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裡的家用電器什麼輻射最大
輻射大解密:家用電器哪個輻射大?
輻射,一個令人談之色變的詞彙,它無法用肉眼捕捉到,卻無時無刻都在我們身邊,影響著我們的健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身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也正是它們讓我們時刻身陷輻射環境的尷尬。
不要以為,只有電腦、電視的大家電的輻射才會對人體造成不良的影響。其實,像電吹風這樣小的家電的輻射更大。家裡的輻射是無處不在的,如何才能有效預防家電輻射呢?
以下是各類家電及電子設備的輻射星級:(五星,屬嚴重超標,要引起重視;三星以上,屬於超標范圍,也要引起注意; 一星,安全,可放心使用)
五星級家電輻射:★★★★★(排名不分先後)
1、微波爐:門縫處輻射最大,啟動時輻射最大,烹飪時不要過於靠近,輻射范圍可達7米。
2、電熱毯:電熱毯通電後會產生電磁場,產生電磁輻射。孕媽咪如果使用電熱毯,長時間處於這些電磁輻射當中,最易使胎兒的大腦、神經、骨骼和心臟等重要器官組織受到不良的影響。
3、加濕器:不宜離人體過近,使用時盡量保持適當距離。
4、吸塵器
5、脂肪運動機:傳送帶前部輻射較大,做運動的時間不宜過長,盡量減少輻射。
四星級家電輻射:★★★★☆
1、高功率設備:連接時的瞬間輻射很大,不要放在床頭。
2、電吹風:雖然體積小,但產生的輻射是很大的,使用時應遠離兒童。
3、CRT電視:即普通電視,其後面輻射較大,觀看時需保持一定距離,尤其是兒童。看電視時最好保持2米的距離,室內有適當照明,看電視時間不要連續超過兩小時,看完電視洗洗臉,及時地清理面部皮膚吸收的輻射物質。在2米左右的距離處觀看,該機的輻射值為0.126μT。緊貼屏幕時,該機的輻射值為2.438μT
4、家庭影院:通常指影碟機加音響系統,盡量少用,如果想唱歌最好還是去KTV。
5、低音炮音箱:使用時至少保持半米距離,特別是連接電腦的低音炮音箱,不應擺放在臨近人腦的位置。
6、紅外管電暖氣
7、電扇:使用時間不要太長,且保持一定距離。
8、電磁爐: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喜歡用電磁爐煮東西,但要注意使用時間不要太長。
9、電熨斗:把溫度一次加熱到位,用一會再繼續加熱,不要邊加熱邊熨衣服。使用時遠離兒童。
三星級家電輻射:★★★☆☆
1、等離子電視:對傳統顯像管而言,液晶電視和等離子電視的輻射就小很多。但仍存在一定不良影響,建議使用時間不宜過長。
2、台式電腦主機:主機的後、側面輻射較大,建議不要為了散熱方便,敞開機箱使用,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傷害。
3、無線滑鼠和鍵盤:因為是無線的滑鼠和鍵盤,所以在發射和接收操作信號的時候都會產生輻射。
4、電熱足盆
5、空氣凈化器
盡管微波爐、手機的輻射值更大,但加熱食物以及通話都是相對短時間的使用行為,而坐在電腦前則相對更是長時間的使用,因此大家還是要注意使用電腦的時間。
二星級家電輻射:★★☆☆☆
1、抽油煙機:注意使用時不要貼太近。
2、電餅鐺
3、跑步機
以我們家中的家用電器主要是磁輻射,頻段分為工頻段與射頻段。工頻段主要有電視、電腦、吹風機、冰箱等等,單位為μT;射頻段主要有手機、微波爐等等,單位為μW/cm2。
一星級家電輻射:★☆☆☆☆
1、液晶電視、顯示器:液晶產品的賣點就是輻射較小,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
2、筆記本電腦:輻射集中在鍵盤上方,使用時應與電源適配器保持一定距離。
3、空調
4、電冰箱:很多人喜歡將冰箱放在客廳里,其實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冰箱工作時是個高磁場。如果冰箱與電視共用一個插座,冰箱在運轉時,電磁波會導致電視的圖像不穩定,這說明冰箱的電磁波是非常大的。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釋放出來會形成一種電子霧,影響人的神經系統和生理功能。
5、臭氧消毒櫃
6、電飯煲:雖然輻射小,但盡量放在遠離兒童的地方。
這樣看來,電腦的輻射是最小的,但是建議坐在電腦前一個小時後就眺望一下遠處,去外面運動一下為好,這樣對自己的健康也是有益處的。
Ⅱ 生活中哪些電器有輻射
現代飛機都擁有先進的電子導航系統,而控制這些裝置的是計算機系統與電回信號。
手機等電子設備答一般都能產生電磁輻射,發射電磁波。如果在飛機上使用個人電子用具(行動電話等),它發出的電磁波就會干擾計算機化的駕駛系統和飛機上的電信號,造成飛行失控。
所以,乘客要遵守乘機規則,不要隨意在飛機上使用個人的電子用具。
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輻射「微波爐」中,這些輻射或多或少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危害。
以下是家用電器輻射量:
音箱:20MG電冰箱:20MG電視機:20MG
空調:20MG洗衣機:30MGVCD:30MG
復印機:40MG電腦:150MG吸塵器:200MG
微波爐:200MG手機:200MG
Ⅲ 請問家用電器哪些有輻射
輻射就是電磁復波,只要是交變的磁製場和電場,都會產生輻射。
我們用的220V交流電,也是交變電場,所以,電線都會有輻射。
另外,可見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所以任何肉眼看得見的東西都有輻射,否則你就看不見它了。
實際上,單純討論有沒有輻射根本沒意義,而是應該討論什麼頻率的輻射會對人體產生損害。
比如,紅外頻率的電磁波能產生熱效應,而X射線頻率以及比X射線更高頻率的電磁波能打斷生物細胞中的DNA,產生致癌和畸變的危險。
而普通電器產生的輻射頻率,都是遠低於X射線頻率的,甚至低於電台頻率,如果說普通電器的輻射會對人體產生損害,那麼只要能聽到電台的地方,都會有這種損害了,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Ⅳ 容易被人忽視的三種家電輻射有哪些
(一)電腦的輻射危害電腦所散發出的輻射電波往往被人們忽視。依國際MPRⅡ防輻射安全規定:在50厘米距離內必須小於等於25伏特/米的輻射暴露量。
但是您知道電腦的輻射量是多少嗎?
電腦的輻射量:鍵盤1000伏特/米、滑鼠450伏特/米、屏幕218伏特/米、主機170伏特/米、筆記本電腦2500伏特/米。
此外,輻射電磁波對人體有八大傷害:
1.促進細胞癌化;2.荷爾蒙不正常;3.鈣離子激烈流失;4.引發痴呆症;5.異常妊娠,異常生產;6.引發高血壓、心臟病;7.電磁波過敏症;8.自殺者的增加。
除此之外,在使用電腦時還要注意以下危害:
1.電腦輻射污染會影響人體的循環系統、免疫、生殖和代謝功能,嚴重的還會誘發癌症,並會加速人體的癌細胞增殖。
2.影響人們的生殖系統。主要表現為男子精子質量降低、孕婦自然流產和胎兒畸形等。
3.影響人們的心血管系統。表現為心悸、失眠,部分女性經期紊亂,心動過緩,心搏血量減少,竇性心律不齊,白細胞減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4.對人體的視覺系統有不良影響。
電腦輻射不僅危害人體的健康,而且影響到人們的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對於生活緊張而忙碌的人群來說,抵禦電腦輻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每天上午喝2~3杯綠茶,吃一個橘子。茶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它被人體吸收後,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不但能合成視紫紅質,還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因此,綠茶不但能消除電腦輻射的危害,還能保護和提高視力。如果不習慣喝綠茶,菊花茶同樣也能起到抵抗電腦輻射和調節身體功能的作用。
常用家電電磁輻射強度
(二)手機的輻射危害隨著無線通訊技術的發展,使用手機的人越來越多,而手機帶來的健康問題也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手機的輻射到底對人體有多大危害,如何把危害的程度降到最低,成了手機用戶最關心的問題。
當人們使用手機時,手機會向發射基站傳送無線電波,而無線電波或多或少地會被人體吸收,這些電波就是手機輻射。一般來說,手機待機時輻射較小,通話時輻射大一些,而在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最大,輻射量是待機時的3倍左右。這些輻射有可能改變人體細胞組織,對人體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手機別放在枕邊。據中國室內裝飾協會室內環境監測工作委員會的趙玉峰教授介紹,手機輻射對人的頭部危害較大,它會對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機能性障礙,引起頭痛、頭昏、失眠、多夢和脫發等症狀,有的人面部還會有刺痛感。在美國和日本,已有不少疑似因手機輻射而導致腦瘤的案例。美國馬里蘭州一名患腦癌的男子認為使用手機使他患上了癌症,於是對手機製造商提起了訴訟。歐洲防癌雜志所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也指出,長期使用手機的人患腦腫瘤的機率比不用的人高出30%,使用手機超過10年的人患腦腫瘤的機率比不使用手機的人高出80%。
因此,人們在接電話時最好先把手機拿到離身體較遠的距離接通,然後再放到耳邊通話。此外,盡量不要用手機聊天,睡覺時也注意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邊。
莫把手機掛胸前。許多女孩子喜歡把手機掛在胸前,但是研究表明,手機掛在胸前,會對心臟和內分泌系統產生一定影響。即使在輻射較小的待機狀態下,手機周圍的電磁波輻射也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心臟功能不全、心律不齊的人尤其要注意不能把手機掛在胸前。有專家認為,電磁輻射還會影響內分泌功能,導致女性月經失調。另外,電磁波輻射還會影響正常的細胞代謝,造成體內鉀、鈣、鈉等金屬離子紊亂。
手機中一般裝有屏蔽設備,可減少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含鋁、鉛等重金屬的屏蔽設備防護效果較好。但女性為了追求美觀,往往選擇小巧的手機,這種手機的防護功能有可能不夠完善。因此,在還沒有出現既小巧、防護功能又強的手機之前,女性朋友最好不要把手機掛在胸前。
手機掛在腰部會影響生育功能。據了解,經常攜帶和使用手機的男性的精子數目可減少多達30%。有醫學專家指出,手機若常掛在人體的腰部或腹部旁,其收發信號時產生的電磁波將輻射到人體內的精子或卵子,這可能會影響使用者的生育功能。英國的實驗報告指出,老鼠被手機微波輻射5分鍾,就會產生DNA病變;人類的精、卵子長時間受到手機微波輻射,也有可能產生DNA病變。因此專家建議手機使用者盡量讓手機遠離腰、腹部,不要將手機掛在腰上或放在大衣口袋裡。當使用者在辦公室、家中或車上時,最好把手機擺在一邊。外出時可以把手機放在皮包里,這樣離身體較遠。使用耳機來接聽手機也能有效減少手機輻射的影響。
(三)電視機的輻射危害1.產生致癌物質。電視機彩色顯像管在高溫作用下能產生一種叫做溴化二苯並呋喃的有害物質,該物質有致癌作用。一台電視機連續使用3天,房間內測得溴化二苯並呋喃含量可高達2.7微克/立方米,相當於一個十字街口的測量值。同時,由於大量高能量電子射擊熒光屏,也會形成X線,再加上居室環境通風不暢,將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2.產生電磁輻射。電視機也有輻射作用。拿一台半導體收音機定好音量,靠近電視機,會聽到半導體收音機發出刺耳的雜訊,當離電視機稍遠一點兒雜訊就會消失,這說明電視機可以產生電磁輻射,此外還會傷害眼睛。
3.誘發電視綜合征:若看電視時間過長,看完會感覺到周身不適,甚至發生失眠、焦慮或抑鬱;長時間看電視還可能導致身體肥胖、肌肉麻木等,因此又稱為電視綜合征。
近年來有不少商家推出了「綠色電視」、「環保電視」。這類電視的主要特點是低電磁輻射,其X射線的照射量大大低於國家標准。
Ⅳ 哪些家用電器有輻射
手機,分機,顯示器,電視,微波爐等
Ⅵ 哪些家電對人體有影響(比如輻射)越詳細越好!
各類家用電器電磁輻射危害的評述
隨著通訊業和家電業的發展,現代人在享受現代通訊設備的便捷和電器所帶來的舒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各種電器和通訊器材的輻射,人們愈益暴露在一個電磁輻射不斷增多的環境中,平時司空見慣的家用電器也被指責是室內電磁輻射的無形殺手,而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究竟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和使用家電產品越來越受到普通家電消費者的重視。
何謂電磁輻射
我們通常使用的電器和通訊設備,如電視、手機在使用中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傳播過程同時也有電磁能向外傳播,這種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成為電磁輻射。目前電磁輻射已成為繼水、空氣、雜訊之後的第四大環境污染,並已被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列入必須控制的污染。
盡管目前家電產品都不同程度地有電磁輻射釋放,但對人體究竟能產生多大的危害,還缺乏確實的試驗依據,一般的觀點認為,電磁場會干擾細胞釋出和吸收鈣質的速度,導致癌細胞的產生,而低頻輻射是人類癌症、生殖病變、遺傳障礙、老年痴呆、健忘症的重要原因,而電磁輻射對兒童的危害最大,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中會增加兒童得癌症的機率。
一般家用電器的輻射強度
目前國際和國內都有專門的機構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試驗,根據國際衛生組織公開的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日常使用的家用電器的電場和電磁強度。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們日常使用的家電主要在工頻磁場輻射超標,並主要表現在電吹風、吸塵器、電動剃須刀、熒光燈和微波爐上。而且很多時候可能會同時使用幾種電器,在使用中其間的磁場強度也是累加存在的。在一些非正式試驗中,不少人發現存在群輻射現象,「『群輻射』會使輻射頻帶很寬,會增加設備之間的諧振和輻射能量的疊加。當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體同時受到輻射的致熱效應(頻率越高越厲害)、非致熱效應(全頻段)和諧振效應(當波長與生物體的尺度成比例時)。」這也說明了在輻射的影響遠較人們了解的廣泛地多。
科學使用電器與防電磁輻射
目前來說國內對於家電產品的電磁輻射還沒有專門的標准,一般都採用國際上通行標准,在產品上沒有也相應的標識和指標來說明產品的輻射程度,在選購產品時更無法對產品的輻射程度作出比較和判斷,這種信息的缺位使消費者缺乏對產品的足夠了解,也無法在使用中做出正常的防護和避免輻射。
對於家電產品的輻射傷害,從目前國內學術屆的觀點和媒體的輿論來看,兩者的態度截然不同。目前很多媒體文章也在對電磁輻射作著一般的解釋,對家電產品如電磁爐、微波爐等產品等所產生的輻射認為是比較微弱的輻射,這種輻射遠遠低於手機等通訊設備的輻射,認為是可以放心使用的。而從學術屆的一般觀點來看,電磁輻射長期低劑量的暴露容易造成健康危害,與國外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人口較多,居住較集中,實際公眾接受的電磁輻射暴露水平比歐美高。盡管專家從學術的角度上認為低劑量輻射危害的客觀存在,但卻建議大家以一種寬松的心態來對待電器的輻射,以科學的角度來使用電器避免輻射。
電磁輻射主要是由電器中的線圈和馬達產生的,隨著距離的增加成倍遞減的,所以最好的防輻射方法在於使用中遠離電器,同時避免家電的集中放置。特殊人群在使用家用電器時注意採用防輻射設施,而兒童盡可能遠離電器。
電器輻射是家中的冷靜殺手
家庭電費從這個月開始調高,每千瓦小時的漲幅接近7.6%。大家在計算著如何節省用電的同時,是否對家用電器的「副作用」也有基本的認識?
家用電器日新月異,改進生活素質,在市場競爭下,「革新」款式搶在第一時間推出,許多倉促涌到市面上的「新發賣」產品,由設計、製造到擺上貨架,它們究竟經過些什麼樣的品檢管制?這一點,老實說一般消費者都還不盡清楚,而關鍵是,家裡到處是先進電器,可有人認真想過電磁輻射的問題?
嘿,雖然不是人人家裡都有微波爐,但肯定人人家裡都會有個電視機。除了電視和微波爐,家裡最常見還有電腦、電冰箱、冷氣機、手機等。
也許你已經略有所聞,許多家用電器在啟用時,都會產生不同強弱、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假如使用家庭電器的方式不恰當,或許就會將自己暴露於電磁輻射里,這就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對電磁輻射缺乏認識
雖然說一般電器的輻射只屬微量,在短期內不會對身體造成明顯傷害,但製造商在保證商品質量的同時,有沒有也標明其產品在某個時段單位里的輻射指數呢?
利明貿易家庭用具的門市負責人庄德安說:「假如製造商標明了電磁輻射指數,對這方面有知識的人會更小心使用,但一般不懂究竟的消費者,也許就不敢買了。通常,說明書上會有『請留意』或『小心使用』等欄目,雖然很難看到廠家坦然承認商品有電磁輻射,但在使用規則里,往往都能巧妙地關注到一點。」
在使用手冊里,有些指導使用者把電器安置在適當的地方,有些更直接提醒不操作時需關上電源。但無論如何都不會有這樣的說明:本產品有微量電磁輻射,少靠近為妙。
電磁輻射是一種累積傷害,根本無法查出受害者是由哪一件電器或什麼時候開始受到輻射,這樣一來,似乎任何電器廠商都無須負起責任。
「就算很明顯知道是由哪一種電器發出的輻射,就算向國外製造商提出投訴,那層層手續至少也得花上一兩年時間,而且在本地消費者對電器的電磁輻射認識還不夠,沒這個觀念,幾乎從來沒顧客關心過,一般要求了解的就是價錢和耗電量。」
自從不久前證實手機擁有比較嚴重的電磁輻射,泰國當局已經禁止小孩使用手提電話。手機輻射很快引起世人注意,也許跟它使用時最接近大腦有關。
電磁輻射可穿透人體
本地摩托羅拉公司的公關經理陳慧玲說:「其實,總公司很早就意識到手機產生電磁輻射的問題,因此特地印製指導比較安全使用手機的手冊,內容包括無線電話操作時其電磁能對人體健康構成影響的事實,手冊以釋疑的角度出發。不過,據我所知,除了傳媒曾經向我們提出有關查詢,我還沒有接觸過任何客戶的投訴。」
可見國人對電磁輻射的認識仍然不夠。
電磁波的頻率單位是赫茲(Hz)。
你永遠都不可能親眼目睹這名「冷靜殺手」,它無色無味無形。
當電磁波的磁場震盪頻率超過10萬赫茲的時候,就會對人體構成潛在威脅。不過,根據國際電器行業標准,電器離廠時,都要經過合格的電磁輻射防護檢驗,但,如果我們在家裡把許多電器都集中放置,並且經常一起同時使用,那你就會有暴露在超劑量輻射里的危險。
超量輻射干擾人體生態鍾
超量電磁波對人體造成傷害,其實早年就有記錄。由1969到1982年,美國馬利蘭州有951名男子死於腦瘤,當時該地正在發展多項電器工業,而死者之中大部分就是電工或電器工程師。後來,得克薩斯州癌症醫療基金會針對一些遭受電磁波損傷的病人來作抽樣化驗,更發現那些在高壓電附近工作的工人,他們的癌細胞的生長速度,比一般人要快24倍。
只要電器處於操作使用狀態,它的周圍就存在著電磁場或電磁輻射。這種輻射具有一定能量,可以穿透多種物質,包括人體。根據審定標准,假如每平方厘米不超過50微瓦,而一天里的總劑量也不超過每平方厘米300微瓦, 那還算是夠安全的。但危險是,它無色、無味、無形,你也許每天暴露在不同電磁輻射的累積中而不自知,因為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是緩慢的和間接的,也因為如此,它的危害性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
假如長期暴露在超過安全的輻射劑量下,就會大面積殺傷(甚至是殺死)人體細胞。電磁波還會影響及破壞人體原有的電流和磁場,使人體內原有的電磁發生異變。這會干擾人體的生態鍾,導致生態平衡出現混亂,自主神經功能失調,如出現頭痛、乏力、悃倦、激動、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皮膚發熱、脫發、心悸、心律失常、血壓失常。
電磁波還會影響腦部神經系統,使腦下松果體生產褪黑色素的速度放慢,影響了正常睡眠。電磁波還可以傷害細胞膜,干擾激素,影響兒童發育,女性經期紊亂,男性性功能減退。電磁波對眼睛也有明顯損害,它會使眼睛的晶體混濁,造成「電磁波白內障」。
電腦:低頻電磁場可能影響胚胎
需要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應該參考手冊上的規范的操作建議而跟電腦保持一個較安全的距離。一般人會認為電腦濾光屏能夠阻擋電腦的電磁輻射,但有最新報告說,這種濾光屏其實對電腦使用者的保護性不大。
電腦在啟動後,會產生電磁輻射,這其中包括了X射線、折頻、超低頻和靜電場。幸好絕大部分的X射線會被屏幕上原有的玻璃罩所吸收,真正能漏出而又對人體有害的劑量非常小。但電腦周圍所產生的特低頻電磁場,卻會對胚胎產生不良影響,長時間暴露於彼,有可能幹擾到胚胎的正常發育,嚴重的情形,甚至會造成流產。
選購電器時,要細讀使用手冊,才能確保安全。
假如辦公室里電腦太多並且面對電腦時間過久,應該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空氣中的正離子疏散出去。
微波爐:若微波泄漏應盡快遠離
微波爐發出的微波,卻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在電磁波的波譜中,它是介於超短波和紅外線之間。微波穿透力極大,它能把東西煮熟是由於微波照射引起物品內部分子高速運動,產生摩擦,使溫度迅速升高。微波爐在正確操作使用下,對人體不會有影響,但假如發現微波泄漏不慎傷害了身體,應盡快遠離微波環境。一般輕微的情形,只要離開接觸,被傷害的組織就能逐漸恢復正常。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電視:負氧離子少會造成不適
看電視時,實在不宜太靠近。太靠近的話不止傷害眼睛,當電視機的顯像管在啟用時,它的負極會發出高能量的電子束。這些電子束猛烈撞擊屏幕內壁的熒光物質時,屏幕上才會顯示圖像,但同時這也會產生具有穿透力的X輻射線。
看電視最好有個時間限制。假如要看較長的時間,應記得至少每小時離開現場一陣。坐位至少要和電視機距離兩米以外,而且最好能裝上保護屏,電視屏幕顯示影像時也會放出大量的正離子,它們像磁石一樣吸附空氣周圍里的負氧離子,使室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大量減少。長期處於缺少負氧離子的狀態中,人容易頭痛、胸悶和食慾減退,那種長時間看電視的人,應該同時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
手機:安全性將是未來賣點
手機早已普遍流行,如今幾乎是人手一機。手機是靠超短波的波段來操作,這種超短波的效應,比微波爐還要來得大。當一個人受到超短波頻率沒有受控的輻射時,會產生疲倦、頭痛,而假如經過多次重復的慣性輻射,很有可能導至電磁波引起的傷殘性白內障。
英國醫療監視組織副主席勞倫士查禮,如此告戒長時間手機使用者:「除非真有必要,否則應避免手機而改用普通電話,在無可避免時,也該讓你的手機距離你的大腦遠一點。」短波的殺傷力較強,且藏於無形。美國醫葯署發現:那些用無線電短波探測器來確定汽車速度的公路警察,很多都患有腫瘤。但手機的超短波強度是否足以致癌,至今還在爭論。
德國也有專家研究出來,輻射通過量超過5瓦的手機就有可能影響健康,而小孩貪玩,隨手抓起手機就撥的習慣很教人擔心。但因為手機現在品牌太多,各家的性能與輻射通過量也不一致,一般是由2到8瓦不等,它們的真正安全指數,仍有待驗證。有人預言:日後手機在市場上的戰略點,將不會再是款式競賽或是電池壽命的長短,而是會著重在手機電磁輻射量的最低安全水平上。
其實,除了上述日用電器,任何裝有電子、有掃描功能、雷達功能、真空管的電器,在通電操作時,都會發出不同程度的電磁輻射。
現代都市,生活常遇電源,實在很難避開身邊來自天然或來自人為的電磁所波及,因此,唯有把波及機會減至最低,是為上策。
防範電磁波輻射
·別把家用電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假如有應用手冊,該根據指示規范,保持安全操作距離。
·無論如何,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當電器不用時,最好把電源關掉,而不是讓它處於備用狀態,
以長遠計,這樣不止可以省電,或許還可以減少微量輻射的
累積。
電磁輻射與人體健康
現代電子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創造了巨大物質文明,也把人類帶進了充滿人造電磁輻射的環境中。由於電磁輻射危害人體健康。它已成為繼水、空氣、雜訊之後的第四大環境污染,並已被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列入必須控制的污染。我國環保部門也已於1999年5月7日正式告知新聞界:電磁輻射對機體(人體)的有危害。
電磁波對人體的危害分為三種:
1、 導致人體全部或部分溫度升高的宏觀致熱效應。
2、 僅使人體器官內的細胞或部分病變的微觀致熱效應。
3、 電磁波的電場或磁場與人體組織和細胞作用而引起的非致熱效應。
產生宏觀致熱效應的電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微觀致熱效應在1mW-10mW/ cm2 ;淺致熱效應在1mW/cm2 以下。
電磁波對人體的傷害主要體面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宏觀致熱效應,可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不可恢復的傷害,如:眼睛產生白內障、男性不育:當功率為1000W的微波直接照射人時,可在幾秒內致人死亡。
2、高頻弱電磁場對人體的非致熱效應的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神經系統--人體反復受到電磁輻射後,中樞神經系統及其它方面的功能發生變化。如條件反射性活動受到抑制,出現心動過緩,血壓降低,局部性血室傳導阻滯,消化不良等。
感覺系統--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使人的嗅覺機能下降,當人頭部受到低頻小功率的聲頻脈沖照射時,就要以使人聽到好象機器響,昆蟲或鳥兒鳴的聲音。
免疫系統--我國有人初步觀察到,長期接觸低強度微波的人和同齡正常人相比,其體液與細胞免疫指標中的免疫球蛋白1gG降低,T細胞花環與淋巴細胞轉換率的乘積減小,使人體的體液與細胞免疫能力下降。
內分泌系統--低強度微波輻射,可使人的丘腦--垂體--腎上腺功能紊亂;CRT、ACTH活性增加,內分泌功能受顯著影響。
遺傳效應--微波能損傷染色體。動物試驗已經發現;用195MHz、2.45GHz和96Hz的微波照射老鼠,會在4-12%的精原細胞骨形成染色體缺陷老鼠能繼承這種缺陷,染色體缺陷可引起受傷者智力遲鈍、平均壽命縮短。
那麼,在我們周圍究竟有哪些電磁污染源呢?除了一些工業、軍事、科學、醫學方面大型射頻設備以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大的電磁污染源就是手機、微波爐、電腦、VCD、電視機等,尤其是電腦,它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人體影響最大,原因是:
(1) 人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長;
(2) 顯示屏離人距離近,一般為30cm左右。
這些輻射的頻率都在100千赫以下,它對人體健康影響屬於非熱效應這一類。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TO)在有關電腦屏幕與工人健康問題的最新修正意見中指出:在電腦屏幕工作環境有些因素可能影響妊娠結果。那麼究竟影響誰,怎麼影響呢?
首先受影響的是男方,長期受電磁波輻照,有可能使男性精子數減少,使精子基因畸形並可能變成不育或者畸胎,據一位研究男性學的教授說:10年前精子數每毫升1億多的男性很常見,現在一年也碰不到一個,每毫升六、七千萬的就算多了。醫學上認為精子的正常值是每毫升六千萬到一億五千萬個,少於每毫升六千萬個就很難懷孕,其次是孕婦,有報道說在電腦前1周工作20小時以上的孕婦生畸形的概率要比普通孕婦高2-3倍,而生女孩的概率大。
面對這一重大優生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對家庭和和社會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失。為了對國家、民族,對二十一世紀一代新人負責,我們有責任從青少年防起,很多青少年喜歡沉緬在游戲機、電腦前。他們更應受到特別的關懷,建議有條件的家長應為他們配備屏蔽衣、褲。對於未婚青年男女更應高度重視,防患於未然。至於新婚夫婦,更應未雨綢繆。在女方懷孕前注意對電磁污染的防範。具體做法是夫婦兩人上機前就穿具有防電磁輻射功能的防護服。一旦懷孕後,有條件的,女方暫時離開電腦前這個崗位,無法調離的,則穿上防電磁輻射防護服。
距離家用電器不同位置的磁場強度:
Ⅶ 哪些家用電器有輻射
現代飛機都擁有先進的電子導航系統,而控制這些裝置的是計算機系統與電信號。內
手機等電子設備一般都容能產生電磁輻射,發射電磁波。如果在飛機上使用個人電子用具(行動電話等),它發出的電磁波就會干擾計算機化的駕駛系統和飛機上的電信號,造成飛行失控。
所以,乘客要遵守乘機規則,不要隨意在飛機上使用個人的電子用具。
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電磁輻射「微波爐」中,這些輻射或多或少對人體健康造成了危害。
以下是家用電器輻射量:
音箱:20MG電冰箱:20MG電視機:20MG
空調:20MG洗衣機:30MGVCD:30MG
復印機:40MG電腦:150MG吸塵器:200MG
微波爐:200MG手機:200MG
Ⅷ 什麼日常家電對人的輻射最大!
隨著通訊業和家電業的發展,現代人在享受現代通訊設備的便捷和電器所帶來的舒適的同時,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來自各種電器和通訊器材的輻射,人們愈益暴露在一個電磁輻射不斷增多的環境中,平時司空見慣的家用電器也被指責是室內電磁輻射的無形殺手,而家用電器的電磁輻射危害究竟有多大,究竟應該採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看待和使用家電產品越來越受到普通家電消費者的重視。 何謂電磁輻射 我們通常使用的電器和通訊設備,如電視、手機在使用中電場和磁場的交互變化產生電磁波,電磁傳播過程同時也有電磁能向外傳播,這種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通過空間傳播的現象成為電磁輻射。目前電磁輻射已成為繼水、空氣、雜訊之後的第四大環境污染,並已被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列入必須控制的污染。 盡管目前家電產品都不同程度地有電磁輻射釋放,但對人體究竟能產生多大的危害,還缺乏確實的試驗依據,一般的觀點認為,電磁場會干擾細胞釋出和吸收鈣質的速度,導致癌細胞的產生,而低頻輻射是人類癌症、生殖病變、遺傳障礙、老年痴呆、健忘症的重要原因,而電磁輻射對兒童的危害最大,長期暴露在電磁輻射中會增加兒童得癌症的機率。 一般家用電器的輻射強度 目前國際和國內都有專門的機構在進行相關的研究和試驗,根據國際衛生組織公開的數據我們可以了解到日常使用的家用電器的電場和電磁強度。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們日常使用的家電主要在工頻磁場輻射超標,並主要表現在電吹風、吸塵器、電動剃須刀、熒光燈和微波爐上。而且很多時候可能會同時使用幾種電器,在使用中其間的磁場強度也是累加存在的。在一些非正式試驗中,不少人發現存在群輻射現象,「『群輻射』會使輻射頻帶很寬,會增加設備之間的諧振和輻射能量的疊加。當能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會使人體同時受到輻射的致熱效應(頻率越高越厲害)、非致熱效應(全頻段)和諧振效應(當波長與生物體的尺度成比例時)。」這也說明了在輻射的影響遠較人們了解的廣泛地多。 電腦:低頻電磁場可能影響胚胎 需要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的人,應該參考手冊上的規范的操作建議而跟電腦保持一個較安全的距離。一般人會認為電腦濾光屏能夠阻擋電腦的電磁輻射,但有最新報告說,這種濾光屏其實對電腦使用者的保護性不大。 電腦在啟動後,會產生電磁輻射,這其中包括了X射線、折頻、超低頻和靜電場。幸好絕大部分的X射線會被屏幕上原有的玻璃罩所吸收,真正能漏出而又對人體有害的劑量非常小。但電腦周圍所產生的特低頻電磁場,卻會對胚胎產生不良影響,長時間暴露於彼,有可能幹擾到胚胎的正常發育,嚴重的情形,甚至會造成流產。 假如辦公室里電腦太多並且面對電腦時間過久,應該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使空氣中的正離子疏散出去。 微波爐:若微波泄漏應盡快遠離 微波爐發出的微波,卻是一種高頻電磁波。在電磁波的波譜中,它是介於超短波和紅外線之間。微波穿透力極大,它能把東西煮熟是由於微波照射引起物品內部分子高速運動,產生摩擦,使溫度迅速升高。微波爐在正確操作使用下,對人體不會有影響,但假如發現微波泄漏不慎傷害了身體,應盡快遠離微波環境。一般輕微的情形,只要離開接觸,被傷害的組織就能逐漸恢復正常。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 電視:負氧離子少會造成不適 看電視時,實在不宜太靠近。太靠近的話不止傷害眼睛,當電視機的顯像管在啟用時,它的負極會發出高能量的電子束。這些電子束猛烈撞擊屏幕內壁的熒光物質時,屏幕上才會顯示圖像,但同時這也會產生具有穿透力的X輻射線。 看電視最好有個時間限制。假如要看較長的時間,應記得至少每小時離開現場一陣。坐位至少要和電視機距離兩米以外,而且最好能裝上保護屏,電視屏幕顯示影像時也會放出大量的正離子,它們像磁石一樣吸附空氣周圍里的負氧離子,使室內空氣中的負氧離子大量減少。長期處於缺少負氧離子的狀態中,人容易頭痛、胸悶和食慾減退,那種長時間看電視的人,應該同時注意室內空氣的流通。 手機:安全性將是未來賣點 手機早已普遍流行,如今幾乎是人手一機。手機是靠超短波的波段來操作,這種超短波的效應,比微波爐還要來得大。當一個人受到超短波頻率沒有受控的輻射時,會產生疲倦、頭痛,而假如經過多次重復的慣性輻射,很有可能導至電磁波引起的傷殘性白內障。 英國醫療監視組織副主席勞倫士查禮,如此告戒長時間手機使用者:「除非真有必要,否則應避免手機而改用普通電話,在無可避免時,也該讓你的手機距離你的大腦遠一點。」短波的殺傷力較強,且藏於無形。美國醫葯署發現:那些用無線電短波探測器來確定汽車速度的公路警察,很多都患有腫瘤。但手機的超短波強度是否足以致癌,至今還在爭論。 德國也有專家研究出來,輻射通過量超過5瓦的手機就有可能影響健康,而小孩貪玩,隨手抓起手機就撥的習慣很教人擔心。但因為手機現在品牌太多,各家的性能與輻射通過量也不一致,一般是由2到8瓦不等,它們的真正安全指數,仍有待驗證。有人預言:日後手機在市場上的戰略點,將不會再是款式競賽或是電池壽命的長短,而是會著重在手機電磁輻射量的最低安全水平上。
Ⅸ 什麼家電輻射最大
當然是電腦啊 呵呵 我個人認為是
Ⅹ 家電為什麼會產生輻射
各種各樣的家用電器,諸如微波爐、電磁灶、彩電、電冰箱、空調、電熱毯、家用電腦、組合音響等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和樂趣,然而科學研究和人們日常生活的實踐都表明,家用電器和電子設備在使用過程中都會產生各種不同波長和強度的電磁輻射,不僅對人體健康具有潛在危害,對人類生存環境也構成了新的威脅。
一般來說,家電的電磁輻射強度均較高。微波爐是現代化的烹飪工具,深受家庭「煮婦」的歡迎。當啟動微波爐控制開關後,爐內的磁控管開始工作,將所產生的微波能量通過波導管輸送到微波爐腔內,將食品加熱或解凍、消毒。由於製造方面的原因,一定數量的微波爐存在著微波能量泄漏問題,這主要是由於微波爐門關閉不嚴、排濕孔開得不合理或孔洞過大等原因所致。通過檢測,一些微波爐近區(0.3~0.5m)功率密度高達l000微瓦/平方厘米。電磁灶工作頻率在幾十khz至上百khz,屬於極低頻段,它是利用電磁感應,產生磁致渦流而加熱食品的,經測試,其感應強度近區電場強度可達上千伏/米,近區磁場強度達到幾微特斯拉,可在局部環境內構成污染。在氣候寒冷時,許多家庭都會使用電熱毯,在通電後,電熱毯會產生50hz的工頻電場和磁場,實測數據表明,距其數厘米處電場強度達到2~2.5kv/m,磁場強度高達2~5μt:由於人體直接躺在電熱毯上,處於工頻場的感應作用下,會使一些人睡後感到不適,疲乏無力,四肢酸痛,特別是對孕婦影響最為突出,容易發生流產和異常出生現象。電冰箱通電工作時會發出電磁波,對其他電器,如電視機顯像管等產生磁化,導致圖像扭曲,還會損傷人體機能。
在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特別重視小型家用電器的電磁污染,如距吹風機10厘米處磁場高達7μt,距吸塵器10厘米磁場為9μt,剃須刀、電烤箱、照明電器等設備也都不同程度輻射電磁能量。這些小家電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人都在使用,而小家電產生的污染危害往往被人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