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家電行業發展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參考前瞻 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家電行業電商發展模式與企業投資決策分析報告》顯內示:
容優勢:
1、 3年內不需要大的資本支出,僅依靠之前的產能已足夠滿足需求,產能調節靈活。
2、 國內市場局面基本確定,新近企業基本沒有,可以發力海外,逐漸提高自有品牌減少貼牌產品。
3、 手握大把現金,基本沒有有息負債,可以開始在合適的價格回購公司股票。(目前海爾和美的已經進行。)國內市場上真拿的出真金白銀回購股票的公司也屬很少了。
劣勢:
1、 除了空調以外其他需求接近飽和,如果市佔率不能持續提高,營收和利潤有下滑的風險,不過中國這么大的市場,替換需求可能比大家想想的大的多。
2、 人工成本上升會導致成本提高,可以看到三巨頭早就開始打造機器人生產線,比其他企業有了先發優勢。
3、 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目前就我個人看全球的需求進入了疲軟時期,目前還沒有大的革命出現導致需求大幅增長,在未來的幾年原材料價格會比較平穩。
B. 家用電器發展前景怎麼樣
家電發展前景
很快,一場以規模來支撐、創新來驅動、品牌來制勝、直擊用戶的多維的競爭大戰早就開始了。實際上,早在五六年前就已經打響了這場戰爭。當然,也不是規模化還有低價戰失效了,而是,相關的家電業的主導者出現了更迭了。不僅僅是在中國,即便是世界范圍裡面,家電產業也都是在持續的變化的。同時,根據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變化為相關的標志,倒逼很多家電的廠商的市場競爭、產品的創新還有供應鏈的整合,這些都在發生變化,才可以順應這個時代的變革。
無論是一些大規模、還是低成本的發展,都是依賴中國特有的人口方面的紅利、產業鏈集群等相關的地緣和環境的優勢。特別是一些勞動力的成本也是非常低廉的,也會成就中國的家電的製造的優勢,同時,龐大又空白的家庭家電的擁有量也會成為本土的家電企業低價競爭的重要的沃土。同時,如果說還在彩電、空調、冰箱以及洗衣機、微波爐、電飯煲等相關的多個大小的家電領域,很快也會成就一批年銷量在1000萬台以上的專業型的巨頭企業。像低成本的大規模化的崛起,也成就了中國家電產業的第一個「黃金發展期」,也很快就成為了中國的家電企業突破外資的洋品牌、技術還有產品封鎖的重要的利器。像這一系列的現象都充分表明了,低價制勝以及規模的崛起早就不是主導的家電產業的競爭要素了。
當然了,不是規模化對於相關的中國的家電企業,也已經不再重要了。只是,目前,隨著產業的發展步入了一個成熟的時期,整個的家電產業巨頭之間的競爭,也很快就從單一的規模化的擴張,升級到了多維度的技術化、品牌化還有品質化以及高端化的最新的戰役。像過去的中國家庭,對於家電的需求也僅僅是「從無到有」,追求的也是普及、快速的擁有;但是,當前的中國家庭對於相關的家電的需求變成了「從有到好」,追求的也就是享受和體驗生活;像這種需求心理的差異,帶來的就是整個的家電產業的相關的企業,競爭的手段以及商業的模式也必須要發生轉變。
目前,去低成本還有大規模化,都會關於整個的中國家電核心競爭力的再造和重構。同時,也會關繫到另一個發展的最新的選擇:也就是先做大,還是要先做強,這也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來,中國的家電企業一直在進行選擇的重要的出路。這樣的話,也是會帶來規模化做大的情況。
C. 合肥有什麼優點能成為安徽的省會
合肥成為安徽的省會是在1945年,那時日軍已經投降,在省會是前往老地方安慶還是另選別地,省政府里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當時的安徽省主席是「桂系」的李品仙,他擔心安慶那裡他的根基不穩,不如另覓他處。其實早在抗戰時期,他已經布置有關人員做好勝利後省府機關搬到合肥的打算。
合肥地表水系較為發達,以江淮分水嶺為界,嶺北為淮河水系,嶺南為長江水系。
境內巢湖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東西長54.5公里,南北寬21公里,水域面積770平方公里,號稱「八百里巢湖」,湖底海拔5米,湖水容量隨水位高程的不同而不同,當水位高程達14米時,湖水容量為63.7億立方米。
合肥市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窪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江淮分水嶺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間,平均海拔20~40米。主城區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崗沖起伏;西南部屬大別山余脈,層巒疊嶂;海拔最高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合肥市有文化館11個,公共圖書館9個,博物館31個(其中:國有博物館18個,非國有博物館13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1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30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4處。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5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87項。圖書館總藏量525.57萬冊(件)(不含電子圖書),其中圖書425.54萬冊,比上年增長8.2%。
各級國家檔案館館藏檔案資料370.14萬卷,增長8.7%。電影院61家,全年票房收入4.97億元。各類動漫企業125家,具有原創能力和代表作品的企業36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9%。
D. 合肥地區的優勢在什麼地方,未來十年合肥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樓上的已經說的好多了,我感覺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
不管合肥如何版發展都權不可能和沿海相對比,必競是內陸城市,如果說優勢是什麼,我覺得還有一點。那就是安徽出的高管還有幾個吧,對合肥的關注可能要多點。至於未來10年,沒有人可以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10已經管是很長的時間了。合肥可能是沿海城市的翻板吧。因為偶還沒看到有戰略性的人才發表切實可行的戰略性方案。來主導未來的發展趨勢!
E. 說說合肥這個城市的優點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齒」的戰略地位,常為兵家必爭之地。「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素以「三國舊地、包拯故里」聞名於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現在大文學家、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貨殖列傳》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鮑、木輸會也」。秦漢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縣」,屬九江郡。東漢劉秀升合肥為侯國,三國時為揚州治所,三國時魏將張遼大敗孫權十萬大軍的逍遙津戰役,即發生在這里。明清時為廬州府治,故又別稱為「廬州」。自東漢末以來,合肥數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區重要的行政中心和軍事重鎮。合肥解放後由縣設市,三年後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於合肥市。
位於安徽省中部(北緯32°、東經117°),長江淮河之間、巢湖之濱,通過南淝河通江達海.
淝水穿城而過,環城公園似翡翠項鏈;逍遙古津、教弩梵鍾、包河秀色、蜀山春曉,徜徉其間,弔古論今,令人留戀忘返。中國科技大學落戶合肥,更使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國科技城」的美譽。 在2007年底,由國家商務部、信息產業部、科技部正式認定合肥市為「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成為中國第12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
改革開放以來,合肥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快車道,GDP連續20多年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階。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853.57億元,增長16.9%;全年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5.27億元,比上年增長36.4%;財政收入達到130.88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為57.64億元,增長28.3%;全年實現海關進出口總額41.83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其中,出口27.94億美元,增長27.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84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3207元,增長11%。2006年底,合肥GDP突破1000億,2007年底GDP突達到1334億。預計2010年底,GDP總量突破2250億,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