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攝影靜物時如何進行補光照明
靜物攝影師最常抱怨照明困難,這確實是任何類型攝影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因此,在這里我們提出了4種常用的照明技術,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每種方法都旨在捕獲各種常見主題。這些是花朵,水果和其他圖像。
我們將使用各種簡單的光源:車窗燈,手電筒和包括台燈在內的幾盞燈,以盡量減少套件的使用。
輔助材料,例如用於背景和反射器的布和紙,以及用於為某些特寫對象創造均勻照明的微距框,也很有用。
靠窗擺放物品,先在抽屜頂部放一張白紙,以形成無縫圖案。拍攝對象應被白色包圍。檢查照明如何拍攝物體。如果它們會投射陰影,則可以使用反射器。
如果沒有反射器,請嘗試使用普通的白紙。
■40mm微距鏡頭;
■張白紙A2;
■反射鏡;
反射器有助於去除刺眼的陰影,同時保持良好的照明。此過程因你的相機品牌和型號而異。圖像直方圖可幫助你調整曝光並根據需要減少曝光,以幫助恢復圖像中的最佳時刻。
Ⅱ 室內拍攝產品(靜物)布光用常亮燈還是閃光燈
根據拍攝對象、環境等因素綜合選擇。
在室內拍靜物,且光源亮度不錯、或有腳架、快門線等配合,補光均勻、且色溫已調整正確(在相機上設定白平衡),可以用常亮燈拍攝;
如果靜物較大,普通光源無法全部涵蓋或亮度不足,建議使用閃光燈,而且最好用多隻燈組合的方式消除陰影,並為每個燈安裝柔光罩等從而使得光線分散均勻。
1、常亮燈的優點是所見即所得,且光線一般比較分散、柔和,色溫低(偏黃)感覺溫暖;缺點是亮度低,這樣拍攝需要長曝光時間進而容易造成抖動。
2、閃燈主要優點是亮度高,可以防止相機晃動;但光線集中度高(通常是一點爆發)、色溫高(偏藍)、效果不易預測(或手動下不易測光等等)。
3、至於柔光箱,看具體的需求。因為柔光罩是保證曝光均勻用的。一般來講,產品拍攝是為了讓人看清楚產品的性能,所以用柔光罩是比較合理的。如果您就是為了製造「硬」的感覺,比如形成陰影、局部亮度反差明顯,則不必用柔光罩。
(2)拍攝家電靜物改怎麼選燈擴展閱讀
拍攝靜止的物體是一種造型行為,布光是讓塑造的形象更具有表現力的關鍵;
我們在拍攝照片時必須面對無數不可預知的外在環境因素,如燈光、布置、清晰范圍、拍攝時刻等,而在室內環境里拍攝商品照片則可完全排除這些影響。
室內拍攝靜物的五種布光方式特點:
1、正面兩側布光:這是室內靜物拍攝中最常用的布光方式,正面投射出來光線全面而均衡,物品表現全面、不會有暗角。
2、兩側45度角布光:使物品的頂部受光,正面沒有完全受光,適合拍攝外形扁平的小商品,不適合拍攝立體感較強且有一定高度的物品。
3、單側45度角的不均衡布光:物品的一側出現嚴重的陰影,底部的投影也很深,物品表面的很多細節無法得以呈現,同時,由於減少了環境光線,反而增加了拍攝的難度。
4、前後交叉布光:從物品後側打光可以表現出表面的層次感,如果兩側的光線還有明暗的差別,那麼,就能既表現出物品的層次又保全了所有的細節,比單純關掉一側燈光的效果更好。
5、後方布光:從背後打光,物品的正面因沒有光線而產生大片的陰影,無法看出物品的全貌。
Ⅲ 拍攝靜物時怎麼用光
其實拍攝食品也是拍攝靜物的一種,既然你提到了食品,那就以拍攝商業食品為例來詳細說下吧,希望能供你參考。
首先,還是看一些拍攝技巧和方法吧,後面用實例拍攝來解說:
1.器材
相機像素我認為不是很關鍵的東西,作為一般普通印刷A3尺寸或噴繪海報0.8米乘1米尺寸,像素在600-800萬像素已經足夠了,如要求更大尺寸就要選擇更高像素相機了。
有一張350萬小DC拍攝的食品經常印刷A3尺寸畫冊使用,沒有任何客戶提過意見!但不管你用小DC相機、單反相機,120反轉片或者數碼後背,最好是使用帶微距的相機,或微距鏡頭(尼康105、佳能百微、瑪米亞120F4微距都是比較適合的鏡頭)。
2盞300瓦閃光燈放置 左右,側光拍攝。
閃光燈正常使用2-4盞300-500W色溫在5500左右的就可以了,有人說閃光燈越大越好,我看未必,我朋友曾經使用3盞1000W以上燈光拍攝食品(唯一隻能看到圖片的高光效果,層次細節一點都沒有,食品反光部分的高光讓人無法接受)超過600-800W的光線會使圖片失去很多細節,食品本身的油水就會反光,太大光源只會起到副作用。
閃光燈上的柔光箱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反光傘也可以,但我實驗沒有柔光箱效果好)拍攝食品很少有直接打光的,要拍攝一些特效創意備2個豬嘴也是可以的。
三角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新手,相機鏡頭帶VR最好不過了。
2.道具
說到道具,我感覺食品攝影中道具起到相當大的作用,不同的菜系、不同的器皿、不同的風格,使用不同的道具;比如:川菜,他是比較有歷史文化的菜系,辣椒用料較多,比較適合使用民俗的道具,竹墊、仿古布墊、辣椒、面譜、吉祥小掛件都可以。
而不是像有的攝影師,看見人家用洋酒配鮑魚拍攝很不錯,他攝什麼都食品都放點洋酒、紅酒在旁邊,沒有起到道具根本的作用;還有,道具也不是越多越好,正常擺放1-2件就可以了,太多會顯得很凌亂,沒有主次了;要拍攝如意點的照片,平常還是要多花點人民幣采購些精美的道具備用。
3.拍攝用光
拍攝食品大多使用逆反光,後側的燈光為主光,前方的為輔助光,其他燈光用於補光;使用同樣瓦數的燈光時,後面燈光全開,前面燈光調小一半;
在比較反光的食品拍攝時使用左右光,即左右各一盞,但一展燈要強一點,一盞要弱一點,如果2盞燈一樣強就會顯得光很平,食品沒有層次感。布光最主要的原則就是不能讓食品、湯水、油汁將燈光大面積反射到你的鏡頭里。
4.食品拍攝
一般拍攝前還要准備的有紅油、白油、噴壺、筷子、勺子、香菜、鮮花草、紙巾;接下來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給食品化妝,除了大酒店大廚比較講究顏色、造型、器皿,大多普通餐廳不是那麼講究的;
所以做為一名專業食品攝影師一定要懂得食品的基本造型、顏色搭配、器皿使用,而且要研究食品那些拍生的、那些拍熟的、那些拍半成品,有的拍攝要淋油水、有的拍攝要噴水;每道菜要突出它的特色,突出他的主料,而不是有的菜上面放一大堆香菜、蔥花,根本突出不了菜式的特點。
下面用實例拍攝來解說:
(2盞柔光/1盞加豬嘴/F11/ 1/100秒拍攝)和大家研究一下夾菜特寫的技巧:
1.首先要找個人手比較穩一點的夾菜,或者用橡皮把食品固定在筷子上,再用重物壓住固定筷子,原則是不要影響布光;
2.布光一定不能直接打在食品對鏡頭的平面上,應該從食品對鏡頭平面兩側打光或者前後側光,這樣有油或水的食品才不會反光,比較有質感些;
3.為了突出食品新鮮,可以噴水、淋油之後馬上拍攝,甚至摸上一些調料、燙汁;
4.拍攝角度根據鏡頭來調整,我一般在25-40度位置較多;
最後提醒大家,夾起來食品的背景顏色一定不要和食品太接近,最好配搭有點反差的背景!
最好特別提醒大家,拍攝是菜式擺放的角度也很講究的,有的菜正面拍會有反光,側面拍就不會反光,燈光也會根據菜式造型、角度有所改變。盡量讓師傅們現做現拍,盡量把每道菜式最漂亮的的那幾塊放在上面。
Ⅳ 請問拍攝家電產品需要什麼攝影燈
這塊頭應該是冰箱、櫃機空調一類的東西吧,兩個燈(布置在左右兩側)就可以,不需要拍攝俯視的角度。
對於控制光不是很熟悉的話,還是選擇常亮等比較好,柔光箱選擇大型的長方形燈箱比較適合。多數常亮等都是自帶功率調節功能的不用額外附加功率調節裝置。一般鹵鎢燈壽命在1000到3000 小時,氙氣燈約5000小時左右,如果拍攝量很大可以考慮選擇LED燈具(100W的LED等亮度基本和1000W的鹵鎢燈相當)。
Ⅳ 關於靜物攝影的燈光問題。
1、靜物拍攝的前期准備:通常靜物拍攝,黑色和白色的背景占據多數。如果將黑色作為背景,至少需要2塊黑色的布料,然後將它們疊成一個立方體,邊角可以用鐵絲支撐,這樣比較穩定。
2、燈光的選擇:需要兩個(最好三個),一個作為主光源,另外一個作為副光源。燈泡最好是白熾燈泡,亮度均勻,主光源燈泡功率80W就可以,副光源在30~40W之間,如果實在找不到白熾燈泡,節能燈也可以,但一定要預熱10分鍾左右,燈光亮度穩定之後,就可繼續下一步。
3、光源位置的選擇:光源的位置很有學問,像什麼側光、側逆光等等,而我們在實際拍攝中,光可以分為主光、輔助光、輪廓光、背景光等幾種。在很多愛好者的印象中,光線越復雜越好,喜歡把所有光都照射到被攝物體,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這樣不但不能體現光出層次感,相反會給人留下亂糟糟的感覺。正確的布光方法,應該注重使用光線的先後順序,首先要重點把握的是主光的位置,然後再利用輔助光,來調整畫面上由於主體的作用而形成的反差,突出層次,控制投影。主光的位置可以在最前方,也可以在頂部,輔助光則可以在四周,甚至在底部,這是根據相機的位置在進行調整的。
4、攝影器材的選擇:如果有數碼單反相機的話,那當然是最好了,配上一個100mm的微距鏡頭,出片的效果非常棒。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由於微距鏡頭景深非常難控制,焦點只要稍微一移動,很可能就會出現畫面模糊或者跑焦的情況,所以最好配合曝光鎖來使用。如果是普通消費級的數碼相機,焦端最好在80mm左右,也就是在2倍光學變焦那個區域,因為這個鏡頭的焦段畸變比較小,鏡頭色散控制的很好,需要對細節進行捕捉的話,可以打開微距擋,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影響光源。
6、攝影構圖:靜物構圖的要求很簡單,可以適當的找一些小的裝飾品來和主題遙相呼應,打破畫面的單調,當然,這還是需要光源的配合。在曝光方面,由於使用了輔助燈,可以採用中心重點測光和點測光,這樣曝光准確,光影的效果比較容易出現,特別拍攝玻璃製品的時候,不容易過曝。但有一點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的就是,由於輔助光的存在,玻璃製品容易反光,這時候就需要在鏡頭前面加一塊CPL鏡片。
Ⅵ 只是單純的拍攝靜物(一般用來拍攝箱包之類的東西)要用什麼樣的燈具呢
可以選擇常亮燈或者閃光燈。這兩種燈各有所長,需要你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常亮燈的優點是所見即所得,且光線一般比較分散、柔和,色溫低(偏黃)感覺溫暖;缺點是亮度低,這樣拍攝需要長曝光時間進而容易造成抖動。
閃燈主要優點是亮度高,可以防止相機晃動;但光線集中度高(通常是一點爆發)、色溫高(偏藍)、效果不易預測(或手動下不易測光等等)。
Ⅶ 攝影靜物時應如何打燈光
2盞300瓦閃光燈放置 左右,側光拍攝。
閃光燈正常使用2-4盞300-500W色溫在5500左右的就可以了,有人說閃光燈越大越好,我看未必,我朋友曾經使用3盞1000W以上燈光拍攝食品(唯一隻能看到圖片的高光效果,層次細節一點都沒有,食品反光部分的高光讓人無法接受)超過600-800W的光線會使圖片失去很多細節,食品本身的油水就會反光,太大光源只會起到副作用。
閃光燈上的柔光箱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反光傘也可以,但我實驗沒有柔光箱效果好)拍攝食品很少有直接打光的,要拍攝一些特效創意備2個豬嘴也是可以的。
三角架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新手,相機鏡頭帶VR最好不過了。
Ⅷ 如何選擇攝影燈
如何選擇攝影燈
如何選擇攝影燈,如果攝影意味著用光寫,那麼照明裝置就是攝影師的筆。我們經常說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光對任何照片都是必不可少的,以下分享如何選擇攝影燈及相關資料。
1、led補光燈
目前常亮燈採用led作為光源,其具有體積小,成本低,強度高,低能耗等特點,並且LED的故障率低,壽命極長,每個LED顆粒大約有幾萬小時的壽命,建議選擇貼片led,led數量越多,亮度及功率自然越大。
考慮到不同的使用場景,建議選擇能在3000k-6000k之間調整的雙色溫,比如產品圖片拍攝就要用到接近自然光的5400k色溫。
2、色溫
色溫是購買攝影燈時需要重點了解的一項指標。考慮到不同的使用場景,建議選擇能在2500k-6500k之間調整的雙色溫,比如產品圖片拍攝就要用到接近自然光的5400k色溫。攝影燈的色溫變化,可以讓拍攝更具樂趣和創意。
3、顯色指數
CRI指數所體現的即是光源的顯色性,這決定著光源能否更真實地還原物體的本質顏色,建議選擇≥95的顯示指數,顯色指數越高,拍攝效果越好。
4、其他參數
供電參數:有條件的直接上鋰電池/適配器的雙供電模式
散熱性能:LED燈工作時溫度高是通病,散熱不及時會大大降低LED燈的使用壽命
遠程遙控:這個功能作為可選,操作面板是否簡潔明了也很重要
兼容性:好的常亮燈具有1/4"通用熱靴插口設計,可搭相機、攝像機、三腳架等。
無論是日常中的自拍、生活趣味瞬間的抓拍又或者是專業的產品拍攝,要想拍得好,攝影燈可以說是個不可或缺的器材。
最後大家在選擇常亮攝影燈的時候,要秉承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盡可能選擇品牌器材,如果生產企業沒有正規資質,就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首先我們來說說閃光燈
閃光燈是我們按動快門的一剎那發出非常強烈的光線,我們一般通過閃光燈面板或者引閃器來控制光線。
好的閃光燈可以擁有更高的同步速度,與更快的回電能力配合我們的連拍。
如果說我們想提升畫面的質量,相比升級相機與鏡頭,閃光燈可以說是最便宜的一個配件了。
接下來說說常亮燈
常亮燈顧名思義就是一直亮著的攝影燈,比如影棚使用的照明燈源,一般附帶調整色溫的功能與染色模式。一般來說使用的是LED燈珠,亮度穩定。
如果說我們只需要一些大面積的照明的話,用於拍攝視頻面部補光,那麼選擇常亮燈即可。
如果我們想要更多的控制光線我們可以選擇閃光燈,其擁有豐富的配件支持我們進行創作。
一般來說閃光燈的亮度高於常亮燈,同時壽命也高於常亮燈,對於只拍攝照片的用戶來說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頻閃燈與連續照明燈的區別:
1、閃光頻閃燈:帶有一直打開的內置低功率造型光,用來讓你知道頻閃燈發出的閃光會打在哪裡,在昏暗的影棚中造型燈也很有用,因為相機的對焦系統需要足夠的光線。
2、連續照明燈:一直處於開啟狀態的光源。對於初學者來說,連續燈通常更容易使用,因為可以實時看到燈光,而不是時刻調整(但是,某些頻閃燈在設置燈光位置時確實有連續模式使用)。
Tips:拍攝靜物,使用連續照明燈好用,但對於好動的物或者人,建議使用頻閃燈,因為頻閃燈幾乎可以自動地凝固動作。
使用一盞燈還是多盞燈?
很多人一開始就搞很多燈,但是,說實話,這通常是一個少即是多的領域。從只使用一盞燈開始,當你對光線的質量和位置感到滿意後,如果你認為需要增加第二盞燈(也許是發型光,也許是背景光),那麼先關掉第一盞燈,在重新打開第一盞燈之前調節第二盞燈直到達到你所需要的效果。這樣做的時候,不要忘記第一盞燈的效果(記住,美麗的窗口光往往來自一個窗口)。因此,布光的時候每次只開一盞燈,這樣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柔光箱,越大越好
柔光箱越大,光線就越柔和,光線的包裹也更好,而且這會使同時照亮多個主體變得容易很多。
頻閃燈功率越高越好
百分之九十九的時候,我們只使用影棚頻閃燈的1/4或者更低的功率。這是因為我們總是把燈放在離拍攝對象很近的位置(柔光箱離主體越近,光線越柔和漂亮),如果把燈開得明亮一點,就會太亮了。大部分時間我們都是讓燈在最低功率設置下工作,很少有機會用到頻閃燈提供的最大功率。
把更多的錢花在修飾配件上而不是燈上
和「把更多的錢花在鏡頭上而不是相機上」類似的忠告,也適用於閃光燈。所有的閃光燈在開啟的時候都會發出明亮的閃光,昂貴的、便宜的、影棚頻閃燈、熱靴閃光燈,基本上的作用都是產生明亮的閃光。因此,把更多的錢花在修飾配件上-柔光箱和用來調整和修飾光線的.配件-而不要花在「明亮閃光」製造機上。
影棚中常用的各種燈光器材與修飾配件
1、主燈-主光-將主題最亮的部位打亮,是攝影時最主要的光源。
2、輔燈-補光-主題暗部補光之用,在控制光比時調節光比強弱的輔助光源。
3、背景燈-背景光-屬效果光之一,打亮背景區域,否則主題與背景缺少光域與層次感,而且會產生背景陰影。
4、發燈-發光-屬效果光之一,使頭發與深色背景分離,唯背景是淺色系時不適用。
5、聚光效果燈-背景光主題光-製造強光特效,如果插上特製形狀的插片,可得到不同形狀的光影效果,經常用在製造背景光影時。
6、其他效果燈-效果光-其他亦有使主題輪廓凸顯的「背面光」等效果燈,使用技巧與功能視攝影師的需求而定。
在打光時,為了改善各燈光的光質與色彩,如直射光改變成散射光,或改成光束集中的聚光等光質,可以使用燈光的附屬設備,例如利用反光傘、無影罩、四葉遮板等設備來改變不同的光質。其重點設備及功能如下所述
(1)反光傘:將反光傘裝置於燈光前,利用此傘的反打功能,將裸燈(無任何遮蔽物的燈)轉變為跳燈(有反射物的燈),這種形式的打光法,使光質變成散射光的性質,從而得到較柔和的光質。常裝於輔燈或主燈上。其材質有銀色或白色的,但以白色較為常用,光質較柔和。
(2)無影罩:無影罩是最簡便而直接的散射光轉換裝置。其作用是將一半透光的白布製成燈罩,直接套於燈頭,直射光經過這塊布罩,便擴散為散射光的光質,操作簡便,是攝影棚最重要且普遍使用的改變光質的設備。
常用於主燈或輔燈上,其尺寸有大有小,可依攝影師的拍攝目的選購。
(3)尖嘴罩:是與無影罩功能相反的裝置,這種類似豬嘴巴的漏斗形圓筒,裝設於燈頭前時,會將裸燈的光更集中地導引於投光處,形成聚光的狀態,是發燈聚光效果最常用的導光設備。
(4)四葉擋光板:此為多功能用的配備。其外形為一個由四個活動遮片組合而成的罩子,可以依葉片所開的大小孔徑而得到大范圍或者是小范圍的照明,是改變照明範圍的最佳創作設備。還可以利用其插孔插上任何色片,而得到色彩改變的色光。操作簡便迅速,是很重要的多功能設備,常用於背景燈的變化。
(5)色片等其他配件:色片即為能改變燈光顏色的有色透明片,其材質為塑膠材料,攝影師可依自己的喜愛而更換。另外還有描圖紙等減光材料,可參考各材料廠商的說明書,並依創作者的攝影內容來充分利用,達成採光設計不同的效果。
搞清楚這些基礎知識,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攝影燈光器材。
Ⅸ 室內靜物拍攝的燈光選擇
攝影棚燈光軟體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J04eUfI8WH_eDpOgqu7NIQ
攝影燈光是指在攝影時為取得完美特定效果而採用物理方式對燈光做出的調整。大光度容易產生大景深和清晰影像的效果;小光度則容易產生小景深和模糊的運動影像效果。
Ⅹ 拍靜物選哪種攝影燈好要幾盞
專用的日光燈和大型閃光燈都可以.
用半透明的靜物台或者靜物罩拍都好.
靜物罩可以有效的防止物體表面反射雜光,使受光均勻.
燈最好3個以上,保證均勻度,也可以調節出細微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