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家電製造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家電製造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發布時間:2021-02-11 10:52:27

1. 哪些屬於家電製造企業

中國家電製造企業圈:

●中西部家電製造圈

(武漢、重慶、成都、南昌)

海爾、格力、美的、TCL、海信、科龍、小天鵝、奧克斯、齊洛瓦、華意、蘇泊爾、上海海立電器、華意壓縮等都在當地設廠。按照武漢市家電產業「十一五」規劃綱要,以武漢海爾、美的、TCL、蘇泊爾、小天鵝等著名品牌為依託的家用電器產業將實現產值200億元。

●珠三角家電製造圈

以順德、中山為代表的珠三角家電製造基地,是國內發展最早、規模最大、配套最成熟的家電製造基地。企業數量佔全國的60%,主要產品為空調、微波爐和以出口為主的小家電。

●長三角家電製造圈

(以安徽為代表的新興產業集群)

先期已經有了美的空調基地、科龍空調基地、海爾彩電和洗衣機工業園、康佳彩電基地及西門子的冰箱基地。此外,還有榮事達洗衣機生產基地、三洋洗衣機和微波爐工廠、美的冰洗生產基地、美菱冰箱生產基地、日立生產基地,融入以合肥為中心的安徽家電製造基地成為各大家電品牌開拓長三角市場的重要選擇。

●環渤海經濟圈

主要為青島、濟南等地,企業數量佔全國的10%,主要優勢產品是空調、冷櫃和冰箱。其中,共有規模以上新型家電類企業20家,帶動上千家配套企業發展,形成了以海爾、海信、澳柯瑪等大企業集團為中心、以相關配套企業為基礎的龐大產業集群。

2. 家電製造業屬於第幾產業

屬於製造業。
製造業屬於第二產業。

3. 家電下鄉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從2007年12月1日起,山東、河南、四川開始試點。
從2008年12月1日起,山東、青島、河南、四版川、內蒙古權、遼寧、大連、黑龍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陝西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正式開始實施。
吉林、新疆、甘肅、青海、寧夏、西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寧波、福建、廈門、海南、江西、廣東、深圳、雲南、貴州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2009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

4. 家電下鄉是什麼時候開始的

從2007年12月1日起,山東、河南、四川開始試點。
從2008年12月1日起,山東、青島、河南、四川、專內蒙屬古、遼寧、大連、黑龍江、安徽、湖北、湖南、廣西、重慶、陝西等1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正式開始實施。
吉林、新疆、甘肅、青海、寧夏、西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江蘇、浙江、寧波、福建、廈門、海南、江西、廣東、深圳、雲南、貴州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從2009年2月1日起開始實施。

5. 蘇寧電器什麼時候成立的

創辦於1990年12月26日。抄

2012年蘇寧推襲出全新的主力型門店—Expo超級店,在門頭上去掉「電器」兩字,標志著蘇寧線下實體門店超電器化經營步伐的加速。

多年經營積累,蘇寧已經構建了面向內部員工的管理雲、面向供應商的供應雲以及面向消費者的消費雲,並逐步推進「雲服務」模式的全面市場化運作,2011年以來陸續推出蘇寧私享家、雲應用商店、雲閱讀等。

2018年10月22日,蘇寧旗下的眾包即時配送平台「蘇寧秒達」 App悄然上線,據了解,蘇寧秒達為蘇寧小店提供1公里內30分鍾達、3公里內60分鍾達的社區鮮食生活的急速配送服務。

(5)家電製造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擴展閱讀

蘇寧成為國內電商企業中第一家取得國際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門到門服務的國際快遞公司主要是EMS和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其中四大國際快遞公司占據了國際快遞70%的業務量。

蘇寧雲商輻射全國的1600多家線下門店、3000多家售後服務網點、5000個加盟服務商以及下沉到四五線城市的服務站將與阿里巴巴強大的線上體系實現無縫對接。

6. 海爾是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的

海爾集團是在1984年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成立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家特大型企業。

經過短短15年的時間,海爾集團從一個虧空147萬元的集體小廠迅速成長為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和米色家電的中國家電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爾產品包括58大門類9200多個品種,企業銷售收入以平均每年81.6%的速度高速、持續、穩定增長,1999年,集團 工業銷售收入實現215億元。1997年8月,海爾被國家經貿委確定為中國六家首批技術創新試點企業之一,重點扶持沖擊世界500強。

以「先難後易」的戰略,堅持打海爾品牌出口,海爾現已在海外發展了62個經銷商,36000多個經銷點,產品批量出口到歐美、中東、東南亞等世界十大經濟區域共90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海爾品牌出口創匯1.38億美元。目前已在海外設廠5個,在建的有8個,向國際化大企業的目標邁進。1999年4月,三位一體的美國海爾宣告成立 ,海爾在國際化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海爾集團的發展過程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二、資本運營的兩種方式

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美國經濟學家史蒂格勒曾說過: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公司、沒有一家不同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運顴發展起來的,也沒有哪一家是單純依靠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發展起來的。海爾集團發展如此迅猛,完全得益於有效的資本運營模式,抓住有利時機,實現了低成本的資本擴張,其中最顯著的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股權融資,發行海爾冰箱股票,募集社會資金;二是以無形資產兼並有形資產,進行兼並重組,實現高效率的規模擴張。

1993年國家發展資本市場,海爾集團抓住這個機遇,積極籌備冰箱公司上市,93年11月份海爾冰箱股票上市,募集資金3.69億元,96年通過配股又募集資金1.43億元,這些資金先後用於擴大冰箱產量及相關項目上,得到了最有效的運用。股票的上市也使企業面臨了新的壓力,由過去僅面對用戶、員工,轉變為要面對股東、員工、用戶。股東要求企業每年給他較高的利潤回報,員工要求工作環境不斷改善,工資待遇不斷提高,這樣一來,企業上市後面臨的壓力比上市前大的多,為使壓力轉化為動力,必須形成一個股民、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從而保證資產質量的不斷提高。上市三年多,海爾通過改制,使企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冰箱產量是由上市時93年的30多萬台,猛增到96年的151萬台,增長了5倍,企業利潤總額也由93年的8187萬元,增長到96年的20065萬元,增長了2. 5倍,員工的工作環境、工資收入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和提高,公司股本由93年上市的1.7億元擴張為96年末的3.26億,而公司每股收益卻由上市時的0.41元,增長為96年的0.55元,公司在三年的時間里,股本翻一番,而每股收益不但沒有稀釋,反而有提高,也就是說企業在不斷擴容的同時,資本利潤率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從根本上保證了股民的權益。通過股票上市從而轉變企業的機制,形成股民、員工、用戶互動的價值鏈,這是我們在資本市場取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除了成功地利用資本市場促進企業的快速發展外,公司在企業兼並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功。在這方面,海爾提出了"吃休克魚"的思路。所謂休克魚是指硬體條件很好,管理卻滯後的企業,由於經營不善落到了市場的後面,一旦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把握住市場就能重新站起來。在國內現行體制下,活魚不讓吃,吃死魚會鬧肚子,因此只有吃休克魚,而海爾擅長的就是管理,還有手中的王牌價值77.36億元的海爾品牌,這樣就找到了海爾與"休克魚"的結合點。在資本運營的實踐中海爾集團堅持"吃休克魚"的策略,十三年來共兼並了虧損總額5. 5億元的十四家企業,盤活了14.2億元資產。

從青島電冰箱總廠發展到現在,隨著企業制度的完善,管理的深化,海爾集團在企業兼並及盤活資產方面,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階段(1988-1990年)主要是投入資金,全盤改造。青島電冰箱總廠通過與德國利勃海爾合資,引進了先進技術,生產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時,狠抓產品質量,大力開拓國內市場。到1985年6月,生產出我國第一台四星級是冰箱,1988年榮獲中國冰箱史上第一枚金牌。經過幾年的艱苦奮斗,電冰箱總廠的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都有所提高。在這各背景下,開始考慮由原來的單一產品經營向多種產品經營轉變。1988年電冰箱總廠兼並了當時的青島電鍍廠,改造為微波電器廠,通過賂微波電器廠注入資金引進生產設備,經營管理和企業效益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二階段(1991-1994年)主要是投入資金,輸入管理,擴大規模,提高水平。

在這期間,青島電冰箱總廠無論是在器牌的知名度還是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經多年探索後首創的OEC管理獲得了三位副總理的肯定,被國家經貿委向全國推廣,各地企業紛紛競相學習,一時傳為佳話。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其規模還相當小,年產電冰箱共有30萬台,而要在中國家電市場獲得發展並逐步走上國際市場,必須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為了壯大實力,實現強強聯合,電冰箱總廠1991年兼並了原青島空調器廠和青島冷櫃廠,通過投入資金,狠抓企業管理和海爾文化,依託海爾的品牌和服務網路,經濟效益得到了可喜的提高,92年到96年,冷櫃、空調的產量分別提高了4倍14倍。

第二階段兼並方式與第一階段相比,除了投入資金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將海爾的企業文化與OEC管理體系移植到被兼並企業中,創造出一個具有活力的新機制,使企業迅速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第三階段(1995年至今),此階段的兼並方式主要是以無形資產盤活有形資產,以海爾名牌及OEC管理體系移值到被兼並企業中,轉換機制,實現精神變物質。

這一階段的典型案例是海爾集團兼並原青島紅星電器公司。該公司原來在青島是與青島電冰箱廠齊名的企業,其生產的琴島夏普洗衣機是國內三大名牌洗衣機之一,但由於該企業管理不善,企業缺乏凝聚力,致使企業效益連年滑坡,至1995年企業狀況相當糟糕:總資產為4億元,而總負債達5億多,資不抵債1.33億,負債率高達140%多。當青島市政府決定將紅星電器公司整體劃歸海爾集團的消息一公布,很多人都持懷疑態度,"這么大的包袱背得動嗎?"而海爾集團接管紅星電器公司後,將它改組為海爾洗衣機總公司,在輸入成套管理模式的基礎上,以對人的管理為重中之重,把海爾的"名牌戰略"、"用戶永遠是對的"、"真誠到永遠"、"向服務要市場"、"賣信譽不是賣產品"、"高標准、業績化、零缺陷"、"創造市場"、"人人是人才"一系列企業經營理念貫注於員工身心,由此來統一企業的思想,鍛造員工的意志,重鑄企業的靈魂,這些理念象一隻無形的手將原來的幾乎潰不成軍的職工隊伍凝聚起來,並提升到一種有序、自律、迅捷的作業狀態,使其勃發出強大的生命張力,使企業獲得了超常發展:三個月扭虧,第五個月贏利150萬元,第二年一次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榮獲中國洗衣機"十佳品牌"、消費者購物首選品牌、開箱合格率等8項第一;市場佔有率到1996年底,在全國百家大商場的份額已上升到22%,1997年上半年又上升到28. 31%,比第二名高出5個百分點。國際市場佔有率更是遙遙領先於國內其他名牌,全自動洗衣機出口日本數量已佔到全國出口總量的95%,占日本進口總量的61%……在此基礎上,97年5月兼並後的洗衣機公司以品牌作為投資控股兼並了廣東順德洗衣機廠,組建了順德海爾電器公司,並在兩個月之內恢復生產,創造出了讓"可怕"的順德人都連稱可怕的海爾速度;97年9月又與杭州西湖公司合作,利用海爾無形資產的價值,沒有投入一分錢,控股組建了杭州海爾電器公司,研製開發出海爾牌系列彩電。

由此可以看出,在現代化生產運營中,無形資產管理及企業的培養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企業兼並、重組使海爾的產品種類迅速提高,整體競爭力大大增強。海爾集團資本運營的模式就是"吃休克魚",兼並一個企業時主要考慮兼並之後能否帶來效益,而不以該企業的財務報表為依據,為了休克魚的復甦,有時需要付出資金,但如果可以很快在一個領域里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這樣就值得做。兼並紅星電器公司時,它虧損了近2億元,但比起重新建廠還是很劃算,而且紅星的設備、銷售網路還比較完善,這樣只要把經營管理抓好,整個企業很快就能上去。當時,海爾派去的第一個部門,不是財務,不是科研,而是海爾企業文化中心。他們深入紅星員工,耐心講述"敬業報國,追求卓越"的海爾精神,講述OEC管理的深刻內涵,這就是海爾企業文化,其精髓就是"先造人才,再造名牌","造物先造人",正是用這種獨特的企業文化無形資產來盤活有形資產,海爾由此創造了中國大企業集團資本運營里程上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海爾的成功之處

海爾集團在十年多的時間里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就,特別是在資本市場及企業兼並重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歸納起來,不外乎兩點:

1、進入資本市場的目的。海爾公司是1993年通過冰箱股票上市才進入到資本市場的,進入資本市場後,我們深深感到進入這一領域,其目的不應簡單地為了籌集資金,而應通過改制使企業的資本利潤率不斷提高,從而保證公司整個資產的保值、增值、使股民的利益從根本上得到保證。

2、在企業兼並重組方面,我們成功之處在於有成功的企業文化和成熟的可擴大推廣的海爾管理模式。海爾通過向被兼並企業注入海爾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從根本上改變員工的思想,把海爾企業精神"敬業報國,追求卓越"以及"迅速反應,馬上行動"的工作作風灌輸到每個員工心裡,使整個企業的精神風貌有一個質的飛躍,使企業形成一種凝聚力。也就是說,海爾進行企業兼並重組,並不是把幾個企業簡單相加,而是通過向被兼並方輸入海爾文化,轉變觀念,轉換機制,實現精神變物質,從而提高"聯合艦隊"的整體戰鬥力。

近年來有的國有企業不太景氣,不能說不與企業沒有良好的管理模式以及企業文化有關,使企業沒有凝聚力,從經營機制上看,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還沒有真正得到轉換,有些公司上市的目的只是著眼於籌資,而不是保證企業資本利潤率的逐步提高。我們認為,國企改革在逐漸理順產權關系的同時,逐步轉換經營機制,使企業資產不斷增值,這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出路所在。
回答者:天空之城四 - 助理 二級 11-5 12:41

海爾集團公司的前身青島冰箱廠是於1984年在引進德國利勃海爾電冰箱生產技術的基礎上成立的。在此之前,冰箱廠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集體小廠,當時人們的質量意識還相當淡漠。1985年4月,冰箱廠當眾砸毀了有嚴重質量問題的76台冰箱,極大地提高了工人們的質量意識,這樣做的結果是1988年榮獲國家質量獎,1990年獲電冰箱行業唯一的國家質量管理獎。到1991年,連續五年被全國消費者評為"最受歡迎的輕工產品電冰箱類"第一名,這時的冰箱廠,無論是品牌的知名度還是在產品質量、服務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1991年12月份,以青島電冰箱廠為核心企業,以空調器廠、冷櫃廠為緊密層企業,經過改制,組建了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通過技術開發、精細化管理、資本運營、兼並控股及國際化,使集團公司迅速成長為96年在全國500強中名列30位的大型企業集團,92年到96年五年間,海爾集團銷售收入從8億元飆升至61.6億元,97年1-8月份銷售收入達66億元。目前海爾集團產品包括電冰箱、冷櫃、空調器等13個門類5000餘個規模品種,並批量出口到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海爾商標在96年的無形資產價值達到77億,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家電第一名牌。

7. 家電行業價格戰什麼時候開始的

據我所知的醫葯行業價格戰是非常嚴重的。在完全競爭的市場中,價格戰在所難免,這是競爭的一種方式。如果是壟斷行業,就不需要價格戰了。

8. 我國家電行業什麼時候產生

70年代

9. 美的和格力是什麼時候開始做小家電的

美的小家電應該從八十年代風扇開始,九十年代做飯煲,2000年後做的比較全面;
格力好像是2003年左右開始;
海爾就不是很清楚,貌似也是2000年後的。
總的來說,應該美的小家電比較好。

10. 家電製造業的含義是什麼呀

生產家電的行業

閱讀全文

與家電製造業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迎泰傢具 瀏覽:527
小米手機上海維修點 瀏覽:826
老照片怎麼翻新到手機里 瀏覽:646
上海蘋果官方維修點地址 瀏覽:335
元氏縣金鵬電動三輪車維修電話 瀏覽:92
楷模傢具在天津哪裡有銷售 瀏覽:431
山東哪些大學能報國家電網 瀏覽:653
小米售後維修點連雲港 瀏覽:552
國美為什麼都沒有人買家電了 瀏覽:136
電路分隔法 瀏覽:227
汽車維修費主營業務成本賬務處理 瀏覽:134
聊城哪裡有回收舊傢具的 瀏覽:758
天貓開傢具店需要多少 瀏覽:493
南京大廠哪個地方有買舊傢具 瀏覽:39
地墊電池翻新怎麼看的出來 瀏覽:849
汽車維修的常用修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502
統帥冰箱保修期 瀏覽:553
蘋果x後玻璃維修費 瀏覽:892
木蘭傢具官網 瀏覽:9
pcb短路怎麼維修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