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電子公司
1、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旗下的子公司,韓國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及電子組件製造商,亦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公司。2017年,三星電子在Interbrand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六位,連續第六年進入世界品牌前十強。
截至2016年3月,三星電子共有156家子公司,其中包括在韓國17家、美國33家、歐洲41家、中東與非洲地區13家、亞洲(除韓國和中國大陸外)22家以及中國大陸30家。2015年,三星電子旗下17種產品的市佔率位居全球第一,居全球企業之首。
2、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台灣所說的「鴻海科技集團」即大陸所說的「富士康科技集團」。成立於1974年,鴻海科技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集團旗下公司不僅在台灣、香港、倫敦等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
更囊括當前台灣最大的企業、捷克前三大出口商、大中華地區最大出口商、2015年美國財富雜志全球企業排名第31名,及全球3C代工服務領域龍頭等頭銜。
3、日立(HITACHI)
日立(HITACHI),是來自日本的全球500強綜合跨國集團,1979年便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日資企業的事務所。日立在中國已經發展成為擁有約150家公司的企業集團。
事業領域涉及能源系統、保障人們安全舒適出行的鐵路等交通系統,運用大數據進行創新的信息系統,以及通過健康管理、診斷、醫療技術等提供健康生活的醫療保健等等。
4、索尼(SONY)
索尼公司是源自日本的跨國綜合企業,以研製電子產品為主要事業,經營領域橫跨消費電子產品、專業性電子產品、電子游戲、金融、娛樂及養老院等,擁有全世界的品牌知名度。
其最早前身為1946年5月創立的「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由擁有技術研發背景的井深大與擅長公關、營銷的盛田昭夫共同創辦。總部位於東京都港區港南的索尼城(Sony City)。
5、松下(PANASONIC)
Panasonic的中文為「松下」(早期叫National,1986年開始逐步更改為Panasonic,2008年10月1日起全部統一為Panasonic)由日本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自1918年松下幸之助創業,發展品牌產品涉及家電、數碼視聽電子、辦公產品、航空等諸多領域而享譽全球;
該企業品牌躍入《世界品牌500強》排行榜。松下於2012年10月31日宣布2012財年(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合並最終損益(按照美國會計標准)預期從盈利500億日元下調為虧損7650億日元。
6、LG電子(LG Electronics)
LG電子(LG Electronics)是在消費類電子產品、移動通信產品和家用電器領域內的全球領先者和技術創新者,擁有雇員84,000多名,分布在全球81個分支結構在內的112個網點。
LG一直致力於提升LG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實現盈利增長最大化。LG電子尤其注重在移動通信產品和家庭娛樂產品領域實現可持續的盈利增長,以鞏固其在IT行業的領先地位,同時LG也會提高家用電器、空調和商用解決方案的市場佔有率。
② 工信部直屬企業有哪些
工信部直屬企業有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中國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等等。
1.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於1995年,是經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批准設立、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機構編制的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正局級建制。
2.中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CESTEC)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事業單位。是面向全行業,為各界提供電子信息科技成果、組織技術市場和國內外科技交流的服務性機構。
3.中國電子學會(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Electronics,CIE) ,是由電子信息界的科技工作者和有關企事業單位自願結成、依法登記的全國性、學術性、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2)國家電子信息企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立背景
工業和信息化部,是在2008年中國「大部制」改革背景下新成立的中央部委。是根據十一屆人大政府機構改革方案而組建的。中央將國家發改委的工業管理有關職責、國防科工委除核電管理以外的職責,以及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信息化工作辦公室的職責加以整合,並且劃入工業和信息化部。
另外組建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此外,國家煙草專賣局改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管理。不再保留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和國務院信息辦。
現任領導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黨組書記:苗圩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中央紀委駐工業和信息化部紀檢組組長:郭開朗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陳肇雄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克儉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江平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張建民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張峰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王新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
③ 電子信息行業有哪些代表性的企業
電子信息業是一個巨大的產業鏈,包括華為、中興等硬體製造商,騰訊、網路等軟體服務商。
④ 國內有哪些較好的電子和信息類的公司
廣州市宏誠集業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圖美電子技術有限公司
上海華苑電子有限公司
愛博特電子(寧波)有限公司
⑤ 全球十大電子企業是哪十個
第一名:美國 通用電氣
通用電氣公司是一家集技術、製造和服務業為一體的多元化公司,致力於在我們經營的每個行業取得全球領先地位並推動客戶成功。GE在全世界100多個國家開展業務,在全球擁有員工近343,000人,2006年通用電氣公司的銷售收入是1755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1位。
第二名:德國 西門子
德國西門子公司在全球擁有大約461,000名雇員,實現銷售額1000.98億歐元,凈收入70.58億歐元。其中80%的銷售額來自德國境外,其業務遍及全球190多個國家,在全世界擁有大約600家工廠、研發中心和銷售辦事處,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2位。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於6大領域:信息和通訊、自動化和控制、電力、交通、醫療系統和照明。西門子的全球業務運營分別由13個業務集團負責,其中包括西門子財務服務有限公司和西門子房地資產管理集團。此外,西門子還擁有兩家合資企業——博世-西門子家用電器集團和富士通西門子計算機(控股)公司。
第三名:日本 日立
日立株式會社創立於1910由小平浪平創立,最初是一家電氣修理車間。該公司於20世紀60年代來到中國,成為早期進入中國市場的少數外資企業之一。目前,日立在中國國內擁有約30家合資、獨資企業及50多家集團企業。 949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3位。
第四名:日本 索尼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民用/專業視聽產品、通訊產品和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先導之一,它在音樂、影視和計算機娛樂運營業務方面的成就也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娛樂公司之一。公司在截止到2006年銷售額達到880億美元,全球雇員總數達到19萬多人,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4位。
第五名:美國 IBM
國際商用機器(IBM)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業跨國公司之一,目前擁有全球雇員 30萬多人,業務遍及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5位。在過去的八十多年裡,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現代科學日新月異,IBM始終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獨樹一幟的產品領導著全球信息工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用戶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需求。
第六名:美國 惠普
美國HP惠普,今天在全球擁有145,000名員工、分支機構遍及170個國家和地區、2005財年營業收入達867億美元的信息產業巨擎,業務范圍涵蓋IT基礎設施、全球服務、商用和家用計算以及列印和成像等領域。目前全世界有超過十億人正在使用HP技術。如今的HP,作為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公司,在美國財富500強中名列第10,並在美國《商業周刊》"全球十大電子企業之一"中排名第6位。
第七名: 韓國 三星集團
韓國三星集團,是數字多媒體網路、通訊、數字家電、半導體全球數碼技術領先廠商。三星電子業務遍及47個國家,全球雇員為175000人,三星的品牌價值達到738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7位。
第八名:日本 松下電器
松下公司是一個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70多家公司,員工總數超過270,000人。其中在中國有67,000多人。2006年全年的銷售總額為710多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8位。
第九名 荷蘭飛利浦公司
荷蘭飛利浦公司更是聞名全球。該公司是全球十大電子企業之一,在全世界擁有26萬余員工,分布在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銷售額達650 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9位。
第十名:韓國 樂金集團(LG)
韓國LG公司成立於1947年,在50年裡,LG不斷發展和創新,建設成為一個跨國集團。現成為韓國最有影響力量的集團之一,業務遍及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雇員超過11萬人,2006年全年的銷售總額為 605.74億美元,為全球十大電子企業的第10位。
⑥ 電子信息產業製造業發達的國家有哪些
近年來發達國家的電子信息產品市場普遍萎縮,新興國家肩負著產業增長的重任。排名前十的國家中,市場規模增速超過5%的只有中國、巴西、印度3個金磚國家;美國的市場增速僅為1%,日本等其他發達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而中國有望在3到5年之內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產品市場。
未來5年世界電子信息產業將持續保持增長,新興經濟體地位不斷提升。從區域格局看,亞洲和其他新興經濟體市場份額將保持持續增長,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市場份額微弱下降,新興國家市場將成為帶動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全球壟斷格局開始瓦解
由於歐美等國主權債務纏身,經濟增長乏力,全球電子信息產業資本加速湧向新興發展中國家,帶動了產業的快速轉移。
韓國面板產業加快了在發展中國家合資建廠步伐,日本在大地震後逐步將包括高端設計的上游產業鏈轉移到中國和越南,歐美電子信息製造業加速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中美、南美及亞太地區的部分發展中國家信息產業持續快速增長,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後引領全球信息產業復甦的主導力量。其中,除中國已具備全球信息製造業大國的能力之外,如墨西哥、巴西、馬來西亞、越南等國家在電子信息製造業承接全球產業轉移方面也逐步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目前,全球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化、融合化、多樣化演進趨勢日益突出,技術升級換代速度快,新興增長點多且拉動性大,促使舊有壟斷格局開始瓦解,帶動新興格局逐步形成。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領域,全球各主要經濟體業已同步進入一個領域更為寬廣、增長更為迅速,但競爭程度也更為激烈的新戰略發展階段。
在技術層面,網路的高速、泛在和融合發展為新型移動智能終端的快速興起提供了基礎條件,對傳統的WinTel體系產生了巨大沖擊。以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為代表的開放式、跨終端操作系統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成為產業競爭新的制高點,ARM架構下的低功耗晶元改變了世界晶元產業的競爭格局。
在產業層面,基於軟體、內容和終端的產業鏈整合成為推動產業增長的新引擎。在應用層面,以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為核心派生出的大批新興應用快速興起,在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刺激了新需求的出現。產品和市場分類日益細化,精神文化層面的消費需求急劇擴張,這不僅催生了大量的商業模式創新,更促使一批以滿足消費者用戶體驗為主業方向的新興企業蓬勃發展,如Facebook、Twitter等,推動產業競爭格局進一步多元化。
以服務為核心發展趨勢明顯
移動互聯網在近幾年飛速發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興的網路服務形成一股席捲全球的移動互聯網熱潮,並且通過搭建開放式應用平台,為眾多第三方開發商提供創新的舞台。
以蘋果(Apple)、HTC等為代表的設備製造商將產品的研發重點由硬體性能轉向軟硬體的綜合優化和用戶體驗的提高。蘋果通過打造應用商店、獨立銷售渠道等方式,掌控了整條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用良好的使用體驗把消費者緊緊抓在手中。在移動互聯網應用方面,發達地區用戶更趨向於購物和交友。例如在歐洲,有60%的互聯網用戶在線購買商品或服務,有52%的互聯網用戶使用社交網路,另有44%的人通過網路收看電影、視頻或共享照片。隨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推廣,移動互聯網正逐漸成為互聯網接入新方式,連信息化水平較為落後的非洲也已趕上潮流。例如,南非39%的城市用戶和27%的農村用戶主要通過手機瀏覽互聯網。
隨著寬頻接入的普及和攜帶型移動終端的發展,電子信息產業正從PC時代步入移動互聯網時代。雲計算服務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服務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軟體的服務化讓中小企業信息化門檻降低,使中小企業更為便捷和靈活地使用軟體。未來,建立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上的生產性服務業將保持高速增長,特別是電子商務、網路金融、軟體和服務外包等新型生產性服務業,加速了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和產業轉移。很多生產性服務行業從製造業中獨立出來,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發展,發展潛力巨大。
未來幾年隨著計算機網路和通訊兩大領域的融合進一步深化,電子信息產業軟硬體融合趨勢將進一步加深,集成硬體和軟體的解決方案將成為電子巨頭的商業模式,軟硬體融合趨勢明顯,用戶體驗成為企業競爭的核心。
眾多生產性的服務行業將從製造中獨立出來,並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信息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催生新的商業模式。
企業競爭走向深層次
大企業通過並購、重組等方式搶占產業鏈上游的控制地位,提升抗風險能力。2013年,聯發科收購晨星半導體、博通收購瑞薩子公司LTE進駐4G市場、美光合並爾必達、英特爾收購富士通半導體無線產品公司、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等大的並購重組案例。
據預測,未來3年內,跨國IT企業將處於資產並購的高峰期,尤其是在互聯網、電子商務、軟體服務等領域,並購重組發展趨勢顯著。美國憑借其在信息網路技術和商務管理模式創新中的領先優勢,一直以來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業並購最為活躍的區域市場。
通過並購提高規模效益,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將是未來幾年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終端+軟體+應用」的產業鏈整合模式正成為電子行業戰略性重組的重要方向,比如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發展自身終端產品的同時,將牽制谷歌在移動端的優勢。為客戶提供整合軟體到硬體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已經在IBM公司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並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從惠普、甲骨文等圍繞成為全業務供應商目標展開的一系列收購看,為客戶提供整合軟硬體的「方案+服務」已經成為IT產業的下一個核心競爭點。此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僅局限於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是延伸到整個產業鏈,並逐步向深層次發展。
⑦ 工信部有哪些下屬單位
下屬單位共有23個。
1、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國家無線電監測專中心(國家無線電頻譜管理屬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國內專用通信局、人民郵電出版社、人民郵電報社、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2、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所、中國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研究所、電子工業出版社、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電子信息行業分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與集成電路促進中心;
3、工業和信息化部通信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國電子工業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中國電子學會、中國通信學會、中國機電設備招標中心、中國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秘書處、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
(7)國家電子信息企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和信息化部主要職責為:
1、擬訂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准;
2、監測工業行業日常運行;
3、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
4、管理通信業;
5、指導推進信息化建設;
6、協調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等。
⑧ 關於電子信息有關的企業或單位有哪些
江蘇 地區的比較多吧。
⑨ 中國電子旗下上市的公司有哪些
中國電子旗下復上市的制公司:
1.長城科技公司
2.中電廣通
3.深桑達
4.南京熊貓
5.華東科技
6.中軟國際
7.中國電子
8.上海貝嶺
9.冠捷科技
10.長城電腦
11.晶門科技
12.長城信息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Corporation,英文縮寫CEC,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1989年5月,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獨資特大型集團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國有IT企業。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是中國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中國電子旗下擁有36家二級企業和15家控股上市公司,員工總數逾1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