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年會上怎麼給不同的人分發禮品
那就分批次的發,分組的發。
② 4S店服務部年會適合弄什麼節目
那個絕對能笑翻的,我看過幾次,都沒敢看完。
③ 請問大家年會都是發的什麼禮品求告知
根據員工的特點設置獎品:可以將公司員工劃分為幾類,公司最活躍的血液,非一群追求時尚的年輕人莫屬,他們喜歡的是新潮的電子產品,比如最新版的手機、平板電腦等。不管最後是誰拿到了時尚、超酷的電子產品,年輕人都會認可公司的這一選擇。
得人心者得天下:另外一大類就是追求實惠的大部分員工,喜歡的是實用、性價比高的產品。比如中高端的電飯煲、全自動豆漿機等,體積不大,卻是比較實用,這類獎品的數量上,可以設置得稍寬裕些。
主打獎品:畢竟一年才一次,又是國人最大的節日,為了讓大部分員工都能收獲獎品和開心,將中獎比例(30%-60%)最高的獎品,設置為暖心產品,比如毛巾被、床單被套等4件套、保溫杯、洗浴套裝等。關於實惠禮品,也可以參考下面的鏈接進行選擇。
活躍氣氛用的小獎品:為了製造年會的氣氛,在鼓勵大家踴躍參與游戲等各種互動活動時,可以發放一些小禮品,罐裝糖果、巧克力,電吹風、毛巾禮盒、話費充值等,金額不大,都是不錯的選擇。
出其不意的獎品:比如年會上邀請了第一次來作客的上級嘉賓領導(可以是多個),就可以安排嘉賓領導自己出獎品。可以是現金紅包、購物卡等,也可以是旅遊券、電影票等。
神秘獎品:可以由當屆領導,在表達感謝與喜悅之情後,」臨時「給予神秘獎品,比如(網上)書店的券,電子書等。
驚喜獎品:兄弟公司的領導、本公司的領導,抽到獎品後,可以把獎品貢獻出來,重新抽取幸運獲獎者,這也是一種年會上抽獎環節的新意,讓員工的耳目一新。
④ 公司年會都有哪些內容怎麼辦
按內容劃分:
1.前一年工作結果匯報(各職能部門工作完成情況,各事業部業績匯總及達成率,未達成原因總結,人事變更等)
2.今年工作計劃(公司新財年工作計劃,戰略調整,各職能部門工作方向機內容調整,各事業部擬達成業績,人事變更通知)
3.各部門各級員工匯報演出+晚宴
按流程:
1.主持人開場介紹嘉賓及領導
2.總經理或總裁就去年整體工作情況向董事會匯報(由各部門領導配合完成或由其獨立全部完成)
3.總經理或總裁發布新一年工作計劃
4.董事長或董事局代表發言感謝慰問員工,並做新年致辭
5.匯報表演與晚宴同步進行(可穿插安排抽獎等環節,具體應由總辦協調,安排財務與采購提前准備)
以上 速度採納
⑤ 年會禮品,優秀員工,優秀團隊,發放什麼禮品好呢。
視情況而定了,如果公司利潤比較豐厚,可以給最優秀的員工配車,或者電驢子,再或者手機;如果公司利潤情況一般,給一千塊錢也可以,要說到禮品,諸如筆記本、名片盒之類的都過時了,現在智能手機、平板這么流行,手機支架還是可以的。
⑥ 公司年會發禮品給家屬怎樣說感謝的話
公司年會發禮品給家屬,你可以這樣說,謝謝領導發給家人的禮品,我替家人跟領導說聲謝謝!沒想到領導每天那麼忙,還能想到我們的家人。
其實領導發獎品給你的家屬,就是為了鼓勵所有的員工能夠更努力的。不過領導能想到發禮品給家屬,這也說明這個領導情商很高。很會調動職工的積極性。
提供感謝領導,一般都是通過努力工作來回報領導對自己的這份賞識或者鼓勵
⑦ 公司開年會獎品,禮品走什麼科目
公司購買的禮品費用,得看這些禮品的用途
1、如果這批禮品用於產品促銷活動,例如:買產品贈送該禮品,則此筆禮品費用應該歸類到廣告費,分錄如下:
借:銷售費用——廣告費
貸:現金
2、如果這批禮品用於員工內部搞活動,如什麼年會抽獎、員工生日會禮品,則這筆禮品費應該歸類到福利費,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福利綱
貸:現金
3、如果這批禮品用於贈送客戶的,可以入到管理費用——招待費,分錄如下:
借:管理費用——招待費
貸:現金
謝謝,請採納!
⑧ 公司年會一般什麼部門安排
公司年會一般是行政部門和人力資源部門安排
⑨ 員工的十三薪是什麼,一般什麼時候發放比較合適
十三薪的意思就是第十三個月的工資,一般來說是發放底薪,會在年會後或者是年會前發放,不過具體發放時間每個公司都是不一樣的。
可以叫年終獎金,也可以是年終雙薪,由於各個企業的管理不同,所以在設置上叫法和處理的方法也是大不相同的。
年終獎和十三薪的區別就在於,年終獎是按照績效去考核的,有一些績效完成得不太好的員工,領取到的年終獎就會比較低,所以十三薪是要比年終獎要好。
有的企業還有14薪的,是六月雙薪,12月雙薪,有的是經過半年或者一年進行的績效考核的獎金設定。
(9)售後年會發放什麼擴展閱讀:
十三薪的發放不具有強制性,是企業根據公司利潤、員工個人績效等給予員工的一種激勵措施。各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年度表現,按「自己的標准」發放,雙方有約定的,服從約定,如無特別約定的,公司可以不發放。如果發放,發放時間一般由企業自行確定。
十三薪或者十四薪有其一定的歷史淵源,是改革開放後隨著外資企業的進入而逐步形成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內資企業的工資分配是受政府控制的,而外資企業在工資分配上擁有充分的自主權。並且國家規定,外資企業的工資水平可以高於內資企業。
隨著外商投資企業的增多,一方面這些企業工資收入較高,因此,有條件的外資企業除了每月的工資較高外,還發放十三薪甚至更多,另一方面,當時政策也允許,這些企業可以不比照國有企業發放各類餐補、交通貼等等,以年終比如加發一個月工資來代替。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十三薪更多體現了各類補貼的綜合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