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頭號玩家》為何沒有出現dota這個ip
《頭號玩家》因為背靠迪士尼的緣故,更多的IP都是自家的作品,比如漫威的電影,迪士尼的經典人物。
DOTA雖然是一款非常知名的游戲,但是估計迪士尼沒有去談IP授權,所以就沒有被收錄進去了,也就沒有出現在電影裡面。
DOTA游戲的開發商Valve,是全球最大的綜合性數字發行平台Steam的創立者,是諸如半條命、反恐精英、求生之路、DOTA2、軍團要塞等知名游戲的開發商。也是一家美國公司。
但是很顯然,他和迪士尼的領域並不相同。雖然今天也上映了一部動畫劇集《DOTA:龍之血》,是公司和奈飛共同開發的。可以看到,即便是進入到影視行業,他也可以算是迪士尼的對手,而非合作關系。這樣一看,迪士尼的影片中沒有DOAT的彩蛋就比較正常了。
⑵ 《頭號玩家》不僅僅是一部打怪升級的科幻游戲電影1
《失控玩家》上映好幾天了,據說還不錯,只可惜呆在鄉鎮的我沒時間跑到縣里去看,只能在家回顧一下2018年由斯皮伯格導演的《頭號玩家》,順便來說一下這部電影。
簡 介
《頭號玩家》故事背景發生在2045年,在這個混亂和崩潰邊緣的世界裡,虛擬現實技術已經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由科技鬼才哈利迪傾盡畢生智慧打造了一個名字「綠洲」的游戲宇宙。人們只需要戴上 VR 眼鏡,在簡單的裝備配合下就能進入游戲,成為虛擬世界的一分子。在游戲裡面,想像力主宰著一切,你可以去任何地方、做任何想做的事情,成為任何想成為的人。不少人將時間精力全部投注在這個虛幻的游戲里,哈利迪臨終前,宣布自己在游戲中設置了三道謎題 ,還有一個隱藏的彩蛋,第一個找到這枚彩蛋的人即可成為綠洲的繼承人。想要找到這枚彩蛋,必須先解除謎題先獲得三把鑰匙,而尋找鑰匙的線索就隱藏在哈利迪的過往記憶中,自從引發了一場全球網友的競爭。
韋德、艾奇、大東和修是游戲中的好友,和之後遇見的阿爾忒彌斯一起,五人踏上了尋找彩蛋的征程。當韋德成為首位解出第一道謎題的玩家,他和他的朋友不可避免地捲入這場奇遇又凶險的尋寶之旅,最後為了拯救綠洲和世界,要對抗的是名為IOI公司的大資本家,於是韋德他們對全世界的網友發起參與抗爭的邀請……
《頭號玩家》影片里出現了各種經典的電影、動漫、游戲、音樂,還有裡面的人物角色不少都是近些年的經典人物,像金剛、高達、小醜女、鬼娃、超人..... 也有不少彩蛋可挖,但這些都不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原因。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作品質量,基本都在較為穩定的水平,拍得了像《大白鯊》和《侏羅紀公園》爆米花電影,又拍得出像《辛德勒的名單》名留影史的藝術電影,而像《E.T》《頭號玩家》這種商業科幻電影同樣是他擅長的類型片。《頭號玩家》除了引人入勝的敘事文本和精彩絕倫的視覺影像外,主要對故事的核心價值有著較為深厚的內涵。
72歲的斯皮爾伯格曾接受記者采訪時談論過《頭號玩家》的創作 :「我不否認自己是個怪胎,我甚至很驕傲成為怪胎。相對於年輕的英雄們,我覺得自己更像是哈利迪。像他一樣,我喜歡賦予不同人物生命,並拉著觀眾陪我一起玩耍。我從未想像過可以創作一部《頭號玩家》這樣瘋狂的電影。」
斯皮爾伯格用「瘋狂」來形容這部電影,電影的主線——韋德,一個現實中有點「喪」的少年在虛擬世界冒險尋找線索,不僅最後成為「綠洲」的繼承人,也成為了「綠洲」的英雄。這不像是一般的科幻電影,倒像是一部熱血的少年科幻電影,在虛擬的世界裡奮斗,卻在現實里獲得了一切,看似很瘋狂,卻又很好玩。
《頭號玩家》里的英雄模式設定雖老套,但好萊塢至今依舊在用
英雄冒險的神話從某種意義來看,就是一場關乎獲得自我信心感和自我價值感提升的冒險。
(一)歷險的召喚
1.英雄主角幾乎都有逝母之痛。
在《頭號玩家》中,韋德的父母在他小時候就已經逝世,後來收養他多年的愛麗絲姨母也被反派炸死,沒有了庇護,韋德被迫進入危險的領域中,電影這個節奏就是在推動劇情,引觀眾快速進入戲中。
2.英雄想要成長,總要歷練受挫,甚至會犯錯誤。
韋德沒有遵守虛擬社區的游戲規則,不小心說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導致自己的姨媽被炸死,當意識到這個教訓後,韋德才真正成長起來。
(二)別人的幫助
在《頭號玩家》中,給了韋德一枚「加一條命」的游戲幣的哈利迪檔案館的館長,在電影前面三分之一埋下的伏筆,對應後面情節出現時,簡直又是個小高潮 。
(三)英雄就必須要歷險
《頭號玩家》整部電影就是圍繞著三把鑰匙,使得韋德和他的戀人及朋友們身陷困境 ,經歷磨難,使故事推向高潮 。
(四)英雄歸來
英雄的歷險:歸來
《頭號玩家》里,面對諾蘭瘋狂的追蹤,為了換取游戲時間和通關信息,韋德團隊用盡渾身解數去破解困境,以求完成最後的游戲勝利。
這裡面的模式基本可以適用每一部所謂的英雄電影 ,但僅有框架是不夠的人,還需要給這部電影注意靈魂。《頭號玩家》讓我印象深刻有兩個,一個是 解開三把鑰匙的核心意義是什麼 ,另一個是虛擬世界裡的 哈利迪真正離開時說的那句謝謝你玩我的游。
如何解開這 三把鑰匙 是《頭號玩家》的主線,也是整部電影的靈魂核心。 回想影片中的三把鑰匙,是哈利迪窮盡一生後體悟出的三個人生哲理,個人覺得如果僅從人物角度來說的話,哈利迪這么設定游戲,只不過他很渴望有人能夠理解自己。
第一把鑰匙: 當別人 盲目拚命 往前沖時,為何不倒退 , 回到自己的初心 。
在人生中,人們總是匆匆忙忙地往前走,但有時候,回頭看看也許會獲得更大的啟發
第二把鑰匙, 一世匆匆 , 放下顧慮、遵從本心,主動向愛的人表白。
明明是最浪漫的場合,而喜歡的人的人,卻被密密麻麻的僵屍包圍著,剛開始不明白這個情節,後面細想一下,這些僵屍可以說是代表著哈利迪的懊悔,也可以是他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的障礙。也正如女主薩曼莎對哈利迪內心的解析一樣 :「哈利迪最怕的不是『閃靈』,不是某本書或電影,他最怕的是親吻一個女孩兒。」他希望自己能夠戰勝這份恐懼,從「僵屍」的手中救出心愛的女孩兒並和她跳一支甜蜜的舞。
第三把鑰匙, 放下目的、享受過程 。
男主韋德不像反派大軍排著長長的隊去打小游戲關卡,每到最後一關總是輸掉,而是能夠輕松過關,那是因為此時的他已經清楚哈利迪設計游戲的用途,這個游戲的真正目的並不是一味的通關,而是體驗游戲的本身和過程。
最後,「現實」是哈利迪留給世界和所有游戲玩家的彩蛋,一輩子都活在游戲中的哈利迪,還是在最後一刻返回了現實,他在這個虛擬世界與韋德告別,留下了對未來的期待和對現實的接納。
哈利迪的初心,一直沒改變過,他窮極一生為自己打造了「綠洲」世界後,卻發現,沒有什麼比現實更加吸引著自己。 不管虛擬世界多麼精彩、刺激,最後人總要回歸現實之中才有意義 。 一如影片最後哈利迪對韋德說的話: 「 雖然現實令人恐懼和痛苦,它也是唯一可以美餐一頓的地方。因為,現實是真實的。 」
《頭號玩家》是以韋德的視角,來展示了這個現實世界與虛幻世界的不同、理想未曾變過,丑惡也終將消失,盡管現實生活不盡如人意,但影片的結局最終給了我們大團圓,即便我們面對的生活很糟心,對未來很迷茫,有時候也想逃避現實,但我們總會在一次又一次的與自己對抗中找到新的信仰,才會在不畏現實壓迫下做出一條正確的道路,畢竟充滿希望的現實世界裡,有時候看起來也並沒那麼糟糕。
⑶ 吧友們誰去看頭號玩家了,電影怎麼樣,國內的有刪減嗎
國內沒有刪減,本來就沒什麼黃暴情節,刪減它幹嘛?不吹不黑,作為一部劇情沒有太多亮點、故事老套的電影,僅僅憑借彩蛋博人眼球的電影,9.0分的確是有一些虛高了。《頭號玩家》在國外的評價雖然也不錯,但並沒有達到國內這般好評的高度——爛番茄指數75%,IMDb評分只有8分。
然而,正如去年上映的某部「大」字頭的動畫電影有太多缺點一樣,《頭號玩家》在劇情邏輯和故事深度上都沒有太多亮點,但中國觀眾仍然給出了驚人的好評。當我們發現觀眾們在看電影的時候過於專注隱喻手法或是情懷彩蛋,並因此而給電影打高分時,不是因為這屆觀眾欣賞水平不行,而是他們所處的環境出了問題。
要知道,那些「被邊緣」的年輕人之所以沉迷於游戲世界,通常是因為游戲比他們所處的現實要更加美好。這個道理,不止你的父母,甚至連陪你看電影的女友,也不能完全明白。想看的話可以去看一下,100多個彩蛋一個接一個,但是有游戲,有動漫,電影看的不夠多的話很可能看不懂彩蛋,但電影是一定能看懂的,望採納,謝謝。
⑷ 電影《頭號玩家》的製片方是怎麼解決游戲 IP 的授權問題的
實際上這部片里絕大多數IP版權都是華納自己的,第一關,金剛和侏羅紀公園,華納的,第二關,閃靈,華納的,第三關,哥斯拉和鐵巨人,華納的。
出現的大量DC角色,包括蝙蝠俠和大超,都是華納的。其他能夠明顯認出的角色都是好談下來的角,卡普空自己就非常喜歡把人物拿出來聯動,勞拉也算是急需在電影界混點人氣,暴雪自己就是做電影的。高達能出來算是比較厲害,但三分鍾設定都留下來奧特曼出不來已經有點可惜了,其他的梗都是歷史遺珠了,你認都認不出來,版權費當然便宜啦。
新金剛和哥斯拉在華納和傳奇聯手的怪獸宇宙里,侏羅紀系列有一部分在華納手裡,至少游戲是華納出的。古墓麗影是反過來,電影是華納出的,反正我覺得這些角色多多少少比起高達來關系更大一些,的確我直接說華納的不夠嚴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梳理梳理,你如果真要說電影里出現的是舊版金剛也不是不行,機械哥斯拉也不是哥斯拉呀,這也應該算圓谷和東寶那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