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做QC要注意什麼
QC分IQC進料檢驗,OQC製程檢驗,PQC出貨檢驗.QE品質工程師 QA品質保證就是品保 要會QC七大手法 :QC簡易七手法:甘特圖、流程圖、5W2H、愚巧法、雷達法、統計圖、推移圖 最好還要懂得ISO國際標准化組織. 5S: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 6S:整理,整頓,清掃,清清除,素養,安全.
Ⅱ QC小組制定對策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QC小組活動的基本步驟
1.課題的選定 2.課題選定說明(選定理由) 3.現狀的把握 4.目標的設定 5.要因的解析 6.活動計劃(活動安排或人員分工) 7.要因調查與對策(針對解析出的要因進行對策,區分真因與非真因) 8.效果確認 9.再發防止 10.今後推進方向(今後發展方向,效果衡展) 11.活動記錄(活動總結) 12.QC完成效果審核(小組能力評價,確認實施效果及總結)
QC小組的活動程序
QC小組組建以後,從選擇課題開始,開展活動。活動的具體程序如下: (1)選題。QC小組活動課題選擇,一般應:根據企業方針目標和中心工作;根據現場存在的薄弱環節;根據用戶(包括下道工序)的需要。從廣義的質量概念出發,QC小組的選題范圍涉及到企業各個方面工作。因此,選題的范圍是廣泛的,概括有10大方面:提高質量;降低成本;設備管理;提高出勤率、工時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強定額管理;開發新品,開設新的服務項目;安全生產;治理「三廢」,改善環境;提高顧客(用戶)滿意率;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職工素質。 (2)確定目標值。課題選定以後,應確定合理的目標值。目標值的確定要:注重目標值的定量化,使小組成員有一個明確的努力方向,便於檢查,活動成果便於評價;注重實現目標值的可能性,既要防止目標值定得太低,小組活動缺乏意義,又要防止目標值定得太高,久攻不克,使小組成員失去信心。 (3)調查現狀。為了解課題的目前狀況,必須認真做好現狀調查。在進行現狀調查時,應根據實際情況,應用不同的QC工具(如調查表、排列圖、折線圖、柱狀圖、直方圖、管理圖、餅分圖等),進行數據的搜集整理。 (4)分析原因。對調查後掌握到的現狀,要發動全體組員動腦筋,想辦法,依靠掌握的數據,通過開「諸葛亮」會,集思廣益,選用適當的QC工具(如因果圖、關聯圖、系統圖、相關圖、排列圖等),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原因。 (5)找出主要原因。經過原因分析以後,將多種原因,根據關鍵、少數和次要多數的原理,進行排列,從中找出主要原因。在尋找主要原因時,可根據實際需要應用排列圖、關聯圖、相關圖、矩陣分析、分層法等不同分析方法。 (6)制定措施。主要原因確定後,制定相應的措施計劃,明確各項問題的具體措施,要達到的目的,誰來做,何時完成以及檢查人。 (7)實施措施。按措施計劃分工實施。小組長要組織成員,定期或不定期地研究實施情況,隨時了解課題進展,發現新問題要及時研究、調查措施計劃,以達到活動目標。 (8)檢查效果。措施實施後,應進行效果檢查。效果檢查是把措施實施前後的情況進行對比,看其實施後的效果,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如果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小組就可以進入下一步工作;如果沒有達到預定目標,就應對計劃的執行情況及其可行性進行分析,找出原因,在第二次循環中加以改進。 (9)制定鞏固措施。達到了預定的目標值,說明該課題已經完成。但為了保證成果得到鞏固,小組必須將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或方法納入工作標准、工藝規程或管理標准,經有關部門審定後納入企業有關標准或文件。如果課題的內容只涉及本班組,那就可以通過班組守則、崗位責任制等形式加以鞏固。 (10)分析遺留問題。小組通過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就是經過了一個 PDCA循環。這時候,應對遺留問題進行分析,並將其作為下一次活動的課題,進入新的 PDCA循環。 (11)總結成果資料。小組將活動的成果進行總結,是自我提高的重要環節,也是成果發表的必要准備,還是總結經驗、找出問題,進行下一個循環的開始。 以上步驟是QC小組活動的全過程,體現了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由於QC小組每次取得成果後,能夠將遺留問題作為小組下個循環的課題(如沒有遺留問題,則提出新的打算),因此就使QC小組活動能夠持久,深入地開展,推動PDCA循環不斷前進。
Ⅲ 做QC需要會什麼,知道什麼,懂什麼
要了解你所從事行業的專業知識及生產流程,這樣才能發現問題,給別人挑錯,重要的是還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好還要搞好人際關系。
Ⅳ QC具體分哪幾種工作中應注意的重點是那些謝謝
1.目的:建立QC人員在化驗室內需遵守的行為准則,為原輔料、成品和中間體的化驗規定一個標准程序,以便獲得質量檢驗的可靠數據。2.適用范圍:QA、QC3.責任:QA檢查員、QC化驗員應嚴格遵照該操作規程, QC主管與QA主管負責監督本規程的實施。
4.內容:4.1.取樣4.1.1.由QA人員按送驗單准備取樣容器,按規定對成品和半成品,原輔料進行取樣。取樣後填寫取樣單。每批隨機抽取四個樣(每個樣品量應至少三倍於化驗量),其中一個樣品現時化驗用。另三個樣品做為留樣用,儲存於留樣室。標簽上均應填寫品名,規格,批號,取樣人姓名,日期。4.1.2. QC化驗人員接到送驗單和樣品時首先復核項目填寫是否完全,送驗目的是否明確,樣品與送驗單是否相符,原輔料送驗是否附有廠方合格報告單等,經檢查無誤時在送驗單上簽字。4.1.3.取樣應按取樣規則進行。取樣後直接登記在取樣記錄本上(包括桶號,外觀檢查情況)。4.2.化驗4.2.1.按化驗品種的編號或品名選定化驗方法,准備好化驗需要的儀器,試液,標准溶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規定了化驗周期,就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化驗。4.2.2.嚴格按照規定的化驗標准進行操作,切勿操作時更改化驗方法。如果化驗方法有問題通知QC主管、品管部經理,使問題得以解決,但未經QC主管或品管部經理允許,不得對化驗方法做任何更改。4.2.3.在使用精密儀器時,應動作輕穩、熟練。待儀器使用完畢後,及時填寫使用記錄。精密儀器應按相應的SOP檢查、校正。只有在其正常運行時才能使用儀器。如果儀器不正常,使用人應及時反饋QC主管及部門經理,直到問題解決為止。4.2.4.按各類執行標准對本公司產品進行檢驗,如果化驗數據超出方法中規定的誤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度內),應通知QC主管,查明原因。根據原因確定重做或復試。4.2.5.實驗時應及時准確地做好原始記錄。4.2.6.化驗完畢後應及時清理使用過的儀器以備下一個化驗員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應在使用後及時清洗,以免樣品乾燥後難以清洗。對易揮發物品進行處理和化驗時應在通風櫥內進行。應使用適當的方法處理揮發和有毒物品。4.2.7.樣品化驗結束後,化驗員應及時列印化驗報告,報告應由QC主管審核。如果測試結果符合規定,QC主管就在化驗報告單上簽字批准。化驗員對化驗數據及化驗中的錯誤負責,復核員也應對計算中的錯誤負責。4.2.8.化驗應及時完成(如對中間產品、准備包裝的半成品進行的化驗),以免延誤生產。4.2.9.完成樣品化驗:包括及時、完整、精確地分析樣品及完成化驗報告單。4.3.化驗報告樣品檢測的全過程均應填寫原始記錄,記錄應准確,完整,及時,其具體要求是:4.3.1.記錄應字跡清晰,工整,遇有數據或文字寫錯之處不得塗改,不準用塗改液。應在寫錯之處畫「____」,並在上面填寫更正的數據,然後簽上姓名、日期,備查。4.3.2.原始記錄應包括樣品名稱和種類(批號),樣品外觀性狀,樣品稱樣量、送驗數量,中間體和成品的含量計算公式;如果採用對照品則應註明其稱量,純度,化驗結果、現象及化驗員的結論及簽名,計算審核者的簽名。4.3.3.各種數據的准確度*樣品稱量的有效數字應與所用天平的精度保持一致;*標准溶液消耗的ml數應讀到0.01ml。*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對有效位數之後的數字的修約採用「四捨六入五成雙」的規則,參見數值修約規則。*最後報告的檢驗結果的有效位數應與方法要求相一致。在運算過程中,其有效位數可適當保留,而後根據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修約至規定的有效位,再將修約後的數據與標准規定的限度數值進行比較,以判定實際指標或參數是否符合標准要求。4.3.4.制劑含量分析的相對誤差的要求HPLC法:≤ 1.5%UV法:≤ 1%滴定法:≤ 0.5%生物測定法:≤ 2.5%原料的含量化驗均不得超過上述方法相對偏差的50%。4.3.5.化驗報告單化驗員做完實驗應及時出具化驗報告並簽名,經復核人復核、簽名後交QC主管,QC主管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判斷、批准並簽字。4.3.6.成品檢驗台帳的填寫由QA檢查員取樣後及時的填寫取樣日期,品名、批號,由QC主管將檢驗完畢後的各項結果按要求填寫好,備查。4.4.化驗報告單的分發和存檔4.4.1.原輔料原始記錄由化驗室存檔。報告單按具體要求分發至相關部門。4.4.2.中間品及成品的報告單和原始記錄歸入產品檔案,並隨產品檔案至少要保存到成品有效期過後的一年,原輔料報告單至少要保存到用該原料製作的最後一批成品有效期過後的一年。4.4.3.如需要將化驗單從檔案中取走時,取走的人需在檔案管理記錄本上簽字,並寫上取走和歸還的日期。如需要這份報告的復印件,需經QC主管、品管部經理批准後才可復印,而且復印件上應加蓋「品管部」門章。4.5問題反饋程序在檢驗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或異常現象,應及時逐級反饋,並協同查找原因,妥善處理,對出現質量問題或檢驗事故,隱瞞不報甚至弄虛作假而造成的後果,由當事人負責。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品質要求所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准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於一般企業中的產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製程檢驗員(IPQC)和最終檢驗員(FQC)1.目的:建立QC人員在化驗室內需遵守的行為准則,為原輔料、成品和中間體的化驗規定一個標准程序,以便獲得質量檢驗的可靠數據。2.適用范圍:QA、QC3.責任:QA檢查員、QC化驗員應嚴格遵照該操作規程, QC主管與QA主管負責監督本規程的實施。
4.內容:4.1.取樣4.1.1.由QA人員按送驗單准備取樣容器,按規定對成品和半成品,原輔料進行取樣。取樣後填寫取樣單。每批隨機抽取四個樣(每個樣品量應至少三倍於化驗量),其中一個樣品現時化驗用。另三個樣品做為留樣用,儲存於留樣室。標簽上均應填寫品名,規格,批號,取樣人姓名,日期。4.1.2. QC化驗人員接到送驗單和樣品時首先復核項目填寫是否完全,送驗目的是否明確,樣品與送驗單是否相符,原輔料送驗是否附有廠方合格報告單等,經檢查無誤時在送驗單上簽字。4.1.3.取樣應按取樣規則進行。取樣後直接登記在取樣記錄本上(包括桶號,外觀檢查情況)。4.2.化驗4.2.1.按化驗品種的編號或品名選定化驗方法,准備好化驗需要的儀器,試液,標准溶液及其它必需品。如果規定了化驗周期,就在規定期限內完成化驗。4.2.2.嚴格按照規定的化驗標准進行操作,切勿操作時更改化驗方法。如果化驗方法有問題通知QC主管、品管部經理,使問題得以解決,但未經QC主管或品管部經理允許,不得對化驗方法做任何更改。4.2.3.在使用精密儀器時,應動作輕穩、熟練。待儀器使用完畢後,及時填寫使用記錄。精密儀器應按相應的SOP檢查、校正。只有在其正常運行時才能使用儀器。如果儀器不正常,使用人應及時反饋QC主管及部門經理,直到問題解決為止。4.2.4.按各類執行標准對本公司產品進行檢驗,如果化驗數據超出方法中規定的誤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度內),應通知QC主管,查明原因。根據原因確定重做或復試。4.2.5.實驗時應及時准確地做好原始記錄。4.2.6.化驗完畢後應及時清理使用過的儀器以備下一個化驗員使用。所有的玻璃器具都應在使用後及時清洗,以免樣品乾燥後難以清洗。對易揮發物品進行處理和化驗時應在通風櫥內進行。應使用適當的方法處理揮發和有毒物品。4.2.7.樣品化驗結束後,化驗員應及時列印化驗報告,報告應由QC主管審核。如果測試結果符合規定,QC主管就在化驗報告單上簽字批准。化驗員對化驗數據及化驗中的錯誤負責,復核員也應對計算中的錯誤負責。4.2.8.化驗應及時完成(如對中間產品、准備包裝的半成品進行的化驗),以免延誤生產。4.2.9.完成樣品化驗:包括及時、完整、精確地分析樣品及完成化驗報告單。4.3.化驗報告樣品檢測的全過程均應填寫原始記錄,記錄應准確,完整,及時,其具體要求是:4.3.1.記錄應字跡清晰,工整,遇有數據或文字寫錯之處不得塗改,不準用塗改液。應在寫錯之處畫「____」,並在上面填寫更正的數據,然後簽上姓名、日期,備查。4.3.2.原始記錄應包括樣品名稱和種類(批號),樣品外觀性狀,樣品稱樣量、送驗數量,中間體和成品的含量計算公式;如果採用對照品則應註明其稱量,純度,化驗結果、現象及化驗員的結論及簽名,計算審核者的簽名。4.3.3.各種數據的准確度*樣品稱量的有效數字應與所用天平的精度保持一致;*標准溶液消耗的ml數應讀到0.01ml。*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對有效位數之後的數字的修約採用「四捨六入五成雙」的規則,參見數值修約規則。*最後報告的檢驗結果的有效位數應與方法要求相一致。在運算過程中,其有效位數可適當保留,而後根據有效數字的修約規則修約至規定的有效位,再將修約後的數據與標准規定的限度數值進行比較,以判定實際指標或參數是否符合標准要求。4.3.4.制劑含量分析的相對誤差的要求HPLC法:≤ 1.5%UV法:≤ 1%滴定法:≤ 0.5%生物測定法:≤ 2.5%原料的含量化驗均不得超過上述方法相對偏差的50%。4.3.5.化驗報告單化驗員做完實驗應及時出具化驗報告並簽名,經復核人復核、簽名後交QC主管,QC主管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判斷、批准並簽字。4.3.6.成品檢驗台帳的填寫由QA檢查員取樣後及時的填寫取樣日期,品名、批號,由QC主管將檢驗完畢後的各項結果按要求填寫好,備查。4.4.化驗報告單的分發和存檔4.4.1.原輔料原始記錄由化驗室存檔。報告單按具體要求分發至相關部門。4.4.2.中間品及成品的報告單和原始記錄歸入產品檔案,並隨產品檔案至少要保存到成品有效期過後的一年,原輔料報告單至少要保存到用該原料製作的最後一批成品有效期過後的一年。4.4.3.如需要將化驗單從檔案中取走時,取走的人需在檔案管理記錄本上簽字,並寫上取走和歸還的日期。如需要這份報告的復印件,需經QC主管、品管部經理批准後才可復印,而且復印件上應加蓋「品管部」門章。4.5問題反饋程序在檢驗過程中發現質量問題或異常現象,應及時逐級反饋,並協同查找原因,妥善處理,對出現質量問題或檢驗事故,隱瞞不報甚至弄虛作假而造成的後果,由當事人負責。QC即英文QUALITY CONTROL的簡稱,中文意義是品質控制,其在ISO8402:1994的定義是「為達到品質要求所採取的作業技術和活動」。有些推行ISO9000的組織會設置這樣一個部門或崗位,負責ISO9000標准所要求的有關品質控制的職能,擔任這類工作的人員就叫做QC人員,相當於一般企業中的產品檢驗員,包括進貨檢驗員(IQC)、製程檢驗員(IPQC)和最終檢驗員(FQC)
Ⅳ 做一名合格的QC、需要了解些什麼
做一名合格的QC首先必須熟悉了解本廠的各工序流程和基本原理,知道其最產生問題的方面和原因。多學、多問、多實踐,了解並掌握不同客戶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以客戶能夠接受的最低限度為尺寸,注重QC自身工作態度,堅持「對事不對人」用數據與證據說話的原則,有著「公證超突」的心態,敬業雜群的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毅力與「迎難而上」的工作作風。
做好一個合格的QC,必須具備以下的幾點:
一要具備兩個方面的知識:一是具備TQM(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知識,掌握並會運用基本的質量分析方法,如:因果分析法,魚刺圖等。二是熟悉所從事行業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生產流程,了解與本產品相關的其他工藝的常識。這樣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可以很快作出判斷,及時解決問題。
二要做到「三勤」,即「眼勤」、「耳勤」、「手勤」。「眼勤」就是勤於觀察,對生產過程要勤於不定時地抽查,把質量問題控制在萌芽狀態,不可以做「事後諸葛亮」。「耳勤」就是運用雙耳去收集不同方面的信息。由於一個的精力有限,加之工廠對有些問題的隱藏性,使我們QC不能及時發現問題,這就要我們QC運用耳朵去收集相關信息(工廠對出現的問題總會有商討的信息,總會有人會談論),結合生產過程中的狀況再作出判斷(必須要有事實再做結論,不可枉下結論)。「手勤」就是對出現的問題要做好記錄和相關反饋情況的記載。這樣可以事後對問題的可溯性有據可查。到時可以分清責任所在。
三要有良好的為人處事能力。由於QC所處位置和角色的特殊性,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做好工廠與公司的橋梁作用。強調一點的是QC必須以公司利益為重,以公司指令為准。不可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去。
Ⅵ 做QC要注意哪些問題 問點有關品質要求的
有很多要求的,總體來說,要做好QC,你應該要注意以下的方面。
1,產品抽樣標准(AQL)2,產品試摔高度,3,驗貨流程和方法,4,也就是你說的品質要求,每個產品的品質要求是不一樣的,所以你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品質要求,太籠統了,一下子說不清楚,只有你說出哪一類產品,才可以告訴你產品的品質要求。
Ⅶ QC的工作職責是什麼要注意什麼
QC人員的工作職責:
1、服從QC主管的工作安排,以及每周的工作表進行實際的工作進程。
2、按照公司的驗貨流程以及產品的質量相關要求進行驗貨,驗貨過程當中嚴格遵守公司的產品質量要求,從而確保所有的品質檢驗都能達到公司的質量要求和目標。
3、在去工廠驗貨之前,需與工廠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從而了解產品的實際生產情況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如產品是否全部安計劃完成,樣品是否已在工廠,工廠的具體位置及如何乘車,等等)。
4、與供應商/工廠一起保持有效品控檢驗以達到所要求的驗貨效果和持續的工作改進。
5、能夠完成質量控制檢驗和測試並做相應的判斷。
6、按照最新驗貨標准正確地執行驗貨的各動作以滿足客戶和公司的需要。
7、在驗貨的過程當中,對產品的包裝,產品外觀,尺寸,尤其是對於有質量缺陷部分需進行拍照,以此作為記錄。
8、產品檢驗結束後,根據現實的驗貨情況填寫驗貨報告,明確最終的驗貨結果,如有待客戶決定的,在備注欄備注相關的條款。
9、及時將驗貨結果通知相關的人員(QC主管,相關的業務員及業務主管),尤其是在所檢驗的產品發現有品質問題時。
10、處理好電子報告,同時發送相關的業務人員和QC主管。
11、對於返工的產品,有針對性的給出合理的返工意見。同時試行整修方案的可行性。
12、能與工廠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針對一些產品質量問題,須堅定公司與客戶利益立場。
13、對於新的產品或是未曾接觸過的產品,事先學習和了解產品的功能以及其他的特性。
QC需要注意的事項:
1、做好基礎數據的統計工作;
2、分析好要改進的方向及工作重點;
3、針對要改進的目標,進一步收集數據,對目標的改進過程進行具體原因分析;
4、制訂質量改進工作的具體計劃;
5、分步改進。
6、總結.