:首先讓他清楚我公司的政策,超過半年的貨都是不給退的,但現在經過我們業務代表的努力,公司同意給退貨了,但是給按退貨金額打六折退款。因為這件事我們雙方都有責任,業務代表沒有及時幫客戶清點庫存,而客戶自己也沒有盡早的向公司反映自己的銷售情況,所以造成了貨物的積壓,所以給打六折退貨,這樣客戶有些損失,為了使客戶能順利的接受,我們表示,願意自己掏錢為其承擔他損失的一半,告訴客戶這件事對於我們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教訓,希望我們在以後的合作中,接受這個教訓,使類似的事情不再發生。 這樣維護了公司制度的嚴肅性,也提醒了客戶。為什麼給予客戶這樣的承諾,是因為通過之前的了解使我們知道,這批貨雖然已經是一年以上,但還遠沒到期,品相很好,並不影響二次銷售。並且在當地談了幾個意向客戶,能把退貨轉手,所以能讓公司把客戶的退貨打八折甚至不打折,只是花點運費和重新讓倉管人員調配一下。因此,我們業務也不用為客戶退貨貼錢,公司並沒有損失,這樣不但處理了問題,還賣給了客戶一個人情,為以後的合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最後證明這個人情確實起了作用,前品牌代理沒有要退貨款,而是又打款給公司又代理了我們的另一個品牌,等於還為公司開拓了另外品牌的業務。 回公司後,把實際的利害向領導作了分析,如果不給予退貨而激怒了客戶,直接會把矛盾激化,使得公司在當地的信譽受到影響,況且該客戶在當地也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名義上給予打六折退貨,實際給退貨打八折退款,通知客戶因為業務人員也負責任給其承擔一半,給即體現了我們的人情味,又維護了公司政策的嚴肅性,不是無謂的讓步。 況且公司並沒有損失,而是還有少許利潤.這樣的處理方法得到了公司的肯定和贊許。在後來的接觸中,使退貨客戶又代理了公司的其他品牌,還增加了公司的效益,事件的各方都非常的滿意,讓業務代表頭痛的事就這樣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退貨問題經常是廠商面臨的兩難的問題,退貨則肯定要有損失,因為對市場支持和配送已經送出,人員提成和營銷費用已經支出,對於退回的貨大多品相已經多少有些破壞,如何處置也是個問題。而不退貨則會使經銷商或終端的客戶不滿,搞不好也許會使雙方翻臉,對繼續合作和廠商的信譽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要重視退貨及引發的問題,對產生的退貨原因來分析,區別對待,例如有產品質量問題的一定要給予及時的退換,從而會避免影響品牌的形象和廠商的信譽,對於下游經銷商銷售不力產生的退貨,要安排業務人員及時的對其庫存清點並上報,不但可以減少滯銷帶來的日期過長的退貨,還可以防止經銷商惡意的串貨。 另外有些廠家的銷售政策除了向下壓貨還是壓貨,貨物沒有賣到消費者手中,而是大量的滯留在下游的經銷商或終端上,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超過終端消化的極限,極可能出現大量的退貨,若不能及時的處理,便會使渠道崩潰。通過增加向經銷商壓貨而去增加產品銷量的方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提高產品的品質以及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使消費者真正認可,減少下遊客戶庫存才是防範和減少退貨的最好辦法。 通過這個事件也使我們認識到,退貨雖然是個比較常見而且令人犯難的老問題,但通過積極靈活的方法還是可以解決的並預防的,作為一名營銷人員,面對市場的退貨問題要善於開動腦筋,隨機應變,為解決問題而爭取自己的工作空間,不要死板的執行公司的銷售政策,使自己腹背受敵,陷於兩難的境地。
Ⅵ 退貨的會計處理怎麼做
銷售商品發生退貨時會計處理,分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尚未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應將已記入「發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額轉入「庫存商品」科目。
借:庫存商品
貸:發出商品。
第二種情況,已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除屬於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外,一般應在發生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同時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成本,如按規定允許扣減增值稅稅額的,應同時沖減已確認的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如該項銷售退回已發生現金折扣的,應同時調整相關財務費用的金額。已確認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時,按應沖減的銷售商品收入金額。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應收賬款
同時,按退回的商品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6)銷售後退貨怎麼處理擴展閱讀:
購買原材料的運費會計分錄:
有三種處理方式:比如材料不含稅總金額是2000元
1.運輸開了增值稅發票的,要抵扣進項稅額,按3%來計入增值稅進項稅額,剩於97%計入成本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現金)
2.運輸全部計入材料成本中。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3.運輸費計入費用(外面公司的會計一般都是這樣做的)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營業費用-運輸費
貸:應付賬款
初學者在編制會計分錄時,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
第一:涉及的賬戶,分析經濟業務涉及到哪些賬戶發生變化;
第二:賬戶的性質,分析涉及的這些賬戶的性質,即它們各屬於什麼會計要素,位於會計等式的左邊還是右邊;
第三:增減變化情況,分析確定這些賬戶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增減金額是多少;
第四:記賬方向,根據賬戶的性質及其增減變化情況,確定分別記入賬戶的借方或貸方;
第五:根據會計分錄的格式要求,編制完整的會計分錄。
上年度退貨會計分錄如下: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借: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費用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營業務成本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所得稅費用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主營業務收入
借:盈餘公積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估計退貨還沒有退貨時可暫時不予處理,只有真正退貨才做會計分錄
如果發生是銷售退回,做: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
同時,沖回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主營業務成本
Ⅶ 銷售環節退貨應該怎麼處理
摘要 非質量原因退貨1、無明顯質量原因和依據的退貨;2、因滯銷原因引起的退貨;3、以上未涵蓋的其它情況退貨。質量原因退貨%2B貿易合同單位的質量管理部門檢驗為不合格產品,並經公司質量部確認形成的退貨;包括因產品本身質量問題或因運輸、商業儲存不當形成產品質量原因的退貨
Ⅷ 發生銷貨退回該如何處理
銷售退回,是指企業售出的商品由於質量、品種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發生的退貨。企業發生商品銷售退回業務,應分別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1.未確認銷售收入的發出商品退回。由於銷售收入並未確認,這種情況下只需將已記入「發出商品」、「委託代銷商品」等科目的商品成本轉回即可,發出商品被退回時,應按其成本,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發出商品」、「委託代銷商品」等科目。
2.已確認收入的銷售退回。由於這種銷售退回發生在企業確認銷售收入之後,則不論是當年銷售的,還是以前年度銷售的,除退貨發生在資產負債表日後涵蓋期間外,一律沖減退回月份的銷售收入。已結轉了銷售成本的,還應同時沖減退回月份的銷售成本,以及銷售退回貨物所涉及的增值稅銷項稅額。
3.報告年度匯算清繳後的銷售退回。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29號——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規定,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中涉及報告年度所屬期間的銷售退回發生於報告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之後,應調整報告年度會計報表的收入、成本等。但按照稅法規定,在此期間的銷售退回所涉及的應繳所得稅,應作為本年度的納稅調整事項。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後,國家稅務總局專門出台了《關於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規定企業因售出商品質量、品種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發生的退貨屬於銷售退回。企業已經確認銷售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折讓和銷售退回,應當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因此,在次年的所得稅匯算清繳前退貨,並開具紅字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能抵減上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只能在發生當期沖減當期銷售商品收入。
Ⅸ 銷售退貨在會計上如何處理一定要開紅字發票嗎
不一定。
退貨的會計處理分四種情況處理:
一、銷售退貨可能發生在企業確認收入之前,這時處理比較簡單,只要將已計入「發出商品」等賬戶的商品成本轉回「庫存商品」賬戶。
二、如企業確認收入後,又發生銷售退回的,不論是當年銷售的,還是以前年度銷售的,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應沖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收入,同時沖減退回當月的銷售成本。
三、如該項銷售已經發生現金折扣或銷售折讓的,應在退回當月一並調整。
四、企業發生銷售退回時,如按規定允許扣減當期銷項稅額的,應同時用紅字沖減「應交稅金--應繳增值稅」賬戶的「銷項稅額」專欄。
五、尚未確認銷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發生銷售退回的,應將已記入「發出商品」科目的商品成本金額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借記「庫存商品」科目,貸記「發出商品」科目。
1、退貨時,做原來相反的會計分錄。
借:主營業務收入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2、退回產品入庫時,增加庫存,沖回已結轉的成本
借:庫存產品
貸:產品銷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