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家電大全 > 日本家電還有哪些沒被收購

日本家電還有哪些沒被收購

發布時間:2023-04-08 21:39:44

⑴ 三洋洗衣機被誰收購

三洋洗衣機被海爾收購了。

2011年7月29日海爾集團以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物此的價格收購了三洋電機在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或螞悄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

海爾收購的業務中還包括了三洋洗衣機的品牌「AQUA」。同時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越南地區,海爾可以給其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產品打上「SANYO」品牌標識。

(1)日本家電還有哪些沒被收購擴展閱讀

三洋發展歷程

1947年:三洋電機製作所創立,一開始是生產電燈。

1949年:三洋電機向日本政府貿易公團交納了衫渣5000個摩電燈用於出口。

1950年:三洋電機株式會社成立。

1952年:三洋開始生產塑料殼收音機(SS-52)。

1953年:三洋開始生產電動洗衣機和電視電視。

1956年:三洋開始生產批晶體管收音機。

1957年:開始生產產電冰箱。

1958年:開始生產窗式空調、吸塵器和音響。

1960年:開始生產S-21MR型錄音機、雙缸脫水乾燥式洗衣機、彩色電視機;、壓縮機及冰激凌儲藏櫃。

2002年:三洋與韓國三星技術合作以及與海爾實現在廣泛范圍內的合作。

2008年12月18日:松下就收購三洋電機。

2011年7月29日:海爾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

⑵ 三角牌電飯煲被日本收購了嗎

三角牌電飯煲沒有被日本收購。

「三角牌」電飯煲誕生於60年代初,是廣東省著名商標。作為國產電飯鍋的自主品牌,曾經是國內電飯鍋的代名詞,即使經歷了90年代後國內品牌的迅棗緩肢速擴充和激烈競爭,三角牌電飯鍋至今在全國的綜合市場佔有率仍然名列前茅,並且已經從單一產品擴展到包括電磁爐、開水哪鎮器、蒸燉鍋等全系列廚房小家電以及電冰箱、冷凳世藏酒櫃等大家電。 

⑶ 日本的東芝、松下、索尼、三洋和夏普為什麼不行了

不是人家不行了,是我們不行了。人家在走高精尖,國產電視也好,冰箱洗衣機空調也罷,真正核心技術都是買人家的,離開人家,你生產個純自己的東西我看看,是人家根本不屑生產這些低附加值產品,不代表人家生產不了。你開奧迪,我開勞斯萊斯,不代表我買不起奧迪。雖然經濟全球一體化,技術不可能一體化的。

簡直是天方夜譚,不但行而且很行,索尼在影視界也是赫赫有名何況還有獨霸手機攝像頭,和照相機COMS攝像頭幾乎囊括全世界70%,松下已經是新能源的佼佼者,像家電這種低附加值的家電早就甩出去了。

東芝 索尼不行了? 提問的認識這兩玩意么, 一個陀螺儀 一個民用2.4米 240公里軌道拍的30cm解析度的鏡頭 知道是你說的哪兩家的么?

日本企業的特點:

1.通常善於改善、優化,而不是發明

2.專治認真,物極必反

3.拿功能機比喻日本企業比較恰當

第一條,日本多數技術是模仿歐洲和美國。舉一例,金屬觸變成型機,專利權屬於美國,可是美國並不生產,專利權分別授予加拿大和日本的各一家公司。日本拿到專利,並不是照搬生產,而是做了進一步地改進、優化,加拿大的機器可以說是原型機,生產中日本的機台要好用的多。

在以前,改善優化立顯日本企業的優勢,日本產品曾經以這樣的方法,將電腦內存以及 汽車 等產品打入美國市場。現在,有了中國企業的出現,中國產品的模仿則是全方位的,無論對方多麼窮或者富有,都有相對應的產品。光伏、LED、LCD、輪船,甚至高鐵,中國企業有直接簡單模仿,有優化改善,在一個行業不僅僅是全方位滲透,而且是各個層次的低價競爭。何止是日本抵擋不住,美國特朗普也發愁呢!

第二條,日本企業完善了各種表單和流程,企圖做到疏而不漏。正因為如此,設置部門過多,戰略執行困難,協調合作效率低,開發產品周期過長。(注:德國、美國的效率也不高,流程同樣長)。另一點,日本是一絲不苟的做事精神,刻板專治單一,因此日本企業得以改善優化出了很多優秀的配件、部件,機床。看長端這是很有利的!但整體市場,中國企業做到了邊改善邊出產品,速度快,搶先佔領市場。或許是太難於接受現實,或許被現象迷惑,有的日本企業開始坐不住了,屢次作假屢次曝光!部分日本企業的認真、專一精神開始崩潰!

第三條,日本企業喜歡閉門造車,改善優化是停留在企業內部,產品沒有上市,就已經開始替客戶拿主意了,「Panasonic ideas for life」,從2003年一直使用了十年至2013年,松下巨額虧損!

缺衣少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不是你給我什麼,我就要接受什麼)!而 時尚 則是觀察時代變化最好的窗口,可以看到大眾的心靈變化:LV包包不再流行,包包、服裝開始追求小眾化品牌,流行個性化、定製版。如果,你的產品現在還在我行我素,企圖牽著客戶的鼻子走,那你的產品會被漠視,視而不見!

日本企業較為擅長產品品質、性能的提升,顯得剛性十足,像是一部功能手機。中國企業從並不是自己開發的手機入手,美化桌面主題UI,縮短開機時間,清理存儲空間,以致於先有MIUI系統後有小米手機。

中國企業的顏色是漸變色,日本企業則是單色的濃郁。零零年代,索愛手機開發之初,由日本派專員督陣某代工企業,天天徹夜不眠,生產方案改了又改。可終究呢?Sony感光元件imx系列是日本手機唯一留下的光輝!

歐美注重基礎研究,久而久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發明,或許像一名產婦,發明完了,她就太累了,無暇顧及繼續改善,自以為可以高高在上了!

當下,一個國家長端要看基礎研究的積累,短端要看發明的衍生品(改善優化的能力)繁衍出的價值。時代向前,你只有向前,差距在縮短,輪回在變快……

誰說他們不行了?別人只是轉行了。砍掉了白色家電和下游低端製造業,別人現在都做高端產品去了!

東芝的核磁共振,多普勒彩色B超,高端透析產品,數字X光機,晶元,數據存儲,人家是高端醫療器械的王者,中國每年向日本進口的彩色B超,X光機,核磁共振東芝佔一多半。

索尼是高端電視機的王者,高端電子產品,耳機,音響,高端攝影機,頂級ccd,數碼相機,手機攝像頭(全球份額第一),索尼在影音設備,電視直播,轉播系統,全球數一數二。

松下有高端刮鬍刀,高檔家電,高檔鋰電池市場份額第一,高檔鋰電池專門為特斯拉供應,還有筆記本電腦,雖說份額不是很大。但是質量真的是很牛逼,相當的耐用!據說美軍的軍用筆記本,有很多采購松下的!

夏普已經把液晶顯示器面板技術(低端產品)已經賣給國內的企業了,現在還在做激光列印機,高檔激光電視。不賺錢的都丟給中國企業,賺錢的自己留著慢慢用。

三洋,依舊是電池研發領域的王者,已經把低端家電產業賣給中國企業了。據說三洋被索尼和豐田持股!其他的產業不詳!

這特么我是不是傻,你去電商,商超看看索尼電視多少錢?同樣的國產多少?同樣指標的你拿國產的價格看人家索尼賣給你嗎?不是崇洋媚外,不如人家要承認,別整天意淫。

哪裡不行了???人家厲害的地方你不知道而已,醒醒吧,東芝在晶元里已經做到世界前五了,松下在新能源零部件是全球老大,索尼在自動駕駛也是舉足輕重,三洋貿易也是全球頂尖的商社之一

事實確實如此。東芝能源系統社長介紹,東芝當年做白色家電年營收最高達4000億人民幣。但泡沫經濟崩潰後,東芝逐漸退出了電視和白色家電行業,相關技術轉讓給了中國的海信和美的。

如今中國的白色家電市場,幾乎被美的、格力、海爾等掌控。日本企業全面大潰敗,我們已很難尋覓東芝、索尼等日本品牌的身影。不過,據東芝能源系統社長介紹,2017年東芝的營收達到2400億人民幣,利潤40億人民幣。預計到2019年,東芝的年營收就會恢復到3000億人民幣或更高。

其實日本諸如松下、日立這些巨頭已轉型成功。轉型慢了一步的夏普遇到了問題,被富士康的郭台銘收購了;索尼轉型不夠堅決還處於不穩定狀態。

東芝完全退出白色家電後,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業務領域,目前,支撐東芝的核心業務是全球化布局的上游重工業務以及核電、新能源、氫燃料電池技術。這樣的東芝不再為人熟知,也沒有當年的體量,但重工技術的底子更加厚實。

在前端市場消失,在上游市場站穩腳跟。東芝的成功轉型,幾乎是日本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從2000年開始,遭遇泡沫經濟打擊、在終端市場上敗退的日本企業,開始往兩個路徑轉型:

一是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轉型,二是從國內市場再次向國際市場轉移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快速增長,電子產業抓住技術革命良機快速崛起。日本的電子表、電子 游戲 機、彩電、冰箱、空調、功能型手機等白色家電和電子產品風靡全球。當時,中國進口最多的家電便是日本家電。

但是,1990年泡沫危機爆發後,日本不少企業陷入經營困境。中國海爾、格力、美的、海信等家電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逐漸搶佔中國市場,松下、東芝等日企逐漸在終端市場黯然退出。韓國三星、LG崛起,取代索尼、夏普成為全球最大的彩電供應商。

在互聯網及信息技術領域,日本電子產業錯過了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最佳時機。美國微軟、谷歌、蘋果、英特爾、高通等牢牢掌握技術標准和控制權。

最近三十年日本家電及電子產業幾乎面臨絕境,前有美國 科技 企業壓制,後有中國廉價產品大舉搶占,還有後來居上的韓國技術襲擊。

所謂「窮則思變」,日本企業界開啟了大反思、大變革,索尼提出復興計劃,東芝、松下等紛紛剝離家電業務,豐田、本田大力向國際市場拓展。

他們都向上游核心部件和商用領域轉型,不少企業從B2C領域轉到B2B領域。松下從家電,擴展至 汽車 電子、住宅能源、商務解決方案等領域;夏普轉向 健康 醫療、機器人、智能住宅、 汽車 、空氣安全技術領域;東芝進入大型核電、新能源和氫燃料電池電站業務領域。

經過十年努力,不少企業都已經扭虧為盈,業務穩步復甦,技術更加扎實。但最不穩定的卻是索尼。

索尼擁有龐大的終端市場業務,產品覆蓋電視機、手機、 游戲 機、音像、電腦等。這家公司雖然高喊復興計劃,試圖大刀闊斧地改革,但是始終無法放棄終端市場,沒能堅決地向上游技術領域轉型。

電視業務是索尼的根據地,索尼一直不肯放棄這塊市場。2013年,索尼營收同比增加14.3%,卻虧損12.5億美元。從2002年至今,索尼的轉型不算成功,營收及利潤一直不穩定。

當年,松下CEO津賀一宏在看過索尼的CES展台後說:「如今誰都能做電視機,但智能手機也會出現這種情況。不只是電視機。」這句話道出了索尼的問題,也說出了日本企業轉型的大勢。

2002年,松下已連續兩年虧損,這直接導致松下前任社長大坪文雄的下台和松下從紐交所退市(2013年)。不過,津賀一宏臨危受命接任社長。

津賀一宏果斷放棄連續投資了12年的等離子電視業務,砍掉了不少家電終端業務,改革後的松下集團分設住宅設備機器、環境方案、 汽車 電子和機電系統以及互聯解決方案四大公司。2013年,松下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將近12億美元。此後,松下在津賀一宏領導下成功轉型、平穩發展。2018年,松下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達到7.98萬億日元和3800億日元。這是松下最近七年來最好成績。

如今,家電事業部門收入規模依然最大,占據松下總收入的32%。但是,津賀一宏明確表示,傳統家電業務已見頂。松下在戰略上大力發展 汽車 電子和機電系統領域,這一業務規模已佔總收入的29%。在這項業務上,松下與特斯拉共同投資了動力電池工廠。

另外,環境領域,尤其是節能、環保及安全技術,是松下發展的重點。津賀一宏稱,為了解決環境問題,預計各國在氫氣、水、空氣三個領域的投資,到2030年達到100兆日元的規模。

日本企業從大眾視野中逐漸退出後,逐漸向上游技術產業轉型。如今,夏普的液晶面板,松下的鋰離子電池,索尼的攝像頭,旭硝子的面板玻璃,這些核心技術及部件隱藏在各個品牌的智能手機、超大屏幕電視、平板電腦、電動 汽車 等裡面。

在經濟蕭條的逼迫下,不僅是家電及電子企業,還有不少其它日企,都加強了上游及核心技術的投資。

例如,日立智能電網、電梯核電技術等基礎設備業績平穩增長,三菱發力於氫燃料電池,

不是日企不行了,而是太超前了不適合國人消費了。

這就跟八九十年代一樣的了呢,低端的國產的確銷量占帶部分,但是高端的還是得看索尼,松下,東芝這些的了呢。

就日企的技術你覺得中國人消費的起嗎?我不是看扁的意思,而是人家的高度的確不適合中國民用市場消費了的呢。

日本月收入兩萬多,咱們這月收入五千多,日本根據本國的消費能力出個冰箱洗衣機上萬人家國內就能消費的起,放到國內就消費不起,那麼物優價廉的東西作為經濟差距極大的國家怎麼搞?

蘋果為啥不去非洲賣手機?因為沒法賣的啊,窮,買不起,還能怎麼辦的呢?

你讓索尼出個599的手機,你讓松下來個599的洗衣機,人家怎麼弄?各種低端東西一頓搞,最後發現這個價位的東西用不起任何人家自己的技術,因為成本不夠唄?我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的了呢?

別說現在了,就之前的這些產品難道就普通人用的起了嗎?

現在能覺得這些牌子不行了的絕對是個小白痴,的確現在我們很多技術是進步的了呢,但是還是存在著很多十年八年以上的差距,這些年日本的企業並不是原地踏步吃老本,那麼多高校畢業的高材生不是白讀書的,想想咱們幾個留美留日學成回來的是人才了,但是日本那是幾十個,幾百個人才率的呢。

很多東西我說了會挨罵,但是的確就是,日本的技術還是很先進,咱們還是得慢慢追。

你怎麼知道人家不行了,人家只不過順利轉型,不幹利潤低的家電了,而重要的核心技術都是人家的,韓國也怕日本這些企業給他們斷貨,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等等,還有索尼涉及的 娛樂 媒體 游戲 產業等等,核心技術和部件的生產開發,人家還是領頭羊,多去外面走走,不要做井底之蛙,不要夜郎自大,我們差人家很遠,我們只有虛心學習不恥下問,才能走向復興之路。

⑷ 除了明月還有幾家沒被外資收購的

有如下幾家。
1、根據相灶游緩關公開信息顯示:除了明月外還有海爾冰箱磨鉛,中華牙膏,南孚電池,大寶SOD沒被外資收購的。隱模

⑸ 松下被美的收購了嗎

沒。
是松下旗下的三洋電視業務被長虹收購,小天鵝被美的收下明配明,夏普被松下收購了才是。
松下,是日本的一個跨國性公司,在全世界設有230多家公司,員激告工總數超過290493人,其中在中國有54點000多賣運人。

⑹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後卻起死回生,是經營方法的問題嗎

曾幾何時,日本製造也曾創下一段輝煌的 歷史 ,尤其是物美價廉的日本家電,成為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資本。當時,日本的家電產業風靡中國、美國、歐洲,在全球始終處於領先地位,也成為不少中國企業模範和學習的對象。但三櫻嫌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日本製造已經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國企業「養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國企業500億日元接手!
擁有140年 歷史 的東芝,就是日本企業衰落的「代表」。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後持續地做假賬,讓企業憑空多出了1518億日元的利潤,連續三任社長因為這個問題被迫辭職。這兩年,東芝一直在裁員和破產到的邊緣試探,對於旗下持續虧損的業務也只能「冊洞忍痛割肉」。

據統計,東芝先是以150億英鎊出售了英國的核電資產 ,又在2018年1月以46億美元賣掉旗下的西屋電氣,甚至還打算將旗下美國液化天然氣(LNG)業務出售給中國新奧能源,至於旗下的家用電器業務,則賣給了中國的美的集團。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億日元(約合 4.73 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獲得了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超過5000項家電相關專利、在日本和中國的市場和製造基地、以及東芝家電約250億日元的債務。
精明的日本人沒有想到,中資「救活」了東芝家電!
東芝集團揮淚大甩賣,美的接手其家電業務是不是「撿了個大便宜」呢?在當時看來並不是這樣,精明的日本人賣掉的都是持續虧損、沒有前景的業務,其核心業務如半導體等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的;而好心「接盤」其家電業務的中國企業,被他們看成了人傻錢多的「冤大頭」。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國收購後的東芝家電竟然「起死回生」了。其營業收入2017財年達到25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7億元)左右,比處於東芝旗下的2015財年增加了5成,還在州頌枯2018財年成功地扭虧為盈。而且,該公司通過充分利用美的的生產基地和銷售網,開始轉守為攻。

除了在中國和泰國的自主工廠製造的家電之外,在泰國,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產品;在印度,預計將2020年在建設新工廠,並在今後5年裡投資計超過200億日元(東芝家電在2012年從撤離印度市場)。很明顯,當初將東芝家電無情甩賣的日本人打錯了算盤,果斷接手的中國企業賺大了!
那些被中國救活的日本企業,13億人市場功不可沒!
風水輪流轉,這些年被中國「救活」的日本品牌並不止東芝家電一家。2005年,陷入經營破產的高爾夫球桿廠商本間高爾夫在中國企業「收入囊中」,目前已經走上了復甦的軌道。其銷售額在截至2017財年的最近4年裡增長了70%,日本首相訪問美國送給美國總統的球桿也正是這家公司出品。

還有,繼承三洋電機白色家電業務的AQUA於2012年被收入海爾集團旗下,數年後就實現了扭為盈。另外,被蘇寧雲商收購的日本大型免稅店連鎖LAOX(樂購仕)、被山東如意 科技 集團納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裝企業瑞納(Renown)、被聯想並購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國企業的幫助下逐步走向「復活」。

為什麼東芝家電等日本企業在獲得中資注血之後能迅速復活,而過去一直在破產邊緣掙扎呢?這主要得益於中國13億人的巨大市場、以及遠超日本的經濟實力。對實力不斷增強的中國企業來說,能夠「借機」吸收日本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熟練的勞動者,同樣能獲益巨大!

個人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體量的問題。

對於白電行業,東芝的白電佔有率太低,銷售完全跟不上,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而銷售則一直是美的的強項,吸收東芝的技術能力,同時憑借美的強大的平台能力,銷售業績大大提高。

解決了「開源」的問題後,美的還解決了東芝「節流」的問題。

憑借自身對於上游企業的控制能力,有效的降低了產品原材料成本,已經融入美的平台後,人工及營銷等成本也隨之下降。

有了美的的開源節流後,起死回生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東芝的微電容電阻半導體各大品牌電器都在用,家電產品人家都不玩了,你還當寶了,天真爛漫!

⑺ 東芝電視業務賣給了中國海信,日本東芝還剩什麼業務

「東芝」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公司。其事業領域非常廣泛,不僅僅局限於回「家電」。東芝的事業答領域有以下幾大類:
(一)公共設施建設領域:
例如:建築設施、鐵路系統的自動控制、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城市上下水系統、交通管理系統、防災系統、廣播電視放送系統、以及建築的電梯、空調、照明系統、還有節能減排領域、電池系統・車載系統等。
還有面向辦公、商鋪、物流や店舗・物流領域的方案設計。
(二)能源管理領域
電力、火力・原子能発電、水力・太陽能等能源系統的提供。
(三)電子科技領域
研發製造各種用於車載、通信,人工智慧系統上的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晶元。智能手機、大規模信息記憶存儲和通信技術

⑻ 日立冰箱被誰收了

日本知名家電巨頭日立全球生活解決方案公司本月24日宣布,已經將其在泰國的冰箱零部件子公司的股權100%出售給中國美的集掘斗悄團。這原本是日立在家電領域碩果僅存的海外零部件子公司。

今年12月16日銷戚,日立全球生活解決方案公司已經將其海外家電業務60%的股份,以3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土耳其企業阿奇立克(Arcelik)。此後,日立家電品牌的判渣控制權和經營權均為阿奇立克所有。

⑼ 日本三洋與合肥三洋,海爾到底什麼情況三洋這個品牌又是怎麼回事

三洋株式會社已經被松下收購吸收,現在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三洋品牌的家電了,但在日本還能看到三洋化學和三洋建設,這個另說。
合肥三洋是榮事達與三洋合資的品牌,但後來三洋撤了,將品牌使用權租給了榮事達。三洋被松下收購後與榮事達的品牌租賃協議依舊有效,榮事達繼續生產三洋洗衣機和微波爐類產品,產品只能在中國大陸地區銷售。
海爾收購了三洋亞太地區的商標使用權,可以在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越南,泰國這些國家使用三洋商標用於洗衣機類產品上,順便還收購了三洋的相關研發機構,這點比榮事達要強一些,海爾不能在中國大陸地區使用三洋商標。
其實還有個台灣三洋,這個最初是三洋的台灣分公司,但後來被台灣本土化運行,現在台灣還有三洋品牌的產品出售,中文名稱依舊叫三洋,但英文商標已經不是三洋傳統的SANYO了,它的只能在台灣地區銷售。
日本本土已經沒有三洋了,三洋婦幼母嬰產品還有賣的,但叫dacco

⑽ 松下等日系電器慢慢變得無人問津,日本品牌到底是怎麼了

曾幾何時,松下、索尼、東芝、日立等日本知名品牌在全球家電市場上都非常輝煌。當時,日本電器產品的廣告充斥著大街小巷,一度成為高品質的代名詞,但這些都成了過去的風格。

此外,日本家用電器雖然遍布世界各地,但其技術環節大多在日本,這就導致了日本缺乏貼近本地的創新和保守的技術態度,無法適應全球市場快速發展的步伐。

此外,過於關注本土市場、缺乏創新、對消費者偏好判斷錯誤,導致日本家電企業錯失良機。例如,松下就因為在等離子電視上的一次失敗押注而受到傷害。在此期間,中韓家電企業逐漸崛起,佔領全球市場,導致日本市場份額萎縮。

閱讀全文

與日本家電還有哪些沒被收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麼判斷手錶是否維修過 瀏覽:230
榮耀9翻新怎麼識別 瀏覽:397
3房2廳裝修家電要多少錢 瀏覽:76
手繪傢具線條怎麼算好 瀏覽:336
單缸濰柴發動機維修視頻 瀏覽:93
機動車維修環保有哪些 瀏覽:583
屋面用什麼做防水最好 瀏覽:561
防水斜坡怎麼算工錢 瀏覽:172
杭州班卓傢具 瀏覽:555
家電存摺丟了怎麼辦呢 瀏覽:334
飛利浦武漢維修點查詢6 瀏覽:635
怎麼識別事故翻新車 瀏覽:243
uwb電路 瀏覽:323
震動電路版 瀏覽:370
廣州靚家居工作 瀏覽:366
電波鍾電路 瀏覽:823
東莞樟木頭防水多少錢 瀏覽:813
屋頂防水補漏大概需要多少錢 瀏覽:135
傢具單體手繪圖 瀏覽:625
元升太陽能熱水器崑山維修電話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