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家電巨頭長虹:被美國拖欠44億跌落神壇,後來怎樣
「天上彩虹、人間長虹」,這個曾經家喻戶曉的彩電品牌,在20世紀90年代,國內每賣出3台電視機就有1台長虹,並連續20年保持銷售量第一的我國家電巨頭企業,如今卻跌落神壇。
長虹想開拓美國市場然卻被拖欠了44億元貨款,現如今,長虹的年營業收入只有小米的一半,年利潤也只有格力的百分之一,還因急需流動資金而以8000萬元的價格,賣掉價值1.5億元的長虹大廈。
長虹,中國曾經的家電巨頭企業
長虹前身是1958年建立的軍工企業,1965年轉為民用,但其產品質量一向以軍工質量著稱。長虹的崛起與董事長倪潤峰的戰略布局和對市場的敏銳度緊密相關。倪潤峰23歲進入長虹,從一個普通工人一路成長為車間主任、廠長,後任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接連的戰略失誤及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使長虹虧損並急需流動資金,為了盡快改變現狀,2018年9月長虹竟以8000萬的價格出售了位於上海靜安區的長虹大廈,而當時它的市場價格至少在1.5億元以上。昔日的家電巨頭如今卻以低價銷售辦公樓求自保,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在各種原因的綜合作用下,中國的家電巨頭企業長虹已變得黯然失色、跌落神壇,曾經讓人引以自豪的民族品牌卻不得不靠賣樓自保,讓人為之惋惜。在互聯網、5G發展的新一輪機遇中,我們更希望看到長虹能走出困境,再次崛起。
Ⅱ 國美走進良性循環,將在五一啟動價格戰,國美電器究竟為什麼能越做越好
黃光裕在現場表示,國美加入家居業務看似跨界,其實國美對家山冊困居行業並不陌生,零售業方面直接間接參與了很多家居行業產業鏈,地產行業也參與了裝修、設計等規劃。黃光裕認為,如今,國美看到了家裝行業的痛點,而這些痛點需要用商業模式進行改變,此次國美將逗念設計、材料、施工平台放在一起,是平台化使產業鏈形成一個閉環,讓B端之間以及與C端之間能夠更加透明。國美打扮家APP用科技手法節省了時間,保障商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談到國美電器為什麼越做越好,規模越做越大,黃光裕表示,這是因為國美走進了一個良性循環,有了一定的商業模式,大家既合作又相對獨立。
Ⅲ 黃光裕「掀起」價格戰,卻無人應戰,這是怎麼回事
黃光裕自從入獄以後,大家都十分關注這位昔日的中國首富,目前的一個狀況是怎麼樣的。現在黃光裕已經被釋放差不多有一年多的時間,從他出獄到現在他又做了哪些事情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講述一下黃光裕出獄後所做的一些事情。
那我們也知道在早期的話,黃光裕有著價格屠夫之稱,帶領著國美一路的廝殺,就主要是依靠這個價格戰的殺手鐧,以及這個商業策略,從北到南一路征服了中國的各大市場坐穩了中國家電老大的位置。這伍高族次的玩法顯然已經不再適用於目前的商業大環境。這次在全網以最低價近萬款商品的活動當中,部分商品的價格比平時低了10~40%,除了價格低還有一些抽獎的活動等等一系列營銷玩法,但是最終的結果也沒有激起太多人的一個關注以及購買。
為什麼昔日的價格戰術在現今的環境下沒有得到如意的效果呢?那是因為在過去的20年以來,中國零售市場的價格戰玩法已經非常成熟了,特別是電商崛起以後,更是將價格戰的玩法達到了一個新的巔峰,屬於這個頭部的天貓和京東這樣的大型企業,一個有的雙11的節日,一個創造了618的消費者購物節,在各個電商平台每半年都有一次腔弊大的活動促銷,每個季度都有一個活動,每一個月也有一個小的活動,消費者幾乎可以天天購買到價格便宜的商品,而拼多多創造了農村市場各種補貼玩法,更是積累了大批農村的一些忠實的粉絲客戶。所以綜上所述,國美目前的一個情況,除了市場的佔有率比較低,和其他幾個巨頭的電商企業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所以說如果沒有後續的一系列有著顛覆手法的商業操作,估計昔日首富的輝煌難以重現。
Ⅳ 張近東:家電業的「江湖大佬」
回眸張近東15年的創富歷程,始終離不開一個「快」字。
1984年,張近東走出南京師范大學的校門,進入一家南京鼓槐雹樓區屬企業。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出現一股「下海」潮流。
年輕的張近東也在此時躍躍欲試。張近東利用工作之餘承攬了一些空調安裝工程,為自己創業攢到了10萬元資本。當時最熱門也最賺錢的商品是家用電器,彩電、冰箱、洗衣機等供不應求。但張近東卻沒湊這個熱鬧,在冷靜思考了幾天後,他做出了令周圍許多人驚訝的選擇:專營那時還屬於「奢侈品」的空調。
1990年12月,27歲的張近東,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辭去了固定工作,在遠離鬧市的南京寧海路上租下一個面積不足200平方米的小門面,成立了一家專營空調批發的小公司―――蘇寧交家電,開始了個人和蘇寧電器的創業歷程。
誰也不會想到,十幾年後,從這家並不起眼的 「小門面」竟駛出一艘中國屈指可數的家電連鎖業「航母」――蘇寧電器,而其掌舵人張近東則成為「中國連鎖風雲人物」。
富有前瞻性的第一步奠定了張近東事業的基礎。當時正處於空調銷售的暴利時代。張近東下海第一年就做到了6000萬元,純掙1000萬了。此時的張近東年僅28歲。在當時南京國有大商場眼中,民營企業蘇寧無疑是半路殺入空調業的「程咬金」。
1993年,「八大商場」聯合發動空調大戰向蘇寧發難,宣稱將統一采購統一降價,如果哪家空調廠商供貨給蘇寧,他們將全面封殺該品牌。這場商戰是中國家電業第一次在賣方市場下出現的「價格戰」,不過蘇寧反而一戰成名,憑借平價優勢當年空調銷售額達到3億元,一躍成為國內最大空調經銷商,最終成為這場大戰的贏家。
但好景不長,1995年以後,中國家電市場出現供大於求狀況,許多製造商直接滲透零售市場。為此,張近東逐漸縮減批發業務,開始自建零售終端,賣家電也從單一空調逐步增加到綜合電器。
1996年,蘇寧進入揚州市場,標志其開始走出南京探索家電連鎖之路。
2000年對於蘇寧電器是個轉折年。
這一年蘇寧停止開設單一空調專賣店,全面轉型大型綜合電器賣場,並喊出「3年要在全國開設1500家店」的連鎖進軍口號。蘇寧南京新街口店位於蘇寧電器大廈內,該大廈位於南京最大商圈新街口商圈中心,屬「黃金建築」。大廈落成之初就有人勸張近東把這棟樓出租,一年至少可以凈賺3000萬元,但張近東卻堅定地表示:「哪怕虧4000萬,蘇寧也要做家電賣場」。時間證明了張近東的正確選擇,蘇寧的全國連鎖體系也在快速擴張。
張近東當初准備虧4000萬元開的南京新街口店,如今已成為全國家電銷售第一店,一年銷售額達10億元。
張近東說,「當時我們對連鎖都很陌生,2000年我們提出要在全國開出1500家店時。受到業界頗多質疑,當時壓力很大,甚至有些零售同行嘲笑我,認為是天方夜譚。可是,現在不僅蘇寧實現了全國連鎖,攜櫻而且全國的零售同行都在學習蘇寧走連鎖化的道路」。
15年下來,蘇寧電器從當鉛隱帆初的10個人壯大到7萬人,從200平方米的一個店面擴張到全國的300家店面,從年銷售額400萬元提升到近400 多億元。2005年5月1日,蘇寧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同時新開出22家連鎖店打破了國美一日連開11家新店的「神奇記錄」。如果再算上4月份新開的近40家門店,蘇寧4月1日到5月1日一個月間,一共開出近60家新店,創下家電連鎖企業單月開店數量之最。
「在經歷15年穩健發展後,2005年蘇寧全國連鎖發展已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我們現在不再制定具體的開店數量指標,而是放手看自己到底能跑多快。」 如今這位家電業的「江湖大佬」,似乎更著意蘇寧的未來。
《新財富500富人榜》 分析認為,零售行業的富人是最近一年中國財富增速最快的人群,零售業富豪人均財富增長308%,其中張近東是一個樣板:由於2004年蘇寧電器上市,張近東個人財富陡增517%。
實際上,張近東為蘇寧上市足足籌備了5年。2004年7月21日,蘇寧電器正式在深交所中小企業板掛牌交易。當日漲幅100.24%,一舉成為滬深兩市第一高價股。張近東身家也因此一夜超過12億元。之後,蘇寧一直穩居中國股市第一高價股,股價屢創新高,一度突破70元大關,如今仍穩居26元高位(除權後)。張近東身家也水漲船高,從上市之初12億元暴漲到如今28億元。加上張近東其他資產,身家超過31億元。
蘇寧此次上市成功融得近四億元發展資金。「現在的蘇寧電器已經不是我個人的事業,而是社會化的,我們已經獲得了與外資商業巨頭同台競技的融資平台,這將為蘇寧的再次飛躍提供強大動力」,張近東說。
美國最大家電連鎖企業百思買,在1989~1999年10年間,其股票價格翻了100倍。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在上世紀80~90年代,股價也翻了500倍。目前美國家電連鎖企業已不足1000家,百思買為首的前三大電器連鎖控制了高達8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家電流通企業則超過3.2萬家,家電連鎖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僅為6%,資本市場和零售市場顯然給張近東留出了雙重想像空間。
2005年5月12日,張近東率蘇寧高層赴美國商務考察,訪問了美國最大的家電連鎖百思買集團,a・o・史密斯的整體廚衛,還有摩托羅拉的研發基地。每到一處,心情都難以言說,「與國際巨頭相比,我們還很弱小,有很大的差距。最大的差距不是國際巨頭發展的歷程長,而是他們的理念超前。站在國際市場上看,我們能看到自己理念上的巨大落差。現在我們前進的步伐已經夠快,但是如果添上國際先進理念這雙翅膀,我們一定會更加飛速發展」。
當被問到怎麼看待即將進入中國的全球家電巨鱷百思買時? 張近東說,就像一個通常需要仰視對方的人,某一天突然發現,他們能平等交流和溝通,這種心情的產生不僅僅是因為發現了自己在實力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從這一刻開始有了足夠的信心。
張近東感慨地說:「觀念是制約中國人賺大錢的最大阻力。要有一種創造財富、賺取財富的動力,並快速地付諸行動,不要怕失敗,跌倒了再爬起來。如果一味地求穩怕輸,那就很難成功了」。
在美國百思買集團考察了幾天之後,張近東說,百思買也是專門做電器流通的連鎖企業。它現在所處的階段就是蘇寧馬上要經歷的階段。盡管我們不可能跟他們完全一樣,但是,他們的管理技術不能不說對蘇寧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百思買的今天,就是蘇寧電器的明天。他們就像一面可以照見未來的鏡子,我從中看到了蘇寧電器的未來」。張近東對這一點深信不疑。對百思買的鍾情,暗示出蘇寧的下一步藍圖。
江湖
Ⅳ 簡述長虹發起的價格戰對我國的彩電行業的發展起到了那些深遠的影響
價格戰
把國產電視的價格從奢侈品拉倒了低值易耗品的檔次。。。
科技戰
加快加大科技研發、投資;迅速提高了國產電視的科洞枯技、專利水平,與世界電視未來發展趨勢接軌。
狼群效應
帶動一批國產電視企業迅速成長,在價格戰的洗禮下,沖級世界市場,走出了國門
團隊的補充 2011-05-13 22:53
長虹發起價格戰前,行業利潤在40%-100%~~
直接被長虹拉倒20%以下,
1、極大的促進行業洗牌,和刺激了國人的消費增長;
2、長虹和大型電器賣場的合作,先給貨後付款,利用銀行周轉的做法,
促進了蘇寧和國美的國內家電超市巨無霸連鎖店的快速擴張;則顫好
3、長虹發起的以舊換新策略,極大的淘汰了舊彩電在市場的生存空間;
4、最終低廉的彩電價格,改變了國內的消費價值觀,能仍就扔,能換新舊換新了;
5、大規模的生產線,上萬人生產規模,極大的影響了國內各個電器企業的生產觀念孫鉛,
讓國內的加工生產能力、科技研發水平、科學化管理都達到了國際水平。
並帶動了一批企業學習和迅速成長!
長虹一度資金鏈緊張
數度差點崩潰
換了總裁以後,開發新品種失敗,提價失敗,
無奈又換回老總裁,
上來就是價格戰。。。。穩住陣腳。
盲目的價格戰,使得國內彩電行業長期處於技術的底端,銷量高,利潤低。
不注重行業的整體科技發展,始終沒有掌握液晶屏的核心技術
一直在給國外交專利費
Ⅵ 黃光裕表示國美移動商城即將發起「價格戰」,你如何看待這項操作
國美電器通過價格戰可能再次崛起
. OK
作為國美電器的創始人黃光裕近期才出獄,使用這種高調的方式出現在群眾的視野之內。並且他的初心是用客戶端倒逼供應鏈將價格打下來,黃光裕作為電器行業的元老級人物,能夠通過價格戰來壓制對手,說明現在市場上的電器品牌利潤空間足夠支撐國美電器的崛起。通過這種老牌的電器零售商來打破現有電器行業格局,不能讓電器行業只圍繞著那幾個大品牌在轉,一些小的電器廠商為這些大品牌在做貼牌製造,這些廠商的產品質量都非常的不錯,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國美打價格戰的機會,將這些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展現到用戶面前。讓消費者用低廉的價格買到品質相同的產品,這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企業家。Ⅶ 長虹價格戰給我們那些啟示
也就是彩電價格戰吧!
彩電價格戰啟示
在中國彩電市場上,出現了彩電行業的全行業虧損。一些
國內知名彩電生產廠家開始進行預虧公告,科龍和廈華這兩大家電生
產廠家也已經宣布預虧,當然,遠不僅僅是這兩家企業,還會有第三
第差告培四家。這一現象是否在給我們一個提示,在價格戰的市場上,沒有
最後的贏家,有的都是輸家。這其中的累計虧損,給國家造成了減收
一百多個億,企業減收二百多億。
中國的彩電市場就在不斷的降價,大的降價
有十次之多。而在最初,的確是起到了作用,我們的國產彩電將失去
半壁江山從洋彩電手中給奪了回來。長虹、康佳、TCL 、廈華等國產
品牌在價格戰中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市場份額開始節節上升,進而
使國產彩電在老百姓的心中建造起質量好、價格底的良好印象。
然而,在除了降價來提高市場佔有份額外,我們的生產企業彷彿
就不會別的什麼方法。於是,在每年的年初,我們都會看到這樣一種
市場競爭:有一家較為知名的彩電企業開始率先降價,緊接著,更多
的國產品牌會有更大的降價。你方唱罷我登場,在有限的市場需求中,
不斷的去尋求那不可能達到的市場份額。
降價已經開始把剛推出的純平彩電做為打價
格戰的主要型號,這一最新產品,本來應是為企業創主要利潤的中堅
力量,而今,卻沒有為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中間的變化,實在令人
所心疼。一方面,國內的彩電企業在不停的降價,另一方面,市場的
需求卻在悄悄的向洋品牌轉移;有數據為證,在友悉2000年初,洋品牌的
市場佔有率僅為10% ,而到了年底,竟然猛增到30%.這些變化,不能
不令生產彩電的廠家的高極領導層深思。接連不斷的降價,不但沒有
給國產彩電行業帶來利潤,連市場份額也開始下滑,這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經過了幾年的降格戰爭,中國的老百姓也不再象以前一樣,
不再只關心價格,而是開始關注產品中所含的科技含量和產品的質量。
這也恰恰是國產品牌同洋品牌之間的明顯差距。調查表明,眾多的消
費者還是相信洋品牌中所含的高科技成份要高於國產品牌。而今天,
中國的消費者在消費時,也不同於往日,他們將目光盯在了更高創新
的洋品牌上。國產彩電虛唯的更新換代速度總在洋彩電的後面,在降價的
同時,產品的質量也有所下降,這些,都是失去市場的原因之一。
而國外的家電行業一直在不停的開拓著新的領域,先是推出純平
彩電,在掙得差不多時,將這一過時的技術又買給了中國,而他們又
推出了100HZ 頻率的彩電,其市場定價是國產同尺寸彩電的幾倍,而
這一技術又恰巧是國內彩電行業所不具備的,沒有了國內品牌的競爭,
洋彩電將利潤賺到了最大化。同時,他們還在不斷的去研發新的產品,
一但發現其市場份額有所飽和,就馬上退出其市場競爭,把更新的產
品推出。看到這里,我們明白了,其實,這彩電行業的最大贏家不是
中國的企業,而是國外生產這些技術的企業。不能想像,如果沒有國
外的技術和資金,還會不會有長虹、康佳、TCL ……你仔細考察一下,
現在中國能佔有市場1%以上的中國名牌,有幾個能不借住國外的資金
和技術?
在這一方面,VCD 的競爭是一個極其典型的例子,VCD 的核心技
術,VCD 的機芯、解碼晶元等,這些技術含量很高的高技術產品,中
國至今還不能生產;這樣就出現了這樣一個結果:VCD 市場最大的贏
家並非生產VCD 最多的中國,而是美國的C-CNBE公司,僅這一家公司
使從向中國出中的500 萬套晶元中獲利2 個多億美金!有人說,在VCD
大戰中,中國充當了美國的雇傭兵。
這種現象不僅局限於家電行業,在汽車工業、摩托車工業、電腦
行業……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為各個地區的決
策者對於短期利潤表現出的濃厚興趣,並樂此不疲。當一種新技術型
產品剛剛打開市場,還不到收獲期,全國的各路人馬就一哄而上,紛
紛上馬,重復建設,自成體系,互相封鎖。趨同的產品結構,小而分
散的組織結構。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市場嚴重飽和,相互降價,沒有能
力來繼續開發新的產品。從而使一個很有潛力的產品就此夭折。
目前的狀況,在短時間內很難徹底根治,還是需要各個環節的一
起行動。只有走出價格戰的怪圈,才會有更多的企業的得到生存,得
到發展。價格戰只能用一次,若是把打價格戰做為佔領市場的唯一手
段,其結果只會自取滅亡,創新才能發展。
在中國將進入WTO 之前,希望所有的國內企業明白這個道理,做
出全面的市場調查,找准市場定位,看清自己的位置,在新的世紀中,
使國產品牌走向世界,勇於開拓海外市場,創出中國產品的信譽,為
中國的經濟騰飛助一臂之力,在世界500 強中看到中國企業的身影。
這些,都要靠我們的共同努力去實現!
在彩電企業此起彼伏的「價格牌」叢林里,如今亮出了「技術牌」。
人們首先注意到,「價格戰」中並不主動的海信,甩出一張「技術牌」。
8月18日,北京的海信新產品展示會現場,在海信新產品「膠片彩電」和普通純平彩電組成的效果對比大屏幕牆面前,參觀者看到,新產品「膠片彩電」畫面的確較為清晰細膩。面對這種廠家宣稱「畫面已達到35毫米膠片電影映像效果」的新產品,參觀的人群發出陣陣驚嘆。
人們還發現,近期推出新產品的彩電企業不止海信一家:創維的1250線高清晰度彩電;康佳集團的DVD二合一彩電已形成14到29英寸全系列產品;TCL集團的音響電視、超薄電視、防雷擊電視、可換面板電視也於近日上市;樂華鉚足勁准備推出PC彩電、人機交互彩電;廈華的變頻彩電和高清晰度彩電也將在一二個月內面世。
一股彩電新品上市熱潮正悄悄逼近。「價格戰」擂台上的彩電企業,目光已經投向技術創新、產品創新,開始改打「技術牌」。
彩電企業為什麼要出新牌?探討這個話題,可以從兩個問題入手:
彩電 為何打價格戰
不少企業都認為現在彩電市場「供大於求」。彩電年產量4000多萬台,而市場年總需求量只有2500萬台。「供大於求」固然是事實。然而有關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彩電企業目前最大的矛盾不是供過於求,而是關鍵元器件和新產品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的不足。
眾所周知,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彩電生產國,但大型集成電路等核心技術,至今還靠從國外引進,不少企業某種程度上只能算個組裝車間。專家分析,目前全國規模以上的彩電企業十幾家,每家企業上市機型上百,但其中功能設置、技術含量大部分重疊的超過了70%。細心一點就可以發現,現在降價的彩電,無一例外都是模擬技術條件下生產的產品。而這是一種即將淘汰的技術。專家指出,彩電生產過剩,其實是產品同質化的過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彩電降價不是絕對的供大於求所致,而是社會技術的進步,導致彩電企業固定資產無形損耗,在原有技術基礎上生產的產品,只有通過降價,從而淘汰舊產品、舊技術,為新產品、新技術讓出通道。
因此,如果把降價比作「破舊」,那麼技術「立新」已是必然。企業打「價格牌」,亦是必然。
價格戰能打到 何時
「價格戰」能打到何時?
答案是:打不久了。這是因為,利潤和成本兩根搖搖晃晃的「柱子」,已經無力支撐展開「價格戰」的「擂台」。
先說中國彩電利潤之小。經過連年的價格戰,目前中國的彩電價格已比美國市場低20%—30%,屬全世界最低。業內一般認為,如今彩電利潤不超過5%。5月份來自信息產業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彩電三強TCL、康佳、長虹的利潤總額同比均出現負增長。而「價格戰」就是在這種狹窄的利潤空間上打響的。
再看成本之高。1996年價格戰時,時逢彩管等配套原材料價格大幅下滑,成本降低了,所以價格戰並不影響企業盈利;而今年彩電配套原材料價格則有所上漲,在成本上升的情況下,彩電企業還苦撐著降價銷售。
一方面「利薄」,一方面「本大」,這樣的「價格戰」能打得久嗎?毫無疑問,以「價格戰」獲取企業利益,無論從時間上說,還是從「利潤空間」上來說,都極其有限。而通過自主創新、以速度經濟和創新能力獲得的壟斷利潤才是無限的。所以,企業「價格牌」盡,新牌必出。
人們記得,1996年價格戰硝煙散盡,彩電業出現兩大變化:其一,彩電產業實現從中小屏幕向大屏幕彩電升級;其二,洋品牌在國內市場份額嚴重縮水,國產品牌市場份額從40%躍升到80%。那麼,劇烈程度超過前幾次價格戰的此次彩電大比拼,又將帶來什麼變化呢?
有關專家已經預言:新一輪彩電業的優勝劣汰即將出現。但是,這回「游戲規則」變了:企業遭淘汰的將不在於價格劣勢,而在於技術劣勢。
看來,「價格戰」逼出「技術牌」,競爭躍上了新台階。企業只有打好「技術牌」,才能躍上新台階。
Ⅷ 昔日兄弟刀劍相向:彩電三巨頭大打價格戰,最終僅剩贏得勝利嗎
華南理工大學校友志論壇上,一直有一個“華南三劍客”的帖子掛在上面。
而這曾經親密無間的“三劍客”,如今早已在商場上白刃相接了。華南理工的78級如同北影的78級一樣,是一個超級班級,在這里產生了影響中國彩電業的三位企業家,他們分別是李東生,陳偉榮和黃宏生。
1978年秋天,還是華南理工學院的華南理工大學迎來了三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對未來充滿想法和沖勁,對新鮮事物總是躍躍欲試的黃宏生;成熟穩重,總是將所有事情都安排的井井有條的陳偉榮;還有即保守傳統又激進奮斗的李東生。
這三人在同一班級,在同一宿舍,又有著相同的愛好,因此常常同出同住,感情十分深厚。平常沒事一起學習,累了打打籃球,可以說是度過了最充實的大學時光。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註定,當初畢業分道揚鑣的三人最後竟因為工作的原因,陰差陽錯在了一個同行業。
TCL、康佳,創維這三家企業後來都成了中國家電行業的巨頭。作為企業的領導人,這曾經的三兄弟為了市場利益,也不得不“反目成仇”,白刃相接起來。
最先動作的是李東生的TCL。為了搶先搶佔多的市場份額,李東生首次提出了高性價仔祥比的產品理念。將廠區的彩電直接從一萬降至三四千,一時間確實搶到了許多訂單。
與李東生降價理念不同的是,陳偉榮的康佳則把大量的資金花在產品的研發之上。他相信只有他帶領著消費者走,才能做到市場的最頂端。
黃宏生的創維更是結合兩者所長,即降低價格,又引進新技術,走的是“開源節流”雙路線。
在這種情況下,李東生領導的TCL一直平穩發展,持久耐力。在歷經了18年的風雲變幻,仍舊在家電行業大放光彩。
Ⅸ 蘇寧率先打起價格戰家電連鎖龍頭地位爭奪加劇
近日,家電連鎖巨頭蘇寧宣布,本周末起在北京市場推出全線產品價格均降20%的活動。春節、元宵節等降價促銷尚未完全結束,北京蘇寧先於競爭對手國美和大中快速打出新一輪促銷拳。蘇寧自稱是為搶占即將到來的家裝市場,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客觀上加速了與競爭對手爭奪行業龍頭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蘇寧電器華北地區管理總部執行總裁范志軍介紹,此次優惠促銷涉及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數碼、電腦、手機等產品,平均優惠20%,最高優惠幅度超過了30%,優惠時間將持續一個月。其中,一款日立42英寸液晶電視原價13990元,現價9790元,降幅達30%;伊萊克斯一款大容量電腦冰箱原價3790元,特價2990元,降幅為鍵瞎鏈21%;另外,一款對開門冰箱跌破5000元。
在北京乃至全國,家電賣場龍頭當國美莫屬。去年11月黃光裕被調查後,國美的資金問題受到各方質疑。陳曉掌舵國美後,改變了國美以往對供應商的「鐵腕政策」,一方面國美對供應商採取安撫措施,如承諾改善款項結算周期等,還通過300億元的大單采購穩定供應商,另一方面,國美及旗下的大中今年都拋棄了原來快速開店的擴張模式,以調整門店效益為重點,門店總量將維持去年的水平。
業內人士認為,競爭對手的「謹慎發展」對蘇寧來說形成種種利好。盡管國際稿孫金融危機和國內房產低迷的現狀令家電市場受影響比較明顯,但蘇寧今年擴張勢頭沒有減弱。與國美調整一些效益不好門店相對比,蘇寧確定今年在全國將至少新開200家門店。
此次大手筆降價促銷,北京蘇寧稱,居民消費在春節期間還沒有飽和,神孝目的在於搶占春季家裝市場。價格是撬動市場最有效的杠桿,撬動了市場消費,才能加速商品周轉從而獲得更大現金流。
對於北京蘇寧方面的全線降價促銷,京城另一家家電賣場負責人表示,其在北京市場佔有銷量和網路布局雙重優勢,而且下一輪的促銷也在醞釀當中,認為蘇寧的促銷不會對整體市場有太大影響。
Ⅹ 黃光裕發起「價格戰」,你認為他可以挽救國美嗎
我認為黃光裕並不能夠挽救國美電器的發展。
不可否認,國美電器曾經在黃光裕手裡迎來了屬於自己的巔峰時機,不過如今的國美電器已經遠不能和當初的水平進行相比,雖然在這個五一假期,黃光裕通過打折促銷的方式來吸引流量和顧客,但是打價格戰的經營方式只能夠讓國美電器維持一小段時間的熱度。如果想要真正讓國美電器的發展產生質變,黃光裕必須要做好國美電器的產品質量標准,因為如今這個時代,產品價格已經不再是唯一能夠吸引消費者青睞的方式,質美價廉才能夠始終得到顧客的喜愛以及信任。
一、黃光裕的經營思維沒有跟上時代腳步。如果不是因為坐牢多年的原因,黃光裕依然有機會領先時代腳步,因為黃光裕在十幾年前之所以能夠讓國美電器領先整個行業,就是由於黃光裕的經營思維過於超前。不過人的經營思維理念並不能夠一直維持在領先的水平,因為經營思維有的時候由於時代的發展可能會出現落後的問題,然而目前黃光裕的問題就是由於時代發展導致的經營思維落後,所以我並不看好黃光裕能夠讓國美電器起死回生。
國美電器的價格戰策略並不一定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實質性的實惠。因為產品的價格越低就有可能會導致產品的售後服務得不到有效保障,如果黃光裕因為價格戰的原因導致售後服務質量下滑,那麼對於國美電器的困境無疑會帶來雪上加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