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歷史上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從西方和中國的藝術史來看,在所謂世界級的偉大藝術家的名單中,過去很少有女性。(詩人不太一樣,所謂世界級的女詩人我們可以列出一大打來。因此我將用女藝術家來談一個與女性創作有關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對此進行解釋。
2. 誰能給我介紹一些批判女權類的書
培育男孩,杜布森著
近來,由北京朝華出版社出版、同時在搜狐網的讀書頻道上同步連載的青年作家丁來先的小說《我像愛哲學一樣地愛女人》備受各大媒體的關注。同時,《中國青年報》、《中華讀書報》、《中國婦女報》等媒體也登載了關於這本小說的書評,一時間好評如潮。
早在1995年的時候,本書的作者就針對北大教授戴錦華的講座在《中華讀書報》上發表了《女性文學及其它》的文章,流露出反女性主義的思想傾向。文章一發出,盡管遭到了徐坤、林白甚至王小波的尖銳批評,但其新穎觀點依然受到肯定。2005年2月份,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學術著作《自然美的審美人類學研究》,是他關於自然美的一個哲學思考。有一個章節著重討論了「自然美危機與女性主義」,他指責波伏娃「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漸形成的」社會影響說,認為天然的女性特質不應該受文化的影響。
2010年,他的新作《無所屬的玫瑰》中,他更是發出感嘆:「我為這個時代的女性而悲傷!」她們似乎走上了一條從精神向肉體的墮落之路,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哀思。我們這個時代的女性究竟怎麼了?
向丁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3. 豆瓣想讀3700+,《藝術史的另一半》這本藝術科普漫畫為啥這么火
豆瓣想讀3700+,《藝術史的另一半》這本藝術科普漫畫這么火的原因分析:
《藝術史的另一半 》是2022年6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 作者是李君棠、 垂垂 。 《藝術史的另一半》從女藝術家的視角出發進行藝術史科普,不僅介紹藝術史上的重要事件與流派,還通過23位女藝術家的故事,帶你一覽從洞穴繪畫到現代主義雕塑的藝術史。這本書也嘗試回答藝術史上一個著名的蠢問題:“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如果沒有,原因是什麼?如果有,是什麼樣的社會與個人生活的限制,使得她們在藝術史敘事中被遮蔽?
4. 為什麼從來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不是沒有,而相比男性來說,女性的藝術家非常少,但還是有的。我想這跟以前中外的社會規范、男女的生理特點、男女婚後所要負的不同責任有關。不只是在藝術界,在任何行業任何方面,都是男性佔有主導地位,這是由於生理的不同、社會地位的不同決定的。生理不同方面:男性比較理性,女性比較感性,女性在成年後會比較傾向結婚生子,生活大於事業, 男性反之。在人類進步和發展當中,男性自始至終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5. 關於女性主義藝術史,你持有怎樣的看法
女性主義產生於20世紀60年代的社會激進主義,其對藝術史研究的影響幾乎立刻就表現出來。女性主義藝術史家開始重構其研究領域,考察貝爾特.摩里索、瑪麗.卡薩特、保拉.莫德松-貝克以及凱特.珂勒惠支等女性藝術家的作品。這些研究表明,女性藝術家絕不是處於社會邊緣的特立獨行之人,她們為19世紀先鋒派藝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而蘇珊娜.瓦拉東則是工人階級蒙馬特爾類型藝術家的代表,在德加等印象主義者的畫室里成長起來,繪制具有革命意味的裸體畫,表明其懂得在藝術家的凝視下擺姿勢意味著什麼。20世紀90年代,第三代女性主義藝術史家拓展了女性主義藝術史的范圍,將性別研究、同性戀理論、全球化政治與後殖民地研究也包括在內。然而,19世紀的藝術仍然是這些跨學科研究的肥沃土壤,對該時期的新女性主義研究繼續影響著藝術史學科的面貌。
6. 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諾克琳
蔡文姬
李清照
上官婉兒
不算嗎?
7. 琳達諾林《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
在《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藝術家》一文中,她通過對每個歷史階段的女性藝術家的考察 得出一些傑出的女藝術家通常具有的特點: 她們幾乎毫無例外的是藝術家父親的女兒, 或通 常在後來, 在 19 和 20 世紀與強有力的或者更為主流的男性藝術家有親密的個人關系。 但在 格里塞爾達波·洛克的研究中,她認為 20 世紀以來,隨著系統的藝術史學科的建立,女性 才成為美術史中隱蔽的存在。這使 20 世紀成為女性藝術史研究的重要時期。 女性藝術家大多在藝術上持有一種與男性所謂的「女性氣質」所不同的自我、堅定的特 征,這種特徵正是女性對自我的肯定和對身份的追求,但在父權社會下,這類女性並沒有得 到相應的贊譽和鼓勵。
8. 請問為什麼沒有世界級女性偉大藝術家
從西方和中國的藝術史來看,在所謂世界級的偉大藝術家的名單中,過去很少有女性。(詩人不太一樣,所謂世界級的女詩人我們可以列出一大打來。因此我將用女藝術家來談一個與女性創作有關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對此進行解釋。
從西方和中國的藝術史來看,在所謂世界級的偉大藝術家的名單中,過去很少有女性。(詩人不太一樣,所謂世界級的女詩人我們可以列出一大打來。因此我將用女藝術家來談一個與女性創作有關的問題。)這個問題困擾我們很久了,很多人都在對此進行解釋。比如,中國詩人翟永明去年就在<<翼詩刊上談到這個問題並對女藝術家的未來表示樂觀。 在美國,這個問題提出得更早,早到從女權運動一開始,就有人質疑,如果女性和男性一樣有創造力,為什麼還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女性畫家,她們可以和梵谷或馬蒂斯齊名的?為什麼沒有偉大的女性數學家,哲學家或者作曲家?1988年,女權主義藝術史學家林達~諾克琳就用這個題目寫了一篇至今還很有意義的文章,她以西方藝術史為例,闡述了女性偉大藝術家不可能產生的歷史條件,回答了這個問題。在這篇文章發表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借用她的題目,一方面介紹她的觀點,一方面談我對女性創作的一點思考,是站在別人肩上,繼續我們已經開始的對女性寫作,女性創造力的討論。
任何對歷史的敘述都不是不從某種視角出發的。也就是說,歷史是從某個角度對過去的認識,總結和反省,是對過去的站在某個角度敘述。藝術史亦是如此。在西方自從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建立起來,藝術史敘述的角度,就是西方白種男性的對人類藝術成就的敘述。林達~諾克琳說,白種西方男性的觀點,無意識地被接受為‘藝術歷史學史家的’觀點。這種觀點已經被證明是不確切的,不僅僅因為這種觀點在道德和價值立場上是不確切的,不僅僅因為這種觀點是精英式的,還因為這種觀點就從純粹的知識史立場上考察,也是不確切的。
正因為如此,林達~諾克琳從質疑這個問題本身入手,論證,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偏見的問題。是的,為什麼還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這個問題的潛台詞,或隱含的一種回答是,之所以沒有偉大的女性藝術家,因為女性不具備偉大的能力。在這樣的潛台詞下,許多人都試圖回答這個問題。比如,有人科學地證明有子宮的人不如有陽物的人那麼有創造重要東西的能力。還有的人,比較開明的人,也在納悶,婦女取得平等地位,特別是西方的婦女的社會平等地位,已經好多年了,怎麼女性還是沒有產生大師級的藝術家?
女權主義學者對這個問題的最初的反應是從歷史上尋找被遺忘的女性藝術家,去重新發現那些沒被認識的,或低估了的女性藝術家。在這種努力下,西方一大批女性藝術家的名字重見天日。可是,林達~諾克琳認為,這種努力有用是有用,因為這種發掘豐富了我們對藝術史的認識,但是,這種努力,還是在這個命題的之內,並沒有跳出命題之外來考察這個命題。從根本上看,這種努力實際上是繼續陳述這個命題。
另一種女權主義學者的努力是從偉大的標准這個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這些女權主義學者論證女性的藝術的偉大性和男性的藝術偉大性不一樣。由於女性的經驗和處境,女性有自己的風格,比如陰柔之美,女性有自己的形式,自己的表達質量。對這種努力,林達~諾克琳也不太以為然。她認為,是的,女性的確在社會中與男性有不同經驗和處境,對這種經驗的藝術表達也可能有特殊的風格和形式。但是,這種形式是不是一定是女性的,就很難說了。以林達~諾克琳的觀察方式來看中國的詩歌,情況就比較明顯。比如,婉約風格一般地被認作是女性的藝術形式,表達了女性的藝術敏感力和女性的經驗。但是,中國的婉約派詩歌,顯然大部分的詩人都是男性的,而不是女性的。婉約的風格並不一定是詩人的性別的表現。林達-諾克琳以西方藝術史為例,論證說,根本就沒有什麼陰柔之美一定與女性藝術家的藝術風格有關這回事。作家也是如此。薩芙,簡-奧斯丁,喬治-埃略特,佛吉尼亞-吳爾芙,安尼納司-倪,西爾維亞-普拉絲,蘇珊-桑塔格這些女作家有什麼風格是共同的?實際上,女性藝術家,女作家和她們同時代的男性藝術家,男性作家的更有共同處,而不是她們彼此。
雖然很多人都說,女性藝術家或作家更細膩,更向內心看,更情緒化。仔細考察,可以看出,這種論點根本站不住腳。如果是向內心看,自我表達,有誰的書比馬歇爾-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更向內心,更自我分析和表達?至於更細膩,曹雪芹對生活細節的描寫難道比張愛玲的描寫更粗獷嗎?更情緒化?難道寫大江東去,浪掏盡,千古風流人物這樣的句子的詩人不充滿情緒嗎?所以,把陰柔看成是女性的藝術表達是一個誤念。
林達-諾克琳認為,錯誤並不在於女權主義者關於女性特點的概念,而在於這種女權主義對藝術的概念過於幼稚簡單,這種概念又是社會上大多數人都分享的概念,那就是以為藝術是個人對個體情緒經驗的直接表達,是把私人生活翻譯成視覺形象。藝術不是,偉大的藝術從來都不是如此。相反,創造藝術涉及藝術形式,藝術語言的自我連續性,或多或少地依賴,但同時又必須獨立於,其時代所認可的藝術規范,概念,以及符號系統。而這些又都是靠學習,訓練來的,通過學習,學徒,長期的個人探索才能獲得。藝術的語言,是在帆布或紙上的油彩和線條里,是在石頭或膠泥或塑料或金屬中--它從來不只是一個讓人哭的故事或悄悄話的耳語。諾克琳結論到。
9. 縱觀整個藝術史,第一位傑出的女性畫家是誰
縱觀整個藝術史,第一位傑出的女性畫家應該是義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Artemisia Gentileschi,1593-)。
總之,義大利女畫家阿特米西亞·真蒂萊斯基是藝術史上第一位偉大的女畫家,她的一生是用畫筆與性別歧視抗爭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