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會議後的總結報告怎麼寫
會議總結、講話、報告
會議總結(講話、發言、報告)屬於總結的一種, 在開完一次會議這之後,一般要對會議內容進行一次回顧、分析和評價,這就是會議總結的由來。下面以總結寫法為例介紹會議總結的寫法。
一、會議總結的概念
總結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對自身某一階段或某一項工作進行總的回顧,找出內在規律,以指導未來實踐而使用的公文。
總結的目的,是通過對自身工作中的優點與缺點的回顧分析,吸取經驗教訓,並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認識的高度,以便做好今後的工作。因此,總結在整個工作流程中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思想、學習和生活進行回顧而寫成的總結,不是公文,屬於一般應用文。
二、會議總結的特點
(一)經驗性。總結和計劃相反,是在事後進行的。總結的材料必須是真實的,是自身經歷過的,包括典型材料和數據,這樣才有實踐意義。經驗過的事情,在寫作上往往更多地採用敘述方式。總結還應據實議事,運用畫龍點睛式的議論,提出主題,寫明層義。擺事實,講道理;事實是主要的,議論是必要的。在寫法上,以敘述說明為主。敘述不是詳敘,是概敘;說明要平實准確,不能旁徵博引。
(二)規律性。總結不是把發生過的事實羅列在一起。它必須對搜集來的事實、數據等進行認真的整理、分析和研究,找出某種帶有普遍性的規律。總結要產生評價議論,即主題和層義以及眾多小觀點(包括了經驗和規律的思想認識)。而議論不是邏輯論證式,而是論斷式,因為自身情況就是事實論據。總結是否具有理論性、規律性,是衡量一篇總結好壞的重要標志。
(三)借鑒性。總結對以後的工作具有借鑒作用。
三、對會議總結的基本要求
(一)事實為據,准確可靠。以往事件是總結惟一依據。總結必須把過去一段時間之內所做工作的材料全面地搜集起來,包括面上的材料與點上的材料、正面的材料與反面的材料、事件材料與數字材料以及背景資料等。事件材料必須真實可信。數字要准確可靠。背景材料要有輔助性,能與事實形成鮮明的對比或者烘托。切忌:閉門造車,隨意編造事實或數據,欺上瞞下,或者走過場。
(二)分析事實,找出規律。經驗與教訓是一篇總結的重點。要從自己掌握的事實與材料中提煉出現律性的理論認識,這樣的總結才有意義。
(三)點面結合,重點突出。寫總結容易犯大而全的錯誤。應當認真總結工作特點,抓精華,找典型,這樣的總結才不會千篇一律,才具有指導意義。
四、會議總結的基本結構
總結的結構一般包括標題
『貳』 會議結束後寫感受的思路
1、對會議的評價(會議的意義及解決的問題);
2、自己如果落實會議精神。
『叄』 會議記錄感想是怎麼寫的
這是會議的寫法,希望你下次會寫了,我不知道你是什麼會議,怎麼幫忙啊? 會議紀如果依據會議記錄和會議文件以及其他有關材料加工整理而成的,會議紀要是反映會議基本狀況和精神的紀實性公文,是會議議定事項和重要精神,並要求有關單位執行的一種文體。有的需要下發執行的會議紀要,可以「通知」形式發出。
一、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紀要通常由標題、正文、主送、抄送單位構成。
標題有兩種情況,一是會議名稱加紀要,如《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二是召開會議的機關加內容加紀要,如《省經貿委關於企業扭虧會議紀要》。
會議紀要正文一般由兩部分組成。
(一)會議概況。主要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名稱、主持人,與會人員,基本議程。
(二)會議的精神和議定事項。常務會、辦公會、日常工作例會的紀要,一般包括會議內容、議定事項,有的還可概述議定事項的意義。工作會議、專業會議和座談會的紀要,往往還要寫出經驗、做法、今後工作的意見、措施和要求。
二、會議紀要的三種寫法
依據會議性質、規模、議題等不同,大致可以有以下幾種寫法:
(一)集中概述法。這種寫法是把會議的基本狀況,討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與會人員的認識、議定的有關事項(包括解決問題的措施、辦法和要求等),用概括敘述的方法,進行整體的闡述和說明。這種寫法多用於召開小型會議,而且討論的問題比較集中單一,意見比較統一,容易貫徹操作,寫的篇幅相對短小。如果會議的議題較多,可分條列述。
(二)分項敘述法。召開大中型會議或議題較多的會議,一般要採取分項敘述的辦法,即把會議的主要內容分成幾個大的問題,然後另上標號或小標題,分項來寫。這種寫法側重於橫向分析闡述,內容相對全面,問題也說得比較細,經常包括對目標、意義、現狀的剖析,以及目的、任務、政策措施等的闡述。這種紀要一般用於須要基層全面領悟、深入貫徹的會議。
(三)發言提要法。這種寫法是把會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言加以整理,提煉出內容要點和精神本質,然後按照發言順序或不同內容,分別加以闡述說明。這種寫法能比較如實地反應與會人員的意見。某些根據上級機關布署,須要了解與會人員不同意見的會議紀要,可採取這種寫法。
三、會議紀要的特點
1.內容的紀實性。會議紀要如實地反應會議內容,它不能離開會議實際搞再創作,不能搞人為的拔高、深化和填平補齊。否則,就會失去其內容的客觀真實性,違反紀實的要求。
2.表達的要點性。會議紀如果依據會議狀況綜合而成的。撰寫會議紀要應圍繞會議主旨及主要成果來整理、提煉和概括。重點應放在介紹會議成果,而不是敘述會議的過程,切忌記流水帳。
3.稱謂的特別性。會議紀要一般採用第三人稱寫法。由於會議紀要反映的是與會人員的集體意志和意向,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決定」、「會議要求」、「會議號召」等就是稱謂特別性的表現。
四、會議紀要與會議記錄的差異
會議紀要有別於會議記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肆』 會議感想怎麼寫
把他今天說的內容先復述一遍,再找幾個論點支撐一下。搞個好的結尾,搞定,500字左右就OK
『伍』 會議感想怎麼寫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體,會議感想的寫作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行文方式要「形散神不散」。
會議感想的行文方式靈活多樣,篇幅可長可短,但是主題一定要鮮明。寫作體裁上,可以是夾敘夾議的議論文,也可以是抒情寫意的散文,還可以是言簡意賅的詩歌;寫作手法上,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基本表達方式,乃至比興、聯想等表現手法都可以根據思想表達的需要自由選用;內容上,只要是作者本人的真實觀點、感受和思想的表達,從時代的發展到自己的一段歷史、一點悲歡,無不可寫;主題選用上,既可以一個觀點為統領,按幾個不同的側面分別組織材料,也可以作者自己思想認識和感情的變化為序,把材料串聯在一起,以確保主題鮮明。
二是寫作目的要「務實不務虛」。
會議感想不能寫成乾巴巴的「新八股」,其生命力在於「針對實際,有感而發」,即緊密聯系實際,從現實出發,闡述人們思考和關心的問題。只有貼近現實生活,會議感想才能具有針對性和時代感,才能鮮活有分量,才能由表及裡、言之有物,引起人們思想上的共鳴。要善於聯系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想和體會。一般以自己的語言為主,適當地引用原文作例證,表達自己的觀點,寫出真情實感。
三是主題切入要「在精不在多」。
「縱有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在寫會議感想時,應細讀深思,盯住一點,以此作為切入點進行深入闡述。不要貪多,用一篇學習體會就想把所有的感受寫完。多中心即無中心,面面俱到就面面難到。不要看到一地珠寶就眼花繚亂,一下子就要全部一手抓來,那樣反而一件也抓不住。只能是一件一件地拿,一件一件地裝,才能有條不紊地全部收入囊中。
四是語言風格要「朴實不虛誇」。
套話、空話難以引起共鳴,讓人信服。學習體會是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真實感受的反映,實用性強。為了更清晰、准確地將自己的想法、感受表達出來,學習體會應直截了當、簡潔明了,在運用朴實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等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陸』 會議後感言怎樣寫
先寫你看到的這個會議的流程、主要議了什麼,然後寫你的看法(存在的問題),最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